- 25.50 K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导学案之“导”采取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导”之过度,以“导”代学。具体表现在教师生怕学生学不会,对导学案中的内容逐一进行讲解,一节课“导”到底。这实际上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什么区别。二是教师“导”之过少,“导”而不当。具体表现在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后,教师基本上不“导”,让学生自学,对学生放任自流,只是在交流反馈环节作一些简单的点评。有时,教师在一些不必“导”的地方却讲得过多,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那么,学案导学,该如何导呢?一、重视学习目标的“导”出,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学案导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围绕目标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重点上,力争突破学习难点。怎样“导”出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呢?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教师直接给出学习目标和学习的重点、难点。这种方法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二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并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在课堂上“导”出的学习目标,主要是显性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至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隐性目标,可由教师把握,并注意在教学中加以渗透,一般不向学生或者不要求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要求,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求能当堂运用,形成能力,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学习目标要具体,不要抽象。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切不可贪大求全。二、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之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这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和范围。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学生自学的内容和范围越明确,学习的目的就越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学案导学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范围。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可对不同的学生划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范围,不搞“一刀切”。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自学的内容可多一些、范围可大一些,以便让他们“吃得饱”。而对哪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可适当减少自学的内容和范围,以便让他们“吃得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习效率。不同的内容可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可告诉学生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怎样比较、怎样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告诉学生: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哪些内容需要与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哪些内容需要归纳和总结;哪些内容可与他人讨论、探究;等等。再次,要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学生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学生自学的时间也不能过短,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否则,自学的效果就不会很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看书的时间可长一些,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看书时间要短些,因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不强。\n最后,教师要加强巡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督促学生自学,发现学生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时应及时提醒,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予鼓励和适当的点拨。巡视中若有学生提出问题应给予提示和点拨。三、处理好两个关系,提高课堂交流展示环节的效率课堂交流展示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这个环节的效率,必须处理好“收”与“放”、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在课堂交流展示环节,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收”得过紧。有些教师生怕学生不懂,把学生通过自学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往往还讲一遍,总是想把它们讲深、讲细、讲透,把所谓的“唯一答案”强加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放”得过宽。学生在此环节出现的偏差、错误和纰漏,有些教师往往视而不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解决的疑惑,有些教师也置之不理。这实际上就成了教师不作为的“放羊式”课堂。学案导学中“收”与“放”的关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基本的原则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收放有度、活而不乱。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纠正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偏差、错误和纰漏,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其次,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滋生出来的。有人误以为学案导学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因而有些教师在学案导学中,往往受传统教案观念的影响,不考虑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不进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情调查,以至于课堂出现生成时,教师显得手足无措、难以应对或者无视生成、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的导学案。这样做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案导学,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一是要对导学案中设计的开放性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多种生成性结果,做好相关的预设,以便在课堂上沉着应对;二是要灵活处理课堂上即时性的生成。这些往往是预设外的结果,看看哪些是有效的生成,哪些是无效的生成,哪些可以放在课堂上来讨论,哪些可以放在课后去研究。总之,生成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恰恰是课堂上有了生成,才使课堂显得更加精彩而“丰满”,也更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创造潜能。四、重视导“练”,提高课堂练习质量课堂练习也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做到少而精,突出重点,难易适中。学生做练习题时,教师应在教室中巡视,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并注意观察,对难以完成练习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做完练习后,可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批阅,找出对方出现的错误和纰漏。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错误和纰漏,进行必要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