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2-06-21 发布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策略创新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策略创新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导学案”在新课改浪潮中的实践证明了它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运用要注重以下方面:一、研究课型,突出特点从“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中孔子先生概括了学习的两种类型:“温故”和“知新”,或者说“学”和“时习”;即是新授课和复习课。我认为从学生角度出发,小学数学课不外乎仍然是新授课与复习课两种,研究掌握每种课型的基本模式特点是应用导学案的前提条件。1•新授课的基本模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与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学习有三种基本模式:关于定性或定量刻画的学习,如“米、分米、厘米的认识”一课;关于方法或理论的学习,如“商不变性质”学习课;关于应用的学习,如“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一课。(1)定性或定量刻画的学习\n这类课立足于学生生活获得的生活经验,经过不断地提炼、改造、形成科学数学认识,从而形成数学学习的语言要素,其模式为“将经验认识概念化为数学知识”。基本环节为:一是用情境或活动激活经验,开成一份可供讨论的难舍难分的认识材料;二是通过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对经验认识中的特征进行明晰,使其具有科学性,形成概念;三是通过各种练习方式强化科学认识,消除经验认识中的干扰,完成学习任务。(2)方法和理论的学习这类课是演绎的形式化过程,从简单的数学知识,通过观察、比较、概括等思考,掌握稍复杂的数学知识,并在知识之间逐渐建构成一个小系统,达到对该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其模式为“从简单的数学知识演绎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基本环节为:一是复习知识性材料和程序性材料,形成课时的讨论材料;二是通过观察、猜测、讨论、抽象等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达到新知的认识;三是通过验证、练习、修正等方式的组织,达到对新知的理解、掌握和拓(3)应用的学习这类课即为应用题或问题解决,就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以解决生活问题,其模式为“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大致的环节为:一是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准备;二是典型的情境认知,从认知情境的过程中形成典型的数量关系或模型;三是将数量关系(或模型)与数学知识融合,得到相应的结果,并形成能力。2•复习课的基本模式复习课主要模式有三种:一是以系统性为目的的复习模式的整理课;二是以灵活性为目的复习模式的巩固课(基本练习、变成练习、辨析练习等多种练习组成课堂过程);三是以增强知识\n的深刻性为目的的复习模式的深化课(学生有些新的认识、新的数学感悟)。当然,这三种基本模式可以适当的组合,形成复习课其它变式。二、突出过程,把握要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多,学生年龄分布大,不同学生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呈现众多的学习方式可能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里的“法”就是课堂教学要领,就是正确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操作要领。在小学数学导学过程中,我认为要突出三大操作要领:1•充分自学。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所学内容。根据年段、内容、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指导学生写预习单,或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目标,在预习中学会质疑问难,发现问题。2•交流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交流。已经懂了的互通看法,不懂的互相讨论,让学生去学习自己需要的,即分享收获,解决疑难。一是小组内交流,二是组际间交流,三是教师重点点拨、提升。3.训练提升。根据学科情况进行不同层次的各种练习,了解情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即差生保底,优生更优。三、多层备课,科学使用导学案的编写,由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相当多的学校\n数学教师少,缺乏研究实力(特别是村小包班教学)等具体困难,在学案的编制中,县市级教研机构、学区联合教研、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及个人备课应形成整体联动,实现数学资源共享机制。一是县市数学教研组织全市骨干教师研究课标、教材的前提下整体集中编写形成电子文档的导学案,实行第一道把关。二是学区联合教研组组织学科优秀教师在全市形成的电子导学案基础上再搜集、再整理、再研究,进行二次备课,实行导学案的第二次把关。三是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在学区备课的基础上落实分散备课,进行导学案的第三次备课把关。四是教师个人应该在学校教研组研究备课的基础上,认真消化,整理电子备课信息,并积极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使用方式,实现个性化的自主选择,以更加切合自身实际,形成最后使用的学案。四、逐渐积淀,正确运用1.结合实际,善教善思。教师在使用学案时,一是要先形成电子文档,以便多次修改。二是纸质打印的文稿要有资料使用的痕迹,比如结合自己班上(多班学生)实际的二次备课的批注、课堂学习后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心得以及围绕学案课堂教学叙写教育故事,以实现在学案课堂上的师生共同发展。2•避免问题,灵活运用。教师在应用导学案上要避免下面问题:有形无神而机械模仿;教师角色的缺失;教案、学案认识模糊;把学案导学课弄成滚动练习课;无捆绑式的激励性评价;独学、对学、群学的无效运用;高效不成变为高耗。在统一的学案资料上进行切合实际的调整,因时制宜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n源(如电子白板、多功能教室、网络信息化等现代教学手段)整合学案内容,灵活地使用学案资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