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4.33 KB
  • 2022-06-21 发布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教案(导学案)

  • 1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导学案设计任教老师:王志南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n教学计划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本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在前七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在第八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本册教材屮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n本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牛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牛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2.让学牛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木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牛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4.让学牛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各领域的知识,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数学思考目标:1.让学牛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2.让学牛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3.让学牛在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让学牛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5.让学牛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6.让学牛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7.让学牛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木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n解决问题目标:\n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2.让学牛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3.让学生能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数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4.让学生在用方向、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用扇形统计图解释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冃标: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牛活的密切联系。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践行“互动课堂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2)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验算检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5)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6)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n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目次周次单元或章节内容教时本单元重点、难点—•1〜3百分数的应用13重、难点:加深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3〜6圆柱和圆锥14重点:认识圆柱圆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与圆锥的体积。难点: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实际问题。三6〜8比例9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四8〜9确定位置5重、难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五10〜11正比例和反比例6重点: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认识正比例图像,利用图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六11解决问题的策略4重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难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七12统计5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难点: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八13〜20总复习37重点:通过复习加深对数量关系数据信息的理解。难点: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单元教学进度及具体教学要求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n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积、侧面积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使学生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牛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认识比例尺以及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等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学牛结合实际情景认识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使学牛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能利用给出的数据在纸上画出相应的育线。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使学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使学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內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百分数意义对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分析。使学牛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释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体会数与数的内在联系,发展数感。使学生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增强符号意识。使学生理解比、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加深对有关图形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牛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用百分数四则运\n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解决纳税、利息、折扣等一些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等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主要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第二段结合纳税、利息的知识,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段结合折扣的知识,教学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教学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最后教材述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二、学情分析(1)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儿”的实际问题;并且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单元,分别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Z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和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Z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相关知识的已有经验。(2)有关纳税和利息的问题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但由于学生对这类问题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学吋可先介绍这些内容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在教学稍复杂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应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借助线段图自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解答。三、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牛在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含有百分数的题目。(2)初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B、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经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骑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的能力。(2)使学牛理解并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n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1)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法与学法(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时,要先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接着教学用乘法计算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Z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然后教学列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最后教学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这样,一方而能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并沟通各种具体方法的联系,对百分数的应用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探索机会,有利于学生不断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2)联系生活,广泛应用。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从生活现彖中提取与百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学学习,并在学生学会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后,及时安排题材更为广泛的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3)沟通比较,探索新知。在教学解答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等活动的能力。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11课时安排教学。\n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的第1一3题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维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儿”的基本思考方法,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资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己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旦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预习设计1、六(4)班有21名女生,24名男生,那么,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2、自学书本第1页例1,不看书上的例题解答过程,先尝试解答,做完后,和书本对照一下,如有困难也可以请教书本。尝试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学程设计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3分钟)交流预习作业1.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预习作业1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儿分之儿用除法。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预设16分钟)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需求。根据教师提示,学生画线段图,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个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提岀耍求:根据这两个己知条件,你能求出哪些问题?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提出例1中的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2、引导思考: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儿,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计算。集体交流。学生列综合算式。(20-16)4-16=44-16=0.25二25%3、进一步引导:此前,曾有人提出“根据两个己知【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伦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板块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板块三】1、出示例1中的两个己知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别从差比和倍比的角度提出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多少公顷”“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多少公顷”“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面积相当于实际的百分之几”等问题。2、学生讨论后小结: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相当于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根据上面的讨论,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这个问题?教师进一步追问: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怎样计算的?要求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算的?综合算式\n条件,可以求出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计划的百分之几”,你会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后追问:这里得到的125%与刚才得到的25%这两个百分数有什么关系?联系学生的讨论明确:从125%屮去掉与单位1相同的部分,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百分数。提出要求:根据上面的讨论,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Z几”,还可以怎样列式?学生尝试列式。学生列式后追问:“125%—100%”这个算式中,125%表示什么意思?100%呢?学生作出猜想后,暂不作评价。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小组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集体交流归纳小结:“试一试”与例题中的问题都是把实际造林面积与原计划造林面积进行比较,但由于比较时单位“1”的数量不同,所以得到的百分数也就不同。四、自主尝试解答。(预设10分钟)1、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2004年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2、完成练习一第广3题(1)、做练习一第1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2)、做练习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再让学生列式解答。可提醒学生把计算的商保留三位小数。(3)、做练习一第3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过程。五、及时巩固内化。(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在数学文化节的口算比赛屮,小红在规定的时问内答对了64题,小刚比小红多答对了8题,小刚答对的占小红的百分之几?小红答对的占小刚的百分Z几?小刚答对的比小红多百分之几?小红答对的比小刚少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列?3、出示“试一试”(1)、出示问题: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启发:根据例题屮问题的答案猜一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提问:这个问题又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要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2)、学生列式计算后讨论:这个答案与你此前的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板块四】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的表现,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并组织适当的交流。【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収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练习施教日期年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笫2〜3页练习一第4〜8题共儿课时2课型练习第几课时2维目标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结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儿”问题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儿”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儿”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重、难点:牢固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思考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前一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Z儿的实际问题”以及前面学习的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儿”等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预习设计一、提纲:1、某厂实际上半年生产机床415万台,比计划多生产15万台,实际比计划多少生产百分之儿?2、某网站开通时,原计划第一年有100万人登陆。实际第一年有128万人登录,实际登陆人数超过计划百分之儿?学程设计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5分钟)1、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常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儿的实际问题。集中汇报。【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儿”的实际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果问:“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儿”该怎样思考,问“小红佳今年比去年增加收入百分之几”又该如何思考?【板块三】1、完成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交流:说说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第(2)题不会游泳的人数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求出不会游泳的人数,再求出不会游泳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也可以直接有1(100%)减去第一(1)题得到的百分数,因为会游泳的人数占全班的百分数和不会游泳的占全班的百分数的和应该是1(100%)o\n2、完成第5题。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比佼。3、完成第6题。4、完成第7题。5、完成第8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统计表中的前两列,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统计表最后一列的数据并填入表中。6、读读“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交流读后的想法。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四、课堂检测(预设10分钟)1、创编题:六年级奥数班有男生30人,女生10人。男生人数是奥数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Z儿?女生人数是奥数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2、完成课堂作业。让学生比佼这两题有什么不同。2、完成第5题。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比较。重点比较第(2)(3)题与第(1)题。3、完成第6题。教师指名学生读题,并理解什么是“孵化期”,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4、完成第7题。学生读题,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的。组内交流。教室启发:“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贵百分之几”,就是“巧克力的价钱比奶糖多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5、完成第8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填写统计表中的前两列,然后要求学生计算出统计表最后一列的数据并填入表中。交流时提问:“增长的百分数”是怎么计算出來的。提醒学生可以用计算器计算。6、读读“你知道吗”学生自主阅读。学生交流读后的想法。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教师强调: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提问:你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悄况,随时给了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有两个正方体,大正方体的棱长6分米,小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1、大正方体棱长比小正方体棱长多百分之几?2、小正方体表面积比大正方体表面少百分Z儿?3、大正方体的体积比小正方体的体积大百分Z几?\n纳税问题教学内容第4页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的1〜4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2、掌握整数乘百分数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整数乘百分数。教学资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而且大家也知道分数和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些都是本课进行教学的基点。自主学习导学单阅读下面材料,想一想:什么是税率?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相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H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的要求,自主学习。2、小组交流: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说说税率表示什么?预设:应纳税额是总额的百分之几。2、再次阅读例2,说说题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应纳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思考:要求应纳营业税应该怎么想?营业额X5%二应纳营业税3、交流:60X5%是怎么算的?预设:把5%化成小数计算;把5%化成分数计算。4、完成第4页上面的试一试:(1)独立填写。(2)集体交流。思考:买这辆摩托车一共所花的钱中包括什么?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二”第1、2、3、4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学习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块三】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税率的相关知识。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3、组织交流算法。4、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一”第1到4题。【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n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二、家庭作业:\n利息问题教学内容第5页例3及练习二5—8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年利率”、“月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tl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价值,培养科学理财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教学难点:熟练计算存款利息。教学资源学生在上学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解决“求一个数的儿分之儿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前一节课又学习了有关纳税的数学问题,接着來学习利息问题,应该顺理成章。自主学习导学单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是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按年计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计算的叫做月利率。2、尝试完成例3。(1)想一想,根据题意应选择哪种年利率?所选择的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2)列式计算。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8分)1、根据导学单的要求,先完成第1题。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说说老师所出示的利率的意思。2、尝试完成例3。(1)按要求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白己的想法。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1分)1、再次阅读例3,说说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交流:4.50%表示什么意思?预设:一年的利息占本金的4.50%o思考:利息应该怎么算?预设:本金X利率X时间二利息2、说说算式是怎么列的?预设:200X4.50%X2说说每一步算到的是什么?3、阅读老师出示的条件。尝试完成。(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4、尝试完成练一练。(1)独立填写。【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板块二】1、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出示利率表。2、组织自主学习。(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情。【板块三】1、指导审题。重点交流:4.50%表示什么意思?板书公式。2、交流算式。重点交流每一步算到的是什么?完成试一试。4、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n(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完成“练习二”第5、6、7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5、6题:说说怎么算利息的?第7题:说说你选取的哪些有用的信息?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集体交流。【板块四】完成“练习二”第5、6、7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折扣问题教学内容第8页的例4以及“练练”,练习三的1_4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会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折扣的含义。教学资源学生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经掌握,同吋也具备了一定的方程意识。本课的任务一一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一定能顺利解决。自主学习导学单导学单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练习。商店为了提高销售额,减少库存商品,往往会减价促销,也就是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通常称“打折”出售。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1、打“四折”是什么意思?“九折”呢?“九五折”又是什么意思?2、一架钢琴按原价的70%出售,就是打几折?一台电视机按原价的85%出售,就是打几折?思考:折数和百分数怎样转化?完成练习三第1题。导学单二:尝试完成例4。1、读题,找到关键句子,把关键句子换种说法,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2、独解答,自觅检验。3、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思路。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完成导学单一。2、全班交流。(1)逐题校对,重点说说折数与百分数怎样转化?预设:百分号前是几十,就是几折;百分号前是几十几,就是几几折。(2)校对第3题,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导学单二。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4分)1、再次阅读题目,找到关键句子。【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1、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会正确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板块二】1、出示导学单一,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组织交流第1、2题,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折数与百分数的转化。(2)指名学生口答算式与算法。3、完成导学单二。巡视指导,进行必要的提示。【板块三】1、指导审题。\n(1)把关键句子换种说法,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预设:原价的80%就是12元。(2)根据关键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预设:原价X80%-实际售价(3)说说自己怎么算的?(4)交流验算的方法与过程。2、完成第8页上面的试一试:(1)独立填写。(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验算的?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6分)完成“练习三”第2、4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2题:怎么分析的?选用什么方法?第4题:怎么算的?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1)指名学生回答。(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鼓励学生用方程进行解答。(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完成“练习三”第2、4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折扣问题的练习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第9〜10页练习三第5〜9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理解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前面学习的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及前一节课学习的解决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9、10页。学习过程:1、完成《练习三》第5题。思考:这两题分别是怎么想的?在解决时有什么异同点?2、完成《练习三》第6题。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时候用方程解?什么时候用算术方法解?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第1题:说说这两题分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预设:a:80X78%;b:120-120X85%交流:在解决有什么异同点?预设:第1小题所求的问题就是百分数的对应量,所以一步计算的;第2小题所求的问题不是百分数的对应量,要两步计算。第2题:说说是怎么算的?预设:a:480X90%;b:设原价为x,90%x=180o思考:这两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预设:关键句子一样,数量关系式一样,但是第1题单位“1”已知,用算术方法做,第2题单位“1”未知,用方程做。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1、整体练习:完成《练习三》第7、8、9题。(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各自的做法。2、全班交流:第7题:解决这条题吋要注意什么?第8题:这题是怎么想的?关键句子是哪句?第9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3、阅读“你知道吗”。【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进一步常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理解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先交流是怎么算的,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第2题:让学生明确单位“1”已知吋用算术方法做,单位“1”未知时用方程做。【板块三】1、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2)参与小组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重点说说解题思路。3^指导阅读。\n(1)认真阅读,通过阅读能读懂什么?预设:成数和百分数的转化。(2)小练习:把成数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写成成数。三成九成八成五四成三60%35%84%40%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1)重点交流什么是“成数”。(2)组织小练习,巩固成数与百分数的转化。【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教学内容第11页的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地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识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稍复杂方程的解法,同时,学生已经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最近儿节课,大家用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11页例5。学习过程:一、读关键句子,说数量关系式。1、甲数是乙数的75%。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200朵。3、柳树棵树是杨树的50%。4、男生比女生多10人。二、算一算,比一比。1、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美术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2、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美术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3、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美术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完成要求:1、读题,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式。2、根据数量关系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3、自觉进行检验计算结果。4、小组交流:重点交流第3小题的解题思路。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n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1、思考导学单第1题,集体交流。2、独立完成第2题。3、小组交流:重点交流第3小题的解题思路。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2分)1、再次阅读题目,说说哪些题是以前学过的?说说第1、2题的分析方法。2、重点交流第3题。(1)找找关键句子,说说数量关系式。预设:根据美术组一共有36人可以知道:男生人数+女生人数二36根据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可以知道:男生人数X【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板块二】1、指名回答第1题。2、组织进行自主学习。3、参与小组交流,收集学情。【板块三】1、引导学生交流第1、2题的解题思路。2、交流第3题。(1)知道审题,分析题意。\n80%-女生人数(2)说说自己的做法。重点交流怎么列方程的?解这条方程吋要注意些什么?预设: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就有80%x人。X+80%x=36(3)思考:可以怎么检验?3、比较思考:这组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根据倍数关系设未知数,根据和差关系列方程。明确:今天所学的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和以前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一样,只不过把原先的分数变成了百分数。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数量关系式,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完成“练习四”第2、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与方法。3、完成“练习四”第1题。说说解方程吋的注意点。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必要的板书。(3)组织学生交流检验方法。3、引导思考:是的学生打通新知与旧知之1'可的联系。【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四”第2、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3、完成“练习四”第1题。【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教学内容第12的例6,“练练”和练习四的59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利用两个数塑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列方程解答“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合适地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的数量。教学资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己经能熟练地解一些稍复杂的方程,同时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己经会解决一些“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12页例6。学习过程:一、填空。“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了20%”,这个信息中()单位“1”,如果把单位“1”设为x吨,那么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了()吨。数量关系式可以这样写:()用水量一()的用水量二实际用数量,用字母式子表示实际用水量:()二、算一算,比一比。1、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550立方米,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2、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量是多少立方米?完成要求:(1)读题,找出关键句子,分析数量关系式。(2)独立列式解答。(3)思考比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n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独立思考导学单一。集体交流。2、按要求完成导学单二。学生独立完成。3小组交流:重点交流第2小题的解题思路以及两题的异同点。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读第1题。(1)说出关键句子,交流数量关系式。预设:九月份的用水量X20%二节约用水量,九月份用水量一节约用数量二十月份用水量(2)说说怎么列式的?预设:550—550X20%二440立方米思考:每一步求到的是什么?【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导学单一。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2、出示导学单二。巡视指导。3、组织并参与小组交流,了解学情。【板块三】1、交流第1题。(1)指名口答并板书。(2)交流列式。重点追问每一步的想法。\n2、读第2题。(1)说出关键句子,交流数量关系式。预设:九月份的用水量X20%二节约用水量,九月份用水量一节约用数量二十月份用水量(2)按照以往的习惯,这题应选择方法解答?说说怎么列式的?预设:设九月份用水量为x立方米。X—xX20%二440思考:这条方程根据什么关系式列的?3、比较:这两条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关键句子一样,数量关系式一样,只不过第1题单位“1”已知,第2题单位“1”未知。第1题直接做,第2题列方程做。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分析的?2、完成“练习四”第6、7、8、9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6、7题:说说数量关系式。第8、9题:注意比较两个问题的异同点。预设:第8题中两个问题的单位“1”不同。第1题单位“1”未知,第2题单位“1”已知。第9题中第1题一步计算,第2题两步计算。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交流第2题。(1)审题指导。(2)交流列式。重点追问:这条方程根据什么关系式列的?3、引导思考: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当的板书。【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四”第6到9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教学内容第14页练习四的10-16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巩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2、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题组的练习,帮助学生打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固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打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学资源学生在以往的经验积累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前两节课又学会了列方程解答“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把知识点变成知识串。自主学习导学单1、完成《练习四》第10题。(课前完成)2、完成《练习四》第11题。3、完成《练习四》第14题。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n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集体校对导学单第1题。说说在计算吋要注意些什么?2、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这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集体交流:A、这两题分别是怎么分析的?又是怎么做的?预设:关键句子是“用去25%”,用这桶油的千克数X25%二用去油的千克数。第1小题:设这桶油x千克,25%x=7;第2小题:设这桶油x千克,x—25%二7B、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关键句子一样,数量关系式一样。第1小题已知的是百分数的对应量,求单位“1”;第2小题已知的不是百分数的对应量,求单位“1”。3、完成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这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集体交流:A、这两题分别是怎么分析的?又是怎么做的?B、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关键句子不一样,数量关系式就不一样了。所列的算式也就不同了。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1、整体练习:完成《练习四》第12、13题。(1)独立完成。【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展台展示学生作业,集体校对。2、完成第2题。(1)巡视指导。(2)参耳小组交流。(3)组织集体交流。重点放在两条题的比较上。3、完成第3题。(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3)组织集体交流。重点放在两条题的比较上。【板块三】1、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n(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分析的。2、整体练习:完成《练习四》第15、16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分析的。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2)组织交流想法。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2、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想法。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n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1)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15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笫1〜6题。.共儿课时1课型复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回顾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利率、税率、折扣的相关知识。2、熟练掌握基本的百分数的应用。3、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本单元的知识脉络,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综合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正确率。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一下的话有这样几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利率、税率、折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回顾复习前两个组知识点。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15、16页第1到6题。学习过程:导学单一:只列式不计算。1、西亭小学去年9月份用电2500千瓦时,十月份用电2000千瓦时,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2、番茄中的水分大约占90%,糖分大约占3%,5千克番茄中大约含水多少千克?3、小华把1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3.3%,他存了二年,到期后他一共能拿到多少元?(不收利息税)4、乐一佳超市2月份的营业额是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算一下,乐一佳超市应该缴纳多少万元的营业税?5、一件羊毛大衣原价560元,商场反季节打6折出售,需要多少钱?导学单二:题组一:第5题。题组二:第6题。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独立完成导学单一。2、全班交流。第1题:自主归纳像这样的题都是怎么做的?预设:相差数十单位“1”二多(少)百分之几第2题:说说是怎么想的?思考:糠大约有多少千克?第3题:校对列式。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交流:说说在这条题里本金是多少,3.3%表示什么意思?利息怎么求?预设:本金X利率X吋间二利息第4题:说说应纳税额怎么算?预设:总收入X税率二应纳税额第5题:说说打折什么是意思?怎么求打折后的现价的?预设:原价X折数二现价【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2题:追问:糖大约有多少千克?第3题:重点交流利息的做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第4题:根据学工回答板书。第5题:重点交流折数的意思和现价的算法。\n思考: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交流时说说想法。三、题组对比,建构模型。(预设10分)1、完成第5题。(1)独立完成。(2)思考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异同点?交流:说说算式是怎么列的?为什么这么列?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这两题的数量关系一样,都是:总米数一已经修的米数二还剩的米数;不同的是第1小题全场已知,第2小题总长未知。2、完成第6题。(1)独立完成。(2)思考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异同点?交流:说说算式是怎么列的?为什么这么列?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这两题的数量关系一样;不同的是第1小题单位“1”已知,第2小题单位“1”未知。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5分)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4题。(1)独立完成。(第4题只列式不计算)(2)集体交流。第2题:说说在填写时怎么想的?第4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追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板块三】1、完成第5题。(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组织交流,重点交流两题的异同点,在对比中寻找相同的本质。2、完成第6题。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组织交流,重点交流两题的异同点,在对比中寻找相同的本质。【板块四】完成“练习与应用”第2、4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2)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第16页“练习与应用”中的第7~11题,第17页的“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共儿课时1课型复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梳理单元所学知识,建立合理的结构。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学生己经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并且能正确地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还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16、17页。学习过程:只列式不计算。(如果需要用方程解,排球的个数设为x个。)1、学校有足球60个,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20%,排球多少个?2、学校有足球60个,是排球的20%,排球多少个?3、学校有足球60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0%,排球多少个?4、学校有足球60个,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少20%,排球多少个?5、学校有足球60个,比排球多20%,排球多少个?6、学校有足球60个,比排球少20%,排球多少个?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1)校对列式,说说怎么分析的。(2)比较:1和2比: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和4比:有什么相同点很不同点。5和6比:有什么相同点很不同点。3、4和5、6比: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这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无论是单位“1”已知的还是单位“1”未知的,在解决过程屮,有什么相同点?预设:画关键句子,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三、分成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1、完成7、8、9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7题:说说你画出的关键句子,找到的单位“1”,交流白己所想到的数量关系式。思考实践:能画线段图表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吗?【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组织校对,抽儿题说说想法。(2)引导比较。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板块三】1、完成7、8、9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根据交流板书。第7题和第9题根据师生之间的交流,画一下线段图。\n第8题:说说自己是怎么分析的?第9题:说说是怎么分析题里的关键句子的?思考如果要画线段图要画几条线段?比较思考:这三题可以怎么分类?预设:第7、8题是整体减去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画线段图只要画一条线段;第9题是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画线段图要画两条线段。2、完成10、11题。(1)独立完成。(2)交流。第10题:说说是怎么想的?第11题:重点交流第2小题。分段计算合计收费。3、完成思考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预设:原价为x元,80%x=104,x=130;设成本为y元,y+30%y=130,y二100。四、评价与反思。(预设1分)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完成10、11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3、指导完成思考题。【板块四】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而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分四部分安排。第一段,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第二段,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与此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第四段,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最后,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与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本单元述安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测量物体的体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二'学情分析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儿何图形了,他们己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这两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这为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奠定了知识基础;五年级和六年级上册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也为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同吋,学生在此前对圆柱的直观认识和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两种基本儿何体的接触,也是顺利开展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三、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2)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3)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B、过程与方法\n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牛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牛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四'教法与学法(1)联系牛活实际,结合具体实物。(2)开展合作学习,鼓励探索新知。(3)丰富练习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11课时安排教学。\n柱和锥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8-1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4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屮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高,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待征,知道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教学资源上学期,大家己经学过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待征,在学习过程中己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本课要学习的圆柱学生并不陌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己有接触。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18页例lo学习过程:导学单一:(1)书本第18页是有关圆柱的知识,请阅读书本第18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划下来。(2)小组交流:说说通过阅读第18页,你知道了什么?导学单二:(1)书本第18页是有关圆锥的知识,请阅读书本第18页,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划下来。(2)小组交流:说说通过阅读第18页,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10分)1、根据导学单一的要求,认真学习。(1)学生读书。(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通过读书知道了些什么?2、预习检测:(1)填空:圆柱上下两个而叫做圆柱的(),这两个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o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o(2)思考:圆柱的底面、侧面、高有什么特点?预设:底面一一有两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圆形。侧面一一是弯曲的,如果沿着高剪一下,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高一一有无数条。3、根据导学单二的要求,认真学习。(1)学生读书。(2)小组交流:说说通过读书知道了些什么?4、自学检测:【板块一】1、板书课题。(直圆柱和直圆锥)2、宣布任务: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名称。【板块一•】1、出示导学单一,明确要求。(1)巡视了解阅读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2、出示检测题。(1)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重点放在认识高。(2)交流圆柱各部分的特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让学生体会高有无数条。引导学生想象侧而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如果沿高剪开一一长方形,如果不沿高剪开一一平行四边形。3、出示导学单二,明确要求。(1)巡视了解阅读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4、出示检测题。\n(1)填空:圆锥有一个(),圆锥的底面是一个(),侧面是一个(),从圆锥的()到底面()的距离是圆锥的高。(2)思考:圆锥的底面有几个?高有几条?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9分)1、观察老师的板书,联系自己所准备的圆柱,熟记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并思考圆柱和圆锥的区别与联系。预设:相同点:1、底面都是圆形;2、侧面都是曲面。不同点:1、圆柱有两面个底面,圆锥只有一个底面;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思考:如果我们要制作一个圆柱体,那必须准备几个怎样的图形?预设:两个圆,一个长方形。这止匕图形有什么要求?预设:两个圆必须一样,圆的周长和长方形的长长度一样。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2、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2题:思考:为什么从正面和侧面看圆柱一样的?从正面和侧面看圆锥也是一样的?第3题:明确圆柱和圆锥都是旋转体。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1)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理解圆锥的高。(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块三】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中完整的板书。名称圆柱圆锥底面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恻—个圆形底面侧面一-个曲面一个曲面高无数条只有一条2、引导思考。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圆柱体的模型。【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指名回答。2、完成“练习五”第2、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拓展:长方形沿着长旋转的话,这个圆柱是怎样的一个圆柱,沿着宽旋转呢?三角形旋转的话,轴不一样,所旋转出的圆锥也不一样。【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柱的表面积(1)教学内容第21〜22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2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而积和表面积。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探索立体图形计算方法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用圆柱侧而积和表而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涉及到很多知识点,比如圆的面积、圆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等,而且所有的计算都比较繁琐,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分散本课的难点,所以圆柱侧面的相关知识在前一课就有所渗透,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而且还知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21、22页例2、3。学习过程:一、只列式不计算。1、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4米,这个花坛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沿着这个花坛围一圈栏杆,栏杆需要多少米?2、一种圆柱形状的罐头,它的底面直径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侧面有一张商标纸,(如题),商标纸的面积大约第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二:根据例3要求,完成练习。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一,独立完成自学。2、全班交流。第1题:说说是怎么计算的,用了哪一条公式?预设:c二兀d;s=nr2o思考:要求圆的周长或者面积必须已知什么?第2题:小组中说说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么算?集体交流。预设: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血积二长X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血周长X高。思考:这条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s侧=cXh)3、完成导学单二。(根据例3的素材,要求学生画出圆柱的展开图。)【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圆柱侧血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公式。追问:要求圆的周长或者面积必须已知什么?第2题:组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根据交流板书演示公式之间的联系。3、大屏幕出示导学单二。\n(1)学生独立尝试。(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三、互动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全班交流例3。思考:这个圆柱展开后将得到哪几个图形?预设:两个一样的圆,一个长方形。交流:圆的大小怎么确定?长方形呢?预设:圆的直径是2厘米,半径就是1厘米。长方形的长是底面圆的周长,大约6厘米多一点,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2厘米。2、看着展开图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思考:要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尝试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预设:侧面积:X2Mn平方厘米底面积:「XJiX2二2兀平方厘米表面积:4兀+2只二6只平方厘米4、小结:说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么计算?预设: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第1、2题。(只列式不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2、完成“练习六”第1、2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1题:铝皮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羊皮是圆柱的底面积。第2题: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组织交流。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交流。根据圆柱的特征来帮助理解。重点还是放在侧面的大小怎么确定。2、教学表面积的概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组织学生进行尝试练习。3、交流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写清楚小标题。4、板书。【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六”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柱的表面积(2)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P23-P24页练习六的3-9题。共儿课时1第儿课时1课型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而积、底而积、表而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方法的联系和区别。2、在运用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及审题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圆柱底面积、侧血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吋,在tl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有关圆柱体的直观经验,这就为本节课学生灵活地解决这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了准备。自主学习导学单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底面周长高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圆柱cmcmcmcm2cm2cm2cm4510101&844学习任务:第23、24页。学习过程:1、填表。2、同桌说说每一-格是怎么算的?教师导学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1)校对结果,说说是怎么计算的?(2)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可以已知哪些条件?预设:已知底血半径和高;已知底面直径和高;已知底面周长和高。(3)观察表格,认真填写。半径直径周长高底而积侧面积表面积rhdHCH导学策略【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熟练、灵活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结果,交流想法。(2)说明:这张表格涵盖求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三种类型。(3)出示空表格,填写完以后,熟记表格,建构模型。调整与反思【板块三】1、指导完成第4、5、6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重点交流做题思路。集体交流,填写表格,熟读表格。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1、完成“练习六”第4、5、6题,只列式不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4题:说说这条题时已知什么求什么?属于表\n格中的第几类?交流怎么列式的?\n预设:0.15兀X2第5题:要求“至少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是求这个圆柱的哪几个面?属于表格中的第几类?预设:24nX30+(24一2)2Xn第6题:说说是怎么分析的?要求哪几个面?是表格中的第几类?预设:1.8X2XJi+1.82XJi2、完成第7、8、9题。(1)学生独立练习。(2)集体交流。第7题: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预设:求的是一个正方形加一个圆柱的侧面。(30X30+16nX10)X20第8题:说说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预设:(0.5X2XJiX3.5+:nX0.52)X42第9题:思考,刷油漆的是圆柱的哪个面?说说是怎么做的?预设:3.14X3X5X0.5(3)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些什么?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完成第7、8、9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重点交流做题思路。重视小标题的书写。(3)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时的注意点,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柱的体积(1)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25〜26页例4及“试试”和“练练”。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而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2、会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3、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顺利实现圆面积计算方法的正迁移,在探索中发展思维。教学资源上学期,大家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吋本课学习的认知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吋本课学习的情智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25、26页例4。学习过程:1、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图略)底面积30平方厘米,高5厘米;底面积16平方厘米,高4厘米。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怎么算?2、猜想: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圆柱都称为柱体,而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算体积,请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会怎么计算?3、验证:猜想对不对呢?请想办法验证一下。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独立完成导学单的第1题。2、集体交流。(1)说说是怎么计算的?(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怎么算?预设:体积二底面积X高;v二sh3、阅读导学单第2题和第3题。(1)独立思考,可以写写画画。(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提示: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说说你的猜想:圆柱的体积会怎么计算?说说猜想依据。预设:圆柱体积二底面积X高2、交流验证方法。预设:因为圆可以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所以圆柱可以转化为长方体,长方体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是底面积乘高。【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交流。(1)指名学生回答。(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出示导学单第2、3题。(1)巡视指导。(2)参与学生交流。【板块三】1、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根据学牛的回答,进行必要的演示。\n3、小结:圆柱的体积怎么计算的?预设:圆柱体积二底面积X高。用字母式子怎么表示?预设:v=sh思考: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4^完成试一试。(1)独立填写。(2)集体交流。说说每一步求到的是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思考:要求圆柱的体积,必须要已知什么?预设:已知底面积和高。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小结。重点说说圆柱体积汁算公式的推导过程。4、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柱的体积(2)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27页练习七1——5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练习屮进一步理解和裳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灵活运用知识、选择合适方法解题等数学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正确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本节课是在学生己经认识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初步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题的基础上展开的。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27页第1到5题。学习过程:1、圆柱体积怎么计算?说说这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完成《练习七》第1题。(改数据。)圆柱底面积m2咼m体积m38481248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10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认真完成。2、全班交流。(1)交流第1题:说说体积计算公式与推导过程。预设:圆柱体积二底面积X高;v二sh。(2)交流第2题:校对结果。思考:观察,说说你发现什么?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9分)1、完成第2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校对结果。除了可以计算比较外,还可以怎么比较?预设:可以不计算直接比较算式;利用底面积、高的变化规律来比较。2、完成3、4题。(第4题只列式不计算。)(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白己的做法与想法。(3)集体交流:第3题: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列式:3X3X3.14X5X1=141.3千克141.3千克〈150千克【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板块一•】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利用展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板块三】1、完成第2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2、完成3、4题。(1)巡视交流。(2)参与小组交流。(3)组织展示交流。\n说说要注意什么?第4题:2.54-2=1.25厘米1.25X1.25X3.14X9.254-50^0.9立方厘米还可以怎么算:先求一个硬币的厚度,再计算。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柱的体积(3)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练习七第6—一9题,思考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圆柱底而积、侧而积、表面积及体积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辨别和运用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中正确识别所求问题。教学资源通过前面儿节课的学习,学生己经分别理解和掌握了圆柱底面积、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28页第6到9题。学习过程:1、根据以下数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d=10厘米,h=7厘米;一2厘米,h二5厘米c=9.42厘米,h=4厘米想一想: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要注意什么?2、完成第6、7题。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第1题:校对结果。思考:求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些什么?(分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最后加起来。)求圆柱的体积要注意些什么?(底面积乘高。)第2题:重点交流第7题,说说自己的做法与想法。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1、完成《一课一练》第20页第1题。(1)独立练习。(2)集体校对。说说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怎么计算的。2、完成书本第8、9题。(1)独立练习。(2)集体校对。第8题:第1个小问题求的是什么?第2个小问题呢?第9题:这两个问题求的是什么?预设:第1个问题,求的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加一个底面积(半个底面积X2o)【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对圆柱底面积、侧而积、表而积及体积等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组织校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公式。可以从计算步骤来区别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第2题:帮助学生理解牙膏挤出就形成了圆柱。【板块三】1、《一课一练》第20页第1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再次强调计算方法。2、完成书本第8、9题。(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n第2个小问题,求的是圆柱的体积的一半。3、完成思考题。(1)独立思考。(2)集体交流。说说解决这题的关键在哪里?预设:根据后半段条件可以这样算:5X5X3.14X84-4=157平方厘米,求到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157X9=1413立方厘米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锥的体积(1)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书本笫29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八1到3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常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利用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分析理解等数学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教学资源前儿节课,大家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來源于圆柱。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29页例5。学习过程:阅读书本第29、30页中的新授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研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借助于哪种立体图形?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样的?与其他体积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3、说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7分)1、根据自主学习导学单,认真阅读书本,可以圈圈画画。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导学单的第2、3个小问题。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3分)1、交流第1个问题。思考:所研究的圆锥与圆柱必须要符合什么条件?预设:等底等高。2、交流圆锥体积计算公式。重点比较这条公式和其他体积计算公式的区别。预设:v=l/3sh;3、说说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放在为什么要乘三分之一。4、完成试一试:(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要注意些什么?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第1、2题。【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会利用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块一•】1、出示导学单,指导学生认真阅读。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组织学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演示与板书。2、板书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比较,使得学生加深印象。3、组织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板书。4>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2题。\n(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2题。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余题的指导放在运用公式以及计算上。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八”第1、2、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锥的体积(2)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第31、32页第4到10题、思考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正确运用知识解题。2、培养学生的操作测量、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处理信息等数学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张,感受到数学的生活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己经理解和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己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处理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31、32页。学习过程:1、写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说说圆锥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完成书本第4、5题。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10分)1、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1)说说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怎么推导出来的?预设:v二l/3sh,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2)说说在完成书本第4题时,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借。(3)交流第5题,说说你的比较结果与比较方法。预设:圆锥与3号圆柱体积相等。比较方法:计算,利用底面积与高的变化规律来判断。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9分)1、完成第6、7、8、9题。(1)学生独立练习。(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第6题:思考:要削成最大圆锥必须要怎么削?【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进一步理解和常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正确运用知识解题。【板块一•】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重点放在想法的交流上。(3)重点交流比较方法。【板块三】1、完成第6、7、8、9题。(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2、组织交流。\n第1个小问题怎么做的?还可以提怎样的问题?第7题:校对一下。第8题:说说这一题难在哪里了?说说自己的做法。第9题:蒙古包的体积要分成几部分计算?预设:顶上的圆锥与下面的圆柱。思考题;认真读题,独立思考。预设:SX4.2X1/3=1.4s,1.4sX64-s=8.4厘米4.2Xs=4.2s,4.2s4-64-l/34-s=2.1厘米方法不唯一。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指导完成思考题。注意方法的指导。【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1)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第33〜34页“整理与回顾”,“练习与应用”中的1〜5题。共儿课时1课型复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能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体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系统整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3、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在前面己经认识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33、34页。学习过程:1、阅读书本第18到32页,自主整理所学内容。2、小组中说说: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回顾与整理。(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的要求,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说说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预设:(1)认识了圆柱和圆锥: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大小一样的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有一个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高只有一条。(2)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3)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指导。2、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填写表格。【板块三】1、组织整体练习。(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2、组织交流。第1、2题:主要是完成情况反馈。槪正积表面积底面测血高圆柱两仁样人小的圆曲面,展开后耘方形。无数条。底面周长X高积+两个底面积底而积x高圆锥•个圆曲面1条底而积X高X1/3三、练习与应用。(预设20分)1、整体练习:第1到5题。(1)学生独立练习。(2)小组交流:校对第1题的得数,说说其余题的思路。2、全班交流。第1、2题:小组长汇报第1题的完成情况,说说\n错误原因。第3题:第1个小问题求的是什么?在解决第2个小问题时有什么诀窍。第4题:分清楚两个问题要求的是什么?注意第2个小问题的解题格式。第5题: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第3题:重点交流解题思路。第4题:注意解题格式。【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2)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笫34〜35页“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探索与实践”及“评价与反思”。共儿课时1课型复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在探索与实践环节中能积极思考,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在交流中有新的收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或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己经掌握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34、35页。学习过程:1、根据以下数据求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只列式不计算)一2厘米,h二5厘米;d二8厘米,h二4厘米;c=6.28厘米,h二6厘米。2、根据以下数据求出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r二3米,h二4米;d二4米,h二9米;c=9.42米,h=5米;s二15平方米,h二7米。3、说说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怎么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认真学习。2、全班交流。(1)第1题:口答列式,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思考:无论已知什么条件,要求表面积都必须怎么做?要求体积呢?预设:要求表血积都必须用侧血积加两个底血积;体积都必须先求出底面积,再乘高。(2)第2题:口答列式,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思考:无论已知什么条件,要求圆锥的体积都必须先求出什么?预设:底面积。三、练习与应用。(预设20分)1、完成书本第6、7题。(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第6题:说说每一个小问题是怎么想的。预设:要求纸箱的长,就是求6个饮料罐的直径之和;要求纸箱的宽,就是求4个饮料罐的直径之和;要求纸箱的高,就是求饮料罐的高。要求纸箱的容积,就是求长方体的容积。要求硕纸板的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重叠部分面积。第7题:说说是怎么做的?相互补充。【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1)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反馈,分析错例。(2)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反馈,分析错例。【板块三】1、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2)参与交流,进行个别指导。2、组织交流。重点交流解题的思路。第7题: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善。\nA:圆锥体积+圆柱体积B:圆柱体积X4/3C:圆锥体积X43、完成第9题。(长9厘米;宽6厘米;兀取3。)(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尝试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集体交流:第一种卷法: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94-34-2=1.5厘米,1.5X1.5X3X6=40.5厘米彳第二种卷法: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64-34-2=1厘米,1X1X3X9=27厘米彳长为底面周长的话体积大。4^阅读你知道吗。独立阅读,说说知道了什么?四、评价与反思。(预设2分)1、先让学生阅读评价项目,说说成功经验。2、学生客观地对自己作11!评价。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板书。3、指导完成第9题:(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3)组织交流。4、指导阅读。【板块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8分钟)二、家庭作业:\n测量物体的体积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笫37页,测量物体的体积。共儿课时1课型活动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己经掌握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完成这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37页。学习过程: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体积分别是怎么计算的?2、思考:我们所求的物体的体积都是规则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求一个土豆的体积,那该怎么计算呢?(可以阅读书本第37页。)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4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怎么来计算土豆的体积。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5分)1、说说t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的体积分别是怎么计算的?预设:长方体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正方体体积等于棱长的立方;圆柱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2、交流:我们所求的物体的体积都是规则的立体图形,那如果求一个土豆的体积,那该怎么计算呢?。预设:通过转化的策略,借助液体,把不规则的土豆转化成规则的立体图形。3、尝试测量土豆的体积。(1)小组合作,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土豆的体积,填写表格。【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并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二】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组织交流。板书:转化。3、指导学生进行测量。(1)出示表格,口述合作要求。(2)巡视指导。(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随机板书。4、指导完成第二个活动。容器的底面积cm2放入土豆前水面的高度cm放入土豆后水面的高度cm土豆的体积Cm3(2)、学生操作。(3)组织交流。得出结论: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4、计算两块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1)各小组用天平分别测出两块铁块的质量。\n(2)用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分别测量出两块铁块的体积。(3)将数据填入表中,计算出质量与相应体积的比值。【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体积(立方厘米)质量(克)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铁块一铁块二(4)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同样是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5)让学生称出第三块铁块的质量,再用称出的质量除以7.8,其结果就是这块铁块的体积。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三单元比例—'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应用等。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比例;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第三段,教学比例尺的认识和应用。最后,本单元还编排了实践与综合应用“面积的变化”。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图形的缩放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在此基础上,用计算机或示意图进行演示,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各部分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现彖,有利于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尺的意义。(2)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比例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用图形各部分线段的变化来表现比例的内涵,能为以后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以及图形的相似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本单元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合理的认知结构起到促进作用。二、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⑵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B、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n联系。(1)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认识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四、教法与学法(1)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领悟比例的意义和作用。“放大和缩小”与比例分属两个不同的学习领域,但“放大和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直观形象地显示比例的本质内涵。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与认识比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能突出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形彖思维与抽彖思维的协同发展。(2)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3)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启发学牛用不同的方法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7课时安排教学。教材简析\n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38〜39页例1、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的1、2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屮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和缩小。教学资源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和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且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作了指示和策略的准备。同时,多年的数学学习,学生所积淀的数学观察和分析能力,比较和概括能力又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石。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38、19页例1、2。学习过程:导学单一:1、(观察图,并填表。图略)原来:长6厘米,宽4厘米;现在:长12厘米,宽8厘米。原来现在放大后与原来的比长宽2、小组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导学单二:独立完成例2o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说一说哪幅图跟原来的形状没变?怎么判断的?2、揭示课题。3、明确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5分)1、观察图片,填表。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4分)1、说说观察表格后的发现。预设:放大后长方形的长与原来的长的比是2:1;放大后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宽的比是2:E(1)思考: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并在一起说?预设:放大后的长方形很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2:1。(2)说说这个比表示的谁与谁的比,根据这个比能知道些什么?2、思考:如果老师将“2:1”改成“1:2”,这个图形会怎么变化?为什么这样理解?预设:会把图形缩小。【板块一】1、出示图片,引导交流。2、板书课题。3、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组织交流。(1)提示:放大后的长与原来的长是一组对应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组织交流。2、帮助学生认识缩小。\n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3、小练习:根据老师出示的比,来判断是放大还是缩小。观察表示放大的比有什么特点?表示缩小的比呢?预设:前项大的就是放大,前项小的就是缩小。4、完成例2。(1)独立思考后,尝试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理解3:1和1:2的?介绍一下你的方法。思考:把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你有什么发现?5^完成试一试。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说说注意点。2、完成“练习九”第]、2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3、拓展练习:按2:1的比画出梯形放大后的图形。说说你大方法。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演示。3^组织小练习,pptHl示。组织观察,体会放大和缩小的特点。4、完成例2。(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明确: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而且各条边长度的变化都符合指定的比。5、指导完成试一试。重点指导画的方法。【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九”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3、ppt出示拓展题。【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比例的意义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40页例3、“练练”及练习九3-7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资源上个学期,同学们认识了比,掌握了求比值的方法。让一节课,又学会了用比来表示图形的变化。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40页例3。学习过程:1、求出下列比的比值。3:50.4:0.25/8:1/47.5:3说说求比值是怎么算的?2、独立完成例2。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建构模型。(预设14分)1、独立完成导学单的第一•题。校对结果。说说我们是怎么求比值的。2、完成第二题。(1)独立练习。(2)集体交流:a.第一幅图中长和宽的比是:6.4:4,第二幅图中长和宽的比是:9.6:6。b、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预设:比值一样。(3)阅读老师出示的材料。说说什么是比例?或者说比例是怎样的式子?明确:比例是--条式子,一条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4)写出照片放大后与原來对应边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预设:对应边的比有两组:9.6:6.4;6:40能组成比例,因为他俩比值相等。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判断方法。【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回忆求比值的方法。2、组织尝试练习。(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根据学牛冋答板书。(3)出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4)重点说说判断的方法。【板块三】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n2、完成“练习九”第3〜7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3、4题:校对答案,交流想法。重点说说判断的方法。预设:看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第5题:说说1:4的意思,交流自己的画法。说说自己写成的比例。第6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7题:理解“相对应”的两个量。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3、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预设: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完成“练习九”第3〜7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3、组织交流,帮助区别比与比例。【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比例的基本性质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第43〜44页例四,“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1〜4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时会按要求把四个数组成比例。3、培养学生自觉借助旧知获取新知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四个数组成比例。。教学资源通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比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知道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与联系。掌握了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能组成比例。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43、44页例4。学习过程:独立尝试完成例4。提示:能说出你写的比例中的两个比是谁与谁的比;比一比谁写的比例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5分)1、阅读导学单要求,对完成例4。2、小组交流。说说你写了哪凹比例,这止匕比例中的比分别是谁与谁的比。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4分)1、交流:说说自己写了哪些比例。同伴相互判断。重点说说这个比例中的比是谁与谁的比。预设:底与高的比:6:4二3:2;高与底的比:4:6二2:3;底与底,高与高:6:3二4:2;3:6二2:4;2、阅读老师出示的材料:说说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预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叫做外项;中1'可的叫做内项。说说上面这些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多少。3、观察四组比例,看看能有什么发现?(1)小提示:可以算算内项的积,再算算外项的积。预设:内项积等于外项积。(2)思考:如果有一个比例a:b二c:d,那么这【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同时会按要求把四个数组成比例。【板块二】1、出示要求,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引导学生间相互质疑,补充。2^出示阅读材料。重点交流什么是外项?什么是内项?3、引导思考:(1)小提示:可以算算内项的积,再算算外项的积。(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n个规律可以怎么表示?明确:这样的规律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如果把比例a:b=c:d写成分数形式,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多少?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出怎样的等式?观察,有什么发现?预设:交叉相乘,积相等。完成试一试:(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判断的?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预设:第一组可以,6X12二4X18。思考:第二组中把哪个数换掉,就可以组成比例了?2、完成“练习十”第1到4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第4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3)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方式。4、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重点指导根据乘法等式写比例。2、完成“练习十”第1到4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解比例教学内容第45页中的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5—8题及思考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灵活列比例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难点:会利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己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五年级时己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这些都是本课的学习的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45页例5。学习过程:1、根据下图,写出比例,比一比谁写出的比例多。(图略)长:8厘米,宽5厘米;长4厘米,宽2.5厘米;长4厘米,宽3厘米;长3.6厘米,宽x厘米。2、独立完成例5。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1、根据第1题要求,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第1幅图:说说能写出哪些比例?思考:在写比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预设:比例中两个比的前项和后项所指的内容必须一致。第2幅图:交流所写的比例。思考:能不能想办法求出这个比例屮的未知数?独立尝试。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解的?运用到了什么知识?预设:比例的基本性质。三、互动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2分)1、完成例5。(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A、说说你所列比例中比是谁与谁的比?B、这条比例怎么解的?C、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D、根据这题的题意还可以列怎样的比例?E、说说你是怎么检验的?【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能灵活列比例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组织全班交流。第1幅图:重点说说在写比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第2幅图:重点指导解比例的过程。根据学生冋答板演。【板块三】1、出示例5。(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n2、完成试一试:(1)独立解答。(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解答的?在解答时要注意些什么?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十”第5到8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列比例式时要注意什么?解答的依据是什么?3、完成思考题。读题后,尝试解决。集体交流。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试一试:(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十”第5到8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3、指导完成思考题。【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比例尺教学内容笫48页例6,“练练”和练习十的1、2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屮,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教学资源学生己经掌握了比例的基础知识,在生活中接触过地图,在地图上见到过比例尺,这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48页例6。学习过程:1、化简下列比。20:345厘米:40米3分米:120千米2、看图完成练习。(图略)实际大小:长50米,宽30米;图纸上的尺寸:长5厘米,宽3厘米。(1)指出上图中什么是实际距离?什么是图上距离?(2)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并化简。(写两个)(3)说说你对化简后的比的理解。3、阅读。(略)(1)你读懂了什么?刚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说说你对这个比例尺的理解。(3)思考:如果图上有2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多少?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15分)1、独立完成导学单第1题。交流:说说后面两个比的化简方法。预设:先把单位化统一,再化简。2、完成导学单第2题。(1)观察图,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A、说说什么是实际距离,什么是图上距离?B、交流所写的比以及化简后的比。预设:5厘米:50米二5厘米:5000厘米=1:10003厘米:30米二1:1000C、说说你对化简后的比的理解。预设: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实际距离【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板块二】1、组织练习,重点交流后面两个的化简方法。2、组织练习,巡视完成情况。(1)出示习题。(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n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3、阅读老师出示的材料。(1)思考:A、你读懂了什么?刚才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B、说说你对这个比例尺的理解。C、思考:如果图上有2厘米,那么实际距离是多少?(2)集体交流:重点交流比例尺是谁与谁的比,可以写成什么形式?预设: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4、认识线段比例尺。观察并说说这个线段比例尺的意思。思考:怎么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4分)1、完成“练一练”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怎么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预设: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化简。2、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补充:一张精密图纸中的零件长2厘米,实际长2毫米,求这幅精密图纸的比例尺?(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1题:说说求一幅图比例尺的注意点?第2题:怎么把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第3题:这个比例尺怎么求?和刚刚学习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它表示的是放大还是缩小?3、阅读“你知道吗?”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出示阅读材料。(1)学生读完以后,出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出示线段比例尺。引导思考,总结方法。【板块三】1、完成“练一练”第1、3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明确:也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前项是1的比例尺是缩小,后项是1的比例尺是放大。3、指导阅读。【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第49・50页例7,“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一3-5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感受比例尺的应用价值。2、熟练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教学资源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前面己经学过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己经初步学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例7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49页例7。学习过程:1、什么是比例尺?说出下列比例尺所表示的意思。1:20000100:1(线段比例尺,图略)2、观察例题图,完成下而练习:(1)说说从这幅图中可以知道什么?(2)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3)医院在明华小学的正北方向240米,那画在图上是多少厘米?在图中表示出来。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9分)1、集体交流第1题。思考:无论是怎样的比例尺,都表示谁与谁的比?2^观察例题图,独立完成相关习题。(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审题。说说通过例题图可以知道什么?预设: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2、交流第2小题。(1)说说你的做法与想法。预设:纸因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倍,5X8000=40000厘米二400米;b、1:8000表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00厘米,就是80米,5X80=400米;C、解: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5:x=l:8000,x=40000,40000厘米二400米。(2)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3)无论哪种方法,在计算时都要注意什么?【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熟练应用比例尺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块一•】1、指名冋答。重点说说比例尺表示的意思。2、出示例题图,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指导审题。2、组织交流。(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优选方法,推荐方程。(3)提醒注意点。\n预设:单位的转化。3、交流第3题。(1)说说自己的做法。预设:解:设图上距离是X厘米。240米=24000厘米x:24000=1:8000,x=3o(2)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本上。(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注意点。2、完成“练习十一”第3到5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3题:说说注意什么?第4、5题:说说自己的做法。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组织交流。(1)交流想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重点说说注意点。【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2、完成“练习十一”第3到5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重点说说解题格式以及注意点。【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面积的变化教学内容第52〜53页。共儿课时1课型活动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探索发现平而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后而积的变化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同时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比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平面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己经能够熟练地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学会用“比”表示放大前后的关系。因此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探索按一定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52、53页。学习过程: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完成下面练习。(图略:教材52页下面的正方形、三角形、圆,所需数据标出。)1、按要求完成填表。(表略,教材53页。)2、思考:放大前后的面积比与什么有关系?又怎样的关系?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练习。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第2小题。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校对所填数据。重点说说三角形面积、圆面积是怎么计算的。2、交流第2题:每个图形放大前后的面积比与什么有关系?又怎样的关系?预设:正方形放大前后的面积比与放大前后的边t比有关系;三角形放大前后的面积比与放大前后的底与高的比有关系;圆放大前后的面积比与放大前后的半径比有关系。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比是I?:lo3、思考:如杲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1)观察图形,填表格。(2)观察:有什么发现?预设:把平面图形按1:n的比缩小后,缩小后的面积与原来的面积比是1:r?。4、观察书本52页上面两个长方形,并按要求完成填空题。【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出示结果,集体校对。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引导思考:(1)出示图形与表格。(原来大,后来小,数据不变)(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组织小练习。\n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53页下面的习题,要求:(1)算一算操场的实际面积。(2)集体交流。说说你的方法?预设:A、先量出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最后算出面积。B、先算出图上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再根据比例尺算出变化前后面积的比,最后算出实际面积。(3)自己挑一处设施,算算它的实际面积。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板块四】1、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注意方法的优化。(3)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四单元确定位置—、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以及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要求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教学认识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等方向;例2教学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例3主要教学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练习十二共安排了7道习题,在本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在第二学段己经学习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些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重要基础。(3)本单元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细致、踏实的学习作风有一定帮助。二、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2)使学生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确定物体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B、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屮,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2)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四、教法与学法\n(1)具体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2)口主探索知识、加强实践操作。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口主探索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加强实践操作,并在交流屮逐步加深理解。(3)开展综合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要让学生参加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4课时安排教学。\n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第54页的例1和练练,练习十二的第1、2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FI常生活现象和解决FI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索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的具体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已经掌握了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也会用相关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已经学会了用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常握了有关角和比例尺的知识,这歧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54页例1。学习过程:观察示意图,填空。(图略:中心点:喷水池,其余景点有假山,雕塑,亭子,游乐园。)(1)假山在喷水池的()方向,雕塑在喷水池的()方向。(2)说说其它景点在喷水池的什么方向?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1、观察图,认真思考。2、全班交流。(1)口答。(2)阅读材料:为了精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3)现在说说这些景点的位置。(4)思考:我们在描述景点位置的吋候都是以什么方向为基准的?预设:是以南北方向为基准的,通常都用北偏西,北偏东,南偏西,南偏东来描述的。三、互动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2分)1、打炮游戏,规则:你们用语言来描述,老师按照你们的描述来操作,师生合作完成游戏。2、要打击1号目标,说说老师应该怎么瞄准?预设游戏过程:生:1号目标在炮筒的北偏东方向;师:没有打進,原因是什么?(北偏东的区域太大,角度不对。)应该再加上什么限制条件。(角度,北偏东多少度。)生:1号目标在炮口的北偏东45°方向。【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图片,引导思考。2、组织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2)出示阅读材料,指导阅读。(3)指导学生有北偏西,北偏东来描述景点的位置。(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块三】1、出示游戏图与规则。2、根据学牛提示完成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随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内容:方向,距离。\n师:又没有打到,什么原因?(距离不对。)看来还得加上限制条件。(距离)生:1号日标在炮口的北偏东45°方向50米处。师:打击成功。思考:要准确的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必须要说明什么?(方向与距离。)3、观察例1图,完成相应练习。(图略)(1)灯塔1在轮船的()方向。灯塔2在轮船的()方向。(2)量一量,算一算,灯塔1和2与轮船的实际距离。(3)根据观察与计算,精确描述灯塔的位置。a、独立完成在书本上。b、集体交流。思考:要精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必须怎么描述?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1题:实际距离是怎么计算的?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出示例1图,组织练习。a、巡视完成情况。b、组织交流。【板块四】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2,“试一试”和练习十二的3、4、5题。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位置。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天理的表达能力,发展空1'可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教学资源1、学生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对应的教学光盘。预习设计一、提纲:1、东北方向也叫做(),西北方向也叫做(),西南方向也叫做(),东北方向也叫做()o2、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好处,但是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2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提炼建模。(预设18分钟)说说从图上你还可以知道一些什么信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说说北偏东40度方向20千米的含义。(2)说说比例尺的含义。(3)说说S、N、W、E表示的含义。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学生试画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注意让学生的操作方法和计算的正确性。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7分钟)1、学生读题,并独立审题,说说从图上可以了【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全班交流。【板块二】揭题:我们能够看图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这个知识,并且在图上表示出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出示课题)【板块三】合作探讨例2教师:你能在图上之处清凉岛大约在什么位置吗?教师:怎样才能在图上准确地画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示范指导,提醒学生:画表示方向的射线时,要从表示灯塔的点开始画起,并注意正确摆放量角器,确定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线段比例尺进行思考,在射线上找到清凉岛的位置,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清凉岛”。【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n解一些信息。指名学生板书演示,其余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提醒学生弄清以下问题:(1)每条线之间的夹角时儿度?每相邻两个圈之间的距离时多少?(2)飞机A在什么位置?它时怎么描述的?(3)任意找几条射线与圆的交点,说说这些点相对于机场的方向和实际距离。(4)你能找到其他儿架飞机的位置吗?让学生说说比例尺的意义,并在图中指出大致的位置,按要求画一画。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分钟)下面是圆坏形靶子,每圈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1)小王打中的位置在靶心北偏东40°方向8厘米处。(2)小李打中的位置在靶心南偏东40°方向4厘米处。t汽车站(抓住比例尺、方向、位置的意义和描述)在有关的位置标上方向,或者代表方向的字母。2、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教师读题并提问:你能看懂这两幅图的意思吗?3、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审题和思考。小结步骤:先测量出准确的度数,画上线,标上有关的数据,再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最后标示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3)小张打中的位置在靶心北偏西80°方向4厘米处。人民路已知汽车站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400米,现在小丽要去位于学校北偏西30°方向600米处的文化馆,请在图上标出文化馆的位置。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内容第56页例3,“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的6、7题。共儿课时课型新授笫几课时教学目标1.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眼,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应用确定位置的知识,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资源学牛经验:学生己经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设计一、提纲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以市政府为观测点)1、少年宫在市政府北偏西30度方向600米处。2、新华书店在市政府北偏东60度方向400米处。3、体育馆在市政府南偏东45度方向700米处。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随机板书:1、确定位置。2、量角度。3、计算距离。4、标注位胃。三、自主尝试解答、分享提炼解法1・教师:出示例3的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了解到那些信息?有哪些场所?选择两种场所,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即谁在谁的那个方向,多少距离)。(如:李伟先向东走180米到超市,再向东北方向走240米到医院;或者是李伟先向东走180米,再向北偏东60度方向走240米……)2.完成:“练一练”【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你觉得在平面图上,要准确的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应该分几个步骤来做?[板块三]同桌互动,然后教师指定:学生说说两个场所之间的位置关系。李伟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哪儿个场所,按先后顺序说说。你能看着平面图把他行走的方向和路线完整的说出来?在小组内尝试说说行走的路线。施教时期年月曰\n让学生说一说李伟放学回家的行走路线。全班交流。(可以表达的粗略些,也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表达得精确些)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反馈。四、即时巩固内化。1、完成练习十二笫6题。[板块四]学生首先说说在图上自己看明白了什么,看清楚这学牛先独立画出线段图,然后小组些场所在什么位置?内交流汇报。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指导交流,全班展示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注意看清楚位置和方向?(注意:让学生描述放学回家的路教师:你还能看出些什么问题来考考你的同桌?线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大学生交流。致说清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就2、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可以了。)指名学生说说题日要求。教师要求学生先大致画出自己家与学校间的主要场所的标志和大致的位置,然后看着简易图说说放学回家的路线和上学的路线。[板块五]五、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5分钟)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冇什么不懂的地力?1.完成课堂作业。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2.创编题: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说说从自己家到汤家镇的行走路线。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课堂作业:作业设计家庭作业:\n实际测量教学内容六下第60〜61页共几课时课型实践活动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室内、室外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2、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初步体验目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室内、室外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难点:同重点。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己经会用直尺或卷尺测量比较短的距离。教师准备:图片、标杆若干,卷尺和侧绳若干,安排测量场地学生准备:以6人为一组,事先分好小组,计划好活动步骤和时间。每组一把卷尺、一根测绳。预习设计一、提纲:1、以6人为一组,计划好活动步骤。2、预习课本60页〜61页。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n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明确测量的意义。例如在平整土地、修筑堤坝、开河挖渠或者造桥、修路、建造房屋的时候,都需要测量土地。2、认识测量工具:标杆、卷尺和侧绳二、目标驱动,实践活动1、要测量的A、B两点之间的距离,能不能直接测量?2、一组学生做示范:3、学生测量(1)每小组测出教师事先确定的两点之间的距离。(2)事先在一点固定一根标杆三、步测和目测1、了解步测的过程2、学生估算一下自己和老师之间的距离。3、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板块一】1、测量的意义2、认识测量工具出示标杆、卷尺和测绳,介绍其结构、用途,让学生认识。【板块二】1、示范测量说明:测量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要先通过两点测定--条直线,再沿直线测量两点间的距离。提问:在两根标杆中间再插一根标杆,怎样才能看出三根标杆在同条直线上?说明:沿着这条直线上的标杆,一段一段测量,可以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2、组织学生测量,每组从一个不同的点测出到标杆的距离。【板块三】1、步测(1)讲解步长:在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步测。步长就是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2)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二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n4、实践操作全班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步测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填出书木的表格中。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和自己步测的结果,比较其准确性。5、创编题:(1)李华沿80米长的直路走了四次,第一次124步,第二次125步,第三次126步。他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米?照这样的步子,他沿学校大花坛走一圈,走了100步。沿这个大花坛走一圈有多少米?(2)小英测量出自己走5步,每一步的长度如下:58厘米、56厘米、60厘米、55o5厘米、57厘米。请你帮他算一下,他平均每步的长度是()厘米,他绕着自己学校的操场四周一圈大约走了1000步,这个操场一圈大约()米。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釆用步测或目测。2、必做题:《一课一练》41页的1、4、5题。3、选做题:《一课一练》41页的智力冲浪。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3)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2、目测(1)在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太高时,还可以目测。(2)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得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得偏长。3、适当点拨创编题。【板块四】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2、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师生一起分析、补救。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第五单元\n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本单元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例1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例2是继续利用例1表中的数据,帮助学牛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例3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等知识,还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这些都是学习正比例、反比例知识的基础。(2)正、反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基础。(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反比例的意义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牛探索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牛把握正、反比例概念的本质。三、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岀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B、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互变的关系。(2)使学生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n(1)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四、教法与学法(1)结合典型实例,探索'‘变”与“不变”。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从“变化”中看到“不变”,体会并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借助直观图像,认识变化规律。教学中应该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函数图像等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3)安排层次练习,提高判断能力。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判断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能力。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4课时安排教学。\n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教学内容笫62—63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1・3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2、感受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经历概括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函数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教学资源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学生们接触过简单的数量关系,如:速度X吋间二路程;单价X数量二总价;工作效率X工作吋间二工作总量。掌握了关于比与比例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是这些知识点的整合与提升。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62、63页例1。学习过程:朗读书本第62页例1,完成以下任务:1、完成例题中的填空,思考例题中的问题。2、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多读几遍。3、用自己的话把你读懂的说给小组同学听。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认真自学。2、组织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读懂什么。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2分)1、交流例题1。(1)观察例题表格,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路程和吋问能求到什么?可以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预设:路程一时间二速度(2)校对填空,说说比值80表示什么?(3)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再次阅读正比例的意义。思考:成正比例的两个量,要具备哪些条件?预设:a、相关联;b、比值一定。(也可以说商一定。)2、完成试一试。(1)独立填写。(2)集体交流。重点放在第3、4小题。3、思考:如果用x、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怎么表示?预设:y—x二k(一定)【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交流例题1。(1)指导审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板书:一定。(3)出示概念,让学生阅读。组织交流。2、完成试-试。(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3、引导思考: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n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表述时要说完整。2、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1、2题:重点说说判断方法。预设:碾米数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影长和物体高度成正比例。第3题:注意比较归纳。预设: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3题。(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要求学生说完整。2、完成“练习十三”第1到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认识正比例图像施教时期:年月FI教学内容笫63页例2,练练和练习十三第4、5两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图像上点所表示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直线,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3、借助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教学资源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己经初步能根据所给的信息來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63页例2。学习过程:观察例2,思考下面问题:(没有描过点的空表。)1、在图中描点表示1小时走了80千米;在表格屮描点表示2小时走了160千米。2、当我们把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都在这里描出以后,你有什么发现?3、根据图像判断,这辆汽车2.5小时走行驶了多少千米?行驶44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1、观察老师出不是成正比例2、在老师的耳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导学巾三、全班交流1、交流第17重点说说这个预设:先在横纵轴上找到表点就是我们要2、观察图中D预设:所描出3、交流第3丿说说是怎么想4、完成第64(1)独立完万(2)集体交%第1个小问题第2个小问题第3个小问题四、巩固练习,认定目标。(预设1分),白主学习。(预设7分)1示的例1的表格,说说这两个量是,为什么?f助下认识例2的表格。思考:横轴、意思?』要求,认真完成自学。,建构模型。(预设12分)亠问题。点是怎么找出来的。轴上找到表示1小时的纵线,再在示路程80千米的横线,他们的交叉找的点。斤描出的点,说说自己的发现?的点在同一直线上。〜小问题。的?页上面的练一练。:注意表述的方式。:说说找点的方法。:说说是怎么估计的?,内化提升。(预设10分)【板块一】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例1表格。2、出示例2,引导观察。(所出示的是空表。)3、巡视,帮助学困生。【板块三】1、根据学生冋答在ppt中演示找点的过程。2、引导观察。3、组织交流,重点交流思考过程。4、指导完成练一练。(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n完成“练习十三”第4、5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4题:首先要观察表格,知道表格的横轴与纵轴表示的意思。重点说说第2个小问题。第5题:重点说说第3、4个小问题。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完成“练习十三”第4、5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认识成反比例的量教学内容第64-65页的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6、7、8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教学资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能根据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能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64页例3。学习过程:朗读书本第64页例3,完成以下任务:1、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2、把你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多读几遍。思考:怎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3、用自己的话把你读懂的说给小组同学听。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7分)1、根据导学单要求,认真自学。2、组织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读懂什么。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2分)1、交流例题3。(1)观察例题表格,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单价和数量能求到什么?可以写出怎样的数量关系式。预设:单价X数量二速度(2)根据表格计算,总价变吗?(3)说说怎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再次阅读反比例的意义。思考:成正比例的两个量,要具备哪些条件?预设:0、相关联(乘法关系);b、乘积一定。2、完成试一试。(1)独立填写。(2)集体交流。重点放在第2、3小题。【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理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板块二】1、巡视完成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交流例题3。(1)指导审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板书:-定。(3)出示概念,让学生阅读。组织交流。2、完成试-试。(1)巡视指导。(2)组织交流。\n3、思考:如果用x、y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他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怎么表示?预设:xXy=k(—定)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一练”。(1)学生独立思考,完成。(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为什么,表述时要说完整。2、完成“练习十三”第6到8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6、7题:重点说说判断方法。预设:每本页数和装订本数成反比例。因为工作总量一定,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第8题:注意比较归纳。预设: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周长一定,长和宽不成反比例。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引导思考: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1)巡视指导。(2)集体讲评。要求学生说完整。2、完成“练习十三”第6到8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五单元整理与练习教学内容第69—70页练习十三的第9-13题。共儿课时1课型练习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常握它们的变化规律。2、能够正确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联系。教学资源学生能结合实际情景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看图判断。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69、70页。学习过程: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并指出成什么比例?(1)《时代学习报》的份数与总价。(2)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3)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2、完成第9题。思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白主学习。(预设9分)1、独立思考第1题。集体交流。2、完成第9题。(1)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2)集体交流。重点说说判断方法。(3)思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预设:【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导学单第1题。注意表述的规范。2、指导完成第9题。(1)巡视指导。(2)组织校对。(3)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块三】1、组织练习。(1)巡视指导。(2)提出交流要求,参与小组交流。2、组织交流。字母式子相同点不同点正比例y-rx=k(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除法关系,商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也变大。反比例xy=k(一定)乘法关系,积一定,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反而变小。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1、整体练习:完成第10到12题。(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2、集体交流。\n第10题:说说观察图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预设:看清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重点交流2、3两个小问题:说说自己的判断方法与计算方法。第11题:重点说说判断方法。预设:总页数一定,每天看的页数和看到的天数成反比例。已看页数和剩下页数不成比例。第12题:说说判断方法。预设:第1小题反比例;第2小题不成比例;第3小题成正比例。3、说说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实例。先在小组中说说,再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3、完成第12题。【板块四】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转化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能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便捷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教材安排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和数与代数领域深入体骑转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编排了2道例题、一个练习,把教学分成两段进行。例1引导学生先将稍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通过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从策略层面上认识、体会转化的价值。例2利用已有分率进行推理,转化较复杂的分数问题,发展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二'学情分析(1)学生一已经学习了用画圉、列表以及举例、例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认识了这些策略的实际价值。(2)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学生接触过转化这一方法。比如: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能帮助学生将“转化”从方法的层面上升到策略的高度。(3)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方法是学习的难点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实实在在地掌握转化的策略相结合。三、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传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2)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B、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把转化策略与以前学过的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体会转化策略的内在价值,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n(2)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体骑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积极思考。(2)使学生在探索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分享。(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i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四、教法与学法(1)回顾旧知,建立新知生长点。教学中要从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岀发,回忆曾经进行过的转化,体会转化这一策略。(2)直观呈现,引发转化策略。通过在方格纸上呈现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积是否相等,引导学生想到把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会转化有利于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解决具体问题。教师要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互相交流。针对具体的问题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2课时安排教学。\n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书本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3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通过冋顾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仪式,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教学资源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比如:计算教学中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面积计算的教学中,平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应该说,整个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无吋无刻都用到转化的策略。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71、72页例1。学习过程:1、观察例题图,想一想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为什么?2、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日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独立思考老师出示的第1题。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预设:第1幅图:把上面的半圆平移至下面,转化成长方形,长5格,宽4格;第2幅图:把花瓶的下半部分的两侧剪下平移至上半部分的凹陷处,转化成长方形,长5格,宽4格。2、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1)独立思考。(2)集体交流。预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计算题中的转化;3、说说援用转化策略有什么好处?预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知为熟悉的旧知。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完成试一试。(1)独立计算:1/2+1/4+1/8+1/16。(2)集体交流,展示作业。(3)变式,增加加数:1/2+1/4+1/8+1/16+1/32+1/64+1/128。【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第1题,引导思考。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ppi演示。2、引导思考。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间相互补充。根据学生回答PPt演示。(形的转化;数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3、帮助学生概括、总结转化的好处。【板块三】1、指导完成试一试。(1)巡视指导。(2)交流计算吋的感受。(3)出示变式题,激发学生思考。\n思考:还能像刚才那样去计算吗?(4)观察图片演示,思考:这样的题怎么算?预设:用1—1/16。(5)计算:1/2+1/4+1/8+1/16+1/32+1/64+l/128o2、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完成“练习十四”第1、2、3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1题:换个角度思考,也是转化。第2题:重点交流第3幅图。第3题:重点交流第2幅图。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4)ppt演示。(5)小练习。交流计算方法。2、练一练:(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交流时演示转化过程。【板块四】完成“练习十四”第1、2、3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施教时期:年月H教学内容书本笫73页的例2、“练一练”,练习十四笫4〜6题、思考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转化策略解决一些分数应用题。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求异思维,为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3・在练习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灵活的运用转化的问题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教学资源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进一步的认识了转化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知道了转化策略所具有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知识为熟悉知识”这一优越性。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导学单学习任务:第73页例2。学习过程:1、分析下列句子,说说你还能知道些什么?(1)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3/4。(2)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5。2、按要求完成例2。(1)用方稈解答,算出结果。(2)思考: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还可以知道些什么?那么这一题还可以怎么解答。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1、明确课题。2、认定目标。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预设9分)1、独立思考导学单第1题。集体交流:说说还知道了什么?预设:黄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4/3;黄花是两种花总数的4/7;红花是两种花总数的3/7……女生占全班的2/5;女生是男生人数的2/3;男生是女生的3/22、按要求完成例2。(1)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说说方程是怎么列的,重点交流第2个小问题。三、全班交流,建构模型。(预设10分)1、说说方程怎么列的?预设: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可以知道:女生人数为单位“1”,设为X人,男生人数就是2/3x人,x+2/3x=35人。2、交流第2小题。(1)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还可以知道些什么?预设: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全班的3/5……【板块…】1、板书课题。2、宣布任务。【板块二】1、出示第一题。说明:这也是一种转化。2、组织练习。巡视指导,参与小组交流。【板块三】1、交流方程的解法。重点说说数量关系式与设未知数的注意点。2、交流第2小题。(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n(2)思考:我们所想出的信息,哪一条是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预设: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人数是全班的3/5o(3)说说你还可以怎么列式解答?预设:35X3/5=21人;按比例分配。(4)算法的沟通:这些算法之间有联系吗?3、完成练一练:(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选择了什么算法。四、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0分)1、完成“练习十四”第4到6题。(1)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第4题:根据“第一堆黑子和第二堆白子一样多”可以知道:第1堆白子和第二堆白子加起来就是60枚。第5题:说说想的过程。第6题:先说说填空怎么想,再交流怎么列式的。2、完成思考题。独立尝试完成。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预设:第一根燃去4/5,就剩下1/5;第二根燃去2/3,就剩下1/3。第一根的1/5等于第二根的1/3,可以得出第一根和第二根的比是5:3O五、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总结。(2)引导学生挑选有用的信息。(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沟通。3、练一练:(1)组织练习,巡视指导。(2)集体交流。【板块四】1、完成“练习十四”第4到6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讲评。2、指导完成思考题。【板块五】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第七单元统计—'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教学内容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是认识扇形计图,第二段是初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众数和屮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是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通过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断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初步理解众数和中位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同一组数据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计量反映数据特征。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这是学生学习本单元扇形统计图的基础。(2)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这些知识对学众数、中位数这两个统计量有一定的帮助。(3)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是本单元的教学点。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实例,让学生分别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三、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2)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能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B、过程与方法\n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初步理解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四、教法与学法(1)重视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教中要重视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注意结合实例,体会统计量意义。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一样,都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学时应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结合实际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并作岀合理的解释。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3课时安排教学。\n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笫76-77页例题,“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1—3题。共儿课时甞新授型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学生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对于观察收集信息学生已有较丰富的经验。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设计二、提纲1.你能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吗?2.你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三、交流预习作业(预设3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2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提炼建模。(预设15分钟)教师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从中了解到一些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说?教师说明:像上面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清楚的表达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请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別是多少,填入表中。【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以前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说说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出示:扇形统计图)对于扇形统计图,你们己经有了哪些了解?[板块三]集体交流:在学生交流信息吋,教师相机进行说明或引导?主要让学生明确这张统计图是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血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于五种地形所占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大小不同,让学生知道扇形统汁图与条形统汁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教师提问:从这张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地形种类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n面积/万平方千米\n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7分钟)1、完成“练一练”第1题。可以让学生说说从统计图中能知道什么?然后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后集体评价。2、完成“练一练”第2题。可以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从统计图获得了哪些信息?接着再让学生交流有什么想法?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3、利用中国地图说说我国这几个海域的大体位置。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3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学校图书室计划购买2400本新书,英中10%是工具书,25%是教科书,30%是文艺书,35%是科技书。(1)请你算出四种书各买了多少本?(2)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板块四]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屮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至于“那一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可让学生结合饮食习惯自由发表意见。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让学生结合其他几种干果在拼盘屮所占的面积,估计他们各占拼盘总面积的百分之儿。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让学生对照统计图说说体会。[板块五]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认识众数教学内容六下第79页例2,“练练”,练习十六第1题共儿课时1课型新授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会求众数,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解释其实际意义。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活动屮培养学生的探究章识与合作能力。3、「晨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众数,能结合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统计能力,并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乐于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来获取新知。教学准备:PPT自主学习导学单一、提纲:1.自学书本第79页,完成以下作业:(1)尝试解答例2。(2)尝试完成P79“练一练”。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n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5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1、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认识到:9人做黄豆发芽试验,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有5人。2、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3、说说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三、自主学习,提炼建模(预设10分钟)1、小组合作学习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想一想: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相同吗?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2、集体交流平均数和众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所处的位置明显偏离屮心,因而用众数代表生物组同学发芽试验的整体情况相对更力口绘*适O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10分钟)1、完成“练一练”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杲,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引入新课。1、师: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从在这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2、说明:从表格里9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发芽的粒数分别是17、13、17、9、17、17、3、16、17«17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3、揭示课题:众数【板块三】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集体交流。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相同吗?它们各表示什么意义?【板块四】1、完成“练一练”第1题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众数\n(2)交流方法观察法、数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等等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掌握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观察表格思考:表中上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下面一行反映的是什么?明确:这里要把1个尺码看作需要研究的1个数据,把售出的每种尺码的“鞋的双数”看作相应数据的个数。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更具有代表性。4、创编题:(1)、一个射击运动员5次射靶所得环数如下:的呢?2、完成“练一练”第2题提问:表中反映出哪一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强调: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这对掌握市场需求情况和确定今后进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师:众数是一种统计量。【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米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次数12345环数9.1&7&88.79.2A、求出5次射靶环数的平均数。B、找出这组数据的众数。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必做题:《补充习题》第50页第1、2、3题。选做题:第50页第4题。作业设计一、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二、家庭作业:\n认识中位数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例3、例4,“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2、3题。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屮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屮位数,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2.让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中位数;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众数,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通过六年的学习,积累了分析数据的一些经验,有了分析数据的一些经验,有了一定的统计观念。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设计一、提纲:白学书本第80-82例3、例4,完成以下作业:(1)尝试解答例3、4o(2)尝试完成P82“练一练”、及练习十六的第2-3题。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n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提炼建模。1.(1)提问:观察这组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方法?(2)学生讨论。(3)学生讨论后说明: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按一定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儿名。学生按上述方法求得结果后,提问: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次数比【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引入新课。谈话:你们喜欢跳绳吗?你们一分钟能跳多少下?【板块三】1.出示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教师指出: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一-中位数。2.提问: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大到小或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教师引导: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后面呢?指出: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屮位数。平均数、、众数、屮位数都是统计量,它们都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提问: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学生的成绩怎样?\n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2.学生按要求各自排一排。3.学生小组内交流。4.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后交流:先把数据按大小顺序排一排,发现正中间不是一个数,而是有两个数,中位数是多少呢?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的,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提问:现在你能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吗?学生计算。(103)提问: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提问:例3共有多少个数据?例4呢?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7分钟)1.完成“练一练”(1)要求学生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2)组织讨论: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后小结: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屮位数低得多。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3.教师启发:现在你认为是用屮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因为这组数据屮只有两个数据的水平高于平均数,而有7个数据的水平低于平均数,平均数明显明显偏离于这组数据的屮心位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因而是不合适的。追问: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屮位数高得多吗?提示:仔细观察一下,9个数据中,哪些数据显得特别?教师小结:平均数之所以远远高于中位数,是因为9个数据中有两个远远大于其它数。4.出示例4。提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小结: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数据是奇数个的,就找正中间的数;数据是偶数个的,就找正中间的两个数,然后求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板块四】教师小结:因为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数据,而高于平均数的却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大多数数据的水平,也就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提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教师提醒学生:因为这组数据中,低于平均数的有7个数据,所以平均数不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中位数两侧的数据大小也不均衡,所以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板块五】1.教师帮助学困生的作业情况。2.集体校对,同桌互批。3.错因分析。4.点拨选做题和创编题。5.总结全课。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是第一、二学段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系统复习。通过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本单元教材一共分四部分安排:第一部分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四段;第二部分复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段;第三部分复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包括统计、可能性两段;第四部分组织学生开展实践与综合适用的活动,包括“住房的变化”、“旅游费用的预算”、“绿地面积”和“保护水资源”四个专题。二、学情分析(1)学生经历了小学阶段五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2)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由于每学期所学的知识分属于不同的领域或统一领域的不同部分,所以学生脑中储存的知识块仍然是零散的。本单元不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述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沟通,建构认知网络。(3)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安排综合性的应用练习,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线状储存的知识能够彼此联系、形成网络,提高认知水平,促使学牛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4)总复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经历的最后一段数学学习活动,应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其数学知识水平明显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明显增强,为初屮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二、目标导向A、知识与技能\n(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沟通小数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2)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能合理、灵活地进行有关四则混合运算;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一些需要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能根据要求求比值、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感受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经验。(5)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明确有关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以及常见儿何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推导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方法,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和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根据指定的要求对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适当的变化;掌握描述物体问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儿何知识进行直观思考的能力。(7)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各种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或统计量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8)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会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牛的可能性;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9)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B、过程与方法\n(1)让学生经历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新的知识、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2)引导学生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探索与交流,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提高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积极思考。(2)使学生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3)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主动探寻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建构完整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2)基础知识的复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结合不同领域基础知识的复习,及时安排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答,促其主动探索、加深理解,发展数学思维。(3)安排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根据不同领域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类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4)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突岀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应用过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五'课时安排本单元用30课时安排教学。\n复习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笫83、84页的整理与复习及练习与实践第1、2、3、4题。共儿课时课复习型爻笫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2、使学生通过复习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体会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概念间的联系与发展把知识分类整理,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口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1、学生己经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教师准备:写有关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根据教材“整理与反思”中的问题,预先整理。收集“练习与实践”第4题的相关信息,准备交流。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三、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展示成果,提升要点(一)小组交流1、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出交流要求)(二)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畅所欲言)(三)提炼要点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练习与实践1、2、3。2、判断:(1)自然数都是整数。(2)整数就是自然数。(3)负数都比0小。(4)负数都是整数。【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课前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数的认识(1)。(揭示课题)【板块三】1、昨天我们已经对“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四、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施教时期年月曰\n3、填空:(1)()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0是由()个万组成的;由49个亿、49个万和49个一组成多的数是()o(2)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桃,每份是8个的()。(3)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每根铁丝长()米。(4)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5)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0()份是()米。4、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儿个不能?(1)一堆煤,第一次运走37/100,第二次运走74/100吨,笫一次运走的是笫二次的50/100o(2)东方小学的操场占地85/100公顷,大约相当于整个校园面积的49/lOOc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必做题:《补充习题》P52选做题:把3吨重货物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吨?每份是3吨的几分之几?创编题: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弘个位上的数字是b,表示这个两位数的狮子是()。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数的认识的练习(1)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第84-85页的“练习与实践”第5—9题。共儿课时醫练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2.使学生通过复习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意识,体会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百分数的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数的改写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学生己经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教师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三、提纲1.说说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它说明小数的性质吗?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四、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2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7分钟)1.完成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结果,最后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2.完成第6题、第9题。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谢谢,然后让学生冋顾多位数的写法。3.完成笫7题。先让学生查一查语文书和数学书的单价,然后填一填。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用这个规律完成第8题。4.综合练习。填空:【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昨天我们已经复习了数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些练习。我们一起复习数的认识(2)o(揭示课题)[板块三]第5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写数,在写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対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加深对正数和负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关系的认识。第6题,是多位数写数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写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第9题提供了一张我国东、西部四个省、自治区面积和人口情况的统计表,先让学生读出表中各数,并说说対这些数所表达的信息的理解;再让学生把表中的部分多位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把部分多\n(1)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总面积为十亿九千二百万平方千米,这个数写作()平方千米。(2)—个数万位上是最小的素数,千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十位上和百位上的数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其他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o(3)—个数由7个亿、32个万、6个千和35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o(4)在0.3、0、1、204、7、2007、0.46这六个数中,自然数有(),小数有()0(5)780660.660读作(),三十亿五千万零四十写作()0(6)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计数单位是()。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1)420578639是()位数,:“2”在()位上,表示(),“0”在()位上,在记数时,“0”起到()作用。(2)1.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63里面有()个0.01.(3)一个数由9个亿,18个万、56个百和27个千分之一组成的,这个数写作()0位数改写成精确到万位的近似数;最后让学生按面积和人口的多少,排列表中四个省、自治区的顺序。通过第7、8题结合解决问题,让学生冋忆并整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提高运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板块四]1.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数的认识的练习⑵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六下第85〜86页的“练习与实践”第10〜14题。共几课时课型练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的整数部分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数、百分数和小数Z间的互化。4、让学会在估计和验证过程屮锻炼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价值。;难点:同上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百分数、小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对数的整除的相关概念及相互间的联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2、教师准备:PPT预习设计一、提纲:小学毕业复习指导・数学分册5-6页。1、写一道算式,说说因数和倍数。2、什么是素数(质数)?什么是合数?并能举例说明。3、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4、2,3,5的倍数的特征分别是什么?同时是2,3,5的倍数的特征?5、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并能举例说明。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依据目标,自主整理:学生回忆整除部分的概念二、成果分享,梳理建构: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完成第10题学生自主摆数、写数。第11题第(1)小题通过这道题,说说这道题的练习屮用到了哪些知识?第(2)小题【板块一】我们在前面学习中,已经对数的整除部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说说一共有哪些概念吗?【板块二】1、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关的概念。2、概念排列有些零乱,谁能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给它们梳理一下?3、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成知识网络图。【板块三】1、第10题在学生摆数和写数的过程中,注意指导按定的顺序排列,可以避免重复和遗漏。2、第11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说说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是怎样互化的。\n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是怎样互化的?3、完成第12题两组数分别会越來越接近几?4、选择题:(1)下面各数中不能转化成有限小数的是()①3/25②9/15③24/40④35/49(2)在四位数2口70中的□里添一数字,使它能同时被2、3、5整除,最多有()种。①4②3③2(3)下面3个数都表示六位数,其中a、b都不为0,表示1〜9中任何一个自然数,那么一定能被3整除的数是()①ababaa②bababa③aabbaa(4)古希腊人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本身除外)相加之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比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去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二1+2+3,恰好是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的数中是“完全数”的有()①12②28③36④24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5、创编题:(1)把一张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裁成同样大小、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没有剩余,至少可以裁多少个?(2)汽车站1路公交车每隔8分钟发车一次,5路公交车每隔5分钟发车一次,早晨6时,1路、5路公交车同时发车,经过多长时间1路、5路公交车又同时在汽车站发车?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必做题:《补充习题》第54页选做题:《一课一练》第64页的智力冲浪。3、完成第12题填完后让学生说说两组数分别会越来越接近几。渗透极限思想。4、选择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评。【板块四】(1)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指(2)针对作业中错误率高的题师生一起分析、补救。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数的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第1>2、3、4题。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估算与计算。2.使学生掌握加减法Z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自觉估算及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沟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1.学生已经常握了四则运算的方法及分数、整数、分数计算方法间的相互联系。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整理与反思”屮的问题,预先整理。教师准备:写有关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一、提纲:1.计算整数加减法耍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2•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钟)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自练习。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先算一算,再比一比每组两题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联系。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先让学生试一试,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板块一】1.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数的运算(1)。(揭示课题)【板块二】鼓励学生口算,并注重口算方法的指导。如果个别同学有困难,可以让他们用笔算的方法得到结果。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估算的意义。施教时期年月曰\n(1)先让学生回忆:力口、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除法算式之间呢?(2)提问:四则运算的这些关系有哪些应用?(3)学生做第4题。学生分组练习,并选择一道题进行验算。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说各是依据什么来验算的。5.创编题:通过计算,我们可知道以下关系式:1111・21x2211116_2x3~2_3111112_3x4~3_4由此,我们能够推断:——-——=nx(n®1)()(补全关系式,其中n是不为0的自然数)依据前面的分析,利用得到的规律和方法计算:1111——+——+——+——=30425672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补充习题》P56第1、2、3、5题。选做题:《补充习题》P56第4题。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版块三】1.(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阅读《小数报》。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数的运算的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的练习与实践第5、6、7、8题。共儿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不同的计算方式、方法的应用价值,学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方式解决问题。2、使学生学会选择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数据特点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和价值。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1、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对基本的数量关系有较为深刻的理解。2、教师准备:写有关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一、提纲:找出等量关系:(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7%;(2)儿童读物七五折优惠;(3)一次稿费超过800元的部分应按14%的稅率纳税;(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20%。(5)—场足球赛的上座率达到75%。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展示成果,提升要点(一)小组交流1、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提出交流要求)(二)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畅所欲言)(三)提炼要点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练习与实践5。先让学生根据题冃要求解决这4个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每一小题分别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可能的答案:第(1)小题用口算比较适合;【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四则运算。(揭示课题:数的运算)【板块三】1、昨天我们已经对“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四】1、练习与实践5.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醒学生要根据题目的数据特点和自身的计算能力合理选择计算方法。不要盲目使用计算器,弱化自己的计算水平。施教时期年月曰\n第(2)小题适合用估算;第(3)小题适合笔算;第(4)小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2、练习与实践6。学生独立解决。围绕菜单交流:a>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B、你选择了哪些信息?C、为什么这样选择?3、练习与实践7。学生独立解决。4、练习与实践8。教师指导后,学生独立完成。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钟)必做题:《补充习题》P57选做题:小明來到红毛族探险,看到下面儿个红毛族的算式:8X8=89X9X9=59X3=3(93+8)X7=837老师告诉他,红毛族算式中所用的符号“+、・、X、三、二、()”与我们算式中的意义相同,进位也是十进制,只是每个数字虽然与千米写法相同,但代表的数不同。请你按红毛族的算式规则,完成下面的算式:89X57=98X75=创编题:六(3)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红星超市调查今年“五一节”期间的销售情况,下面是调查后小杰与小敏交流的情况:小杰:今年销售额比去年多了35万元;小敏:去年是今年的90%o根据他们的对话,你知道红星超市今年“五一节”期间的销售额是多少?2、假设你的计算器的一个键“6”坏了,你怎样计算69X7,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2、在学生交流后教师追问:还能提出那些问题?谁能解决这些问题?3、练习与实践7。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知识?(复习关于纳税的知识)4、练习与实践8。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助跑摸高”这一运动项目及比赛规则。【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吋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族作业:\n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89〜90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第1〜5题。共儿课时课心型练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有关运算律的内容,能合理灵活地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能力。2.引导学生系统整理、沟通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本质理解、积累自主复习的策略和经验。3.结合运算律在具体计算过程屮的使用,让学生增加简便计算的意识,感受求精求简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难点:各种运算定律的巧妙使用。教学资源学生经验:通过前面的复习,学生已经能感受整数、小数和分数间的内在一致性,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也已经由局部的分系统拓展为整个数系;同时上节课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复习也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展开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学生有能力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设计四、提纲。回忆整理:1、乘法的运算定律(结合律、交换律、分配率)2、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3、如何用字母表示呢?二、学习体会。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出示题目:第一组:246+68+765第二组:123+56+3445.6-2.48-1.9710.7-1.68-4.323.8X4.4-5.23.8X99+3.87/16X(1-2/3)7/16X9-7/16X7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每组分别完成一组计算题。结合第一组的算式,让同桌互相说说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确。1.只含有一级运算的(只有加减或乘除)的算式里,应该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含有两级运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算式里,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板块一】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普遍感受到第二组中的习题都能运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而使用简便计算,从而唤起学生对简便计算的兴趣。交流的关注点:1、学生是否自觉运用字母来表示各个运算定律,在用文字叙述比较的过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的简洁,为下面的“式与方程”的攵习打下基础。2、学生对每一个运算定律是否真正理解,比如能否举出一定的例子加以说明,能否说岀该运算定律的特征及适用范围。3、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回顾:可以按照加减乘除的顺序依次整理。也可以把相互有关联的运算定律整理在一起,比如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等°施教时期年月曰\n结合第二组算式的交流,让学生回忆过的运算定律,并适用适当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书本“整理与复习”的表格,再次对五个常用的运算定律作进一步巩固。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7分钟)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要提醒学生认真完成每一步的运算并且及时核对计算过程,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下列计算中,错误的是()。(1)1.384-24-0.5(2)7.24-3.18-2.82=1.384-(2X0.5)=7.24-(3.18+2.82)=1.38=35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判断,也可以让学牛通过计算再来判断,完成后再让学生说说运用运算定律时的注意点。3.计算大练兵。(“练习与实践”第3题)结合具体习题的交流讨论,要让学生明确一下儿占•八、、•(1)提醒学生不要被题冃本身的特点所迷惑,切实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3)提醒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根据需要不必化成最简单分数;(4)初步观察题目并不能直接运用定律进行计算,但在计算的第二步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计算:三、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8分钟)1、“练习与实践”第1题(右半组),第4题。2、补充:3521/11、、…5656344X8X25X125125X883.课堂作业。4.创编题。(1)23X19+69+23X46171717(2)20064-(2006+型^)2007(提示:如果a4-b=c,bHO,那么b4-a=丄)C针对第三点作重点的评述:帮助学生建立网状化、立体化的认知结构,同时学会自主复习的方法。[板块二]1、实际情景中的运用(练习与实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做有效的评析。其中第(1)小题要让学生严格审题,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芳行走的路线,再分析解答。第(2)题是行程问题的变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程,就是三条边的总和”。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的位置,可以提醒学生先算出一个人行走的路程,或者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对学生先算出一个人走的路程,或者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对学生标出的位置的准确性,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大致合理就可以了。[板块三]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批改作业,及时评价4.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六下笫90〜91页的“练习与实践”第6〜10题。共几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5、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构建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6、在题组对比、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3、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明晰数量关系。难点:同上。教学资源7、学生经验:通过前面的复习,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力,同时经过六年的系统数学学习,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策略与经验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这些都成为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的铺垫。8、教师准备:PPT9、学生准备:计算器预习设计计算器计算:98567+34521-123583456X125784-4532345707X(190968-145789)完成《一课一练》第68页第1题:观察每道算式,找出规律后再填空。7X9=77X99=777X999=7777X9999=那么,777777X999999=()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依据目标,揭示课题:学生认定目标。二、成果分享,梳理建构:1、计算器探索规律。(1)灵活选择计算工具进行计算。45698+2385-9621263934-33X56912689X(569-45)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用计算器的方法。特別是12689X(569-45),对于中间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记录。(2)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左半部分学生独立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右半部分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交流后,再【板块一】师:通过昨天的复习,我们对整数、分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今天我们就运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板块二】1、计算器探索规律。师:计算器也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师:计算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我们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出示“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左半部分出示“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右半部分这样的规律真是奇特。但是数学学习不能仅满足于得到一些现象,还应该年月曰施教时期\n照样子写几组算式。(3)找出规律存在的内在原因。小小组讨论,然后再仔细阅读书本上第(2)小题揭示的规律,理解这里其实是应用了乘法的分配率和减法的运算性质。(4)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2、解决实际问题(1)百分率(第7题)明确“岀勤率”的含义:出勤率是指出勤的人数占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说说哪个年级的出勤率最高。明确估算希生活中的意义及估算的策略方法。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拖拉机厂四月份计划生产拖拉机450台,上旬完成了计划的30%,中旬完成了计划的40%,其余的正好下旬完成。学生自主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然后重点讨论:(1)上旬和中旬共生产多少台?(2)中旬比上旬多生产多少台?根据问题列出算式。2、出示问题(书本“练习实践”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解答每个问题的思考过程,重点突出对“表达两个月份水电费之间关系”这句话的理解。(2)对三个问题进行重点比较,明白:这三道题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的进行比较,而且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先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方程)进行解答。3、创编题:(1)山羊i80只,绵羊比山羊少20%,绵羊有多少只?(2)绵羊有144只,比山羊少20%,山羊多少只?(3)山羊有180只,绵羊有144只,绵羊比山羊少百分之几?(4)绵羊有144只,比山羊少36只,比山羊少百分之几?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必做题:《补充习题》第60页第1、2、3题2.选做题:第68页智力冲浪想办法找出这些规律存在的原因。2、解决实际问题百分率(第7题)出示表格种上面两行,提问:你知道哪个年级的出勤率最高吗?哪个年级最低吗?【板块三】1、一般数量关系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2、“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出示问题(书本“练习实践”第10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怵1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中“练习与实践”的11、12题。共几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3、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学握复杂问题情景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和良好的判断能力。3.引导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正确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步骤,并能成功解决。教学资源1.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己较为熟悉地掌握了基本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同时前面六年系统的数学学习也使学生的抽彖思维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生活中也枳累了不少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及经验。这些都为本节课解决较为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2.与练习题相关的幻灯片。预习设计(1)先说出下面各题里把哪个数量看出单位“1”,再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苹果的千克数是梨的2/3。()X2/3=()()4-2/3=()实际烧煤量比计划烧煤量节约了1/5.()X1/5=()()十1/5二()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是98%.()4-()=98%()X98%=()(2)根据算式补充合适的条件:学校里有排球25个,篮球28个,(),足球有多少个?算式一:25X1/5算式二:25X(1+1/5)算式三:xX(1-1/5)=28算式四:xX4/5=28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一)基本练习:(1)和倍问题。补充:A、B两队合修一条长270米的水渠,A队修的米数正好是B队的4/5。两队各修多少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评价。⑵补充:1.有一桶油,第一次用去20%,第二次又用去它的2/5,两次一共用去了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2.有一-桶油,第一次用去20%,第二次又用去它的2/5千【板块一】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二】多媒体出示相关练习.\n克,两次一共用去了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3.李庄要筑一条1200米的道路,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筑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二)、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1.电费中的数学问题。(“练习与实践“第11题)2.火车票中的数学问题。(“练习与实践”第12题)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了解到哪哋信息。根据这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再自己列式。先让生说说对题意的理解,特别“春运期间每种车票是按什么标准浮动的,哪些日子的票价需要上浮,哪个日子的票价可以下浮”。还要帮助理解“春节前三天”是指农历二十八、二十九以及除夕。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想法和收获。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补充习题》P58。选做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水泥厂上半年生产水泥2.1万吨,完成了全年计划的75%,并且每吨水泥的成本由60元提高到65元。(1)(65-60)一60表示:(2)2.14-75%表示:(3)2.1弓75%—2・1表示:(4)(65-60)十65表示:创编题:(1)一套学生校服120元,其中裤子价格是上衣价格的25%,上衣裤子各多少元?(2)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原先每小时可以行使100千米,需耗油6升,经过技术改进。现在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12%,而每小时的耗油却下降了10%,现在这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每小时需耗油多少升?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1)III示问题情景(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关键要理解“峰时”和“谷时”的具体含义,知道“峰谷电价”的收费标准和计算方法。(2)然后补全问题:“小明家一个力大约用电150千瓦时,谷时用电量是峰时用电量的2/3o安装分时电表前,每月电费人约是多少元?安装分时电表后呢?”教师巡视,同时对学困生作辅导。(4)拓展:黄老师是个上班族,一般每月用电120千瓦时,峰谷用电量的比大约是3:2,你建议他们家釆用哪一种收费方式?提醒学生注意:第1311次列车出发时间是第一天的22:40,到达上海站的时间是第二天的2:50o由于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可以做这些提示:“最少花多少元。应该乘哪一天的哪一趟车”,“最多花多少元。又应该乘哪一天的哪一趟车”。通过交流得出“最少的钱应该是除夕的5053次列车的硬座”。“最多的钱应该是其他两天屮的T729次列车的软座”。【版块三】1.(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釆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阅读《小数报》。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式与方程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的练习与实践第1、2、3、4、5、6题。共儿课时课型新授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区别,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根据问题的特征灵活选择列方程的思路。2、在合作交流、互动分享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自主构建认知结构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欲望。3、在方程思想与算术思想的比较中,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感受其独特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有关概念,形成认知结构。教学难点:学会自主复习的策略。教学资源1、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是“式与方程”领域的主要学习内容。学生能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与意义,也能感受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列方程解答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同时前而复习过程中积累的方法与策略(求同求异,建构整体认知等)也是本科顺利展开的有效基石。2、教师准备:写有关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一、1・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2.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优点?3.方程的概念是怎么样的?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怎样的?5.等式有怎样的性质?6.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着怎样的区别?二、1.用字母表示下列公式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圆柱的体积:我还会用字母表示()的公式: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1.小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2.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3.提问质疑(1)在预习的时候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如果提问有质量可以适当加分。(2)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醉大家注意的吗?二、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对号入座。(1)下列式子中,方程有()。©7X0.5-2=1.5®20-X③X=0④X—45=28⑤AFX=4+B(2)方程4X(3+3X)=60的解是()。①X=6②X=3③X=4(3)红花有X朵,比黄花的2倍多3多,表示黄花朵数的式子是()【板块一】1卜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父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二】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板块三】作业lo(1)让学丰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釆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施教时期年月曰\n①2X+3②X4-2+3③(X+3)一2④(X-3)4-2(4)小华身边有a元钱,晓兰身边有b元钱,如果从小华身边拿出10元给晓兰,那么他们身边的钱一样多。列成等式是()①a二b+10②a+10二b-l()③a—b二10X2④(a+b)4-2=102.完成练习与实践1、2(最后一列)学生独立完成3•完成练习与实践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并说出每种解法相对应的数量关系。4.完成练习与实践6.5.综合练习(补充)(1)选择:()是方程4X(3x+3)=60的解.A、4b、x=3c、x=4ckx=6(2)判断:A、sx+5=7这个方程没有解。B、如果2x+l=2,那么x+8=8.5C、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D、方程164-4x=8的解是x=0.5(3)请你填一填:算式:△一(口+O)=☆(4)猜数游戏:a、任意想一个两位数;b、加上9.94;c、把所得的和扩大100倍;d、再加上2006.报出你的德数,老师就可以猜出你想的两位数。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必做题:《补充习题》P63选做题: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55,已知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都是商5余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创编题: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21,已知甲数除以乙数商5余1,甲、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2.练习与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析3.完成练习与实践3.在比较中明确方程思路解决问题比较容易。4.完成练习与实践6・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列算式球的结果,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求解更为方便”,感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独特价值。5.讲评综合练习【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了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乂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式与方程⑵教学内容第93页“练习与实践”的第7—9题。共儿课时课型练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体会方程思想在特殊情况下的价值。3.发展学生分析、概插、比较等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感受方程的数学思想,体会它的价值。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対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比较熟悉,也初步体会了方程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的价值,这就是为本节课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同时,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是本节课学习的能力基础。2.教师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1.什么是方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找等量关系式:(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2)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3)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4)实际比原计划节约20%。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1.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出示课题)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7分钟)1•列方程解决问题。A.李庄修一条水渠,已经修了7千米,比全长的色少2千米。这条水渠全长是多少米?5B.“练习与实践”第7题。这两个问题都属于基本类型,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析。其屮第7题要提醍学生注意正确理解单位“1”的量。C.“练习与实践”第8题。D.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改围成一个长8厘米的长方形,那么【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读题,用X表示未知数-一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一-解方程一-检验,写答案。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板块二]1.感受方程的价值。教师出示问题:有一块面积为135平方米的三角形花圃,量得它的底是15米,你知道它的高是多少米吗?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发现解决同一问题,有的学生用方程的思路,有的学生用算术方法,就应该选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算,进行比较,然后请两位学生分别说说各自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方稈的思路解决该问题比较方便,体会方程的独特年月曰施教时期\n它的宽是多少厘米?这两个问题相对比较复杂,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因此教师要把评析的重点放在数量关系式的分析上。书本第8题巧在甲乙两种衬衣的原价是相同的,所以可以设“这两种衬衣原价每件是x元”,列方程:40%x+50%x=108,补充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正方形的周长二长方形的周长。”列方程即可求解。问题解决后,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进一步凸显方程的思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2.练习与实践第9题教师出示问题情境,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进行独立思考。如果学生感受到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用同一种长方形在准备好的月历卡上框一框,并要求学生说说每次框出的4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另外三个数。完成后也可让学生说说每个长方形中4个数的和,,为下面的学习活动作基础。三、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8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1)学校食堂运来20吨煤,用了15天后还剩8吨,平均每天用煤多少吨?(2)小明体重36千克,比父亲体重的丄多42千克,父亲体重多少千克?(3)某区两个防汛队人数相等。抽调甲队人数的40%,乙队人数的30%参加筑促工作后,两队还剩169人,你知道两队原来各有多少人?价值。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比题:(1)水果店上午卖出8筐苹果,下午卖出5筐同样的苹果,已知每筐苹果28元,一共卖出多少元?(2)水果店上午卖出8筐苹果,下午卖出5筐同样的苹果,上午比下午多卖出76.5元,每筐苹果多少元?(3)碧园小学十月份用水133吨,比计划节约了丄,十月份计划用水多少7吨?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即可。通过(1)、(2)两题的对比,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方程解答;第(3)小题比较适合列方程。3.在此基础上,教师先提问:我用第一种长方形框出的4个数的和是94,你知道我框出的是哪4个数吗?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用方程的思路直接列式求出结果比较方便,再次体会方程思想的价值。接着让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一个用指定的长方形框数,并说出每次框出的4个数的和,另一人则根据表示这4个数的和的式子列方程求岀每个数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适时地互换角色,共同提高。[板块三]1.提问: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比和比例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六下第94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共几课时第几课时1课型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题。2、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正、反比例的量,感受用正比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例和反比例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特点。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反比例量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感受用正、反比例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特点。学生经验:有关比的知识,也是六年级里刚学的主要内容,由于比的意义与分数、百分数的练习非常紧密,所以学生对此应该相当熟悉。教学准备:PPT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能说出正比例图像的特点。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3、相同点区别正比例反比例止、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对表格中反映的两种量进行判断。4、预习设计运货次数123456运货总吨数4812162024(1)、一辆汽车的运货情况如下表:每个工人生产个数10202550100125工人人数100504020108(2)、一家工厂工人生产情况5.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并用表格表示出來。教师导学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导学策略【板块一】1.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调整与反思\n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板块二】1、“练习与实践”第1题1、“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提问:从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中你能直接得2、“练习与实践”第2题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吗?男、女、全班人(1)独立完成。数的对应份数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比较每人计算的结果后,交流有什2、“练习与实践”第2题么发现。总结:作为一个正常人,上述三个比的比值3、“练习与实践”第3题应该是差不多的,这就保证了一个正常人的各部分的比例协调。3、“练习与实践”第3题量出每幅照片的长与宽,并分别写出它提问:从两个组成比例的照片来看,实际就们的比。是一个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它们的先估计哪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算一算,大小改变了,但什么没有改变?看估计得对不对。从两个组成比例的照片來看,实际就是一个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它们的大小改变了,但什么没有改变?4、“练习与实践”第5题4、“练习与实践”第5题写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耕地的比。(1)我国的耕地大多数在东部地区还是西部说说获得的信息地区?你是怎么看出的?林地呢?提数学问题。(2)你从表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还能提出5、创编题:哪些数学问题?(1)如果5A=7B,可以像第2题那样,由百分数得出相应的分那么A:B=():(),数,围绕相应的分数解决问题。B:5=():()(3)这些数学问题你能解决吗?(2)在比例尺1:5000的地图上,量得一个长方形的长4厘米,宽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实际周长是多少米?它的实【版块三】际面积是多少?1.(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5分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必做题:《补充习题》P66第1、2、4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阅读《小数报》。选做题:给5、0.8.10三个数配上一个2.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数,能组成比例的这个数是()、或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或()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课堂作业:作业家庭作业:设计\n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96页的“练习与实践”的第7——10题。共几课吋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2、通过数形结合,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形形状,从图形的形状上进-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3、打通比与比例尺、比例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理解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比(比例尺、比例)的意义。教学资源1.正反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都是本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回忆起來应该没有难度,在课堂实施的过程屮我们比较容易唤起学生相应的知识经验。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整理与反思”中的问题,预先整理。预习设计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容是什么。2.比例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3.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怎样解比例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首先让学生说说每张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也随着变化.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第(1)小题并说出依据。然后把题改为:如果砖是正方形的,那么每块砖的边长与砖的块数成比例吗?为什么?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先列出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进行作出判断。判断后追问:同一个圆的直径与周t成什么比例?同一个圆的半径和面积成什么比例?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1)第9题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氈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出判断。(2)第(2)题,先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访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板块二】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四则运算。【板块三】1.在运用具体数据说明的过程屮教师追问:如果照表1这样的变化规律,钢材的体积是100,那么对应的质量是多少?表2圆柱的高如果是15,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中的规律吗?2.引导学生具体考察表中每一组对应的两个数的关系,并作相应的判断。3.进一步追问:从判断的关系式里,你还能用正、反比例各说一句话吗?说出你的判断依据。观察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作成的图,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是否所有的成正比例的量作出的图都是这样的?你能施教时期年月曰\n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虹油量成不成正比例。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1)先让学生自己量出学校到市民广场、少年宫、火车站和体育场的图上距离。(2)让学生算实际距离。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课堂作业必做题:《补充习题》P67选做题:《一课一练》P73智力冲浪创编题:(1)一块直角三角形地在比例尺是1:300的地图上,量得图上周长是24厘米,已知三条边的比是3:4:5.求三角形的实际周长。(2)测量小组想测得一楼房的高度,他们不用爬楼,想出了这样的方法,把6米高的竹竿立在地上,量得它的影长吋9.6米,同吋量得这个楼房的影子长度是16米。你能知道楼房的实际高度吗?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用学过的知识给予说明吗?在用比例尺计算时,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可以用数字比例尺;也可以用线段比例尺;还可以用算出其中的•个量后,根据量少量之间的关系求出距离。【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工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图形的认识测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整理与反思”的前半部分,第98、99页练习与实践第1、2、3、4、5、6题。共儿课时2课型复习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认识它们Z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进一步账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及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教学难点:沟通联系,完善认知结构。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学生已经认识的线有直线、射线和线段,四年级(上册)认识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垂直)。还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分类。2、教学准备:师生每人一幅三角板、一把直尺。预习设计1、直线、射线和线段各有什么特征?它们Z间有什么关系?举例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2、围绕角的顶点旋转角的一条边,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类?3、如何正确测量角的度数?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展示成果,提升要点1.小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白己的预习成果。2.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3.提问质疑(1)在预习的时候你还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吗?如果提问有质量可以适当加分。(2)你觉得在预习吋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4.理一理: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预设7分钟)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其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课前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屮的问题,预先整理。)【板块三】1、咋天我们已经对“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整理成表:图形相同点不同点线段直的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板块四】作业1。(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施教时期年月曰\n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3.完成“练习与实践”笫4题。先让学生根据图意独立作图,再交流画图的思考过程。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6题。独立完成,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并让学生说说注意点。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钟)必做题:《补充习题》P68选做题:想一想,画一画:用一幅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创编题:上午9时,时针和分针成()度角,10时成()度角,下午()时成直角。从10:00到11:00,时针转动的角度是()度。从7:55到8:30,分针旋转了()度。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1、教师用“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知识加以解释,也可以相机组织讨论: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条呢?2、引导学生利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知识解释这一生活现象。3、教师突出: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提醒学生:用三角板画图,及时标出直角符号。【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笫97〜98页“整理与反思”的后半部分,第98〜99页“练习与实践”第7〜10题。共儿课时课型练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平而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深认识围成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结合问题培养思考能力。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学生经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基本掌握了它们的特征和有些图形之1'可的相互联系,能运用平面图形的有关特征解释一些生活现彖,已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2.教师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1.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2.你能把这此图形分分类吗?3.你能分别用字母表示出各个图形里面的相应的线段吗?4.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你能用集合圈表示出来吗?它们各有什么特征?5.四边形有哪些?它们Z间有怎样的关系?6.画出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8分钟)1.画出相关图形,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2.学生交流3.认识到:可以把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把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4.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5.小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7.提问质疑【板块一】L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圉成的平面图形?2.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你打算怎么分?先分一分,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追问:市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作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今天,我们继续来复习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5.昨天我们己经对'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6•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7.全班交流(1)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些什么?(2)相机出示按角分的集合图,你是怎么理解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3)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年月曰施教时期\n8.答疑解难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按要求画一画说说具体的作图过程。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各自选一选,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各自算一算、填一填,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小组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5.思考题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框架内的二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此=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三、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7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1)画一个直径3厘米的半圆。(2)先画一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再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4)相机出示按边分的集合图,你是怎么理解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5)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6)那么,关于三角形边的知识你还知道些什么?(7)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8)出示网络图,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二]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闲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y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思考题,师提示:先数单个的三角形,再数由两个或几个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三角形。[板块三]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书上第100・1()1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中的1-8题。共几课时课型复习笫几课时1教学目标1.冋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氏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相互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已认识了周长和面积,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面积计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他们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初步接触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预习设计1、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这些公式各是怎样推导的?把推导的过程进行整理与交流?2、把下表填写完整。名称图形周长公式面积公式长方形c=s=正方形c=s=平行四边形£7s=三角形△s=梯形s=圆/\f'1>\/X丿c=s=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板块一】教师了解学情指导修正、答疑解难:【板块二】\n1.完成下列练习。(一)对号入座。(1)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厘米,面积()cm2。(2)—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有一块0.045公顷的三角形棉出,量得它的底是36米.它的高是()米・(二)我当裁判。(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一()。(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变小了。()«(3)半径的大小直接决定圆的大小。(三)仔细辨别。每组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上图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血积()周长()。1、请同学们先尝试完成这些题目,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先做好记号,待会儿在小组里交流时请组内成员帮忙。在练习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全血进行帮扶。2、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倾听学生们的交流,同时全而收集各群体学生的练习情况,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及时调整下阶段的思路。)的多边形。)o周长面积((四)创编题:1、给一个缸口直径是0.95米的水缸做一个木盖,木盖的直径比缸口直径大5厘米,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在木盖的四周钉一圈铁皮,铁皮长多少米?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1、组内代表提问。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们的提问。3、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4、倾听教师的总结,内化练习要点。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补充习题》P71第1、2、3、4题。选做题:一根铁丝止好可以南成一个边长是4.71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它围成一个圆,则这个圆的直径是多少厘米?【版块三】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合和整理。【版块四】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了指点和帮扶。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课堂作业:作业设计家庭作业:\n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页的“练习与实践”的第9、10、11题。共几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运用平面图形的而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理解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进-步体会面积和周长的关系。2、结合教学,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规律,感受数学的奇妙,培养探究欲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有关而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面积和周反的关系。教学资源通过前一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应用公式进行正确熟练的计算。这些都为本课的进-步应用、探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预习设计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名称图形周长公式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举例说明。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初试牛刀。(1)张老师最近新买了房子,准备装修。经测量,卫生间长3.2米,宽2.4米,高2.8米。他打算在地上铺边长0.4米的防滑地砖,你能帮张老师算一算,他至少要买多少块这样的地砖吗?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解答的思路及解题时的注意点。(2)现在拍卖如下形状的一块土地,底价是每平方米200元,如果有一位开发商准备用50万,够不够?怎么算的?可能有两种意见:①够!这块地的面积是/米(60+100)X30一2=2400(平方米)50^Zso米需要2400X200=480000(元)曲―②可能不够。因为是拍卖,价格可以往上升,50万元也就不够。如果这块地没有人竞买,那48万元就够了。(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让学生独自画一画。加强等积变换的体验。学生作图时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和体会,要利用投影展示并组织交流。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等吗?(4)学生自我评价:我能得几颗星?2.再接再厉。【板块一】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板块三】教师引导:大家在电视上看过拍卖的场景没有?教师小结:我们思考问题要联系实际,要全面。50万元买这块地,可能够,也可能不够。\n下面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5厘米,涂色部分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学生自我3.挑战自我(“三星”题)(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①I田i一画: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②算一算:两个正方形里的圆的面积各是多少?各占正方形面积的百分之儿?③比一比: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类推。④继续计算验证。(2)阿凡提围羊圈。巴依老爷要阿凡提把一群养赶进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羊圈。因为嫌小,阿凡提把羊圈改围成了正方形。阿凡提的疑问是:咦!怎么还嫌小?同样的材料,围成的是正方形,羊圈的而积不是大了吗?猜一猜:阿凡提该怎么办呢?可能有学生提出:把羊圈改围成圆形。(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及时在表格屮记录操作结果友情提醒:靠墙围长方形菜地,只需围三条边。要有条理地去想,以免重复、遗漏。(4)补充:新华小区要设计一个正方形花园,正方形的最外层是2米宽的草坪,里一层种了月季花,正中心是直径为4米的喷泉(如下图)。已知草坪的面积是96平方米,你能求出月季花的面积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学生自我评价。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课堂作业必做题:《补充习题》P73选做题:《一课一练》P78智力冲浪创编题:(1)如图: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分米。(2)如图:求出高是多少厘米:教师引导讨论比较:用同样长短的材料围城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羊圈的面积人小,相比Z下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一课一练》P78智力冲浪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作业作业设计家作:\n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教科书第103页的“整理与反思”,“练内容习与实践”第1、2、3、4、5题。共儿课时1课第几课时1型复习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异同。4、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3、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1、学生经验:在本课复习前,学生已经分别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各自的特征,能从顶点、棱等方面进行表述特征。2、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种模型各一个,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教学圆锥75意图的小黑板。有关练习题的ppto资源3、背景资料:在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大致是这样的:在一年级,学生整体认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到了五年级,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其实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到了六年级,学生才学习圆柱和圆锥。若将圆柱的一个底面逐渐缩小,最终将变成一个点,整个图形就成了一个圆锥。一、预习目标:1、2、3、4、说岀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字母的含义。(图祥见书本P、103)o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是如何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关系的?预习设计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儿种形状的物体,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和同学交流。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展示成果,提升要点。1、学生汇报交流。【板块一】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出示立体图形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板块三】1、学生汇报后整理成表格。二、预习成果:1.向全班同学介绍书本上四种立体图形,说出它们的特征。整理成表:图形基本特征注意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n圆锥\n2.提问质疑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吗?需要提醉大家注意的吗?四、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2.做“练习与实践”第2、3题。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可提醒学生根据这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图形,先摆出或画出这个长方体,再根据摆出的形体判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8分钟)创编题:(1)、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条棱,()个顶点,()个面。圆柱的高有()条,圆锥的高有()条。(2)、沿着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宽旋转,可以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厘米,高是()厘米。必做题:《补充习题》第74页。选做题:rtl5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形状是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长方体特征正方体特征顶点8个顶点8个顶点线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12条棱,棱长度都相等。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II11>'J•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2、指导修正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板块四、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釆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田,有几种搭法?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第10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2.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揭示立体图形各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类推等数学思想,形成知识结构。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过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有关表面枳和体积的计算。进一步复习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理解,解决生活小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预习设计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其联系。2、什么叫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3、有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名称图形文字公式字母公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4、有关体积的计算公式。名称图形特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明确学习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1.小组合作,系统整理。以小组为单位,把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然后由组长执笔,汇总记录。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巡视,并参与小组活动,进行设时的引导和点拨。2.汇报展示,交流评价。学生展示的同吋要向大家介绍整理的内容。每一组介绍完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既要说说优点,也要说说不足。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板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板块二】课前根据教材“整理与练习”屮的问题,预先整理。教师启发:上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重点围绕下面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什么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说说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板块三】\n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答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体积(容积)单位描述自己身边或熟悉的其他一些物体的体积(容积)。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提出注意点:看清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还是从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出:计算相关几何图形的表血积吋,可以在头脑中重现有关儿何图形的形状,并注意有序思考。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学生读题后交流:下面各个圆柱体的物体,各包括几个面?学生独立列式,集体交流。教师指出:解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确定是哪些面后再动笔计算。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学生完成课堂检测单必做题:1.一个圆柱形的水池,直径是20厘米,深2米。(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2)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出多少立方米?(3)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2.一节圆柱形煤气管,横截面直径2分米,长15米,做一节这样的煤气管要用钢板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平方米)选做题: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那么表面积就减少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引导:同学们对立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下面我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交流:长方体金鱼缸的左侧面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什么?如何列示?教师小结:看来,在实际的生活中,有些物体不一定要求6个面的总而积,有时候需要求5个面、4个面或者更少面的面积,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例,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学生读题后交流:空调包装盒包括儿个面?教师明确:应该包括长方体所有的6个面。【板块四】(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2)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3)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作业设计\n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教学内容六下书第105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7〜11题。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立体图形Z间的内在联系及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根据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灵活运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沟通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并且积累了较多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过较为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提供了有效地支撑。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一张正方形卡纸。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一•张正方形卡纸。PPT预习设计一、提纲:1.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2.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的单位间进率是多少?用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3.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4.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的?把推导的过程进行整理和交流。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二、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0分钟)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1)读题,理解题意。理解:填在沙坑中的沙的形状可以看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大约等于沙坑的长和宽,高就是填入的沙的厚度。(2)独立列式解答。(3)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讨论:怎样求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得出:因为侧面是正方形,可以推算出这【板块一】1.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指导修正4.答疑解难: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立体图形的表血积和体积(2)(揭示课题)【板块二】(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闲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讲评:“练习与实践”第8题。师出示正方形卡纸,卷成圆柱形(3)“练习与实践'‘第10题。提问:你知道“380x266x530”表示什么意思吗?施教时期年月日\n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都是6.28分米。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9题。分析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独立列式解答说说错误原因。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1题。分析理解题意后独立列式计算。6.创编题:(一)造一个长40米,宽25米,深3米的游泳池。(1)要挖出多少立方米土?(2)沿着个游泳池走一圈,至少要走多少米?(3)如果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面贴上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池砖,需要多少块池砖?(二)有一个体积是18立方分米的圆柱,里面装满了水,现将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投入圆柱中,溢出的水是多少立方分米?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5分钟)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补充习题》P77第1、2、3、4、5题。选做题: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5米,宽8米,池内水深1.57米,池底有根出水管,直径2分米。放水时出水管内的水流速度为每秒2米。放完池中的水需要儿分钟?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4)根据典型错例和学生中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和提醒。【版块三】1.(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収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自由阅《小数报》。2.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n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施教时期年月日教学内容书第107页的“练习与实践”的第12〜13题。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教学难点: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资源1.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学生准备:每个学生准备若干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其屮长0.6米、宽0.4米,<0.6米、宽0.5米,长0.5米、宽0.4米及边长为0.4米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各至少两张。3.教师准备:2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长方形,正方形铁皮等。预习设计一、提纲:1.每个学生准备若干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其中长0.6米、宽0.4米,长0.6米、宽0.5米,长0.5米、宽0.4米及边长为0.4米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片各至少两张。2.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并举例说明。3.你知道在日常生活屮在哪此地方要用到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5分钟)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8分钟)1、实践活动一。(“练习与实践”第12题。)出示四种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铁皮。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小组交流。学生操作,教师提出要求:(1)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自由选择。(2)设计时可以把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铁皮放在一起,拼一拼,摆一摆。(3)可以设计多个方案。(4)设计好后,在小组里介绍你的方案,并准备在大组里汇报。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第一类:规格①、规格②、规格③都用到。第二类:先选2张规格④的铁皮,剩下的3张可以选规格①或规格③第三类:先选1张规格④的铁皮,剩下的4【板块一】全班交流。【板块二】【板块三】师引导:张师傅准备从中选出5张铁皮,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水箱,可以选哪儿种规格的铁皮呢?通过交流明确:每种规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都有若干张,因此,不论怎样选择,铁皮的张数都有足够多;因为是无盖水箱,因此每次只需要选择5张铁皮。教师巡回指导。对于感到困难的学生,允许他们先摆一摆,再根据操作结果进行思考。\n张可以选规格①或规格③第四类:选5张④号规格的铁皮焊接成一个正方体。学生交流设计时的想法。讨论得出:一般应选择三种不同规格的铁皮,但如果这个长方体有一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吋,只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铁皮。1、实践活动二。(“练习与实践”第13题。)岀示活动方案:把24块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装一箱,怎样设计包装?组织学生画出示意图,再分别算出包装箱的长、宽、高以及表面积。学生设计,并填写表格。学生汇报交流。可能出现的理由是:(1)从节省材料考虑;(2)从美观考虑;(3)从顾客携带等方面考虑。讨论:怎样设计,比较节省材料呢?交流得出:长、宽、高越接近或重叠面越多,表面积就越小。全课小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会从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补充习题》P78选做题:伯伯家的柜式空调长0.4米,宽0.2米,高1.7米,为了防灰尘,准备用布做已知长方体套子把这只空调罩起来,请你帮助他算一下,做这只套子至少需用多少平方米的布?(接头处共需用布0.2平方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包装是一门学问,厂家在对物品包装时,可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有的包装时,为了美观,吸引顾弄,不惜花费大量的材料;而更多的时候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材料的损耗,会选择一种比较省材的方式对物品进行包装。【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作业设计\n复习图形与变换教学内容书本P108-109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平而图形的变换方法,促使他们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理解轴刈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只是以及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练习体会平移旋转和放大缩小的不同。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同感本科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全面理解旋转、平移、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等变换图形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己经对各变换方法分别进行了学习,为本课奠定了必要的学习基础。2、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形纸片。3、知识链接(1)、轴对称图形。(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4)、图形的密铺。预习设计预习目标:1、你知道变换图形位置的方决定平移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彳2、怎样变换图形能不改变图3、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运动4、举例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把想到的画一画,同时画出预习成果:1、变换图形位置可以把图形决泄平移图形位置的关键决定旋转图形位置的关键平移的现象有:2、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把怪3、轴对称图形是指轴对称图形(画111对称爼法有哪些?1•么?决定旋转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它的大小?体现了平移或者旋转?形?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寸称轴。是和是和旋转的现象有:1形1)名称图形对称轴条数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板块一】施教时期年月日\n明确学习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预设5分钟)1.小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2.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3.提问质疑(1)在预习的时候你还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吗?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2)你觉得在预习时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8分钟)课本108〜109页练习与实践1~5(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每做对一部分得★,全对得5*)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1、火眼金睛(1)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2)旋转会使图形的形状变化。()(3)把一个正方形按照1:2缩小,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新得到的正方形面积的比是2:1()(4)半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只有一条。()★★2、对号入座(1)右图能画()条对称轴。A2条B4条C8条(2)将一张正方形的纸连续对折两次(有不同的折法),并课前布置学生围绕着预习目标,进行了自主复习和整理。【板块二】1、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3.提炼要点(1)、物体在平移或旋转的时候,有什么特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平移旋转时,一般怎么描述?(3)、对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说说按怎样的比是把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的?4.通过整理,你还有哪些体会?【板块三】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休I生的作业悄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板块四】1.在前一坏节练习中得5颗★的学生直接从★★题开始做,其余学生从★题开始做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在折后的纸屮央打一个圆孔,再将纸展开得到不同的图形。下面图形错误的是()。00.00A:0000B:C:0D:0000y0(3)如下图所示,经过平移或旋转变换可能将甲图案变成乙图案的是()甲乙甲乙甲乙甲乙★★★3、操作题(1)下面哪儿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它的对称轴。\n(2)下面三幅图都是由4个正方形组成的,请你在下面每幅图上添画一个正方形,使它们成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3)a.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b.把正方形B向右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c.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d.把平行四边形按2:1的比画出变化后的图形。e.把梯形E按1:3的比画出变化后的图形。(4)画两个圆,使这两个圆组成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业设计\n复习图形与位置施教时期年月日教学内容书本P110-111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及其特点。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知道物体的位置关系只是相对的和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用价值。3.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位置的不同力法。教学难点:确定位置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学资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确定位置的方法,而且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这歧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学会怎样去确定生活中的位置。预习设计1、仔细阅读数学分册第78页2、整理与收集,说说我们己经认识的基本方向有哪些?3、仔细翻阅教材(五年级下册)说说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4、写数对的写法必须注意那几点啊?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预设5分钟)启发:我们学习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东、南、酋、北把方向和数据结合起来。用数对表示。提问:你能举些例子说说生活中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吗?指名学生回答:请其他学生说说他的例子是用了什么方法。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8分钟)1、P110第1题。2、P110第2题。【板块一】课前布置学生围绕着预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板块二】1、基本的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2、确定的位置: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3、数对的写法:第一个数表示第儿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儿行,两个数用逗号隔开,外面加上小括号。【板块三】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流。指名学生回答第(1)、(2)小题。在用数对表示各个景点的时候,应该先用横轴上的数据后用纵轴上的数据。(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来确定位置)\n先一起看题,说说这题有什么注意点。(1)完成第(1)题。交流,在做题时应该先量出图上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在填空。(2)完成第(2)题。市政府在电塔的()偏()()度方向的()米处。重点说清这个50度的起点是北,所以应该是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3)独立完成第(3)题。独立完成书P111的第3题,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必做题:《一课一练》P81的题目选做题:《一课一练》P81智力冲浪。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有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0【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吋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釆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一课一练》智力冲浪。作业设计\n复习统计(1)教学内容书本P112-114共几课时30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教学难点: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教学资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己经认识了各种统计图和统计表,而且也有很多的生活经验,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学会怎样去设计和观察。预习设计1、仔细阅读数学分册第85页2、整理与收集,说说我们已经认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有哪些?3、知道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预设5分钟)1.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2.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3.启发: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表和统计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类:4.完成填空题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8分钟)1.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3、这是什么统计图?【板块一】课前布置学生围绕着预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板块二】1•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⑴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⑵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⑶出示填空题。()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口有口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板块三】1.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施教时期年月日\nb、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C、独立完成统计表。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d、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3.完成第3题a.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b.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c.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d.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稈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e.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4.完成第4题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必做题:《一课一练》P82的题目选做题:《一课一练》P82智力冲浪。图a.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b、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C、独立完成统计表。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d、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岀的4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3.指导完成第3题a.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b・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C.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d.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e.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4.指导完成第4题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釆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一课一练》智力冲浪。作业设计\n教学内容书本P115复习统计(2)施教时期共几课时30第几课时课型复习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教学目标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3.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屮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重难点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教学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了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而H也知道了这些数在表示数据资源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这些都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设计1、仔细阅读数学分册第88页2、说说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的数有哪些?3、说说“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导学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预设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预设5分钟)什么是“屮位数、众数”?它们有什么不同?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8分钟)(一)出示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的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1)在这个星期屮,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2)甲饮料周日的销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几?导学策略【板块一】自主复习和整理【板块二】什么是“屮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板块三】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吋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调整与反思(3)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呢?(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发芽粒数0578910次数124111(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n总的发芽率是多少?(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1、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龌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舗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4、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1、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2、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6分钟)必做题:《一课一练》P84的题目选做题:《一课一练》P84智力冲浪。【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一课一练》智力冲浪。作业设计\n复习统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5、6题。共儿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众数的概念、会计算众数、百分数和平均数。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学会看有关的图、表,提高看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3、能根据解题的需要从统计图中合理选择信息,体会不同统计量在表示数据方面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4、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统计量作出合理解释。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不同统计量来刻画数据的不同特征。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对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通过前两节课的复习,对简单的单式、复式统计图表,学生已经能够从屮得到有关信息,为本课进一步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角度了解、读懂统计图打下了基础。2、教师准备:对复习内容提倡事先预习。预习设计预习目标:1、什么叫中位数?怎样算出中位数?2、什么叫众数?3、什么叫平均数?怎样计算平均数?预习成果:名称概念求的方法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1.小组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2.成果展示。(1)展示预习成果。(2)学生汇报交流。3.提问质疑(1)在预习的时候你还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吗?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2)你觉得在预习时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请你填一填(1)有一组数据:15,11,15,10,18,19,15,17,6。中位数是(),众数是(),平均数是()。(2)、下面是六年级(2)班10名男同学和10名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单位:个)男同学48425035483649485450女同学46453629443652364947(a)男同学仰卧起坐的平均数是(),众数是()。(b)女同学仰卧起坐的平均数是(),众数是()(O()的众数更有代表性。2、对号入座【板块一】自主复习和整理。【板块二】1、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重点讲解:求平均数时要注意总数暈和总份数对应。3.提炼要点(1)小组合作弄清求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方法。4.通过整理,你还有哪些体会?【板块三】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施教时期年月曰\n(1)某鞋店上周销售的女式皮鞋情况如下表:尺码(厘米)21.52222.52323.524数量(双)10245634128你认为这家鞋店应多进()尺码的女式皮鞋。A、22B21.5C、23(2)下面是几位同学一学期内读书本数:5、5、8、9、10、13、30、40,用()代表这儿位同学的读书本数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A平均数15B中位数9.5C、众数5(3)南通海尔空调销售部5位销售员十一月份的销售业绩从高到低分别为120台、80台、60台、x台、10台。这组销售业绩的中位数是()A>60台B70台C、无法确定3、走进生活(1)在一次歌唱比赛中,十位评委分别给李灵的评分如下:79分、76分、78分、82分、84分、79分、78分、79分、75分、79分。A、观察所给的评分数据,你能发现中位数是什么吗?B、在所给的评分数据中,众数是什么?C、根据规则,结算时应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求出平均得分为最后得分。你能算出李灵的最后得分吗?(2)远东炼钢厂前8天平均炼钢128吨,后12天共炼钢1560吨,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3)刘华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数学98分,语文94分,外语考了多少分?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1、“练习与实践”5〜6题。2、创编题:⑴小红五年级期中考试:语文99分,数学90分,英语与语文同样多,三门科目的平均分是多少分?⑵下面是三(1)班10名同学1分钟跳绳情况统计。(单位:下)20,14,19,20,6,18,14,10,20,19(1)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多少?(2)用哪个统计量表示这此同学的跳绳情况比较合适?3、必做题:《补充习题》P864、选做题:甲、乙、丙三人一共买了8个面包平均分着吃,甲付了5个面包的钱,乙付了3个面包的钱,丙没带钱。经计算,丙应该付4元钱,甲应收回多少钱?【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复习可能性教学内容第116页“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的第1--5题。共儿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认识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而有些是不确定的。2.理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能够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能够用可能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游戏的公平性,能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解释并设计游戏活动。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在第十一册的学习中,学生学过用分数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离现在的复习,时间还算不是很长,学生对有关的概念还算不陌生,为本课的复习准备了良好的基础。2.教师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1、()、()、()是经常用來描述事情发生的词语。2、现有标上“1”、“2”“3”“4”“5”“6”同样的6张牌。(1)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1”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2)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3)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为素数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4)照这样操作下去,如果要使摸出偶数的可能性为70%,你有办法吗?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8分钟)1.明确学习目标。2.展示成果,提升要点。教师:今天我们來复习可能性。首先看老师的演示:这只袋里有4个球,都是红球,如果眼睛闭上,让你任意摸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有多大?(教师出示一只装有4个红球的塑料袋)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我们用一个词怎么来概括?(一定)如果把4个红球换掉其屮的一个,变成黄球,同样任意摸一个球,还一定是红球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同样用一个词來概括?(不一定)两种球屮,摸到哪一种球的概率大一些?为什么?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吗?如果让两人玩摸球游戏,以摸到同一种颜色球的次数多为赢,你准备得哪一种球?为什么?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如何來调整才能使我们的游戏规则公平?为什么说你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想一想,每--幅图“任意转动指针,结果会怎样?”再让学生把转盘图与相应的结果连起來。从刚才的4幅图中,你发现哪些图表示的是一定【板块一】课前布置学生围绕着预习目标,进行了自主复习和整理。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统计的许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可能性。(揭示课题)1.昨天我们已经対“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重点讲解: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提炼要点。4.通过整理,你有哪些体会?[板块二]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年月曰施教时期\n发生的,而哪些图表示的是可能性发生的,你能用分数表示吗?2.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为什么“球上的数大于5”不可能发生?怎么判断的?(因为这里没有比5大的数)用一个数怎么表示?为什么“球上的数小于6”一定发生?怎么判断的?(因为这里的数都比6小)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为什么“球上的数是奇数”,“球上的数不是5”可能发生?你同样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任意摸一个球,球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偶数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判断的?能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3.出示“练习与实践”第3题。教师追问:怎样叙述可以认为是可能性很小?能表示可能性一样吗?怎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4.出示“练习与实践”第4题。注意同样表示游戏公平的,第(1)题用分数表示是各占1/2,而第(2)题用分数表示的是1/3。也就是公平,只要表示的分数都一样,并不都是l/2o3、出示“练习与实践”第5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交流时强调是怎样想的,如果用分数怎样表示?三、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7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1)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一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2)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5,可以怎样放?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交流思考过程。[板块三]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冇什么新的体会?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n住房的变化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六下第118〜119页“住房的变化”。共几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生活中统计、平均数等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屮感受生活中的变化,感受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培养探究和集体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难点:强化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学牛经验:学牛在前面已经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过程,能根据统计任务完成相应的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工作,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推论、判断,会求出一些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准备:查看自己家的房产证,并理解房产证上数量的意义。调查自己家1998、2002、2006年底住宅建筑面积、家庭人口,计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将书本118页的表格填写完整。准备计算器。预习设计1、查看自己家的房产证,并理解房产证上数量的意义。2、调查自己家1998、2002、2006年底住宅建筑面积、家庭人口,计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将书本118页的表格填写完整。3、進备计算器。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先组内交流预习作业,后全班交流。二、预习拓展引新。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学生观察统计图。2、观察后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3、说一说,你从统计图中得到的信息。4、学生独立计算后,再集体交流。5、学生讨论后,集体汇报。说清为什么。【板块一】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汇报预习成果,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倾听。再组织全班交流。【板块二】1、师:你知道你们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吗?2、追问:你们家一共有多少人?请计算出平均每人居住面积。3、今天,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吧!【板块三】1、出示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统计图。2、教师引导: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呢?3、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4、提问:8.47平方米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10.25平方米表示什么意思?它又是怎么得来的?5、2000年全国城市每户人家都有10.25平方米吗?为什么?6、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每一年的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都在增加,计算出每年分别增加多少平方米。\n四、组织练习,完善认知:1、学生把课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2、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中汇报。3、集体讨论。4、总结方法:先统计出每个小组的住宅建筑面积和居住总人数,再统计全班的。5、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学生汇报6、学生独立计算出全班同学家庭每年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填写书本上的统计表及统计图。7、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要求同组的同学作出合理的评价。创编题:王强家客厅长6米,宽4.8米,计划在地面上铺方砖。建材市场的方砖有以下儿种:(1)边长30厘米;(2)边长50厘米;(3)边长60厘米请你帮他选择一种方砖并算一算需要买多少块这样的方砖?五、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必做题:《一课一练》P89选做题:《一课一练》P89智力冲浪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7、提问:从1997年开始,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8、追问:你是怎样计算的?9、从哪一年起,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小康水平?【板块四】1、师引导: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每年都在增力口,作为这个社会的一户,你家的住房有变化吗?2、现在我们也来制作一张全班同学家庭人均住宅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板块五】(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一课一练》P89智力冲浪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作:\n旅游费用的预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中“旅游费用的预算”。共儿课时1课型综合应用第儿课时1教学目标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2、能独立收集信息,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实际需要,通过计算、比较,有序思考,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3、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4、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难点: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有用信息,通过计算、比较、有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资源绝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出行的经验与体会,有过消费的经历,能计算生活中一些简单的费用问题,并且在本册教材中学习了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能解决简单的打折问题。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和数学运算科学、合理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设计见预习单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1、学生交流并理解信息。重点理解:⑴小芳一家在北京的天数。⑵半价票的意思。⑶小芳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可以享受半价票。⑷什么是食宿费和交通费,以什么单位计算费用……二、理解信息、预算交通费。1、学生独立解答问题。2、交流问题。答案预设:(1)274X3X2=1644(元)(2)1010X4X65%+1010X2X50%=3636(元)(3)274X3+1010X2X65%+1010X50%=2640(元)【版块一】1、同学们,昨天黄老师请大家了解了小芳一家去北京旅游中的一些费用信息,谁愿意上來跟我们交流一下(提出交流的要求)。2、这节课我们就帮小芳预算一下旅游费用,其实,在旅游中还会产生其它的费用,所以我们只是进行一个大概的估算。【版块二】1、小芳一家往返北京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坐车方式,你能完成以下三个问题吗?在自主学习单(一)上试着做一做。信息一:小芳(身高1.42米,年龄未满12周岁)信息二:交通工具票价说明火车(硬卧)274元身高1.1〜1.4m的儿童享受半价票飞机(普通舱)1010元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亨受半价票(成人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⑴如果他们3人往返都乘坐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紺要多少元?⑵如果他们3人往返都乘坐飞机,则买飞机票一共需要多少兀?施教时期年月曰\n三、选择信息,解决问题。1、理解交通费包括往返北京的交通费和市内交通费;食宿费包括住宿费和伙食费,它们与在北京的天数有关。2、独立预算旅游费用。3、小组交流。4、集体交流。四、课堂检测,巩固策略。五、课堂总结。⑶如果他们3人去时乘坐火车,返回时乘坐飞机,则一共需要多少元?2、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3、同学们,我们刚刚通过交流,对书本提供的信息作了整理和理解,那你们能不能从整理出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预算出小芳一家旅游所需的费用呢?【版块三】1、岀示表格,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交通费,什么是食宿费?如何计算?2、先在表格上方选择交通工具,然后算出各种费用,填写表格时注意要用算式来表示计算的方法。3、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三种不同的方案。提问:那你们发现这次旅游费用的多少主要和什么有关?5、同学们真不错,通过选择有用的信息,预算出旅游的费用,解决了问题。【版块四】1、同学们,在旅游中有时还会有一些优惠的信息。你能选一选吗?长城坐缆车推行A、B两种优惠方案。A、大人每位全票50元学生凭学生证打四折B、团体5人及5人以上每位六折(1)李阿姨带5名小朋友,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2)李阿姨和王阿姨带4名小朋友,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3)小芳、小丽及各自的父母共6人,选哪种方案比较省钱?2、集体交流。【版块五】同学们,现在上海是全国最火热的旅游胜地,你知道为什么吗?暑假想要看世博会的,不妨到网上收集一些看世博的旅游信息,先和爸妈一起做一个预算吧,好吗?\n绿地面积施教时期年月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122页的“绿地面积”。共儿课时课型复习第几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坏境的意义。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3.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4.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从数学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2.沟通相关知识,能够根据提供的数据制作统计图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绿化队坏境的重要性,并且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国绿化的现状有所了解。在学习方面,学生已经经历了简单的统计活动过程,能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整理,把得到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表,并能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己经认识了百分数,会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师准备:课前收集本地区绿化面积、人均绿化面积的一些资料。预习设计1.布置任务:调查我校的绿地面积有多少?调查我校的师生总人数是多少?注意:有些绿化面积比较难测量,可以以树冠所能覆盖的面积为标准进行大体测量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去调查?有些什么方法?3.调查反思: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你知道什么是城市绿化覆盖率吗?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2平方米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分析,内化提升。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先自己观察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3)再集体父流2.解决表后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学生根据我国部分城市2002年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计算相关问题。(1)讨论交流:这张统计图告诉我们什么?哪个城市的绿化搞得最好?哪个城市的人均绿化面积最少?(2)让学生计算北京的人均绿地面积比天津、重庆多百分Z儿。(3)你比较想生活在哪座城市?为什么?你想对其他城市的人说些什么?5.出示其他国家首都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你想做些什么?【板块一】你知道什么是城市绿化覆盖率吗?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2平方米是什么意思?【板块二】1.出示我国城市人均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横轴、纵轴所表示的意义。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计算后追问:你是怎么计算的?3.计算后交流。根据学生的冋答,强调:我国城市的绿化水平在逐年提高。4.出示我国部分城市2002年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出示其他国家首都2002年的人均绿地面积统计表。6.我们观察了两张统计图、\n6.讨论:如果人均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用条形统讣图或统计表来表示好吗?为什么?三、实践反思,组织练习1.交流课前调查结果。2.讨论交流: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你对学校现在的绿化情况有什么想法?如果你是校长,你准备怎么做?作为学生,你准备怎么做?四、课堂检测,评价反思1.分层作业,多元发展2006年我国城市人均园林绿地111积排行榜前十名:十堰:244.1平方米/人深圳:177.62平方米/人贵阳:105.35平方米/人江门:61.59平方米/人无锡:53.93平方米/人广州:178.76平方米/人南京:136.72平方米/人马鞍山:75.8平方米/人湘潭:59.35平方米/人大庆:50.87平方米/人1)根据以上数据,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我国部分城市人均园林绿地血积统计图2007年2月2)看图回答问题:A、园林绿地人均面积最多的是(最少的城市人均多()平方米,B、自己再提一个数学问题,_),比园林绿地面积多()%。?并解答。下面是某小学花坛种花面积情况统计图一张统讣表,其中折线统计图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什么?条形统计图、统计表呢?【板块三】1.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2.讨论交流:3.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板块四】1.自主选择做题。2.批改作业,及时评价3.师生反思,感受收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1)种月季花的面积占这个花坛的()%2)已知种菊花的面积是1.8平方米,种映山红的面积是()平方米,种月季花的面积是()平方米(3)2007年3月11日我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我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7.89平方米,还有76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1)看到这两个数据,你想到什么?2)向有关部门调查:我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作业设计\n保护水资源教学内容第123-124页“保护水资源”J共儿课时课复习型爻笫几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了解日常用水量,体会数据对于分析、解决问题的作用,巩固对分数、小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体会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耍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让学生通过活动懂得互相合作,培养自我反省能力。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尽量做到节约水资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教学资源1.学生经验: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理解它们的意义。认识体积单位“升”和“亳升”,能用量杯量出液体的体积。能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2.教师准备:写有练习题的光盘。预习设计1、见书本的第123页的文字,叙述说说下面的话有什么体会和感想?2、回去调查研究一个滴水的龙头在1分钟时间里流失的水量。3、你认为怎样保护现在的水资源?4、请你设计出保护水资源的一些方法?把它写出來,相互之间可以交流一下。教师导学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交流预习作业(预设8分钟)1.明确学习目标。2.阅读分析,提升要点。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提问: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师:“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座又一座。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这是我国西部山区流传的一首民谣。在我们这儿,只需轻轻一开水龙头,就可获得清澈的水流。可是在西部干旱地区,人们每天要走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取水。二、实验反思、组织练习(预设18分钟)教师:课前我们布置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指出:这些好像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积少成多,时间长了,就造成很大的浪费,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试验一下。出示三个实验项目及实验要求。(1)了解并记录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1'可内流失的水量,并完成统计图。实验要求:【板块一】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保护水资源》,课前我们做了预习作业,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2.阅读书本第123页文字。学生阅读后,问:2.8万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你认为很多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1/5、1/10、1/48来体会我国水资源的不足。从40%、80%这一组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60%、20%这一组百分数又可以了解到什么?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想法?[板块二]实验要求:1•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放水、连续放水和用容器盛水,用量杯计算出每种情况所用水的升数。2.计算岀用容器盛水节约的升数,填完整124页的统计表。3.计算出每人每天刷2次牙,洗3次脸所能节约的水,全班同学1天节约的水,一个月节约的水,一年节约的水。4.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年月曰施教时期\nA・用量筒盛下的水滴。B.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如果不是整毫升数,取近似值。完成书本123页的统计图。C.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出一小时,一天、一年流失水的升数。(2)比佼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和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1•学生开展活动。2.汇报交流: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统计表。教师提问: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什么收获?三、课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4分钟)1•完成课堂作业。2.创编题:回家后请教家长或四邻,述有什么节约水资源的好办法?实验要求:1•模拟用小流量和大流量洗手,汁量出每次所用的水的升数。再计算小流量比大流量节约水的百分比,完成书本第124页的统计表。2.以每人每天洗手5次,每次都洗10秒來看,计算;11用小流量洗比用大流量洗节约水的升数,全班一天节约水的升数,全班一个月节约的升数以及一年节约的升数。[板块三]1.教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都知道节约水资源应该从小事做起,爱护每一滴水,才能积流成河。想想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全班进行交流。2.教师帮扶学困生的作业情况。3.集体校对,同桌互批。4•错因分析。5.点拨创编题。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家庭作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