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 M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或乘除,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4)0不能作除数。 2.教学重难点: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简单转化。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忒度。单元课时分配6课时\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1、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欣赏图片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1、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n2、反馈交流。(1)72-44=28(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3、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4、运用方法(2)列式。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1、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3、引导小结: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检测案(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1、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请学生快速地列出算式。(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2、到校了,我们去图书室看会儿书,请听图书管理员阿姨为我们介绍:同学们,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借故事书的人特别多,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课堂小结小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哪里还掌握得不够好?\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二课时:乘除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分析算式的意思,使学生明确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2、遇到乘除混合运算式题学生能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要让学生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能够看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复习旧知昨天咱们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回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25+78-91105-58+46(二)展开新课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大家用掌声表示对自己的鼓励。今天咱们再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那里会不会有什么新情况。1、出示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了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2、请一位学生读题。(一)复习旧知2.、咱们来看两题,结合具体的题目咱们再来分析一下运算顺序。课件出示情境图\n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可以借助线段图来理解,列出算式,想一想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组织交流:A、分步列式:987÷3=329329×6=1974综合列式:987÷3×6=329×6=1974线段图:3天接待987人一共接待几人?B、6÷3×9876÷3表示6天里含有两个3,即2个987人。6、小结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只有乘除法的计算式题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7、总结出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3、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5、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线段图画在黑板上,特别是评价表示6天接待人数的线段的长短。987÷3表示一天接待多少人。329×6表示一天接待的人数乘天数6就能算出6天接待的人数。比较分步列式与综合列式哪个更简便?(综合列式比较简便,他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7、(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检测案1、口算。27÷3×73×6÷925÷5×845+8-23 63÷7×824-8+1028÷4×735+24-12 开小火车的方式进行,每说一个,其他同学判断是对还是错,前面的同学说错了,后面的同学进行更正。要求越快越好,如果前面的同学慢了,后面同学可以快速进行抢答。2、一箱橙汁48元,芳芳要买三瓶,共需付多少元?请学生按照第二题的方法进行解答。可能有的同学会问这道题做不来的,缺少条件,引导学生看图找条件。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哪方面进步了?\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三课时: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2、让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复习导入出示下表:这是“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日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人数312306369提问: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一些一步计算的题,教师可提示他们提出一些两步计算的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3天一共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一周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计算顺序。导入新课: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大家说说到了“冰雪天地”游乐场门口,得先干什么呀?(买票)大家看,游乐场到了,牌子上都写得清清楚楚,你能看懂它的意思,会买票吗?(二)探究新知(一)复习导入前两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有关“冰雪天地”游乐场的一些情况。今天,老师带来了“冰雪天地”游乐场接待人数的统计表。大家来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n1、教学例3(1)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谁能用语言完整地叙述问题?(2)列式解答。生1: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生2:24+24+24÷2生3:24×2+24÷2让学生独立解答。(3)明确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24+24+24÷224×2+24÷2=24+24+12=48+12=48+12=60(元)=60(元)(1)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成人票每张24元,儿童票半价。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提问:成人票每张多少元?半价是什么意思?儿童票每张多少元?要买几张成人票?几张儿童票?要解决什么问题?提问:要求购门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2)师板书,提问: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个算式是分步列式,二、三两个算式是分步列式,后两个算式的意思其实一样,24+24和24×2都是在算两张大人票要多少钱?)24×2表示什么意思?24÷2表示什么意思?(3)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复习题的算式与例3的算式有什么不同?\n以上两种综合算式的解答方法进行呈现,虽然两种算式都是来求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但写法却有所不同。生回答,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学生可能提出:(1)买1张成人票,3张儿童票,一共要付多少钱?(2)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3、比较:这些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小结,深化运算顺序。4、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第1题。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1)2×9÷3(2)36-6×5(3)56÷7×52+9-336÷6×556+7×5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提问: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检测案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203-134÷2 28+120×897-12×6+43 26×4-125÷5先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请四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它同学在自己草稿纸上完成。完成后进行校对,有错误的及时指出。2、解决问题。(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140人,每人植树2棵;五年级120人,每人植树3棵。这两个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2)果园里有苹果树48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和桃树的总数多12棵。果园里有梨树多少棵?课堂小结自己评一评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你的同桌评一评你这节课学得棒不棒?\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四课时: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让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分析数量关系来总结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复习铺垫1、你了解了混合运算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只有加减法从左往右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乘除法、加减法兼有先乘除后加减2、说说运算顺序后,快速地计算出结果。51+16-18 67-29+155×15-12÷356÷8-2×3(二)新知学习近几天来“冰雪天地“的客流量很大,游客特别多,为了使”冰雪天地“保持良好的环境,服务部决定请一些保洁员协助管理卫生。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2.请四位同学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并快速地报出答案。1、你理解这三条信息的意思吗?“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n2、你能根据这三条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可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3、交流,板书。4、你会解答吗?先来解决第一题。老师请大家仔细读题后想一想,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如果有一种解答方法了,同桌间讨论,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吗?5、反馈。6、你能把以上两种算式方法写成综合算式吗?A、180÷30+270÷30B、(270+180)÷30为什么要加上括号?7、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8、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更简便?9、解决第二个问题。上午冰雕区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请几名保洁员?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运算顺序,以及每一步的意思。同学们真是帮了冰雕区叔叔阿姨的一个大忙,他们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尽快地来安排保洁员了。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些问题。这句话你怎么理解?(游客30人就要派一名保洁员,下午与上午的标准是一样的,都30位游客派一名保洁员。)教师还可以问:60位游客派几名保洁员?90位游客呢?有多少游客要派5名保洁员呢?B、因为是先算总游客数,如果不加括号,就先算除法,就变成上午要派的保洁员加下午的游客了,意思就说不通了。检测案1、妈妈用一百元钱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n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必小时才能批改完?3、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概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含有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五课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重、难点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单刀直入教学新知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1、出示:(1)42+6×(12-4)(2)42+6×12-4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4、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42+6×(12-4)=42+6-8=42+482.(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3.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4.\n=9042+6×12-4=42+72-4=114-4=110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合作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交流,形成板书。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5.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检测案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请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3)交流,改错。2、学校食堂买来大米850千克,运了三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1)请两位同学来读题,其他同学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2)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说说算式每一步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看看算式意思是否跟运算顺序相符合。3、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n(1)先进行小组合作,看看哪个小组列出的算式最多。(2)交流,列出各种方法。(6+4-2)×36×4÷(3-2)64、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1)分析两种方案的意思。(第一种方案是按人数买,成人和儿童的票价不一样;第二种方案按团体计价,五人以上就一口价每人100元。)(2)共同解决第(1)小题,分别让学生按两种方案分别购票,看看哪种方案购票便宜一些?(3)独立解答第(2)小题。(与第(1)小题是同样道理)课堂小结上完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六课时:有关0的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晓静课时1学习目标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重、难点本课的难点是说明0不能作除数及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故事开头:一天数字王国突然闯进来一个三只脚的怪兽,吓和数字公民纷纷逃走。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下数24,接着它又吞吃了44。数5吓得脚软,奇怪的是,怪兽看也没看它一眼。(1)听故事。(2)说说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零国王抓住了食数兽的弱点。看来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二)知识梳理同学们真会听故事,还能听故事来进行分析。今天咱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知识。(一)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零国王勇战食数兽。请同学们认真地听,仔细地思考,想一想,零国王为什么会战胜食数兽?你对0有什么看法?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n1、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1)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大家在组内畅所欲言,派一人记录。(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举例说明:6+0=623+0=230+91=91减法: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是这个数。举例说明:5-5=060-60=08-0=80的运算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得0。举例说明:3×0=00×9=0除法: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举例说明:0÷5=05÷0就无意义(3)请几个同学来总结有关0的运算。2、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三)数学游戏归纳、整理了0的知识以后,咱们来轻松轻松,做一个数学游戏。出示:(1)看清游戏要求,(2)分组进行游戏,看看哪个小组找到又快又多,并记录下来。2.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5÷0表示一个非零的数除以0,从除法的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5,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5呢?因为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所以5÷0不可能得到商。B、0÷0,从除法意义上说是什么意思,商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积是0,一个因数是0,求另一个因数,要想0和几相乘得0,然后问:能找到这样的数吗?能,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时指出0÷0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所以不研究,最后得出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n检测案1、口算。79+06×09-00-110+350÷716-64×00×5354+054-00×900以小火车的方式进行,前面的同学说不下去了,后面的同学可以进行抢答3、破译密码。先计算出圆圈和方框中的数来组成密码。注意计算过程的推导。课堂小结今天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单元主题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单元内容分析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时分配位置与方向……………………4课时左右\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位置与方向(一)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准备尺、量角器、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学生汇报二、智慧大探索1、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2、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学生交流汇报3、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学生展示一、智慧总动员师: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二、智慧大探索师: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n4、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5、学生寻找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学生汇报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完成书18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位置与方向(二)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重、难点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量角器、尺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二、智慧大探索1、学生观察学校的图片,了解要求。师:出示图片,提出下列问题:(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出示学校的图片\n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教师进行梳理:绘制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检测案三、智慧大盘点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课堂小结四、智慧大比拼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位置与方向(三)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重、难点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准备量角器、尺、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观察情景图,汇报上海和北京在地图上的位置。二、智慧探索1、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一、智慧总动员师出示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上海和北京在地图上的位置吗?二、智慧探索师: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关系吗?师:小组讨论: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关系吗?是以谁为观测点?\n(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学生思考并汇报。4、学生提出疑难,其它同学帮助解决。师:从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关系中,你发现了什么?师;你还有什么疑难吗?检测案三、智慧大盘点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第1、2两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比拼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位置与方向(四)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能根据路线图判断所走的方向和路程;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培养学生动手作图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3、通过选取身边的学习素材,培养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能根据路线图判断所走的方向和路程;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准备量角器、尺、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学生观察公园定向越野”情境图和路线图二、智慧探索1、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上获取的信息。2、一、智慧总动员师:同学们,一场激烈、精彩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正在进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师:下面,让我们在课堂中,体验一回定向运动的识图、绘图的魅力。多媒体展示:“公园定向越野”情境图和路线图二、智慧探索(1)看图获取信息师: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方面的信息。(2)动手测算\n生根据教师发下去的路线示意图和作业纸,以同桌合作的方式,测量每一赛段的方向和距离,并且完成好作业记录纸。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师:请同学们根据利用线路示意图,找出每一赛段的方向和路程。师:请说说你的公园定向越野”情境图的路线。师:同学们的方位感特别强,处理问题也非常灵活。若是真的实地参加定向运动,一定会表现的非常出色!检测案三、智慧大拼独立完成书上p23的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说说,学好这节课你最想做什么?怎么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内容分析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一、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随后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中,除了应用“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可以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在这一册中全部出现了。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二、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三、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n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加法交换律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笔、纸、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智慧探索1、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2、学生板演。3、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一、智慧总动员师:出示主题图,根据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智慧探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40+56=56+40\n4、对子间试着再举出这样的例子。5、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发现。6、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师:对子间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师: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检测案三、智慧大拼独立完成书上P28/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加法结合律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结合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笔、纸、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二、智慧探索1、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2、学生板演。3、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特点一、智慧总动员师:出示主题图,根据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智慧探索你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吗?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师:\n4、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5、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说发现。6、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7、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88+104)+96=88+(104+96)师出示:(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师: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结合律吗?检测案三、智慧大拼独立完成书上p31的第4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说说,学好这节课你最想做什么?怎么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孙敏课时1学习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准备笔、纸、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汇报学过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二、智慧探索1、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提出数学问题。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2、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1)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2)小组内交流。一、智慧总动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二、智慧探索师出示:例5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师:根据这些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n3、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师小结: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检测案三、智慧大拼独立完成书上P30/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导入新课学生提问:(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二、智慧大探索1、乘法交换律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25=100(人)25×4=100(人)(2)学生举例子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师: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n(3)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4)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1)(25×5)×225×(5×2)=125×2=10×25=250(桶)=250(桶)(2)小组合作学习。①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②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③字母表示。小组汇报。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吗?我们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独立完成P35/做一做1、22、全班订正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二课时P36/例3(乘法分配律)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铺垫孕埋伏提问: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智慧大探索1、学生列式,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2、小组讨论,3、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100+50观察P33主题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n=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3)小组合作:A、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B、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C、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D、汇报。(4)学生举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根据学生举例板书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b+a×c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P36/做一做2、P38/5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简便运算第一课时P39/例1(减法性质)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情境引入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师出示: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n二、智慧大探索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出示例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完成P39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二课时P40/例2(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学会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导入新课口算连加或连减的算式二、智慧大探索1.观察图(一)中的条件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一)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板书。指名回答出示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李老师提出了哪些问题?\n2.观察图(二)的条件问题。小组讨论。汇报。(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P42/5—7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完善板书。\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三课时连除的简便运算(P43例3除法的性质)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情境引入(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125×47×813×99+13366-75-25278-(178+45)二、智慧大探索1、(出示例题)“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生:一共有多少棵树苗?(25×5=125)(再出示一个条件)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2、在练习本上列式。并和同桌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怎样列式?师:现在再给一个条件,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棵树苗多少钱?”,你们会列式吗?\n1250÷25÷51250÷(25×5)1250÷5÷25生1:我是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1250÷25,也就是5棵树苗多少钱,再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50÷5,每棵树苗是10元。生2:我先算出一共买多少棵树苗,再算每棵树苗的价钱。生:相同。生:我发现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1900÷25÷4,展示学生作业)学生回答理由三、观察探究、发现规律。1、观察算式发现联系2、概括除法的性质师:这两种方法听起来都很有道理,但是,同学们猜想一下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师:结果都等于10元,说明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师:同学们,请你们回想一下,在计算这两道算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师:大家都是这样觉得吗?好,现在咱们再来做一道题目试试看。请一、二组的同学用第一种方法计算,三组的同学用第二种方法计算。师:两种算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学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师:那我们想一想:今天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1250÷25÷5=1250÷(25×5)1900÷25÷4=1900÷(25×4)\n生: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师:边读边想,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算式间的关系吗?师:同学们总结的这个性质就是除法的运算性质。你能会用字母来表示吗?a÷b÷c=a÷(b×c)反过来就是a÷(b×c)=a÷b÷c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完成“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四课时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重、难点教学重点: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复习准备口算12×3018×2024×4015×4015=()×()24=()×()30=()×()36=()×()二、智慧大探索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2、“一打”表示12个。3、观察主题图,独立解决题目中的问题。板演:(1)25×12=300(元)出示例4主题图什么是“一打”?找三个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进行板演。\n(2)25×12=25×(3×4)=(25×4)×3=100×3=300(元)(3)12×25=12×(100÷4)=12×100÷4=1200÷4=300(元)第1种直接计算。第2种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的因数改成了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第3种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成了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合运算,可以任意交换位置进行简便计算。4、小组合作分工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算式及解决方法。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选择性地板书。教师要注意学生在简算过程中,是否正确地采用了简便计算的方法。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808×125125×81×845×9999×78怎样简便就怎样算。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学生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五课时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向洪彩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重、难点会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二、智慧大探索1、出示问题:一共花了多长时间?2、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完成。3、进行小组讨论。巡视指导。汇报:(1)31×2+30×2+26=(31+30)×2+26=61×2+26=122+26=148(天)(2)7×21+1=147+1=148(天)4、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n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师: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P46—47/1、3、7、8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营养午餐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综合运用简单的排列组统计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学生通过了解各份菜中热量、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和营养午餐的一些基本指标,还能促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重、难点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饭店吧?到了那你最喜欢点的菜什么菜?2.其实每种菜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主要有热量、脂肪、蛋白质等,这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一起看资料(课件)3.菜中的营养太重要啦,可是如果不注意科学合理的搭配,会有这样的后果。(课件)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营养不良引起的瘦弱,甚至会引起疾病。二、智慧大探索了解午餐的合理搭配,老师在学校服务中心拿来三组菜谱,看看有哪些菜?(出示ABC三组菜谱)(1)你喜欢吃哪组菜?你选的菜营养搭配的合理吗?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板书:脂肪≤50克如果这有一份菜它的热量是3000千焦,脂肪是56克,它的营养合理吗?为什么?要想营养合理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2)这就是各种菜中的营养含量表(课件)你看的懂吗?比如看到炸鸡排你了解哪些信息?因为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量不同所以我们暂时不考虑,只看热量脂肪的数据。刚才大家选的菜肴营养合理不合理,先在这个表中找到有关数据再计算出和,用热量和与2926千焦比较,脂肪之和与50克比较,两个条件都符合了,营养就合理。原来看似简单的吃饭,学问还真大呀!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如何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营养午餐”问题。(板书课题)先听听营养专家的建议:(课件显示:10岁左右的儿童从每餐午饭菜肴中获取的热量应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应不超过50克)不低于怎么理解?板书:热量≥2926千焦\n(3)学生计算后汇报A组不合理,因为虽然热量合格可是脂肪超标,所以这组搭配不合理。B组合理,因为热量脂肪都合格,所以这组搭配合理。C组不合理,因为热量不合格,所以这组搭配不合理。小结:看来我们只顾口味选菜行吗?首先要考虑营养问题。适时追问,①你先算什么?(脂肪)为什么?(脂肪数量较小好算)②一个条件不合理还计算另一个吗?检测案学习合理搭配(1)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2)学生汇报方法(3)借鉴他人的方法再去搭配,看哪组合作搭配的方案多,计算又准。(4)再次汇报搭配合理的方案约八种左右,利用课件出示学生说的方案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有关营养午餐问题,都用到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真是太重要啦!\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是:(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2)注意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3)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4)加强与生活的联系;(5)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多少倍”“缩小多少倍”的说法。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制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单元课时分配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4课时;生活中的小数2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练习十三1课时。\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复习热身1.整数的计数单位有(),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2.1米=()分米.1米=()厘米.1米=()毫米.二、智慧大发现——了解小数由来1.估一估、测一测彩带的长度。(谁愿意当“揭秘大使”来测量一下,揭示正确答案2米。)(这儿还有一根绿色的彩带,再来估一估,它有多少米?这回谁愿意上来量一量,揭示正确答案80厘米。)2.揭示小数的产生:(刚刚在测量绿色彩带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80厘米,如果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课题中的“小数的产生”。3.说说生活中你常在那些地方用过或见过小数。4.观察老师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情景图片。三、智慧大探索——理解小数意义1、探索一:一位小数的意义①课件出示分组学习的要求②小组汇报③同学们课外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老师这里有一根红色的彩带,先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同学们估一估这根彩带长多少米(老师刚刚说了,要用“米”做单位,谁会用“米”做单位来表示80厘米?用分数、小数表示。)我们一起来看,\n引导学生理解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1位小数,既1位小数表示10分之几。2、探索二:两位小数的意义①课件出示分组学习的要求②小组汇报③引导学生理解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2位小数,既2位小数表示100分之几。3、探索三:三位小数的意义①课件出示分组学习的要求②小组汇报③引导学生理解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3位小数,既1位小数表示1000分之几。④推导: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米做单位,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呢?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用米做单位,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呢?4、小结:结合三次探究说说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四、智慧大揭密——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1.括号里能填几。(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2.回答小鸟的问题。(认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几率是10通过三次探究我们知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完成课题)检测案1、第一关:书51页做一做2、第二关:书55页第2题连手套。3、第三关:书55页第3题填一填课堂小结以爱迪生的名言“天才=%1的灵感+%99的勤奋”为平台,让学生将等式中的分数改成小数,并结合等式谈谈自己的启示。\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认识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2、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读写小数。3、经历小数的读、写过程,体验迁移、比较的学习方法。4、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读小数,体验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复习整数数位顺序表。2、谈话导入。1、智慧大探索1、小数数位顺序表。(1)投影仪出示情景图,展示实例。师:通过观察情景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长颈鹿和它爸爸的身高分别是1.8米、5.63米。师:你能说出和这两个小数不同的其他小数吗?(2)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3)整理小数数位顺序表。2、小数的读法。(1)出示例2,试读。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钱币高、厚、重分别是多少吗?(2)总结读法。3、小数的写法(1)出示例3,试写。师: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生:随着时间的增长,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说明环境受到了污染,我们要保护环境。师:你说得真好!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师:这四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的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呢?师:小数的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呢?第三位呢?第四位呢?同桌互相说说,再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板书各计数单位)师: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n师:你能把这段话中的小数写出来吗?试着写一写。学生在写时遇到困难,个别指导。(2)交流、总结。谁愿意介绍自己写的小数。生:一点四写作1.4,五点八写作5.8。生:零点零九写作0.09、零点八八写作0.88。师:结合自己写小数的过程想一想,怎样写小数?生1:整数部分是0,整数部分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生2:不要忘记点小数点。师:说得不错。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出,整数部分是0,整数部分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我们共同总结了写小数的方法。师:我们共同总结出读小数的方法。同学们都知道,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检测案练习与应用1、第53页做一做。师:比一比谁能全读对。(1)逐一出示卡片,全班齐读。(2)开火车游戏?2、独立完成第54页做一做。同桌交换检查。3、读一读,说一说。(1)屏幕上逐一出现P56第6师画面与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2)师:谁能说说你能熊猫的了解?生:熊猫是我国的国宝。……4、写一写,说一说。(1)请同学们把P56第7题中横线上的数写在练习本上。写后,同桌交换检查。有错误的,请订正。(2)请说一说。你在写数中了解到了什么?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小数的性质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2、2、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3、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数化简或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时,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二、智慧大探索1.理解小数的性质.(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启发提问: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④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0.1米=0.10米=0.100米.(板书)\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3)启发提问: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n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2.小数性质的应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0.70=0.7 105.0900=105.09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例如2.5元可改写成2.50元.3元改写成3.00元.(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4)0.2=0.200 4.08=4.080 3=3.000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2)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怎样应用?(3)运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检测案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2.判断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2、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3、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重、难点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步骤是教学重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是学习中的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里填上“>”、“<”或“=”。(口答)832()7996124()62141003()9992、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3、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智慧大探索:1、比较3.25元和4.05元的大小。你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看哪部分比较?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3比4小,小数部分就不用比了,所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看“整数部分”(板书),从而得出3.25元<4.05元。通过这部分的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提问:①它们的整数部分各是多少?表示多少?(2元)②整数部分的数相同,该比哪一位?(十分位)③十分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各是几角呢?(3和4,3角和4角)④十分位上的数哪个大?(4大)⑤还用比百分位上的吗?(不用比了)⑥那么可以判断哪个数大?引导学生说出:2.35元<2.41元。提问:在什么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大小?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引导学生概括: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n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部分相同的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板书:看十分位。(写在2.35元<2.41元后面)。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3.讨论,试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例题类推出: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0.01米,5表示5个0.01米,因此0.07米>0.059米。让学生观察米尺上这个长度的长短加以验证。这几组题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通过这个练习,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看百分位。师启发:刚才我们研究了各种情况的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谁能把这种比较的方法完整地概括一下?全班议论后,总结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教师强调:一要注意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是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二要注意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比较。检测案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填上“>”、“<”或“=”)(一)6.4()5.912.4()13.082.99()3.145.2()6.39.14()8.330.6()29.98(二)3.21()3.120.86()0.924.83()4.5912.4()12.55.17()5.096.27()6.31(三)4.36()4.373.064()3.06512.147()12.142.189()2.1980.832()0.8318.352()8.36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n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小数点的移动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主备蔡英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2、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互相帮助的乐趣。重、难点1、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2、发现并归纳变化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出示课本上的主题连环画,呈现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景。让学生讲述故事。2、师问: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般放在耳朵里,怎么能把妖怪打死呢?0.009米=9毫米0.09米=90毫米0.9米=900毫米9米=9000毫米二、智慧大探索1、从上到下分别观察上组式子的等号左右两边,你发现了什么?生:变大,成倍的变,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2、师: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归纳学生的发现: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3、从下到上分别观察上组式子的等号左右两边,你又发现什么了?生:变小,成倍的变,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归纳学生的发现,完成书上的填空。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巩固规律5、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6、课堂小结通过金箍棒的变化,用整数来观察理解小数的变化,发现其中的规律。从下到上分别观察上组式子的等号左右两边,你又发现什么了?我们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我们能用这个规律解决我们碰见的数学问题吗?\n检测案(1)、出示。在〇里填上×或÷,在□里填上适当的数。0.74〇□=7.49.25〇□=92502.095〇□=209.570〇□=0.70.61〇□=0.00613.8〇□=0.038(2)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出示卡片组成的小数,请一个同学上讲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并请其他的同学回答原来的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又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小数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4.3.(67页)生活中的小数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说出生活中小数的实际意义。2、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重、难点理解生活中的小数的含义。理解什么是名数、单名数、复名数。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指名学生填空(课件)二、新授(课件出示)1、课件出示的小数,学生读、说意思。2、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说给小组同学听。3、找找这类数的特点(1)说说生活中小数的含义(课件)我们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名数。(2)你还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3)把只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找出来,让学生观察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引出单名数像0.5千克、1.35米这样的名数,我们把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像2元3角5分、5米6分米这样的名数,我们把带有两个单位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3)讨论什么叫复名数?4、你说我答:一人说一人判断是单名数还是复名数一、同学们,填一填。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数表示的意思。2、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小数?3、这类数有什么特点?4、说说生活中一些小数的含义。(课件)(1)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2)、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相互交流。(3)把哪两部分合起来叫名数?你能举出一些名数的例子吗?(2)、讨论什么叫单名数?(3)讨论如果有几个单位呢?又叫什么?4、指名学生举例子其他同学判断是单名数还是复名数。检测案1、教材第67页做一做。2、练习十一第1、2题,写一写,说一说这些小数的含义。课堂小结今天的课我学会了什么?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4.3(68、69页)生活中的小数例1、例2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2、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分析、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重、难点会把单名数或复名数与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名数进行互化。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自主学习问题导学(课件、出示68页的主题图)1、师:既有厘米又有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生讨论明确这些数据的单位不一致,要排队得先把这些数据改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2、指名说一说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师: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作单位的数。80厘米怎么办呢?2、生想一想后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组长将方法总结后汇报。3、汇报交流方法(有两种)并引导学生说说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使学生将小单位的名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名数,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它们的进率,也就是将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用你喜欢的方法改写下面各题。(课件)5、思考: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课件小结)6、想一想:1米45厘米是多少米?7、做一做(课件)(二)学习例2(课件出示)1、把上面的数改写成用厘米做单位,那0.95米=厘米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2、思考:怎么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一、自主学习问题导学1、如果按高矮顺序给下面的小朋友的身高排排队,你准备怎么做?讨论:既有厘米又有米,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例1.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把80厘米=米,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你是怎样想的,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改写下面各题:(课件)思考: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米这个单位比厘米这个单位大些,我们就把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如米。把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如厘米。)(4)想一想:1米45厘米是多少米?(5)做一做\n3、汇报方法。4、议一议:怎样将较大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较小计量单位的数?(课件小结)5、知识检测(课件)6、总结归纳:怎样改写有计量单位的数据?(课件)例2、把上面的数据改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数。1、把0.95米=厘米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2、想一想:1.32米=厘米1.32米=米厘米3、请大家独立思考,填一填,再在小组里说说改写的方法。4、思考:怎么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名数?(1)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然后汇报。5、完成课件中的习题。6、讨论总结名数改写要注意的问题检测案一、蜜蜂采蜜(课件)二、完成教材69页的做一做:三、过关检测:1、练习十一第3、4、5、6、7题课堂小结名数的改写顺口溜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低化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4.3练习十一(71---72)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会正确进行名数之间的转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难点会正确进行名数之间的转化。并利用这一知识数量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复习巩固1、填一填(卡片)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并分别说说是怎样转化的?2、议一议。小红说因为240>⒉4,所以240厘米>⒉4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使学生明确:要比较数据的大小,必须先统一计量单位。二、指导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8至12题1、练习十一第8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转化过程,说说改写方法?指名说说。2、第9题师强调:要比较数据的大小,必须统一计量单位。3、练习十一第10题师问:你认为谁的奔跑速度最快,谁的速度最慢?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议论。4、第11题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用小数表示这些数据。想一想:要用小数表示这些数据,应该用较大的计量单位还是较小的计量单位?三、巩固应用1、学生填一填后,说说转化方法2、议一议请大家在小组内议一议3、完成练习十一8至12题第8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改写的方法。第9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第10题请大家独立思考后说说自己的方法。第11题,学生弄清题意,用小数表示各题里的数据。(1)想一想:要用小数表示这些数据,应该用较大的计量单位还是用较小的计量单位。(2)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订正。\n检测案练习十一第8至12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4.4(73页)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例1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理解“精确”的含义。2、培养迁移和类推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重、难点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2、理解保留的位数不同,求得的近似数的精确度也不一样。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自主学习、课前热身1、课件出示,学生求近似数2、说说你是怎样求这些数的近似数的?3、求整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同样求小数的近似数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根据需要用“”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2、学生根据题意相互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归纳方法: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课件)4、比较0.984≈1和0.984≈1.0,它们有什么区别?(课件)哪些数的近似数是1.0?哪些数的近似数是1在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5、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课件)一、自主学习、课前热身1、课件上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思考:3846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你是怎么做的?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73页例1:0.984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2、小组讨论、分析: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也就是省略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分析: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也就是省略后面的尾数。3、分小组总结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4、0.984≈1和0.984≈1.0,它们有什么区别?思考:1.0和1,那个更精确?它们表示的精确程度一样吗?5、小组合作讨论出求近似数的方法\n检测案1、填一填(课件)2、教材74页做一做(课件)2、练习十二第1、2题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4.4(74页)数的改写例2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用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求近似数。2、通过探索,培养迁移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3、培养积极思考、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重、难点1、能够应用移动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2、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防止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复习准备怎样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例2你了解到了哪些数据?2、学习例2(1)、用“万千米”作单位表示直径,怎样表示?将小数点移到万位的右边,同时在数的后边加上“万”(2)、778330000千米改写成亿千米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呢?3、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4、汇报师板书5、总结归纳数的改写方法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6、课件归纳一、自主学习、课前热身把下面的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提问:把一个较大的改写成以万或以亿做单位的数,你是怎样做的?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例2:(1)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尝试改写。(3)质疑:在改写时有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改写的?(4)把142800千米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5)小结:为了简便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6)练习:把248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7)提问: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该怎么办?(8)独立完成:778330000千米=\n(9)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10)练习:把34528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保留两位小数)检测案1、74页做一做(课件)2、75页练习十二第3、4、5、6、7、8题(课件)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练习课(75----77)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会熟练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按要求进行数的改写。2、会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难点会运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投影仪学案导案一、复习巩固1、教材练习十二第9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说一说应该怎样涂。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3小题。0.039表示多少?图中将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要表示0.039,应该涂多少个?2、练习十二第5题组织学生先动手求各小数的近似数,并在小组中交流:怎样求这些小数的近似数?学生汇报,使学生明确: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3、练习十二第8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辩一辩,再在小组内交流怎样改正?指名说一说。4、练习十二第12题提高训练5、练习十二第6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6、练习十二第7题学生读出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学生独立完成。7、练习十二第11题一、复习巩固1、教材练习十二第9题先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说一说应该怎样涂。学生解决第3小题。思考:0.039表示多少?图中将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正方形?要表示0.039,应该涂多少个?2、练习十二第5题学生先动手求各小数的近似数,并在小组中交流:怎样求这些小数的近似数?学生汇报,明确: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两位小数。3、练习十二第8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辩一辩,再在小组内交流怎样改正?汇报交流。4、练习十二第12题5、练习十二第6题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检查6、练习十二第7题学生读出这些数据把这些数据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两位小数学生独立完成。\n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比赛,看谁算得有队又快。7、练习十二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比赛,看谁算得有队又快。检测案练习十二第6、7、、10、11、13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78页)整理和复习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整理与复习主备杨再红课时1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小数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重、难点归纳有关小数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回顾导入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数学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小数,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小数的回顾板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二、自主构建,形成网络1、请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织各小组归纳整理。组织各小组汇报交流。根据小数的归纳板书,构建单元知识网络图。练习巩固2、教材78页第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小数的意义。3、教材78页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是怎样比较的。4、教材78页第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小数点怎样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时么变化?教师指名说一说。5、教材78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一、回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思考,并在小组里互相议一议,也可以翻书看一看。学生汇报。二、自主构建,形成网络各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小组汇报整理的内容。练习巩固1、教材78页第1题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些小数的意义。2、教材78页第2题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说是怎样比较的。3、教材78页第3题议一议:小数点怎样变化?小数的大小有时么变化?4、教材78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n教师指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检测案1、78页第1、2、3、4题。2、练习十三第1----5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内容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课时分配1、三角形……………………………………………4课时2、图形的拼组……………………………………………2课时\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明白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联系生活,情境导入1.观察情景图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3.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电视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铁桥上的三角形、交通标志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变化。瞧,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成为我们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你在建筑框架上、吊车上发现三角形了吗?请你描出几个三角形。3.播放课件\n二、智慧大闯关——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1)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2)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3)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1)在小组说一说,在回答。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A.、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B、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C、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D、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E、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4.导入课题: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板书课题)(3)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1)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在小组说一说。\n(3)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4)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5)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2)在练习纸上操作。(3)说一说是怎么测量的?(4)讨论总结: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5)学生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智慧大比拼——实验解疑,探索特性1.观察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2.实验解疑。(1)小组合作实验,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2)分组汇报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1)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5)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n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巩固运用,提高认识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1、2、3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二课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重、难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创设情境1.观察课本82页例3情境图。(1)观察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思考并汇报,他可以怎样走?(2)说一说,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n观察,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二、智慧大探索——实验探究1.实验1: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2.实验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1)每个小组用以下四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2)观察上表结果,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为什么?(3)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n(4)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应用深化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请学生独立完成8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你能用下图中的三条线段组成三角形吗?有什么办法?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反思回顾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上人人都这么出色!谁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伙听听?\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重、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复习旧知说说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二、智慧大探索——探究新知1.小组活动:(1)观察桌面上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们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2.汇报分类情况(1)按角分的情况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并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教师板书: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n(2)按三角形边的关系分.A、我们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B、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C、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判断题.(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样?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n课题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新课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且能应用。2.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探索和验证。教学准备1.学具准备: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学具和学习资料。2.教具准备: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复习引入2.回顾: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回顾: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二、智慧大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思考并回答:为内角和的大小而争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按边分呢?1.但最近在三角形家庭里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究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听一听吧。\n1.理解“内角”认识什么叫三角形的内角?拿出老师发的三角形,指一指,那些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方便研究,把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标上∠1、∠2、∠3等。这三角形有几个内角?谁想说说自己的想法?2.理解“内角和”(1)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2)汇报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1+∠2+∠3。(二)探求三角形的内角和A、思考内角和大小是不是一样的?多少度?B、拿出三角板一起认识一下,结合以前我在学习角的时候知识,第一种一个角是60度,30度,90度,加起来一共是180度。另一种是两个角都是45度,另一个角是90度。加起来也是180度。话说在三角形家庭里住着三个三角形,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它们竟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为什么事而争吵呢?请听一听。(课件出示)看来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一定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究竟有什么秘密吧!(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那我们再来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呢?可以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板书:∠1+∠2+∠3刚才三个三角形还在争吵啊,面对刚才三角形家庭出现情况,结合你的认识,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的?但刚才是特殊的三角形,但如果是其他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nC、小组合作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D.先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猜想,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操作进行验证。E、学生汇报不同的验证方法。呢?你能肯定吗?(板书:30+60+90=180,45+45+90=180)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C、引导学生用量、拼、折的不同方法进行验证。)E、根据学生的汇报把板书补充完整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填空题(狮子)2.选择题(金鱼)3、判断题(蜗牛)4、计算题(小鸡)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本节课中你对自己的评价如何?\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五课时三角形的拼组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会用三角形可以拼出学过的图形和一些美丽的图案。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性.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图形的拼组教学准备各种三角形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二、智慧大闯关(一)小组合作,通过操作解决下列问题1、用三角形拼四边形.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四边形?2、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3、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4、什么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梯形?(二)分组汇报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2、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呢?总结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n3、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4、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三)怎样合理利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小组合作拼一拼,比一比哪个小组拼的最美。检测案91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第六课时图形的拼组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胡周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怎样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学过的图形和一些美丽的图案。2、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性.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图形的拼组教学准备各种三角形学案导案一、智慧大探索——在练习中巩固在活动中体会1、拼一拼(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平一个平行四边形。(2)用三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一个梯形。2.用合适的图形拼一个恐龙的图案,看谁拼的最像。3.在点子图上画一画。4、用给定的小棒摆三角形,你能摆几种。5.用七巧板拼三角形,你有几种拼法。6.在方格纸中画一个三角形,不能是等腰三角形。\n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书93页第7题,填空。2、操作:怎样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多位数加减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为以后学习小数的乘除法打下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情境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趣味性和故事性强。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这样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比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法的良好认知结构。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4、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课时分配1、小数加减法………………………………2课时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3、小数加减法中的简便运算………………2课时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n课题6.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计算下面各题,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2000-493二、智慧大探索。1、课件出示情境图: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2、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计算过程。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各小组根据要求合作探究。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n(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课件中的练习。2、课后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6.2小数加减法练习课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2、提高解题能力。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复习检查。1、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0.7+0.94.7-0.50.56-0.461.2+0.81-0.40.39+0.157.7+0.63.6-0.84.8-35.7+0.23.6-1.67+2.3二、笔算练习。1、完成第4题统计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2、观察第8题统计表,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3、用小数计算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三、解决问题。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独立完成后汇报。\n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练习十六1——8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6.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口算。0.2+0.33.5+2.48.7-4.51-0.60.9-0.52.3+5.44.9+18.6-5.50.7+0.86.7+1.15+6.59.7-7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7325-714+146-8910000-(981-326)+1483、揭示课题。二、新智慧大探索。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环城自行车比赛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n3、汇报。(1)483.4―(39.5+98.8)=483.4―138.3=345.1(千米)(2)165+80.7+99.4=245.7+99.4=345.1(千米)(3)483.4―39.5―98.8=443.9―98.8=345.1(千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练习十七1——3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6.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课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难点复习巩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5.6+2.7=12.4-5.6=3.8+1.2=14.3+5.9=18-9.8=7.5-2.5=二、指导练习。1、练习十七第6题。完成第6题。集体订正。2、练习十七第9题。把分数改写成小数。计算结果。汇报计算结果。3、练习十七第10题。观察记账本,弄清题意。分小组用计算器计算。汇报计算结果。指名回答。组织学生练习,指名板演。回顾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组织学生分组完成练习。\n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练习十七第4、5、7、8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6.5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明确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正确的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重、难点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数据特点正确的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完成105页第一题。提示:先观察数据特点,再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二、智慧大探索。1、出示情境图。呈现运动会比赛的场景,出示我们班四名同学50米跑的成绩情况。提出问题:他们参加接力赛可能的成绩是多少?2、学生自主计算。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有以下两种:8.42+8.46+8.54+8.58=16.88+8.54+8.58=25.42+8.58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参加什么比赛啊?今天咱们也来一次比赛——做题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从题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同做法,请学生版演,并说明理由。\n=34(秒)8.42+8.46+8.54+8.58=(8.42+8.58)+(8.46+8.54)=17+17=34(秒)3、上述两种做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的计算。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完成做一做。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6.6练习十八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重、难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准备学案导案一、口算。0.4+0.6+57.5+3.1+2.510-2.5-2.521-7.7-2.38-2.59+3.610-2.48-1.6二、简算练习。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1.25+3.7+0.755.6-0.18-1.27.08+16+8.210+0.009+0.1913.75-0.75-1.2580-19.4-8.09-3.515.6+0.5-5.6+0.57.2+5.6-2.8指名回答。独立完成,再汇报。比赛完成。\n三、解决问题。1、完成105页第4题。你能知道那些信息?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独立完成。怎么算得快?2、完成106页第7题。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独立完成。怎么算得快?3、完成107页第8题。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是多少?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4、完成107页第9题。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得分及排名情况。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然后解决问题。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练习十八中的2、3、5、6题。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单元导学案单元主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单元课时分配认识折线统计图………………1课时完成折线统计图…………………………1课时练习…………………………2课时\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统计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未完成的统计图、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观察统计表,对子说说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智慧大探索。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老师巡视学生完成任务情况\n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的做图过程。总结做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特点”.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n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统计2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课型心授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重、难点制成折线统计图教学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学案导案一、开启智慧窗——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二、智慧大闯关——探索新知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如下表(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老师巡视学生作业过程。\n学生先独立试着完成,然后对子交流,发现双方在作折线统计图中存在的问题。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全班交流优秀作品。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师指导个别学生。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陈东115厘米时几岁?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n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n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折线统计图练习课年级4学科数学课型练习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重、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对子之间说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二、智慧大探索一、练习1.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回答书中三个问题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3.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n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课堂作业本P51\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说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间隔。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n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用图表示出来,然后在全班交流。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二、智慧大探索。说一说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先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n(1)请两人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想法。(2)以对子为单位学生分别说想法。(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重、难点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学生:(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二、智慧大探索学生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与间隔数的关系出示图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n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1、尝试练习:2、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1、做一做:1)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2、练习二十4、5两题3、排名次课堂小结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数学广角(三)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王光勇课时1学习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重、难点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案导案一、智慧总动员1、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小组活动)二、智慧大探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活动: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先独立思考一共要多少颗棋子,玩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计算的方法。学生汇报:生:19×2+17×2生:18×4生:17×4+41)每边放3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一共要放几个棋子2)每边放4个,5个、6个各要多少枚棋子?1..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n生:19×4-4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出结果。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练习二十6、7两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n施州民族小学智慧课堂导学案课题数学广角——小管家年级四学科数学课型新授主备李典平课时1学习目标1、熟悉用小数表示钱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操作、交流的过程,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家中一周的开支情况记录下来,并完成如下统计表。学案导案一、导入新课。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1、先在小组内交流。2、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1)你是怎样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学生汇报)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1、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2、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四、展示、交流、汇报。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制作好的统计图,比比看谁的作品最美观,选出来作为优秀作品展示。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要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出示课题《小管家》如果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你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你打算怎样设计统计图。\n2、对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3、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估算本月的开支,估算结束后进行全班交流,并说说具体的估算方法。4、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你家的开支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说说你家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交流后由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检测案三、智慧大比拼。把自己估算的本月开支向父母汇报,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父母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课堂小结四、智慧大盘点。大家都谈得很好,要想日子过得好,就要合理开支,计划支出,只有这样才能收支平衡,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不浪费水电等地球资源,学会为全人类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