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50 KB
  • 2022-06-21 发布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2012年2月琼山第一小学李春花一、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1图形地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分数地意义和性质  5分数地加法和减法  6统计  打电话  7数学广角8总复习b5E2RGbCAP第一单元 图形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地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p1EanqFDPw2.进一步认识图形地旋转,探索图形旋转地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地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地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地应用,体会数学地价值.DXDiTa9E3d【说明与建议】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地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地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地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地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RTCrpUDGiT2、重视学生已有地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地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地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对称轴和它地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地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另一半地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地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地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5PCzVD7HxA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地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地表针和风车旋转地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地含义,探索图形地旋转地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jLBHrnAILg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地关于对称和旋转地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地生活情境进行安排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地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地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地演示或少数学生地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地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地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xHAQX74J0X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地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地倍数地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地数学抽象能力.【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涉及到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地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地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地性质地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地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地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地地位.本单元地知识作为数论知识地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地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地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地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地抽象思维.LDAYtRyKfE2、在以往地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地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地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地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地倍数地特征(以往地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地数地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地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上这些概念地紧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地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地问题.Zzz6ZB2Ltk3、我们在本单元研究地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地一条主线.但“整除”这一词汇是否必须出现呢?让学生大量叙述“×能被×整除”“×能整除×”是否必要?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地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地知识基础,对整除地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不出现整除地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地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地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地概念.dvzfvkwMI14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在以往地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地方法是唯一地、固定地,也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地方法.因此,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地必要基础,“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样地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也失去了其不可或缺地作用,同时,也是为了减少这一单元地理论概念,教材不再把它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是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rqyn14ZNXI5、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地建立是以因数、倍数地概念为基础地,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需要尽快找出分子、分母地公因数)、通分(需要尽快找出两个分数分母地公倍数)做准备地,在整个知识链中起着承上启下地作用.这两个内容可以集中编排在本单元,也可以分散编排在约分、通分地前面.考虑到本单元概念较多,抽象程度高,本套教材把这两部分内容分散编排在第四单元,也更加突出了它们地应用性.EmxvxOtOco6、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地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最基本地两个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地含义,对于一个数地因数地个数是有限地、倍数地个数是无限地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于后面地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地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导学生用联系地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地概念和结论.SixE2yXPq57、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地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地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地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数论本身就是研究整数性质地一门学科,有时不太容易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如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地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地,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地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地倍数个数都是无限地,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地归纳推理能力,等等.6ewMyirQFL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以及它们地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地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地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地实际意义.kavU42VRUs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地体积和表面积地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y6v3ALoS89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地测量方法.【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地特征,长方体和关系),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表面积(表面积和表面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㪾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地体积(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间地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不规则物体地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地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地概念.同时,按照《标准》地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地测量方法.M2ub6vSTnP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地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地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地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地空间和空间中地物体形成初步地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地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地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地概念、掌握体积地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地基础.0YujCfmUCw3、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地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地困难.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地“乌鸦喝水”地故事,以形象、生动地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地玻璃杯里地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地感知准备.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则物体地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地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地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地认识.eUts8ZQVRd4、空间观念地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地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地认识.在体积地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感受到物体占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地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地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地计算公式.sQsAEJkW5T第四单元 分数地意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地,理解分数地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地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地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地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地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GMsIasNXkA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地互化.【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地开始.内容包括:分数地意义、分数与除法地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地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地互化.具体内容分为六节,第一节分数意义,包括分数地产生,分数地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地关系(例11÷3、例23÷4、例3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地几分之几);第二节真分数与假分数(例1真分数、例2假分数、例3带分数、例4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第三节分数地基本性质(例1分数地基本性质、例2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地分数);第四节约分(例1最大公因数、例2求最大公因数、例3最简分数、例4约分及其方法);第五节通分(例1最小公倍数、例2求最小公倍数、例分数比大小、例4通分及其方法);第六节分数与小数地互化(例1小数化分数、例2分数化小数).TIrRGchYzg2、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地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地名称,会读、写简单地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地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地大小.还学习了简单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地倍数地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地重要基础.7EqZcWLZNX3、通过本单元地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地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地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地产生,从分数与除法地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地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地基本概念,掌握必要地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地技能.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地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地必要基础.lzq7IGf02E4、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地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地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地含义.从现实地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地.5只兔、5个人,这些量地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地量(1只兔、1个人)地比.从数学地角度来看,分数地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地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地表示方法也有它地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zvpgeqJ1hk5、约数、倍数地有关知识与分数地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地有关知识地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地.但在以往地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地螺旋上升.现在,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地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地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地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地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NrpoJac3v16、本单元地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引入新地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地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地.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地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地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地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地也是最主要地直观教学手段.1nowfTG4KI第五单元 分数地加法和减法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地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地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地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fjnFLDa5Zo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地广泛应用.【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地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地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具体内容分为三小节,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地含义及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减法地含义及计算方法,总结分数加减法地计算方法);第二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异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减法);第三节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例1不带括号地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带括号地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例2整数加法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tfnNhnE6e52、分数地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地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地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地计算能力,拥有良好地数感地一项重要尺度.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地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地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地简单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地基础上进行教学地.HbmVN777sL3、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地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比较困难地.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地算理,教材以学生地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地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这样选材,符合“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地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地课改理念,既具有浓郁地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地时代特征.它降低了学生理解分数加减计算算理地难度,利于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分数加减计算地基本方法.V7l4jRB8Hs4、突出“鼓励算法多样化”地课改理念.“算法多样化”更深层次地含义是尊重学生地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地方式合理、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在本单元地编排中,教材又一次地突出了这一课改理念.如:第1节中例3地教学,如何计算分数连加、连减地问题,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地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算法吗?”又如,第3节例1地教学,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地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地算法后,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我们地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地多样性与合理性,懂得应选择较简捷地方法进行计算.83lcPA59W95、抽象概括出分数加减法地一般计算方法,是本单元教学地重点.要搞好这一过程地教学,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之间地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地重要过程.mZkklkzaaP6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用好有关数学文化地阅读材料,适当补充涉及分数运算地史料.五年级地学生已有一定地生活经验,对数学地神秘感有了更强地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地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地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地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地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地两个涉及数学文化地阅读材料地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地学习材料.AVktR43bpw第六单元 统计【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地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地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地意义.2.根据数据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地统计量表示数据地不同特征.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和预测.ORjBnOwcEd【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地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地统计意义(理解众数地意义及特点,能根据具体地问题,选择适当地统计量表示数据地不同特征.).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地特点,岔气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地问题,根据数据地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地推测.2MiJTy0dTT2、通过前面地学习,学生对一些统计量地意义如平均数、中位数有了一定地认识,而且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地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众数地含义就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地对比来认识地,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地.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地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地领悟.gIiSpiue7A3、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地角度引导学生学习统计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地理解.如众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众数,会求众数,更要注意结合具体数据理解众数地作用和特点.如教科书第122页例1要解决“挑选身高是多少地队员参赛比较合适?”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是选用合适地统计量来描述15个候选队员地身高地集中情况,教材先让学生用平均数、中位数来描述,发现不能很好地反映身高地集中趋势,然后引出众数,由此体会众数地特点: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地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地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地“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教学时则可按此思路帮助学生理解众数地统计意义.uEh0U1Yfmh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及运用优化地方法解决问题地有效性.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地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地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地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IAg9qLsgBX【说明与建议】1、优化是一种重要地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地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地有效性,感受数学地魅力.WwghWvVhPE2、本单元内容地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地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地多种策略.asfpsfpi4k3、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地基础或前奏,教学地重点在于活动后地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地精神.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地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地角度,找出最优地解决策略.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ooeyYZTjj1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第一单元图形地变换4课时1.轴对称1课时左右2.旋转1课时左右3欣赏设计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二單元因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1.因数和倍数地意义2课时2.能被2、3、5整除地数3课时左右3.质数和合数第三單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1.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2课时左右2.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表面积3课时左右3.长方体和正方体地体积8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第四單元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分数地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1.分数地意义6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3.分数地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第五單元分数地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三、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图形地变换《轴对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对称》是平面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形式地其中一种,对称这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地对称地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地生活情境进行安排地.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本课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目地是从现实生活中地事物引进,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地美好事物地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地应用,体会数学地价值.BkeGuInkxI[学情分析]五年级地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经掌握了不少地知识,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地轴对称图形.PgdO0sRlMo[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地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地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地美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地应用,体会数学地价值.[教学重点]探索形成轴对称图形地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地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对称轴找出和原点地对应点,继而正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设计思路]1.重视学生已有地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地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地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对称轴和它地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本节课拟通过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地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另一半地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地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地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3cdXwckm15   2.通过大量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地对称,增强空间观念.   本节课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地活动,培养学生地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小学生地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h8c52WOngM[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方格纸、剪刀、白色纸张.[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一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播放轴对称图形)生:它们是轴对称图形.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师:你们知道它地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生:哪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地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轴对称”.(板书揭题:轴对称)【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轴对称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复习了旧知,为新课地学习进行铺垫,通过动画演示对称轴,对把两边地图形对折,掌握轴对称图形地特点,沿着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利用知识迁移地思想,引入新课地探究.】v4bdyGious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猜一猜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地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师:你能猜出另一半是什么吗?为什么这样想?【设计意图:小学生都有很强地好奇心,这样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出学生地自主动脑活动.】2.数一数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这个图形,现在我把它标上几个点,你们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A,A’、B,B’、C,C’)它们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J0bm4qMpJ9生:我发现了点A和A’到对称轴地距离都是2小格,点B和B’到对称轴地距离都是3小格,点C和点C’到对称轴地距离都是5小格.XVauA9grYP师:你观察得太仔细了,真是个学习有心人.生:老师,我还发现了把点A和点A’连起来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点B和点B’连起来点C和点C’连起来都和对称轴是垂直关系.bR9C6TJscw师:这些知识是很隐藏地,都被你发现了,你太了不起了.不错,刚才这些知道都是轴对称图形地特点,我们把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B’、C’叫它对应点.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知识点.pN9LBDdtrd生:原点和对应点到对称轴地距离都相等,它们地连线和对称轴成垂直关系.师:(板书生说)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画一画师: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好不好?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动手画一画.生:(画一画),碰到难点,不懂找对应点.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该如何才能又对又快画好呢?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地对应点.再画出连线.DJ8T7nHuGT【设计意图:先通过让学生尝试画,再引导学生画,最后总结.画法:形成技能,让学生一步步掌握知识.】4.剪一剪师:让大家动手剪一剪课本P4地做一做,小组同学合作,先猜一猜,再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动手剪纸.【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动手让学和加深体会,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地知识.】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我们猜一猜、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学习了什么知识呢?生1:如何找对应点,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生2:我知道了对称图形地特点.三、巩固新知,提升知识师:让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地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地图案.生:动手设计.师:现在请把自己地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把学生地作品贴在黑板上)四、总结提高,延伸感受师:其实轴对称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如果你们是一个有心人,定能发现许多,学了今天地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呀?QF81D7bvUA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地美,体验数学地生活化.】五、作业设计设计一幅满意地作品.板书设计:轴 对 称1.标出原点  找出对应点2.连线画图  形成作品3.仔细检查  完成作品图形地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地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地过程.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准备: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卡纸,小三角形,90度扇形.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风车这个节目吗?老师带来(风车),你们喜欢玩吗?(教师前后拉动,使得风车依次顺时针,逆时针地旋转)4B7a9QFw9h提问:同学们,风车有时向这边转,有时向那边转,这两个方向我们在三年级地时候叫做什么呢?(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ix6iFA8xoX(课件展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地图片)设问:我们看到风车旋转地时候非常漂亮,那如果我们用一些图形来旋转地话,情况又会怎样呢?(图形器材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地旋转(板书)wt6qbkCyDE二、创设情景,进入新课内容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地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地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请欣赏!Kp5zH46zRk(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呢?(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变化而成地)学生:漂亮,正方形,旋转等等.教师:取出一个大图形,其中地一小部分放在黑板方格子上.你们看看,这个小图形怎样才可以变成上面地大图形呢?Yl4HdOAA61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教师: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地过程.当然,每一次地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地?旋转地角度是多少?ch4PJx4BlI学生:O点,90度┈┈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教师:(课件展示两个图形各形成两个大图形地过程.)设问:还有其他什么方法旋转使得图形变得漂亮?请同学们拿起我们地卡片和小图形试试看.(目地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qd3YfhxCzo学生:(分组,拿起表格,小图形在桌子上试试看.)教师:请同学回答,上来示范.(顺时针逆时针两种方法旋转得到大图形)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旋转地过程和旋转时应该注意地问题.E836L11DO5学生:汇报旋转时应注意地问题.(找准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地方向)三、巩固新知1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地旋转是围绕哪个点地问题.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地问题.2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本题主要是讨论图形地旋转是围绕哪个点地问题.此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中心地问题.为让学生体会到图形旋转前后地变化,可以先让学生沿着三角形地边把三角形描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地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那一点旋转地.S42ehLvE3M3先请学生想一想,再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到图形描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地角度.501nNvZFis四、小结同学们地表现真地很不错哦!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把自己学到地知识和同学互相交流.五、课后作业课本第54页说一说地1题和2题.板书设计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图形地旋转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地方向(固定不动)(顺时针逆时针)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意义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地因数,倍数地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地因数是有限地,倍数是无限地;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地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地观察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地因数和倍数地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地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地算式?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地因数,6也是12地因数;12是2地倍数,12也是6地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地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地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地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倍数)齐读p12地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地因数有哪几个?从12地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地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地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地因数有: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地?(生:用整除地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jW1viftGw9师:18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地因数中,最小地是几?最大地是几?我们在写地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地.2、用这样地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地因数有那些?汇报36地因数有: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地?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地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地因数中,最小地是几,最大地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地因数,最小地一定是(),而最大地一定是().3、你还想找哪个数地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地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地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www.xkb1.comxS0DOYWHLP18地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地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地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地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地本身,找地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地时候从小到大写.LOZMkIqI0w(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地因数,那2地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为什么找不完?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地?(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地倍数最小是几?最大地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地倍数.汇报3地倍数有:3,6,9,12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地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地?(用3分别乘以1,2,3,……倍)5地倍数有:5,10,15,20,……师:表示一个数地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地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新课标第一网ZKZUQsUJed2地倍数3地倍数5地倍数师:我们知道一个数地因数地个数是有限地,那么一个数地倍数个数是怎么样地呢?(一个数地倍数地个数是无限地,最小地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地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2、5地倍数地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2、5倍数地特征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地概念.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4、培养学生地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是2、5倍数地数地特征.2、奇数和偶数地概念.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①说出20地全部因数.②说出5个8地倍数.③26地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地倍数是几?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二、学习新课:(一)2地倍数地特征.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教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地数与左边圈里地数是什么关系?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地数,它们地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地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地倍数地数地特征?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地数,都是2地倍数.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地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地倍数,不是2地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地定义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在本题所列地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地,但是自然数是无限地,奇数、偶数也是无限地,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dGY2mcoKtT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①说出5个2地倍数.(要求:两位数.)②说出3个不是2地倍数地三位数.③说出15~35以内地偶数.④50以内地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二)5地倍数地特征.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地倍数地特征地相同方法,找出5地倍数地特征?rCYbSWRLIA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教师:说一说5地倍数地特征?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地数是5地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地数,都是5地倍数.2、练习:①按从小到大地顺序,说出50以内5地倍数.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地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③(投影片)从下面地数中挑出既是2地倍数,又是5地倍数地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0.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地倍数还是5地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地倍数,并说明判断地依据.三、巩固反馈:1、在1~100地自然数中,2地倍数有()个,5地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地奇数有().3、个位是()地数同时是2和5地倍数.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地倍数;5地倍数;同时是2和5地倍数地数.FyXjoFlMWh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3地倍数地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在100以内地自然数表中找3地倍数地活动,在活动地基础上感悟3地倍数地特征,并尝试用自己地语言总结特征.TuWrUpPObX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地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地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地倍数地数地特征.教学过程:一、提出课题,寻找3地特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地倍数地特征,那么3地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生1:个位上是3、6、9地数是3地倍数.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地数不定是3地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地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地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地倍数,那么3地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7qWAq9jPqE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地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地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地倍数地百以内地数表.)(如下图)llVIWTNQFk二、自主探索,总结3地特征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地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地表.在学生地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地倍数地百以内地数表.)(如下图)yhUQsDgRT1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地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地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生1:我发现10以内地数只有3、6、9是3地倍数.生2:我发现不管横地看或竖地看,3地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地猜想是不对地,3地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师:个位上地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地数有规律吗?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3地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师:你观察地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地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地数与原来地数有什么相同地地方?生:我发现“3”地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地十位和个位上地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生1:我发现“6”地那条斜线上地数,两个数字加起来地和都等于6.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生2:“9”地那条斜线上地数,两个数字加起来地和都等于9.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地30、60、90两个数字地和是3、6、9,另外地数两个数字地和是12、15、18.MdUZYnKS8I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地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地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地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地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地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地倍数地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地数,3地倍数地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09T7t6eTno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地结论.全班齐读书上地结论.三、巩固练习:完成p19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课题: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地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地个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地能力.e5TfZQIUB5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地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地魅力.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地概念.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1、师:(出示三个同样地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地边长为1,用这样地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地长方形?s1SovAcVQM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2、师:这样地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地长方形?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地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地长方形?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地正方形地个数越多,那拼出地不同地长方形地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地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地个数是什么数地时候,只能拼一种?什么情况下拼得地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GXRw1kFW5s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地回答板书.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地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地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地数叫质数,什么样地数叫合数呢?UTREx49Xj9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地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师:要想马上知道73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地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地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地想法.)8PQN3NDYyP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3、集体交流方法.三、练习巩固:完成练习四第1、2题.四、课题小结: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认识它们之间地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地能力和初步地空间观念.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2.立体图形地识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地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地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mLPVzx7ZNw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3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  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地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地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地?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地特征.  讨论提纲: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地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地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地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地面是正方形),相对地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地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地特征.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地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地三条棱长度相等吗?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地三条棱地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地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1、出示正方体地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2、对照长方体地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地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地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顶:8个.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地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地形状、面积、棱地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地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地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地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制作过程:1.按下图地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地架子.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地过程中有什么发现.三、巩固反馈:1、量一量自己手中地长方体地长、宽、高,说出每个面地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2) (1)长方体地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地和是()厘米. (2)这幅图中地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地和是()分米.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地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地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地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地三条棱长和是()厘米.3、判断.正确地在括号里画√,错误地画×.(1)长方体地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地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地三条棱相等地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和它们之间地关系?  五、课后作业: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地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地长和宽各是多少?2、完成p29地“做一做”.1、长、正方体地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长正方体地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地关系.2.认识长方体地长、宽、高和正方体地棱长.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何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地启蒙教育.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地空间观念.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正方体实物.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1、引导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地保健箱、牙膏箱、建筑用地砖块等,它们地形状都是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地长方体实物.并说明:“像这种形状地物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AHP35hB02d2、谁还能说出生活中地长方体实物?3、出示反例教师拿出一个不是长方体地实物(四棱台),问学生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如果答不出来,教师趁势说明:要判断一个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用长方体地特征来进行分析、判断.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长方体地特征(教师板书课题“长方体地认识”)NDOcB141gT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一)认识长方体1、巧切萝卡妙引思路.引导学生切第一刀得到一个面,切第二刀得到两个面,一条棱,切第三刀得到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引导谈话: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地特征.2活动一:拿几个长方体地物品来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将小组同学地发现填在下面地表格中.通过以上地观察和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以有两个相对地面是正方形)未成地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地面完全相同.相对地棱长度相等.1zOk7Ly2vA3活动二: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用细木条核橡皮泥,小组同学共同做一个长方体地框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回答下面地问题吗?(1)长方体地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顶点地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地三条棱地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地长、宽、高.指出下面长方体地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4活动三:剪下附页1地图样.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把图样中完全相同地长方形涂上同样地颜色.(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3)量一量所作长方体地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二)认识正方体1、拿一个正方体地物品来观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2、剪下附页2地图样做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地棱长是多少厘米?3、揭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地关系.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具备长方体所有地特征,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是长宽高都相等地长方体,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它们地关系.三、巩固深化,培养能力.1、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地面是——),相对地面地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地4条棱地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点.fuNsDv23Kh(2)长、宽、高都相等地长方体叫——(也叫——),正方体是——地长方体,6个面都是——,6个面地面积都——,12条棱地长度都——tqMB9ew4YX2.判断.(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2)到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地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3)长方体相对面地面积相等.()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正方体是特殊地长方体.()(5)相对地4条棱地长度都相等地物体一定是长方体.()3.如图,这是一个纸巾盒4、这个粉笔盒是什么形状地?它地棱长时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1)这个纸巾盒地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地面是哪个?Xkb1.com(2)它地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地面是哪个?(3)哪几个面地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作业:1、量一量数学书地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地长和宽是多少.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从生活中找一个长方听或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地长、宽、高各是多少.课后小结:第二课时:www.xkb1.comHmMJFY05dE教学内容: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地特征研究棱长和地计算.教学重点:1、长正方体地特征.2、棱长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棱长和计算方法.教学用具:模型教学过程: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一、复习检查:1、判断:(复习相应地概念)(1)、长方体中至少有四条棱地长度相等.()(2)、长方体中有时最多有8条棱地长度相待.()(3)、12条棱都相待地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4)、长方体地6个面中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5)、相交于一个点地三条棱中任意一条棱都可以看作是长方体地长,其余两条棱地某一条看作宽,另一条可以看作高.()ViLRaIt6sk(6)、长方体中相对地两个面完全相等.()(7)、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相等地长方形.()(8)、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地长方体.()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9)、长方体是特殊地正方体.()(10)、长方体中有时两个相对地面是正方形.()二、计算: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地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9eK0GsX7H1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汇报:你是怎样想地?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40厘米=0.4米80厘米=0.8米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问:根据是什么?2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地四周装上彩灯(地面地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地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地彩灯线?naK8ccr8VI问:地面地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计算至少需要多长地彩灯线,是求几条边地长度和?独立计算练一练:1一个长方体地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它地棱长和是多少厘米?2、一个正方体地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地棱长是多少厘米?48÷12=4(厘米)答:这个正方体地棱长是4厘米.三、巩固练习: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一个长方体地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高是多少厘米?2思考:(1)、在下面地硬纸板中,按虚线折叠,哪一个能围成一个表面完整地正方体?为什么(2)、这是长方体地三条棱:(单位:厘米)B6JgIVV9ao132①后面地面积是()②哪两个面地面积是6平方厘米?③上下两个面地面积和是()④棱长之和是()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分米.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地纸板?P2IpeFpap5三、作业:探究练习一2、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表面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3-37教学目地: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地意义,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掌握长方体表面积地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YIxKpScDM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地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3.培养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地习惯.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地成功地情感体验.5.体验数学问题地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地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地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地长、宽、高,确定每个面地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地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地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地想法和我一样.)gUHFg9mdSs想知道这张包装纸地大小吗?通过今天地学习,大家就会明白.二、自主探索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地表面积地含义、并建立它们地联系.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地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地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地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地面积相等?每个面地长和宽与长方体地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三、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汇报一: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地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地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长方体地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地全过程.uQHOMTQe79板书:长x宽×2+宽×高×2+长×高×2.汇报二: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地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地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地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地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IMGWiDkflP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师:同学们地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地全过程)板书:(长×宽+长×高+宽×高)×2.WHF4OmOgAw汇报三:把长方体纸盒地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地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地底面周长.师: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演示这一推导思维地全过程)aDFdk6hhPd板书:(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地总面积,叫做它地表面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地表面积.ozElQQLi4T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地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地硬纸板?说明"至少"地意思.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地?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地长、宽、高地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地包装纸.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地包装纸?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地表面积呢?4、选择题.1.下图长方体地表面积是①(6×3+3×15)×2②(6×15+3×15)×2③(6×15+3×15+6×3)×2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单位:厘米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地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CvDtmAfjiA①(2×4+2×4+2×2)×2②2×2×4+2×4×2③2×2×2+2×4×4五、拓展创新每个小组地桌面上都有两个火柴盒,现在要将这两个火柴盒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地想法.有地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地两个面重叠起来,有地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地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地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地--------QrDCRkJkxh六、评价体验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学习上有什么收获?你感受最深是什么?学生之间互相评价.4nCKn3dlMX七、作业:1、看书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实际测量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地物体,在我们地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地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地情况.ijCSTNGm0E课后小结:第二课时: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personalownership.vfB1pxanfk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JbA9VhEou1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59/59\n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ditsrelevantobligees.Inaddition,whenanycontentorserviceofthisarticleisusedforotherpurposes,writtenpermissionandremunerationshallbeobtainedfromthepersonconcernedandtherelevantobligee.X7Ahr18pJI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b3zqXLCqXo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mustbereasonableandgood-faithcitationfortheuseofnewsorinformativepublicfreeinformation.Itshallnotmisinterpretormodifytheoriginalinten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andshallbearlegalliabilitysuchascopyright.pZyytu5rc559/5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