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50 KB
  • 2022-06-21 发布

小学数学课型流程及导学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新知探究课课型流程新知探究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检测等方法,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导学案要针对新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计。在课堂环节上侧重知识的生成、课堂检测,并做必要的展示。课堂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解读目标(约3分钟)教师设法将一堂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问题。低年级可以用游戏、猜谜语、诗歌、童话故事等导入,中高年级可采用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导入。然后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对教师的要求:(1)课前板书课题、课型、各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简要解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标出重点词语。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简要解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2)以饱满的热情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自主探究,用心思考(约5分钟)此环节是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过程。每位同学根据导学案的步骤、方法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独立学习时,疑难问题、重点问题要用红笔做好标注。对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导学案的旁页上。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可以提前预习)。(2)督促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独学,确保完成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3)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比如: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提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独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共性还是个别问题,把主要的、共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合作学习”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进行“第一次调查学情”和“第二次备课”。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2)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做上记号。3、合作交流,释疑解惑(约10分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依据合作探究的题目或问题,各学习小组展开探究活动。通过小组互帮互助,深入探究,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是学习成果生成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1)深入学习小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中去,及时了解学习状况,并适当地给予方法的指导。(2)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4)控制好讨论时间,进行有效讨论。对学生的要求:(1)先对学,同质对子间交流独学成果,比如:互批导学案、交流思路、方法等。\n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后群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里面进行讨论。利用同组异质对子帮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注意力要集中,各自发表观点,互相启发,质疑、讨论,讨论结果由小组长(或指定其中一名成员)作好记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3)小展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板演、问答、讲解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同时将小组仍不能解决的疑问暴露在小黑板上。组长根据学情及个人特长分配展示任务,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掌握。讨论结果由小组长(或指定其中一名成员)作好记录并选出中心发言人。4、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约22分钟)(1)大展示:教师将全班范围内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重点内容让不同的小组认领展示,每当一组展示完,再由其他小组补充、建议和质疑。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教师对学生有疑虑、争议的困难问题,或表达不准确,或达不到深度的地方,进行恰当点拨,讲解要注重总结和提升,力求通过一个探究问题的学习,掌握一类问题的解法,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当堂检测: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当堂出示检测题目,对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反馈。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变式训练。学生做完检测题后,或小组验收或集体矫正或教师批阅,并当堂统计达标情况。对个别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跟踪指导。对教师的要求:(1)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形成一个良好的激励评价机制。(2)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3)对重难点进行恰当点拨、讲解,总结归纳方法。(4)检测习题要精选,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浅入深的编排在导学案中,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5)检测习题全批全阅或抽查批阅,以便及时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要求:(1)对于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由一个小组主展,其他小组同学补充、质疑或点评,避免重复并节省时间。(2)对子学生互批、互改检测习题,发现问题及时纠错。\n20中小学数学学科《找规律》导学案课型新知探究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庄霄勇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语言表达班级二年级(1)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我能从一组数中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2、我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难点预测重点: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时间预设导学:3分钟独学:6分钟互学:8分钟评学:22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复习导入,解读目标填一填,你能说出每组数的规律吗?⑴、12345678()()⑵、135791113()()⑶、3691215()()师:这些数中每相邻两个数的差都一样。今天我们来学习比较复杂的数字排列规律。二、用心思考,独立完成独学我能行(教材第116页例2):1、第一堆摆1个□,第二堆比第一堆多()个□,第三堆比第二堆多()个□,第四堆比第三堆多()个□,第五堆比第四堆多()个□,第六堆比第五堆多()个□。2、在书上画出第六堆图形、填出第六堆□的个数。3、我发现的规律:(规律可以在心里想,也可以写出来。)小提示:请先认真独学书第116页例2,找出其中的规律;再完成导学案的独学部分。\n三、合作交流,释疑解惑1、对学要求:①和对子互相批改独学第1题、第2题。②和对子交流独学第3题:我发现的规律。2、群学任务:在小组内交流例2发现的规律。要求:请每组的3号同学把第6堆图形画在黑板上,并写出图形所用□的个数。请每组2号讲解你们组发现的规律。想一想:按这个规律接着画,第七堆应该画()个□。四、展示提升,当堂检测1、展示提升: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拓展提升。2、当堂检测:一级跳:仿练。235812()()2481422()()58二级跳:完成书118页第4、5题。(对子互相批改,再说说你发现的规律。)三级跳:比比谁最棒。2793()1491625()()\n“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巩固展示课课型流程巩固展示课,其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解题练习的形式,来形成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智力,同时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一节好的巩固展示课,不仅要作到完成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掌握新知,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任务,更是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节好的巩固展示课最大的特点应是“学生有新的成长”。课堂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回顾梳理(约2分钟)巩固展示课开始,要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创设自然亲切的对话情境、联系实际的生活情境、自主参与的活动情境等练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引入课题,明确练习课的具体目标和相关要求,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系统练习。教师要求:1、提前出示课题和教学目标。2、提前分发导学案。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2、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目标。3、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2、基本练习,巩固新知(约5分钟)教师有针对性地出示仿照例题性质的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层面上的重点练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教师要求:1、观察巡视。2、发现学生共性错误。3、思考原因及解决方案。4、如出现共性错误,安排学生板演。学生要求:1、独立完成。2、使用红笔进行对改。3、对子之间进行交流。4、对板演中的共性错误进行质疑解惑。3、针对练习,展示交流(约15分钟)\n针对教学目标设置练习教学目标对于练习教学有定向作用。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有相应的练习;每项练习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设计练习时才能心中有数,指导学生练习时才能有的放矢。此时,练习题的设计要精,要有针对性、突出性,忌成为前面练习题的重复。要把学生的疑惑重点进行展示,忌面面俱到的展示。具体要求:①围绕重点,精选习题;②由易到难,呈现题组;③形式灵活,针对性强。教师要求:1、观察巡视。2、发现学生共性错误。3、思考原因及解决方案。4、根据共性错误的分布特点,指导组长组织安排不同类型学生板演。学生要求:1、独立完成。2、对学:同质对子间先交流独学成果,若对子间思路、方法等不一致,或有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对子间相互质疑求证。3、群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里面进行讨论。利用同组异质对子帮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4、大展示:对于共性错误组长根据其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解惑。4、综合深化,反馈评测(约18分钟)反馈评测要与本节课学习目标一致,要保证题量和时间。反馈评测题要在巩固展示课单独呈现,尽量不放在导学案一起。这个层次的练习里,要求综合运用从前学过的知识,目的是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扩展原有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或在练习的基础上为下一阶段知识的教学做准备。习题设计要尽可能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拓展题,以“动”促“思”,领悟方法。这样既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又能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教师要求:1、观察巡视。2、发现学生共性错误。3、思考原因及解决方案。4、批改组长的作业,及时对组长的错误进行辅导。5、必要时在全班进行解惑归纳梳理。6、对学生完成反馈评测题的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学生要求:1、独立完成。2、学生可以随时请教教师。3、组长完成后交与教师批改。4、组员完成后交与组长批改。5、对于共性错误,组长安排组员板演。巩固展示课练习设计时的注意事项:1、巩固展示课是新知探究课的延续,所以习题设计一定要是新知探究课中没有落实的知识,或者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切忌随意。2、注重举一反三,力戒“题海战术”。练习要注意归纳、分类整理有关的解题规律与解题思路;应恰当运用“题组”有序地进行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n3、学生解题书写规范。良好的习惯培养对学生终身有益,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4、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并大力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情感。新华路小学数学学科《分数的意义》导学案课型巩固展示课课时一课时主备人唐立华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展示班级五(1)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我能完成练习,进一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预测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建立单位“1”的观念。时间预设创设情境:2分钟基本练习:5分钟针对练习:15分钟反馈评测:18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1、出示学习目标。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分数?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二)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独学第①题①、阅读教材第63页,完成练习十一第1—4题。2、同质对子间先交流独学成果,若对子间思路、方法等不一致,或有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对子间相互质疑求证。3、如有共性错误。组内在黑板上进行小展示。\n4、学生对板演中的共性错误进行质疑解惑。(三)针对练习,展示交流。1、第二次独学。教材第64页,完成练习十一第5—9题。2、对学:同质对子间先交流独学成果,若对子间思路、方法等不一致,或有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对子间相互质疑求证。3、群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里面进行讨论。利用同组异质对子帮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4、小展示:对于共性错误组长根据其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组内组织讨论,进行小展示。5、大展示:教师巡视时重点注意第5题、第7题、第9题,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路、方法的不同点,有意识安排不同小组进行任务认领大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质疑解惑。及时引导评价。(四)综合深化,反馈评测。(一)综合练习。出示铅笔盒,想一想,画一画。从第一盒中拿出1支铅笔,就拿出了整盒的,这盒铅笔一共有几支?从第二盒中拿出2支铅笔,就拿出了整盒的,这盒铅笔一共有几支?从第三盒中拿出3支铅笔,就拿出了整盒的,这盒铅笔一共有几支?\n(二)变式练习。假如把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有()支。你是怎么想的?假如我平均分给3个同学呢?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练习纸上分一分,画一画。你的发现:()(三)、拓展练习:如果把3个面包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个面包,每个人分到的面包是这些面包的()。如果把2个面包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个面包,每个人分到的面包是这些面包的()。如果把1个面包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个面包,每个人分到的面包是这些面包的()。(四)组长完成后交与教师批改,组员完成后交与组长批改。\n(五)教师对于共性问题引导讲解。(六)学生整理导学案。“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复习提升课课型流程复习提升课,其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系统复习,构建某单元(或某类专题)完整的“知识树”,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针对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知识梳理、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课堂流程如下:1、揭示课题,解读目标(3分钟左右)教师简要谈话,提示本节课复习提升的知识要点,揭示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情感渲染,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对教师的要求:言简意赅,直切目标,联系生活,调动情绪。对学生的要求:明确目标,情绪饱满。2、系统整理,梳理知识(6分钟左右)这一环节建议课前预习完成。学生按照导学案独立自主学习,归纳总结本单元(或某类专题)的知识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初步构建“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图。学生独立学习时,疑难问题、重点问题要用红笔做好标注。对经过独学未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用红笔写在导学案的旁页上。对老师的要求:检查预习任务,及时评价。对学生的要求:阅读课本,回忆知识点,框图梳理。避免单纯地列举知识点。3、合作交流,共同提高(10分钟左右)本环节利用“组长带动,小组交流”形式来学习。具体操作如下:①对学:同质对子间先交流独学成果,若对子间思路、方法等不一致,或有疑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对子间相互质疑求证。②群学:对学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里面进行讨论。利用同组异质对子帮扶,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共同复习,达到共同提高。本环节组长的组织、带动、引领非常重要。通过小组内合作,本单元知识树应构建成熟,知识脉络清晰明了。③小展示:小组充分利用黑板,把达成共识的知识网络图、“知识树”板书到黑板上,组长负责人人参与、人人掌握。同时将小组的疑问暴露在小黑板上。对教师的要求:关注学习状态,进行学情调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适时点拨指导,点评小结激励,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各学习小组群学的环节给予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要求: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组长组织成员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异质结对)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群学中的疑惑要及时展示在黑板上,为老师和其他学习小组提供信息。4、展示提升,达标检测(21分钟左右)\n①展示提升。教师将全班范围内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重点内容让不同的小组认领展示,每当一组展示完,再由其他小组补充、建议和质疑。展示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在倾听其他小组展示时,随时记录笔记,中高年级尤为重要。通过各小组成员点评、补充,教师点拨,引导等,本单元知识树应清晰明朗,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拓展,并不断生成其它新知识。对老师的要求:确定典型事例,沟通联系,放手学生,科学引导、点拨、随时调控、反馈学生倾听和学习状态。对学生的要求:展示重点突出,组织有序,语言表达流畅,逻辑性强。②达标检测,力争堂堂清。通过前半节课系统整理复习,学生对知识点、概念、方法等内容已有清晰的认识。为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达到单元清,应充分利用当堂达标测评,看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内容。通过测试,便于学生知识得到系统整理,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对老师的要求:一是精选题目:题目要有层次.题型多样.设计部分“开放性”题目;二是全批全阅或抽查批阅,以便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要求:限时答题。\n《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复习》导学案课型复习提升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唐玉慧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六(1)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回顾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会构建知识网络图。2我能够灵活利用面积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3数形结合,发展空间想象能力。重、难点预测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时间预设导学:3分钟自学:课前互学:10分钟评学:26分钟整理导学案:1分钟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揭示课题,解读目标1.出示问题:  老师要种植一块草坪,如果按每平方米6元计算,需要多少元? 2.如果想预算出这笔钱,还需要了解这块草坪的哪些情况?(形状、面积……) 3.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复习和整理。4、出示学习目标。二、系统整理,梳理知识(这一环节可以于课前完成)1、平面图形按围成线的特点可分和2、填表名特点计算公式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3、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1)意义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4、思考: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n`5.想想、议议:谁的面积大?谁的周长大?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n1.对学:交流独学收获,互相解疑2.群学:在组长带领下,暴露疑问,质疑解答。四、展示提升,达标检测1.大展示2.达标检测1、求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6107641612202、火眼金睛。(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③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④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定可以分成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3、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①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那么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A.5B.15C.25D.50②一个圆的半径扩大2倍,它的周长扩大()倍,它的面积扩大()倍。A.2B.4C.8D.16③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面积最大。A.长方形B.正方形C.圆形D.无法确定4、实际运用,解决问题。①、从一张长5.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如果在这个正方形中,再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②\n、一个长方形周长是80分米,长与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③、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直径:50米,长方形长:100米)“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课型流程“实践与综合应用”是课标教材设置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用途,探索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些板块中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求证解答→拓展运用”等基本过程,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情境化、研究简约化、知识建模化、能力拓展化),处处让学生主动探究(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引导探究学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达到掌握并运用的目的,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理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课型流程如下,供大家参考,结合教材内容灵活使用:一、创设情境,质疑激趣(约2分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并揭示研讨课题,解读学习目标。老师要求:1、创设情境,引发研讨课题;2、激趣设疑,解读探究目标;学生要求: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情景中。二、化繁为简,探索研究(约8分钟)\n有效的课堂追求清晰、简约。此环节的重点要做到三处简约:一是把研究的数据减少到最低限度,便于观察和研究;二是把不必的内容进行删减,只留下要思考、引伸、拓展的知识点,便于探究;三是便于从个例习作中发现规律,善于运用代数式参与运算,便于“建模”。老师要求:1、给学生一个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思考研究;2、给学生几组简约的数据,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3、查看学生的学情,重点关注潜力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学生要求:1、以导学案为抓手,以简约的问题习作为主线,认真完成习作。2、运用双色笔进行疑难标注。安静思考,尽量不影响别人。三、探寻规律,建立模型(约15分钟)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更是数学学习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结合习作的个例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得出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老师要求:1、查看小组合作的热度、效度;2、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生成高度;3、关注小组内小展示;4、组织全班大展示,互相补充和质疑;学生要求:1、小组内先同质再异质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并进行归纳和总结;2、组内进行小展示,把小组的收获和疑惑展示在小黑板上;3、积极参加大展示,与同学共享收获,解决疑难问题;4、形成共识,引导生成,建立数学模型。四、拓展练习,解决应用(约10分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生成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形成应用意识;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老师的要求:1、检测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组织学生小组内互查、交流,发现存在问题上报给老师;学生要求:1、认真独立完成习作任务;2、组内互查、交流,发现存在问题上报给老师;3、个人归纳整理本节课所知识,生成学习结论。\n《确定起跑线》导学案课型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党国伟审核人复备人行为训练质疑补充班级六(1)班小组姓名学习目标我知道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2.能理解相邻跑道“全长”之差与“周长”之差的关系。3.能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记载一、导学:我学习、我成长1.小组亮相:呼口号!2.观看两段田径比赛的场面:50米赛、400米赛。思考:起跑线为什么不一样呢?如果起跑线都一样能行吗?起跑线不一样,应该相差多远合适呢?(揭示课题:确定起跑线,解读目标)二、独学:我思考、我进步活动一独立探究认真思考1.椭圆跑道是哪些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长度分别怎么计算?2.怎么计算跑道的长度?不同跑道长度不一样的地方是哪部分?为什么50m比赛的起跑线是一样的而400m比赛的起跑线不一样呢?活动二细心计算比较探究3.根据条件(直道长度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72.6m,每条跑道宽1.25m)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每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每相邻两个跑道的全长相差多少m?跑道全长(m)与上一跑道相差(m)第一条跑道————————第二条跑道第三条跑道第四条跑道活动三认真思考总结归纳4.请帮忙设计第二跑道的起跑线应该设在哪里?为什么?(有两种情况:一是跑一圈经两个弯道,二是跑半圈经一个弯道)5.通过学习,你认为应该怎样确定起跑线?(发现规律,建立模型)温馨提醒存在疑惑:\n三、互学:我质疑、我提高活动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1.同质互查、异质互学;2.组内讨论小展示;3.总结概括,生成规律;4.细心准备,积极参与大展示。四、评学:我展示、我最棒活动五认真倾听质疑补充1.演学大展示:他组展示我倾听、我补充、我质疑、我评价,我的展示要新颖、最精彩、不重复。活动六试一试,我最棒2.如果是400m比赛,确定第一跑道的起跑线后,其余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m?为什么?(2π×道宽)3如果是200m比赛,确定第一跑道的起跑线后,其余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m?为什么?(π×道宽)导学案整理:本节课里的收获:(学到的知识、学会的方法、锻炼的能力等)我的努力方向:评价自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