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1 K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奇妙的对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4、尝试对对联。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教学设想: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自学指导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自知。——金?元好问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预习必知1、对联常识①对联,又叫﹍﹍﹍﹍、﹍﹍﹍﹍、﹍﹍﹍﹍等。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②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对仗也叫对偶,要求是﹍﹍﹍﹍﹍﹍﹍﹍,﹍﹍﹍﹍﹍﹍﹍﹍,﹍﹍﹍﹍﹍﹍﹍﹍。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称为“仄起平收”。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2、大家能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吗?二、探究学习(“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1、最早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后蜀主孟昶)2、佳联欣赏①春联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②婚联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③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④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⑤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⑥行业联救死扶伤如春风拂面回春妙手似华佗显神春雨暖风催绿千株树园丁心血浇红万朵花3、认真观察下面几则对联,说说对联的特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三、牛刀小试显身手——对联练习(一)补充对联1.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横联是。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二)对联寻亲:下面本是五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1、人梯巧搭登攀路A、水深不乏破浪舟2、学海无涯勤可渡B、阵阵渔歌卷春风3、山高自有人行路C、雨滋桃杏万户红4、风吹杨柳千门绿D、书山有径志能攀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三)调整顺序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四)对联试拟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上联:下联:四,能力提升1、对联“快乐大本营”请你来贴对联(茶馆、理发店、书店、药店、宾馆、鞋店、粮店、肉铺、饭店)文海放舟健儿要敢顶风上;书山寻宝志士哪能空手回()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步月凌波去;登堂入室来()任挑肥拣瘦指向哪里割向哪里;请依次排队生人一般熟人一般()2、撰写对联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第一题上联: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上联: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第二题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题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总结:对联题解题思路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审题要细心,分析对联出句的结构特点、含义、意境等。2、展开联想想像,择取相对应的字词组词成句。3、对已拟就的对句用对联的特点检验,进一步推敲字词。4、确定对联答案,认真誊写。六、再赏对联1、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西湖孤山石亭联2、趣味对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绕边3、某公厕对联: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七、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现在,让我们来做本节课的最后一题:学习对联,我会,我要会,我一定要会。传承文化,______________我一定能行。我们大声齐读一遍。八、作业1、拟写对联: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2、继续收集好的对联。资料补充1、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2、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jì)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shēn)商两曜(yào)斗西东。十月塞边,飒(sà)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3、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板书设计奇妙的对联起源时间:唐五代巧对对联:平仄相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当内容相关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5页-----------------------\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四、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在研究了课程特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学生情况之后,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为目标,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先有课外的学习准备并以此导入课堂,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以本校景致和办学历程入对,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对联,欣赏与对联密切相关的书法艺术,安排了课外探究作业。整个设计充分考虑:(1)将课本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不局限于课本,而是主动创设,大胆创新,丰富教学内容。(2)探求新课程“梳理探究”单元教学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模式,让学生喜欢新课程。(3)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全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在学的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本的、本校的、地方的、执教者的、学生的、同事的。(5)力求使学生转变对联是文字游戏,学对联是为了考试的观点,和老师一起体会对联的艺术手法与情境、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正因为这相关,才使对联具有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这样在情感态度上转变学生,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景观很好地体现了设计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经历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尤为难得的是学生所对的对联答案,体现了一定的创造力,给予学生很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深有启发,体现了教学相长。同时也发现,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的个人功底很重要,教学各个环节的串接、教师的启发引导、对学生答案的点评、教学时间的收放,课堂即时情况的调整都有赖于教师的功底,使课堂不局限于原有的设计,而又不偏离基本的设计框架,也因此促使教师增强终身学习的观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