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4 K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东海外国语学校语文教案导学案课题:《人琴俱亡》教学目标:1、积存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虚词:而、了、既、俱等;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友谊;学习简洁的语言;3、明白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特殊的情感体验;深化学习,沟通展现:展现一:预习课文1、反复朗诵:领读、散读、齐读课文;2、简介作者、作品;3、课题解读: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展现二:疏通课文1、订正重点字音,说明各段重点实、虚词;2、翻译以下句子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答: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答: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答:展现三: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2、试分析概括一下本文的结构内容;展现四:懂得课文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2、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展现五:1、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展现六:拓展延长:结合《人琴俱亡》《背影》《甜甜的泥土》,谈谈你对人间亲情的感受;附:观赏故事,“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熟知音律,琴艺精湛,是当时闻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仍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观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远眺,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神奇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似乎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悦耳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便转,把大自然的精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域;老师告知他:“你已经学成了;”一夜,伯牙乘船游玩;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听见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扬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壮而庄重,似乎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似乎观察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今二人成了特别好的伴侣;这个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如知己或知音,也比如音乐美丽;\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人琴俱亡》日日清检测练习题1.给加粗字注音;(1)子猷()(2)病笃()(3)索舆()(4)掷地()(5)恸绝()(6)此已丧()2.由今及古,辨识多音多义字的字音和字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1)中年丧偶()(1)此已丧()(2)弃丧回家()(2)便索舆来奔丧()(3)了无睡意()(3)语时了不悲()3.说明以下加粗词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便索舆来奔丧()()(3)子敬素爱琴()(4)便径入坐灵床上()(5)弦既不调()()(6)月余亦卒()()4、用"/"画出以下句子的停顿;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便索舆来奔丧此已丧矣何以都不闻消息都不哭5.翻译以下句子;(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3)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6.这篇课文选自《》,作者是;它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的;7.对这篇文章的说明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哪一项()A.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闻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人琴俱亡》这就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特殊的悼念方式,表现了兄弟间的深厚友谊;B.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形,估计子敬已死,坐着车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哀痛;这是由于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C.子猷开头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哀痛所致;D.课文的语言特别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8.文中子猷为什么要把子敬的琴摔掉?9、《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冲突?请作扼要说明;10、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书中很多故事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你能写出几个吗.〔至少两个〕\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1、结合语境,仿写句子:“兄弟”这个词语的内涵在今日已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不再是血脉相连;我们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家,同学们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需要帮忙时,我会静静站在你身边;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获得荣耀时,我会第一个为你鼓掌;我们是兄弟姐妹,当你时,我会;12、成语“人琴俱亡”是什么意思?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答案1、本文作者是谁?选自哪本书?兄弟俩是谁?他们的父亲又是谁?明确:作者是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王子猷和王子敬是兄弟,他们的父亲是晋代闻名的书法家王羲之;2、第一段;①俱:都;②笃:(病)重;③而:表承接,不译;④左右:近旁的人,近侍;⑤何以:即以何,为什么;⑥语,动词,说话;⑦了:完全;⑧索:要;⑨舆:轿子;⑩都:总、竟;其次段;①素:一向、始终;②好:喜爱;③琴:弹琴;④径:始终;⑤既:已经;⑥掷:扔;⑦因:于是,就;⑧恸:痛哭,极度哀痛;⑨绝:气息终止;⑩良,很;⑾卒:死;3、课题解读: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睹物思人,悼念死者一往情深口如悬河望梅止渴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4)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展现三:整体感知1、翻译课文;2、试分析概括一下本文的结构内容;明确:本文记叙了王子敬死后,王子猷不顾病体去奔丧,并哀思至死的故事,反映了兄弟两人至深的感情;全文共两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子猷奔丧;先交代兄弟二人皆病重,子敬先死;由于久没有子敬的消息,子猷推断弟弟已经不在人世,于是赶忙去奔丧;其次部分(2)写子猷恸绝;子猷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来哀悼弟弟;由于不胜其哀,“月余亦卒”;展现四:懂得课文1、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2、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明确:说明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不闻消息,当然能判定出他已经先走了;展现五:1、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子猷从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由于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觉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哀思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琴声为心声,知音为知己;琴声中仍能传出深厚的兄弟友谊,这是手足情,亲情;《背影》表达的是父子情深;《甜甜的泥土》表达的是母子情深;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如,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珍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仍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友谊;7、学贵有疑,你仍有什么疑问,请说出来,大家沟通解答;\n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你认为王子猷"月余亦卒"的缘由有哪些?(病情加重,哀痛过度)2、子猷为什么要“掷琴”?(子敬一向喜爱弹琴,而子敬的死让子猷感到这琴再也奏不出子敬在时的声音了,同时见琴如见人,子猷因内扎心楚反常,故而掷琴;)3、如何懂得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预备,由于“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猷听见自己的亲兄弟死了,他竟然“不悲”“不哭”,有悖常理,这怎么懂得?(“不悲”“不哭”看似不合情理,实就是至情表现;“欲哭无声”正是失去亲人极度哀痛的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另一方面,子猷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表达了魏晋时代士人特殊的思想感情:他们注意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猷很哀思,却仍要强自抑答案:4、用"/"画出以下句子的停顿;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便/索舆来奔丧此/已丧矣何以/都不闻消息都/不哭12、成语“人琴俱亡”是什么意思?你能写出其他表现手足之情的诗句吗?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难过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