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导学案 5页

  • 31.00 KB
  • 2022-06-21 发布

《饮酒》导学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饮酒》导学案岳池县兴隆中学席敏【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抓关键词欣赏诗作的方法。3.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1.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2.形成对陶渊明的正确认识,体会其思想中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相关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5-\n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课文所选是第五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饮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篡权看惯了,但这首诗仍流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反复熟读诗歌。2.根据语感,划分朗读节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5-\n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体会诗人的感情,小组比赛朗读。【合作探究】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竞仕宦之途的喧嚣,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2.“心远地自偏”中“远”的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5-\n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意趣。4.“飞鸟相与还”中的“还”怎样理解?回归自然,远离官场。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中”和“真意”怎样理解?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6总结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7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5-\n【当堂检测】1.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3.《饮酒》一诗的名句是:。4.诗中表现诗人热爱劳动的句子是:。5.本文的作者是,他是时期的诗人。6.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