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 11页

  • 105.50 KB
  • 2022-06-21 发布

知识点总结--小学数学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数一、概念(一)整数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2、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数的整除(1)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例如: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没有最大的倍数。(2)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n(3)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4)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5)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叫做15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a.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b.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c.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d.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e.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6)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3的倍数有3、6、9、12、15、18……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n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24)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5和7)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二)分数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2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3约分和通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三)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n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2小数的分类a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0.25、0.368都是纯小数。b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3.25、5.26都是带小数。c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d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e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f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g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例如:3.111……h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3.1222……0.03333……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n(四)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二、运算意义(一)整数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3整数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n2.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4.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分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4.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n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6.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五)运算法则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4.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5.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n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8.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9.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10.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11.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1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六)运算顺序1.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4.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5.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平面图形及运算一、长方形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关长方形的公式: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则有C=2(a+b)s=ab二、正方形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边长。\n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关正方形的公式: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则2有c=4asa三、三角形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有三种类型的三角形: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5、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各角为6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的底为a,高为h,面积为s1sah2四、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sah五、梯形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面积公式:上底用a表示,下底用b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1s(ab)h2六、圆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n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的d表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d或c2r2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sr立体图形与运算一、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面积公式:(V:体积S:面积长:a宽:b高:h)S=(长×宽+长×高+宽×高)×2S=2(ab+ac+bh)V=abh二、正方体面积公式:(V:体积S:面积边长:a)23s6aVa三、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面积公式:(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r或d)(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V=Sh(4)体积=侧面积÷2×半径四、圆锥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n面积公式:(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1体积=底面积×高÷3VSh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