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8.00 KB
  • 2022-06-22 发布

1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全书电子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课件电子教案幻灯片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n第一节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 第三节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n第一节幼儿游戏理论的发展\n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国外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国外把幼儿的游戏作为真正科学研究的对象并进行较系统的理论探索始于19世纪下半叶。1.幼儿游戏研究的初步兴起阶段(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即经典游戏理论)和对幼儿游戏的最初的系统观察研究。2.幼儿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这一时期人们普遍重视游戏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幼儿游戏研究的繁荣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n一、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1.20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一时期学前教育总的特点就是注重幼儿的实际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生活和游戏中获得各种经验。2.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此阶段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带有机械模仿苏联思想的倾向,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理论,尚未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实践工作。3.“文革”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幼儿心理与教育方面的研究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幼儿游戏的研究也是如此。4.“文革”后至今这一阶段是我国幼儿游戏研究重新起步的阶段,在吸取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实情,重新开始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n二、幼儿游戏的理论流派(一)经典游戏理论1.剩余精力说2.松弛说3.生活预备说4.复演说5.成熟说(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游戏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平衡机制,是幼儿人格完善的途径(三)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而是认知水平的表现形式,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四)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五)游戏的觉醒理论\n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与结构\n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一)国外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1.纽曼的“三内说”(1)内部控制(2)内部真实(3)内部动机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说(1)灵活性。(2)肯定的情感。(3)虚构性。(4)内部动机。3.加维的游戏五因素说4.克罗伊斯的游戏六因素说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n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二)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特征的认识我国学者一般把游戏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3.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创造社会财富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n一、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三)对游戏特征的辩证分析1.愉悦与严肃2.手段与目的3.自由与约束4.假想与现实以上四对特征的矛盾性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了统一,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游戏的复杂性。这也说明我们应该以一种辩证的态度来理解游戏,这样才能使游戏的研究更加深入。\n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表情表情是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项外部指标。游戏是自由的、快乐的、愉悦的活动。2.动作幼儿在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游戏动作。可以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探索、象征和嬉戏。3.角色扮演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机能性角色(2)互补性角色(3)想象性角色4.言语幼儿在游戏时常常伴随着言语的表达。按功能划分,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1)伙伴间的交际性言语(2)角色间的交际言语(3)想象性独白5.材料我们可以把有无玩具作为判断幼儿是否在游戏的一个物质指标。\n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二)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游戏构成的内部要素是游戏行为发生的内在依据或内部原因,它主要包括作为游戏主体的动机与体验。1.游戏的动机游戏活动在动机系统方面具有以下特征:(1)内部动机(2)直接动机(3)内部控制2.游戏性体验(1)兴趣性体验(2)自主性体验(3)胜任感或成就感(4)幽默感(5)生理快感\n一、幼儿游戏的结构分析(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一般认为幼儿在游戏中自主自愿活动的外部条件因素应该符合以下特征:1.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幼儿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n第三节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n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一)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是认知发展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儿童的游戏形式随着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同而不同,并在此基础上将游戏的种类分为以下四种:1.感觉运动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主要是0~2岁的儿童进行的游戏。2.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也称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3.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游戏形式,是一种利用游戏材料(如积木、插塑、黏土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形式。4.规则游戏这是两人以上通过遵循规则来进行竞赛的游戏形式,如打牌、拔河等。\n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美国帕登通过对幼儿游戏中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幼儿的社会性游戏分为以下四类:1.独自游戏幼儿无玩伴意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自己的玩具或者自己专注的操作活动上,总是喜欢一个人玩,根本不关注他人的游戏。2.平行游戏幼儿开始能够关注别人的活动,总是喜欢与别人使用相同的玩具或材料,通过相互模仿来开展相同或相似的活动。3.联合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参与共同的活动,但是彼此之间并没有合作行为,没有具体的分工与组织,也没有建立集体的共同目标。4.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出于共同的需要,制订共同的计划,通过协商与合作共同完成活动。\n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三)游戏的活动形式分类美国心理学家比勒按照幼儿在游戏中身心活动方式的不同,把游戏分为以下四种:1.机能游戏2.想象游戏3.制作游戏4.接受游戏(四)游戏的活动内容分类形式对应于内容,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对应,也并非完全包容。1.动作技能性游戏2.认知性游戏3.社会戏剧性游戏4.结构性游戏\n一、幼儿游戏的分类(五)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1.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2.规则性游戏规则性游戏主要是以遵循规则为中心、以实现教育作用为目的的游戏。规则性游戏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六)游戏与教学关系的分类根据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游戏的组织与教育教学任务的结合程度,可以将游戏分为以下两类:1.本体性游戏2.工具性游戏\n二、幼儿游戏的发展(一)从幼儿认知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1.感觉运动水平游戏的发展2.象征性水平游戏的发展(1)象征性游戏的发展(2)结构游戏的发展3.规则性水平游戏的发展(二)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度观照幼儿游戏的发展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游戏阶段4.合作游戏阶段\n二、幼儿游戏的发展(三)幼儿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1.游戏内容的发展(1)在整个婴儿时期,游戏内容多是反映儿童自己及其所熟悉的父母的琐碎事件,在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主题。(2)三四岁的幼儿主要是受眼前某种情境或某种玩具的启发才产生游戏的念头。(3)四五岁以后,幼儿游戏由开始以反映日常生活为主的游戏内容发展到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复杂关系的游戏内容。2.游戏形式的发展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了游戏的外壳。(1)动作渐次连贯(2)语言逐步发展(3)时间逐渐延长(4)规则逐渐明朗(5)活动不断社会化\n思考与实践1.试评述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2.试对比分析现代三大派别游戏理论的共同点与差异。3.如何理解游戏特征的多重辩证关系?4.试分析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体验与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之间的关系。5.结合有关游戏发展的一般原理,理解幼儿游戏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n推荐读物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珍妮特·莫伊蕾斯著,刘焱、刘峰峰、雷美琴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早期儿童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