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00 KB
- 2022-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通过师幼语言互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个案研究提要: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和过程。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在各种类型的师幼互动中,语言互动无疑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互动策略之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师幼语言互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即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论文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采用对一堂课中教师与幼儿之间语言互动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语言。2、活动中多运用启发性,开放性的提问。3、通过适当的追问完整幼儿的语言。4、注意在活动中纠正、归纳幼儿的语言。5、以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带动孩子的语言。关键词:师幼互动、语言互动、个案分析语言是人类交际和拓展生活的工具,是启迪智慧和灵敏思维的法宝和武器。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维,交流感情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语言使幼儿实现了与他人的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由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里,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显然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影响极大。与此同时,运用语言策略进行师幼互动也是幼儿学会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接下来,本文以一堂课的五组PPT为例,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互动策略,引导幼儿学会表达与交流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一、活动设计(一)活动背景1、活动名称:有趣的声音2、活动对象:小班幼儿(入园1个半月)12人3、10\n活动起因:有趣的声音。在对孩子活动状态的观察中发现:孩子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特别敏感,特别感兴趣。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在娃娃家中用锤子敲敲打打,发出声音;在炒菜时,就是喜欢反复炒螺丝。听到炒动螺丝发出的声音时,他们总是显得非常愉悦;在玩自带的玩具时,就是对发生的玩具特别亲徕;在组织孩子活动时,每当运用象声词,都能让孩子情绪愉快,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设计了“有趣的声音”这一活动。4、活动的基础:(1)第一次采用PPT教学的方式。(2)第一次采用幼儿围坐在教师周围的形式。(3)孩子大都是刚入园一个半月的孩子,还不太敢于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个别孩子听、说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逐步提高。(二)活动目的与意图小班孩子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于我班孩子来说,由于孩子入园的时间不长,部分孩子听、说普通话有一定的困难。孩子在语言方面的表现表达还比较拘束,有些孩子不太愿意说。因此,对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本次活动的关键.运用有趣的ppt的形式引起孩子的兴趣,再通过教师运用得语言策略,引发孩子说的愿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活动方法1、利用生动、有趣的PPT的教学形式为载体,与孩子之间做较为深入的语言上的互动。3岁是孩子语音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活动中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活动中通过营造宽松的环境,借助于形象、具体、生动的ppt的方式,以及有趣的猜一猜,学一学的形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2、根据幼儿特点设计提问,教师通过语言策略的运用,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教师在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启发孩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小班初期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能理解一些存在一些因果关系,需要逻辑推理思维的提问。所以,我在活动中的提问设计尽可能的简单、易懂,以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特点。二、活动实录:(T:代表老师C:代表孩子)第一组PPT:教师的预想:由于孩子初入园,还有个别孩子的情绪不太稳定。因此,选择哭和笑两种声音,利用让孩子猜测:宝宝为什么哭,为什么笑?从而鼓励孩子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借机对于孩子的情绪有一个调整。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回应语言及行为分析T:听听看这是谁的声音呀?T:谁在哭呀?T:是陈老师在哭的声音吗?是大人在哭还是小宝宝在哭呀?T:看看是不是小宝宝在哭呀C:哭的声音。C沉默C:宝宝在哭。C兴奋得喊道:是的!是小宝宝在哭!声音的出现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孩子的沉默可能是由于对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清楚,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所以,教师用更进一步,更清晰的提问引导孩子。10\nT:猜猜看,这个小宝宝为什么要哭呀?T:小宝宝不要到幼儿园你想跟她说什么话呀?T:听听看还有什么声音呀?T:大概宝宝听了你们的话开心地笑了。看看是不是。T:开心的时候会笑。那你们什么时候会开心地笑呢?T:哦,他们看到小动物会很开心的。T:你什么时候会很开心的呀?(龚铨叙的注意力稍有分散)T: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的呀?C:不要到幼儿园。她肚子饿了。……C:幼儿园里很开心的。有很多玩具的。C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注意力都集中起来准备听下一个声音了。C:是笑宝宝。C:看到猫咪。看到小狼狗,我很开心的。爸爸妈妈帮我买好吃的东西。……龚铨叙:现在。龚铨叙:因为现在我在读书,有玩具的。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提问。但是,因为孩子都会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因此,这一提问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对于孩子们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最近的“上幼儿园会哭”这一体验了。这也是一个很开放的提问。借由孩子的回答进一步的追问。让引导孩子在用更多语言进行表达的同时,解决孩子情绪上的一些问题。类似于这样的引导语在活动中多次出现。以次完成环节上的转换,引起孩子的注意。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些类似。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让孩子有话可说。因此,能较轻易,引发孩子说的欲望。教师注意对孩子语言的归纳。当孩子的注意力有分散时,教师可以用提问或肢体语言个别提醒。龚铨叙是情绪比较不稳定的孩子之一。因此,利用个别互动的机会对孩子的情绪做一个针对性地调整。第二组PPT:教师的预想:10\n小动物是孩子们都很喜欢的。因此,选取孩子比较熟悉的小狗和小猫的声音,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发孩子的兴趣,促进师幼间的互动。而且,在这组PPT中还预设将孩子的语言归纳成比较琅琅上口的语言,让孩子在模仿、感受中提高语言能力。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回应语言及行为分析T:看看谁来了。T:小狗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T:听听看,小狗的声音是不是汪汪汪的。T:小狗汪汪叫的时候好象在跟我们说什么呀?T:噢,小狗汪汪汪好象在说:“你好!你好!”T:小狗汪汪汪的时候还好象在说什么?T:还好像在说:“欢迎!欢迎!”是吗?T:看看还有谁?T:小猫咪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T播放ppt中的声音。)T:小猫喵喵喵在说什么呀?T:哦,小猫也在说:“你好!你好!”呀?T:小猫喵喵喵,好像在说:“你好!你好!”T:小猫喵喵喵,还好像在说什么呀?T:小猫就只会说:“你好!你好!”吗?C又一下子安静下来了。C兴奋的喊:小狗!C:汪汪……C跟着PPT里的声音一起模仿着叫C:你好!你好!C跟着老师的动作和语言在模仿C沉默亮亮:客人来了,客人来了。C:小猫咪!C:喵喵喵……(孩子们的动作与声音同时出现)(PPT中的声音出现时孩子显得比较兴奋的模仿着)C:你好!你好!(孩子跟着老师的语言模仿着)(C沉默)C:再见!再见!教师的引导语让孩子集中了注意力倾听。小狗的声音让孩子兴奋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语言表述比较简单。教师利用自身引导孩子和老师一起模仿PPT里小狗有一定节奏的叫声。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用比较上口的语句再次表述。让孩子在此过程中,模仿着教师的语言,对语言有所新的感受。在孩子的语言表述缺乏时,教师以示范性的语言引导孩子,启发孩子的思维。根据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孩子学习语言要通过重复的模仿加深印象。因此,教师利用相似的图片与声音,重复同一种语言形式让孩子模仿。但在此教师语言的引导,对孩子思维的扩展效果不大。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互动。10\nT:哦,小猫喵喵喵,好像在说:再见!再见!第三组PPT:教师的预想:这是一组交通工具的PPT组合,也是孩子们都较为熟悉的。可以让孩子在动作的模仿过程中,引发孩子的兴趣。教师通过相关的提问与追问,与孩子形成互动,引起孩子语言表达的兴趣。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回应语言及行为分析T:听听看,什么东西开来了?T:什么声音呀?T:小汽车喇叭的声音。T:亮亮说它是出租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T:从哪里看出来的呀?T:哦,是小汽车上面的车灯,告诉我们它是出租车。T:学学小汽车是怎么开的?我们也来做出租车的小司机。小汽车是怎么开的呀?T:看到红灯了!要怎么样?T:哦,看到红灯停一停。绿灯喽,呜——小汽车开喽!嘀嘀嘀,快让开,快让开,小汽车来喽!(C安静下来仔细听)C:小汽车!龚铨叙:喇叭!亮亮:出租车!亮亮:它能让人打的的。(一旁的毛恺宇把手举在头顶,但是未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亮亮:上面的招牌。(孩子们用动作模仿着开汽车的样子,每个孩子都很投入)C:停!引起孩子关注的引导语。孩子的回答与老师的提问不符合时,教师用较为正确的话来帮助孩子完善他们的语言。针对孩子的发现,进一步的追问,用带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孩子说得更多。同时关注其他的孩子,将提问面向全体,引导更多的幼儿发现,表达。这一阶段的孩子有时会出现表述不清楚的情况。有的会有动作表示,有的会用不太正确的语言表述。教师通过对孩子的了解,将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完整表述。丰富他们的语言经验。通过与孩子生活相关的语言引导,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在生动的情境中,以有一定节奏的语言引起孩子模仿的兴趣。10\nT:看看还有什么呀?(出示图片)T:摩托车有几个轮子呀?T:那刚刚的小汽车有几个轮子呢?T:摩托车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也是嘀嘀嘀的吗?T:我们来听听看毛恺宇,毛恺宇,摩托车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呀?T:我们来听听看是不是这样子的?(播放声音)T:摩托车是怎么开的呀?也是像小汽车一样开的吗?T:哦,这样开的。油门在手这里的。(老师模仿着孩子的动作)T:哦,摩托车的方向盘是横过来的,和小汽车的是不一样的。小汽车的方向盘是什么形状的呢?C:摩托车!C:两个。C:四个。(毛恺宇在一边独自模仿着。)毛恺宇:呜呜呜——(毛恺宇边做动作边模仿着开摩托车的样子)C:是的!是的!(C兴奋的说)C:这样的!(孩子们用动作告诉我开摩托车的方法)龚铨叙:方向盘!C:圆形的。教师不断地用追问,与孩子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关注孩子知识方面的积累。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孩子进入一个情境,在模仿中引导孩子表达。第四组PPT:教师的预想:这组PPT选用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声音。但与上面三组声音不同的是:这组中马桶声音的听辨有一定的难度。而且,选用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范围之内的电话机和马桶拍摄成照片呈现,引发孩子很多的共鸣,引起孩子更多地谈论话题。就此设计了一些类似于:猜猜着这哪里的电话机?等能引起孩子观察—思考—发表发现的提问。10\n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回应语言及行为分析T:这又是什么声音呀?T:(作打电话状)喂,我是小猫班的陈老师,你是谁呀?T:你是那里的罗羽呀?T:你是那里的顾孝天呀?T:哦,你也是上海的呀。T:你是哪儿的毛恺宇呀?T:哦,你是青浦佳佳幼儿园的毛恺宇呀,说的真清楚,我一招就能找到你了!T:你是赵巷的谁呀?T:欢迎你们下次到陈老师这里来玩,再见!T:看看,这是那里的电话机呀?T:哪里的办公室呀?T:幼儿园谁的办公室的电话?T:哦,使陈老师办公室的电话呀。T:看看是不是?(出示一张更详细的照片)C:电话!电话来了!罗羽:我是罗羽。罗羽:我是上海的罗羽。顾孝天:我是上海的顾孝天。毛恺宇(嘟囔了一会儿)说:我是青浦佳佳幼儿园的毛恺宇。龚铨叙:我是赵巷的。龚铨叙:我是赵巷的龚铨叙。……C:再见!C:办公室。C:幼儿园的办公室。C:陈老师!C:是!龚铨叙:我去过的,看见的。超宇:我昨天去过你办公室,看到的。教师选择完整的语句表达,其实是在进行示范。让孩子对此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在个别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在通过追问,慢慢完整孩子原本简单的回答,让孩子的语言也慢慢变得具体起来。毛恺宇不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在活动中他常用动作,或模仿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注意个别指导,当孩子表达有困难时,能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回答。给孩子一个调整自己语言的机会。通过追问,进一步让孩子的语言趋于完整。向孩子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引起孩子观察—表达的兴趣。在通过追问,强调让孩子用更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教师的引导,调动了孩子的经验,也就促使孩子能愿意将自己的经验用语言表述出来。10\nT:对这就是我办公室的电话,每次听到电话铃响的声音,我就要去接电话了。T:仔细听听看,这又是什么声音呀?T:是吗?可能的。T:哦,可能是宝宝洗手洗澡的时候,水流下去的声音。还可能是什么声音?T:下水道的声音。(放慢语速重复两遍,孩子跟着模仿)T:哦,也可能是宝宝在玩水的声音。T:哦,也可能是外面喷水池的声音。T:看看到底是谁的声音呀?(出示图片)T:谁的声音呀?T:哦,小马桶的声音。你们小马桶抽水的时候是不是这样的声音呢?T:那这是那里的小马桶呢?T:看看是不是?(出示远景的照片)C:水。宝宝洗手的。洗澡的声音。龚铨叙:下水。吴长军:也可以是桶放在水里舀水。吴张军:对!项俊杰:喷水也有声音的。(C看到图片后似乎有点意外)C:马桶。C:是的。吴张军:家里的小马桶。笑笑:我们学校的小马桶。C:是我们小猫班的!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声音出示。教师对于孩子的猜测,都用“可能的”进行回应。而不急于肯定孩子的答案。这样就能让孩子能更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想。过程中对于孩子出现的不规范的用词进行纠正。并放慢语速,让孩子通过模仿加以巩固。同样的,这是一个与“电话机”相似的,巩固性练习。小班幼儿需要在这样的反复练习中才能加深印象。第五组PPT:教师的预想:这是在整个PPT中比较有难度的声音。但是,能引起孩子的争议,就能引发起孩子更多的关注。让孩子能在争论中更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10\n教师的语言幼儿的回应语言及行为分析(T播放打雷的声音。)T:哦,龚铨叙觉得可能是下雨的声音。(出示图片)T:什么声音啊?T:哦,原来是下雨的时候打雷的声音。T:哦,打雷的时候要找个地方躲起来的。超宇、亮亮:大炮!笑笑、马欣然:放鞭炮。龚铨叙:像下雨了一样的。亮亮:下雨了,要打雷了!C:打雷的声音。亮亮:打雷了要逃回家的。如预期的一样,声音一出现就引起了孩子的争论。孩子们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从“下雨了!”,到“下雨了,要打雷了!”孩子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语言。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回答的完整性加强了。三、活动后的思考这一谈话环节,利用五组PPT及与孩子之间良好的语言交流,让孩子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变得自然且生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孩子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能在不断地练习中慢慢的改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必须对自己活动中的语言做一定的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师幼互动的效果。1、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语言。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因此,要让教师的语言能带动孩子,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就必须需要教师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特点,目前的发展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活动中教师的关键性语言。就小班的孩子的特点而言,比较直接的提问、简单的语言孩子们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就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明确,多用简单句。但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完整性,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语言刺激。而且生动、形象的语言比较容易吸引小班的孩子。因此,进行小班教学时,可以在活动中运用一些象声词的模仿或比较琅琅上口的语言,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2、活动中多运用启发性,开放性的提问。3—4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让孩子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然而,要鼓励幼儿多多表达,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多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提问。在这种提问方式的带动下,孩子就能用更多的语言来回答,从而达到练习语言,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活动中一些带有不定性的提问,如:“猜猜看,这个小宝宝为什么要哭呀?”“小狗汪汪叫的时候好象在跟我们说什么呀?”等等,就能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能更多的发表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意见。3、通过适当的追问完整幼儿的语言。孩子语言能力不强,不仅仅表现在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多的是表现在语言表达不完整方面。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孩子的语言表述不完整时,用追问的方式来完善孩子的语言,提升孩子语言表述的完整性。如:教师提问:“你是谁呀?”孩子回答:“罗羽。”此时,教师就可以立刻追问:10\n“谁是罗羽呀?”孩子就可能会顺着老师的追问回答:“我是罗羽。”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你是哪儿的罗羽呀?”孩子回答:“我是上海的罗羽。”在老师的逐步追问中,孩子的语言会逐步趋于完整化。4、注意在活动中纠正、归纳幼儿的语言。孩子表达的语言,可能会出现表述不清,语句表达不明确或语法错误的现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孩子语言互动的过程中,注意对孩子语言行为的归纳与纠正。如:孩子们说:“看到猫咪。”“看到小狼狗,我很开心的。”教师将之归纳为:“哦,他们看到小动物会很开心的。”又如,孩子说:“也可以是桶放在水里舀水。”教师帮助其将语言表述为:“噢,也可能是宝宝在玩水时候的声音。”教师通过和孩子之间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再经过由教师对孩子语言的引导、纠正和归纳逐步提升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与小班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还须注意,寻找机会,让孩子多重复教师帮助其纠正后的语言。让孩子在不断地练习中,加深印象,才能养成正确的语言表达的习惯。5、以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带动孩子的语言。教师的行为对于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孩子在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会通过对教师语言的模仿,来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自身的语言行为来带动孩子的语言。如:教师在接电话时故意很完整的表述:“我是小猫班的陈老师。”这样一来无需教师强调要孩子讲清楚地点、人物,孩子就会根据教师的语言进行一定的模仿了。有准备才会有进步,教师的语言能力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的积累与提升。在活动前,多对孩子能力有所预测,多对自己活动中的关键性语言有所思考,才能在日积月累中使教师自身的语言更精彩,从而更有效的增进师幼间的语言互动,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参考文献:[1]佚名.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巧用言语促进良好师幼互动[J].http://bbs.cnfirst.net/thread-24123-1-1.html:2007年6月.[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