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0 KB
- 2022-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作文考试指导讲座特级教师 武宏钧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喜欢作文吗?你害怕考作文吗?你希望你的作文能考高分吗?你知道什么样的作文能得高分吗?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啦,还考作文吗?其实你大可不必担心,越是素质教育,越要考作文呢。作文是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一篇文章考下来,你的综合素质如何,就一清二楚了。在这里,我们将向你介绍一些作文考高分的秘诀和窍门。相信你读了,一定会有启发和帮助的。不读不知道,一读知奇妙!作文考高分,窍门妙奇巧!小学生作文考试指导目录第一讲素质教育啦还考作文吗?第一节为什么要考作文呢第二节考作文,考什么第二讲准备好,作文才能考高分第一节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第二节准备好,作文才能考高分第三讲发挥好,作文才能考高分第一节你知道考试作文有哪几步吗第二节注意审题第一步第三节确定中心很重要第四节选择材料要细心第六节布局谋篇巧结构第七节列出提纲有必要第八节行文书写要整洁第九节细心修改多推敲第四讲请注意,不同题型的作文怎样考高分第一节半命题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二节给材料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三节读后感作文怎样得高分第四节改写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五节续写作文怎样得高分第六节看图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七节想象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五讲常见作文考题怎样得高分第一节记事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二节写人作文怎样得高分第三节状物作文怎样得高分第四节写景作文怎样得高分第六讲克服常见的毛病才能得高分第一节文不对题怎么办第二节中心分散怎么办第三节选材不新怎么办第四节前后矛盾怎么办第五节条理不清怎么办第六节详略不当怎么办第七节首尾不当怎么办第八节看图作文不会联想怎么办第九节读后感“感”不出来怎么办第一节为什么要考作文呢语文是各门功课的基础,作文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应。一个同学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一篇文章基本上就可以反应出来了。考试是对所学知识的检测和评价。你的语文知识学的如何,你的语文能力如何,在作文中大都能反应出来。现在,全国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都素质教育啦,还考作文吗?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中的一条,“能说会跳,能写会画”就很重要。这里的“能说”和“能写”就是相对于写作而言的。试想一下,一个不会写作的小朋友,能够出口成章吗?一个人的认识水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都可以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考作文,就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考试。只要你是学生,你就要参加考试。只要有语文考试,就会考写作。考写作,当然是考写作文了。在小学里,只要你上到三年级,考作文是常有的事儿。除了平时的考试之外,有时候还有作文大赛什么的,那比考试还重要呢!如果你想在作文考试中得高分,那你就应该读一读这本小册子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只要我会写作文,还能考不高分吗?\n武老师告诉你,不一定。读了下面的这些内容,你就会明白。考高分,还有一些窍门和方法呢!不读不知道,一读就开窍。第二节考作文,考什么在课堂上,在考场上,在竞赛场上,面对一道作文题,如何尽快尽好地写成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这恐怕是检验同学们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作文是语文的综合能力。小学生考高分的“优等文”,必须是“用字正确”、“语句通顺”,这是对作文中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起码要求。摆在我们小朋友面前的作文题,多数要求把文章写成一篇记叙文,也有是要写成说明文或应用文的。搞清文体要求,写出相应体裁的各种文章,或单一,或综合地学会使用叙述,描写、说明以及议论、抒情等多种书面表达的方法,这些就是在作文中运用写作方法和运用文体知识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运用写作方法的能力、运用文体知识的能力,这些可以说是作文必须具备的一些工具性和知识性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谈得上作文,才可以顺利地进入作文过程。还有驾驭作文过程的能力,作文的构思能力。构思能力可说是一种经验性和技巧性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具体、更富有实践意义的操作能力。在作文的考试中,怎样审题、立意?如何选择材料和布局谋篇?在审题、立意、选材和结构文章的作文过程里,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些都是作文考试中间要解决和处理好的问题。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说,考作文就十考能力,考你的综合能力。说话是作文的基础。武老师常说,“学作文应该首先学好说话”。作文虽然是书面语言,但书面语言来源于口头语言。叶圣陶爷爷说“文本于语”,清朝诗人黄遵宪说“我手写我口”,武老师说,我口言我心。明白了这些道理,说话与作文的关系自然就清楚了。我们在开始学习作文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大胆说话。说完整的话和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凡是害怕讲话、不敢大声说话的孩子说起话来也往往结结巴巴,不是把话说得不清不楚,就是把话说得缺头少尾;而那些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的孩子往往话也说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在敢于说话和学会说完整的话基础上,说话能力的训练应以有条理地说好一段话为主。比如,我们在用一段话说一件事情时,这段话的条理,主要表现在是否说清楚了这是件什么事,涉及到什么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大致经过和结果等。如果是说一个人,则要求说出这个人的年龄、外貌、性格特点、工作情况等。如早是说一个地方,则应要求按空间顺序说出处所的位置、布局等。下面是一位同学说他自己一次观察活动的一段话:我家栽有一盆漂亮、茂盛的吊兰花。它的叶和枝都是碧绿色的,叶子两边还镶有乳白色的叶边呢!叶子的中间有纵形的条纹,顶端尖尖的像针一样。它的叶子犹如兰花的叶子一般,细长细长的。一到春天,吊兰就从叶丛中发出了白色的嫩芽,接着,逐渐变成淡绿色。等到叶子长到茂盛的时侯,你就会看到那一根根枝条垂下来,下面长着一丛丛可爱的小吊兰,真像一个调皮的猴子倒挂在树上玩耍!从远处看去,枝条就像一条绿色瀑布!这段话,说出了他观察的对象和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过程、观察心得,说得就非常有条理。我们可以想象,有如此强的说话能力的同学,他将来写出的作文也一定很棒!俗话说,字是门面。写字能力要求我们小朋友在作文时把字写得正确、美观、正确,主要是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美观,是尽量地要把字写得漂亮和工整一些。错别字连篇的作文肯定没有好成绩,字迹潦草或歪歪扭扭的作文也不会给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我们有的同学认为写字是个人的小事,同别人无关,多一笔少一笔不要紧,于是平时写字就不认真,不会写也不查字典,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平时就养成了写字不认真、写错别字也无所谓的坏习惯。其实,写字根本就不能说是个人的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写东西就是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从来就是同别人和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事儿。小故事据说,“文革”时有个上海知青由于平时写字马虎,好写别字;下放到东北后,给家里的第一封信就把她妈给吓昏了:“我和大狼睡在一个坑上……”你看,和“狼”(应为“娘”)睡在一个“坑”(应为炕),还不吓坏人吗?\n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重视写字的问题,把它看作是作文基本功里最基本的功夫才行。平时粗心大意的同学一定要趁现在年纪还小,习惯没养成的时候,下决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关于写字的习惯,叶圣陶爷爷也说过一段很中肯的话。他说: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比如现在学校里有不少学生写错别字……错别字是怎么来的?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他也知道错,可是下一次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自己一下,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功夫记它一记,随时提高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记住叶爷爷的话,改掉不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受用”的。用词造句的能力,从用词方面看,是要求我们正确理解词义、掌握较丰富的词汇,并能在作文中正确地运用;从造句方面看,是要求我们在组词造句时能把语句写得通顺、简练,并尽可能地生动活泼。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篇作文可以看作是由词语这些建筑材料建造起来的一座语言大厦。词语对于作文就像砖瓦对于房子一样重要。要想建造好作文这座语言大厦,我们就得有足够的数量和尽可能高的质量的词语材料。正是因为如此,武老师在给我们谈到怎样写好作文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要认真积累词汇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小学生也都准备了一个积累词汇的小本子,这很有必要。俗话说,“好记性不如劣笔头”,积累词汇光凭脑子记是记不了多久的,时间一长就忘了,如果养成随手记下来的好习惯,随时把看书读报中遇到的新鲜、生动的词语记到专门准备的小本子上,随时翻阅、揣摩,并能长期坚持下去,那么,你的词汇仓库一定会越来越丰富。有的小朋友在词汇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进一步对收集到的词语进行归类,比如把词语分成描写人的、描写动物的、描写植物的、描写天气的等若干大类,再对每一大类作小类的划分,如写人的词语又分出写语言、写动作、写外貌、写表情或是写男人、写女人、写大人、写小孩、写工人、写农民、写教师、写学生等一些具体的小类,把描写天气的词语再按春、夏、秋、冬或早、晚、阴、晴等去归类,这样的积词本就更有用处了!积词是为了用词。把好的词句收集、摘录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这些词句还不能说已经被你掌握了,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词句的含义,搞清楚了它们的感情色彩和使用场合,把它们正确地用到自己的说、写实践中去,这才算是最终达到了目的,收到了成效。到了高年级,武老师常和小朋友们提到“修辞”这个词儿。修辞指的是一种语言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的效果,它的一般方法是在表达过程中对词语和句子进行选择、加工和调整,比如,“美丽”和“漂亮”,它们意思差不多,但在具体运用时却不能随便乱用,“美丽的脸庞”可以,“漂亮的脸庞”就不好,可是“漂亮的脸蛋儿”却又很好了。我们在语言表达中对“美丽”和“漂亮”的这种斟酌和取舍就是一种选择,就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再比如下面三个句子:①你的意见,我们都赞成。②你的意见,我们都不反对。③你的意见,我们没有一个不赞成。①是肯定句,②是一一般否定句,③是双重否定句,三者基本意思相同,但细心的小朋友一定能从它们句式的不同上体味出它们各自在语气强弱上的差别。了解这些句式的差别并能在具体运用中自如地驾驭这些句式,这就是一种语言能力,我们称之为修辞能力。小学阶段,我们还从课文里学到了一些修辞方式,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等,老师还鼓励并进而要求我们在作文里学着使用这些方式。有时,修辞方法用得好,还会给我们的作文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呢!佳作评点:我爱水仙花我爱水仙花我家里养了一株水仙花。远看,它亭亭玉立,像一位美丽的仙女;近看,它那翡翠般的碧叶丛中生出洁白的花朵,十分美丽。含苞欲放的水仙花,像一个个又圆又白的球。在绿叶丛中冒出,根根笔直的花茎,它又高又直,把“\n圆球儿”托出水面。那“圆球”显得小巧玲珑,非常可爱。它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素雅的芳香。过了几天,水仙花终于完全开放了。啊!你看那花朵儿冰清玉洁,它的花瓣向四面舒展,一共有六片花瓣,花蕊是金黄色的,星星点点,连在一起,像一个个金子做成的小酒杯。那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这一切,让我觉得那么清新,那么舒坦,那么畅快。这时候,我轻轻地凑上去做一下深呼吸,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怪不得人们常说水仙花:“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今天看来的确如此。当阳光映着水仙花时,水仙花有的昂首仰望浮云,有的耷拉着脑袋仿佛醉酒似的,还有的躲在叶间窃窃私语……真是千姿百态,超凡脱俗。有一天上午,天气不错。我把水仙花放在面朝南方的阳台上,我就上学去了。谁知我坐在教室上课的时候,竟然下起了大雨。北风像狼嚎似的吼叫起来,大雨还夹杂着雪花。这时我有点坐不住了,这下水仙花可要遭殃了,她会冷的。好不容易等到放学,我一溜烟跑回家。来到阳台,我惊得目瞪日呆。只见水仙花身上披着许多雪花,叶子上还有一些雨水。可是她仍然昂首挺胸。我看到这情景,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的学习。我应该向水仙花学习呀,你看,那么冷,那么大的风雪,都不怕,它是那么坚强。而我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这真不应该。啊,水仙花!谢谢你,是你教育了我:遇到困难要坚强,不要退缩,要勇敢地战胜困难。水仙花,我爱你!写法评点:本文的小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逼真地描绘出含苞欲放的水仙花儿的形、色、味的特点──远看,它亭亭玉立,像一位美丽的仙女;近看,它那翡翠般的碧叶丛中生出洁白的花朵,十分美丽。含苞欲放的水仙花,像一个个又圆又白的球。在绿叶丛中冒出,根根笔直的花茎,它又高又直,把“圆球儿”托出水面。那“圆球”显得小巧玲珑,非常可爱。“它还不时散发出一阵阵素雅的芳香。”花儿未开,已先醉人。接着描写了花儿的生长过程。尤其是写风雨之中的花儿,感情浓浓。结尾由花儿写到自己受启发,使文章非主题升华到另一个境界。结尾抒情,水到渠成!我们在小学阶段里学写作文,主要是学写记叙文,叙述是记叙文最主要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在写人的记叙文里,我们通过叙述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事迹等;在记事的记叙文里,我们通过叙述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里,我们同样是靠叙述把不同的内容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便是其他写作方法的运用,不论是议论、抒情,还是说明、描写,都离不开叙述。可以这样说,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是否较好地掌握了叙述的方法,是否具备了较强的叙述能力。叙述能力的高低,我们可从学生在作文中叙述的线索是否清楚、要素的交代是否明白、详略安排是否得当、人称和时空顺序的写法上是否灵活等方面加以考察。叙述的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其作用在于联系文中的事件和场面,贯穿情节的发展,有利于主题的表现。课文《一个苹果》叙述了上甘岭战斗中,防空洞里的八个战士在极端干渴的情况下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这篇文章以“苹果”为。线索,这是以物为线索。以人为线索的课文我们也学过不少,它们让人物贯穿整个故事,通过一些生活片断和典型事件,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品德,揭示文章的生题。我们有的小朋友在作文里也想到要抓个线索,但由于不能瞻前顾后,不能让确定的线索去贯穿全文,往往是开头交代了线索,后面又把线索丢在一边不管了,或是中间一字不提,结尾时想起来了又重新拾起,这样的文章就谈不上线索清楚,其叙述也必然杂乱无章。事情是人做的,有时间,有地点,也有其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都是叙述的基本要素。我们在叙述时一定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明白。如果交代不清,或是缺少了其中某个因素,故事就很难完整,人物的形象也就很难鲜明。叙述一件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必须根据文章的主题和所叙述的中心事件加以剪裁,凡是能直接表现主题的地方或中心事件的主要情节,就要详写,杏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能做到详略适宜,取舍得当,文章的主题才会鲜明突出,叙述的轮廓才清楚明白。\n叙述有人称,有顺序。作者叙述的立足点或叙述的角度,把握得如何,叙述在时间或空间上的顺序处理得怎样,这也同样是叙述能力的表现。我们希望小朋友们能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人称的区别及利弊有所了解,能对顺叙、倒叙、插叙或按空间顺序来叙述等多种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优劣有所认识,并能在作文实践中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运用。描写就是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再现人物的形象。描写能力就是这种再现人物和事物的能力,如果我们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事物等的具体状态和细节特征有声有色地完整再现出来,那么我们的描写能力就可以说是很强很强了。描写事物要抓住特点。各种事物都各具特色,都有它本来的颜色、形状、滋味等特点,要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们描绘出来。例如《火烧云》中这样描写火烧云: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写事物不仅要描写静态特点,还要描写动态特点。描绘事物是怎样变化的,变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等等,例如《雷雨》中写风来了:先是一阵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沙沙地掠过来,轻轻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簌簌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乱地摇摆着,树上的枯枝喀喳喀喳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过来,阴云更低沉了。这一段描写,把风由小到大的变化写得真切,描写了声音、动势,又通过写枯叶、高粱、枯枝来衬托风势,写得形象生动。描写事物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为了把事物特点描写得好,可以调动一切表达手段,如可以用比喻、摹状、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另外,也可以用联想与想象使描写的效果更好。第二,描写人物要传神。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的描写,可以使人物会说会动有感情,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要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就要抓住人物传神的一瞬间。因为人的神态、动作只是一闪而过,要及时地捕捉住。例如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有一段人物的形象描写: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着坚毅的光芒。这一段描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高大的英雄形象,他目光炯炯、无比刚毅,他的英雄壮举,气壮山河,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传神的描写的功效。心理描写也是对人物的描写。写人除了写肖像、语言和外部动作外,还要注意写好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思念、向往、痛苦、犹豫等等,只有写好了这些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产生的原因,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物形象才真实、可信和丰满,才谈得上传神。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我们在课文里学到的常用方法有“自我表白”和“内心分析”等。这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自我表白,就是作者直接写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情绪、感受等,例如《挑山工》、《赶羊》等课文里就用了这种方法。内心分析是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别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描写。例如《小音乐家杨科》中描写了一段杨科偷看小提琴时害怕、紧张、又非看不可的矛盾心理。第三,描写景物要为文章的内容服务。文章里的景物描写既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能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我们经常在小朋友的作文里看到“碧空万里无云,天气格外晴朗”之类的套话,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小朋友还不清楚景物描写的作用,不知道为什么要描述天气。其实,文章里的景物描写一定要为内容服务。如交代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特定环境、烘托背景气氛,或是咏物言志,抒发感情等等。《三人行》里为什么写那棵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那是因为后面的故事要涉及到小树,同时也交代了“树叶早被前面的部队摘下来吃掉了”。《少年闰土》一开头就是一幅风景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里的景物描写就交代了三十年前少年闰土活动的环境,不仅自然风光幽美,也含蓄地透露出当时社会的相对平静。再比如,课文《草地夜行》的结尾写道: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这里是借景物描写,来抒发小战士在老战士舍己为人精神的感召下,决心搏击风雨,冲破黑暗的强烈感情。\n从以上所举各例可以看出,这些景物描写都有明确的目的、所占篇幅也不大。当然,课文里也有不少文章就是以写景为主的,比如一些游记散文等,但即便是写景为主的游记,在写景上也还是要有选择,也同样要注意为表现文章的中心服务。总之,表现在写景方面的描写能力,不是单纯地看你景物描写得怎样,而是更着重地看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和写这些景物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积极的作用佳作评点:美丽的南照山家乡的南照山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一年四季都是美的。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你站在山上的八角亭上眺望我们的东丰城,顺着通山街可以望到商业大厦和鳞次栉比的居民大楼。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夏天,她像一位美丽的服务员殷勤地接待八方来客。如果你要观花,请到花园里来,你一定会看到盛开的月季,火样的一串红。如果你想游戏,请到“儿童乐园”来,悬旋飞机、碰碰车,应有尽有,保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如果你想留影,请到双龙桥旁来,那两条龙如同真的一般。如果你想乘凉,请到松林里去,在那里吃顿丰盛的野餐,更是别有一番情趣。秋天,南照山像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你可以欣赏到落叶图,一片一片金色的树叶纷纷从树上飘下来。你还可以欣赏到丰收图,金黄色的庄稼一望无边,仿佛是一片金色的世界,十分壮观。冬天,南照山变成了银色的世界。到处银装素裹,分外妖饶……啊!我爱家乡的南照山!写法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按时间顺序观察和描绘了南照山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春,美若娇艳的仙女;夏,像殷勤的服务员;秋是一幅内容丰富的图画;冬,则是一片银色的世界。读来真令人神往。在这里,小作者描写南照山的美丽,是为了赞美家乡的美丽,是为表达热爱家乡这一主题服务的。说明能力要求我们在说明文和各种应用类文章里能把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成因、构造、功用等解说清楚,能把人物的经历、特点等表达明白。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搞清说明的基本要求,能按照说明的要求去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以使人明白理解为目的。它与描写要求生动不同,它首先要求我们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即本质特征)作直接的说明。事物的特征是它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标志。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才能把事物说清楚,请看下面这段文字:黄瓜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有卷须,叶子互生,花黄色。果实呈圆柱形,通常有刺,成熟时黄色,是普通蔬菜。这段文字说不上优美或生动,但它抓住黄瓜的茎、须、叶、花,尤其是果实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说明,把它与其他的瓜果类蔬菜区别了开来,使我们对黄瓜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是较简单的说明。如果说明的对象较复杂,我们在抓特征时还要区别主要特征和一般的特征,要抓住主要特征去作重点说明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注意条理性。我们应按照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或人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如《黄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准确是说明的生命,如果说明不准确,就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失去了说明的意义。说明的方法通常有定义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等等。定义说明是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给人一个明确的概念。如说明《机器人》的方法:“机器人”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能够模仿人的某些动作和智能,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的助手。这个定义就揭示了“机器人”与人的区别及它的用途。举例说明可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更易于理解。比较说明把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作对比考察,在比较中显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如:激光是一种人造的光,是最亮的光。激光与太阳、电灯等发的光不一样,有很多特点。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照射的,散的;手电简和探照灯虽然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躬,然而经过一段距离,还是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激光却能始终集中向一个方面发射。\n这里用太阳、电灯、手电筒和探照灯发的四种光与激光做比较,从比较中让读者明白激光几乎是“平行光”,像一条直线,“始终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宇宙里有些什么》也是通过比较来说明星体的大小和密度的:“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十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这样一比较,我们对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一些星体不是也有了些具体可感的了解了吗?数字说明因其科学、准确,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小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主要应掌握的写作方法是叙述、描写和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生的作文里可以不包括议论能力和抒情能力。事实上,写文章不可能没有作者的看法,也势必要掺进作者的感情。虽然小学课本里没有正面去谈议论及抒情的问题,提高抒情和议论能力同样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在高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却是有意识地安排了很多用了议论和抒情这两种方法的篇目,学习一些议论和抒情的方法,提高我们在这方面的表达能力,无疑会对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有所帮助。这里,我们简单说说怎样在小学生常写的记叙文和读后感里议论和抒情。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也少不了对所记的人或事进行适当的议论或抒情,或阐发他的意义,或评论他的是非,从而使读者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记叙文里运用议论的方式,可以是先叙述,后议论;也可以先议论,后叙述;还可以边叙述、边议论,采取夹叙夹议的方法。先叙述、后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对所记叙的人和事进行议论。这种议论以叙述为基础,同时也是对叙述的深化,它能加深读者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促进读者思考。比如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是叙述了作者回忆鲁迅生前与作者谈论《水浒传》,以及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人等几件事,在此基础上,作者在文章的末尾用议论点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就是议论。这里的议论就发得非常自然贴切,深化了所叙内容的思想意义,使读者从中受到了启发。先议论、后叙述是以议论开路,把议论写在叙述的前边,先扼要地谈出要叙述的要点和自己的看法、感受,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人和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再具体展开叙述。这种议论安排,往往能使读者对所记的人、事的意义印象更深刻。夹叙夹议是把叙述和议论穿插起来,边叙述,边议论。这种写法不给叙述与议论二者留下明显的缝隙,叙中有议,议在叙中,行文生动活泼,更值得我们小学生去学习。记叙文里的抒情一般不像诗歌和文学散文里那样直接,它往往是借助叙述、描写或议论等手法来间接进行。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象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武老师讲课在这一篇文章里,作者详细描写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之后,在回来的路上,心里十分激动,发出了一番议论-----“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句议论,画龙点睛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赞美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在描写景物中抒情。如峻青的散文《秋色赋》: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n还有那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鲜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鲜丽多彩,那种“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象是水晶和玉石雕刻的;而那一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象一串串紫色珍珠。……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佳作评点:峻青在这一段文字中,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了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这里句句是写景,句句是抒情,写景的同时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小学生作文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有时也要写点说明道理或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另外还要学会写些条据、启事、书信、日记、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应用文,掌握上述文体的一些文体知识,并能在作文和日常写作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作文能力。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我们小学生写记叙文常会出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样区别写人和叙事,处好文章里写人和叙事的关系;二是常把状物的记叙文写得像说明物件的说明文,把握不好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或者写人,或者叙事,二者各有重点,但写人离不开记事,叙事也离不开写人,人和事是连在一起的。写人不叙事,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就无从体现;叙事不写人,就很难把事件写得具体、生动、感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别写人和叙事,把这两类文章写好呢?首先,这两类文章的写作目的不同。写人的记叙文,是要通过对事件的记叙,赞扬、歌颂人物的高贵品质,激励和号召读者向他们学习;写事的记叙文,主要是告诉读者事情的整个过程,使人们从这些事情中得到启发和受到教育。其次,这两类文章的写法也不一,样。写人的记叙文在写作时主要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去刻画人物形象,而叙事的记叙文则不但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件中的人物写清楚,而且还要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等过程写完整。《詹天佑》一文是写人的记叙文,写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件事。《飞夺沪定桥》是写事的记叙文,它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的战斗。记叙这件事,作者首先交待了时间(i935年5月),然后交待了人物(红军第四团)和地点(沪定桥),接着讲清事件的起因(为了北上抗日,必须经过大渡河,而大渡河上只有这座沪定桥可以通过)。情节围绕着起因展开,把“飞夺”的详细经过描写出来了(先讲红军与敌人抢时间)赶到沪定桥,再讲红军战士攻天险(夺下沪定桥)。最后把事情的结果交待清楚(红军夺下了沪定桥,继续北上抗日)。这样,作者就一步步地把这件事完整地写清楚了。这两篇文章,《詹天佑》通过写事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飞夺沪定桥》通过写人揭示了事件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在写两类记叙文时,明确各自的写作目的,选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来。状物记叙文以描摹某种物体为主,但它不同于说明物件的说明文。它所描摹的是特征突出的个别的、具体的物体,描摹时不像说明文那样静止地、纯客观地去写,写作时总是与人们观察它们时的时间推移、空间变换紧紧相连,总是要把作者的感情渗入到作品里去。它或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作者的感情,或者通过描摹事物讲明一个道理。佳作评点:家乡的柳树树是我们扬州市的市树,扬州人没有不喜欢它的。人们爱柳树,到处栽柳树,路旁、河边、池畔……随时可见的柳树把扬州装点得格外迷人。还是春寒抖峭的季节,柳树枝率先冒出了绿色;倒垂着的细长柳枝上,嫩绿色的叶芽迎着春风越长越绿,远看,竟像树上倒挂着绿色的细绳,难怪诗人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呢!初夏,柳絮开始飞扬,轻飘飘的絮花被风一吹,如白鹅的羽毛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飞舞,谁见谁爱。盛夏,柳树已经成荫了,舒展开的柳叶呈梳状,似乎更绿了;远看,倒垂的柳枝,就像绿色的彩带,在微风中摆来摆去,煞是好看。暑假里,有时我们在湖中划船,常到河边的柳树下避太阳,任凭柳枝拂面搔痒,多有意思!有时又在路旁的柳枝上捉蝉,在树荫下嬉戏,要多好玩有多好玩。到了秋天,柳树又是一番模佯,柳叶渐渐地黄了,满树的黄叶不时掉落,有时一落一大片,大有“忽如一夜秋风至,吹落黄花满地金”的感觉,你看这有多可惜。\n严冬,北风中的柳枝轻歌慢舞,遇上严霜,柳枝又变成淡淡的白色,太阳一晒,霜花化尽,又恢复常态。要是遇上大雪,柳枝又变成白色的棉条,整个柳枝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有时我们用手一拽枝条,堆在枝上的雪花,纷纷落下,掉到脸上、颈下,冰得人生痛,我们竟哈哈大笑。我爱家乡的柳树,不光因为它美,还因为它易于栽种,插在哪,长在哪,实在讨人喜欢。佳作评点:本文的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先总写了柳树把扬州装点得格外美丽,然后分别写了初春时节柳树最先冒出绿色的情景,又写了初夏、盛夏、秋天、严冬时柳树的不同形态,写得真实生动。同时,作者还把柳枝、柳叶、柳絮的形状、颜色写得具体细致,给人以如见其物之感。这些描写充分反映了作者对柳树观察得十分认真,能按季节的变化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这是难能可贵的。作者写爱柳树,实际上是在写爱家乡,抒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佳作评点:柳树在北方的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暗泛青的柳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刚睡醒,而垂柳已将粒粒柳芽抽成条条柳丝。那细盈婆娑的树姿,那迎风摇摆的枝条,那青翠欲滴的细叶,给人们送来青春的气息。柳树不仅是最早的报春使者,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本。柳树木质轻柔,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用材。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柳树枝虽然纤细,但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出柳蓝、柳盔、簸箕、抬筐等日用品。柳芽、柳絮、柳根的用途也很广泛。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可炒食,也可泡茶。柳芽颜色翠绿,清香可口,长期饮用,有防治黄肿病和筋骨酸痛的功效。柳絮可以作枕芯,也可作鞋垫。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是十分理想的防洪护岸的树种。我国的南北方,无论塘边河岸,还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10年左右,它就能长成直径二三十厘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那它生长的就更快了。本文的作者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分别写了“柳树是报春的使者”,“柳树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柳树的用途很广泛”,“柳树的适应能力强”四个方面的内容。对柳树形态的描写、虽只是三言两语,却也写出了特点。重点写了柳树的作用:柳树技干坚韧耐水,是十分理想的防洪护岸的树种;它的木质轻柔、纹理顺直,是农具、家具的优良用材;它可以制出火药,可以制成接骨夹板材料。柳芽、柳絮、按叶、柳根的用途也很广泛。我们从柳树的广泛用途中,让人体会到柳树那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应用文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将来走向社会了,在工作中更会常常用到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这里说的“常用”应用文一般包括便条、单据、通知、启事、书信、日记、读书笔记和会议记录等等。应用文作为一种文体,它最讲究格式。掌握应用文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重点讲讲书信的文体。如何写信学生写的书信,通常有申请书、保证书、感谢信和写给亲友的一般信函,它们在写法上大体相同,只是一般信函要稍微复杂点儿。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给颜黎民的信》和《再寄小读者》,这都是书信体,单元练习里也有会写一般信函的要求,有的地方还在考试作文里要大家写一封给亲友的信呢。一封普通信函,一般包括四个部分:称呼、正文、祝语、署名及写信的日期。正文是信的主要部分,除要求叙事清楚简要外,在格式上没有特别之处,这里我们重点说说另外三个部分的写法。称呼。对收信人的称呼要在信纸的第一行顶格写,单独成行,并点上冒号。顶格写是表示尊重,单独成行是说不要在称呼后连着写“您好”之类的问候语,加冒号表明下面是信的正文,这是称呼的一般格式,写称呼还有个怎样称呼才得体的问题。写给长辈和平辈的信,一般就按平时的称呼写就可以了,如“爸爸”、“三叔”、“王老师”等,给不熟识的人写信可以称“某某同志”或“先生”,也可根据对方的年龄称“冰心奶奶”、“编辑叔叔”、“刘明小朋友”等。祝语。信的正文写完了,习惯上要加上一句祝愿、称颂的话,祝语实际上就是信的结尾部分。结尾怎么写,要看对象和时令。给同学写信可“祝好”、“祝你学习进步”,给长辈写信可“祝您长春”,给病人写信可“祝您早日康复”等等。“祝新年快乐”、“祝你过一个愉快的暑假”\n等则适用于特定的时日。如写“此致敬礼”之类,则一定要把“此致”、“敬礼”分开写在两行,即把“此致”写在正文后边或是写在正文下边一行的空两格处,“敬礼”顶格写在另一行。有的小朋友写祝颂语以为越多越好,写了“此致敬礼”后,又写上“祝您身体健康”等等,这反而显得啰嗦。祝颂语不能没有,但也只要一句就够了。署名和日期。信写完了,要署名,名字之前有时还可加上自称;如是熟人,署名通常还可以不带姓,如“丽丽”等。署名和日期要分两行写在信的右下角,日期写在署名的下方。审题一定要小心审题就是审查题目。我们小学生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清题目,没有审题能力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某地会考出的作文题是《这事真叫人──》,有位同学在题目上补足空白:《这事真叫人气愤》,写了星期天他与妈妈去公园,看到几个孩子在攀树、折枝和摘花,他去制止,但这些孩子根本不听;晚上回到家去商店买酱油,又遇到营业员只顾聊天、嗑瓜子,半天才带理不理地给他拿了瓶醋。试卷改出来后,这篇作文给评了个三等。为什么呢?评卷老师的评语是“不合题意”。应该说,这位同学的审题能力并不太差:他看出了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加上题眼“气愤”也过得去,写的事是亲身经历的,也确实挺让人生气。但他太粗心了:题目里有个“这事”,“这事”不就是“这一件事”吗?可他写了孩子攀折花木和营业员工作马虎这样两件事。你们看,因为审题时的一点疏忽,把写得并不错的作文弄得“不合题意”还拉下了语文科的成绩,多可惜啊!所以,我们审题一定要小心,要搞清楚这样几点,题目要我们写“什么”,有哪些要我们明里或暗里去补足的“空白”,它的“题眼”在哪里,有什么“要求”和“限制”等等。“题”审好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符合题意。审清要写“什么”我们平时写的一般都是记叙文,但记叙文有的写人,有的写事,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拿到一个作文题,搞清楚题目里要我们写“什么”应该是审题的第一步。例如:《我》、《我的爸爸》、《我有一个好妈妈》、《一个××的人》等等,这都是写人的,《××真辛苦》写什么呢?当然也还是写人的,但必须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现出某个人是如何的辛苦,像《拔河比赛》、《有趣的班会》、《我做错了一件事》、《我第一次××》、《这件事真叫人××》等等,这些都是要我们写事的题目。写物的题目比如《我的储蓄罐》、《心爱的文具盒》,还有要我们写身边常见的小猫小狗和花呀树呀什么的。考场作文要写景的不多,但《公园一角》、《我们的教室》也是人人都熟悉、都有话可说的题目,写风、雨、云、雾和四季景色的题词一般都可直接看出,只要小心些就行了。补足“空白”有些半命题作文留有明显的省略位置让你补出,比如《我爱××》这就需要先确定爱的对象,可以是爱一个人:妈妈、奶奶、老师……可以是爱某一种物:小猫、小兔、米老鼠钱罐……也可以爱某项运动:踢球、游泳、钓鱼……还可以是爱某种活动:拉琴、画画、。集邮……总之,可补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只是我们在补足这些内容时还必须考虑到要能写好补足的题目。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最熟悉的、印象最深刻的“对象”,一定要挑这些能写出具体内容和真情实感的内容来写。有的作文的题目没有明显的省略,需要补足的位置不在卷纸上,而在我们的脑海里。比如《榜样》,在审题时就必须在脑海里补上“(……的)榜样”这个空白,因为写成《我的榜样》、《少先队员的榜样》、《我们全体师生的榜样》都可以,但具体写起来就不完全一样了。再比如,《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就可以通过暗补,写成“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语文)课”。《学习上的教训》这个题目,也要在动笔之前先明确为“学习上的教训:不能怕苦、不能偷懒”。这样,作文的题目就更具体,写起来心里也更有底。要善于抓住“题眼”题眼,就是在题目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例如《难忘的童年》这个题目,“难忘”这个词就明确了所要写的不是“一般”的童年,而是“难忘”的童年,同时也就规定了所要写的材料必须是给自己震动大、印象深、最让人欢乐或最让人痛苦的一些事或经历。《一件小事》的题眼是“小”,抓住了这个“小”,我们就知道必须抓住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使自己很受启发的小事写;如果你写了一次全校同学都参加的大规模的庆祝活动,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审题抓题眼很重要。抓住题眼,作文就切题,不抓或抓不住题眼,作文就偏题。某地会考出过一道题:《××\n爱我我爱他(她)》。一个同学写《奶奶爱我我爱她》,写了下面几方面内容:我生病时,奶奶总是守候在我身边;在酷暑的夏夜,我在灯下做功课,奶奶给我送来饮料,并站着给我打蒲扇;在寒冷的冬天,奶奶把仅有的一只热水袋放在我的被窝里;我十岁了,有能力做一些家务了,于是我为奶奶洗衣服、帮她烧菜做饭。另一位同学写《阿婆爱我我爱她》,他写了这些内容:爸爸,妈妈常常出差或加班,邻居阿婆就来照管我;我不肯吃饭,阿婆和我玩游戏,逗我吃饭;晚上,我不敢睡觉,阿婆就跟我讲勇敢者的故事哄我睡觉。这两篇文章条理都很清楚,语句都很通顺,但评分时却相差很大:前一篇“优”,后一篇“及格”。什么原因呢?前一篇扣住了“题眼”──爱,既写了“奶奶爱我”,又写了“我爱她”,后一篇只写了“爱我”,没有写“爱她”,这不就偏题了吗?要吃透要求就是看看题目里有些什么限制和要求。这些要求和限制往往表现在数量上:几个人、几件事、几天等;在时间上:什么季节,是白天还是晚上,是课堂上还是课间;在地点上,在人物关系上,等等。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事真叫人××》就要求只能写一件事,《夏天的夜晚》要求只能写夏天、写晚上,《春游植物园》就只能写植物园,不能写动物园,《我和弟弟》就只能写在“我”和“弟弟”中间发生的事,而不能写我和其他人之间的事。有些半命题作文还另外给些“提示”或“要求、这就更要努力吃透它,并在行文时能将它体现出来,例如某地统考作文题:题目:──的我(“骄做”、“助人为乐”、“糊涂”、“善于提问”等)。要求:先从括号中选一个词语,也可以另想一个词语填在题目的横线上,然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从括号中选一个词语”表明,括号中的四个词语是备选词语,从“也可以另想一个词语”的角度说,括号中的四个词语作为举例,另想的词语不能和它距离太大,“……填在题目的横线上,然后写……”是要你动笔前先把题目补完整,“600字左右”是规定了作文的长短,如果你只写了300来字或写到了500多字,那就太短或太长,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左右”的相差数一般可理解为基数的1/8或1/10)。如:“千字左右”约是950~1050之间,“400字左右”约是380~420之间。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考高分的作文,在立意方面应该做到中心明确,突出、新颖,深刻。怎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呢?语文课上,老师不是常带我们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吗?这中心思想就是中心,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不管它是写人,还是写事,也不管它涉及内容多少,它都必定有一个中心。比如《爱迪生》写的是爱迪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想尽办法搞实验,不怕危险,不顾劳累,顽强地工作,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家的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呢?写这个故事,是要赞扬爱迪生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赞扬爱迪生的精神,让大家学习爱迪生这种热爱科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涉及的思想内容很多,但它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众多的思想内容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比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写了很多事:童第周一面干活一面学习,他很好学;他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请校长让他继续跟班学习;他有志气,刻苦学习和钻研,终于成功地剥掉了青蛙卵的外膜等等。这么多的事都是紧紧相连的,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一定要争气”展开的。正因为童第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不好面子”、“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并“取得了成功”,他才能为自己争气、为中国人争气。他的这种“一定要争气”的精神正是作者要赞扬、表达的中心思想。中心要明确课文有中心,我们写文章也一样。我们写人、写事、写景、写物,都是为了要说明一个道理。当然,这个要说明的道理必须是明确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有位小同学写“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时,写了一个叔叔骑车撞倒了一个老太太,溜之大吉。他要说明的“中心”是什么呢:现在年轻人的道德水平很有问题。武\n老师帮助他分析道:这篇作文写的也可能是事实,但他所说明的道理是不对的,也就是说他的立意不正确,中心思想有问题。尽管那个叔叔不讲道德,但应该看到,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这样的事也只是社会上的个别现象,把它说成是整个年轻一代的问题,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怎么改呢?这位小同学听了武老师的分析,又仔细回忆了当时的情景,最后把文章改成了另一个样子:骑车人逃走后,立即围过很多人来,大家异口同声地斥责骑车人的不讲道德,还有几个叔叔阿姨过来扶起了老太太,关切地问她“摔伤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然后又扶送老太太回家,老太太虽然很为那骑车人生气,但看到了大家都和她一样生气,还有这几个年轻人关心她、送她回家,感动地说:“现在,不管到哪儿,总还是好人多啊!”这样一改,文章就好多了,立意就新颖的多了。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好,这个中心还必须突出,通常我们见到的中心不够突出的作文主要是头绪太乱,有多中心的毛病。多中心就等于无中心,想面面俱到,样样都谈,但结果肯定是面面都写不透;样样都说不清。例如有一篇《运动场上的新风尚》的作文提纲:1、A和B在一百米赛跑前交流经验。2、比赛时,D偷跑,裁判没发现。3、E与C一向有意见,不说话。在C到达终点时,E上前扶他,从此两人好了。4、0获得第二,但他对终点裁判承认了自己偷跑,主动放弃了资格。5、F被抛到后面,但他坚持跑到终点。这个提纲的毛病就是头绪多,中心不集中。它究竟是赞扬O的诚实,还是赞扬A和B切磋技艺?它究竟是赞扬E与C和睦友好了,还是赞扬下的坚韧毅力?好像都沾点边,但又都没有讲透,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一块石头打不中两只兔子”。只有中心集中,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立意新颖、深刻,是说文章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也就是说要写别人没见过的事,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强调文章要站在时代的高度,透过生活的现象,能“以小见大”,揭示能够反映时代风貌的本质问题。做到立意新颖、深刻并不是什么很神秘、很难做到的事。只要我们平常注意思想修养和关心时事政治,思想有高度了,写出来的文章也就自然立意不一般了。平时仔细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特别是那些以前没发生过的事,并经常做观察笔记,随手记下来,这也会帮助你在作文时有新鲜的材料和新颖、深刻的立意。这里,我们还是以一篇《我的书包》的学生作文说说立意要注意角度,要学会“以小见大”的道理。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中心也有了,就是要表达实行素质教育要减负这个主题。所选的材料是老师过去布置了很多的作业,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不布置作业了,我的书包又减轻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唱呀跳呀。这也算“以小见大”吧。可武老师看了,觉得这同学“见”得还不够“大”。武老师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不布置作业了,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同学们都开心地参加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如果把书包当作人来写,书包会有什么感想?这样一改,写的还是原来的小事,但角度不同了,由这“小”事中也见得更“大”,更能说明问题了。注意:写作文一定要有中心,中心要单一、正确;要靠立意来确定,立意要注意选择材料,以小见大,要新颖、深刻。如何提高选材能力选材能力是指在写作中选择新颖材料来写作的能力。提高选材能力,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但也要适当地学会对原始材料进行搬家和移植的处理。我们现在都还是在校小学生,是在初学作文的阶段。我们写作文不同于作家、剧作家的塑造人物和编排故事。写作经验少、认识问题的程度也很有限,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大家从真人真事写起。不过,也正因为我们是孩子,所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并不多,一般的作文题目总是要考虑到这些,而让我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万一真是遇到了一个我们无法去用真人真事写好的作文题,我们又不能不写的时候,我们也可把一些从听说或阅读中间接知道的人和事临时作一些处理,把他人的事或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搬给另外的人或另外的场合,以保证把作文按题目的要求写好。\n“张冠李戴”法“张冠李戴”法就是把姓“张”人的事搬到姓“李”的人身上。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我和××”,题中并无一定要写真人真事的要求。你在取材时就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你掌握有三则材料,通过它们可以从不同侧面表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一主题。但这三则材料中,只有一则是现实生活中我与××共同经历过的,其他两则是我与另外两人分别经历过的。如果照直写,那未或者只能写我和××共同经历的一件事,但这样一来内容就显得单薄或者写我和三个人分别经历过的三件事,这就要“偏题”,“我和××”变成了“我和他们”了。怎么办呢?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我和另外两个人经历过的两件事,搬到我和××身上来,变成我和××经历过的三件事.。这种对材料的搬动和移植一般来说是允许的,只要题目里没明确规定要写真人真事就可以。但我们在搬动和移植有关材料时要尽量不着痕迹,要在情理上让人觉着自然、可信。曾经有位同学写《见到幼儿园时的朋友》,因找不到有意义的往事和“见面时的欢快情景”,就用了搬材料的办法。可他没注意“幼儿园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把九十年代学赖宁的事搬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幼儿园去了,让人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所以,“搬”材料虽是不得已而“搬”,但要“搬”活“搬”好也并不容易。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老师,总是局限于“深夜批改作业”、“病中惦念学生”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老师和那位老师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广大教师的精神风貌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比如,有位同学想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在动笔前了解到了三件材料:一是农村里的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二是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三是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和这位同学一起分析分析看,看看写哪件最好呢?第一件:农民都住上了新瓦房,这有点一般化,说不上典型;第二件,农村里的人家大都买了电视机,有了变化,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相比之下,第三件事村里办起了农业科技夜校,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倒是能从个性(农民都忙着学科技文化知识)反映出共性: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富裕后农民的精神风貌。上面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典型”就是有代表性。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最后,选择材料还要注意新颖,要给人以新鲜感。我们不少同学的作文都有选材不新的毛病。很多同学没有读报的习惯,看电影也就是看点少儿节目之类,对社会上的新思想、新精神知道不多,平时不注意留心社会信息和获取新鲜资料,这样写起作文来,由于没有新颖别致的材料,很容易流于一般,引不起别人的注意。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同学虽然掌握的新材料不多,但在写作文时也能设法写得很不一般,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个班级写《妈妈的爱》,这是个老题目了,多数同学也就是写些诸如妈妈在生活上如何关心我,妈妈如何帮我复习功课,妈妈天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妈妈常常给我买新衣服等等,但有个同学写的是妈妈如何从政治上帮助我上进,还有个同学写妈妈是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艰苦朴素、培养我的道德品质,这样写“妈妈的爱”就新鲜了。不是吗?别人把“给我好吃好喝”看作是妈妈的爱,而这篇把“给我艰苦朴素的美德”看作是妈妈的爱,老题目写出了新意!作文的结构能力要求我们的作文“结构上要完整和有条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结构完整是指文章有头、有尾,各部分都能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文章内容保持为一个整体;有条理是说层次要清楚,各层内容意思明确,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合理、顺畅。文章结构要完整是文章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文章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我们写文章,主要是为了给别人看,要告诉人家一些事情,要向人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有开头,有中间,有结尾。如果缺少了哪一块,就显得文章不完整。没有开头的文章让人读起来不得要领,不知你的文章要告诉读者什么事;文章没有结尾,读者会感到文章没有写完。\n层次清楚也是实现文章目的的必要条件。我们无论写什么,总要让人家能看明白,能了解你的意思,如果层次不清,几层意思搅在一起、内容颠三倒四,就会像说胡话,读者就会不明白你要讲什么。总之,写文章要让人家读起来顺当、明白,就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写作文做到结构完整并不难,只要我们了解了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能在写作时加以注意就可以了。开头的作用一般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简略说明要在文章里讲些什么事。因此,开头或者提出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如《海底世界》的开头:“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或者开门见山,直接指出要详细叙述的事物,如《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样开头,一语统领全文,点明了主题,突出了要点。作者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詹天佑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或者间接引出要叙述的事物,如《少年闰土》是通过回忆引出主人公闰土。一句话,开头是文章内容的引子,而不是文章内容的本身。结尾的作用多是结束文章对事情的叙述,并总结其意义。如《三人行》以大雁结队飞结尾,象征红军战士的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远方。也有的文章并不在结尾点破主题,随着文章所述事情的结束而自然结尾,给读者留有更多的余地,如《小英雄雨来》。文章要做到层次清楚,可从这样几方面去努力:第一动笔之前先确定主题,选好材料,写出提纲。这样,作文写什么,自己心中有数,并事先有安排,就会按计划一层层逐步展开内容,而不致信马由缰,写到哪算哪。第二,提纲应尽可能具体。提纲具体,意味着文章各主要部分的内容确定了,作文就容易一层层叙述各段的内容,易使全文层次清楚。有些同学为了写提纲而写提纲,敷衍了事,结果提纲太粗略,对于作文层次清楚没什么具体帮助。第三,要注意各层内容意思明确,相互间的联系顺畅,逻辑线索清楚。各层内容有了明确的意思,层次间的顺序才有意义。为此,我们在作文时,首先必须明确全文的中心,进而明确各层内容的中心。例如,我们准备用“四段”来写校园四季的景色,这就可以把每一段的中心定为写一个季节的特殊景色。明确了第一段写春天,我们就可以从花坛、树木和同学们的着装上分几层去抓住重点和突出特点:春天的花坛鲜花盛开,最有特色的是那粉红色的桃花……在上述三个方面里,逻辑线索清楚、顺畅是做到层次清楚的重要一环。我们分层叙述一个事物,这是因为事物本身有几个方面或几个发展阶段。事物各方面或各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文章的层次上,就是各层间的逻辑联系。同学们要想使自己作文的线索清楚,内容顺畅,就必须注意这种联系,注意各层间衔接的顺序。比如我们写校园的春天,就可按空间和时间的顺序去安排:一进校园,先看到花坛;再往里走,见到操场四周长满新叶的白杨和嫩柳;过一会下课了,看到穿着五颜六色的春装的同学们。这样形成的三层,层次间衔接就让人觉得自然、顺畅了。提高修改定稿的能力作文初稿写出以后,不论是平时的作文练习,还是考场的作文试卷,我们都必须认真地去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工作,那就是修改和定稿。养成认真修改草稿的习惯,提高修改定稿的能力,是我们写好作文的最后保证。“文章不厌千回改”,改得越多,文章越好。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改了七次;写《安娜·卡列尼娜》改了十二次;写《复活》,光是开头就改了二十多次。我国现代作家杨朔改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的《雪浪花》仅三千字左右,就改了二百多处。“文章不厌千回改”是夸张,但“文不厌改”却是经验之谈。“绿”字的推敲“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绝句《泊船瓜州》: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我们现在读着这首诗的时候,无不为第三句中的“绿”字所折服,仿佛我们的眼前浮现了一副江南春早的画面,简直把习习春风也给写活了。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时,花了多少精力啊!在写这诗句的最初,他用了个“到”字,“春风又到江南岸”,但在吟哦几番之后,他觉得“到”字太平淡了,接着又改成“过”,虽然“过”比“到”\n较形象些,但却衬托不出诗人回家时的急切心情,于是,又提笔圈掉了,换了一个“人”字,又觉得欠妥贴,又改成“满”字,但也嫌它缺乏色彩,味不浓,于是,他又反复斟酌,再三推敲,最后终于选定了现在这个“绿”字。我们小学生写作文,尽管先有构思,按纲写作,但草拟初稿时,因忙于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推进,加上感情往往处在写作冲动的控制之中,我们无暇顾及语言的推敲,也来不及回头审视文章的全貌,更有可能还丢下了一些一时想不起来或斟酌不定的字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完成初稿、冷静下来后认真地从头看起,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修改。王安石、托尔斯泰、杨朔这样的大作家在写作时态度都那么严肃,我们刚学写作,就更要在修改初稿上多下点功夫,以弥补在构思和草拟过程中的不足,让作文在最后定稿时能尽可能地反映出我们的最高水平,取得好成绩。明白了修改文章的意义,我们有的同学还是不知道应该怎样修改作文,甚至搞不清楚自己作文的问题在哪里,这怎么办呢?其实,如果是检查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语句通顺、行文流畅,这只要在初稿写出后,把文章出声地朗读几遍就行了。凡是读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的地方就都值得推敲和修改一番。有些同学在写完初稿后,喜欢互相换着看看改改自己写的东西。有点儿毛病往往不容易看得出来,拿给别人一看,很多自己不注意的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所以,请别人当改文章的“参谋”,让别人指出作文里你自己发现不了的问题,这个办法很好。另外,不少作家都有把写好的东西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的习惯,这是因为时间可以冲淡一时的写作激情,等完全平静下来了再去看初稿,往往能更客观、更全面地看问题,也就更能发现问题。我们的作文多是要及时上交的,如果是平时练笔,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改改看。拿出以前写的东西来改也是一样。改作文,一般可从篇章、词句、文面三个方面入手。篇章的修改主要是抓住标题和中心,看看是否有“文不对题”的毛病,划去初稿中那些与表达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词句和段落,以求文章切题、简明和中心突出。只要我们动笔前列好了提纲并能在草拟中照纲写作,篇章问题一般不会太大。考场作文,篇章的修改更要慎重。我们务必要在构思和安排提纲时把问题消灭在动笔前的萌芽阶段,初稿写成后只能小修小补,即使是发现了什么问题,也不可大增大改。有位同学在考场作文《我们班上新事多》的初稿里,从头到尾写了中队长如何帮助“小淘气”进步的事。写完修改时,他发现了文章不够切题,连忙在结尾补上一段文字:“像这样以帮助别人为荣的事,在我们班到处都是。”这样修改虽然并不很理想,但总算扣住了题目,弥补了原先的不足。如果“重起炉灶”,推倒重来,时间上不允许,就会贻误全篇。词句的修改是要改正初稿中的语病,保证语句完整、用词准确、表意清楚。修改词句的方法通常有增、删、调、换等。要是在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更换词句来改稿。把残缺的句子补完整,把啰嗦的地方改简洁,把错误的语序改正确,把荒谬的搭配改合理,文通字顺,表意才明确。文面的修改,修改的是作文的文字、标点和卷面格式经过修改的作文,文字和标点的使用应该规范,往作文本或试卷纸上誊写时,更要正确、工整。草稿上龙飞凤舞的字、临时乱点的标点在方格纸上都应该规矩起来,字写得端正、清楚,卷面要整洁,格式要规范,标题要写在一行的中间,段落起止的转行、空格、引文、对话的行文方式等都必须符合要求,这样写出(即誊出)的作文才算是最后完成、定稿。怎样才能提高观察和联想的能力呢作能力的方方面面,为什么这里还要说观察和联想呢?其实,观察和联想同样是作文基本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作文需要素材,这素材就是由观察而得来的;没有观察能力的人,尽管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着,什么也捕捉不到,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要会问“为什么”、“像什么”。我们写作文不能就人写人,就事写事,还要靠联想和想象去表达深刻的内容和思想。所以,勤于观察,勤于思索,在日常实践和生活积累中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和联想、想象的能力,同样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基本保证。有一位作文写的非常好的小朋友这样说:“写”得从观察开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观察生活,题材自然不会显得单调,文章也就会更富于生活气息。相反,如果不面向生活,不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那么即使是勤恳的人也会觉得无从下笔。总之,有了生活才有题材,才能写出好文章。\n这段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作文写什么,这是材料问题,观察是我们获得作文材料来源的重要渠道。作文怎样才写得好,这是能力问题,观察得好才写得好,作文能力在这里表现为观察、能力。有人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观察是打开作文大门的金钥匙。我们要提高作文能力,首先要提高观察能力,要把握住开启写作大门的这把“金钥匙”。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呢?第一,观察要全面、细致。观察和随便看看不同,我们必须了解事物的全貌,把握事物的细节。从为写作服务来看,只有全面、细致地进行观察,才可能写得真实、具体。课文《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那么详尽?如果作者事先没有全面细致的观察,他能把住宅的形状、构造、质地、光泽写得那么清楚?能写出蟋蟀出来吃草时决不去碰出口处的一丛草这样的细节吗?显然不能。像这样观察得细而又写得具体的课文在我们教材里比比皆是。再看这段写猫的:它要是高兴了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写得是多么具体呀!像这类真实、具体的细节描写,无不是以全面、细致的观察为前提的。第二,观察要有顺序。观察静物要注意空间变化,观察动态要注意时间变化,观察人和事、要注意人和事的各种联系以及事情的发展过程,这就是我们说的观察要有顺序。譬如我们观察一处景物,就可以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观察动物的外形可以按先总后分顺序,观察建筑物,可以按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等等。第三,观察要抓住特点。万事万物各有特点,不同类型的事物有不同点,同类事物之间也各有不同。我们观察事物,只有抓住了这些不同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和准确地表现事物,作文才不会流于一般,才可能避免千篇一律。小学生作文多爱写猫、兔、狗、鱼、蚂蚁、蟋蟀等等小动物,能不能写得好,主要看你是否能写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写蚂蚁和写蟋蟀,就要写什么是什么:蚂蚁的特点是勤劳、,友好,整天修窝、逮虫、搬食物,无一偷懒,见面总要亲热地摆动触角互相招呼;蟋蟀的特点是有两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有两枚锐利的牙、很好斗。我们只有在观察中掌握了这些特点,写到它们时才可能突出这些特点。观察人也一样,身体、衣着等外在的东西虽然也要观察,但这对反映一个人的个性并无多大帮助,如果我们能通过对一个人的语言、心理和日常行为的观察进而了解到他的思想、性格和对学习、生活的态度等等,我们才算是真正观察到了这个人内在的、能称之为特点的方面。我们说要锻炼观察能力,主要指的是观察事物时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能力。第四,观察要多问多记。我们年纪还小,知识有限,经历的事情也不多,有很多东西不认识,对很多事情不了解。遇有不熟悉的东西和不懂的事情要多问多记,虚心向老师和别人请教,并及时记录备查。问得多了,记得多了,知识、阅历也就丰富了,这对提高我们的观察质量、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都有好处。第五,观察要善于想象。观察时进行想象,可以巩固观察的结果,丰富观察的感受,把这些想象也记录下来,写到文章里还会增加文章的情趣。丝瓜每年我都在院子里种上丝瓜。一场春雨后,一棵嫩芽弯着腰,戴着一顶“黑帽子”,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不知什么时候,它脱掉帽子。长出了两片嫩叶。过了几天,瓜秧长高了,叶子也越来越多了,在叶子底下还长出一只只“小手”呢!这些“小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抓住了瓜棚的绳子死死不放。丝瓜靠着这些“小手”向高处攀登,渐渐地爬上了棚顶。夏天到了,绿色的瓜棚上面,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儿,瓜棚下面,挂着一条条油光发亮的丝瓜。小作者在中间一段写进了他在观察时产生的一连串想象,“弯着腰”、“戴着一顶‘黑帽子’”、“脱掉帽子”、“长出一只只小手’”、“小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抓住……死死不放”想象很丰富,也合情理,写进作文里,活泼生动,很形象。另外,观察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观察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相当时期的练习过程,平时的观察所得也需要有心积累才可能为写作所用。为了帮助大家积累观察所得,培养观察习惯,我想:建议每位小学生都准备一个观察笔记本,提倡大家坚持写“观察笔记”\n。观察笔记不一定要写成一篇篇的文章或日记,有则记,没有就不记,不要凑数,更不能瞎编。为了日后翻检采用方便,可将“人物”、“动物”、“风景”、“活动”等分门别类;如观察连续发展的事物,就应该抓住发展的主要过程记录,观察过程完整,观察笔记也应该完整。课本里的“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要求我们:“作文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也要学着把联想到的写下来。要是能把见到的、听到的写得很具体,又能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这里讲到写联想的作用,要求我们都要学会在写景写物时也写进自己的联想。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了相关的另外事物。写进联想就是要我们在作文里不仅能写好眼前的事物,而且能写进我们由眼前的事物所联想到的那些相关的事物。联想总要以眼前的事物为基础,并且总会与这眼前的事物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比如,我们由花园的园丁想到了我们的老师,园丁就是想象的基础,为什么会想到老师呢?因为老师与园丁有相似之处。由别人的书包而自然想到了自己的书包,这是一种相同的联想;由其他同学的满分试卷想到了自己这次没考及格而羞红了脸,这是一种相反的联想。其实,联想我们都会,我们天天都会由看到或听到的事物而产生很多联想。要说有差异,只是有的同学想象力丰富一些,想得奇特、巧妙,有的同学想象力还不够丰富,想得比较一般罢了。所谓提高联想能力,就是要我们通过努力,都争取让自己的想象力更丰富些。想得多、想得好,我们在作文里才能写好联想。下面让我们来看几篇课文里联想的写法。例如《小音乐家扬科》里写道:“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白桦树“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是把联想跟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写。“乐声”“演奏”、“号叫”都是从实在的可以听到的声音引起的联想。《落花生》写一家人议论花生,父亲最后归纳说:“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马上领悟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联想到:“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里用由物及人的联想,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月光曲》里写皮鞋匠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联想:“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洒遍银光,忽然起了大风,巨浪朝着岸边涌来……”盲姑娘听《月光曲》时,“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两段联想把《月光曲》写得情景交融,深沉感人。这里,我们请大家注意课文引出这些联想的具体方法:引出皮鞋匠的联想用的是“他好像面对大海”,引出盲姑娘的联想是“她仿佛也看到了……”,用“好像”、“仿佛”、“他想”等自“地引出联想,这在文章中很常见。下面这篇作文通篇多处运用联想,写得也很出色:佳作评点黄山黄山,这是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多少人想去那儿一游啊!没想到,我居然有机会跟妈妈一起去游览,这多么令人兴奋啊!一进黄山,我简直不知道看什么好了。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从半天里挂下来,夹带着哗哗的水声,急流奔腾,气势雄伟,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顺着山沟蜿蜒曲折流到了我的脚边,成了温顺柔和的叮咚泉水。那泉水真清啊!就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眼就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我忍不住把脚伸了进去,呵!冰凉冰凉的泉水真比吃冰棒还凉快!我多么喜欢这儿的泉水啊!我爬过上海长风公园的铁臂山,可还没看见过黄山这样陡峭壮丽的峰峦!黄山真高啊!高到望不到顶头,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铁臂山和它相比只能算是一个小土堆了!黄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猴子观海,有的像猪八戒吃西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黄山真险啊!上“天都峰”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直角,非得拉着铁索,用力才能爬上去。最危险的要算是“鲫鱼背”了,这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高达1800多米,两面悬空,低头向下一望,不禁叫人胆战心惊,稍不小心,就会摔下万丈深渊。登“天都峰”\n的人,回头一望,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好险啊!”黄山的云海太美了!近看云海,像一层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得无影无踪,大风一次,雾气飘走,一个一个的奇妙的景象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又像对对白色的蝴蝶,围绕着山峦,翩翩起舞;登高看,10里间,就像一片望不到边的海洋,把一座座峻山淹没在里面、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在云里,时隐时现,使人感到如入仙境。黄山啊黄山,你美丽奇妙,雄伟壮观,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再一次来欣赏你雄伟壮丽的丰姿。这篇短文,巧妙地多处运用了联想的方法,把黄山的景象描写的生动有趣。小作者由“飞流直泻的瀑布”联想到“一条银白色的绸带”;由“急流奔腾,气势雄伟”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泉水真清”联想到“一块透明的玻璃”;由“冰凉冰凉的泉水”联想到“比吃冰棒还凉快”等等。写山形,写云海,联想就更丰富了。你能找出来几处联想的例子吗?思考和练习:你知道考作文考哪些能力吗?你能说出五种能力的作用吗?你能从上面的内容里找出提高能力的方法吗?第二讲准备好,作文才能考高分古人云:凡是预则立。意思就是说在做事情之前要做好准备。所以又有人说,不打无把握之仗。意思就是说,在打仗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打仗是如此,考作文也是如此。准备好,作文才能考高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知道考作文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吗?你知道怎样准备作文才能考高分吗?你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吗?在这一章内容里,我们将告诉你,什么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怎样准备作文才能考高分。第一节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想知道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吗?你要想把作文考高分,首先你必须知道什么样文章才能得高分。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我的作文写的也不错,为什么不能得高分?那还不是阅卷的老师有问题。老师想给多少分就给多少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过分强调了阅卷老师的主观因素,这是不科学的。武老师告诉你,任何级别的作文阅卷,都有具体的、比较严密的评分标准,而且都要求阅卷老师严格按标准打分,所以,整体上说,作文评分是客观的,公正的,我们考生不应该怀有猜度阅卷老师心态以投其所好的想法,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发挥最佳水平,写好作文”上。不过,也不能说所提的问题毫无道理,因为给作文评分,既不像数学的答案那样纯客观性,也不如标准化题目答案的那样绝对化,虽然有评分标准,那也只是框定的,模糊的,最终打分,不可避免地会渗入阅卷老师的主观情感。所以,提出的问题还是有讲解的必要,也有重视的必要的。应该说,阅卷老师在作文类别的整体判断上,是不会因主观情感而造成大的差别的。按内容、表达、篇章三个要素来评判考生作文,总是把的作文按一类作文的标准给分的,绝对不会有等级类别上的差错,但在“内容”一项内,立意深刻、取材新颖是十分讨巧的,是会获取同类作文中的高分的。比如《生日》,一般都写过生日的热闹劲,写得确实不错,够一类文或二类文的标准,假如此时出现了一篇不那么写的作文,在其他因素与上面那些作文相等的情况下,阅卷老师会毫不吝惜地给以高分的。有这样一篇《生日》,写父母忘记“我”的生日,后来弄明白了,他们是为了努力工作,向“七一”党的生日献礼,于是“我”由“伤心”、“生气”“难受”到“自责”,发现自己“真的又长大了一岁”。记得当时阅读老师拍案叫绝,判为一类文,其他因素也可以,大笔一挥,给了个满分──40分!仔细想想,这位考生不就是以立意深刻取材新颖而取胜了吗?就阅卷老师而言,看多了“热闹劲”的作文,好比连续吃萝卜青莱一样,迫切想改改口味;突然出现了“这么一箱”,犹如一盘新鲜珍贵佳品,能不爱之惜之给以高分吗?\n同时,和其他一切为人处世一样,“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印象”在众多的情况下,能左右阅卷老师的情绪。考试作文,能给老师“第一印象”的,主要是开头、表达和卷面。开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同样适用于作文。所以这样重要,是因为良好的开头,体现着全文构思时巧妙,出奇制胜,使人愿看、爱看、想看下去。比如有一道考题:《老师,我对你说》,有这样的开头:开头(1):“美好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我有多少话要对你讲”。开头(2):”老师,你错了,你真错了!”开头(3):“此时,我要对很多人说,但最要紧的是对老师说。”我们一比较,开头(2)出奇制胜,吸引力强,构思巧妙,还大致揭示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开头,肯定使阅卷老师“第一印象”良好,定下了高等级的基调。表达这主要指语言的运用。考试作文,语言表达的起码要求是通顺,高要求是流畅。语言表达不好的原因有二:(1)基本功差。这在考试时是没法改变的。(2)没有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致使语言表达艰涩,十分费力。这样的表达,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当然不好,甚至不愿读文章就打分了,当然不可能有理想的分数。所以,写作时,一定要认真运用标点符号,多写短句,争取给阅卷老师好的印象。卷面可以想象,一篇考试作文,涂涂改改,勾勾划划,邋里邋遢,面目可憎的卷面,是不能给人以良好印象的。甚至可以说,这样卷面的作文,阅卷老师是没有耐心去读完它的,所给的分数,也只是“扫描”后所得到的印象分。一旦写出这种卷面,命运是够悲惨的了。那么,我们考生该怎么办呢?当然,卷面字迹清楚而美观是最惹阅卷老师喜爱的,但这只有少数人能获得;大多数考生的字不漂亮,那就努力把字写得端正清楚,那些字写不端正又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同学,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字写得大些,笔画清楚,尽可能不使阅卷老师“望而生厌”,此外,千万不要在卷面上任意涂改。写字时专心,力争不写错。一旦写错,或用改正液,或用橡皮擦后重写,或用删节符号(xxx)删去。卷面好似一个人的“面孔”,“面孔”漂亮最好,不漂亮也要清清爽爽,也要力争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当然,要赢得阅卷老师情感的天平向自己倾斜,还可以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用语的得体上多作些努力,但最主要的还是把精力集中在“发挥最佳水平,写出最好作文”上。武老师告诉你: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是什么老师的评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按一般情况,考试作文的最低要求(指拿到基本分的作文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符合文体要求。要求写记叙文,决不能写成应用文;同样,要求写人,就不能写成事。文体搞错了,写得再好,恐怕也难得到基本分。2.大致符合字数要求。字数要求略有弹性,并不是说,要求写500字,就非得整500,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你如果基本接近或者略有超出,一般说来问题不大。但决不能相差太大,500字的写了300字或写成1000字,就不行了。3.分段。至少分成开头、中间、结尾三段。一段到底是肯定要扣分的。4.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少。一篇作文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急就的作文,出现个别不通顺语句和错别字,是情有可原的,基本上不影响得分。但如果通篇病句,满纸错别字,就必然拿不到高分,严重的连拿基本分都危险。5.审题出偏差。这包括前面说过的审错文体,另外还有的是审错要求,要你写《生动的一课》,却写了一堂毫无生动之处的课;要你记一个同学,你却写了7个亲戚等。比较困难的是有些题目具有比喻或象征的意思,比如《榜样》,你却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没有把比喻或象征的意义点出来,等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得分。能够基本符合上述要求,作文基本分就拿到了。作分作文应该有下面几条优点:1.符合题目要求,能紧扣题目要求来写。\n2.立意新颖,与众不同,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3.选材新颖,叙述的生动有趣。4.结构完整,能分段来写。5.语言新颖有趣。在文章中有成语,有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的运用。6.能巧妙使用多种写作方法,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等。7.有新颖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8.字数符合题目的要求。9.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文中没有错别字。10.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第二节准备好,作文才能考高分对于每个考生来说,考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说考场犹如战场,考试犹如战斗是一点不过分的。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有的同学,一到考试,如临大敌,十分紧张,心里发慌,脚手发麻。由于过分紧张,结果本来应该做好的题目也给忘记了。还有的同学报着晓幸心理,背作文,抄范文,希望能碰上好运气。也有的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对考试报着应付态度,大考大玩,小考小玩。这些“准备”都是不应取的。那么,考试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考试在即,考生大都会出现心理紧张的现象。过度的紧张心理必然会对考试产生影响。因此考试前一定要想方设法调节好情绪,既轻松又兴奋,既镇定自若又跃跃欲试,是较为理想的考前心理状态。比如可以和同学聊天谈笑,哼哼歌,散散步,千万不要再捧着书本复习。其次,要检查所带的应试用品是否齐全。语文考试需要的东西比较简单,有一支圆珠笔、一支钢笔、一块橡皮、一块垫板和几张草稿纸就行了。还有,在应考前几天,最好能对照复习提纲,看看自己的复习工作有无遗漏,如发现漏洞,要及时补上,有薄弱环节,要重点攻克。决不让一条“鱼”漏网。金点子一 武老师告诉你:能不能为考试准备一些作文材料?考试作文最糟糕的是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在考前准备一些作文材料。你可以翻翻自己的所有作文本,还有日记、周记等课外练笔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几年的心血,里面必然有不少有用的材料,回翻看看,有利于加深印象。还可以静下心来,回忆自己过去的经历,整理出印象较深的人和事,重温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回忆事情的大致经过,并总结一些个人的生活感受,这样到了作文考试时,你就不会为材料发愁,因为考试题目一般都与生活有联系。要注意:准备的所有材料都应该与自己有关,死记硬背别人的作文毫无用处。金点子二 武老师告诉你:总结一下写作方法很重要!在作文考试之前,及时地总结一下所学过的写作方法很重要。把自己学过的写作方法排排队,规规类,梳梳辫子,使自己的写作知识条理化。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最佳的水平。要总结哪些写作知识呢?辨别文体的知识。注意分清写人和记事的文章的写法,区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的章法特点。总结写法。即记叙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的方法,过渡照应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等等。总结文章的章法。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还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是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还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等等。构思作文的方法。如审题的方法,结构的方法,立意的方法等等。其它的方法。如考试的方法等等。三讲发挥好,作文才能考高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参加过考试吗?你在考场上紧张过吗?你能够镇定自若的发挥吗?考场就和比赛场一样,临场不惊不惧,就能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就能在同样的条件下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n考试需要安静的心绪,纯洁的心境,乐观的情绪和专一的心力。考试之时应该做到呼吸均匀,心无杂念,目不斜视,全部的身心都沉浸在考试的天地之中。只有这样,平时所学的知识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向你的笔端……发挥好,作文才能考高分!亲爱的小朋友们,你拿到试卷后先做什么呢?第一节你知道考试作文有哪几步吗一般地说,小朋友们考试做试卷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先通看一遍,然后再做;二是拿到试卷就逐题做下去;三是先做作文,回过头再做前面;四是跳着做,先易后难。正确的方法是把做卷过程分成三步。第一步:拿到试卷后,先花几分钟扫瞄一遍,做到对卷面结构心中有数,以利于总体安排时间。第二步:由前至后,逐题完成,难题跳过,先做完作文后再回过头去啃难题。作文要尽量保证45~60分钟的时间,争取拿到基本分。第三步:做完后复看一遍,发现漏答要补上,如有错误,改动一定要谨慎。做试题的正确方法应分为四步:解题的正确方法可分成读题目,分析题目、寻找答案、解答题目的四个基本步骤。现在语文试题大致分成指令性文字和正文两个部分。所谓指令性文字实际上就是答题的基本要求,正文则是答题的具体材料。读题目就是读这两个内容。读题目重在弄清题目,吃透要求,要逐字逐句过关,以避免出现因为没有弄清题意便急于做题,从而导致失分的情况。解题的第二步是分析题目。这个过程实际上随着读题目就开始了。分析题目时主要分析题目的重点和难点,找出解题的暗示。现在有些题目带有很大的迷惑性,稍不留心就会上当。分析时就要注意拨开迷雾,排除干扰。解题的第三步是寻找答案。要寻出答案首先要看考生头脑中是否储存有关知识。但有了知识的储存不一定就能很快地寻出答案。如果考生头脑中的知识排列杂乱无章,那么,要在紧张的考试中,尤其是答题的一瞬间去迅速地检索出所需的答案,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解题的最后一步是写答案,这时,既不能优柔寡断,又不能粗心大意,落笔要稳,字要端正。上面所说的四个基本步骤在实际做题时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有时仅仅在一瞬间就完成了。那么,具体地说,做作文的题目,应该分为哪些步骤呢?第一:审题是关键。第二:立意很重要。第三:选材要认真。第四:结构要明确。第五:提纲有必要。第六:书写要整洁。第七:修改要细心。以上七步是做作文题目的一般方法。小朋友们可以试一试。不试不知道,一试知巧妙!二节注意审题第一步在考试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作文题目附带规定:作文中不准使用真实姓名(包括学校、班级名称),否则全文无效”,有些同学偏偏没有“审”好这一条。在文章中使用了真实名称,结果作文写得再好也是零分,真叫人可惜。因此,大凡考试的命题作文,首先就要谈到审题。因为考试命题作文,是从审题入手的。“审题”,拆开来讲,是一个动词“审”和一个名词“题”。“题”指作文标题(以及标题之下往往附带着的几条要求)这很容易懂;那么“审”呢?我们几乎每天同“审题”这两个字打交道,但当真问起来,“审”字是什么意思?有几个同学可以脱口而出答得上来呢?“审”有这样一些含义:①详尽地了解;③详细地查究;②慎重;④果真、确实。把这几种含义认真想一想,我们会看到,每一条都可以和我们说的“审题”挂上钩。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审题准确了,一般情况下作文至少可以及格,审题失误,往往就要丢掉至少一半分数。考试作文命题的形式\n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命题的基本规律。从现实情况来看,考试作文命题有以下三种形式。这种命题方式是虽基本最普通的。就是命题者直接给一个明确、完整的题目,这个题目限定了写作的范围与表达方式。下面一组题目就是直接命题:《我喜欢数学老师》《给远方亲友的一封信》《春游》《今天我值日》上面这些标题的特点是明确、完整、限制性很强。比如《我喜欢数学老师》,规定了文章必须以第一人称写,事件又是唯一的。不管谁来写,都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下笔。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全命题”,它最主要的特点是限制性强。一般来讲,正是这一类最常见最普通的题目恰恰最需要我们小心在意,不能超出或偏高它规定的范围。比如说《今天我值日》这个题目,关键词是“值日”,你必须写与“值日”有关的事件,不能写成一般的做好事、勤奋学习、文明礼貌之类。半命题这种命题方式现在逐渐增多,也很受同学们欢迎。因为它的限制不是那么死,留下了一些自由决定的余地。半命题的表现形式往往是以括号、破折号、省略号或几个并列的词语为标志的。比如下面一组题:《我喜欢──—》《……变了》《发生在──—里的一件事》《热爱集体的──—》《一堂有趣的音乐(美术、语文、自然)课》命题的特点是指定一个大的范围,同时留下可以选择的余地,便于同学们根据每个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掌握的材料来决定写作内容。看起来,好像自由得多,但有时候过于自由反而让人一下子不好作出决定。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这件事使我感到──—》,就不是那么轻松的。括号里面几乎无限自由,你可以填进几十个上百个形容词:高兴,难过,惭愧,气愤,后悔,害怕,委屈,兴奋,奇怪,愉快,自豪,害躁,苦恼,新鲜……。瞧,要是半天拿不定主意,可就糟糕了。半命题的表现形式有时还比较复杂。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终于()了》,看,前后两个括号,让你先填好,这就又让人费脑筋。你可以填《这道难题终于解决了》、《路终于铺好了》、《电视机终于修好了》、《爷爷终于戒烟了》……简直可以说五花八门,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填上一个合适的,到头来就是“这篇作文终于写成了”!条件作文这一类命题方式包括许多种形式,为了简便起见,我们不再分一些很细的种类。凡是不属于全命题或半命题的命题作文,都可以统称为条件作文。它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形式:a提供一段材料;b提供一个开头;c提供一个结尾;d看图作文;e编写、扩写、改写等等。条件作文的表现形式很多,我们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全命题,半命题,条件作文──这三种方式就是我们在审题时要遇到的对象。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简述审题的一些具体思路和步骤:审清体裁、明确对象、确定范围、抓住题眼、补足空白、吃透要求。这些步骤有个大致的先后序列,但并不绝对,它主要是帮助小朋友们理清思路,不至于像有的同学那样,拿到一个作文题老是无从下手、一片茫然。分清命题方式\n全命题的特点是限制性强,半命题的特点是选择余地大,而条件作文则不能一概而论,它既有全命题的特点,又有半命题的特点;我们看到一个作文题,首先就应该从大类上把它分辨清楚,弄清了它究竟是哪一个大类后,再来分析具体要求。审清体裁审题,要首先从题目中看出作文所属的文体类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写过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也学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的写法。我们审题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能根据题目,判断出作文的体裁。命题作文的题目对作文体裁的要求,有时是直接提出的。比如《记一次比赛》、《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参观记》、《校园小记》,这些题目里有一个“记”字,不管它的位置在题首,还是在题中、题尾,我们都可把它看作是记叙文的一个提示词。有些作文的题目虽然不像上面那些题目对体裁有明显的提示,但一般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间接性的提示,这类文题需要我们借助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去仔细分辨。比如下面这些题目:《夏天的晚上》、《晚饭以后》、《上学路上》、《运动场上》、《一个值得学习的人》、《我的同桌》、《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它们或者涉及到时间、地点,或者涉及到人物、事件,这都是记叙的要素,这些作文题都要求我们写记叙文。题目中有“谈”、“议”、“论”、“说”、“驳”等词语,如《谈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论纪律》、《小议班里的打牌热》、《说礼貌》、《驳“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这些可看作是议论文的提示词。还有一类写感想、心得的议论文,往往也有明显的提示词,如《读(XX)有感》、《(xxx)读后》、《电影(xx)观后感》。没有明显提示词也不涉及时、地、人事的作文题,如果很抽象,富于哲理性和思辨性,那一般是议论文的题目,如《为了明天》、《理想与奋斗》、《改掉缺点,发扬优点》等。说明文的提示词有时就是“说明”、“介绍”等词语,如《魔笔使用说明》、《××电话机简介》;《语文课本的自述》等文章,这也是文艺性说明文的题目。这类文章如果运用第一人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一定能写得非常成功。如果题目比较具体,有时甚至就是一个实物的名称,如《铅笔盒》、《蜘蛛》、《我们的教室》、《奇妙的电脑》、《小书亭》等,这些都是说明文。明确对象审题要明确对象。小学生作文除应用文和读后感之类的议论文外,一般都可以分为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四类。审题当然要搞清题目给我们规定的写作对象,这一点也不难做到。较难做到的往往是,我们在搞清楚了一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人或写事之后,还要进一步明确它要求我们写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事。写人的题目《我的同桌》《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我们班的xxx》《我有一个好妈妈》《新来的小伙伴》《爸爸真辛苦》《老师的眼睛》《我》《说说我自己》《我的一家》《好邻居》写事的作文。我们同样可将写事的题目分为这样几类:写自己做的事如《我成长中的一件事》、《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我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第一次××》、《小时候的一件事》等等,这些都要求写自己从前的事。《我的课外生活》、《煎荷包蛋》、《这件事教育了我》、《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等,这些都是要写自己现在的事。写自己想做的事写自己想做什么事的作文题比较容易辨别,比如《暑假我将这样过》、《新学期的打算》、《一定要赶上××》等。\n写别人做的事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听老师讲的一件事》、《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他俩又好了》等。这些题目都要求写别人做的事。一般应详细地描写事情的全过程以及当事人在事情经过中的具体心情,但要注意不可把自己完全抛开,应该写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感想来。写大家一起做的事大家在一起的事主要是集体活动,如劳动、春游、野炊、比赛、参观各种展览、开展少先队活动等等,要求写这类事情的作文题目一般比较明显,如《拔河》、《升旗》、《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我们班的踢毽子大赛》等等。这类文章要重点写好活动的场面,注意有点有面,通过整个场面的描写和个别典型人物的塑造来表现群体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景和状物写景和状物的题目分辨起来要简单得多。如《观日食》、《雨后》、《下雪啦》、《公园一角》、《游××山》、《农家小院》、《秋天的田野》是写景的。《鸡娃》、《我家的黄牛》、《蜗牛的秘密》、《××花》、《文竹》、《我爱小草》、《家乡的××》、《我的小衣柜》、《我喜爱的玩具》、《文具盒》等等,都是写物的。景有自然风光,有人文景观;物又可分为动物、植物和一般的生活、学习物品等等。明确了我们要写的是哪一类的景物,动起笔来就顺手了。确定范围有些作文题目规定了写作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数量范围,这在审题时应该搞清。题目中限定了时间范围的,如《夏天的晚上》,季节是夏天,具体时间是晚上,需要我们从“夏天”的“晚上”去取材;《欢乐的“六一”儿童节》,时间是6月1日,要求反映儿童节里欢乐的情景。我们可以比较这样几个题目:《难忘的时刻》、《难忘的早晨》、《难忘的一天》、《难忘的星期日》它们都有特定的时间限制:“时刻”、“早晨”、“一天”、“星期日”,是写一天里从早上起床到上午八九点钟这段时间里的事情;写“一天”,时间比前面都要宽,如果只写了某一个“时刻”或仅写了某一个早晨(或中午、晚上,)的事就不切题了;第四题也是写“一天”,但只能是“星期日”,写别的某一天就不行了。限定了空间范围的题目,如《故乡的××》规定了写作的地点在“故乡”;《欢乐的校园》则只能写“校园”内的情况;《姥姥家的小院》写的不是“姥姥”的“家”,也不是“奶奶家的小院”,它对要写的景象有两层空间限定:一是“院”,二是“姥姥家”的“院”;而《农家小院》则一定要写乡村里某个农民家里的小院,如果写了县城或都市里某个家庭的院落就是离题。限定数量范围的题目很多,如《一件有意义的事》、《难忘的一堂课》、《一个××的人》、《我的同桌》、《一张精美的邮票》等,这些题目或者写事、写活动,或者写人、写物、都只能写一件事、一次活动、一个人和一件物。而《小学生活二三事》就不能只写一件事了;《奶奶爱我我爱她》则要写有前因后果的几件事。抓住题眼题眼,指的是题目中的关键性的词语。一道作文题,不论它多长多短,不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还是一个短语或单个的词,我们在审题时,都要注意从这个或长或短的题目中找出起关键性作用的词语来。找出并抓住了这个题眼,就意味着抓住了题目的“重心”和作文内容的重点。而不抓或抓错了题眼,作文就会偏题。全命题多数是一个词组或一个短句子,词组或短句都是由至少两个词语构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结合在一起,一定有某种关系,一定有一个,词语是处于核心地位的“题眼”,找准了这个词,审题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例如,《我爱秋天的校园》,这个题目里的题眼是“爱”字,文章要抓住和突出这个重点,在写出校园秋色的同时,还必须要体现出为什么爱和怎样爱。而《一件小事》,这个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是“小”,作者必须抓住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使自己很受启发的小事去写;如果你写了一次全校同学都参加的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就不能算是“小”事了。那么,怎么抓住题眼呢?一般地讲,如果作文的题目是一句完整的话,这句话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动词和形容词就是题眼。如:《我爱秋天的校园》──“爱”是题眼;\n《这件事教育了我》──“教育”是题眼;《他的心灵真美》──“美”是题眼;《这事真令人高兴》一“高兴”是题眼;《妈妈笑了》──“笑”是题眼;《我真××》──“××”需要我们自选补足,补上的这个“××”(如“高兴”、“后悔”、“幸福”等)就是题眼。《难忘的童年》──“难忘”是题眼;《美丽的心灵》──“美丽”是题眼;《童年趣事》──“童年”限定了时间范围,“趣”是题眼;《心灵手巧的××》──“心灵手巧”是题眼;《我可爱的家乡》──“可爱”是题眼;《──的早晨》──“早晨”是时间,前面空着的横线上要我们填上适当的词语,我们可以填“城市”、“农村”、“公园”“校园”,也可以填“节日”、“春天”以及“欢乐”、“美丽”等等,不论填什么,这填上的词语就成了题目的题眼。如填的是表示地点的词,文中就要写出某个地点特有的早晨;如填的是“节日”等时间,文中同样要写出这特定时间里的早晨;同理,填了“欢乐”等表示环境特点的词,也必须写出这种“欢乐”的气氛来才行。补足空白考试时还会给我们出这样的作文题:《──真──》《我的理想》拿到这些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有了一个“补足空白”的问题。《──真──》留有现成的空白要我们去补完整,这是“明补”;《我的理想》看上去很完整,但它并不具体,事实上也需要我们先用适当的内容去把它补充具体,这是“暗补”。明补是直接补在题目上,如把《一真──》补足为《今天真高兴》、《我真后悔》、《董存瑞叔叔真了不起》等等。暗补一般是需要我们在脑海里去补,如把《我的理想》在脑子里补为“我要做个科学家”“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老师”,“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地质勘探队员”、“我的理想是考上重点中学”等等,这些在脑子里补齐的题目,就是长些也没关系,关键是一定要补具体才行。明补也好,暗补也好,补什么、怎样补,都要考虑到下一步的写,要补的内容你一定能够写好才行。吃透要求有些作文题,在题外往往还有“要求”和“提示”等,它常常旱在作文题目之外对作文的体裁、材料、字数、书写等方面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的限定。审题要详尽地看清命题人规定的全部要求,一个字也不能漏。命题作文往往一字之差相距很大,如果不详细查究,很容易离题。比如有这样两道题:《我们的兴趣活动》《我们的课外兴趣小组》粗心的同学可能把它们当作一回事,其实这两道题的要求很不一样。《我们的兴趣活动》以记事为主,要求写活动内容;而《我们的课外兴趣小组》是以记人为主,要求写“我们小组”这个群体或几个有特点的人物。要是不详细查究;把记人写成了记事,或者把记事写成了记人,文章就失败了一大半。“审”这个字眼的第四项含义是“果真、确实”,结合审题来理解,就是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作文命题中的一些有意安排的疑点和隐蔽性的因素。有题目的要求隐藏着,你一粗心就完了。有这样一道作文考试题:《唉,又下雨了》小朋友们想想看,其中有什么奥妙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唉”,这是一个叹词,表示不高兴时情绪。照理说“下雨”是一种正常的天气变化,天不可能老是晴,一定是有晴有雨。那么,为什么要叹一口气呢?往下看,有一个“又”\n。哦,原来这儿有一个隐蔽的条件,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大家是不是都有过因为下雨而遇上不愉快的事情呢?因为下雨,一堂体育课没上;因为下雨,新鞋弄脏了;因为卞雨,忘了带伞淋出毛病来:因为下雨,星期天不能上公园玩……总之,《唉,又下雨了》暗示着要写回忆性的记事文,用“以前下雨遇到的不愉快”来表达自己对“现在下雨”的埋怨。是不是这样?有一道这样的考题:题目:“人总是有长处的,即使是一般的或比较差的同学也有他的优点和长处。”请你以此为中心思想,选本班一位同学为典型,写一篇不少于3oo字的记叙文。我们通过审题,应该明确:命题方式:条件命题;提供了材料:本班的一位差生(人物)典型;提示了文体:要求写记叙文;限定了人称:要用第三人称;规定了字数:400字左右。这些要求和提示,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怎样去写好这篇作文。我们在审题时如果能对这些题外要求加以认真推敲,努力去吃透它们,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能符合题意,取得好成绩。金点子:遇到半命题时要深思速决深思就是说不妨多用一点时间琢磨题意,速决就是说打定主意后不再三心二意,翻来复去。半命题的特点是选择余地大,这是有利的一面,可是倘若选来选去老没个准主意,又会误事,反而成了不利条件。挑自己最熟悉最有兴趣的材料写。请看一看下面的命题:《这件事真让我……(高兴、后悔、奇怪、自豪、苦恼、兴奋、好笑)》考试作文时间有限制,每分钟都很宝贵,不能白白浪费,你只要首先想到了一个合适对象,比如说“苦恼”,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把题目定下来,然后在这个已经确定的范围内去动脑筋。我们应该理解这一点:半命题的特点就在于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千万不能把主动变为被动。半命题规定了一个大的范围,又留下了一块不小的空间,怎样把它利用好呢?关键在找准填充词。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说,有时侯一看到某一个词,马上会联想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如果你有过这种体会,那么,当你看到一个半命题时,你很可能马上就把它补充完整了。比如说《我是一个××迷》这道题,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讲都是有内容可写的。有的同学是音乐迷,有的同学是画画迷,有的同学是下棋迷;有的同学是集邮迷,有的同学是电子游戏机迷,有的同学是乒乓球迷,有的同学是小说迷……你迷什么就照实际写下去。还要说明一点:半命题一旦填充为一个完整标题,事实上就成了全命题。因此紧接着回到“确定关键词语”上了。比如上面的题目《我是一个××迷》,关键词是“迷”。要写出你那件事如何“着迷”。第三节确定中心很重要挖掘法一个材料中蕴含的中心如同地下深处蕴藏的水源一样,会挖掘的人能挖出甘醇的清泉,不会挖掘的人半途而废,滴水无收。同样,会挖掘的人能从平凡的事件中挖出深刻的中心,不会挖掘的人对事件的认识只会停留在表面,难以发现点滴催人深思的深刻中心来。小故事铜钱诗宋代毗陵地方有个秀才,他女儿只有十六岁,能读会写,远近闻名。有一次,有人在路上拣了一个破铜钱,铜钱上模模糊糊能看见“开元”两个字。这是唐代的铜钱了,因“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一些人拿着铜钱,找到那位姑娘,说:“请你写一首诗吧,材料就是这半个铜钱,但主题一定要深刻。”他们是想考考小姑娘,看她是否真的会写诗。“铜钱?”小姑娘接过铜钱,翻来覆去地端详着,一会儿微微仰起头,望着广阔的天空,显然她在思考诗句了。过一会儿,她嘴角挂着笑容,轻轻地吟诵道:半轮残月掩尘埃,依稀犹有开元字。\n想得清光未定时,买尽人间不平事。诗歌的大意是:半轮残月上包围着一层尘土,可以看见模模糊糊地有“开元”两个字。可以想见,在唐玄宗统治的时代,它可以买通当时社会上一切不平等的事情。周围围观的人先是一愣,随即交口称赞:“好诗,真是好诗。”这首诗好在哪里呢?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小姑娘经过一番要瞑思苦想后写下的这首小诗,就会觉得她的确写得不错。前面两句是对铜钱表面特征作仔细观察后写下的。小姑娘用“半轮残月”“依稀’、两词准确、贴切、生动地描写出铜钱的外貌特征。后两句,小姑娘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深刻地揭示了在这半个铜钱身上蕴含的深刻的中心:在那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万恶社会里,金钱可以变恶为善;变丑为美,变罪恶为正义。这一深刻的中心既和半个铜钱的外形紧紧相关,毫不牵强附会,又恰恰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诗歌所揭示的这一深刻中心,是小姑娘瞑思苦想,展开联想挖掘得来的。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想写出的文章能打动读者的心,千万不要忘了从事件中来挖掘出深刻的中心哟!吃苹果一天晚上,妈妈辛辛苦苦地洗完衣服,胃里有点儿难受,便吃了一个苹果。听到妈妈吃苹果的声音,我躺在床上,馋得直流口水……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对妈妈说:“我想吃个苹果。”“别吃了,路上太凉。”“不行,你昨天晚上都吃了一个苹果,我也要吃。”妈妈点了一下我的鼻尖:“哟,你的记性不差哩!你要是把吃苹果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就好了……”妈妈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到了学校里,我苦苦思索妈妈提出的问题,我想了下面三条:第一,如果我们可以把学习比作“吃苹果”的话,那么,一个好学生就应当具有别人“吃”多少,自己也要“吃”多少,一点也不“少吃”,即一点也不“吃亏”的精神;第二,别人比自己“吃”得早,自己不应当忘掉,一定要牢牢记住,设法进行“补吃”;第三,即使“吃”同等数量的“苹果”,也要挑大的“吃”,力求在表面上“相等”的情况下,在实际上比别人“多吃”一点。下午放学回家,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亲昵地又点了一下我的鼻尖,高兴地说:“你和妈妈想到一块儿去了。吃苹果的‘馋’劲不可多,学习上的‘馋’劲不可少。按照你上面说的三条去做,学习定能搞好……”我点点头,表示记住了妈妈的话。佳作评点:“立意深”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吃苹果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小作者却从这平凡的小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来:第一,如果我们可以把学习比作“吃苹果”的话,那么,一个好学生就应当具有别人“吃”多少,自己也要“吃”多少,一点也不“少吃”,即一点也不“吃亏”的精神;第二,别人比自己“吃”得早,自己不应当忘掉,一定要牢牢记住,设法进行“补吃”;第三,即使“吃”同等数量的“苹果”,也要挑大的“吃”,力求在表面上“相等”的情况下,在实际上比别人,“多吃”一点。第四,吃苹果的“馋”劲不可多,学习上的“馋”劲不可少。这样的文章给人启迪是多么深刻啊!考试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一般地说,考生的写作水平在文章的结构,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差异并不十分悬殊,因而想让考试作文得个高分,主要是在立意和选材上下番功夫。这里先谈立意。立意的“意”,就是主题,立意就是确立主题,记叙文里叫中心思想,议论文里叫中心论点。我们在立意上争取使作文得高分,该怎么办呢?平时成绩较差或一般的,着眼于立意的正确上,即务必使立意有积极意义,而不出差错。立意,就是我们常说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n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从文章记叙和描写的全部内容中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感情等。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材料的取合,结构的安排以及表达技巧的选择等都必须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没有中心思想的文章如同没有灵魂的人一样,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同学们要想写出有价值的文章,要想写出能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和教育的文章,务必在立意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立意要集中,就是说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中心只有高度集中,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在读者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要想做到中心集中,同学们一定要把好选材这一关,让选择的材料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为表现文章的一个中心服务,千万不能在确定文章中心上贪多求全。如果你想面面俱到,结果会是面面俱不到的。小故事青松图的故事从前,有个人非常喜欢画山水画。一天,一位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好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中心集中突出。后来他想,松和柏不是同科吗?于是,他又画了一棵柏树。画完后,他转念又想,人们不是常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吗?想完,他又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灵机一动;有松要有山,有山必有石。于是,他又画了山和石头。这样画来画去,画面已挤得满满的。小朋友们想一想,画面要表现的是什么?你们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也许是松;也许是柏;也许是竹;也许是梅……也许几者都是。结果呢?一样东西也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究其原因,那位画画的人想面面俱到,结果画面中心不集中,当然就面面俱不到啰。“绘画,画面的中心要集中;写文章,文章的中心也要集中。”同学们从这个小故事里一定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吧!立意的深刻性,是指作者对文章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的开掘和揭示的深度。文章能给读者带来多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文章的立意深刻,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变平凡为伟大,给读者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两种立意求深的技巧和方法。金点子:立意与“点睛”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在文章中自然地显现出来的,应该中心思想显现的越自然越好。但我们小朋友常常会有中心不明确的毛病,于是有不少老师都给大家讲到了直接在文章中点明主题的方法,即“点睛”法。所谓“点睛”,就是作者用极其凝炼的一句话或几句话,在文章的适当地方直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点睛”法用的好,可以使读者豁然开朗,留下对文章主题深刻的印象。作者也可省去很多冗长的说明、议论,不再担心文章会有中心不明确的问题。古人所讲的“立片言以居要”,说的正是“点睛”与立意的效果。佳作评点意外今年暑假的一天,我收到乡下姑姑的一封信,信里说:“前年你来我们这里,我们很喜欢你,希望你今年还来。”看完信我高兴地跳起来,我想姑姑,更想离姑姑家不远的那条小山沟:清清的泉水,茂密的树林,累累的果实,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自己又来到那个城里见不到的世界。我在小溪里戏水,和松鼠白兔同行,在树荫花丛旁乘凉,和小山雀同声唱歌。第二天早晨,我告别了妈妈,那飞快的汽车终于把我送到姑姑家。下了车,我没有直接去姑姑家,而是向我向往的山沟奔去。刚到沟口,我就惊呆了,莫非我走错了地方?小溪在哪里?树林在哪里?花丛在哪里?小溪干涸了,露出白花花的山石。大树没有了,树桩上留下了一个怨恨的斧痕,在阳光的暴晒下流出的树油像滴滴泪水。小鸟飞走了,小兔、松鼠搬家了。我默默地踏上去姑姑家的路,正巧碰上了姑姑。在路上,姑姑告诉我:前年冬天的一阵乱砍滥伐风,使这里变成了秃山头。我意外,我气愤,我为这些树木,这里的小鸟、松鼠伤心。在这炎热的夏天,森林可以为人们遮挡烈日,集聚水源。小鸟能为人们尽情歌唱。松鼠能为人们跳舞。难道砍树的人不爱大自然?这时,空中飞来一群无家可归的小鸟,它们在哀鸣,好像在向砍树的人们提出抗议。我停住脚步,含着满眼泪水,向这个曾经是一片树林的大山呼唤:还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界!\n佳作评点:“立意新”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小作者到乡下的姑姑家去,意外地发现了光秃秃的山石……出于义愤,对农村中乱砍滥伐的歪风给予抨击:“我意外,我气愤,我为这些树木,这里的小鸟、松鼠伤心。”“难道砍树的人不爱大自然?”我停住脚步……呼唤:还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界!”表达了小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揭示环保重要的大课题。结尾点题,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法以小见大,是指把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平凡普通而又司空见惯,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的小事,作为作文的材料,用来反映人或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种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每天所见闻的小事举不胜举。那么,我们怎样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发现其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呢?立意要深刻,要有高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只能去写那些重大事件和英模人物,非要去硬性挖掘人物、事件里的政治意义和深远影响。相反,我们所提倡的恰恰是“选材要小,立意要深”我们更欢迎大家能从日常所见的凡人小事里写出“深”义来。要写出一篇好文章,关键不仅仅在于文章所写的事件的大小、新旧、而在于我们能否从“小事”中发掘出深刻的中心来。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能力提高了,就能够做到表能及里,平中见奇,浅可入深,以小见大。观察到一般人观察不到的东西,发掘出一般人理解不到的思想,从极其普通平凡的小事中能发现给人启迪和教育的深刻中心。当然,“深刻”也不是说就得事事都与改革开放联系起来。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这些美好的感情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都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佳作评点这件事该不该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响过,一位年轻的男老师便走进教室。咦,今天怎老师怎么了?在同学们疑惑不解的目光中,男老师笑着告诉大家,我们班的李老师病了,所以今天电子琴班的课就由他来代讲。说完,男老师便给我们讲起了乐谱和弦的指法。下课后,大家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各自回家,而是聚在一张桌子周围,商量着一起去看望生病的李老师。“去看李老师也不能空着手,咱们总该带点儿东西吧!”李刚说完,就眯着眼向四周的人扫视了一周,看他那神情,真有点像大人。“那,咱们就凑点儿钱吧!我出一元。”朱漫慷慨地把一块钱放在桌上。“哟,真抠门儿,一元钱够干什么?我出两元。”王棚瞥了朱漫一眼,将两块钱扔在桌上,“说人家抠门,你也只出两块,我出4元!”李刚一下将钱甩在桌上,并得意地说:“还有吗?穷鬼们,你们敢往外掏,我陪到底!”“谁是穷鬼?你说清楚!”王梅、朱漫同时向李刚冲去……见到此景,我急忙退出了教室,向回家的路上走去。我没有去看望生病的李老师,但我心里非常坦然。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总是不断地闪现出李刚、朱漫、王棚这3张脸。还是3张充满稚气的脸,可他们也沾上了……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攀比之风,难道这不良的风气也侵入了我们儿童的心灵?学生去看望生病的老师,这本是师生情谊的体现,但如果这种情谊也染上了铜臭味,它还纯洁吗?它还真挚吗?我想了许许多多,我希望想到这一切的不仅是我,而是关心、培养下一代的社会。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的镜头来描述──老师生病了,学生去探望,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在探望之前却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谁阔气。这一切,小作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引起了深深的思考:攀比之风已侵入儿童心灵,我们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平凡中见深意。小事写出了大问题。这种在观察中思考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佳作评点抢交头卷之后上午,班上举行了语文考试。试卷刚发下来,我就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眨了一下眼睛,摸摸后脑勺,心里不觉高兴起来:嘿嘿,这次试题容易的很。于是,我压根不听老师读试卷,抢先拿起笔来就做,老师读完卷子,我已经做了一小半。做呀、做呀,一会儿就做完了。我回头望望班长,只见他好似遇到难题,正在一手提笔,一手托着下巴认真地思考呢。我得意洋洋,心里想:班长呀班长,你今天终于碰上了“拦路虎”\n了吧,虽然你是班长,在语文上,我可不买你的帐。今天,我要让大家看看我答卷一贯是高速度,让大家看看是你行还是我行。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拿起卷子交给了老师。这时候,我看见同学们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刘宝真棒啊!我挺着胸膛得意洋洋地回到座位上。第二天上午,老师报分数了:“顾利,99分,许伟,98分,刘宝……”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时,我赶紧竖起耳朵认真地听着,“86分。”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像被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冷水,全身麻木。我呆若木鸡地坐在座位上,半晌说不出话来。唉!真糟透了,回想昨天考试时,自己硬充英雄,抢交头卷,我真后悔啊!这次考试,使我懂得了在学习上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骄傲。我要牢记这次教训。佳作评点:本文的小作者生动而又细致地叙述了在一次考试中抢交头卷的经过和事后的教训。写考试的过程,细致传神;写听到分数后感受,真切感人;写教训,顺理成章。结尾点题,总结中心,道理深刻。本来是一件平凡而又平凡的小事,结果引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上必须踏踏实实,来不得半点骄傲。立意多深啊!立意求新,是指我们在写文章时要确定好新颖、与众不同的中心。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历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即使是同一件事,由于各人的年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对事情中包含着的中心思想的发现和开掘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对事情进行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就能发掘出新颖的东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要看了就写。观察了又观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它的生命力来。”这段话告诉我们,平凡的事物里蕴含着深刻、新颖的中心思想。我们在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某一处,而要向深处,向新颖的方面挖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尤其在确定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要独辟溪径,不要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对事物的认识要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中心思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扣人心弦,鼓舞人心,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善于将老题目写出新意,这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做生活的主人,从生活中发现人物和事件的特殊意义,并能选取最佳角度,跳出旧框框和老模式。佳作评点雪啊,我恨你雪,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你的纯洁,美丽。把你比作银色的精灵,把你比作纷飞的梨花……可我却恨你,因为你虚伪,霸道,冷酷无情。下雪了,一会儿把自己伪装成洁白的花瓣,一会儿把自己伪装成可爱的羽毛,一会儿又伪装成轻盈的柳絮,甚至把自己伪装成天使飘舞着落向大地山野。我们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连忙伸出小手去接,准备同你玩耍一会儿,可你一落在手上就变成了水,故意戏弄我们,我们生气,雪啊、你真虚伪,我真恨你呀!你想霸占整个世界的梦到底做了多久?瞧,你又铺天盖地落下来,压在大地、山川、房屋、树木上面,想处处都在万物之上,成为霸主。北风也认清了你的卑鄙行为,帮助万物和你争斗。万物在抖动,在反抗,要把你抖落下去。可你还不死心,又飞起来落下来,重温覆盖一切的美梦,要把一切都置于自己的重压之下。雪啊,你这样霸道,我真恨你呀!“汪,汪,汪!”几只可怜的小狗在叫唤,因为你正向它们温暖的家扑去。小狗用乞求的目光向你恳求:“雪花,请你不要落在我们的家里,我们兄弟还小,经不得这寒冷、这潮湿呀!”可是你不留一点情面直扑过去。雪呀雪,你真冷酷,我真恨你呀!你的无情谁不知道?你把天空变阴了,不让妈妈晒衣服,把我刚换的衣服弄湿了,害得我身上又湿又冷,你从天而降,不时粗暴地打在我的脸上,打痛了我的小脸,每走一步都要提心吊胆。雪啊,我真恨你!你表面上洁白无暇,可是太阳一出来你就露出了真面目,原来是一潭浑水、现在社会上就有这样的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心怀鬼胎,不安好心。雪啊,我恨你,更恨像你那样的人!佳作评点:这篇习作的小作者顺中取逆,由赞到贬,开篇点题之后,运用并列联想方法,由雪的不同特点生发开去,一反“文人墨客”的赞美,直抒胸臆。直斥雪的虚伪、霸道、冷酷、无情。激情喷射,酣畅尽致,撼人心魄。全文紧扣一个“恨”\n字,由表及里,由现象到联想,由物及人,直抒胸臆,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让人读后深受感染,引起共鸣。换个角度写文章,写出新意是好文!这篇文章与众不同,立意新颖。《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同学们恐怕写过多次了。写老师总是写他们深夜改作业、带病上课、还常常在业余时间为差生或缺课的学生补课、顾不得带自己的孩子上公园……等等,这就是我们说的一般写老师的套套和框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其中心不外乎是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值得我们尊敬和热爱。全班几十位同学写《我的老师》,同一位同学好几次写《我的老师》,如果大家每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是一个腔调、一副面孔,这难道不能认为也是一种问题吗?其实,《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并没有对文章的立意作过死的限定,同学们的老师除了工作认真之外,还有很多值得一写的方面。细想想,不是吗?佳作评点朋友你猜我的朋友是谁?是邓老师。邓老师教我们数学。一次数学考试,我考了79分,羞得我不敢正视老师。她发现了我的心思,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做好了挨批评的准备,没想到她却笑意融融地交给我一封信就让我回来了。信上写着:“小明,你是个有头脑的人,只有认真才能掌握知识。我相信你。”落款是“你的大朋友”。啊!“大朋友”!没有批评,没有训斥,只有鼓励,只有爱心。邓老师这封信,对于自尊心很强的我来说,真是激动万分。老师------学生-----朋友。多么和谐,多么纯朴,多么亲近的交融,多么不寻常的一中交流方式。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许多老师给我以循循善诱,可唯独这一次给我的印象最深。那字字句句让我铭刻心头,永远难忘。从那以后,学习上我改正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无论作业,还是考试,我都认真完成,一丝不苟。在我的作业上,邓老师特意批上“见到你的行动了”这几个只有我和她才心领神会的字。邓老师生病住院了,班上的同学推举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去医院看望邓老师。我趁同学向邓老师献花的机会,悄悄地在邓老师的备课本上写了两句话:“邓老师,我们都盼望你早日康复,回去上课。”落款是“你的小朋友”。在走出医院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默念:啊,邓老师,我的良师益友!佳作评点:看了这一个题目,你一定会以为在写同学呢。把老师当作朋友来写,角度新颖有趣。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接着,小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了老师关心学生,教育学生手法的高明。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结尾点题,画龙点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来立意,是多么新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