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2-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73242425.doc 第 1 页 共 12 页 小学生作文指导——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基本概念 看图作文,就是根据提供的一幅或一组图画,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然后围绕图的中心,精心构思,用自己的话有条理,有重点地把图画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来。 看图作文是命题作文的基础,是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小学阶段作文训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些省市、区县的小学毕业汇考中,甚至中考、高考中也常出现看图作文这种形式。因此,从小学开始练习看图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写好看图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先要学会审题,搞清楚题目的性质。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是写景的,还是写状物的。因为只有弄清文题的性质,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例如,《同桌》,主要写人;《师生情》,主要记事;《公园一角》主要写景„„看清了文题,把握住题意,就不会跑题了。 看图作文按画面的数量来说,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两种。单幅图画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往往是有典型性的,会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较为深刻的主题思想,多幅图画往往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 看图作文从表达方式上分。可分为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说理性的等几类。小学阶段主要是训练记叙性的看图作文,但描写的、说明的和较浅易的说理性的看图作文也不容忽视。 二、看图作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1、要学会看图,看图的方法是: (1)看“全”,就是统观全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如果画的是一件事,就要看这幅画是不是告诉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不能漏掉每一个细节。观察的方法一般是,由上至下或从左至右,从人到物或从景到人。观察有序,写出的文章才能有条理;观察细致,才能发现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观察全面,写出的文章才能完整;分清主次,写出的文章才能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看“细”,在看“全”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图画的各个局部情况,看图画中有什么物品、人物。这些人物各在干什么,人物的动作、表情怎样,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从而进一步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 (3)看“深”,就是要深入理解图画的中心思想。可根据人物的神态、表情等,设想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静”的画面看成“动”的,把画中的事物和人物看成“活”的,从而深刻地理解图画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幅或一组好的图画,是经过作者对生活的反复观察、分析,然后选取最能反映主题的画面,经过构思创作出来的。因而,进行看图作文的练习,必须认真观察,观察得细致,才能写得具体,抓住了重点,才能把图中的中心思想表达得准确。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图画的标题去看,有的标题就是图画的主题;二是从图画的文字说明去看;三是从画面所描述的人和事及其关系中去分析。只有抓住中心,写出的文章才能符合看图作文的要求。 (4) 展开合理想象。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还可以根据需要,给人物安排适当的姓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2、写的时候要注意几点: (1)抓住图的中心意思写。选点、立意、行文。选点就是选择角度,审题看画以后,接着应该根据画的寓意,确定思考的着眼点。选点要准确,不能离开画意,最好只选一个点,\n作文库大全小升初中考满分高考满分高考零分173242425.doc 第 2 页 共 12 页 面面俱到有时反而会影响写作。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拟定题目。由于着眼点(角度)不同,立意也不会完全相同,但都不能离开图画的基本寓意。 据意行文,也就是说要依据标题和画面来构思、谋篇、行文。着手写作时,一定要联系画面,扣题深化。要防止言不及义的空论,做到说理集中,合乎情理,切忌广而散,也要防止受画面的拘泥,使思路施展不开。 看图作文的语言应当生动活泼,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把画面中的人、物、景串连成一个整体,成为一篇结构完整、语言准确生动、中心突出的好文章。 (2)单幅图作文,要合理想象,补充画外情节。单幅图画仅仅反映了整个事情的一个场面,说明了一瞬间的情景,这就得靠想象来补充画面上没有展示出来的情节。应借图画提供的某个场面,想象出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借助图画提供的景物,想象出环境、气氛等等,使文章的内容具体、生动。当然,想象必须围绕图画表达的中心进行,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做到自然、合理、得当。 (3)多幅图作文,要进行联系、比较,把事情叙述完整。多幅图的每幅图都表现了一个情节,图与图之间联系紧密,这就需要把一幅幅图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再按照单幅图的写法,一幅幅地描述,把事情写完整。在写的过程中,要根据画面的特点,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还要写好开头、结尾,注意过度、照应,使文章首尾连贯。 三、看图作文审图与写作技巧举例 1、审图技巧 (1)单幅图作欠 看图作文是我们中年级作文练习的一种常见形式。它是进行观察、分析、想象和表达的综合训练。它包含了观察、理解、想象、表达这四个步骤。 ①观察图画 比如:一幅写事的图画 (图略) 第一,我们先看看图中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二,我们来观察图中的人,看一看,图中有几个人?他们各在什么位置?从他们的动作、神态来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主要人物是谁?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图上有三个人,其中一个男孩坐在轮椅上,正回头与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看来,他是这个画中的主角。另外一个女孩背着书包,握着轮椅,旁边的男孩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个书包,正低头与坐在轮椅上的孩子说话。从图上看,他们三个孩子可能是同学,他们正一起去上学。 在上面这些有顺序的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作进—步分析,看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景物环境中有什么活动,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先从小男孩的轮椅看,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残疾人;再看图中三个人物的神态、动作:一个推着轮椅,一个帮小男孩提着书包并与他交谈着;再联系周围的环境:路旁的树,较远处的喷水池„„我们知道这是在一条马路上,时间可能是上学或放学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帮助残疾孩子,陪着他上学、放学。 ②展开想象 有了以上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时,我们需要展开想象,进行文字内容的补充。图是静止不动的,但画面传达的情节却是有着先后变化的。表示事情的单幅图一般有三种:有事情的起因图、经过图和结果图。那么,这幅图是属于哪一种呢?它的图外情节应该怎样想象呢?\n 根据三个孩子的位置、动作、神态来看,我们可以假想:旁边背着一个书包、手里还提173242425.doc 第 3 页 共 12 页 着一个书包的小男孩,正在和坐在轮椅上的男孩说话,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因为这幅图是“经过图”,这幅图的前面应该有起因,想象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的身体状态,另外两个同学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开始帮助他,接他上学、放学的;这幅图的后面还应该有事情的结果。想象当坐在轮椅上的小男孩每天能到校上学了,心情怎样?会说些什么,以后又是怎样等等。 我们根据画面上提供的材料,对画面内,画面外的情节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了一些必要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助残》这篇看图作文具体、形象、完整、连贯。 范文1 助残 冬冬两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经过医生的治疗后病好了,可是双腿却失去了知觉,站不起来了。从此,他只能靠轮椅帮助活动,很不方便。 冬冬长大了,他经常在窗前看着小朋友们背着书包上学去,看着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耍。他想,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去读书,一起玩,那该多好啊!为此,他常常捶打着自己的腿,痛哭流涕。 冬冬7岁了,他缠着爸爸妈妈送自己去上学,可上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满足他的愿望。 有一天早上,小助和小乐路过冬冬家,又听见冬冬闹着要上学去。他们想到,老师经常教育大家要学习雷锋,帮助别人。于上,小助对小乐说:“我们应当帮助冬冬,每天接送他上学好吗?”小乐高兴地说:“好!” 就这样,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小助和小乐总是推着轮椅把冬冬接到学校,再送回家里,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例子: 首先,阅读下面一幅漫画《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这有个图秋霞 此漫画大体由三部分组成。画的右边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他身体左侧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还有一根钓鱼竿。 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n第一,认清主次,把握主旨。 看图作文的前提是要认真观察画面。只有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准确理解画面的整体意思。每一幅画都融入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这一意图是通过主体来体现的。因此,在观察画面时应分清主次,哪是主体,哪是背景,哪是陪衬,并且要弄清画面上主体、背景和陪衬等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主旨。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主次是什么?主体是什么?背景是什么,陪衬是什么?显173242425.doc 第 4 页 共 12 页 然,主体是人物、井、钓鱼竿和《百科》书。这四者构成画面的主体,缺一不可。绿草是背景,人物的眼镜和鱼桶,以及画面底部的注明都是陪衬物。 对画面主体,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鱼儿离不水,是对的;井里有水也是对的,但不能说一切有水的地方都有鱼,因而不难得出这样的主题: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把握主旨,是写好说明文与话题作文的关键。 弄清画的主旨。通过细致地观察,明确漫画讽刺(揭示)了什么现象,从而确定写什么。(示例如下:)讽刺现实生活中对理论照抄照搬、不知变通的人。 第二,展开想象,连缀情节。 画面上展示的景物是静止的,是某一个情节的"一瞬间",看图作文时如果拘泥于画面,思路就会受到限制;应该将"一瞬间"的情景拓展开来,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将画面外必要的内容补充进来,这样才能使画面的意思更完整,让静止的人与物活起来。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我们可以这样联想:主人翁为何来到井边;他是怎样钓鱼的;在钓鱼的时候,他心里想些什么;鱼是钓不到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等等。把这些问题的前因后果理清楚,就构成一个事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就定成一篇事件完整、主题突出的记叙文。 第三,明确详略,确定顺序。 看图作文,在观察图进行合理想象之后,重要的是要明确描叙的详略。什么要详写呢?一般地说,画面的主体或突现主题的人、物、事,要详写,反之,略写。这道理与一般的作文是一样的。这样安排详略,才能突出事件的核心,突出画面的主旨。另外,要合理地确定描写的顺序,即按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当然,组织材料的顺序多种多样,但要合理,利于画面内容的表述。如果画面没有配上文字介绍,那么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确定时间、地点,还可以对画面中的人物起名。如: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漫画,中间偏右是一个坐在草地上的学者模样儿的人,戴着金丝眼镜,双手捧着一本《百科》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画的左边是一口井,下部由砖砌成圆形,上部是个呈六角形的井口。他身体后的一根钓鱼竿的一头拴着一根线,伸入井中。他身体左前边放着一个盛满水的桶。画的下面写着:"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 以上文字,突出人物、井和钓鱼竿。说明顺序大致是:从人物到井,用钓鱼竿把人物与井联系起来,最后写鱼桶。当然,说明的顺序可以不止一种,如:可以先写人物,次写鱼竿,再写井,后写鱼桶。 阅读这幅漫画,写一段记叙性文字。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一个书生久居室内突然有个想法:去钓鱼!可是他并不知道该到哪去钓这大鱼,于是他找出了他的“万事通”——《百科全书》,带着他的鱼竿兴冲冲地出门了。 他来到了一片草地上,翻开书查着,突然他看到书上写着“鱼儿离不开水”。他心想,这下好了,我终于明白了。转身一看,旁边正有一口井。他赶忙乐呵呵将线狠狠的抛进了那深深的井中,一边看书一边“等收成”…… 他会钓上鱼吗?这书生! (2)多幅图作文 \n 多幅画图往往是通过前后连贯的几幅图,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多幅图看图作文的观察、思考顺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原则,可以分这样的六步: 第一步:从整体看全部图入手,了解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步:每幅图讲了什么。 第三步:这几幅图中重点是哪一幅。 第四步:对重点部分的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173242425.doc 第 5 页 共 12 页 第五步: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容语言。 第六步:把图意完整、通顺和连贯地写下来。 比如一幅关于保护益鸟的图画。 从这四幅图看,讲的是两个小男孩与屋檐上的燕窝之间发生的故事。 看第一幅图,两个小男孩从屋里走出来,屋檐上有一个燕窝,从燕窝上掉下来的什么东西,正好落在一个小男孩的头上,另一个小男孩抬头看着屋檐上的燕窝,仿佛在说什么;第二幅图上:一个小男孩扛来了一把梯子,他要干什么呢?第三幅图:扛梯子的小男孩把梯子搭在屋檐上,手里还拿着一块木板往上爬,另一个孩子抬头看着他。第四幅图:燕窝的下方多了块木板,钉木板的孩子正在对另一个孩子说着什么,燕子在它们头上叽叽地叫着。 从上面的仔细观察中,我们还要把观察到的景物、人、事联系起来,看看这些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做了什么?从而进一步了解每幅图的主要含义,注意每幅图之间的联系。按照这样的思路,这几幅图的主要内容就清楚了。先从小男孩被屋檐上燕窝落下的东西正好掉在头上看,知道了两个小男该也许正准备到屋外去玩耍;结果,两个孩子没有去玩耍,而且帮助燕子修了一个更完全、更结实的窝。这几幅图中重点是第四幅图,这时,我们需要对重点图展开合理的想象。看图作文的图画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图画,就给我们发挥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根据画中人物的表情及行动想象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仔细观察第四幅重点图上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两个孩子虽然没有出去玩,但他们保护了益鸟,回想老师说的话,他们心里可高兴啦。屋檐上的燕子看见自己的窝又结实了,正在夸奖两个小男孩。这样文章的主要思路出来了,鸟类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保护益鸟。 最后,把各幅图的意思连接起来,组织好内部语言。不过,在下笔前,我们要注意,作文的表达顺序和看图是想反的,是从部分到整体。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看图是提高认识能力为主,作文是提高表达能力为主。只有对图画的认识全面、正确了,表达才能准确无误,而表达的顺序,一般是按图画的先后顺序一幅一幅地写。 范文: 保护益鸟 星期天,肖明和岳军相约着到公园去玩。岳军的脚刚迈出门,觉得头被一个雨点似的东西砸了一下。岳军摸了摸头,呀!原来是燕子的粪便。他抬头一看,门口屋檐下那只燕子正在窝边拉屎,顿时气红了脸。肖明说:“岳军,我来帮你报仇,把这只讨厌的燕子消灭了!”说着他从院墙边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正要朝燕子打去。小燕子“叽——”的一声,拍着翅膀飞走了。 \n岳军叫肖明帮他把头擦干净,肖明说:“等它飞回来,我再收拾它!”岳军想了想,说:“不行,我有办法了。岳军从屋里搬出梯子,搭在屋檐上。又找来了一块木板、几颗钉子和一把铁锤,他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木梯。肖明站在下面,呆呆地看着岳军。心里直嘀咕:他要干什么呢?岳军到了梯子的顶端,拿出木板,把它横在燕窝下在赡后取出钉子,丁丁当当地敲起来。不一会儿,木板被牢牢地钉在燕窝下面。他又伸手摸了摸燕窝,还挺结实呢。这才放心地退了下来。肖明笑笑说:“咦,挨了一下子,还挺舒服嘛!” 岳军知道肖明在嘲笑他,就走过去,拍拍他肩膀,说:“忘了吗?保护益鸟是我们每个173242425.doc 第 6 页 共 12 页 少先队员应该做的。你怎么能把它消灭了呢?”肖明恍然大悟,赶紧扔掉了竹竿,说:“嗨,我真是的!”岳军又说:“燕子是捉虫能手,你打死一只燕子,等于放掉许多只害虫。这些害虫,要糟踏多少庄稼呀。” 肖明不好意思地说:“岳军,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打鸟儿了。请你原谅。”岳军说:“哪里。你脑瓜子转得快,以后哪只鸟儿冒犯了你,要动动脑筋,别忙着去拿竹竿了。” 肖明摸摸后脑勺,说:“我知道了!”“走,咱位到公园去玩吧。”于是,肖明和岳军蹦蹦跳跳地向公园走去。几只小燕子正在肖明和岳军的头上吱吱喳喳地叫呢。 (2)写文技巧 ①记叙文看图写作 记叙文是记叙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因此,它反映的内容一般要求是真人真事。记叙文看图作文的素材的取得来源于图画,因此人物的外貌、衣着、动作等特征的获取,要靠我们仔细观察图画,从图画中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那么事件从哪里来呢?也要从图中找。一般提供的图画,都是将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我们在看图时,要特别留意人物周围的环境,看看都有些什么东西,这样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身份,人物在干什么的分析来获得。 下面来看一幅图画:(图略) 图中画的是一个医院的病房里。图中有两个人物,一个叔叔正在抽烟,一个小男孩,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正在对叔叔说着什么。 写“人”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的特点又是通过具体事件、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出来。所以,首先要抓住人物在事件中展现出的鲜明个性。这幅图中的小男孩手指“请勿吸烟”的标语,神态坚定,表现出现小年龄对不良行为敢于制止;图中叔叔的神情表现出一种惊讶和惭愧,可以猜想面对这样的小男孩,他会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同时,我们在写作时,仅有上述的这些材料,想把人物写好还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联想和想像。只有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像,才能使人物更丰富、事件更完整,这样才能完整地表现人物特征、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幅图中我们应抓住两个人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特点,对他们的语言、动作做出恰如其分的描写。图中的大人也许是来病房探视病人的。可他在这样的环境下抽烟,显然是不对的,这便是事件的起因。小男孩的出现,以及他对叔叔吸烟的制止是事件的经过,结果叔叔没有在病房里的吸烟了。 \n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按照记叙文中要求的把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再加上合理的想象,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加上恰当的描写,这篇《请勿吸烟》的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范文: 请勿吸烟 今天,爸爸带着我上医院去看望李叔叔,在医院里,我认识了一个特别聪明可爱的小男孩。 一进李叔叔的病房,我就觉得很难受,空气的味道非常不好。原来是有人在吸烟,我找来找去,看见三号病床旁边有一个叔叔正在大口大口地吸着烟呢。他也是来看望病人的,可是他却一点不顾病人的健康,居然在病房里还抽烟。 不久,来了一个小男孩。他站在那里,想了半天,然后走到吸烟的叔叔跟前,说:“叔叔,有一个字我不认识,您能告诉我吗?”叔叔看了他一眼,吐了一个烟圈,说:“行,只要叔叔认识。”他用手指着墙上的“请勿吸烟”的“勿”字说:“就是这个字。”叔叔不假思索地说:“勿。”叔叔立刻就明白了,赶紧掐灭烟,把烟扔到了垃圾箱里。 这个小男孩真是很聪明,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我也应该向他学习。 再看下面一张难忘的新闻照173242425.doc 第 7 页 共 12 页 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可按以下步骤: 一、描述图片 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 ( 号啕大哭 ) 繁华的景象在 ( 狂轰滥炸 ) 中化作 (一片废墟 ) 照片上,只见一片本来繁华的景象在一(狂轰滥炸)中化作废墟。只留下( 断裂的 )天桥,(扭曲的 )铁路,(残破的 )房屋,满地的( 砖瓦碎片 )„„还有一个孤独的小男孩坐在废墟里号啕大哭。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车站变成一片废墟? 二、编写故事 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时,上海火车站和往常一样,涌动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翁翁”的敌机声,还没等人们醒悟之即,“轰轰”几声巨响,顿时,火车站硝烟四起,建筑物坍塌了半边。“鬼子的飞机来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妈妈„„”哭声、喊声,顿时连成了一片,人们慌作一团,不知所措。可敌人的轰炸还在继续,天桥倒塌了,此时的火车 观察顺序:背景 人物 铁轨 天桥 房屋 碎砖碎瓦 \n173242425.doc 第 8 页 共 12 页 站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停止了涌动,一个个尸体倒在了血泊中,刚才还在喧哗的火车站现已死一般的寂静,只是偶尔还能听见几声低的呻吟。就在这寂静的片刻,突然传来了一个小男孩的哭喊 声,“妈妈,你在那里。”“爸爸,我害怕„„”他坐在铁轨中间,满身是血,张着大嘴呼喊着。他看着眼前满身是血迹的父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不知父母为何一动不动,他也不知道从此以后即将成为孤儿,他更不知道今后该怎么生存„„ 三、展开联想 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片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怜爱中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长大后的他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鬼子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很可能还没长大就死了,因为没人给他饭吃。还有的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管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钱,让他生存,更没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 四、表达情感 战争带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特别是那些无辜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战争失去了家园,成了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使用某些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其他怪病。 战争中也涌现出许多为国家,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比如,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杨靖宇、赵一曼,为建立新中国英勇献身的方志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 我看着这幅照片,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写作的顺序可以是: • ①作文开头: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外国记者拍下炸后的真实情景。 • ②描述画面:请你仔细观察图片,看看照片上有什么人物?有哪些被毁坏的建筑物?是怎样的景象? • ③编写故事:想一想这个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 ④展开联想: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n• 五、表达情感:想到这些,你想对日本侵略者说什么?和战争中的孩子对比,你有何感受?你的愿望是什么? 可选择的写作题目: • 一张难忘的新闻照 • 沉痛的教训 173242425.doc 第 9 页 共 12 页 • 废墟中的孩子 • 哭泣 „„ 可选择使用的词语 • 断裂的天桥 扭曲的铁路 残破的房屋 满地的碎砖碎片 繁华的景象 “翁翁”的敌机声 “轰轰”的巨响 残酷的战争 • 摧毁 坍塌 倒塌 摧毁 喧哗 热闹 偶尔 呻吟 片刻 硝烟 怜爱 贡献 践踏 报仇 • 顷刻间 一瞬间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狂轰滥炸 横七竖八 川流不息 硝烟四起 乱作一团 不知所措 四处逃窜 流落街头 烧杀抢夺 ②看景物图作文 要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定重点,注意描写层次。如下图《公园的一角》就是运用由远及近的写法,再现了公园一角美丽的风光。 范文 公园—角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到公园去玩。 进了公园的大门,这里的人可真多,男女老少,川流不息。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甬道来到了公园的一角。 这里游人稀少,显得很宁静。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映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时,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湖边的几片荷叶,是那么绿,又给湖水增添了几分姿色。 随着一阵清脆的欢笑声,从玉带桥下划出一只小船,缓缓地驶向了远方。这座汉白玉雕砌的小桥,桥面宽敞,栏板上刻着的飞禽走兽就和真的一样。两个游人正在凭栏远望,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这美丽的景色。 从白玉桥下来,顺着弯弯曲曲的甬道,来到山顶的小凉亭。凉亭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柳树和奇形怪状的假山。凉亭顶上飞檐翘脊,六角高耸,屋脊上还刻着龙和一些怪兽。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凉亭里面有六根朱红的大柱子,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房梁上还刻着精美的图案,真是巧夺天工。凉亭中还有一张圆石桌,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正在下棋。他们正杀得难分难解,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站在凉亭里,俯视整个公园,这里的山,树,楼阁,不都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吗?这里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美,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173242425.doc 第 10 页 共 12 页 \n根据一张风景图,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符合图意,层次安排井然的文章来?我们从《公园的一角》一文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先仔细看图上有什么:有山,有水,水面有长短粗细不一的道道,水中有船,船上有人;紧挨水边的小道有桥,桥上也有人;有六角凉亭、假山和浓郁的树木„„这么多景物怎么把它串起来组成文章呢?小作者作了精心的安排:画面清晰的、突出的为近处;反之,为远处;又进行了巧妙的构思:让“我们”游园,通过“我们”把图中景物由远至近一一加以描绘。 因为是看图作文,所以图中见不到的,文章就一笔带过。小作者三言两语作了必要的交代,就带领读者进入游人稀少、宁静的画景中。文章先写远处连绵的山峰,山峰倒映在湖中,引出了湖水,用“鱼鳞般波纹”、“点点银光”、“像撒满了珍珠一样”,把图中水面的点点道道作了细致而又详尽的描绘。“随着一阵清脆的欢笑声,从玉带桥下划出一只小船”,把图中静止的小船,化作动态,给图画带来了生机。然后细致描绘了小桥:“汉白玉雕砌”、“桥面宽敞”、“栏板上刻着飞禽走兽”,图中的游人在凭栏眺望,他们正“兴高采烈地议论着美丽的景色”。并且借助画中人的口,道出作者的心声,既有景,又有情。 图中的重点是凉亭一带的景物,所以着重进行了描绘。由凉亭的周围——“郁郁葱葱的柳树”、“奇形怪状的假山”写起,写到凉亭本身。描写凉亭是先描写凉亭的外部:“顶上飞檐翘脊,六角高耸”,金黄的琉璃瓦“闪着金光”;再写凉亭的内部:六根朱红大柱子“要两个人才能抱得过”,房梁上刻有精美的图案,亭内有石桌,老人在下棋。小作者的细致描绘、合理想象,使这张朴素的黑白画变得那么绚丽、明快,富有美感。至此,图中景物全都介绍完了,小作者又为文章设计了一个结尾:“我们”站在凉亭上,俯视整个公园图景,自然而然发出赞美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真妙,既点了题,又赞美创造美景的劳动人民。这个结尾既总结了全文,又有较高的思想意义。 综上所述,根据一张风景画作文,要仔细看画,分清画面景物的主次远近,确立重点描写的景物,注意描写层次(由远到近、从外到里)。显然,要使文章言之有物,描写准确、生动,还必须平时注意观察,积累知识,作文时就能自如用笔,使读者如临其境,如睹其物。 四、看图作文拓展 同学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习作。 173242425.doc 第 11 页 共 12 页 请你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画,说说画面表达了什么内容,想想这两幅图画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两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一下,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把三幅图画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编一个故事。可以根据图意大胆进行想象,把故事的内容编得更加丰富。想好了,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① 弄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 \n看图作文首先就是要通过仔细观察,弄懂图意。对这篇作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你弄不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就无法想象出第二幅图的画面。下面我们来认真观察图中的背景、人和物来弄清楚地点、时间、人物和事情。从第一幅图背景上的大树、房子、屋内的摆设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呢,有两个人,妈妈和儿子。妈妈没有上班,儿子没有上学,我们看出,时间是一个休息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看,妈妈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大可乐空瓶和空易拉罐,从家里往外走。儿子追过来,左手指着塑料袋,右手摊开,在问妈妈什么,妈妈手指着外边,回过头来,跟儿子说着什么。从图中人的动作和手中的物品,再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妈妈要把塑料袋里的东西扔掉或卖给废品收购站。 我们再来观察第三幅图,从中间的圆桌来看,地点还是在家里。人物已变成四个人了,除了第一幅图中的妈妈和儿子,又多了两位同学。他们围着桌子在干什么呢?我觉得看一看圆桌上摆着什么东西就知道了。圆桌的左边摆着一盆“花”,花盆就是大塑料瓶的下半部,上面的花是用易拉罐的铝皮剪成的,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环环相接,美丽极了。圆桌的中间还摆着一个做好的小工艺品。儿子正站在桌旁聚精会神地用剪子剪饮料罐,剪出了一根长长的花枝。在他旁边的两个同学,一个手拿剪好的花盆,低头看着他怎样剪花一个双手握着大花塑料瓶抬头想着什么。妈妈坐在桌旁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从画面上反映的这些,我们懂得了图的意思,就是孩子们齐动手在用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而这些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正是第一幅图中妈妈要扔掉或卖掉的,被儿子要了回来。 ② 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同学们,第二幅图是空白的,这个空白需要我们去补充。依据什么进行补充呢?当然,那就是要在充分理解一、三两幅图的基础上,联系前后图,发挥丰富的想象,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前面我们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儿子不让妈妈扔掉或卖掉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儿子、妈妈和同学们一起用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很显然,在这两幅图中间,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情节来衔接。比如:拿着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儿子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找到了谁和谁,跟他们说了些什么,他和同学们是怎样决定的,怎样设计的?怎样做的等,这些应该是我们想象的第二幅图的内容。有了我们推想的这些内容,三幅图的内容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连贯,更合理。 三. 把三幅图和内容连起来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它们都是要通过画面上的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今天我们练习的这篇先补充空白图的图意,再把各图连起来写作文也是这样。在看清楚各幅图的内容之后,一定要思考出图中的中心意思。这篇看图作文的主人公——儿子,在三幅图中都有内容,他“向妈妈要回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组织发动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小工艺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这就是三幅图的中心思想,我们就应围绕这条主线把三幅图连起来写。儿子和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也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去想象,去发挥。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为了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先给主人公和同学们起好名字,可以每幅图写一段,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主线要清楚,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 173242425.doc 第 12 页 共 12 页 \n 范文 废物利用,保护环境 星期日的早晨,妈妈大扫除,准备把一袋塑料瓶和易拉罐处理掉。妈妈提着袋子往大门走,小明看见了,急忙从屋里跑出来,问:“妈妈,您干什么去呀?”“我把这一袋子废品扔了。”小明着急地说:“别扔啊妈妈,我还有用哪,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物件。” 小明把那一袋子塑料瓶和易拉罐放到屋里圆桌上,就去找他的好伙伴小华和小强。小明对他们俩说:“我家有一袋子易拉罐什么的,走,到我家去,咱们一起做好看的小物品吧。” 到了小明家里,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就摆弄起瓶和罐来。做什么好呢?小华说:“在咱们学校的科技月展览会上,我看见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用易拉罐做的花篮,可好看了。”小强也说:“对了,我还看见了用塑料瓶做的台灯呢!”小明听了,一拍手,高兴地说:“好,我去拿剪子,刀子、胶条、铁丝,咱们也试着做吧。”小华手巧,她拿剪子先剪下大可乐瓶的底当花盆,又用剪子剪易拉罐的铅皮,一圈一圈地剪成条儿,然后把这些条儿拧成花,插在花盆里。一个红花,一个绿花,花篮做好了,摆在桌子,真好看。小明呢,他挑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和瓶盖,设计了半天,最后,在小强的协助下,用剪子剪,用胶条粘,用铁丝捆,做成了一个蜡烛台,中间高,四周低,能放好几根蜡烛呢。小华看见了,好羡慕啊,她又拿起一个大塑料瓶。心里琢磨着:我再做一个什么呢。 这时,妈妈走进了屋里,赶快欣赏这精美的花篮和烛台,兴奋地说:“哎呀,你们真是心灵手巧,把废品变成了工艺品,这摆在屋里多好看,既保护了环境,又美化了环境啊!”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b71e033d647d27284b7351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