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设计 11页

  • 64.50 KB
  • 2022-06-23 发布

小学语文作文设计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导入1、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说理想是一盏不熄的灯,能照亮夜行的路。我要说理想是一颗树种,有一天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一定会有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就共同畅谈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1页习作部分,看书中怎么说,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学生读。大家想想这次习作的题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①出示题目②出示习作要求二、指导审题1、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为题。这是半命题作文。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而且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字眼“假如”,则说明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强调有假设、如果的意思。以第一人称来写。“……”是自己某种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谁能补充好?学生说:假如我是老师、警察、校长……2、同学们说得很好,写这样的想象作文,同学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大胆、勇敢、敢于想。那想象的时候要注意:①有意义,对社会,对别人有益处。如:你是市长为人民做好事。②想象合理。要从当前现实出发,有一定合理性。③(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想象具体、不笼统。3、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说。4、同学们刚才说得不错。不论在说或写的时候,开头,从现实入手,点明时间,地点及我的角色,从现实生活入手,主体部分展开想象,结尾回到现实,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总——分——总5、读范文假如我是神笔马良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拿起神笔,把世界变得富裕而漂亮起来,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我先来到农村的学校用我的神笔,画出一座二层小楼,让同学们在楼里,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上课。\n我又来到农民伯伯家,如果没有电视、电饭锅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话,我会把它们一一画出来,放在农民伯伯的家里,好让他样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了。我又来到种植蔬菜基地。再画出一个喷药的箱子和几盒农药,把药倒进箱子里,喷在蔬菜上,把虫子去掉,好让人们吃的放心,再卖一个好价钱。我又来到了一个大沙漠,我要画出一棵棵小树苗,一辆喷水车,再挖出一个个坑,浇上水,让小树长大,为祖国填上一片绿色。如果,我真的是神笔马良的话,我会让这些成为现实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相关的文章。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除了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外,作为学生学习生活最基本组成的语文作业设计也应有所改革。  思考一:新课标下语文作业的基本特征  1.多元化的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强化知识的工具,偏重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而新课标下语文作业则侧重于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具有生成理解的功能、展示个性的功能、使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使学习生活化的功能。  2.“有效发展”为终极价值取向。  有效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因此,我们在新作业设计理论中,强调从四个方面达成作业的总体成效:作业有价值,作业有效果,作业有效率,作业有魅力。  作业有价值:是指作业要能体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性。  作业有效果:是指完成作业要能达到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  作业有效率:是指用最少的投入来达到最高的目标。  作业有魅力:是指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预习、复习等。  思考二: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者并重。  因此,我们将教学系统纳入社会总系统,使作业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以进一步说明学生主体的价值化,即终极价值以过程价值为基础,过程价值以终极价值为指导。根据这一联系,我们构建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思路,  我们主要通过向生活、思维、个性三个维度的开放来有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思考三:新课标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1.减轻机械记忆的作业负担,设计创造力生存土壤的作业。  【案例1】征集作业  教学完《威尼斯的小艇》后,教师向学生征集作业题。经过思索,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当小艇,向大家作个自我介绍。”\n这个题目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很愿意做这次作业。教师一说“录用”,所有的学生都纷纷写起了“威尼斯小艇的自述”。课后,我欣赏了这次作业,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部分学生的作业令人叫绝。有的学生写道:“大家好!我是来自威尼斯的小艇。我身长有二三十英尺,体形有点像我的独木舟兄弟。别看我长得窄窄的,我的肚子可深啦,里面有一排排像沙发一样的皮垫子,坐着可舒服啦!不信你来坐坐。”有的学生借自己的口夸起船夫来:“我的主人本领可大啦!来往的小艇很多,他操纵自如,从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让我安全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也能减慢速度让我平稳地穿过去,有时还会做出像急转弯这样的惊险动作。你瞧,我身上一点伤痕都没有。快来坐我吧,很安全哦!”  假如当初给学生布置“按课文内容填空”或是“摘录佳句”之类传统作业,那学生仅仅是充当了复印机,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教学活动证明,只要教师给学生适宜的条件,学生的创造力就会迸发出来,他们就能充分展示自我。  2.减轻硬性统一的作业负担,设计可选择性的作业。  教学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照顾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配置可选择的作业。如:(1)在作业数量、内容上提供配套型、星级型、分层型作业供学生根据能力、兴趣的差异进行选择。(2)将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案例2】3+X  学生写了3次生字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完成“X”。“X”可以是组词、扩词、形近字的比较,可以是汉字的笔画数、音序字母等,由学生自己设定。  此例中,教师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给了学生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的自由,真正体现了个体差异原则。  3.减轻作业心理负担,设计趣味作业。  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布置作业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也越  高,这是教师布置作业时的误区。事实上,缺少选择性的过多的机械的作业和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改变单一的、重复的机械作业形式,在传统的抄写、默写、字词解释等“例行活动”中求变,求新,求趣,将学生从单一的写、机械的抄中解放出来,设计一些寓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之中的“开放性作业”。  【案例3】找字  学完认读生字后,教师让学生从报纸、书上找字。学生在寻找过程中巩固了字的读音,在朗读过程中懂得了字的含义。学生、家长都说这个作业真的很有意思。  4.改变孤立作业现象,设计综合实践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融综合学科知识为一体的探究实践性作业更应积极提倡。  【案例4】走进花园  识字的亲子作业:与家长一起到公园认一认花,请你把花各部分的名称、花的种类写下来或画下来。  教师布置这个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和掌握生字“花”\n。传统巩固生字的作业就是抄上几遍,或者是组几个词,这对于学生来说,除了机械记忆,并无思维的发展。而在这个作业中,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词语,了解了许多自然常识,而且与家人、同学、老师、大自然作了充分的交流。此作业融语文、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那种愉悦的心情。  让作业与学生的思维共进,让作业走进学生的快乐生活,成为学生精彩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面对新课程,作业也应呈现新的内容和形式,面对新课程,我们呼唤新作业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 新课程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前言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n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学生们准确地齐读:“南瓜”。王老师又举起了“黄瓜”、“豆角”、“白菜”、“卷心菜”,最后又拿出了紫颜色的“茄子”,学生们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qiézi”、“qiézí”、“quézi”,王老师在众多的读音中分辨出有一个学生把“qiézi”读成“quézi”。王老师亲切地说:“好像有人把它读成‘quézi\',我们再读一遍,读准它的名字——‘qiézi\',全班齐读。”根据学生们在课堂上反馈的信息和实际情况来看,生字确实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学生们慢慢地安静下来。“你们想把刚才读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吗?”王老师商量的语气,体现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学生纷纷举手。课堂上,学生清晰、自信地读书,老师热情地鼓励,声声入耳。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王老师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我刚才认识了豆角,我觉得豆角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n“我觉得更像一根绳子。”“我刚才摸到了黄瓜身上有刺。”“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圆形的,它的皮很硬。”“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我闻了闻,还有一股清香味呢!”“我知道了卷心菜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包菜。”【评析】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此课中,老师直接将情景生活化,并将教学明显地分成了认识生活与探究生活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走入相关认知的园地。此时课文所要学习的生词已不再是一个个陌生的、生硬的方块字的组合,而是一个个他们急于认识的朋友。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人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这些蔬菜的名字,并读准了字音,认识了它们,欢快的气氛就弥漫了整个教室。第二个层次则是创设了一个相对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由看一看、闻一闻以及摸一摸,他们自然明白了更多。原来“豆角像一根绳子”,“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吃的包莱就是卷心莱呀”……这些陌生或熟悉的蔬菜的特点,不是老师向学生讲解的知识点,而是学生们独自探究的“伟大”成果。学生们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课堂,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教育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n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n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1、教师语言之大忌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所听:1、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对学生所言: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2、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对学生所读: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对学生所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n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生选择XX)师:选择“树”学请齐读7、8自然段)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生齐读)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2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交换位置集中)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师:请“树”先来,可以吗?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n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众“树“:不同意;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换位整合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师: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2、有趣的作业形式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n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