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0 KB
- 2022-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挖掘农家往事耕耘习作田园————农村小学作文实践探索 事件与背景:开学初,学校正在鼓励各班积极参加“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为主题的学生征文比赛。谁知课堂上学生们面面相觑,唉叹声一片,“老师,我们没有什么快乐的事。”“老师,我们也没有烦恼的事。”……虽然我再百般启发,学生也交流了,可是学生那痛苦的表情,空洞的言辞却让我很受挫。想写作文,但无从下手,这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想写、愿写、敢写、会写,轻松作文,尽快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回到办公室,翻阅着那一篇篇“短小精悍”寒假习作,我更叫苦不迭。这哪是四年级学生的水平习作,分明是在敷衍塞责,滥竽充数。忽然,一篇作文跃入我眼帘,定睛一看这篇《心中的年》,里面有这么描述的片段:在我老家,我们是这样过年的。每到大年三十,家乡的小孩就背着书包,到村里每一户人家要红包、要吃的。我们每一回都不会空着手回来,而是把书包装得沉甸甸的才凯旋而归。如果是有钱人家,还会从阳台上抛下一些糖给我们吃。乡里的孩子都很快乐。这里过年却没有什么年味,只是过年的时候吃得好一点,平常吃得差一点,就这么点区别。我真想回老家过年。我连声叫好。要知道,我接班的半个学期以来,这个女学生在习作上并没有突出之处,而且还总是前言不搭后语,纠缠不清。欣喜之余,我不禁掩卷沉思。她之所以能这么完整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感,最主要是由于对家乡的怀念。她老家在临安,已经好几年没回去过了。是思乡的情愫勾起了掩埋在她心底真挚之情,撩起了她心底真实之感,自然,笔尖流泻下了她从未有过的顺畅之言。由此我想到,仅是我们浙江省内民情风俗都有着千差万别,不同的省份,民俗习惯更是迥异了。我们班44个学生,除了7个本地生,其余来自四川、安徽、湖南、河北等7个省的农村,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如果能挖掘每个人所在地区的农家事、农家乐、农家景、农家文化,这不是一座座内容丰富的庞大习作库吗?而且据我了解,好多学生有几年没回过家的经历了。出生之地总是难忘的。对于孩子来说,农村那广阔的天地更令他们留恋。何不引领他们采集珍贵的农家资源,挖掘心中的孩提往事,作为习作的又一田园,来倾吐浓浓的故乡情结呢?豁然开朗的我振奋不已。5\n设计理念与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些理念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要生活化。也就是说,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同时激发学生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情感。叙述嬉笑怒骂,描绘喜怒哀乐、,在写作中融入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而记录家乡的吃喝玩乐,记录家乡的花草虫鱼,记录家乡的民情风俗等,既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又系学生成长中的情。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他们才会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语言的激流才会宣泄出来,释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烙上学生情感个性的印记。于是,系列以“农家生活乐趣多”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进入了我的课堂。实践案例:案例之一:农家乐事(一)、教学流程:1、谈话: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众多田园风情、农家生活的文章,请你回忆一下,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像这样的农家生活我们都很熟悉。据我了解,我们班的同学老家大都在农村,我们都是农家的孩子。农家的生活乐趣融融。闭上眼睛,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从前……(深情地描述)乡间的草丛中,蟋蟀、蚂蚱跃动的身影;碧绿的原野上,牛背上的牧童,清脆的口哨;田野间的奔跑、嬉闹;溪水中的鱼虾;林间的鸣蝉……你看到了从前的身影了吗?(留足时间让学生静静地回忆)选择你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准备一下,说给大家听。3、个别交流。要求:把最有趣的部分详细生动地说给大家听。能把大家逗笑说明你成功了。同桌交流。小组交流。4、师口头交流范例:《骑猪》5、学生习作。(二)、课堂效果:5\n在教学的第二环节,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舒缓柔和地描述农家生活的小镜头,这番动情的描述,点燃了学生的旧知,思绪很快飘回到了熟悉的农村生活。学生交流的热情少有的高涨,情绪少有的亢奋。举起的手久久不愿放下,不让他说都不行。在小组交流环节,以往“沉默是金”现象自动消除。有趣的事例如雨后春笋冒出:捅天、烤老鼠、逗鸡、偷柿子、掉粪坑……唤醒沉睡的记忆是习作的起点,我这样认为。习作片段: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就往小狗身上摸。母狗像火箭般冲过来守住小狗,冲我大叫。那凶狠的样子仿佛要咬我一口。我连忙后退。武力不能解决问题,看样子得用智慧了。我就不信我这人脑还比不过你这狗脑。我看见桌上有一块肉,就拿过来在母狗眼前摇来晃去。母狗果真中计了,盯着这块肉摇摇尾巴。我把肉向远处一扔,母狗立刻追了过去。趁着这个机会,我连忙跑过去摸了一下狗宝宝柔软的毛。——————《智摸狗宝宝》周聪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出来时,蜻蜓就都出来轻松游玩了。我抬头一望,哇!满天都是蜻蜓。它们聚集在一起,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上飞,仿佛乌云盖顶。我和弟弟决定去抓蜻蜓。我们手拿打苍蝇的拍子,一步一步走向“战场”。我用我的“火眼金睛”向四周扫了个遍。忽然,一只蜻蜓从天而降。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它居然一点儿也不挣扎,我很容易就到手了。仔细一看,啊!原来是只死蜻蜓。害我空欢喜一场。——————《捉蜻蜓》王园园小猪开始行动了,它张开大嘴向栀子树咬去。我见了,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瞄准目标砸去。只听“嗵”的一声,小黑猪的背被我击中了。我的举动激恼了它,它更来劲了,发疯似的围着栀子树打转,好像在向我示威。不一会儿,它又向栀子树发起了第二轮进攻。不幸的是它的计划破灭了。我从家里拿了一根竹竿,对准小黑猪的屁股捅去。这下,它可惨了,屁股红红的,疼得它到处乱撞。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它那可怜的小样,走吧走吧,反正栀子树完好无损。——————《斗猪》李益案例之二:节日风俗(一)、教学流程简述:在设计这个小主题前,我向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的任务:向父母了解自己老家的节日,选择有代表性的且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个节日详细了解。家乡的风俗学生都熟悉,孩子本就浸润在浓浓的节日中长大的。但要他说出来,却只能找出些记忆的碎片,难以成文。所以,我先布置课前的了解环节,目的就是让他们回忆过节的片段,填充内容的空白。5\n因为有了准备,学生交流的话题就多了,过年杀猪求富贵的,要红包的,关门炮……课堂交流中,学生倾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对表述不清、条理不明的情节提出了疑问。我也口头作范例,描述自己家乡元宵节的风俗——《讨糊》。(二)、习作片段:比赛在锣鼓声中开始了。小朋友们提起各自的桨拨起水来。所谓的船桨,其实是家里带来的锅、铲子、扫帚、菜刀等。船开动了,我们奋力地划着船,嘴里唱着歌,脚还不时地打着节拍,真是手忙脚乱。见自己的龙舟落后了,小朋友们就开始耍赖,有的用扫帚把河水扫向竞争对手;有的用锅舀水泼向对方;还有的用菜刀砍对方的龙舟。顿时,河里像炸开了锅。溅起的水如同一朵朵洁白的莲花。父母亲们在岸上大声呼喊着,为在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加油。——————《赛龙舟》唐霞大年三十晚,刚嫁过来不到一年的新娘可痛苦了,因为这天晚上,村里的孩子都要去闹闹。来到她们门前,你会发现早有许多孩子,每人手里拿几盒摔炮等在那里了。要是不开门的话,我们就在她门前噼里啪啦炸个稀巴烂,吵得她不得不开门。可是她要一开门,我们就像小蜜蜂一样嗡嗡嗡一哄而上,又是抓又是拧,还要挠痒痒。当然,抓、拧都是手下留情的,出门前父母都交待过,只是为了图个热闹。闹完后,要上几块糖果,我们就赶紧撤退。——————《闹新娘》劭井磊回顾与反思:一篇篇习作虽然稚嫩,但是篇篇充满了真,字字透露着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生活世界,成长的足迹。牛背上有他们顽皮的身影,草丛中有他们快乐的脚印,五月赛龙舟,八月拼月饼……作文不再是一种负累,他们不再是习作的榨汁机。与以往的作文相比,这几次的作文字数少则四五百,多至七八百。反思这几次的教学,收效的原因在于:1、生活化的写作素材激活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愿望。小学生用感性的眼光看世界,若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叙述出的文字大都苍白空洞。这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所以,平时我们都注重作文材料的生活化选择。而《智摸狗宝宝》、《赛龙舟》、《闹新娘》等就取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对学生来说感觉很亲切,没有距离感。材料还得依托情感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身在曹营心在汉”5\n,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也能形容这些因父母打工而跟随出来的孩子。在这里,因家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大多数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去游乐场所游玩。他们的生活天地是狭小的,相比之下,他们更怀念过去的农家生活。于是,引发埋藏在学生心底的乡野农趣,复苏沉睡在心底的激情,就成了我教学设计的起点。偶尔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循循善诱,偶尔讲述自身儿时的趣事触发其联想。有了生活这个源泉,情感这块石子,还愁荡不起涟漪,激不起浪花吗?2、课程资源的充分挖掘引领学生将真实生活纳入写作的视野。语文课程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联系的课程,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一切课程资源、一切活动形式都能为我所用,将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崔峦)我班学生所处的家庭、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各异,如果挖掘出来,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民情风俗、乡土人情、自然景观等材料,都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鲜活课程资源。而“农家乐事”、“节日风俗”等小主题的设计,正是发挥了我班学生得天独厚的地区优势,开采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3、不拘形式的习作方式放牧学生的情感于文字。作文是生活的剪影,是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但更是施展才华的场所。因此在作文中,引导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或记事,或议论,或抒情,或信笔涂鸦一幅画,或随笔吟诵几句诗,或觅来一张泛黄的照片配几句话,……有意识地开设作文欣赏课,引进展示、评比、等竞争机制,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鼓励学生在校刊《小溪流》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 经过几次的教学尝试后,我越来越感到农村生活蕴藏的习作资源的丰富性和可感性。下一阶段,我将继续从“农家游戏”、“农家小吃”、“农家风景”、“农家摄影”、“农家童谣”、“农家变化”、“农家艺人”等主题去拓展习作内容。教学重在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为起点,唤醒沉睡在脑中旧有的认识,去点燃习作兴趣的火花,奠定写作基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