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0 KB
- 2022-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升初考试语文试卷2011-06-1316:04:14来源:网络共享字体放大:大 中 小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xúnhuányùnniàngsìnǜeyěxìngnánxùn()()()()dǐngshèngduānxiángdǎogàozhāngguānlǐdài()()()()二、选择。(10分)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的一组是(),你能将错别字改在后面的横线上吗?(4分)A.不计其数置之不理三年五栽昂首阔步____B.应接不暇聚精会神欢呼雀越万籁俱寂____C.班门弄斧泛滥成灾盛气凌人恍然大悟____D.再接再励默默无闻拔苗助长赞叹不已____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每个有理想的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建设人才。B.陈老板穿了一身新衣服和一只新皮包,坐上了他的轿车。C.小江见到夏明,他告诉他,他这学期评上了三好学生。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3、与“这个故事使我感动的流泪”意思相同的句子是()(1分)\nA.这个故事怎能使我感动的流泪?B.这个故事使我感动的流泪吗?C.这个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的流泪。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的意思是()(1分)A.现今的山东省B.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C.大山的东边5、“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瑟瑟”的意思是()(1分)A.碧绿色B.灰绿色C.蔚蓝色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的“可怜”解释为()(1分)A.值得怜悯B.数量少,不值得一提C.可爱三、完成句子练习。(共14分)1、在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中,哪条名言或警句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把它写出来。(2分)2、我积累的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古诗名句有:。(2分)3、当人们在外地过节时,人们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4、“雨”是古代诗人笔下最常见的景物,请写出两句描写“雨”的诗句:。(2分)5、用“欲知、五车书、千古事、须读”组成一副对联。上联:下联:(2分)\n6、仿写。(2分)圆规:真自豪,你的一生都是圆满的。真可怜,你一生都与方正无缘。橡皮:真可悲:真伟大:7、缩句。(2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四、填空。(18分)1、成语接龙。(3分)如释重负---------浑身是胆---------2、课内外知识填空。(15分)①()东入海,()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忘王师又一年。这首诗是()时代诗人()写的,诗中的一个()字表达了沦陷区老百姓对南宋王朝迟迟不来收复失地的失望之情,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②《将相和》一文中的“将”指的是(),“相”指的是(),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习到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和()。③《望庐山瀑布》中的“庐山”在现在的()省。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是我国()朝末年起义的领袖,人称(),后来被()打败。\n五、阅读部分。(一)儿子(8分)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上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强、强悍。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这两个月来,()汇款照样来,()信()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1、解释下列词语。(2分)嘘寒问暖:焦虑:2、给第三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虽然然而但却B.于是虽然却但C.可是虽然但却D.可是如果但是就3、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1分)A.老人的亲生儿子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n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4、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翁是()(1分)A.老人B.儿子C.“儿子”D.小刚5、指出下列引号的用法。(2分)“解为民”:“儿子”:(二)渔王的儿子(12分)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捕鱼技术都很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到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1、“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2、“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一个成语)(1分)3、渔人的失误是什么?(2分)4、“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2分)\n5、“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6、从文中找出反映“渔王”教他的儿子们捕鱼技术的态度的词语。(1分)7、你认为这则故事仅仅是在批评渔王吗?(2分)六、作文部分。(30分)题目: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要求:1、将自己想像中的中学写出来,可以从校园、教室、老师和学习情况等方面来写。2、想像要合理,文章要完整,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3、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