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69 KB
  • 2022-06-24 发布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孙爱茹(1978年)女安徽宿州人宿州市埔桥区夹沟幼儿园教师邮编:234000电话:13035004830邮箱:2044865103@qq.com摘要: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大胆思考与探索,把活动引向深处。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让整个活动层层深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1、加强与教学目标间的联系;2、要充分了解孩子,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问题;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4、设计问题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指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木的核心理念,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从问题的类型、难度、梯度等方面选择最佳教学问题的过程。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通过设计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可以调整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知识的建构,提高教学质量。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幼儿园教学活动\n中,教师既要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又要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体现活动性、趣味性和有效整合?根据本人的从教经验以及多次听课、教研,从中深刻体会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大胆思考与探索,把活动引向深处。那么,到底怎样设计问题才能让整个活动层层深入,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强与教学目标间的联系问题的设计耍针对材料,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例如,教师针对故事《小兔落水后》的语言活动制订了两个教学冃标:能安静地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的语言美;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当朋友危难时,最有利的支持就是伸手帮一把”的道理。教师围绕目标设计了以下问题:“小兔落水后,小猴子是怎样做的?小狐狸是怎样做的?小山羊赶来后是怎样做的?你们认为谁做得对?为什么?”“如果你们看见小兔落水了,你们会怎么办?”“当朋友遇到困难(危难)吋,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将目标有效地展现在活动中,而且这些问题针对性强,能启迪幼儿思维,使幼儿排除干扰因素,理清自己的思路。2、要充分了解孩子,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问题要精心设问,首先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幼儿应该知道说、唱、画、想什么,更要让幼儿知道\n怎么表现。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还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例:为方便他们分清纸筒的粗细,老师可以双手各举起纸筒,举得有高度变化问他们高的粗?还是低的粗?这样很直观地提问,是适宜幼儿直觉思维的提问)等这样有助于引导幼儿进入学习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并要考虑:设计的问题能否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如中班语言活动《蛛网商店》,我设计了一组难易不同的问题:哪些动物会来买蛛网?它们买蛛网有什么作用?所有的小动物来买蛛网,小蜘蛛都会卖给它们吗?假如买了蛛网会用来干什么?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每一层次的幼儿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大胆表达。3、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教师要恰当地配搭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多提一些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地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情感、态度、兴趣与需要,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例如,“假如你是一只小鸟,你要到哪儿去?你要做什么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并不要求幼儿给出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同时激发幼儿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教师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好问题应该是有启发性的。所谓启发性,即能引起幼儿认识中的矛盾,使问题处在幼儿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处,能促使幼儿积极探索与学习。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期是\n思维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幼儿勤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启发性,帮助幼儿联想,引起幼儿想象,让幼儿有选择地运用现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重组。当然,问题的思维空间应当较大,给予幼儿多角度、多方式思考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语言欣赏活动《落叶》中,教师设计了“你们想把树叶做成什么?”这一问题,很自然地帮助幼儿展开了大胆想象:“我想把它做成一架架小飞机。”“我想把他做成一辆辆小汽车。”“我想把它做成一块块饼干。”等等。4、设计问题时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对教师而言,能设计关键问题,就能较好地抓住教学活动的“魂”。例如,教师在语言活动《春天在哪里》中设计了三个关键问题:“春天在哪里呢?”“听听河边的柳树、院里的桃花、树林里的小黄莺和花丛中的小蜜蜂是怎么说的?春天还会在哪里?可以怎样说呢?”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思维起到了一个统领的作用,教师据此掌握了整个活动的主线:让幼儿讨论并互相说说春天在哪里,引起幼儿欣赏散文的兴趣;引导幼儿倾听散文,了解散文的主要内容;拓展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构建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如科学活动《有趣的水》这个活动,教师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特性,用底部漏水的瓶子装水来演示,并引导幼儿观察提问:“瓶子怎么装不了水呀?”幼儿说:“瓶子漏水了,装不了。”老师又问:“为什么装不了水?”幼儿说:“瓶底有漏洞。”老师急了:“水哪里去了?”幼儿这才说:“水流走了。”老师松了一口气:“对了,\n水流下来了,因为水有流动性。”为了说明这一点,老师又让幼儿用手抓水、用漏勺装水,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如果老师在开始部分先让幼儿在亲身体验水的流动特性后,再提出问题:水能不能被盛起来?为什么?这样幼儿就能以实践体会回答问题,避免在问与答中走入“死胡同”。保持问题的适当难度是提高问题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幼儿的水平应有清楚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设计的问题应适合幼儿思维的发展水平。若问题的难易程度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可以使幼儿在解决问题时产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总之,教师与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成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因为交流是教学的木质,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它创生一系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幼儿年龄特征及其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