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2-06-24 发布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ppt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ppt篇一: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篇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发布者:王静发布时间:18/11/2011PM3:12:49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教育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成现实。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师成为多媒体教学真正的主人,让幼儿真正成为参与活动的主体?一、学习、使用、制作课件,做到物以致用。如何让一线教师成为多媒体的真正主人,教师不但要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不断地提高制作水平。\n第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制作课件。我们在初步学习制作简单课件的时候,遵循了一个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孩子喜欢。如何让孩子既喜欢又能学到知识?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喜欢成人的鼓励。针对这一点我们明确了孩子的喜好。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们注意在色彩、声音、动画方面来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如小班英语活动《我的身体》,教师制作了PPT课件,在出示身体部位的同时配以好听的音乐,还相应的配上同步的儿歌,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快乐的就能正确的指认自己的身体部位。第二、建立课件库,实现资源共享。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单靠几名教师制作的课件十分有限。所以,我园每学期都举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中,教师们不仅学习到了他人许多经验,也在比赛中为自己学习、课件制作打下了丰富的经验基础。幼儿园建立了课件资源库,所有课件均实现了共享,而且一些课件还可以使用于多个教学活动。例如,课件《京剧》中,不见展示了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各个行当的服装、脸谱、道具等特点,还插入了各个行当的经典唱段,可以在大班教学活动《小戏迷》、《京剧脸谱》这两个活动中使用,达到了资源的共享。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活动效果。\n由于多媒体运用在某些方面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使一些教师有些盲从,以至于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致使教学活动趋于形式化,华而不实。如何让一线教师更了解多媒体运用的实际意义?我园进行了园内的多媒体技术教学研讨活动,在每个年级组开展几个活动,让全体教师进行观摩,之后我们专门进行了活动研讨,让老师们各抒己见。在研讨中,老师们几乎都提出了共同的疑问:有的多媒体运用是否多此一举?有的多媒体运用是否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有必要整个活动都使用多媒体吗?在讨论中教师确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合理使用才是科学的、有效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呢?首先,使用多媒体不能采取“拿来主义”。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现成的课件播放一番,附加几点解说了事。这样的生吞活剥、移花接木不仅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活动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不是我们提倡运用多媒体的初衷。\n例如,某位教师进行中班科学领域活动《美丽的菊花》时,利用PPT课件展示了菊花的花、茎、叶,又展示了菊花制成的菊花茶、菊花晶等等,最后让孩子们品尝了菊花泡的茶,活动结束。在这个活动中,其实完全是没有必要完全依靠多媒体课件的。菊花是大家常见的盆栽花卉,完全可以用实物来代替课件中的图片展示,而且实物展示更加直观,使孩子不单单是从视觉,还从嗅觉、触觉等多角度来认识菊花、了解菊花,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应思考:是否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选择什么样的多媒体课件才是适宜的,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事实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使用多媒体,可能会导致多媒体手段成为教学活动的干扰因素。其次,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适宜性。在选择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内容,只有内容适合幼儿,能引起幼儿兴趣,而且所选择的内容是适合用计算机多媒体方式表现。比如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有趣的昆虫》。由于现在人们大多居住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就减少了很多,单靠语言描述生活在自然界中的昆虫显得十分苍白,如果发动家长收集各种实物昆虫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很全面,所以我们制作了简单而全面的课件,把各种各样有代表性的昆虫集合在一起,让幼儿欣赏,使教学活动显得生动而有趣。\n第三,使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教师与孩子亲和力下降。众所周知,与孩子的亲和力是幼儿园教师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与孩子的直接语言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运用多媒体后,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操作,结果,难以像传统教法一样言传身教。诸如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等语言、情感的交流就很难派上用场,未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某位老师在进行大班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春节》时,首先播放了幼儿园课件库中的课件,之后提了几个的问题:第一,“过年”这一说法是这样来的?由于课件中播放了FLASH《年的故事》,所以孩子们很轻松的就可以答出。第二,过年时都要干什么?课件中展示了吃饺子、贴春联、拜年、送压岁钱等等,孩子们一一作答。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幼儿把过春节的情景画下来,孩子们的画基本的都是模仿课件中的画面。整个活动多媒体课件成为了主角,教师与幼儿成为了配角,表面看来,孩子们了解了“年”的由来,知道了春节的一些传统习俗,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达到,但就活动效果而言,多媒体的大幅度使用,占据了教师与幼儿有效交流的时间,取代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失去了原本的亲和力,教学活动也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趣味性,所以在延伸活动中,孩子们画不出自己思维中的春节情景,只是把课件中的画面画了出来,课件对孩子的思维、想象都形成了一种束缚。\n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更要和孩子进行语言、眼神、动作方面的交流,既要让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教学功能,还要使教师和孩子之间更加亲近。切不可让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负担与束缚,而是应该让教师做多媒体的主宰人物。瑞吉欧说过:“我们要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为儿童去做”。因此,我们要目的明确地引入信息技术,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多媒体将会以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被很快的融入其中,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篇三:大班个别化学习案例分析大班个别化学习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又到了个别化学习的时间了,幼儿插名片起了小小的冲突,棋吧名额已经满了,可还是阳阳他们央求我可不可以去棋吧玩。相比之下,我们的实验室冷冷清清无人问津。于是,我对阳阳他们说:“你看,棋吧已经满了,如果在进人的话材料也不够啊。我们的小实验室目前还有空的地方,你们可以去实验室。”于是阳阳,东东他们去小实验室玩了。阳阳摆弄了一会颜色变变变之后变开始东张西望,和附近的小朋友说话打闹;东东不停的更换着操作的材料,似乎也没静下心来。二、分析\n区域活动本身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可今天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是老师介入,和幼儿商讨后幼儿才去游戏的。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根据孩子的反应我做了以下原因分析:(一)投放的材料的问题卢梭说过:要在自然状态中,让孩子率性发展,在至善至美的体系中,成为聪明和善良的人.区域化学习活动正是这样一种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新型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幼儿需求,选择设计多种活动内容,以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而幼儿就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程,从而逐步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积累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1、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已经不高了,没有及时的调整材料,材料也比较单一。探究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探究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可见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创设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物质、心理和有情感的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的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n当幼儿对某样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便能在活动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处于积极主动的探求状态,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而幼儿的能力与水平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影响因素。当幼儿觉得游戏也就如此时,像阳阳对他来说自由摆弄颜色很容易,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失去活动的兴趣,所以他就不愿意再玩了。2、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进行投放材料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个体之间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而幼儿教育要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对待明天。区投放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按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投放,维持幼儿持久探究的兴趣。(二)教师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我们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具体的评价,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兴趣,出于我的威严才继续游戏的,没有足够的空间给他们,应该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三、对策与思考(一)对材料重新进行调整\n1、材料太单一,而且没有层次性,针对这个问题,我要进行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所以除了保留原来的游戏程序外,还准备了各种材料,增加了难度,保证幼儿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这样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了。2、针对幼儿的兴趣投放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二)在活动当中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三)指导到得当、适时,有针对性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去发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去讲述他们的需求、困难等等。要仔细的倾听幼儿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想、看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幼儿游戏。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调整的思考发布日期:2011-11-2814:52:00活动背景:\n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活动质量。而影响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活动材料。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材料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手段,以上我们已充分认识到材料的先进性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这并不能完全代替幼儿的发展。一位研究活动的专家指出:“活动材料只是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没有与活动有关的直接和间接指导的情况下,活动材料本身不会有教育意义和可解释性。”。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重综合因素的影响。因而材料投放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完结篇,而是始终顺应幼儿的发展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想充分利用好材料这一教育手段,就需要教师在材料调整中有一定的教育策略。实录观察:\n观察是了解及评价幼儿在活动区的兴趣及能力表现、了解幼儿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为教师调整材料提供依据。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调整的秘诀是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它关系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本身效益的发挥,是幼儿成功与材料互动进行建构学习的基础。教师试图从多种角度充分的观察孩子,简单易行的记录分析孩子,其价值不是为了评价孩子,而是为推进儿童建构的系统运转提供策略依据,为材料调整奠定基础。实录观察一:参与人数过多,材料缺少。实录:在<<我是中国人>>的主题中我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了一次行盘子的装饰青花瓷,一开始怕孩子不会画,而且浪费就提供了一些圆形的白纸和极少的一次性盘子。当孩子们看到一次性盘子的时候都很兴奋,都跃跃欲试的想去试试自己设计青花瓷的本领。由于孩子的从众心理,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都来到美工区来设计青花瓷,但是一天两天??她们每次来的时候都发现一次性盘子没有了,所以渐渐的来美工区设计青花瓷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分析与调整: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第一次出示材料,孩子在活动时都对材料十分好奇,但由于教师在准备时只考虑材料适合那一层的孩子而局限了投放的数量。这在观察时能及时发现,在准备其他活动材料时可适当增加新材料的数量,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n于是,在美工区中提供了更多数量的一次行盘子,积极的引导那些对设计青花瓷感兴趣却因为数量的问题而不愿意来美工区的小朋友们。并在讲评活动中积极的及时的表扬那样愿意大胆设计青花瓷的幼儿,以此来弥补教师对投放材料较少的错误。实录二:投放的材料,缺乏兴趣。实录: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教师新增添的材料,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缺乏自信,无从入手实施活动。在“我们的城市中”我们班班级里的科常区的“汽车跑道”这份材料最初我投放了下斜坡不同材质的道路(吸管、瓦楞纸等材料),两根平行的跑道以及一张由教师制作的记录表,幼儿可以根据兴趣,选择铺上两条不同材料的路来进行赛车比赛,感受不同道路下坡的不同速度。幼儿第一次参与积极性高,拿起材料就开始尝试,并认真地记录,在纸上记录了几笔。可刚尝试一会儿,便离开了,接下来换了两名幼儿进行操作此材料,结果也都草草收场,之后的活动中,跑道材料大多被用做开车的马路,并未起到比较的目的。针对上述幼儿出现的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材料不再吸引他们。其次,材料投放偏向高结构,幼儿在最初的操作中就会被这些目的性给吓跑。分析与调整:\n我进行了第一次的调整:将记录表暂时撤离,增加跑道的数量(在另一端同样添加两根平行跑道),形成了一座“桥”。并请幼儿将孩子自带的小汽车放在这份材料中,孩子们注意到了材料上的变化,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来到汽车城,拿自己车子和同伴进行赛车,他们似乎对上桥下桥特别感兴趣,活动中他们拿着小汽车反复的比较着,可矛盾也开始产生:提供的车型各种各样,对幼儿的比较造成了干扰,他们在活动中经常争吵着到底是谁的车子下坡比较快。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比了,汽车再次停到了停车场中。作为老师此时知道在活动中跑道、车型对下坡的速度都有影响作用,其次斜坡上一次只能铺设两种不同材料作成的跑道,对整体的比较帮助不大,幼儿经常会再则因为距离较短,部分跑道上的小车速度难以区分。根据分析的原因,我对材料进行了第二次的调整,这次我从难度上给予降低,为孩子提供了同一规格的车型,另外将斜坡下端的拦板去掉,小车下完斜坡后继续在桌面上行驶,将规则提高一个纬度,即看谁跑得远。另外增加了记录方式,也可在桌上作出小车在各个跑道上跑出距离的小标记。结果在之后操作中,幼儿有了公平的竞争,不仅活动中有了积极性,而且也有了更科学的记录方法,对于幼儿的观察很有帮助。\n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又不满足了,在一次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到通过改变斜坡高度,小车跑出的距离和速度也都有所不同,于是我马上又对活动进行了第三阶段的调整,对原有固定的下坡高度改装成活动的,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坡度进行自由调节。活动又顺利开展下去了。实录三:多次完成任务,失去挑战。实录:在民族棋这份材料中,在投放的第一阶段,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愿意在通过投骰子的形式,按照骰子上的不同规则进行玩棋。但因为民族上的数字都是正常的1-2间的顺序数数,经过孩子的一段操作中孩子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规律。这份材料玩的人就越来越少或是玩玩就走开了。分析与调整:这份材料在预设时原本就是有两个点:一是帮助幼儿巩固的数数经验,第二就是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能按照骰子上的规则正确的下棋。但就孩子现在的操作情况而言,发现的问题是孩子对这份材料的新鲜感没有了,而且这份材料当前所具备的难度对于孩子来说有些过于简单。所以我做了以下的调整。策略一:丰富材料种类,激发活动兴趣。\n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份材料的初期阶段孩子的普遍的都很感兴趣,因为对于有新鲜的材料孩子会跃跃欲试的想”尝尝鲜”。但孩子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在同一区域活动中,需要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不仅有利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使幼儿的活动内容更趋丰富,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活动主题纵向,横向发展,帮助幼儿进行操作。策略二:增加辅助材料,拓展活动目标。孩子经常操作这一材料时间长了已基础掌握了活动方法,这时我为幼儿添加的另一个辅助材料.如:在图书区中一份材料叫做朋友的名字,一开始是小朋友用照片与名字的匹配,一段时间后我添加了学号配对表,也就是添加了统计因素。我对材料调整后我发现,幼儿操作发生了变化,在添加的情况下,幼儿带着原有的经验和获得成功后的自信逐级而上,在掌握对应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统计的方法。策略三:组合原有材料:延长活动生命。观察到幼儿在活动进行中对交往的一种需求,所以在一段时间的活动后,我及时回应幼儿,将2分材料“小记者”和“门牌号”这两个不同区域材料的进行合并,组合,融合成一个新的活动主题,让幼儿和同伴进行互动,调查不同小区里都住了哪些同伴。以拓展丰富活动内容,延长材料的生命力。策略四:设置活动障碍,提出新的挑战。\n在投放材料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性德拿掉了部分的材料或增加了老师的照片,从而使幼儿活动出现了新的问题,有的幼儿就放弃了,有的发现少了材料的就求助于老师,此时我就激励他们继续活动,尝试解决遇到的问题,给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探索和实践的空间。在调整材料的实践中,我也不断的在反思自己的工作。开始真正学着了解、倾听、认同、顺应孩子,更进一步的对教育本身的元素有了重新的思考。个别化教育并非单纯是个别教育,相对于模式化,统一化,课堂式的集体教育而言,它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教育。个别化区角就是为适应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特点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让每个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获得发展的场所。通过多层次的活动内容及材料让孩子通过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使自己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发展。那么根据我们的摸索,初步体会到了个别化区角的作用:1、可以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活动和探索学习,这是集体教学无法做到的。2、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施个别化教育,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最佳场所。3、幼儿在活动区中的活动情况是教师更真实、更直接地观察、了解幼儿,寻找最近发展区的依据。4、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学习,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地方,因而对他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n有了这个作用作为我们开设个别化区角的准则,那么我们在创设个别化区角时要充分考虑利用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合理安排各区域,或增添或更改区域格局,兼顾主题和自然生成合理安排区角内容。(一)合理安置各个区域活动区一般由益智区、美工区、计算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生活区及音乐区等组成,在进行区域设置时首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幼儿活动的需要来进行,不必每个区的种类都一定要配齐,而是应根据本班工作的实际来安置。虽然小班化教育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但仍须注意:1、各个区域可以小家具分隔开,但要便于幼儿的自由选择和教师观察。2、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的区域要分隔开,减少互相干扰。3、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选择和拿取。4.区域的划分要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要安排在光线明亮处,益智区可安排在安静区域以减少注意力分散,美工区的安排要近水池便于清洗等。(二)合理选择活动内容\n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之一,也是活动区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班化教育使幼儿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机会,也可使教师更细心地观察和指导,在内容选择时要注意:1、安排的内容要丰富有趣,有吸引力。如美工区的玩色,由印花布,变色的水,吹画,调色师等许多活动内容组成,丰富有趣的活动会使幼儿流连忘返。2.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可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3.选择生活中的知识内容,注意多元文化的吸引。如:认识蔬菜,可在活动区中分菜,捡菜,还可进行简单的蔬菜拼盘、造型。可让幼儿认识邻国的国旗,准备些介绍世界名胜,著名风光的图片等。4.选择内容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使孩子想玩,会玩。例如:小班幼儿的娃娃家,生活区中有舀米、喂饭;运动区中有送货等带有表演或角色性质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在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同时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中班可选些锻炼技能(剪、贴、捏)、探索知识、培养智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的内容。大班应选择难度略高的或较精致的技能锻炼内容,并注意选择培养幼儿意志力,注意力,独立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内容。(三)注重活动材料的投放\n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但是我们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例如:区角材料更换的时间不合理,有的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投放的材料只求丰富,针对性不够,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为了更好的使个别化教育落在实处,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引导幼儿尽情地进行主题活动外的更深的探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了尝试,使得活动材料的投放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基础。例如,让小班孩子学习扣揿钮,单用衣服练习显得太枯燥了,老师想出了做毛毛虫的方法,让孩子一节一节地扣揿钮,孩子在这些憨态可爱的毛毛虫诱惑下很高兴地练习起来了,没多久,人人都会扣揿钮了。有些材料除了老师来准备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的作品为范例,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在活动中互相竞争提高能力,手工区剪下的花边等,老师收集起来既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材料,表演区各种手剪纸偶头饰都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调动了每个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n然后,投放材料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是说投放材料既要考虑本班整体水平和当前主题,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并且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如围绕“弹性”的主题,在区域中增添海绵、小皮球、拉力器、气球等,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弹性,对弹性形成初步认识。在提供材料时,注意让材料能激发所有儿童各种智力,同时也考虑到幼儿在同一种智能发展上的差异。\n另外,投放材料要注意层次性和递近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近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例如:同样是一个班的孩子玩拼板游戏,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投放材料是区别对待的,在小班时投放简单的4—6块拼图板,升到中班后同样是拼图板,但投放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到了大班,拼板不但数量多且有方向顺序要求和难度加大了,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再以同一区域的幼儿剪纸为例,幼儿是由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剪厚纸→会镂空剪发展的,我们提供了随意剪、剪直线、折剪、镂空剪这些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在不断地成功后向高层次发展。其次,投放材料要力求多样化。这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还应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各个活动区投放不同的材料,更加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他们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n教师是活动环境创设的总设计师,并在活动中担当多种角色。她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部分活动中的指导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和鼓励者。因此,教师还要做到:教师在指导时留有余地,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学习,给幼儿自主发展的空间,因为对幼儿来讲活动过程更为重要。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蕴藏在每个幼儿身上的潜能,创设适宜其潜能发展的区域环境,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活动的设置只有小班化的独特性及其兴趣、需要,才能帮助幼儿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内容挖掘的思考发布日期:2011-11-2518:04:512“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在根据二期课程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础上,产生试行的一种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个别学习、探索、发展的一种新型活动样式。我们洞泾幼儿园在摸索“个别化学习活动”这一过程中,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片面地理解”到现在的“全面地了解”;从一开始的停留在“表层的认知层面”逐渐转变为现在的“具体实践探索层面”,我们选取大班年龄段一个班作为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探索”的试点班,开展了对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选取、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等几个方面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几点比较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经验。一、考虑内容选择凸显知识的自我建构\n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很多时候,我们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反复选择与生活经验相吻合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内容的最大化价值。如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选择了“中国地图”这份材料,当孩子都会拼的时候,我们投放了计时器,让孩子记录拼图完成的时间,可以和同伴比速度,又可以自我挑战;同时,我们又发现在中国地图上有很多图画,这些图画和这个地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又制作了“我在中国地图上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进行新的探索。再如“中国百家姓”的内容选择,我们考虑到孩子很多不会认识文字,因此孩子名字的爱心用照片和文字组合,孩子可以通过看照片知道他的名字,找到他的姓,从而自然而然地认识这些文字,认识同伴的姓名,同时又可以统计同姓的数量。正是有了对内容选择的分析,挖掘了内容的最大化价值,慎重地对待每一份材料,才使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起相对正确的经验,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二、考虑内容实施中课程领域的平衡“整合”是二期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我们觉得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来说,每一项课程领域设计的能力和经验对于大班现阶段孩子的发展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站在这样的观点上,我们在个别化内容挖掘时,把“课程领域的平衡”作为考虑因素之一,既有满足孩子在美术,数,语言方面的探索,也有满足孩子在交往,音乐方面的探索。如我们有效利用室内的空间,选择为美术,数,语言,常识方面的知识内容,利用室外的公共区域设置满足孩子音乐,交往方面的探索,开设了“千手观音”、“模拟小学生课堂”等相对来说满足个别幼儿探索的区域。\n三、考虑内容选择与非主题间的衔接我们在捕捉孩子对活动内容的最大兴趣点,考虑到一些非主题的内容的选择,如“翻盖乐”、“球的转动”等这些活动,虽然不是主题里的内容,但它对于孩子养成好奇探究,坚持专注,有计划做事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孩子在数方面的能力也好,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也好,都是非常有效。此外,特别是探索区和益智区的材料,我们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这个年龄段孩子应该要达到的发展目标,反复推敲每一份材料,挖掘这份材料的最大化价值。如:“模拟试卷”看上去一份非常简单的材料,但细细地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份材料对于孩子的自我纠错能力培养有着针对性很强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投放这份材料的同时,制作了一份”查一查,对一对“的提示卡,让孩子可以根据上面的内容自我纠错,自我检查,同时让孩子自己记录“我今天做对了几道?”如果全对的可以得到100分,这对孩子体验成功感是很有帮助的。四、考虑内容选择与生活经验的吻合\n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的一项低结构活动,因此,在内容挖掘的时候,要考虑如何和主题衔接渗透,把孩子在主题探索中积累的一些经验,通过个别化学习反映出来,也希望借助个别化学习活动对孩子积累主题经验能起到进一步的推助。考虑到这一点,在“有用的植物”主题中,在分析了孩子的特点和阶段发展目标后,我们将“茶馆”的功能定位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知道常见茶叶的品种和功效,并在此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孩子在交往,翻阅资料,记录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刚迈开起始的脚步,这将是一条漫长的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的道路,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个别化学习活动”凸显“幼儿自主有效学习”的理念,加强对个别化学习材料的设计,提高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指导能力,进一步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相信经过大家的努力和付出,未来的探索之路将越走越开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