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2-06-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数学教学活动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之一。教师在开展幼儿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应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主,促进幼儿发展用数学的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作者王剑维老师作为有着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幼儿教师几年来对幼儿数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有着一定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从数学活动内容选择、目标制定、活动准备、注意问题和评价较全面的阐述了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数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为主,促进幼儿用数学的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活动,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接触的是以数学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和环境,数学教学活动是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顺序性和系统性的保重,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之一。集体中的同伴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集体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表达、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机会。数学活动中关键经验的提供,幼儿自主操作经验的归纳和提升,集体讲解、示范来加以说明,都需要集体活动。《纲要》指出:数学活动的目标是使每位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使他们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集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一、选择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内容是落实和实现幼儿数学教育目标的载体和媒介,是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中间环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n教育活动内容应当根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确定,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选择幼儿数学活动内容是一项“目的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既要符合我国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考虑到本身的学科特点和幼儿对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及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从而科学而郑重地选择和安排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1、符合幼儿教学教育的目标;2、符合教学研究对象范围的一些最初步的数量知识;3、符合学前儿童日常生活和为入学做准备的需要;4、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强调“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同时注意为幼儿创造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幼儿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去操作和探索,去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二、幼儿园数学活动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体现并规定了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要求以及预期结果的标准,同时还是实施数学教育的依据和准则,明示教育活动进程的方向,界定教育活动计划的范围,影响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并作为决定教育活动评价的依据。在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应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思考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数学概念发展和数学学习中的认知特点与规律,以此确定适合其发展需要和水平的目标。如:小班不适宜设计“幼儿愿意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学习用语言概括和表达”“在合作性的探索…”等类似的目标,因为这样的目标显然高于小班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2、教师应了解和关注数学学科本身的一些特性。如:“感知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说出总数”“在观察、比较等活动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目标就比较好的突出了数学学科特性和价值的目标。同时目标表述突出本领域要求,不能含糊在几个领域之间。3、教学教育活动目标往往指向性强,具体而具可操作性。\n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学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标准会进一步细化。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要围绕目标进行设计和实施。要明确哪个环节,是为了完成哪个目标而设计。同时,又会有以下几个情况的出现:1、一个环节完成一个目标;2、多个环节完成一个目标;3、一个环节完成多个目标。三、数学教学的活动准备。数学教学活动的准备是活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的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活动前既要进行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一)心理准备1、活动能否引发教师和幼儿的兴趣点。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2、幼儿与此活动有关的经验准备,即幼儿对将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必须先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具备哪些能力(数学方面和其他方面都要考虑)。3、教师的心态准备,即教师对将进行的教学活动把握程度,为幼儿所创设的环境和满意度。(二)物质准备。1、集体授课时的教师用具。结合目标,大小适中,能较好的体现规律,有助于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学习(利于操作,便于幼儿理解)。2、幼儿操作的材料。利于发现数学规律,有层性性,能较好地体现数学教育规律:实物——半抽象物——抽象物。不要喧宾夺主,过分新奇,过于花哨。而且应是幼儿熟悉得物品。在数学操作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和提供合适而充分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每个\n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以保证达到规定的教育要求。例如认识数字5,除了要为幼儿准备好5个卡片外,还要幼儿提供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物品:积木、塑料花、扣子、笔…让幼儿知道:5可以表示5块积木,也可以表示5粒扣子,还可以表示5片塑料花、5支笔等。引导幼儿得出数量是不受物体的物理性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影响的结论。材料应尽可能一物多用,充分发挥多功能作用。幼儿有可创造性发挥玩法的余地,引发幼儿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在数学会教学中发挥表象作用,能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性思维的发展。3、环境创设。皮亚杰说:“数概念不是直接教会的。”幼儿数知识的学习不可能通过教师的“教”而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内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环境让幼儿自己来建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教学环境,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幼儿全身心地去发现、去建构。四、教学组织过程中的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角色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对幼儿学习的积极互动和支持为基点的,这种支持和推动不是一种倾泻式的灌输与给予,而是一种恰当适时的互动与回应,进行有效的指导。《规程》中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注重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不应片面追求活动结果。”(一)导入环节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定。小班、中班初期多为情景导入或故事导入;中班末期、大班多为问题质疑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师要灵活掌握。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情景故事不宜过长,影响幼儿注意的重点。但要贯穿始终。2、多考虑数学元素。如整点、半点活动开头部分除了要考虑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考虑与时间有关的相关经验的渗透,如时间的不可逆性等。3、要注意活动从幼儿生活中来。最终再运用到生活中去。(二)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合理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教育的最优化,有助于教育理想效应的达成,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操作法、游戏法、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讲解演示法、寻找法等。其中运用操作法时要注意:1、交代操作要求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n对小班孩子,要尽可能用符合他们理解水平的、富有情境性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并调到其学习的兴趣,语速要慢。而对中大班的孩子则应启发幼儿运动观察、迁移的方法领会活动的规则与要求,大胆操作,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2、活动要难易合适有挑战性。(1)要使幼儿跳一跳够得着。(2)活动最后要有经验迁移、再次利用的活动。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幼儿操作的情况:(1)哪些幼儿理解了操作要点,同伴的作用;(当答案不唯一的时候示范,答案唯一时,口头肯定)(2)哪些幼儿操作出现了问题。分析:是大多数幼儿出现了问题?是否是教师表述问题?如《小猪盖房子》幼儿对于“填满”的不理解,教师及时调整,将填满的要求具体化:不露白,不出线了。是个别幼儿的个别现象?如果是这种情况,在操作中,可以进行要点的强调,或发挥同伴的作用。3、对于明确操作要求的幼儿适时肯定,增强幼儿自信,但不宜干涉幼儿操作。发现了数学规律,不同于他人的操作,要鼓励再次操作、展示具体做法,促进其思维的独创性和精进性的发展。(三)教师自身做好榜样作用。1、概念准确、合乎规范教师使用的概念必须正确。并始终统一。如“高矮排序”不要说成“长短排序”。还要使用统一的概念用词。2、量词的准确运用。(四)教师语言指导的有效性。活动前,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确,直奔主题,操作前的要求,要避免啰嗦、概念不清。清楚四层意思:“要做什么”(操作目标);“要怎么去做”(活动规则);“要注意什么”(强调重点);“完成作业的标志”(自我检测的依据)。如何做到语意简洁?第一,凡是由教师定义的概念、规则,不要用发散性的提问语。第二,凡是与教学重点无关的问题不要提问,做到“开门见山”,切中要点 活动中有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与探索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情景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把问题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线,以问引问,以疑引思,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来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给他们多一些鼓励与帮助,但不能代替。(五)活动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n循序渐进、由浅到难既是教学是否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需要,又是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需要。五、评价部分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兴趣,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比较高?教师数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组织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做出判断。这一过程,也就是对数学教育进行一定的评估的过程。教师要灵活的在活动中与活动后进行个体、小组和集体评价。但无论哪种评价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评价的目的性原则、评价的科学性原则。反思:在未来的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更多的数学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和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我相信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次数学教学活动,运用适当的策略,幼儿就会由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用数学的方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