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3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漫谈幼儿美术活动——绘画来宾市新兴宾区第二幼儿园教师:覃娟内容摘要:童年在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种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点点滴滴汇集成这一个美丽的世界,其中美术活动一一绘画则是这个美丽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首先要知道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其次了解幼儿绘画的发展及特点;幼儿绘画的心理特征;最后是幼儿绘画的实质。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绘画童年在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种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的点点滴滴汇集成这一个美丽的世界,其中美术活动一一绘画则是这个美丽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著名的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经说过"绘画是每个儿童都十分喜爱的一种行为,然而他们从绘画中表现出来的天赋则是千差万别的。父母应该从孩子们的涂鸦中发现孩子的潜能。抓住时机加以训练和培养,或许你的孩子能成为一位绘画大师。"是的,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已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在绘画和音乐方面,尤其为众多的家长们所重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幼儿的美术活动一一绘画。一、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对事物感兴趣能激发积极性。绘画是大多数幼儿所感兴趣的。他们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寻找一切可以涂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地上、墙上、纸上进行涂鸦。这种涂鸦是幼儿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它也是幼儿对绘画感兴趣的自然展示。幼儿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的绘画兴\n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的。首先是玩,然后由"玩"中产生了兴趣,又由"兴趣"的牵引走入绘画的大门。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与信心去钻研与获取。二、幼儿绘画的发展及特点。通常说来,幼儿绘画的发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即"涂鸦期"禾形象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4岁的幼儿通常是处在"涂鸦期"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非常喜欢画画。他们常常用铅笔、蜡笔、粉笔甚至是树枝、木棍等,在他们认为能作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他们非常的高兴和满足。因为他们的这种涂涂抹抹是没有什么意图的,目的不在于画出一定的形,而是喜欢这种能画出一定线条来的动作。如果有人问他们画的是什么,他们通常回答不上来,或者说"我不知道""让我想想",有的甚至干脆摇头。这表明此时幼儿的涂画是没有什么构思的,完全是一种借助于笔在纸上画出一定的线条的娱乐活动,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无目的无意识的动作"。而国外的心理学家认为是幼儿"冲动性的表现"是"发泄力量"是"游戏"。由此可见,涂鸦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任意的进行画线活动,画出的线条轻淡、杂乱、不成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线条不成形、杂乱,但幼儿开始朦胧的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和自己的经验间的联系。在涂画时一边自言自语,比如"这是大西瓜""这是汽车"等等,对自己画出的线条进行说明,赋于它们一定的意义。幼儿绘画早期之所以存在涂鸦的现象,画出的线条杂乱、不成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生理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充分,脑和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没有建立好,脑和视觉对手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较差;第二是由于幼儿手的骨骼、肌肉的发育也很不完善,手的\n动作很笨拙,缺乏精确性和灵活性。从心理方面来说,第一与幼儿的有意性、目的性较差有关;第二与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较差有关。从涂鸦期进入到形象期后,幼儿的绘画有了很大的变化。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绘画构思,能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进行绘画,画出的形象基本成形,同时对物体形象的颜色的表现和相互关系的处理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发展。我们首先可以从造型方面看得出:第一是由偶然、不稳定到逐渐经常、稳定。我们从小班幼儿的绘画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期在绘画时涂着涂着才突然想起要画某样物体,或是画着画着又变了花样;但是到了第二个学期,在老师的正确教育下,不少的孩子能做到不仅在动手绘画前事先有个简单的构思,而且在绘画过程中能坚持目的、内容不变;到中班时,幼儿造型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增强,他们不仅能根据老师的指示较有目的的去造型,而且还开始能自己独立地提出一定的造型任务,并且在整个绘画过程中,较少的受周围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换主题或半途而废;到了大班以后,幼儿绘画之前都能事先想好主题,然后一直按照这一主题去画,画出来的效果不论是从造型还是从颜色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是由简略、不完整到比较全面、完整。幼儿最初描绘出来的物体的形象常常是非常简略、不完整的。以幼儿画的人物为例,最初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就是一个圆圈两条斜线,圆圈代表头,斜线代表身体;然后到稍复杂些,在头部再画上眼睛和嘴巴;而后头顶部和两侧再画上头发和耳朵,身体下加两个长方形为腿;再进一步,幼儿画的人形才逐渐完整起来,不仅有头、身体和腿,而且有胳臂手和脚,还有不少的幼儿还能再画上脖子、手指等。第三由粗糙、笨拙、不分化到比较正确、灵活、分化。我们还是以幼儿画的人物形象为例,首先是人物形象的五官、肢的形状、位置发生了改变。比如眼睛由点变成圆圈,再接着是圈里带着点,再后来是带点的圆圈上面加上一条弯曲的短线;\n从大小和位置来看,由过大或过小逐渐变成根据头的大小而确定眼睛的大小,位置也能从头顶的两旁或中间转移到相对正确的位置;还有就是人物的形象的姿态由刻板、僵硬、无动作到比较灵活、有动作;最后是由不分性别、年龄、没有表情,到能较好地区别性别,稍能区别年龄和稍能表达不同的感情。三、幼儿绘画的心理特征。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心,哪里就有儿童画。幼儿对绘画有天性的爱好,它能使幼儿的身心愉快。幼儿的思维都是比较具体的,他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都是一个一个认识的。因此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突出中心事物〃这一特点,想画什么就去画什么。幼儿还没有完全建立合乎逻辑的空间概念,不能完善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的概念。让幼儿在平面纸上画出表现具有三维空间的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幼儿的画就具有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任意排序的平面构图形式。幼儿"求全",力求表现和反映真实上生活,但技巧欠缺,这实质是幼儿绘画心理活动的反映。幼儿绘画在色彩使用上也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特征。幼儿普遍喜欢色泽鲜艳、对比强烈、明快的色调,不喜欢灰色的色调。据有关专家研究证明:这些颜色本身的特性与幼儿的颜色视觉有密切的关系。色彩的差异会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对比感受。正是由于幼儿对颜色具有强烈的心理对比,所以画起画来或大红,或大绿,或深绿,不拘一格,参差杂错,这是幼儿由颜色对比产生的夸张感受的表现。幼儿心理、生理上发展的局限性使幼儿绘画具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四、幼儿绘画的实质。许多美术教育研究理论,站在各自研究的不同角度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无论是认知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感知理论、情感绘画理论所分析认为的那样:源自人类本身的驱动,认为幼儿的绘画行为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或是认为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幼儿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抑或认为是受环境影响的从众心理,日渐习得。虽然各种认识理论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绘画给幼儿带来最初快乐的很大程度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幼儿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摆动手臂在纸上流下的痕迹,伴随这种愉快的"自我发现”的感觉经历,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冲动。而日后的发展正是顺应和展示这一兴趣,这是幼儿绘画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同时,幼儿把绘画当做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幼儿绘画对其身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幼儿漫无目的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入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n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这一活动本身洋溢着幼儿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幼儿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绘画对幼儿是有价值的,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与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绘画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可以从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上锻炼幼儿,还能从形象思维、视觉和手感的协调性上来训练幼儿。H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并不是单单教人画画,其作用是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第一,幼儿通过绘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带有直觉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从幼儿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绘画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这种创造对幼儿来说是很快乐的。第二,幼儿通过绘画使其个性得到自然发展。赫伯•里德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绘画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最佳形式。教师应形成正确的教育价\n值观,利用现有的课程,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尊重每一位幼儿并给予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增进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从而促进其自我成长。将来的社会是个多元化、个性化的社会,所有独具个性的美的艺术和文化将在这里获得展示,达到融合。从实践经验中可看到,幼儿绘画所画的事物是自我所承认的事物。在绘画过程中,幼儿是想到哪儿就画到哪里的,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事物。他的作品不去修改,不去考虑比例是否恰当,颜色有得是否合理等等。在他们的绘画世界,幼儿把自己想法加予事物,把动物、植物喻人化了,想象成和自己一样的,有五官、会说话、会唱歌等等,教师在孩子活动过程中应多加鼓励,幼儿这样的想象,是他们在创造,是使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第三,通过绘画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能力。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创造,21世纪更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促进科技的日益进步,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而人类社会也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更高一层次的向前发展。这是教育的总体目标。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孩子们喜欢涂涂抹抹,对各种各样的形与色有着浓厚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在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的同时,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愉快地进行表现,在这一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使幼儿的创造性逐渐丰富。第四,通过绘画完善幼儿的入格。在绘画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包含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感知、领悟,以及把这一体验赋于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加以描绘,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使真、善、美、的熏陶得以人格化。正如马克思•德索认为的那样,幼儿绘画时,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写,而是表现一个整体的世界•绘画是幼儿的一种内部语言,幼儿经常借助这一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美好的愿望,泻泄愤怒,流露忧伤。幼儿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地映照出他们的思想和心态以及对我们这个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总而言之,绘画对幼儿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我们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呵护童真,让他们在美术的领域中自由的翱翔,教会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充实地成长,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主人!参考文献:\n1、《影响一生的教育法》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9月2、《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广西师范大学印刷厂1996年9月3、《玛丽亚•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地震出版社200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