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一、诱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幼儿绘画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却是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条件,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专注于某一活动的前提。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在她为斯托曼著的《情绪心理学》中译本所作的序言里指出:“就情绪的适应性而言,他帮助人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驶行为去改变环境。我们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突然出现的强烈情绪会突然中断正在进行着的思维加工,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会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活动。”\n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绘画创作过程中,要为他们设计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操作,而不是畏首畏尾,胆小害怕,唯唯诺诺。(二)创设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如果说宽松的心理环境为学前儿童提供了自由空间的话,那么,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就为他们提供了审美空间。这种审美空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创设:一方面,为学前儿童创设富有审美情感色彩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美术活动,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环境。通过这种审美情境的体验,引起儿童情绪上的兴奋,发现美的特征,从而激起他们的创作动机。研究表明,让儿童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仅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美术创造性的发挥。(三)引导儿童进行想象和体验首先,教师在引导幼儿体验时要注意自身审美情感的表态,要用自己对对象的情绪表现来感染幼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审美状态。其次,教师要利用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移情”和“拟人”\n。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对审美对象进行整体想象。最后,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来加深对对象的体验。二、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指导幼儿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创造力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推行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内心世界的美。(一)内容的多样性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可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幼儿营造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营养。(三)游戏活动的练习美术活动是幼儿手、眼、脑并用地、主动地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n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游戏化的练习由于它的游戏性,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地达到这一目标,又可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是他们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实践证明,在游戏化的练习活动中,儿童的美术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四)活动针对性强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n多伯森认为语言补强可以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最有力的原动力。语言补强的巨大力量来自于人们对外界有关评价自己的高度敏感性和有效的反馈机制。人们的自尊感和价值感也多产生于这些评说者的无意信息。因此,我认为将补强法则运用于美术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能极大的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树立自信,为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铺平道路。三、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对教育任务的明确\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全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由于社会对教育界过度的期待、受教育者本身的条件及教育方针制定者所持哲学观点的不同,使教育价值定位呈多元化特点。这里从以下5个方面去理解。(一)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感官对外部世界的审美客体进行有情感的感知继而是视觉和大脑的理性思维对感知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行加工,伴随审美经验在记忆中的储存,再经过手的技能运作活动,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动,而这一过程又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因此,可以说,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二)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色是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如:他们把飘落的树叶看成离开了大树妈妈的可怜孤儿,把漫天的繁星看成万盏点亮的的小灯……\n这种移情作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与满足的机会,从而使美术活动成为他们喜爱的活动。(三)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个体道德修养的提高,固然需要一定的外在的规范,但只有当外在的规范为个体内在主动、自觉地追求,融道德于情理之中时,这样的道德才真正有效,个体的道德水平才能得到切实提高。个体特别是幼儿各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美育的因素,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四)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美术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美术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创造物,而且也是产生美术文化的文化制度(社会、政治、道德、经济等)和文化观念(由信仰、认识论、审美观、理论观等组成的价值观体系)影响的产物。对本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和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兼容和吸收,从根本上优化全社会的文化艺术环境,形成现代审美文化观念,这是美术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美术教育也应为此提供必要的准备。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家庭及整个社会的重视。我国幼儿美术教育除幼儿园外,还包括范围广泛的社会性教育,如艺术团体、青少年宫、儿童艺术学习班、家庭教育等。在这种多样化的儿童艺术教育形式中,我国儿童艺术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所提高。我们相信,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和幼教师资水平的提高,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将会不断得到发展。(责任编辑若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