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3.5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教育研究与探索Children'sinterestinarteducationmethodresearchandexploration2015-05-281\n一、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的方法探索无论是孩子的信手涂鸦,还是被成人视之为极具“艺术性”的佳作,都是幼儿旺盛生命力的流露,它洋溢着孩子天真、活泼的情感。毫无疑问,美术对幼儿是有价值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是专门教育活动,而决不是专业教育活动。它与其它活动一起成为幼儿成长发展与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2\n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让他们真正画出一样东西实在是太难了。每当要求孩子画画时,他们总是说:“老师,我不会画”。希望老师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但是这样好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可是作为小班幼儿的启蒙老师,面对瞪着纸笔、一脸无助的孩子,您会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3\n二、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幼儿的活动兴趣从生活经验出发的美术教育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为美术表现积累情感、经验,奠定良好的美术表现基础。从生活经验出发所进行的美术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创造适合幼儿的生活氛围,以美术为表现手段,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力争在幼儿美术教育中体现生活化的特征,实现生活化价值。这将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4\n三、美术活动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经验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脱离生活来谈美术创作,这本身是不现实的。当孩子临摹范画时,他们感受到一种唯美,而当他们借助生活经验来作画,来谈美术创作,那么,他们感受到的是身边的美,生活中的美。特殊的氛围,浓郁的特色对孩子有强烈的吸引力,会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堑囊帐跚楦小5\n如《印小手》每个孩子都有一双小手,它们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当孩子的小手蘸上颜料,压印在纸上时,他们感到很好玩,而当他们看到这印出来的一双双小手通过剪裁变成一片片树叶时更感到有趣,也更吸引了他们的活动兴趣。6\n如《照镜子》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自己脸上的五官不会仔细去观察。在“照镜子”的活动中他们三五成群地照着镜子,并在剪纸脸上贴五官、画五官。虽然形象不是很完美,但孩子感到很满足。特别是能和自己的好朋友随着气球飞上蓝天去旅游。7\n我觉得,这种生活化的美术表现题材与活动形式十分有助于孩子美术兴趣的养成。孩子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所知的表现。在美术活动中贯穿以生活化取向,则孩子感知得更直接更深刻。通过自身的体验,积累起大量的感性材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的动力也就越充足。8\n四、来源于生活经验的美术活动容易为孩子接受艺术活动就是孩子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创造别具一格的意象。从生活经验出发的美术教育在这方面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9\n从孩子的大胆表现程度来看,孩子接触的事物多了,对事物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情感更加丰富了,自信心更强了。孩子敢于表现自己,能够把情感表露出来。这从孩子对活动的投入上,以及表现在作品上的大胆想象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0\n如《看电视》电视机,是孩子天天要接触的一件物品,看电视,则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件事情。他们会从中感受生活中的一些乐趣,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因此,孩子在表现“看电视”时非常大胆,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在屏幕上展现了一些简单的画面内容。11\n如《小花被》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里,被子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也是孩子非常熟悉的生活用品。在活动中,他们各自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来制作小花被,有用蜡笔涂色的,有用撕纸粘贴的,有用纸团蘸色点画的。12\n五、美术活动的内容用之于生活,还原于生活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画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画。由于此类美术课不再是简单临摹,评价的标准也自然不再是与范例相像的程度。13\n因此孩子的创作空间更自由,对艺术的表达更自然更自信,那些模仿能力较差的孩子完全可以自行创作,而无需为临摹得不像而减少自信,在这样宽松的学习创作氛围中,孩子能够更乐于表现自我,也更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14\n如《菊花开》牟晶莹是我们班的小朋友。由于父母的宠爱和包办,依赖性特别强,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动手。有一次的美术活动,老师正指导一些不会画的孩子。可她倒好,张开嘴巴大声地哭了起来。再怎么哄都没有用,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情绪。15\n事后,老师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不会画也没关系,老师可以帮你”。她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我不会画”。于是我想,让她喜爱画画,关键是要帮她树立起自信心,让她觉得“我能行”。以后的绘画活动时,我特别关注她,经常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头,亲切地对她说:“大胆地画,画错了也没关系,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会帮助你的”。16\n听了老师的话,她开始在纸上试着画起来,虽然画面一团糟,我还是夸奖她说:“你画得真好,如果这里改一改,会更好看”。她美滋滋地点点头,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赞赏下,她终于不在画画时哭鼻子了。这是一张毛晶莹小朋友画的“菊花开”,虽然菊花的花瓣有的地方稀稀拉拉,有的则挤在一起,颜色也很单调,但这是她不小的进步。17\n记得心理学家盖杰说过这样一句说:“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容易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我想对那些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充分理解她,宽容的对待她,更要耐心帮助她,不断鼓励、表扬、激励她,使她感到自身价值所在,相信自己能行,让她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将自身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18\n六、从审美情感出发,引导孩子的活动兴趣儿童美术教育功能,从艺术学的角度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儿童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同一性,虽然还很幼稚、肤浅,但已具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事物。若在儿童时期就学会了用美的眼光和标准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思考和价值判断,具有艺术的心灵,即会成为欣赏艺术和创造艺术的主体,美术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它的价值所在。19\n七、从生活中引导幼儿追求颜色兴趣是入门的前提,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先导,而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对这个班级孩子们的整个美术能力,本人还是比较清楚的。大部分孩子对色彩没有什么喜好,个别孩子甚至抗拒美术活动,为了引导他们对色彩的追求,发展他们的色彩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人从生活色彩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逐步提高如:有些孩子的衣服色泽鲜艳,色彩和谐,我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发现。20\n在老师的故作声张中,孩子们一个个被吸引来了,都象模象样地欣赏起来。有些孩子还不甘落后道:“刘老师,我的衣服也很好看,你看,有这么多的颜色”,其他孩子也纷纷去发现自己的衣服并急于介绍自己的衣服漂亮。趁此机会,我引导幼儿用各种形式表现色彩:“卡车运货”、“新年树”、“水果”、“手印”等。孩子们在好奇中渐渐对色彩有了较浓厚的兴趣。21\n八、尊重幼儿个人的色彩风格美感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只用几种颜色而不理会其它颜色,作品色彩单调,换色很少。有些孩子只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涂色中大量换色,使作品出现五颜六色杂乱不协调的色彩。有些孩子一个劲儿地调色,把画面弄得灰沉沉的。有些孩子比较喜欢一些较暗、灰的颜色。这时,老师不能强求孩子硬是用鲜明的颜色,更不能用言语打击孩子的色彩意识:“怎么这么难看?黑乎乎一片”。老师应了解孩子的心理:“为什么用这些颜色”?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孩子的作品光明、开朗。22\n如有一次画《棒棒糖》时,黄之轩小朋友把棒棒糖画得脏兮兮的,尽是些褐色、兰色等深颜色。问他才知道:因为棒棒糖掉到地上了,变脏了。于是,我马上引导黄之轩小朋友:“棒棒糖掉在地上了,没关系,糖果店里还有很多呢,我们再去买一点。后来,我还和他一起用其它亮丽的颜色完成了作品。23\n孩子处于不定向、不规则的状态中,他们对颜色的偏爱,虽然和个性、气质及兴趣有关,特别是和年龄有关,但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选择,我们不能用衡量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老师要从孩子的绘画心理着手,设计有趣的课题,渗透理性的指导,让孩子在玩色、涂色中学习到色彩的知识。24\n九、从环境欣赏中养成审美感知能力和情感值得注意的是还要重视活动室设置的色彩效果。孩子感受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环境的色彩效果能充分激发他们探索色彩的兴趣。一直以来,我和搭班老师在活动室的布置中,都在色彩上费心思,利用颜色刺激孩子的感觉,调动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让孩子无时无刻与色彩交流。如:数字房、新年树、糖果屋、水果、等。25\n为让孩子把自己的色彩知识、审美情趣,发挥在美术活动中,特意由老师出主题,孩子自己去运用色彩进行表现。孩子能用丰富的颜色表现节日的浓烈气氛(如:迎国庆、元旦)。用丰富的颜色表现秋天的多姿多彩(树叶、水果)。用丰富的颜色表现糖果的甜甜蜜蜜(各种糖果)。等。努力营造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孩子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氛围。26\n综上所述,老师要把握好每个孩子的绘画心理特征及年龄特征,多方位,多元化地运用各种手段、形式,为孩子提供有丰富色彩的环境与条件,尊重孩子个人的审美倾向,提高孩子的色彩能力,增强孩子的审美情趣,使其有独特的个人色彩风格,创造性地表现美。27\n十、从儿化语言出发,引导幼儿的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而教师的教学用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的任务要求,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它是知识的主要物质载体,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28\n小年龄的幼儿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容易被兴趣所左右。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而要用生动、形象、具有情趣的“儿童化”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9\n(1)首先,在教学活动《菊花开》中:用欣赏的方法引起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用提问的方法为目标作铺垫。“秋天到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画都谢了,它们说:明年天气暖和了再开花吧。可是有一种花不怕冷,越开越美丽,它的名字叫菊花”。“找一找菊花的花瓣是长长的还是短短的?是一片一片的还是一丝一丝的?是多的还是少的?菊花有些什么颜色”?30\n(2)其次,用形象性的儿化语言、用直接的示范给孩子视觉的感受。这朵菊花的花茎在不停地向土地喝营养帮助菊花开花,不久,菊花花茎上开出了一个小花苞,开出一根根细细的花瓣,花茎的营养不够,花茎边上又长出叶子,向太阳吸收营养,帮助花朵开放,菊花开得更大了。花朵说“谢谢花茎和叶子,是你们让我变得这样美丽”。在孩子作画时引导他们注意花茎上有没有花苞,花瓣多不多,启发花瓣画得少的孩子添画花瓣。并提醒孩子在每根花茎上变换颜色画菊花。31\n(3)通过这些有趣的过程,孩子的表现效果很好,在他们的笔下,一朵朵漂亮的菊花五颜六色,旁边还有一些绿绿的小草陪伴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对事物有了兴趣,爱迪生才由学母鸡孵蛋开始,一步步钻研探索,最后终于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也正因为有了兴趣,才有了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之说。可见兴趣对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的重要。32\n我们的教学对象是3-6岁左右的幼儿,这个年龄的孩子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谓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如果老师不因势利导,很容易损伤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若老师长期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画,他们就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失去自信心,逐渐失去对绘画的兴趣。33\n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一关键。以上只是自己在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初浅感想,相信各位同行还有很多好的方法,希望共勉。34\n谢谢大家!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