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思索 摘要:评价就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它关系着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推动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正常进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影响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影响活动效果。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领会和欣赏美。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意义存在问题评价策略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个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审美、个性及各方面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意义1.评价可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入学的孩子大多在4~6岁,他们好动、好奇,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浓厚的兴趣。正因为他们对各种事物有了兴趣,才会自我活动,画一些简单的东西,但他们还不具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老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评价他们的画。培养和保持幼儿的绘画兴趣是美术教学的关键,通过对幼儿作品的适当评价,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有更大的进步。7\n2.通过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幼儿也不例外,但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其审美意识还是模糊的,然而这一阶段却是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方法很多,教师适当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意义重大。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是图像,象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看见具有无限性,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准确评价孩子的作品。4.通过评价,可以增强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在一次画饼干的活动中,一位男孩只在画纸上画了许多方形,没画一块饼。当我走过去时,他连忙把画捂住,很明显知道自己“画得不好”。而坐在旁边的女孩立刻告诉我:“他不会画饼干,他什么都不会。”如果此时我只一味地鼓励“你画得很好嘛……”作用并不大,说不定会让他更难堪。我只是随意地说:“不会画饼干可以画别的东西,饼干罐子、包装袋……都能画呀!”听我这么一说,男孩捂着的手放开了,他看着自己的画,有所发现地说:“这是罐子,用来装饼干。”我及时夸奖了他与别人不一样的想象,引来其他孩子一阵赞叹。7\n二、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划一,评价目的有偏差。美术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成人化的,如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等,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如评价时不顾幼儿绘画速度不同的实际情况,要求部分幼儿放下画笔听教师讲评,致使评价的最终目的——“促进幼儿、教师和课程发展”落了空,“评价偏离了‘发展’的轨道”,“教育评价事实上只成为了教育的终点而非起点”。2.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部分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多采用现场即时评价,幼儿之间横向比较多,而且评价内容偏重幼儿“学”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却不重视,同时缺少针对教师自身“教”的艺术和实践内容的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主体是幼儿园教师,幼儿是被评价者,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家长等其他人员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同时,教师的评价行为更多地发生在教学活动的结束环节,体现在对幼儿已完成作品的评价上。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性评价及过程性评价。4.评价语言不艺术,缺少激励性。7\n美术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不具体,缺少针对性。如“画得不错”、“有进步”、“真漂亮”等,这类语言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对幼儿创作过程的评价语言不够深入,缺少启发性,如“你画的是什么”、“想想你看到小鸟是怎么飞的,你是怎样照顾妈妈的”等。这类语言对幼儿来说过于抽象,不易操作,基本上是无效指导。有的教师指导语言虽很具体,但表现出明显的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如在幼儿画完一只猫后,老师启发:“猫饿了要吃饭,给它添上一个食盆吧。”以上这些语言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三、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策略1.树立正确的美术活动评价观。“把整体性的教育肢解为某些技能的培训和操练,以至于忽视整体性的教育目的和意义,这不符合当今的时代精神”。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追求的不应是给幼儿的作品下一个结论,或评定绘画技能,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幼儿的关注和关怀,对幼儿艺术天性的保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快乐全面成长。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7\n虽然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与人沟通,表达自我,但他们有自己的“百种语言”,其中美术就是比语言文字更早被儿童用以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想象和创造自己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伴随着艺术与各领域的连接和沟通,美术活动可以成为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不断增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3.评价内容要全面、多元,关注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和人才,还应是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幼儿美术教育同样如此。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4.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评价时,应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5.评价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各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n倡导发挥被评价者本人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幼儿虽然年龄小,经验少,但“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改变过去教师唱独角戏,幼儿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充分调动家长、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评价成为幼儿、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过程。6.评价语言生动恰当,体现激励性。教师在美术活动评价中应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发现幼儿独特的创意、个性化的表现方法和表达形式,特别当幼儿的作品“离谱”时,更应站在幼儿的视角理解其意图;当幼儿本身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时,教师应能善意地给予诠释。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小班幼儿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尽量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中班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可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你为什么要这样画?”“还可以怎样表现?”引导幼儿边画边思考,完善自己的构思;大班幼儿能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应更多采用协商和引导的语言,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7\n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对其作品的评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年龄越小,越依赖于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积极肯定的评价与恰当的指导,会使幼儿获得心理满足,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绘画能力与技巧;而消极否定的评价,则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绘画情绪,不利于绘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绘画作品作出合理评价。参考文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李慰宜.幼儿美术活动中内容和方法的整合.[3]姚伟.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4]卢月群.走出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5]学前教育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