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1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初探幼儿园绘画教育经验EmpireCMS,摘要:许多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绘画技能技巧,手工作品的制作,而忽略了幼儿的美术欣赏教育。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间经历了感知、想象、理解的心理历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过程,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成成分之一,与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幼儿美术体系。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幼儿美术欣赏相关内容做出如下梳理。关键词:美术欣赏,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正文:一、问题的提出美术欣赏是艺术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幼儿能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那么就能更快提高幼儿审美水平和欣赏能力。从而开阔艺术视野陶冶情操。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合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创作的欲望,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因此,有必要幼儿美术欣赏相关方面进行梳理。17/17\n二、概念界定美术:在古希腊,“艺术一词是用来指制造任何物品所需的技术,包括烹饪、裁剪甚至种玫瑰。只是到了18世纪,人们才彻底把靠技术制成的有实用性的物品与艺术品分开,并要求艺术必须富有审美性,此时艺术方被称为“美的艺术”即“美术”。[1]欣赏:是以艺术品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也是儿童通过艺术形象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饱含感情,充满联想和想象,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2]美术欣赏:以美术为对象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活动。它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复杂的心理活动。[3]三、研究目的通过对近十年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实现改善儿童美术欣赏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师对其的教学方法、态度,并引起幼儿工作者的关注这一目的。四、研究方法本文主要使用文献法、观察法来对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情况进行梳理。17/17\n五、研究意义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力图从对幼儿美术欣赏各方面进行梳理来引起各界关注。六、研究现状在辽师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中国学术期刊中,本人以“幼儿美术欣赏”为关键词,仅检索到20篇论文;利用人工查询期刊检索发现,从1997年~2017年间的相关论文也甚少;利用多媒体搜索引擎进行检索,结果也不是很理想。从总体上看,近十年对儿童美术欣赏方面的研究较为关注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楼必生、屠美如、孔起英等教授。查阅的论文中对如下问题较为关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年龄阶段层次目标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要发展的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特点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意义七、论文梳理17/17\n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年龄阶段层次目标1.2-3岁阶段美术教育活动目标1)学习用彩色笔作点、线、圆形的涂鸦,并加以解释和命名,逐渐由不经意的涂鸦变为有意义的绘画。EmpireCMS,2)培养对色彩的兴趣。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能注意色彩的不同差别。3)能辨别简单的形状,会把几何形图板放入相应的孔中。4)会作简单的撕、贴画,学习用各种材料做造型游戏。5)喜欢看图片、图画书、能注意个别形象的特征。2.小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能注意观察感兴趣的物品和具有美感的物品。2)观看和欣赏同伴的作品。3)对画片、图书中的各种形象感兴趣。3.中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培养儿童欣赏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名作、名画的兴趣,能了解作品的主题和基本内容,产生与作品相一致的感觉和情感。2)欣赏同伴的作品,能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对同伴作品作简单的评价。3)感受作品的色彩变化及相关关系,欣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变化和统一。4)17/17\n感受作品中形象地鲜明性、象征性,并体验其情感,理解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5)感受作品的构成和排列位置,注意到作品中的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4.大班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目标1)能欣赏感兴趣的名作、名画、民间工艺品等,了解作品主题和简单的背景知识,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2)能欣赏感兴趣的儿童作品、儿童读物插图等,并说出自己的评价。3)能感受作品的色调、色彩之间关系的变化、色彩情感,并说出这种情感。4)能感受作品中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以及人物形象的感情变化。5)能感受作品的对称、均衡、韵律、和谐所造成的美感,并能引起审美联想。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1.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三类:1)一般性美术作品,包括有古今中外各类题材的美术名作,各种雕塑和工艺美术品。2)以幼儿为对象创作的美术作品。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本园、本班孩子较好的作品。2.正确选择美术作品17/17\n阿恩海姆认为:“在发育的初级阶段上,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对于那些幼儿的心灵来说,事物就是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或闻到的那个样子。”也就是说,幼儿的思维绝大部分都是在知觉水平上进行的。2-3岁的婴儿喜欢看有鲜艳颜色的图片,并不能把图画的含义弄懂。5岁以后,幼儿能辨别多种颜色和形状,表现出对鲜艳的色彩、暖色调爱好的倾向性;他们喜欢欣赏单线、平涂、结构清楚、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图画,特别注意欣赏与他们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和形象。随着经验的积累、知识的扩大,学前晚期儿童在视觉、听觉上形成一定水平的精细辨别力,儿童欣赏美的能力提高,欣赏范围扩大,有一定理性的判断和评价,能够运用他的欣赏和选择能力说出喜欢哪张画,并申述简单的理由。歌德指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就培养成。”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可以以中国画、西洋画、民间艺术、雕塑和建筑四个领域为主,选择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的题材,用名人名作向幼儿作系列介绍。1)17/17\n选择形式感强的美术作品。如绘画中色彩明亮的、阴郁的、欢快的、悲伤的,体现鲜明色彩个性的作品;构图富于节奏,韵律的作品等等。如色彩鲜艳、不断流动变化的现代派作品以其新鲜多变的特点吸引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凡高的《星空》、马蒂斯的《舞蹈》、等非具象的、无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儿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追求,容易为孩子所接受。EmpireCMS,2)选择大量的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作品。山水风景作品能激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花鸟、景物作品使孩子们逐步培养起从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如有的名家喜欢画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这恰恰与幼儿经验相吻合,齐白石话的昆虫、小虾、吴作人画的熊猫等均深受幼儿的喜爱。3)选择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使孩子们从美术的各种表现方式中感受到各种形态的美。如齐白石《秋色有香》中国写意画的意境美,凡·高《向日葵》、雷诺阿《金发少女》等西洋古典画的通真细腻美等等。学前儿童美术学习要发展的能力1.发展美感知觉形式的能力17/17\n美感经验产生于个体与作品的交互作用。对视觉艺术的知觉不仅有赖于一般知觉能力,而且还需要欣赏艺术形式的技巧。也就是通过各个层次的分析,才能了解作品的意义,感受作品提供的经验。美术艺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可以通过六个层次来把握:①经验的层次:作品给予我们什么感受?注意作品形式和该形式引发的理念。这是对作品的第一个感觉。②形式的层次:注意作品的形式结构,着重整体结构的欣赏。③象征的层次:对作品图像意味的了解。④主题的层次:掌握作品的主旨与基本意义。⑤材料的层次:欣赏材料的特质和由材料引发的视觉经验的性质。⑥环境的层次:了解作品的背景与条件及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在艺术教学中,要引导儿童对艺术品的形式、内容、媒介三部分作整体的欣赏,使各种视觉要素呈现不同的表现内涵,并注意体验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想表现的理念与情感,使儿童获得美感经验的满足。2.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对视觉形式的叙述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描述、解析、评价。①描述:观赏者用直接的感知觉和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然后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加以描述。17/17\n②解析:对作品的形式、设计、组织与关系加以知觉。注意艺术的认知层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和描述,解释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气氛、理念,对作品的内涵加探讨。③评价: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谈论作品的结构,用创造性的知觉发现艺术作品具有的潜在美感价值。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特点学前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体上经过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观点,2~7岁儿童正处在前运算时期,在美术活动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符号功能的掌握:儿童用象征性符号来代表他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他们通过感觉动作获得经验,并开始形成表象符号和运用语言符号。2.自我中心:儿童常常把自己见到的看作是别人见到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觉。3.行动受知觉支配:儿童会被周围环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征所吸引,从而注意局部,忽视整体,对能引起他强烈感受和他感兴趣的事物,会留下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印象。17/17\n从三四岁儿童最初的绘画分析,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式,自由夸大、变形,总是为了传达某些偶然的意向。应当说,这个阶段的儿童受外界影响较少,自然成熟的成分更多些。随着儿童逐渐成熟,他的知觉与技巧有所发展,绘画目标从简单传达到希望表现一个观念,这与他的智慧发展、人格形成和社会交往有更密切的联系。这时,通过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艺术学习。艺术欣赏教育在此将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EmpireCMS,根据对5~7岁儿童的美术作品所作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年龄的儿童存在着欣赏作品的某些潜力。一般来说,他们容易接受色彩鲜艳、形状逼真的图画,对色彩对比、形状轮廓、疏密关系、构图、比例等美的要素有所关注,并能做出某些简单的判断。在艺术思维方面,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作品的体验与认知,依赖于知觉运作和已有经验的直接推理。他们对美的要素的各个层面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此,我们假设大班儿童是有可能接受美术欣赏教育的。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方法1.对话法1)对话法的提出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17/17\n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艺术作品是无限开放的”这一观点。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目的在于要解决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长期采用灌输法所带来的缺憾。灌输法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儿童,儿童认同教师及其知识,缺乏自身的感知和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因而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其审美素质下降。而对话法则不同,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儿童之间、师生与美术作品之间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教师与儿童面对美术作品积极交流、讨论,就有可能生发出多种意义。2)对话法的特征对话法强调对话首先是两个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对话不同于信息传递,信息传递表现为单向的和非对称的,一方是主体,另一方是客体。处于客体地位的接受信息的一方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所发出的信息。而对话则表现为多向的和对称的,相互交往的双方都是主体,因而都具有能动作用。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要达到的目的是主体间的相互交流,即艺术作品对欣赏者说话,欣赏者对艺术作品说话。2.问答欣赏法17/17\n问答欣赏法是老师以语言为中介引导、启发幼儿,与之交流欣赏作品的感受和看法的方法。问答欣赏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此方法包括三个层次,最初级为讲解,第二级为问答,最高级是独立欣赏。选用哪一级方法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欣赏水平而定。3.综合欣赏法选一些与美术作品有关或能加强其感染力的曲子、诗歌、故事配合作品一起欣赏。1)让幼儿边欣赏美术作品,边听音乐、诗歌、故事。2)在欣赏美术作品即将结束时,听有关的曲子、诗歌、故事,加强和升华欣赏效果。3)由曲子、诗歌、故事联想有关美术作品,或反过来,由美术作品联想有关曲子、诗歌、故事,使幼儿对艺术的共同规律有所感受。4.游戏法运用游戏法的好处在于,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熟悉美术作品,了解各种不同的美术形式和风格。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意义1.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17/17\n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EmpireCMS,2.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不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17/17\n3.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做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急诊,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4.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17/17\n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八、注释[1]屠美如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框架,学前教育研究[2]李坤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要求和方法,学前教育研究,1997[3]戴杰,要重视美术欣赏教育,美术大观,1999九、参考文献1.李坤义,美术教育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要求和方法,学前教育研究,19972.蔡小榕,幼儿园美术作品欣赏活动浅探,早期教育,1997EmpireCMS,3.戴杰,要重视美术欣赏教育,美术大观,19994.屠美如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框架,学前教育研究5.谢子静,林琛琛,17/17\n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7,6.何海蒙.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7,7.施静.制作幼儿美术欣赏材料的巧办法[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17,.8.高红星.幼儿美术欣赏初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7,9.石旸.美术欣赏教育与学龄前儿童语言发展[J].林区教学,2017,10.韩向东.美术欣赏教育浅析青海教育,2000,[J].11.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7,.12.刘志红,李运萍.浅议幼儿美术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7,.13.周成章.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要点[J].江西教育,2017,14.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美术欣赏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国美术教育,1996,[J].15.刘亚丽.如何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效率湖南教育,2000,[J].16.彭赛虹.美术欣赏教学之浅见[J].教育艺术,2017,17/17\n17.齐声怡.优秀美术作品欣赏应作为儿童少年美术教育的主课程[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8.曾广春.浅谈艺术欣赏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0.边霞,唐松梅.大班《缠线》美术欣赏活动案例与分析[J].早期教育,2001,21.郑跃蓉.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