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的新体验 3页

  • 14.50 KB
  • 2022-06-27 发布

幼儿美术教育的新体验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美术教育的新体验【摘要】在少年宫担任了一个阶段的假期美术教师,在这里的体验式美术教育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对儿童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体验式教育形式多样,新颖,能很大程度实现教与学的对等。这种有创意的教学形式等待大家更多的去探索和实践。【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体验式教育;创造在暑假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少年宫担任了一个阶段的假期美术教师,在这里的体验式美术教育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感受,对儿童美术教育观念,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校外教育者们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印象深刻。和传统的美术教育完全不同,笤棍粘结画,有机镶拼画,锯末撒染画,绒线编织画,针管注射画,铁丝拧结画等等・・・,我在少年宫展厅里看到了孩子们的作品,形式多样,变化无穷。少年宫更像“梦工厂”,给孩子们了一个的创造天地。这里教室像装配间,木工房,裁剪室。教室里布头、纸团、泥巴,各种边角应有尽有。拉锯、刀剪、烙铁、夹镊、胶水、铁丝,样样齐全。小朋友戴着围裙、袖套、大手套,东边聚一摊,西边围一圈,剪、撕、掰、插,各种手段,美在这里创造。兴趣陶冶着孩子,也增长了创造能力。有人会问:这样规范吗?这样算艺术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真正属于孩子、也属于我们大家的艺术。任他们想象,未来任他们创造!\n校外阵地教育与其他教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虽然目的一致,可方法上的差异却是明显的,不可混为一谈。少年宫里的美术教学是一项有原则而无固定方法的教育教学工作。奉行那种不偏不倚的僵化的程式教学,或是苦心为寻找一个模式而奔波,那会是很荒谬的,起码是徒劳。校外阵地教学辅导的灵魂在于――“活”。贯穿“活”的原则于科学的治学过程中。少年宫的美术辅导工作的,所以的课程设置也是因人而宜,不是约定俗成。具体情况使内容做相应的调整,甚至更变。孩子们一天天在长、在变、也在换。这个调整是为了适应时代,适应孩子。现在不成框,将来恐怕也不会定型。这是阵地美术辅导的性质已决定了的。如果仅用一个“套路”“对付”今天、明天和后天的孩子当然行不通。况且,他们是有个性的,各有偏好,能各选其位,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化偏好为特长该是最理想的吧。有好多孩子初登学门,兴致勃勃,可不多日便有灰心厌学者,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不对位。他喜“甜点”你偏上“辣菜”,对不上号,自然兴趣大减。不能排除,不少的孩子尚无偏好,先来“品味”。做教师的更是需要下番弦外的功夫。通过细心观察了解、试探测验等手段寻找其吸引点、激发点,难说这些尚无偏好的孩子将来不成大材。某学生曾满怀热情入某班学习,一段时间后兴趣减落,后转入其他班参见学习,不但兴趣锐增,而后还获了奖,成了一位优秀学员。这种例子很多,它鉴明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道理――对胃口。一个不去细心体察孩子心理趣味的教师,是很难将教学真正搞出成绩,搞出特色的。趣味将作为一种动力,驱使他们各自找寻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家共知,少儿美术的辅导对象差异之大(年龄、个性、知识、能力等),是学校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就是这个差异构成了美术工作特征和研究课题,没有了差异,实际就没有了校外教育阵地存在的意义。俗语说“众口难调”,而我们这些人“调”的也正是“众口”。能使后者变前,钝者变利,丰者变深,这,才算得上尽了教之心,育之力。发展中的校外阵地教育,任何时候都该是这样一个目的才对。整个教学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以怎么样的面目施教。\n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学习也不光是看,听的比重也相当大。各行都有自己的专业术语,美术也不例外,尤其是面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及学前儿童)夸夸其谈是要不得的,应该如何讲,怎么讲,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大部分时间坐在课堂里的孩子高谈“结构”、“技巧”,阔论”意境”、“神韵”是肯定行不通的。怎样使孩子听着亲切易记、易解才行。为了孩子,教师要在辅导语言上下功夫,使讲课更通俗、贴切、实用。比如,将日常生活用语巧妙地用于形容、比喻、分析各个环节,还可将其他行业特别是艺术类(孩子们熟知、顺口的)的语言合理地、恰如其分地吸收、融汇到具体的形象教学当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辅导中,我曾将美术的“点、线、面”称作“胖、瘦、小”。总之,巧妙的语言带给孩子的是简洁、是透彻、又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参与体验教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时常考虑:怎样将儿童在五岁到七岁间的想象力黄金期保鲜,甚至延长到青春期?怎样改变初学儿童在幼儿园教育中养成的只会照猫画虎的坏习惯?怎样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怎样让学习美术不仅仅是训练技巧,而成为一个体验生活、有滋有味的过程?怎样让孩子们在美术创作中题材鲜活、创意多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少年宫有老师设计实施了一系列儿童生活美术日记的主题课程,引导孩子们主动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节和细节,再用画笔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素材积累起来。这样的课程对于已经习惯照着老师的示范或者书上的图片画画的学员来说,一开始真的很难受,不知道如何去观察,更不知道如何把观察到的印象实现在画纸上。很神奇,随着课程推进,教与学的难度逐渐降低,课堂气氛由“老师使劲儿启发、学员痛苦思考”转变为“老师轻松引导、学员开心涂鸦”。长期考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鲜活、有生活气息了,不再依赖书本和老师示范了,对自己生活的细节感受更加细腻生动了,创作自然也不成问题了。这些再次印证了体验式教育的确是高效长效的,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教与学的对等。当然,体验教育的形式很多样,不仅仅局限于记录生活画画日记,还有更多、更新颖、更有创意的形式等待大家去探索和实践。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也会积极做更多科学有益的尝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