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6-27 发布

浅谈在美术活动幼儿能力的培养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在美术活动幼儿能力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这些将深深地刻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身受益。  想像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最初过程,同时想像又是人类创造潜力在幼儿身上的体现。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创新是它的主旋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它不是少数智商高、技能好的幼儿的专利,也不是可以用作品效果这把尺子来衡量的,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幼儿的绘画作品有一种怪现象,同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或家里,会画出思维水平差异悬殊的画来,究其原因成人的过多干预十分突出,也许成人太看重近期的作品成果,对作品要求完美的愿望往往妨碍了幼儿去创造自己的图式。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美术活动时,在学科体系和幼儿生理水平的坐标上坚定不移的偏向后者,把孩子从成人规定的图式中解放出来,尤为重要。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目标,,教师的任务是必须把握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班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为他们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我们只重视培养幼儿的美术技能、重视活动的结果,却忽视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与体验,通过参加此次科研活动,我进一步意识到这种教师灌入、幼儿模仿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的美术教育应把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说起美术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我自然联想到美术绘画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这个示范作用在众多幼儿教师中间说法不一,有人说,绘画中教师不要直接示范,因为教师的示范给孩子达到想象装了框,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模仿的自然条件,这样会扼杀幼儿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而有的说,如果我们不示范,幼儿画出来的画不着边,更多的是乱七八糟一团糊。所以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幼儿有时感到有点矛盾,甚至很迷茫。这个示范作用我们也私下里讨论过,更多的教师认为在绘画中,必要的技能是要传授的,活动中教师不能光顾维护幼儿想象的一头,而忽视一些必要技能的传授,因为幼儿的想象、创造是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技能基础之上的。  3岁至6岁幼儿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他们对自己感官所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通过美术活动,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运用多种形式充分表现他们的感受,为幼儿所喜爱。因此美术活动是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理想的活动。美术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既动手,又动脑,使教、学、做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陶冶情操的一种教学手段。当然,教师恰当、适宜的指导是实施教育计划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指导。  一、兴趣入手,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n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如游戏,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幼儿能更自由、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教师经常提供机会让幼儿观察,带幼儿多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商店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其知识面,以丰富创作的题材。并鼓励幼儿多看周围的事物,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这样幼儿在以后的作画时才会幼儿创作的雏形。  三、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艺术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孩子的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的原则。幼儿的艺术表现自有他的道理,成人不能以对和错加以评判,因此,教师千万不能盲目地批评孩子的作品,压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欲望,扼杀幼儿的创造性。  四、合理的评价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的评价不在于好坏,而在于他是否动了脑筋。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支持者"的态度。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新的能力。  《纲要》指出:"要把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教育的过程,引导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实践过程中,我意识到直接参与是幼儿学习的的基本方式,而把美术活动与环境创设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美术可以使幼儿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绘画,把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象变成可见的作品,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就能成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原始动力,为孩子的审美能力、情感奠定扎实的基础。  然后,在实践工作的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不会画!"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教师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听了这些话,我很生气,也很纳闷,为什么孩子们在说的时候,都能满腔热情,别出心裁,显得跃跃欲试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农村孩子的家长们观念比较沉旧,对孩子美术方面的已有经验不注意积累;二是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的选材及对活动的指导;三是孩子自身存在的差异,导致会说不会画,长此下去,孩子们对绘画活动就产生了恐惧心理。\n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幼儿积极动手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注重美术技能的培养,如让幼儿从小班就开始练习点、线、面及三者间的结合是变幻无穷的,为幼儿的创新意识,标新立异,提供机会,就这一点就可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及想象。如:你的点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等?学习线条的变化时可试用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螺旋线、继续线、重叠线、连续线),很多线条又能组合成一个面,这个面又是很有趣的,很广泛的。这样,不断的练习、讨论、回答、层层深入,既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也会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二点,《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美好的人和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所以,教师应为幼儿提供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提高感性认识,教师要能根据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易,让幼儿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直接感受各种不同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积累"形象"资料,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心中有画,笔下有画。第三点,按能力分层次请幼儿示范,培养幼儿自信心。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及个体差异性,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绘画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情况我请代表大部分幼儿的中间水平的幼儿上来示范,如画有难度的物体,我请绘画能力强的幼儿上来示范。画结构较简单的物体时,我就请能力相对弱些的幼儿,如画"树的朋友",小朋友讨论说树上有小鸟、鸟窝、水果,小鸟的结构最复杂,鸟窝次之,水果最简单,我就分别请了能力强、中、弱的幼儿上来示范,上来示范的机会是均等的,示范的幼儿都会获得掌声,这样逐渐培养了每个幼儿的自信。第四点,是重视幼儿的画与说,珍惜和保护幼儿第一次作画结果,尽管他画得什么都不是,作为教师都要将其视为珍品,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幼儿受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识和评价能力都很低,如果他们听到的总是批评告诫,自尊心就会受损,自信心就会动摇,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我不行"、"我不会"的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势,阻碍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美术活动也会产生恐惧心理。  所以,在平时活动中,教师要作一个有心人,时时去关注幼儿的心声,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我班有一孩子把大树全涂上了七彩的颜色,旁边的小伙伴则笑他说:"大树的叶子应该是绿色的,你是怎么涂的呀!"这位孩子说:"春姑娘来了,是她给大树们穿上了七彩衣。"这样使孩子拓展了思维,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教师应表示肯定与赞扬,这样的话会使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更浓,想像力也更丰富了。我们要把关爱的目光倾注于幼儿稚拙的画面上,不能认"像不像,好不好"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幼儿美术作品,而应从幼儿作品的创造性和独特性上去评价,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和勇敢创造。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想画、敢画、愿画,在21世纪,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多变的世界挑战,有了这种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及动手能力,就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的未来和人类美好明天的创造者。  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研究,我深深懂得美术活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要使幼儿在美术活纪的主人动中,具有创新性、独立性、主动性为幼儿今后面临社会的挑战奠定基础,从而成为新世纪的主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