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古诗词教学浅析西充县建设路小学吴迎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有精神和情感的,是富有情趣的。中华文化从本质上来讲,是情性文化,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类的心理需要,指向人的心理需求。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库中的一朵奇葩,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我们小学课本中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它们内容丰富深刻,情感积极健康,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一些策略与方法,使儿童对诗词的意境、情趣、韵味做到心领神会,让儿童的自然情性在学习诗词中得到充分展现。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法枯燥,课堂缺失美感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程式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许多教师翻译成一叠索然无味的小菜,而且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课堂上当然就缺乏美感,缺少“情”的涌动。2、学诗途径单一,体验缺少灵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7\n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但是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往往仅局限于课堂。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不敢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不想或者极少推荐积累其他古诗。所以,不仅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了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而且校园古诗文化建设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美化。3、关注角度偏移,学诗丧失兴趣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比较重视对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二、提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充满浓浓的“儿童情趣”韵味。(一)诵之歌之舞之画之,营造活泼的氛围1、吟诗。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最好的展现方式是诵读。只有有感情地吟诵,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果教师事先准备好与诗的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吟诵的氛围,那么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7\n2、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学生学得愉快,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3、演诗。古诗词语言凝练,要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活起来,可在学诗时采用表演的方式。如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在学生想像画面之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作诗人贾岛,请另一个同学做童子,演一演当时的情境,在学生角色对话的表演中,不仅把《寻隐者不遇》中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而且也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4、画诗。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境。(二)启发想象,使儿童头脑中生成鲜活的诗词意象中国古诗词凝练、简约、传神、写意、情景交融的特点,决定了古诗词教学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徜徉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里,放飞想象,融入情感,用他们的情感、兴致和审美情趣对古诗词作活的诠释,让古诗词的意境在儿童心中鲜活起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生成式的课堂,古诗词教学应该启发学生的天赋情性生动演绎诗词的意象,生成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诗词意象。7\n例如学习“春色满园关不住”诗句,引导学生想象园内的花草树木争先恐后地要出来,一枝红杏捷足先登探出墙头;想象园内的蜂蝶舞动闹春意;想象园内弥散着一股泥土的淡淡的腥味,泥土的清香飘出了院墙等等,使儿童的灵性在想象的空间得以展现。古诗词在意境的创设中,往往留有空白。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空白”,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诗词提供的信息,从记忆仓库中调动有关表象,对古诗词的意象加以补充、组合,进行再造想象,生成儿童头脑中鲜活的诗词新意象。例如在《别董大》的教学中,教师抓住诗中的“空白”(诗只写有送别时的天色和语言),启发学生:读着“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你能想象到挚友离别的场面吗?能想象当时寒风的呼啸?枯草的瑟瑟吗?……教师这么一启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飞临到千年之前的那个送别的现场:想象到马儿在嘶鸣,似乎也依依不舍;想象到劝慰话语暖人心头;想象到董大带着温暖的劝慰上路了;想象到诗人目送好友的身影消失在漫天风雪中,强忍的热泪缓缓流下;想象到诗人空荡荡的心灌满了寒冷的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被我们的孩子演绎得如此生动、感人,其中的冷暖滋味永远留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三)开发诗园,滋养诗情古诗如源源流淌的河流,只有尽情地畅游其间,文化底蕴才能厚重起来。因而,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富有活力的诗歌家园。1、拓展阅读。在学完一首古诗后,可以“以一带多”7\n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高鼎的《村居》和孟浩然的《春晓》,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这样进行拓展阅读,就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到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完全可以跳出教材,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一步地提高,学诗的愿望也就更强烈。 2、巧用趣用。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觉趣。带学生踏青时,吟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游西湖时,来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诗自然地走进生活,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皆是“诗”。如此,在自然地运用中享受到了“诗趣无穷”。(四)整体“打通”,组织积累,让儿童真正领悟古诗词的精髓古诗词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相关的古诗词进行整合,组成主题单元,开展主题单元教学。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学生在一首首单独的诗词学习基础上,对相关主题的诗词形象、意境等进行融会、贯通,从而真正领悟到中国古诗词的精髓。如教学(五)上的《古诗词三首》时,我就已经让学生搜集过其他的表示思乡情感的诗句。如今再复习,就让学生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找出同类的诗,一起背、一起默。比如:写儿童生活的诗,除了教材里的《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外,又积累了《所见》、《小儿垂钓》、《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池上》。默到《元日》时,就把描写传统佳节的古诗一起积累起来。当背诵进行一段时间后,我就请学生利用每个双休日积累一组有代表性的诗句,比如描写“7\n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描写送别的诗句,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含有哲理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句……先找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再适当补充课外的同类诗句,每一类不用多,牢牢记住几句最经典的就行,并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里。除了从内容上分类,也有从诗人角度归类记的,比如: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又如同一朝代的诗人和诗句等。还有从诗句的表达方式上归类的。有了这样的整理,我们第二次的“我爱背古诗”就变成了“我爱记诗句”,更加侧重于同类诗句的积累和运用。我觉得归类积累,以点带面,的确能够事半功倍。但积累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运用上。为使学生能有运用诗句的意识,我平时在阅读复习中引导学生适时运用诗句。如复习《梅花魂》时,回顾一组写梅花的诗词——《墨梅》、《咏梅》、《卜算子·咏梅》;学《大瀑布的葬礼》中,学生读到描写大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时,问学生:“此时,你会想起哪句诗来形容?”学习《草原》一课时,引入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不仅便于理解文章,更实实在在扩大了对诗歌的积累量。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诵之歌之舞之”,使学生在活泼泼的氛围中整体感觉诗词;我们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儿童运用他们的天赋情性对诗词作灵动的演绎;我们引导学生对诗词形象整体“打通”、积累7\n,精妙地领悟诗词的神韵。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景、意蕴能有灵动的领会,对诗人的思想、精神、气质、情趣等有精妙的感悟,通过长期的诗词情性的浸润,他们能改造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获得对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这将为学生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打好亮丽的精神底色,为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