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古诗词学习 3页

  • 13.84 KB
  • 2022-06-27 发布

小学生古诗词学习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以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和鲜明和谐的音韵节奏,传达着文学艺术别样的美丽。诵读古诗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语言的障碍、时代的隔膜和小学生知识阅历的有限,小学生要理解只有短短几十个字的古诗词中的意境,确实很难。因此,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难点。那么怎教小学生读古诗才能使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深一些、达到应有的效果呢?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比较流行的模式是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个基本步骤来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此“四步法”的确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每首诗都必须遵循这四个步骤,教学中因诗而异,处理好这“四步”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每个环节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解好诗题能让古诗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在学习诗文前,一定要结合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和诗人杜甫的经历,将“解诗题”和“知诗人”的环节有机结合,为学生理解诗中中诗人表达的情感作好铺垫。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以了解“黄鹤楼”和“广陵”地理位置关系作为“解诗题”的重点内容,\n学生就可以较容易地“明诗意”了。当然,“解诗题”这一环节,不是每首诗都需要,对于如《春日》、《牧童》《小池》一类直白明了的题目,完全可以省去。“知诗人”包括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和诗人的写作风格。了解诗人的一些经历特殊可以让学生较准确地“悟诗情”,如陶渊明、杜甫、文天祥等诗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时代特点影响了他们诗作的内容和情感,学习他们的诗,不可不“知诗人”,否则,很难读懂诗意,感悟诗情;对于王维的“诗中有画”、李白充满奇异的想像的浪漫情怀、苏轼的大气、豪放的风格,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更好地品味其诗的语言特色和韵味。古诗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读”。在“明诗意”这一环节中,读是关键。读,首先要老师范读,不论是学生熟悉还是陌生的诗,教师都应该有范读,从停顿、腔调、感情、气势、抑扬顿挫等方面为学生作好示范,让学生从范读中,获得对文章的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孩子诵读的欲望。读,还要有学生的不断诵读,在此过程中,增强语感,提高品味,丰富积累。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往往在读熟了诗后,就念经似的让诗句一溜烟从嘴中滑过,完全没的了诗的韵味,这一点,教师一定要纠正杜绝,诗情画意是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悄然悟得的。在读熟读通了古诗之后,除了让\n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自悟诗意外,教师适当地点拔也是让学生“明诗意”必不可少的。很多古诗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似乎忌讳给学生讲诗意,只是一味地让学生想象画面、悟诗情,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仍云里雾里,对一首诗的内容并不了解。虽然一句一句地串讲的古诗教学法不可取,但是,对于古文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完全靠自悟,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读无所获,影响了读诗的兴趣。当前的诗歌教学中,还有一点,我不敢苟同。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教师带着学生围绕“悟诗情”来安排,读出情,看画面想象情,讲出情,表演情……情由心生,没有那种情感经历和生活体验的学生很难有真情生发,只能是装腔作势的做作罢了。因此,个人认为,“悟诗情”的前提一定读懂诗意,再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去感受,而不必强求人人动情。所谓“熟读朗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学生有一定的古诗文积累的量和一定的生活积累之后,必将由量变到质变,对当年悟不懂的诗情别有一番感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