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18页

  • 85.00 KB
  • 2022-06-27 发布

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诗词教学策略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你们好!我讲座的内容是一一小学诗词教学策略谈。我想,要想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策略,首先要从总体上来了解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呈现了哪些诗词,这些诗词编排有什么序列特点。其次,要了解课后的练习中安排了哪些训练项目,借此来把握各个学段关于诗词教学的目标。这样,先做到对内容了如指掌,对教学目标成竹在胸,那么,教学策略也就可以相对出台。所以,首先我们来看教材中的诗词内容:一、课文中的诗与词——35首具体的篇目如下:(一)阅读课文诗与词一一35首序号诗词题目序号诗词题目1江南(一上)19小儿垂钓(四下)2锄禾(一下)20寻隐者不遇(五上)3悯农(一下)21所见(五上)4登鹳雀楼(二上)22清平乐村居(五上)5青松(二上)23游园不值(五下)6春雨(二下)24宿新市徐公店(五下)7春晓(二下)25七律长征(五下)\n8山行(三上)2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n下)9枫桥夜泊(三上)2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五下)10望庐山瀑布(三下)2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六上)11绝句(三下)29示儿(六上)12望洞庭(四上)30冬夜读书示子津(六上)13峨眉山月歌(四上)31观书有感(六上)14元口(四上)32如梦令(六下)15江雪(四上)33渔歌子(六下)16江南春(四下)34石灰吟(六下)17春日偶成(四下)35墨梅(六下)18池上(四下)你们看,这35首古诗,由浅入深,从五言到七言,从七言诗到词,由易有难,情趣盎然,从绝句到律诗,有古代有现代,写景、抒情、寓理。这35篇,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段的不同,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又有哪些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螺旋上升之趋势?你们看:年级课文练习设计一上江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下锄禾朗读课文,背诵课文。\n悯农二上登鹳雀楼青松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读,抄抄,再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二下春雨春晓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发现了吗?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诵读和背诵。三年级呢?你们看:年级课文练习三年级上册山行枫桥夜泊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带点词的意思。停车坐爱枫林晚枫桥夜泊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绝句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三年级开始,在练习中才出现对诗词中词意思的理解考查。\n接下来看四年级的练习设计:年级课文练习四年级上册望洞庭峨眉山月歌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螺湖光白银3、解释带点的字,说说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与三年级比起来,练习中添加了一项,这就是对于句子意思的理解与把握。同样,这样的梯度,到了五、六年级,练习题的难度相应拔高,比如让我们体会、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说一说,再写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够展开想象,整体而具体地来感受课文中的诗情画意。想一想,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是如此。要让训练呈现一个梯度。因此,根据这样的梯度,低中高年级的诗词教学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否则,不是拔高就是降低了教学要求。对于低年级,诗词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朗读,背诵,随文识字,写字。应该是指导观察,寓写字识字于观察理解之中。那中年级呢?应该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指导学丰理解词意。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挖掘情趣,体验感情。高年级呢?要求又提高了,要解诗意,要感诗情,悟诗之境,体诗词理。\n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来寻找诗词教学的策略,这就是:一、循序渐进读二、别出心裁——解三、深入浅出一一悟一、循序渐进一一读古诗最主要的教学策略应该还古诗的面貌,那就是读,离开读,离开诵,古诗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一一古诗文是要读的。怎么读呢?首先,要读准字音吧。初读,要字正腔圆,要读正确。1•正确一一诵读之根本,字音要读准1•远上寒山石径斜(Xi?2•溪头卧剥(bdo)莲蓬3•九层之台,起于累(1引)土4•风景旧曾谙(亦)5•千磨万击还坚劲(]mg)这些字,常听人读错,这些字,在诵读的时候,标注上汉语拼音,让学生正正确确地来读吧。注个音,是很简单的事,而不注音,一出口就会闹读错字音的笑话。字音读准了,诵读中的停顿,也是大有学问的,接下来是要有板有眼地读,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比如,有些诗的题目,如果停顿不当,就常会读错。2•停顿一一诵读之停顿,里面有学问\n1•登I鹳雀楼2•峨眉山|月歌3•望|庐山瀑布4•宿|新市|徐公店举个例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睐,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里,为什么要读成“峨眉山I月歌”?你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半轮秋”是月,映入江水中的是“月”,陪伴着作者的是“月”,作者所思的是“月”,月,是一个意象,作者所望的是月,当然幻化成的也可能是某一个人。望的是月,思的是人。诗人不就是在借月抒怀吗?峨眉山代表地点,月,才是作者描写与抒怀的对象,所以,诗应该这样读一一峨眉山I月歌这样,停顿把握对了,其实诗题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所以说,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停顿。读诗题,停顿,需要这样灵活把握,那么诗词的内容呢,又需耍如何来读。一般的规律,大家都知道,五言绝句的节奏是-卜-,七言绝句的节奏是-I-1…,其实,除了这基本的规律外,要想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达到琅琅上口还需要灵活地变幻节奏,寻找不同的节拍,力求读得有趣,读得开心。3•流利一一节奏多变幻,百读而不厌比如,就是《江南》这首诗,就可以变幻不同的节奏来读:\n1•一句呵成不打折2•依字行腔有顿挫3•语调抑扬韵悠悠4•手舞足蹈来诵读5.教师引|学生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因为小学生喜欢,他们喜欢变幻多端,他们喜欢诗的押韵和谐,他们喜欢这样如歌的行板。因此,小学生不是因为文字而喜欢上诗的,而是因为节奏,因为韵律,因为琅琅上口,这一切,让他读得开心,读得舒坦。因此,这样的读,对孩子来讲,是诱惑,是引导。这样的读,避开了一字一顿的指读,避开了那种拖腔拖调、没有感情的唱读,因此,何乐不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读与解,与悟是水乳交融的,不要割裂,不要割据。因此,古诗词教学,围绕着读,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流程:诗词教学之策略(1)——从头至尾,一读到底读诗题读诗句读字词读诗意读诗情怎一个“读”字了得二、解——别出心裁接下来,我们谈第二个方面,这就是解,解什么,解字解词,解句。1•解词一一看看猜猜说说明白(低段)低年级不尽是读,也要开解,不过,这解,是为了悟,悟是为了读,读中悟,悟中读。解了,才能开心地读、调皮地读、神秘地读、\n哈哈一笑读。比如,我们解《江南》中的“莲”字:看图解“莲”师(出示第一张图,问):你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叶子。生:我看到了花。生:老师,我看到了小鱼。师:你看到什么样的叶子,说说看。生:大大的。生:绿绿的。生:圆圆的。师:再看看,这叶子像什么?生:像喇叭。像伞生:这么好看的叶子,我们叫它一一生:莲叶。师:那美丽的花,我们就叫它一一生:莲花。师(出示第二幅图):谁知道,这两个女孩子手里拿的是什么?生:莲蓬师「江南可采莲”,这里的“莲”指的就是一一生:莲蓬。\n师:莲蓬里面有莲子,剥一个,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我们来解其中的“戏3看图解“戏”师:看看小鱼,你发现它们在干什么?生:在游泳。生:在玩。生:在捉迷藏。生:在翻跟头。生:在打滚。生:在散步。生:在追着玩。生:……师:如果你是小鱼,你心里会感到?生:很快乐。生:很开心。生:很好玩。师:呵,那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地来读读吧2•解词解句一一做做想想豁然开朗(低段)比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怎么解?登鹳雀楼(抬脚行走,做登楼状)白日依山尽,(右手举起,由上下滑)黄河入海流。(右手起伏,如水流淌)欲穷千里目,(踮脚后跟,手搭凉篷)\n更上一层楼。(右手依次叠升,三次)你看,让学生在文中找一个跟“登”意思相同的字,他不难找到“上”吧。嘿嘿,“登”不就是“上”吗?或者说,不就是“登上”的意思吗?让学生随着你边做边想,那个尽,不就是夕阳落山,慢慢地落到山后去了吗?那“入海流”不就是“流入大海”吗?你踮着脚,手搭凉篷往远处看,那“目”不就是“看”吗?你看,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多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学生的心里,明明白白啊。3•解词析句一一组词释义,简简单单(中高段)同样,对于中高段的学生来讲,解词有好多的方法,比如,前后联系,比如对比选择,比如分析字理,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组词解其义。例如:组词解其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翻开《教学参考用书》,你会发现,书中把题目中的“示”字解释为''训示”。“训示”又是什么意思呢?“百度百科”里解释是“训导指示“,指“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这样的解释,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别扭,让你觉得等级森严,让你感到一张冷冰冰的面孔,严肃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还有,仿佛能听到那拿腔捏调的话语,一个高高在上地说教,一个唯唯诺诺,头也不抬,连大气也不敢出。而在我的理解中,冬夜读书示了聿是一幅温馨的画面,八百多年前父对子娓娓而谈,想来意味深长,如春风般温暖。所以,我就想,\n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会怎么理解那个“示”字呢?我先让学生用“示”来组组词,学生组的词有“启示、训示、指示、表示、示意”,让学生把词语的意思放在句子中比较,看哪个词更合适,更贴切,学生们更喜欢的是“启示”。于是题目的意思就变成了“一个冬天的夜晚,陆游在灯下读书,读着读着,忽有所悟,于是就把小儿了了聿叫来,说给他听,来启示他/既然能组词,就能找近义词啊。你看“古人学问无遗力”,“遗”可以组成“遗留、遗产、遗物、遗俗、遗址、遗风”等,“遗”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留”的意思。“遗”的意思弄明口了,“无遗力”自然就是“不遗余力”,不遗余力呢,就是用尽全力,就是竭尽全力。还有,“少壮工夫老始成”,用“成”学生组成的词语有“完成、成立、成果、成功、成绩,成就、功成名就”等,让学生联系具体的事例,学生自然会倾向“成果、成功、成就、功成名就”。所以,有组词,有比较,就会有发现。这其中,不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辨析能力吗?解的窍门还有很多,要看,要做做动作,耍联系,要组词,要比较……解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你要玩味其中。比如,学习《山行》,你问学生,杜牧为什么要停下车来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他要欣赏枫叶啊。因为他喜欢枫林啊。说着说着,“因为”不就出来了吗?那“坐”不就是因为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了,解了,背了,还要进行写的指导。因为,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这,是不能忘却和忽略的。所以,接下来,要穿插着说说识与写。\n识写一一随文识字,识写结合1•依据字理,别开生面二年级下册第一课中有两首古诗,一首是《春雨》,另一首是《春晓》,这一课共有9个生字,其中绿线格中有两个,我们把其中的字物以类聚,就有了比较,这一比较,就找到了这个字的根了,哈哈,字的义不就藏在部首里吗?寻寻根,归归类啼——与”口“有关啼鸟,鸟啼,鸟叫,鸟儿唱歌,鸟儿说话,聊天。晓一一与”R“有意太阳在什么位置的时,什么时间,称之为“晓”?眠一一与”目“相通噢,把眼睛闭上,抿上睡觉,睡得香香的,甜甜的,就叫“眠”啊。雨一一与“水”有关,潜一一与“雨”有意雨悄悄地来了不知不觉地蹑手蹑脚地,润一一与“雨”相通雨滋润着万物轻轻地,柔柔地,甜甜的。2•细观察,笔顺对笔顺笔顺,笔笔到位。写字指导要扎扎实实,“乃”字的第二笔是撇,“晓”字的第五笔是横,这些,不让学生细观察,行吗?观察,范写,练写,一丝不苟,随文识字,落到实处八而到了高年级,不必再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笔画笔顺,但深入感悟的要求却应该提高了。三、悟一一深入浅出悟情、悟境、悟理。具体的策略如下:1•抓住诗眼来感悟\n1•抓住背景来感悟2•读出独特感受来4•诗词教学一一悟情之策略(1)5•诗词教学一一悟情之策略(2)1•抓住诗眼来感悟诗有诗眼,诗眼,往往是画龙点睛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字传神,透过这个字,你就可以揣摩诗情画意,就可以跨越时空,与诗人促膝交谈。这个字,流露的是诗人心中的意,胸中的情。只是不知,我们有没有一双火眼金睛?比如口居易的《忆江南》,你可能“捕捉”“忆”字。也难怪,题目中有“忆”字,诗句的最后还有一个“忆”字,忆得如此热烈,忆得欲罢不能,学生安能找不到?像这样,一眼就能望穿诗心诗眼的诗还真不少,像《静夜思》的“思”,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忆”,像《观书有感》的“感”……第二首诗是《独坐敬亭山》,找诗眼,你可能找得眼花缭乱。你可以说是“独”字,独自一人,孤独一人。你也可以说是“闲”字,看青山飞鸟,看白云飘飘,悠闲惬意,好不自在。你还可说是“两不厌”,诗人看山,感觉很好,怎么看都看不够;山看诗人,觉得也很好,怎么看都觉得开心。看着看着,他们就聊起天来了。只是,你是局外人,你听不懂。《春夜喜雨》呢?说是“喜”字,可以。被滋润的万物喜,诗人喜,听到雨声的人喜,读这首诗的大家也喜。你们看,抓住了诗之眼,牵一发而动全身,品诗情水到渠成。\n你也可以说是“好”,“好”字就像诗人在夸奖春雨,因为春雨很文静,不张扬,她悄悄地来,就像害羞的姑娘。你还可以说是“润”字,“润”可以理解成滋润、湿润、温润,雨润万物,心廿情愿,乐于奉献,“润”字嘛,让人感到小草、麦苗正张开小嘴在舔,在吮,在吸,痛痛快快,心满意足。如果抓“潜”字呢?也不错,春雨披着夜色,来无影,去无踪,做好事,不留名。正是因为春雨夜潜,所以,作者认为是好雨,所以,题目中才说是喜雨。另外还有“拂堤杨柳醉春烟”、“醉里吴音相媚好”那个“醉”字,不仅是杨柳醉,更是人醉,不仅是酒醉,还是作者与读者…起沉醉。还有《示儿》中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喜”字……2•揭示背景来感悟你可知道,要想真正地读懂一首诗,只会读会背是远远不够的,只知道诗人的名字和称号也是不够的。可是,我们在读古诗的过程中,有时就是简简单单地去做上面的这些。我们忽视了什么?我们忽视了诗人的生平背景,我们忽视了那个朝代的大背景。由于我们的忽视,或是漠视,自以为读懂的古诗实际上离我们很远。而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自有诗之魅。诗之魅,就藏在背景里。读懂了背景,我们才会由近视走向远视,我们的目光才会变得远大,远大得与诗人接轨。背景如山,诗情似海,比如读《江雪》,我们要去揭示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这段历史,比如解《望湖楼醉书》,你要了解口居易自请外调杭州时的压抑与失意。解读《墨梅》如果不了解王冕拒官不做的隐\n居,卖画为生的淡泊,又怎么能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呢,又怎么能感知他借物抒怀的情操呢?所以,解一首诗,可以看诗人那时那刻的背景,也要看他一生的背景,就如你在冬季赏梅,如果没有春与秋的映衬,你就不知梅的傲放。那么,我们如何去了解一首诗的背景呢?教材上的生平简介就像兔子的尾巴,太短,你无法窥“斑”见“豹”,最后的办法是读诗人传记,而但要读不同人写的传记,一个写的,往往带有自己的偏见,几个人写的,才可以让你多元地审视与了解。另外,是凭借网络的资源,先是像蜜蜂一样采蜜,了解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后人的赏析与评价。背景,能够烘云托月,背景,能揭开那层层的面纱。3•读出独特感受来悟诗情,不要陷入固定的解读里,要有新的视角,耍有新的发现。一首诗,带给你的启迪,应该是多元的。比如,读《冬夜读书示子聿》,另外,我们是不是还能读出做事情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我们能不能读出,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呢?我们能不能读出“示”子聿的温暖情怀?读出陆游的儿女情深,意味深长?如果能读出这些,诗就是温暖的,是可亲的可近的。我们读《墨梅》,读“个个花开淡墨痕”,既要读出“个个”写的梅花朵朵,还读出梅花朵的小巧玲珑,不示张扬。我们读《江雪》不仅读出诗人的孤独,也读出诗人的孤傲情怀?所以,读诗,要把思维发散开来,有一个独特的视角,有一份独特的发现。\n诗是活的,常读常新。关键,你要有一个新的视角。有了新的视角,就会有新的发现,会有不期而遇的欣喜。4•诗词教学悟情之策略(1)有些诗,你只要循着所见、所闻、所感这样的台阶一步步地走上来,诗的情感就会显山显水。比如,我们读《所见》:学生从文字,从图画中能见到什么呢?见到牧童,见到牧童骑在牛背上,那是怎样地骑呢?让学生来想象,来吧。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歌声。那是怎么样的歌声?瞭亮的歌声,悦耳的歌声,稚气十足的歌声……唱歌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呢?快乐、开心、活泼、自由自在……这是写动。还听到什么?听到歌声戛然而止。还看到什么?看到牧童一动不动。看到他闭紧了嘴巴,看着他目不转睛盯着树上的知了。看到他专注的神情。呵,那个顽皮的孩子呢,那个活泼的孩子呢?那个放声喊唱的孩子呢?不见了,像换了个人似的,周围好静!那可掬的憨态,让人忍俊不禁。\n这,不就是孩子,这不就是童年,这不就是让人喜欢的理由?所以,在学生熟读之后,顺着所见、所闻、所感的思路来感受诗情画意,真的不错!5•诗词教学一一悟情之策略(2)诗中有景,诗中有人,诗中还有情,有理。那么,从景入手,结合人物生平背景,是不是能发掘那景中的情,那情中的理?所以,让学生按这样的思路,看景,观人,思情,悟理。不也是一条感悟的途径吗?你看,教学《望湖楼醉书》,那诗中的景:风,是大风、狂风、疾风、旋风云是黑云,翻着,滚着,来势汹汹。雨是口雨、急雨、骤雨、暴雨人呢?是受到排挤,自请外调的人。云是自然界的云,风是自然界的风,雨是自然界的雨。看起来,作者写的是自然之景。可是?官场上的排挤,不是遮住心头的云,不是心穴来的风,不是落在心头的雨。作者不消沉,不落寞?卷地风来忽吹散,雨过天晴。卷地风来忽吹散,挥一挥,心头的不快一扫而去,那醉书的苏轼,岂不是:生:他是豁然开朗的人。生:他是乐观的人。他是宰相肚子里能撑船的人。生:他是心像水天一样广阔。生:他的心像湖水一样清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