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7.5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周口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本读物、经典古诗词诵读(共80篇)二〇一〇年十月144\n目录1.长歌行...................汉乐府2.七步诗....................曹植3.敕勒歌....................北朝民歌4.咏鹅.......................骆宾王5.回乡偶书...................贺知章6.咏柳......................贺知章7.凉州词....................王之涣8.登鹳鹊楼...................王之涣9.春晓.......................孟浩然10.宿建德江.................孟浩然11.凉州词....................王翰12.出塞......................王昌龄13.从军行....................王昌龄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15.鹿柴.......................王维16.竹里馆.....................王维17.送元二使安西...............王维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19.别董大....................高适20.静夜思.....................李白21.古朗月行...................李白22.望庐山瀑布.................李白23.赠汪伦.....................李白24.独坐敬亭山.................李白144\n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26.早发白帝城.................李白27.秋浦歌.....................李白28.望天门山....................李白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30.绝句........................杜甫31.赠花卿......................杜甫3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33.春夜喜雨....................杜甫34.绝句........................杜甫35.江畔独步寻花................杜甫3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刘长卿37.江雪.......................柳宗元38.寻隐者不遇..................贾岛39.枫桥夜泊....................张继40.渔歌子...................张志和41.寒食......................韩翃42.滁州西涧..................韦应物43.塞下曲.....................卢纶44.游子吟....................孟郊45.竹枝词...................刘禹锡46.乌衣巷....................刘禹锡47.望洞庭....................刘禹锡48.浪淘沙....................刘禹锡4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50.忆江南....................白居易51.悯农.......................李绅144\n52.悯农......................李绅53.山行......................杜牧54.清明......................杜牧55.江南春....................杜牧56.秋夕......................杜牧57.乐游原....................李商隐58.商山早行..................温庭筠59.元日......................王安石60.泊船瓜洲..................王安石61.梅花......................王安石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6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64.惠崇《春江晓景》..........苏轼65.题西林壁..................苏轼66.夏日绝句..................李清照67.示儿......................陆游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9.小池......................杨万里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71、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72、春日.......................朱熹7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74.题临安邸...................林升75.游园不值...................叶绍翁76.墨梅.......................王冕77.石灰吟.....................于谦144\n78.朝天子咏喇叭..............王磐79.竹石......................郑燮80.已亥杂诗..................龚自珍144\n小学生经典古诗词诵读(共80篇)1.长歌行汉乐府【原文】qīngqīngyuánzhōngkuí青青园中葵,zhāolùdàirìxī朝露待日晞。yángchūnbùdézé阳春布德泽,wànwùshēngguānghuī万物生光辉。chángkǒngqiūjiézhì常恐秋节至,kūnhuánghuāyèshuāi焜黄华叶衰。bǎichuāndōngdàohǎi百川东到海,héshífùxīguī何时复西归?shàozhuàngbùnǔlì少壮不努力,lǎodàtúshāngbēi老大徒伤悲。【作者简介】144\n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入乐的歌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词语解释】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朝露:清晨的露水.待:动词,等待。日:太阳。晞:晒干。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常:副词,表示情况或时间的持续和一贯性。时常。恐:动词,担心。秋节:秋季。至:动词,到。秋气肃杀,万物多因长成而趋于衰败、死亡,故尔担心。焜黄:颜色衰败的样子。华:同“花”。衰:衰老,衰败。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海:大海。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常用来表示对时间、处所、事物的询问。时:名词,时候。复: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种情况的再现。可译作“重新”“又”144\n。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归:动词,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人生命力衰败的老年时期。徒:副词,表示动作的施行没有取得成效一。可译为“空”。伤悲:悲伤。【译文】园圃里葵菜郁郁青青,叶上的露珠迎着旭日闪光。春天把雨露洒遍原野,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最担心的是秋风乍起,花谢叶落又是满目凋残。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人生少壮不努力奋斗,暮年悲伤可惜悔之晚矣。【浅析】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144\n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kuì)的结论,结束全诗。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2.七步诗魏·曹植【原文】zhǔdòurándòuqí 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zhī 漉豉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 萁在釜下燃,dòuzàifǔzhōngqì 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 本是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 相煎何太急。【作者简介】144\n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词语解释】燃:燃烧。豆萁:豆茎。萁,豆秆。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泣:哭泣。漉:过滤。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本是:原来是。煎:这里是煎熬、迫害的意思。【译文】煮豆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汁。豆秆在釜下焚烧,豆子在釜里哭泣。本是同根一体生,煎熬我何必太急!【浅析】144\n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一个故事。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相传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就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那!他不懂得,在封建统治集团里,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十分残酷的。《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3.敕勒歌北朝民歌【原文】chìlèchuān yīnshān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sìqiónglú lǒnggài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āncāngcāng yěmáng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chuīcǎodīxiàn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144\n【作者简介】《敕勒歌》中国古代敕勒族民歌。敕勒,秦汉时称丁零,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又称之为高车。主要居住在大漠南北,即今蒙古草原。【词语解释】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苍苍:青色。【译文】“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浅析】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144\n,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这首牧歌,苍劲豪莽,抑扬畅达,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4.咏鹅唐·骆宾王【原文】é é é 鹅,鹅,鹅,qūxiàngxiàngtiāngē 曲项向天歌。báimáofúlǜshuǐ 白毛浮绿水,hōngzhǎngbōqīngbō 红掌拨清波。【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词语解释】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项:颈的后部。掌:诗中指鹅的脚掌。【译文】大白鹅啊白鹅,144\n你也就只能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浅析】小作者以清新欢快的语言,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采用了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用简介(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5.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原文】shàoxiǎolíjiālǎodà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yīnwúgǎibìnmáo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értóngxiāngjiànbùxiāng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wènkècónghéchù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144\n,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唐代诗人。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好饮酒,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称“醉八仙”。【词语解释】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衰:疏落。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译文】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村童看见我却不能相认,笑着问我这客人是从何处而来。【浅析】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144\n6.咏柳唐·贺知章【原文】bìyùzhuāngchéngyīs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wàntiáoc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bùzhīxìyèshuícái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èryuèchūnfēngsìjiǎn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简介】(略,见前《回乡偶书》)【词语解释】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③妆成:装饰,打扮。④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⑧似:好像,如同,似乎144\n【译文】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浅析】这是一首咏物小诗,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7.凉州词唐·王之涣【原文】huánghéyuǎnshàngbáiyún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ngūchéngwànrèn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qiāngdíhéxūyuànyáng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fēngbùdùyùmén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简介】144\n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词语解释】1、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越过。144\n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浅析】诗的一二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三、四两句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8.登鹳鹊楼唐·王之涣【原文】báirìyīshānjìn 白日依山尽,huánghérùhǎiliú 144\n黄河入海流。yùqióngqiānlǐmù 欲穷千里目,gèngshàngyīcénglóu 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略,见前《凉州词》)【词语解释】(1)鹳鹊楼: 据典籍记载,旧鹳鹊楼(今已不存)位于今山西省永清县西南方黄河中的小土山上,楼高三层,前方远处有中条山,下方为黄河,视野良好,相传常有鹳鹊来栖息,所以名为鹳鹊楼。 (2)白日:指午后的太阳。五行以白色代表西方,过午太阳就逐渐偏西,故称白日。 (3)依:沿着。 (4)尽:消失。 (5)黄河:源于青海巴颜喀喇山北麓,流贯中国北部,长约4850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因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水色黄浊而得名。 (6)入海流:流入海中。 (7)欲:想。 (8)穷:尽。 (9)更:再。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144\n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浅析】这是一首励志的诗,作者在登临鹳鹊楼的过程中,发现每登高一层就有一层不同的视野,也有不同的感受。他体悟到,人生也因所站的位置高低不同而有不同的境况,但是登高必须靠自己努力一步步的往上走。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自我激励。 作者笔力雄浑,感情丰富,登临后面对眼前的美景,即将西沉的太阳、远山、及奔流不息的大河,兴起了对时间、空间的感触,于是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短短的十个字,把它描绘出来。果然,让人读来不由得兴起一种逝者如斯,来者可追的感动。就在这个时候,诗人笔锋一转,用另外的十个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把我们心中想要说的话,想要做的事,非常平实精采地写了出来。登高可以望远,不单是指登上高的地方,也适用于人生事业的奋发向上,包括心灵修为。9.春晓唐·孟浩然【原文】chūnmiánbùjuéxiǎo 春眠不觉晓,chùchùwéntíniǎo 处处闻啼鸟。yèláifēngyǔshēng 夜来风雨声,huāluòzhīduōshǎo 144\n花落知多少。【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词语解释】①晓:早晨,天亮。②闻:听见。③啼鸟:鸟鸣。【译文】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浅析】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表现了春天里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活灵活现生机勃勃的。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全诗行文如流水,自然平易,内蕴深厚。10.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原文】yízhōubóyānzhǔ 移舟泊烟渚,144\nrìmùkèchóuxīn 日暮客愁新。yěkuàngtiāndīshù 野旷天低树,jiāngqīngyuèjìnrén 江清月近人。【作者简介】(略,见前《春晓》)【词语解释】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2、移舟:靠岸。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4、泊:停船靠岸。5、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6、旷:空阔远大【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时旅人又增加了新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浅析】《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一个“愁”字,然而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144\n11.凉州词唐·王翰【原文】pútáoměijiǔyèguāngbēi葡萄美酒夜光杯,yùyǐnpípámǎshàngcuī欲饮琵琶马上催。zùiwòshāchǎngjūnmòxiào醉卧沙场君莫笑,gǔláizhēngzhànjǐrénhúi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简介】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但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词语解释】1.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译文】144\n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琵琶就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浅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12.出塞唐·王昌龄【原文】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 秦时明月汉时关,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 万里长征人未还。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àngzài 但使龙城飞将在,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 不教胡马度阴山。144\n【作者简介】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词语解释】①龙城飞将:指汉武帝时的镇关大将李广。②胡马:指敌人的军队。③度:越过。④阴山: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山脉。【译文】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着边塞,但是离家万里的士卒却没能回还。如果有卫青、李广这样的将军立马阵前,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浅析】明月下的边关,总容易与秦代筑关卫胡、汉代的汉胡战争等历史事件联想起来,因此当诗人看到明月边关时,胸中感慨万千:在边关发生的战争不计其数,然而生还的将士却有几人?希望这样的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了吧!诗人一语道出了千万人的愿望与心声。强烈的现实感,深远的历史感,使全诗显得分外凝重而深沉。诗人将诗歌置于深广的时空背景中,意境雄浑苍茫、感情丰厚深广,被称为唐人七绝之压卷之作。13.从军行唐·王昌龄【原文】144\nqīnghǎichángyúnànxuěshān 青海长云暗雪山,gūchéngyáowàngyùménguān 孤成遥望玉门关。huángshābǎizhànchuānjīnjiǎ 黄沙百战穿金甲,bùpòlǒulánzhōngbùhuán 不破楼兰终不还。【作者简介】(略,见前《出塞》)【词语解释】从军行:乐府旧题《平调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青海:指青海湖一带,古称西海。雪山:甘肃的祁连山。玉门关:汉武帝时的设置,甘肃敦煌市西北,是通西域的要道。穿金甲:磨穿了的金甲。孤城:指阳关,旧址在甘肃省敦煌西南部。楼兰:古代西域国名,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羌县、罗不泊一带,这里泛指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政权。【译文】]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浅析】144\n这是一首抒发边关将士豪情壮志的边塞诗。前两句抒写驻守边关的将士们思念家乡的愁苦,后两句是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边疆战事的频繁艰苦、敌军的强悍和戎边时间的漫长。“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豪言壮语,表现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豪迈气概。全诗意境开阔,风格壮美。14.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原文】hányǔliánjiāngyèrùwú 寒雨连江夜入吴,píngmíngsòngkèchǔshāngū 平明送客楚山孤。luòyángqīnyǒurúxiāngwèn 洛阳亲友如相问,yí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简介】(略,见前《出塞》)【词语解释】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144\n 6.平明:清晨。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浅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144\n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15.鹿柴唐·王维【原文】kōngshānbùjiànrén 空山不见人,dànwénrényǔxiǎng 但闻人语响。fǎnyǐngrùshēnlín 返景入深林,fùzhàoqīngtáishàng 复照青苔上。【作者简介】王维(701-761),汉族,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和孟浩然,并称为“王孟”。【词语解释】鹿柴(zhài):辋川的一个风景区。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是王维晚年隐居的地方。他在这里经营了一个很大的山间别墅,风景非常优美。 空山:空旷的山林。144\n 但闻:只听到。但,只。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日光之影。 复:又,进而。【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馀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浅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16.竹里馆唐·王维【原文】dúzuòyōuhuánglǐ 独坐幽篁里,tánqínfùchángxiào 144\n弹琴复长啸。shēnlínrénbùzhī 深林人不知,míngyuèláixiāngzhào 明月来相照。【作者简介】(略,见前《鹿柴》)【词语解释】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⑶深林:指“幽篁”。⑷相照:与“独坐”对应。【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浅析】《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144\n。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1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原文】wèichéngzhāoyǔyìqīngchén 渭城朝雨浥轻尘,kèshèqīngqīngliǔsèxīn 客舍青青柳色新。quànjūngēngjìnyībēijiǔ 劝君更尽一杯酒,xīchūyángguānwúgùrén 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简介】(略,见前《鹿柴》)【词语解释】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湿润。 ⑹客舍:旅店。144\n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一作“进”。 ⑿君:元二。 ⑿尽:喝(完)【译文】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浅析】《送元二使安西》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绝句,属送别诗。144\n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原文】dúzàiyìxiāngwéiyìkè 独在异乡为异客,měiféngjiājiébèisīqīn 每逢佳节倍思亲。yáozhīxiōngdìdēnggāochù 遥知兄弟登高处,biànchāzhūyúshāoyìrén 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简介】(略,见前《鹿柴》)【词语解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144\n【译文】我在异乡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兄弟们要登高望远,他们在佩戴茱萸时,发现少了我一人。【浅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因身在异乡,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的思乡之心。19.别董大唐·高适【原文】qiānlǐhuángyúnbáirìxūn 千里黄云白日曛,běifēngchuīyànxuěfēnfēn 北风吹雁雪纷纷。mòchóuqiánlùwúzhījǐ 莫愁前路无知己,tiānxiàshuírénbùshíjūn 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简介】高适(700—765),汉族,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144\n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词语解释】①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⑤知己:知心的朋友。 ⑥谁人:哪个人。 ⑦君:您。这里指董大。 ⑧翮:翅膀。 ⑨飖:随风摇动。【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浅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七绝,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胸襟开阔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144\n20.静夜思唐·李白【原文】chuángqiánmíngyuèguāng 床前明月光,yíshìdìshàngshuāng 疑是地上霜。jǔtóuwàngmíngyuè 举头望明月,dītóusīgùxiāng 低头思故乡。【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陇城),701年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但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词语解释】144\n(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床:有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静夜思>诗意图》。⑵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3)疑:怀疑,以为。 (4)举头:抬头。【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144\n【浅析】《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21.古朗月行唐·李白【原文】xiǎoshíbùshíyuèhūzuòbáiyùpán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yòuyíyáotáijìngfēizàiqīngyúnduān又疑瑶台境,飞在青云端。Xiānrénchuíliǎngzǔguìshùhétuántuán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báitùdǎoyàochéngwènyányǔshuícān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chánchúshíyuányǐngdàmíngyèyǐcán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yìxīluòjiǔwūtiānrénqīngqiěān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yīnjīngcǐlúnhuòqùqùbùzǔgūan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yōulāiqírúhéqīchuàngcuīxīngān144\n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①呼:称呼。 ②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③疑:怀疑。 ④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译文】小的时候,我不认识月亮。我以为月亮,是白玉做的圆盘。 又怀疑,那是瑶池的仙镜,飘荡在云霓之间。 仙娥与桂树,在月中隐隐浮现。 玉兔放下药杵,不知道是为谁而制这仙丹。 却有那可恨的蟾蜍,把月亮啃食得残缺不全,如此的黯淡。 回想当年,英武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为天上人间解除了灾难。 如今谁来拯救月亮,让它恢复光亮,如同以前。 我已经不忍心再看,更不忍心留下它独自离开, 可我又能为它做些什么呢?144\n 只觉得心里十分的凄惨和悲伤。【浅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22.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原文】rìzhàoxiānglúshēngzǐyān 日照香炉生紫烟,yáokànpùbùguàqiánchuān 遥看瀑布挂前川。fēiliúzhíxiàsānqiānchǐ 飞流直下三千尺,yíshìyínhéluòjiǔtiān 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144\n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 遥看:从远处看。 川:河流,在这里指瀑布。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 遥看:从远处看。【译文】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浅析】144\n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最后一句用了一个“疑”,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洗炼明快。23.赠汪伦唐·李白【原文】lǐbáichéngzhōujiāngyùxíng 李白乘舟将欲行,hūwénànshàngtàgēshēng 忽闻岸上踏歌声。táohuātánshuǐshēnqiānchǐ 桃花潭水深千尺,bùjíwānglúnsòngwǒqíng 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①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李白作这首诗赠与汪伦。 ②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③桃花潭:水潭名,在泾县西南。 ④深千尺:意思是很深。【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144\n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浅析】公元755年,李白因受排挤离开长安,十年来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个地方,广泛交结朋友,汪伦就是其中一个。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汪伦离别之际。汪伦脚踏地打着拍节,为李白送行。看到这种场面,李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当场写下了《赠汪伦》这首诗作为感谢。 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24.独坐敬亭山唐·李白【原文】zhòngniǎogāofēijìn 众鸟高飞尽,gūyúndùqùxián 孤云独去闲。xiāngkànliǎngbùyàn 相看两不厌,zhǐyǒujìngtíngshān 只有敬亭山。【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144\n(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4)厌:满足。【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浅析】这首诗中“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怀才不遇时发出的慨叹。144\n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原文】gùrénxīcíhuánghèlóu 故人西辞黄鹤楼,yānhuāsānyuèxiàyángzhōu 烟花三月下扬州。gūfānyuǎnyǐngbìkōngjìn 孤帆远影碧空尽,wéijiànchángjiāngtiānjìliú 惟见长江天际流。【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1)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2)之:往。 (3)广陵:即扬州。 (4)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5)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6)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144\n (7)下:顺流向下而行。 (8)碧空尽:在青绿色的天空消失。尽:消失。 (9)唯见:只见。 (10)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译文】我的老朋友就要辞别西边的黄鹤楼, 在繁花盛开的三月去游扬州。 小船的帆影已慢慢远去,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只看见滚滚长江水向天际奔流。【浅析】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26.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原文】zhāocíbáidìcǎiyúnjiān 朝辞白帝彩云间,qiānlǐjiānglíngyīrìhuán 144\n千里江陵一日还。liǎngànyuánshēngtíbùzhù 两岸猿声啼不住,qīngzhōuyǐguòwànchóngshān 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⑴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⑵朝:早晨。⑶辞:告别。 ⑷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⑸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⑹还:返回。⑺猿:猿猴。⑻啼:鸣、叫。⑼住:停息。⑽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译文】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浅析】144\n《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做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在被贬途中忽闻大赦,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万分的诗人立刻驾舟东还。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日千里,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并无一个“快”字,但时空之感却扑面而来。诗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不无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美轮美奂,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27.秋浦歌唐·李白【原文】báifàsānqiānzhàng 白发三千丈,yuánchóusìgècháng 缘愁似个长。bùzhīmíngjìnglǐ 不知明镜里,héchùdéqiūshuāng 何处得秋霜。【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1、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唐时是著名产铜、银的地方。 2、缘:因为。144\n 3、秋霜:秋天的白霜,这里用来形容白发。似个:这样。【译文】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浅析】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和内心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28.望天门山唐·李白【原文】tiānménzhōngduànchǔjiāngkāi 天门中断楚江开,bìshuǐdōngliúzhìcǐhuí 碧水东流至此回。liǎngànqīngshānxiāngduìchū 两岸青山相对出,144\ngūfānyípiànrìbiānlái 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简介】(略,见前《静夜思》)【词语解释】天门山:在今安徽芜湖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因此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出:突出【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浅析】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144\n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体。“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合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原文】jiànwàihūchuánshōujìběi 剑外忽传收蓟北,chūwéntìlèimǎnyīshāng 初闻涕泪满衣裳。quèkànqīzǐchóuhézài 却看妻子愁何在,mànjuǎnshīshūxǐyùkuáng 漫卷诗书喜欲狂。báirìfànggēxūzòngjiǔ白日放歌须纵酒,qīngchūnzuòbànhǎohuánxiāng144\n青春作伴好还乡。jícóngbāxiáchuánwūxiá即从巴峡穿巫峡,biànxiàxiāngyángxiàngluòyáng便下襄阳向洛阳。【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并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词语解释】初闻:刚刚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763年被官军收复。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涕泪:指因欢喜而泪下。144\n 却看:再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胡乱地卷起。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白日:白天。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 即从:立即从某地到某地。 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嘉陵江上游。 穿:穿越。 巫峡:因巫山得名。长江三峡之一。 襄阳:今属湖北。 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便下:顺流而,是“一……就……”的意思。【译文】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军队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天的景色正好伴我回久别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浅析】144\n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30.绝句唐·杜甫【原文】liǎnggèhuánglímíngcuì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yīhángbáilùshàngqīngt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chuānghánxīlǐngqiānqiū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ménbódōngwúwànlǐ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144\n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万里开来的船。【译文】两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只。【浅析】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31.赠花卿唐·杜甫【原文】jǐnchéngsīguǎnrìfēnfēn 锦城丝管日纷纷,bànrùjiāngfēngbànrùyún 半入江风半入云。144\ncǐqǔzhǐyīngtiānshàngyǒu 此曲只应天上有,rénjiānnéngdéjǐhuíwén 人间能得几回闻。【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里才有, 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浅析】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144\n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32.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原文】qíwángzháilǐxúnchángjiàn 岐王宅里寻常见,cuījiǔtángqiánjǐdùwén 崔九堂前几度闻。zhèngshìjiāngnánhǎofēngjǐng 正是江南好风景,luòhuāshíjiéyòuféngjūn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144\n (3)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4)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5)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浅析】《江南逢李龟年》,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这首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144\n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33.春夜喜雨唐·杜甫【原文】hǎoyǔzhīshíjié 好雨知时节,dāngchūnnǎifāshēng 当春乃发生。suífēngqiánrùyè 随风潜入夜,rùnwùxìwúshēng 润物细无声。yějìngyúnjùhēi 野径云俱黑,jiāngchuánhuǒdúmíng江船火独明。xiǎokànhóngshīchù晓看红湿处,huāzhòngjǐnguānchéng花重锦官城。【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144\n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雨水滋养植物。 野径:田野间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译文】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早晨起来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浅析】《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前两联用流水对,把春雨的神韵一气写下,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体。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144\n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想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锤炼精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具有较强表现力的艺术手法。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34.绝句唐·杜甫【原文】chírìjiāngshānlì 迟日江山丽,chūnfēnghuācǎoxiāng 春风花草香。níróngfēiyànzǐ 泥融飞燕子,shānuǎnshuìyuānyāng 沙暖睡鸳鸯。【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欧阳炯《春光好》中有:“天初暖,日初长。”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译文】144\n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浅析】诗歌表达了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时风和日丽,山河尤为秀美可爱。“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人以温暖明媚之感。“春风花草香”——前句描绘春光明媚,此句则表现春的气息。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对,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前两句着力表现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如同画图的阔大背景。后二句则着力刻划一二细节,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飞燕子”、“睡鸳鸯”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意蕴更加丰富。描摹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甫诗中别具风神的篇章。35.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原文】huángsìniángjiāhuāmǎnxī 黄四娘家花满蹊,144\nqiānduǒwànduǎyāzhīdī 千朵万朵压枝低。liúliánxìdiéshíshíwǔ 留连戏蝶时时舞,zìzàijiāoyīngqiàqiàtí 自在娇莺恰恰啼。【作者简介】(略,见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词语解释】(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2)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3)蹊(xī):小路。 (4)娇:可爱的。 (5)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6)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该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作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7)江畔:江边。 (8)时时:时常。 (9)啼:(某些鸟兽)叫。 (10)自在:自由,无拘无束地。【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144\n 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浅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娇媚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人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36.逢雪送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原文】rìmùcāngshānyuǎn日暮苍山远,tiānhánbáiwūpín天寒白屋贫。cháiménwénquánfèi柴门闻犬吠,fēngxuěyègūirén风雪夜归人。【作者简介】144\n刘长卿(709~约786)唐代著名诗人,官至监察御史。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与诗仙李白交厚,有《唐刘随州诗集》传世,其诗五卷入《全唐诗》。【词语解释】逢雪: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一家人家里。 苍山:青色的山。这句说: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四周的青山显得模糊而遥远了。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这句说:天冷了,山间破旧的茅草屋更显得贫寒了。 柴门:贫苦人家用碎木材、树枝、芦柴等做成的门。 吠(fèi):狗叫。 这两句说: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在这漫天风雪的夜里,有人从外面来投宿了(改正:应该是这个房子的主人归来了)。 夜归人:指诗人自己(改正:应该指房子的主人)。 苍:青色。 闻:听。【译文】144\n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改正: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晚夜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哦,原来是房子的主人回来了。)【浅析】这首诗描绘茫茫雪夜诗人投宿山村的所见,既有景物和环境描写,又有人物的活动,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37.江雪唐·柳宗元【原文】qiānshānniǎofēijué 千山鸟飞绝,wànjìngrénzōngmiè 万径人踪灭。gūzhōusuōlìwēng 孤舟蓑笠翁,dúdiàohánjiāngxuě 独钓寒江雪。【作者简介】144\n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词语解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舟:小船。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译文】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浅析】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144\n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38.寻隐者不遇唐·贾岛【原文】sōngxiàwèntóngzǐ 松下问童子,yánshīcǎiyàoqù 言师采药去。zhǐzàicǐshānzhōng 只在此山中,yúnshēnbùzhīchù 云深不知处。【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汉族,字浪(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贾岛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其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词语解释】①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②不遇:没有见到。 ③童子:小孩。144\n ④言:回答说。 ⑤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译文】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浅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使短短的小诗具有了无穷的韵味,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逐步深入及对友人的关切,又表现出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39.枫桥夜泊唐·张继【原文】yuèluòwūtíshuāngmǎntiān 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fēngyúhuǒduìchóumián 江枫渔火对愁眠。gūsūchéngwàihánshānsì 姑苏城外寒山寺,yèbànzhōngshēngdàokèchuán 夜半钟声到客船。144\n【作者简介】张继(约756~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县)人。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词语解释】①.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也作《夜泊枫桥》。②.江枫: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枫桥也叫封桥。③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④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译文】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浅析】144\n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感情。40.渔歌子唐·张志和【原文】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简介】张志和(730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龟龄,汉族,中国唐朝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词语解释】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144\n 5.箬笠:竹叶'竹蔑做的斗笠。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 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披上绿色的蓑衣, 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渔夫在这其中乐而忘归。【浅析】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41.寒食唐.韩翃【原文】chūnchéngwúchùbùfēihuā春城无处不飞花,144\nhánshídōngfēngyùliǔxié寒食东风御柳斜。rìmòhàngōngchuánlàzhú日暮汉宫传蜡烛,qīngyānsànrùwǔhóujiā轻烟散入五侯家。【作者简介】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朝中期诗人。【词语解释】1、寒食:节令名,农历清明前一二日禁火,冷食。2、春城:春天的京城,指唐代都城长安。3、东风:春风。4、御柳:皇帝宫苑内的柳树。5、汉宫:汉朝的宫廷,这里借指唐宫。【译文】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浅析】144\n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颖,富于美感。“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42.滁州西涧唐.韦应物【原文】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yǎuhuánglíshēnshùmíng144\n上有黄鹂深树鸣。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简介】韦应物,中唐时期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出身,曾任苏州刺史等地方官,人称“韦苏州”。【词语解释】1、怜:爱怜,喜爱。2、急:猛,快。3、野渡:荒僻的渡口。【译文】我只喜爱那生长在涧边的幽幽青草,在茂密的树丛上黄莺在频频鸣叫。夜晚春天的潮水向岸边涌来,又赶上一场急促的春雨,在这郊野的渡口没有一个人影儿,只有那空空的渡船在水边静静停泊。【浅析】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仕途犹如遨游,无所作为,如同水急舟横。这首诗流露出了作者恬淡忧伤的情怀。144\n春游西涧,晚雨野渡,看似一幅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以情写景,借景抒情。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深树、自得其乐的黄鹂、急水中的横舟,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这与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是分不开的。43.塞下曲唐.卢纶【原文】línàncǎojīngfēng林暗草惊风,jiāngjūnyèyǐngōng将军夜引弓。píngmíngxúnbáiyǔ平明寻白羽,mòzàishíléngzhōng没在石棱中。【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诗人。词语解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林暗:丛林中黑漆漆的。3、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4、平明:指黎明、早晨。5、没:深埋、埋入。【译文】144\n夜里林深草密,忽然刮来一阵疾风;是猛虎吧?将军从容不迫搭箭引弓。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深嵌入一块石中。【浅析】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即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144\n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44.游子吟唐.孟郊【原文】címǔshǒuzhōngxiàn慈母手中线,yóuzǐshēnshàngyī游子身上衣。línxíngmìmìféng临行密密缝,yìkǒngchíchíguī意恐迟迟归。shuíyáncùncǎoxīn谁言寸草心,bàodésānchūnhuī报得三春晖。【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朝中期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清德县)人。144\n【词语解释】1、游子:离家远行的人。2、谁言:谁能说得清楚。3、寸草心:寸草,细微的草。4、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今译大意: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浅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144\n45.竹枝词唐.刘禹锡【原文】yángliǔqīngqīngjiāngshuǐpíng杨柳青青江水平,wénlángjiāngshàngchànggēshēng闻郎江上唱歌声。dōngbiānrìchūxībiānyǔ东边日出西边雨,dàoshìwúqíngquèyǎuqíng道是无晴却有晴。【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今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两年后授太子校书。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参与唐顺宗主持的“永贞革新”的运动,因遭权贵反对而失败,随即被一贬再贬。“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更没有因此而丧志。【词语解释】1、竹枝词:巴渝(今四川重庆一带)民歌的一种。2、杨柳:柳树。3、闻:听到。4、晴:与情字谐音,双关妙用。【译文】144\n江边的杨柳青青,垂着绿色枝条,水面平静,忽然听到江面上情郎唱歌的声音。东边出着太阳,西边还下着雨,说是没有晴天吧,却还有晴的地方。【浅析】这首诗采用了民间情歌常用的双关的手法,含蓄地表达出微妙的恋情,新颖生动,妙趣横生。是一首流传极广、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爱情诗,可歌可舞。“晴”谐音“情”,写的是一位少女爱上了一个人,但对方尚未表态。因而,她期盼,又难耐,心情极为复杂。“杨柳青青江水平”,写少女眼前所见。春光明媚,杨柳青青,江中流水,平如镜面,环境极美。“闻郎江上唱歌声”,写少女所闻。在这令人陶醉的美景中,她忽然听到江上传来熟悉的歌声,心中怦然一动,情不自禁地举目往上探寻。“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情”,写少女的心理活动。诗人借“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自然景象,写少女的迷惘。你说他是“晴天”吧,可西边还下着“雨”;你说他“无晴”吧,可又送来悦耳的歌声,似乎又“有晴”,弄得少女捉摸不定。至此,一个初恋少女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写得极为关切、细腻,也极容易引起共鸣。这首《竹枝词》,情调高雅,行如流水,是刘禹锡在夔州的代表之一。46.乌衣巷唐.刘禹锡【原文】zhūquèqiáobiānyěcǎohuā144\n朱雀桥边野草花,Wūyīxiàngkǒuxīyángxié乌衣巷口夕阳斜。Jiùshíwángxiètángqiányàn旧时王谢堂前燕,fēirùxúnchángbǎixìngjiā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简介】(略,见前《竹枝词》)【词语解释】1、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2、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3、王谢:指东晋两家最大的士族。4、寻常:平常。【译文】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浅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144\n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47.望洞庭唐.刘禹锡【原文】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hé湖光秋月两相和,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潭面无风镜未磨。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sè遥望洞庭山水色,Báiyínpánlǐyīqīngluó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简介】(略,见前《竹枝词》)【词语解释】144\n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5、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浅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144\n48.浪淘沙唐.刘禹锡【原文】jiǔqūhuánghéwànlǐshā九曲黄河万里沙,Làngtáofēngbǒzìtiānyá浪淘风簸自天涯。rújīnzhíshàngyínhéqù如今直上银河去,tóngdàoqiānniúzhīnǚjiā同到牵牛织女家。【作者简介】(略,见前《竹枝词》)【词语解释】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2、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3、浪淘:波浪淘洗。4、簸:掀翻。5、天涯:天边,天的尽头。6、牵牛织女:指天上的牵牛星座和织女星座。【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144\n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浅析】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49.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原文】Lílíyuánshàngcǎo离离原上草,Yìsuìyìkūróng一岁一枯荣。Yěhuǒshāobùjìn野火烧不尽,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春风吹又生。yuǎnfāngqīngǔdào远芳侵古道,qíngcuìjiēhuāngchéng晴翠接荒城。yòusòngwángsūnqù又送王孙去,144\nqīqīmǎnbiéqíng萋萋满别情。【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词语解释】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3、枯:枯萎。4、荣:繁荣茂盛。5、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6、侵:侵占,覆盖。7、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8、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9、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10、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今译大意:144\n古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有一次枯萎,一次繁盛。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伸向远方的野草,蔓延遮盖了古老的道路,在晴朗的阳光下,碧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离别之情如绵绵的野草,充塞胸怀。内容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787年(贞元三年),作者当时未满16岁。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命题“古原草离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144\n,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50.忆江南白居易【原文】jiāngnánhǎofēngjǐngjiùcéngān江南好,风景旧曾谙。rìchūjiānghuāhóngshènghuǒ日出江花红胜火,chūnláijiāngshuǐlǜrúlán春来江水绿如蓝。néngbùyìjiāngnán能不忆江南?作者简介:144\n(略,见前《赋得古原草送别》)词语解释:1、谙:熟悉。2、江花:江畔的鲜花。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4、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5、忆:想念。今译大意: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内容赏析: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144\n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51.悯农李绅【原文】Chūnzhòngyīlìsù春种一粒粟,Qiūshōuwànkēzǐ秋收万颗子。Sìhǎiwúxiántián四海无闲田,Nóngfūyóuèsǐ农夫犹饿死。【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词语解释】1.悯:怜悯。2.粟:(sù)【浅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144\n,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52.悯农李绅【原文】Chúhérìdāngwǔ锄禾日当午,hàndīhéxiàtǔ汗滴禾下土。shuízhīpánzhōngcān谁知盘中餐,Lìlìjiēxīnkǔ粒粒皆辛苦。【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词语解释:1、悯:怜悯。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3、餐:熟食。144\n4、皆:都。【译文】头顶着中午的烈日锄草在田间,田地里滴下了一串串热汗。谁能知道盘子里的饭食雨哟,一颗颗都是那么艰难。【浅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53.山行唐.杜牧【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远上寒山石径斜,144\n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杜樊川。晚唐诗人。【词语解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5、坐:因为;由于。【译文】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浅析】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144\n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54.清明唐.杜牧【原文】Qīngmíngshíjiéyǔfēnfēn清明时节雨纷纷,lùshàngxíngrényùduànhún路上行人欲断魂。jièwènjiǔjiāhéchùyǒu借问酒家何处有,mùtóngyáozhǐxìnghuācūn牧童遥指杏花村。【作者简介】(略,见前《山行》)【词语解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2、纷纷:形容多。3、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144\n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浅析】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人来讲,不禁心情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55.江南春唐.杜牧【原文】qiānlǐyīngtílǜyìnghóng千里莺啼绿映红,shuǐcūnshānguōjiǔqífēng水村山郭酒旗风。náncháosìbǎibāshísì南朝四百八十寺,duōshǎolóutáiyānyǔzhōng多少楼台烟雨中。【作者简介】(略,见前《山行》)144\n【词语解释】1、莺啼:即莺啼燕语。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5、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6、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译文】千里辽阔的江南莺啼燕语,绿叶映衬红花,处处春意浓,水乡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风轻轻摆动。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庙,如今都隐现在一片迷茫的烟雨之中。【浅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56.秋夕唐.杜牧【原文】yínzhúqiūguānglěnghuàpíng144\n银烛秋光冷画屏,qīngluóxiǎoshànpūliúyíng轻罗小扇扑流萤。tiānjiēyèsèliángrúshuǐ天阶夜色凉如水,zuòkànqiānniúzhīnǔxīng坐看牵牛织女星。【作者简介】(略,见前《山行》)【词语解释】1、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2、轻罗:柔软的丝织品。3、流萤:飞动的萤火虫。4、天阶:露天的石阶。5、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译文】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浅析】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144\n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57.乐游原唐.李商隐【原文】xiàngwǎnyìbùshì向晚意不适,qūchēdēnggǔyuán驱车登古原。xīyángwúxiànhǎo夕阳无限好,zhǐshìjìnhuānghūn只是近黄昏。【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人。【词语解释】1、向晚:近晚、傍晚。2、意不适:心情不舒畅。3、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4、夕阳:将要落山的太阳。5、只是:只不过是,只可惜。【译文】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144\n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浅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58.商山早行唐.温庭筠【原文】chénqǐdòngzhēngduó晨起动征铎,kèxíngbēigùxiāng客行悲故乡。jīshēngmáodiànyuè鸡声茅店月,rénjìbǎnqiáoshuāng人迹板桥霜。húyèluòshānlù槲叶落山路,zhǐhuāmíngduóqiáng144\n枳花明驿墙。yīnsīdùlíngmèng因思杜陵梦,fúyànmǎnhuítáng凫燕满回塘。【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唐朝晚期诗人。【词语解释】1、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2、早行、早晨起来走路。3、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4、槲:一种落叶乔木。5、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6、驿墙:驿站的墙壁。7、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8、凫雁:凫,野鸭。9、回塘:园而曲折的池塘。【译文】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浅析】144\n《商山早行》是温庭筠的一首比较著名的写景抒情诗。商山,又名尚阪、楚山,在现陕西省商州市东南。这首诗大概是作者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在商山途中所作。全诗紧扣“早行”二字,写景抒情,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首联提挈全诗。清晨起来,院子里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铛声,旅客们要驾车上路了。他们可能一夜都没休息好,想到新的一天的奔波又要开始,心中不免又升起了一阵思乡的悲苦之情。作者紧扣题目,写出早行情景后,接着点明了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心绪。一个“悲”字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全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诗人来到院子里,远处传来雄鸡的啼鸣,看看天色,一弯残月还高悬于幽暗的天际;收拾行装上路,路上十分空旷、沉寂,板桥上铺满白霜,留下行人的踪迹。作者选取了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富有特征的景物,极其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此联每字一种物象,合在一起意蕴无穷,真正达到了“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境地,而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是千古名句。沈德潜曾以“早行名句尽此一联”给予了高度评价。 144\n颈联仍是早行中商山路上的自然景色。路边槲树的叶子落满山径,枳树的白花把驿站的墙照得亮亮的。叶花本无情,但叶落归根撩人思乡之情;枳花让驿墙更醒目,使羁旅之人又倍感异乡奔波的劳顿之苦和思乡之切。“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此联对仗工巧,进一步充实了上联所描绘的典型环境,使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尾联所写乃是清晨在征途中回忆昨晚的梦境。早行的情景使诗人想起昨晚梦中的故乡杜陵,那里已是春光满园了,成群的野鸭、大雁挤满了暖暖的池塘,嬉戏游玩。这些残留的印象,更衬托出诗人对长安的留恋,对人生之路的无奈。因为昨晚的他在茅草砌成的房子里歇脚,此时的他正在凄清的山路上奔波。此联的梦境与前面所写的现实相映,以乐景反衬哀情,同时“思杜陵”又巧妙地同首联的“悲故乡”相应,首尾圆合。统观全诗,不过是抒写旅途景物和个人的生活感慨,但表现精巧,不仅每联都紧扣了“早行”的主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巧状早行难言之景,尽抒羁旅思乡之情,不愧为古典文学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59.元日宋.王安石【原文】bàozhúshēngzhōngyīsuìchú爆竹声中一岁除,chūnfēngsòngnuǎnrùtúsū春风送暖入屠苏。qiānménwànhùtóngtóngrì千门万户曈曈日,144\nzǒngbǎxīntáohuànjiùfú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有《临川先生文集》。【词语解释】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去,尽。3、屠苏:宋朝的一种美酒名。4、曈曈:形容太阳刚出来时的样子。5、总:都。6、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译文】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浅析】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144\n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6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原文】jīngkǒuguāzhōuyīshuǐjiān京口瓜洲一水间,zhōngshānzhǐgéshùchóngshān钟山只隔数重山。chūnfēngyòulǜjiāngnánàn春风又绿江南岸,míngyuèhéshízhàowǒhuán明月何时照我还?【作者简介】(略,见前《元日》)144\n【词语解释】1、泊:停船靠岸。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5、数重:几层。6、绿:吹绿了。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译文】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浅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144\n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61.梅花宋.王安石qiángjiǎoshùzhīméi墙角数枝梅,Línghándúzìkāi凌寒独自开。yáozhíbùshìxuě遥知不是雪,wèiyǒuànxiānglái为有暗香来。【作者简介】(略,见前《元日》)【词语解释】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译文】墙角里有几枝梅花144\n迎着寒风独自开放远远的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花香飘过来【浅析】诗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144\n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原文】hēiyúnfānmòwèizhēshān黑云翻墨未遮山,báiyǔtiàozhūluànrùchuán白雨跳珠乱入船。juǎndìfēngláihūchuīsàn卷地风来忽吹散,wànghúlóuxiàshuǐrútiān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词语解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3、遮:遮盖,掩盖。4、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5、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译文】144\n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浅析】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6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原文】shuǐguāngliànyànqíngfānghǎo水光潋滟晴方好,Shānsèkōngméngyǔyìqí144\n山色空蒙雨亦奇。Yùbǎxīhúbǐxīzǐ欲把西湖比西子,dànzhuāngnóngmǒzǒngxiāngyí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简介】(略,见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词语解释】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3、奇:奇妙。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浅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144\n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这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以美人喻美景,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诗人利用想象中西施的美,来为西湖增色,所以西湖从此就得了「西子湖」的美名。全诗构思高妙,概括性强,把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传神地勾勒出来。直到今天,人们到西湖也一定会想起苏轼这一首诗。64.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原文】zhúwàitáohuāsānliǎngzhī竹外桃花三两枝,chūnjiāngshuǐnuǎnyāxiānzhī春江水暖鸭先知。lóuhāomǎndìlúyáduǎn萎蒿满地芦芽短,Zhèngshìhétúnyùshàngshí正是河豚欲上时。【作者简介】(略,见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词语解释】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2、晓:早晨。3、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144\n4、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5、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译文】翠竹林外两三枝红艳艳的桃花隐约可见,鸭儿在水中游泳嬉戏,最先知道春节江水转暖。青青的蒌蒿和嫩嫩的芦笋布满田野,正好是河豚鲜肥将要上市的时间。【浅析】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你。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虽然清人毛奇龄讥之为:“鹅也先知,怎只说鸭?”许多人并为此争论不休(见《渔洋诗话》),但这一名句不得不为人们所称道。65.题西林壁宋.苏轼【原文】héngkànChénglǐngcèchéngfēng横看成岭侧成峰,Yuǎnjìngāodīgèbùtóng远近高低各不同。144\nbùshílúshānzhēnmiànmù不识庐山真面目,zhǐyuánShēnzàicǐshānzhōng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简介】(略,见前《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词语解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3、侧:侧看,从侧面看,南端或北端看。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5、缘:因为。【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浅析】144\n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66.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原文】shēngdāngzuòrénjié生当作人杰,sǐyìwéiguǐxióng死亦为鬼雄。zhìjīnsīxiàngyǔ至今思项羽,bùkěnguòjiāngdōng不肯过江东。【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词语解释】144\n1、人杰:人中的豪杰。2、鬼雄:鬼中的英雄。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的大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译文】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浅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144\n67.示儿宋.陆游【原文】sǐqùyuánzhīwànshìkōng死去元知万事空,dànbēibùjiànjiǔzhōutóng但悲不见九州同。wángshīběidìngzhōngyuánrì王师北定中原日,jiājìwúwànggàonǎiwēng家祭无忘告乃翁。【作者简介】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词语解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2、但:只。3、九州同:祖国统一。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6、乃翁:你的父亲。【译文】144\n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浅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144\n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原文】sānwànlǐláidōngrùhǎi三万里河东入海,wǔqiānrènyuèshàngmótiān五千仞岳上摩天。yímínlèijìnhúchénlǐ遗民泪尽胡尘里,nánwàngwángshīyòuyīnián南望王师又一年。【作者简介】(略,见前《示儿》)【词语解释】1、将晓:天将要亮。2、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3、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4、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5、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6、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译文】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144\n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浅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69.小池宋.杨万里【原文】quányǎnwúshēngxīxìliú泉眼无声惜细流,shùyīnzhàoshuǐàiqíngróu树阴照水爱晴柔。xiǎohécáilùjiānjiānjiǎo小荷才露尖尖角,zǎoyǒuqīngtinglìshàngtóu早有蜻蜓立上头。144\n【作者简介】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词语解释】1、泉眼:泉水的出口。2、惜:爱惜。3、细流:细小的流水。4、照水:倒映在水面。5、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6、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译文】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浅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144\n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原文】bìjìngxīhúliùyuèzhōng毕竟西湖六月中,fēngguāngbùyǔsìshítóng风光不与四时同.jiētiānliányèwúqióngbì接天莲叶无穷碧,yìngrìhéhuābiéyànghóng映日荷花别样红.【作者简介】(略,见前《小池》)【词语解释】1、晓:早晨。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4、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5、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6、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译文】144\n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啊,风光景致不同于其它季节。满湖的荷叶好象与蓝天连接在一起,看上去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出水的荷花与日光互相映照,显得特别娇艳鲜红【浅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7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原文】zhòuchūyúntiányèjīmá昼出耕田夜绩麻,144\ncūnzhuāngérnǚgèdāngjiā村庄儿女各当家。tóngsūnwèijiěgònggēngzhī童孙未解供耕织,yěbàngsāngyīnxuézhòngguā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简介】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南宋著名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词语解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2、耘田:除草。3、绩麻:把麻搓成线。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5、未解:不懂。6、供:从事,参加。7、傍:靠近。【译文】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浅析】《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144\n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72、春日宋.朱熹【原文】shèngrìxúnfāngsìshuǐbīn胜日寻芳泗水滨,wúbiānguāngjǐngyīshíxīn无边光景一时新。děngxiánshídédōngfēngmiàn等闲识得东风面,wànzǐqiānhóngzǒngshìchūn万紫千红总是春。144\n【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词语解释】1、春日:春天。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3、寻芳:游春,踏青。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5、滨:水边,河边。6、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7、东风:春风。8、光景:风光。【译文】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浅析】144\n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7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原文】yùgūtáixiàqīngjiāngshuǐ郁孤台下清江水,zhōngjiānduōshǎoxíngrénlèi中间多少行人泪。xīběiwàngchángān西北望长安,kěliánwúshùshān144\n可怜无数山。qīngshānzhēbùzhù青山遮不住,bìjìngdōngliúqù毕竟东流去。jiāngwǎnzhèngchóuyú江晚正愁余,shānshēnwénzhègū山深闻鹧鸪。【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在今山东)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后率军南归,屡遭打击,郁郁而终。他的词多写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慷慨纵横,雄浑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词语解释】1、菩萨蛮:词牌名。2、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3、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4、清江:指赣江,它经赣州向东北流入鄱阳湖。5、长安:汉唐首都,在今西安市。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6、可怜:可惜。7、愁余:使我忧愁。8、鹧鸪: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144\n【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浅析】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74.题临安邸宋.林升【原文】shānwàiQīngshānlóuwàilóu山外青山楼外楼,xīhúGēwǔjǐshíxiū144\n西湖歌舞几时休。nuǎnfēngxūndéyóurénzuì暖风熏得游人醉,Zhíbǎhángzhōuzuòbiànzhōu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简介】林升,字梦屏,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名诗有《题临安邸》。【词语解释】1、题:书写。2、邸:官府,官邸,旅店。3、休:停止、罢休。4、直:简直。5、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6、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7、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8、游人:这里指达官贵人。9、熏:吹。【译文】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144\n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浅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当时社会背景的诗。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7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144\n【原文】yīngliánJīchǐyìncāngtái应怜屐齿印苍苔,xiǎokòucháifēijiǔbùkāi小扣柴扉久不开。Chūnsèmǎnyuánguānbùzhù春色满园关不住,Yīzhīhóngxìngchūqiánglái一枝红杏出墙来。【作者简介】叶绍翁(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处州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诗人,擅长写田园诗。【词语解释】1、游园不值:游园没有遇到人。2、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3、小扣:轻轻地敲。4、柴扉:柴门。【浅析】大概是园子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吧,要不怎么敲了半天柴门,都没人来开。那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哇,你看那儿:竟然有一枝红杏从墙内伸出来了。内容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天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有趣而又富于哲理。诗的头两句“144\n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开篇首先交代了作者拜访朋友没有遇到主人,无法观赏园内迷人春色的失落与遗憾。写得诙谐幽默而又富有风趣,说可能是园子的主人爱惜园内的茵茵青苔,怕我的木屐“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脚印,所以“柴扉”久扣而“不开”。诗人故意将主人不在家说成是有意拒绝,这恰恰为下文作了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构想,才巧妙地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主人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整个春色关在园内,自欣独赏,可是满园“春色”关怎能关得住?稍不留神,就有“一枝红杏”偷偷地“出墙来”,并且仿佛是有意告诉客人:“院子里已经是白话争春来啦!”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妙,这拟人化了的“春色”和“红杏”,不仅形象鲜活生动,而且景中含情,情中寓理,使读者浮想联翩,获得人生哲理的启示——“春色”是任何人都关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与娇艳,以它特有的方式昭示天下,春天已经来临。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新生的事物都是任何力量也封锁不了、禁锢不住的,它必能冲破一切束缚与遏制,如雨后春笋,势如破竹,蓬勃发展。作品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先是写“游园不值”,“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不得不索然而归,把情绪压向低谷。就在诗人打算离开之际,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于是诗人的情绪一下就上升到了顶峰。由抑到扬,悬念跌宕,耐人回味。144\n76.墨梅元.王冕【原文】Wújiāxǐyànchítóushù吾家洗砚池头树,Gègèhuākāidànmòhén个个花开淡墨痕。Bùyàorénkuāhǎoyánsè不要人夸好颜色,Zhǐliúqīngqìmǎnqiánkūn只留清气满乾坤。【作者简介】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省)人。元未诗人,著名画家。【词语解释】1、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2、、洗砚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3、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4、清气:清香的气味。5、乾坤:指天地。今译大意: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浅析】144\n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144\n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77.石灰吟明.于谦【原文】qiānchuíwànzáochūshēnshān千锤万凿出深山,Lièhuǒfénshāoruòděngxián烈火焚烧若等闲。fěnshēnsuìgǔhúnbùpà粉身碎骨浑不怕,yàoliúqīngbáizàirénjiān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及坚定的意志与乐观精神,风格质朴刚劲。【词语解释】1、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2、若等闲:好像很平常。3、清白:指高尚节操。【译文】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长留人间。144\n【浅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78.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原文】Lǎbāsuǒnǎ喇叭,唢呐,Qǔérxiǎoqiāngérdà曲儿小,腔儿大。guānchuánláiwǎngluànrúmá官船来往乱如麻,quánzhàngnǐtáishēnjià全仗你抬身价。jūntīnglejūnchóu144\n军听了军愁,míntīnglemínpà民听了民怕,Nǎlǐqùbiànshénmezhēngòngjiǎ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yǎnjiàndechuīfānlezhèjiā眼见的吹翻了这家,chuīshānglenàjiā吹伤了那家,Zhǐchuīdeshuǐjìnéfēibà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词语解释】1、朝天子:曲牌名。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译文】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144\n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浅析】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79.竹石清.郑燮【原文】yǎodìngqīngshānbùfàngsōng咬定青山不放松,Lìgēnyuánzàipòyánzhōng立根原在破岩中。qiānmówànjīháijiānjìn千磨万击还坚劲,Rèněrdōngxīnánběifēng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简介】144\n郑燮(音谢)(1693-1765),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今江苏省扬州兴化人。曾任潍县县令,擅长竹、石、兰、蕙,取法陈淳、徐渭、石涛诸人而自成家法,他的作品质朴泼辣,讽刺权贵,同情百姓。著作有《郑板桥全集》。成为“扬州八怪”之一。【词语解释】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磨:折磨。4、坚劲:坚定强劲。5、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译文】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浅析】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144\n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80.已亥杂诗清.龚自珍【原文】JiǔzhōuShēngqìshìfēngléi九州生气恃风雷,wànmǎqíyīnjiūkěāi万马齐喑究可哀。Wǒquàntiāngōngchóngdǒusǒu我劝天公重抖擞,Bùjūyīgéjiàngréncái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朝中后期著名文学家,字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词语解释】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2、九州:中国。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4、恃:依靠。5、喑: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5、究:终究、毕竟。6、天公:造物主。7、重:重新。8、抖擞:振作精神。9、降:降生。144\n【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浅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