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 12页

  • 49.00 KB
  • 2022-06-27 发布

小学生必读古诗词解释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敕勒歌》【年代】:南北朝【作者】:北朝民歌【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注释]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4.苍苍:青色。【翻译】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妆:装饰,打扮。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译诗、诗意]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回乡偶书》①鬓毛衰: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衰: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凉州词》[注释]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n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黄河远上白云间: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注: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后两句话大概意思也就是不要用那哀怨的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后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3.但使:只要。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n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中文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鹿柴①  【译文】  空山不见人,山中空寂清幽,只听见人声,看\n  但闻人语响。不见人影。夕阳斜射进茂密的树林,  返影入深林,洒落在青苔上。  复照青苔上。  【注释】  ①鹿柴:终南山一景。柴:即“砦”,同“寨”,指篱笆或栅栏,也指用篱笆或栅栏围起来的乡村住宅,这里指的是王维在终南山的一处乡间别墅。②空山:空旷的山谷。  ③但闻:只听到。但,只。闻,听到。(梦返景:返照的阳光,即夕阳。景,同“影”,指日光。⑤复:再、又。  【相关链接】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今山西祁县)人。曾隐居陕西终南山等地,安  史之乱中曾被迫任伪职,后因此被贬。官终尚书右丞,人称王右丞。他擅长诗文、书画、音乐,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尤善描绘大自然娴静之美。主要作品是山水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语言生动精练,描写景物细致传神。王维又兼通音乐,善绘画,多画山水与松石,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赏析】\n  王维的这首诗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景色。诗作以人的声音反衬空山的幽静,以夕阳反衬山林深处的幽暗,生动地展现出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优美画卷。先写空山杳无人迹,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再写深林本来幽暗,但有一线光亮映照在青苔上,这一抹余晖与无边的幽暗形成强烈的对比,但余晖转瞬逝去,留下的仍是漫长的深林幽暗。前两句以有声反衬空寂。语声听起来很响亮,好像有点儿振动耳膜似的,要不是山林过于寂静,声音是不会听起来这么响的。后两句用光亮反衬幽暗,林间地面长有青苔,就是由于深林中不见阳光,地面潮湿的缘故。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深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机。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难怪有人说,王维的诗如画,画如诗。全诗的确写出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体现出诗、画、乐三结合的特点。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  唐·王维  【译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的早晨刚下过雨,尘土给  客舍青青柳色新。雨水沾湿不再飞起,旅舍淋过雨后  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加干净,路边的杨柳也更加青翠  西出阳关无故人。了。您就要上路了,请您再饮一杯  送别酒吧,出了阳关就不容易再见  到老朋友了。  【注释】  ①元二:诗人的一个朋友。②使:出使。③安西:唐时在酉域设置有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④渭城:古地名,在今陕西成阳东北,渭水北岸,唐代人由京城去西域多在此送别。⑤浥:湿润。⑥\n客舍:旅店。这里指设宴送别的地方。⑦君:你,指元二。⑨更尽:再饮完。⑨阳关:汉朝时边关名,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旧址在甘肃敦煌西南。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及好天气。渭城的早晨,飘过一阵春雨,此对,空气特别清新,路上的浮尘都打湿了,正是出门的好天气;旅舍旁边高大的柳树青绿可爱,柔细的柳枝随风飘拂,像是为远行的客人送行。第一句中的“渭城”,秦代叫咸阳城,汉武帝时才改称此名。第二句中的“柳”,当时就有种植。古人送别有折杨柳话别的习惯,表示挽留加惜别的意思。诗里写柳即喻此意,情和景交融,与主题扣得十分紧密。诗的后两句写作者殷勤地再三敬酒,表述惜别之情。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深厚的友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和前路珍重的祝愿都在这一杯浓酒里了。  这一层里,是一个送别场面,作者略去其他,突出人物的动作语言。此时,行装上车,驿马待行。作者与友人驻足执杯,面色凝重,忍住一别天涯的分离感,只是敬酒再三。“西出阳关无故人”,言简而情深,惜别之情尽在其中。第三句直接表述以酒告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一句更是直抒胸臆,说出送行者与被送者的共同心声,话语感人肺腑,惜别之情达到极点。九月九日①忆山东②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n【译文】我独自一人作客他乡,每逢这美好节日便更加思念亲人。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都佩带着茱萸草,却少了我一个人。【注释】①九月九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团聚登高的习俗。②山东:华山以东,指今山西,诗人客居长安,故乡在山西蒲州。③异乡:外乡:他乡。④异客:在外地生活的人。⑤逢:遇到。⑥佳节:美好的节日。⑦倍思亲:加倍地想念亲人。⑧遥知:在很远的地知道,⑨茱萸:一种有浓香的植物,古代风俗,在重阳节佩戴上这种草,可以辟邪除恶。【赏析】这是王维十七岁时作的诗。他有兄弟五人,都在老家,只有他—人在长安,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他想到兄弟们这一天正在登高插莱萸,一定在此时此刻想到少自己一人。由自己想念家乡,而推想到家里兄弟想念自己,这种写法使思乡之情更加深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写出他乡之客思念亲人的共同心声,因此,成为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名句。<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诗词如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言]<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注释]⑴尽:没有了。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n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古诗独坐敬亭山的诗意_独坐敬亭山阅读答案_作者李白。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n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望天门山注释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出:突出.译文【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杜甫。字,号。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他的诗被称为“”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碧绿的柳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飞翔。()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古诗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n【古诗诗意】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两句重在描写垂钓小儿的形貌,三、四两句重在描写小儿垂钓的神情动作。【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译诗、诗意]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沒有月光的晚上,鸿雁受到惊吓纷纷飞往高高的天空,原来是单于趁着黑夜,帶着他的部众逃走了。英勇的将军打算率领行动敏捷的骑兵追击,但这時候紛然落下的大雪,使得弓箭和配刀上都堆滿了雪花。[赏析]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爱的母亲穿针引线忙个不停,儿子要出远门,赶紧把衣缝。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临行之前缝得细细密密,只恐怕孩儿长时间出门不能回到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谁说如同寸草一般的赤子之心,能够报答母亲像春天的阳光般深厚的恩德呢?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n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作者:【孟郊】年代:【唐】体裁:【乐府】唐朝诗人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等职。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不同流俗。孟郊的诗,多是倾诉穷愁孤苦之作,他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他要接母亲来溧阳,以尽孝心。于是就作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对母亲的感情.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1、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2、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注释]\n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④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