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8 KB
  • 2022-06-27 发布

【小学】吟诵再现迁移延伸小学古诗词教学管见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吟诵·再现·迁移·延伸——小学古诗词教学管见——小学古诗词教学管见西安市长安区教学研究室杨洋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它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切丰富,节奏明快而有乐感,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具体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不言而喻,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穿越几百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知那个时代,那些诗人呢?这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通常遇到的难题.在常规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学生读——教师讲——逐句翻译——背诵默写”这样一个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来展开教学的.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太重功利性,先是过分地关注诗词中字词的理解,再将教师单一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对古诗词的节奏,音韵和意境的领悟和欣赏,丧失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多样性的理解.致课堂干涩,教师教得乏味,学生学得枯燥.古诗词究竟应该怎样教呢?虽然”教无定法”,但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及研究实践,结合不少教学大腕的各种教学理论,我觉得古诗词教学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即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贯穿”三个基本”,就能解决这三个问题.一,吟诵——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方法古诗词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成果,也是华夏文化的精华,它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精粹,结构简明,意蕴丰富的古诗词内涵,进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正是学习古诗词的真正目的.“自古汉诗皆吟诵”,是说古诗词都是那些古人们吟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记得我五十年前儿时的老师就常给我们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很多专家学者都十分推崇在古诗词教学中以吟诵为主的教学方法(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和品味古诗词的吟诵还是有区别的).1.吟诵才能展现古诗词的美.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只有凭借吟诵这种形式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整体把握诗词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n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或慷慨激越,或浅唱低吟,一字一腔,吟诵得有眼有板,虽说不上婉转,但也自有音乐旋律的味道.王崧舟老师提出”会心吟诵得其韵”,朱光潜先生也曾说:一切艺术的灵魂都是节奏.对于其它的艺术我算是门外汉,但就语文中的古诗词学习而言,要是没了吟诵,少了和谐的节奏,也就没有艺术性了.你看那短短的几行,横竖也就二三十个字,能让学生说出什么好来呢?2.吟诵才能理解诗人的情.诗词是古人用来渲泻他们丰富思想情感的形式.它们或抒发对眼前美景的赞颂,或吟哦失意落泊的愁怅,或表达送别友人的眷念⋯⋯,但这一切情感都能通过或高或低,或快或慢的吟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正确,准确地吟诵,能够让学生很快地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千百年的时空距离,也就不再是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阻碍了.二,再现——理解意境的基本要求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学习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传统教学中会重视字词的古今异义,对关键语句的翻译,这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却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主要问题是那样会将诗词美好的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诗词所蕴含的意境能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让学生感觉得出诗词真实的情感和美的魅力.”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诗人总要借助某一特定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那”画”就是诗词里面所蕴含的一种情景,一种意象.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彩色版,很多课文配有相应的插图,指导学生去欣赏古诗词所配图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诗词的意境建立一个画面,促使其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意蕴.1.把握诗词中的景和物.诗词的语言凝练,字字千金,容不得半个废字出现,那里面出现的具体的东西,都饱含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对诗词中出现的景和物都不是普通的景和物了,在诗人眼中,那景那物,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如<咏柳)中的碧玉,丝绦,细叶,剪刀,都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游山西村》中的腊酒,鸡豕,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既是诗人眼前的实物,又是诗人借以抒发感情的意象.2.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词意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古诗词教学更加直观,更容易突破时空的限制,但在教学中不能把多媒体作为依靠,更需要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结合诗词中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生成一幅幅独特的画卷.也就是说,教材上的插图是相同的,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是一样的,但在学生头脑里生成的画面却不是干篇一律的,因为每个学生体验不同,一般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结果也许不完美,但这一过程却很重要,这是一个”澄心直觉得其象”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才能领悟到诗情画意,仿佛人在画中游,乐此不彼.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n三,迁移延伸——语言训练的基本形式学生学古诗词,是否要他们去学习写作远离现代文明的那一种文学形式?显然不是.学习古诗词,除了解中华古代文明成果外,更主要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内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学积淀.这不仅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量的积累,由量变促成质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光凭教材中有限的几首诗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迁移延伸,博览广取.1.拓展阅读.语文教材因容量所限,每册录入的古诗词不过四五首,十二册总共才六十余首,这对于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很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一首古诗(下转第59页)29教育观察!兰竺l做个’’犯错”的老师073000河北保定定州中学语文组王园园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的学生对这句话了熟于胸,然而老师们却常常还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在学习中一连几次犯同样的错误?人们常说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而我们的学生上次跌破的伤痕还在却又添新伤,学生们对自己的错误司空见惯,原因何在?半年前的一堂课上我误将孙悟空七十六变说成三十六变,而半年后又一次提到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学生异口同声戏谑地说孙悟空拥有三十六变.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肯定有过类似的记忆:你在课堂上一次不经意的口误会让学生铭记一生并津津乐道.学生们对老师的错误记忆犹新,原因何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苏东坡效应,它源自于苏东坡的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人们对”自我”这个犹如自己手中的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从某种意义讲,认识自己比认识客观现实更为困难,然而认识他人时却是”旁观者清”.既然这样老师就没有必要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不妨换个思路,老师成为”犯错”的当局者,让学生成为洞若观火的旁观者,这样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反而更深刻,所以聪明的老师要学会”犯错”,当然”犯错”也要讲究方法.第一,犯错要找准时机.在学生难以探求到正确答案的时候,教师可以巧设悬念,吊足学生胃口,一改往日直接领导学生寻找正确答案的方法,而是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引导学生进入陷阱,然后指导学生反驳教师,在经历了迷茫,失足,反驳的过程之后,学生会对这一错误记忆深刻.例如,在一堂诗歌鉴赏课上,全班同学一同鉴赏苏轼的诗歌<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臼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n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苏轼是在旅行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满心欢喜而写下了这首诗的,我先让学生自己赏析,然后请同学饱含情感的朗读,一连几个同学的朗读我都表示了不满意,即使是班里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也被我否定,那么同学们就期待我的示范朗读,我以低沉顿挫徐缓的语调读出该诗,一部分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我告诉同学们这是本堂课上最差的朗读,学生唏嘘不已,之后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诗歌中作者情感的流露,共同研究朗读时节奏和语气的缓急轻重,最终大家一起为这首诗确定了饱满响亮快速的语调,纠正了老师的错误,一堂课下来,学生探究到了朗读的基本技巧,收获颇丰.第二,犯错要找准内容.在多数学生熟知的问题上犯错那就是哗众取宠自毁形象,老师应该在学生普遍犯错的地方”明目张胆”的再犯一次错,做到”以身试法”,以儆效尤.例如有这样一个应用文的写作的高考题: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收”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多数学生将海报的内容写成了对世博会”琴碳馆”的介绍,并没有体现海报鼓动性的特点,此时我就告诉学生,海报应该像我这样写:”零碳馆”采暖方式独特,巧妙利用温压风压控制温度,利用高科技涂料吸收太阳能,并能实现变废为宝,游客可以在这里领取”二氧化碳身份码”,还可以计算一生的碳排放量.我问学生你心动了吗?但学生马上提出了异议,这样的海报有效果吗?于是我拿出各大商场节日时的海报读给学生听,和学生一起修改了我的海报,并得出观点:海报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还要有鼓动和宣传的文字,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种文体.第三,犯错要讲究智慧.既要让学生跟随老师走进误区,有要能让学生共同努力帮助老师走出误区,整个过程中学生是纠错的主体,切不可使得学生在误区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所以老师要是一个智者.掌握运用这种”错误”教学法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会使”大智若愚”的老师”弄拙成巧”.综上所述,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去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寻找各种形式的能够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接第29页)词后,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选取适当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要么是同一诗人的,要么是情感一致的,要么是内容相关的,以丰富学生的诗词量,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如学习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学他的<送友人》,以更好地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1.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有75篇,都可以作为拓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5页-----------------------\n展阅读的内容.2.语言训练.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于小学生来说,”心明口不明”是学古诗词的通病,而语言延伸训练就是治疗这种病的一剂中药良方.这药方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用耳倾听,用眼观赏,用嘴吟诵,用脑想象,用心感受.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取一句诗,甚至一个字来展开想象,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想,所感,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训练既可以避免对诗词”干人一面”的理解,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语言感悟能力的训练,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算是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了.教学是_f--]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更强,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因为它本身就是艺术性作品.教师在教学中要挣脱各种束缚,去展现这种艺术的美,而不是单单追求语文的功利,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意蕴.做到这些,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在古诗词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还能真正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样的课一定会上得好了.59教育观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5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