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2-06-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诵不尽千古名句,品不完悠悠诗情——浅谈古诗词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的能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黄金时期,作为老师的我们如何在这黄金时期激发学生学习、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领学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畅游呢?显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最好的实施途径,那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总体目标耍求: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这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古诗词教学的总目标,其中小学六年要求背诵160篇(段),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就我们挂绿小学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大家交流探讨。妙哉诗词诵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曾经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也就是说,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因此,我们的课堂就要让它充满琅琅的诵读声。1、范读切入,导情入境范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情的先导。一首原本不起眼的诗歌,通过\n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意境。如学习《采莲》一诗时,老师如能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在范读时注意诗中每句的“戏”字。这个“戏”字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也写出了小鱼顽皮、可爱的样子。既使学生体会了这首诗的主题,又使学生领略到了诗中的童真、童趣,引情入境,激发学生背诗的兴趣。又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老师在导入部分先让孩子们回顾李白和孟浩然的诗句,再介绍他们忘年之交的故事,为学习本诗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孩子们了解他们之间那利I惺惺相惜的情谊,在这样的情感熏陶下,最后老师再进行深情的朗诵,学生一下子就来到了黄鹤楼,看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感受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那种依依不舍。2、反复诵读,体味诗情范读只是一种先导,只有学生自己诵读,才更能体味出诗歌的内涵。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二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朗读的技巧,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入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真切的感受。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红杏枝头春意闹'啲“闹''字,如果用语言去分析,显得十分困难,但如果让学生反复诵读,就不难诵出当中的味道。如:“弄”读重音,“影”适当把音拖长,这样,就把花影含羞的样子表露无遗。“红杏枝头春意闹'啲“闹”,语速稍微放慢,声音上扬,就一个“闹”字,让我们在读中就仿佛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趾、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彩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又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潜”和“细”写出了春南的细细绵绵,在无声无息中滋润万物,但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学生是体会不到诗人对春天到来的那种欣喜之情,更不能感受到他对春南润物无声的那种喜爱之情,但如果能指导学生在朗诵中把“潜”、“细”的声调放轻,语速稍稍拉长,就能把诗中作者的“喜雨”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一幅春雨润物的独特画面就能展现在眼前。(黄瑞珍的导入争读)这是我校黄瑞珍老师在上市的公开课的情景,她就是运用反复诵读,让孩子们去体会王安石对家乡的不舍之情,刚离开就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当时,在反复的吟诵中,同学们都在争着表现自己。其实,也只有这样反复地诵读,学生才能体味到诗句的情感,才能感悟到其中妙不可言的味道。美哉——诗词画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通过想象能重现诗词表现的良辰美景、磅礴山河、悠悠情怀……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刚才所提到的“诗配画”就是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n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自然会更深地体悟出诗家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情趣。如: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阔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又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千朵万朵是怎样的一种春日美景?戏蝶、娇莺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是何等跃动的景象?只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开春光明媚,繁花锦簇的缤纷,感受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心情。最后,老师最好是把这些“诗配画”装订成册,让同学们相互传阅,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又能更好地理解诗句大意。悠哉诗词意我们都知道,古诗文教学提倡“不求甚解二没有必耍字字句句都得“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教师不耍过多地讲解,少给点“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多点个性化的理解。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生活体验试着自己弄清诗句的意思。因此,继“激趣导入从初读古诗"之后的“品读感悟"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最为丰富也是最具创造性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主要的意义是: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品味出诗词的意思。带领孩子们在诗词里走个来回,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积累,生发课外阅读经典的欲望。我们学校是这样操作的:一、比较诵读,激活思维“有比较才有鉴别",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易于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作比较,可以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來,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可以同一作者不同吋期的诗进行比较教学,如:我校黄瑞珍老师教学《泊船瓜洲》,就和王安石的《钟山即事》进行比较,学半更能体会王安石的情感变化,还可以把不同的作者同•体裁的诗进行对比教学,例如,我校陈叶金老师在教学《乞巧》一诗吋,她除了学习课文的那首古诗外,还向学生推荐了两首关于乞巧节的诗词作为对比教学,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对比,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诗词风格中去多元感受乞巧节,从而也达到古诗积累的冃的。又如我校吴老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Z广陵》一诗时,就向学生提供了《江下行》,《江下行》是李口和孟浩然分别一年后所写的,(视频出示)\n当时李白又来到了黄鹤楼,但却是“桃花依旧,人面全非”,所以他有感而发,当即写下了《江下行》,这样更能体会出他们两人的深厚情谊。后来,吴老师还给学生推荐了《山中送别》、《别董大》等三首诗歌让学生再次深入体会送别诗的情感。讲授张志和的《渔歌子》,可以与《江雪》作比较,它们的描写风格、诗中人物的情感、诗朗读的节奏等方面作出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容易体会诗人“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对美景流连和《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诗的内涵就在这“赠送”中缓缓而流。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打下了基础。二、品读感悟,体会内涵古1寺词教重直悟、积累、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使学生自读自悟、欣赏品味,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提高语文索养•那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赏析,在自主学习中享“渔”而得鱼。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表现力。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它们的妙处早已为人们所称道。而这种妙处体味获得的过程就是对古诗词中语言的品读。《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是“空旷”之意,正面描绘了鹿柴附近傍晚时分,深山里寂静深幽、杏无人迹的景象,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安静幽深的境界。一个“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隐居者安闲的心境。在语言中品味古诗词的意境。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把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种不协调的景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造了一幅令人寻思不尽萧瑟苍凉的深秋图景和一个骑着瘦马的游子正在茫茫古道上艰难前行的形象。构思独特,意境深远,烘托了游子难以言状的彷徨凄苦的心情。善哉—诗词情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歳着作者悠悠的情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关注诗句情感方面的表达与理解。女U:我在执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喜,,字,通过巧妙的引导、追问,带着学生悟出了“喜"字表达的情感是:一喜叛军得平复,二喜国家得安宁,三喜亲人能团聚,四喜回乡得偿愿,品出了“喜"字的用笔之妙,品出了全诗的感情。又如教学《忆江南》时,可抓住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句,立足于整体,用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借助音乐,想象这一美景。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只是点拨,并把诵读、想象融入其中,让学生进入情境,整体感悟,整体提升,层层深入,品出了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n《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如何努力启发学生抓住%甫"、“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乐哉——诗词赛课堂的渗透讲究有效的策略,但是我认为课后的活动开展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每年,我校都会搞经典诵读活动,到今天诗词诵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一项特色。2011年,我们荔城街的学校做特色展演,我校的诵读节目《诗画神韵》得到了观众的肯定与赞许;经典美文诵读举办四年来,我校三次获荔城街一等奖,两次获增城市一等奖,两次代表增城市参加广州市的总决赛,今年还获得了广州市二等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大量古典诗文的诵读和比赛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语感,发展了能力,提高了文化素养,一切都乐在其中。结语:其实,教古诗是为了什么?除了让学生了解字义诗意,还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真匸感受到祖国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受益终生。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引领学生能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瀑布的壮观雄奇之美;从“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中感受到小孩的童稚天真之美;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感受到幽暗凄清而又辽远忧伤之美;我们的学生,身处鸟语花香的春天,能信口吟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的诗句;看见伙伴游手好闲,能发出“少壮不努力,老人徒伤悲"的感慨……学古诗,就是为了增添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我们都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精神,为学生触摸到博人精深的古典文化打开一扇窗吧!谢谢聆听!说得不好请人家多批评指正,也希望能和人家多交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