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49 KB
  • 2022-06-27 发布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70首(包括赏析~)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作者背景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可以采莲的季节了,叶子浮出水面紧密相连。 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儿在莲叶东面嬉戏,鱼儿在莲叶西面嬉戏, 鱼儿在莲叶南面嬉戏,鱼儿在莲叶北面嬉戏。(注:后五句意义相同,都是说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意思。东、西、南、北并列,铺陈其事,这是诗经中的“赋”的手法,)。2、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n|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注词释义  川:指草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与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3、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640-684),初唐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  拨:划。古诗今译\n|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与赏析  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名人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萨 迪4、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作者背景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注词释义解落:吹落。                解:能够,会。三秋:指秋天。              能开:吹开。二月:农历二月。            过江:风吹过江面。入竹:风吹进竹林。     古诗今译风儿能吹落秋天的树叶,风儿能催开早春二月的百花。风儿吹过江面能卷起千尺浪,风儿吹进竹林,万竿翠竹倾斜。5、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n|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注词释义:咏:歌唱,赞美。    妆:打扮。      绦:丝带。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名句与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6、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背景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注词释义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传唱于凉州的乐曲名。凉州,在今甘肃武威。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经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路关口。古诗今译\n|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名句与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7、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词释义  鹳鹊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  尽:落下。    欲:想。    穷:尽。  更:再。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名句与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8、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古诗今译\n|  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名句与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9、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者背景  王翰,字子羽,唐代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当时名重一时的边塞诗人。他的这首《凉州词》,文采壮丽,风格遒劲,堪称盛唐边塞诗中的佳作,也是王翰诗作中的代表作品。注词释义   1.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  古诗今译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n|名言警句: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10、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背景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注词释义  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古诗今译  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名句与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11、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词释义\n|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辛渐:诗人的朋友。  吴:古国名。这里指镇江。  平明:清晨天亮时。  楚:古国名。吴、楚,泛指润州一带。因润州春秋时属吴,战国时属楚。  冰心在玉壶:形容心地纯洁,表里如一。冰心,像冰一样澄明的心。玉壶,玉做的晶莹的壶。古诗今译  满江寒雨绵绵连夜来到镇江,黎明送客时楚山也形单影孤。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就说是心地纯洁如冰心玉壶。名句与赏析——“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2、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者背景  王维(701-760),唐代诗人。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注词释义  鹿柴: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的终南山下。王维在这里有别墅。柴,读作zhài,同“寨”、“砦”。用于防守的栅栏、篱笆等。  但:只。  返景:夕阳的回光返照。同“影”,这里指日光。    复:又。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古诗今译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名句与赏析\n|  这首诗是王维的名作之一,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林景致的“静”,来表达诗人心境的“静”,情景交融,意味深长。13、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  浥: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名句与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n|名句与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1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名句与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16、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 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 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 凄怆摧心肝。\n|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古诗今译小时候因为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猜想它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到青蓝色的云端。月亮初升,先看到神仙露出两只脚,然后才见圆月中桂树的样子。陪伴嫦娥的小白兔,一直在忙着捣药。真想问问它,药捣成以后是给谁吃的呢?名句与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17、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词释义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名句与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18、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词释义\n|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名句与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名人名言: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布莱希特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卡曾斯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19、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注词释义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古诗今译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名句与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n|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的流露了出来。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20、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名句与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21、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古诗今译\n|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名句与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使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22、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背景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注词释义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名句与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23、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背景\n|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名句与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2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词释义\n|  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古诗今译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名句与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画出了春雨的灵魂。25、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草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名句与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画的景色。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这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2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词释义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独自散步。塔:墓地。黄师塔:一位姓黄的僧人的墓地。一簇:一丛,无主:形容花儿自由自在的怒放。\n|  古诗今译:黄师塔前的江水日日向东流去,迎着微风,满目的春光把人弄得又困又懒。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27、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与渔火点点相对,引起我几多愁绪,难以入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名句与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28、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背景\n|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46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处指游子的心意。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古诗今译  慈祥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啊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名句与赏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46岁才中进士,50岁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草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画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29、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注词释义\n|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踪迹。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名句与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30、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笠: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名句与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n|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沐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节约标语: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爱惜粮食就是热爱生活。粒米虽小你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课本循环使用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爱书习惯。31、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背景卢纶(748-约800),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唐代宗年号)十才子”之一。他有军中生活经验,描写边境战争的作品写得真切生动。注词释义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古诗今译在一个没有月亮漆黑的深夜,大雁忽然惊起飞向高处,匈奴的首领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装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名句与赏析——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n|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32、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注词释义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一个青青的田螺。名句与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33、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注词释义\n|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般来自天涯。现在我可以乘着狂风巨浪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名句与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3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开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n|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名句与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35、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词释义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古诗今译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全诗赏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36、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n|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名句与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名人名言:人的聪明才智不在于经验的多少,而在于应用经验的能力的强弱。——萧伯纳知识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具有魅力;经验把知识本身变得更加令人向往。——培根被同一块石绊倒两次是一种耻辱。——西塞罗37、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作者背景胡令能,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选自《全唐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注词释义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n|怕:害怕。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应:应答。理睬。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映:遮映。古诗今译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全诗赏析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这首《小儿垂钓》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38、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注词释义  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古诗今译  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名句与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写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啊!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39、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n|  注词释义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粒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名句与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粒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名言警句: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40、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古诗今译\n|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名句与赏析——“云深不知处。”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41、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  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名句与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42、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词释义\n|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名句与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43、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词释义  [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古诗今译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44、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作者背景\n|  李商隐(812-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一生都寄人篱下,怀才不遇。他擅长写骈体文和诗歌,诗以七律最出名。与杜牧齐名,后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注词释义  乐游原:长安乐南方的游览胜地。地势高而宏敞,西汉曾在这里建有宫苑。  向晚:将近傍晚。  不适:不愉快。古诗今译  黄昏时分心绪烦闷,驾车登上郊外古原。夕阳灿烂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名句与赏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自古诗人词客,善愁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人类一种普遍的情感,引起后人广泛的共鸣,成为脍炙人口的警句。45、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作者背景罗隐(833—909),唐代著名诗人。一生写了许多政治讽刺诗,揭露唐末社会的黑暗面。这是一首咏物诗,既赞美了那些终日勤劳,不畏艰难,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又讽刺了那些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劳而获的人。注词释义山尖:山峰。无限风光尽被占:指蜜蜂到处采集百花酿蜜。古诗今译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花酿蜜时独占了。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46、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n|作者背景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造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注词释义渔者:捕鱼的人。但:只。爱:喜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忽隐忽现。古诗今译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赏析: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47、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注词释义\n|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名句与赏析——“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48、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词释义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长江岸边。  京口:地名,今江苏省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钟山: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名山。今南京紫金山。作者长期居住江宁,故以钟山(今称紫金山)代指住处。  绿:吹绿。  还:回家,归来。古诗今译  京口与瓜洲分别在长江两岸,回头望钟山家门只隔几重山。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千里岸边,问明月何时能照我再返家园?名句与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n|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作者从江宁(今南京市)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今河南开封市)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已经看不到了,这更涌起了对它的无限眷恋。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虽然此次赴京,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自己也很高兴。但还是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  这首诗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据说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绿”,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一个“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这也是他着意创造的一种意境。49、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词释义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成畦:成垄成行。护田:保护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将:携带。绿:指水色。排闼:推开门。闼:宫中小门。据《汉书·樊哙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病卧禁中,下令不准群臣进见,但樊哙排闼直入,闯进刘邦卧室。古诗今译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名句与赏析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n|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三苏”。他的诗自然豪放而又富有理趣,有着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注词释义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遮:遮蔽,遮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名句与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n|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5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词释义  湖: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濛: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  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古诗今译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名句与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5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词释义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古诗今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n|名句与赏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晓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53、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词释义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名句与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54、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者背景\n|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注词释义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shāng)》:“身既死兮神似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古诗今译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人们为什么至今还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名句与赏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用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读来句有余味,篇有余意,使人与之共振。 55、示儿(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n|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名句与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词释义  篱:篱笆,用竹子、树枝等编成的围墙。  河:黄河。  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五千仞,形容山非常高。  岳:指西岳华山。  摩:触摸。 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  胡尘:胡(金)人兵马践踏扬起的尘土。  王师:指南宋军队。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复失地又一年。57、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n|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作者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注词释义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耘田:锄草。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童孙:幼小的孙子。未解:不能,不会。 供:担任,担负。  傍:靠近。古诗今译  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学着大人的样子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 名句与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一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融融。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58、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注词释义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古诗今译:\n|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59、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名句与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n|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名句与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