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2-06-27 发布

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 6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类号:G643.8单位代码:10346密级:无学号:20161102004025硕士学位论文(全日制专业学位)中文论文题目: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英文论文题目:Astudyon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lifeaesthetics申请人姓名:张思琼指导教师:王崧舟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小学教育所在学院:教育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论文评阅人1:评阅人2:评阅人3:评阅人4:评阅人5: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1:委员2:委员3:委员4:委员5:答辩日期: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杭州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杭州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杭州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I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致谢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了,回首这两年的时光,也曾迷茫过,憧憬过,失败过,收获过,但这所有的一切到如今都化为了丝丝的不舍。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除了我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王崧舟老师。在刚入学的时候,导师就曾经说过硕士论文是读研期间学术水平的最高体现。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焦虑自己的选题,是选择一个大家都写过的参考文献丰富的内容,可以保守通过;还是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容易完成的课题,争取高分?和导师交流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不成熟,我可以写我自己感兴趣的点啊,虽然小学古诗词在小学教育专业里一直是被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简直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而且随着近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与弘扬,“中国诗词热”也正在不断升温,把自己感兴趣的美学知识和古诗词相结合无疑成就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导师的提醒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选择这个选题的信心,他让我知道在今后的道路上什么是最重要的,他以他独有的教育智慧了解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才是一位导师的睿智和能量,真的真的非常荣幸能够遇上自己的导师。在随后的选题、定题、搜集资料,包括撰写、修改的过程中,王老师也一直给我建议,帮我理清思路,确定目标。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是艰难的。在开始写论文开题报告的时候才发现,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稀缺,同时发现自己对于美学理论所知道的真的太少了。为了毕业论文的资料准备,我不得不看大量关于美学的书、关于古典诗词的书、关于小学教学的书,跑了好几个图书馆,也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读研第一年里还遭遇了爷爷奶奶两位亲人的离世,毕业论文的进度一拖再拖,进度十分缓慢,一度以为要做不下去了。但是,我的导师十分关心我的生活和工作,常设身处地地为我着想,让我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从来不会催促我,在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工作争取方面真的给了我很多鼓励。此外,我要感谢教导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有杭师大的吕映老师、黄小莲老师、张惠苑老师、肖正德老师、周志毅老师、童富勇老师还有浙大附小的吴泉老师等,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指导,让我得以不断地进步和提高。最后,我还要感谢这两年与我朝夕相伴的每一位同学,有王文洁、严森倩、莫丽娟、朱林玉、II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凌丹虹、陶勇艳等,还记得我们在寝室里嬉戏打闹、在操场上聊天谈心、在食堂里讨论课业,那些日子真的永远难忘,是你们的存在让我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温馨,谢谢你们。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好老师,以最好的自己回报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回报这个社会。IV\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是以理论探讨与实践运用为基本旨趣的。本文主要通过美学理论来揭示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改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于理论而言,本文以生命美学作为适宜的研究方法,能够深入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生命价值和操作路径,构建“生命美学”视野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范式和实践机制,丰富生命美学视野的应用领域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内涵。于实践而言,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能够将传统意义上的古诗词教学与“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具体实践融成一体,让学生在感受美、认识美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建构的本能,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生命美学的出现,为小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以人的生命为本体视域,认为生命是美得以发生的规定性内涵,美应该体现为对生命状态下的观照。在生命美学的视角下,本论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解读,改善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绪论、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审视和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明确生命美学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含义,使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其中不仅论述了小学古诗词教学要关注完整生命的发展、尊重独特生命的形成、注重精神生命的提升,确立小学古诗词教学实施中的生命价值取向,还从敬畏生命、传承文化、丰厚体验、美化心灵、实现自我五个方面对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构建。而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主要是从价值取向上审美主体的失落、感悟途径上审美体验的放逐和教学氛围上审美自由的窒息三个方面来对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氛围的观察进行问题审视。同时,依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本文还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策略、生命化范式、生命化技术三个方面选取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成功的具体案例,探寻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的具体路径,从而了解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策略。V\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生命美学的独特视角下焕发着新的活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宽广的研究与实践。关键词:生命美学;小学古诗词教学;价值取向;实践策略V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Thestudyon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LifeAestheticsisbasedonthetheoreticaldiscussionandpractice.Thispapermainlythroughtheaesthetictheorytorevalthevalueorientation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thusformingapracticalstrategytoimprove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Fromtheoreticalaspect,thisthesischoosesLifeAestheticsasasuitableresearchmethodologytoexplorethelifevalueandoperationpathofancientChinesepoetryintheprimaryschoolteaching.Atthesametime,reconstructingthebasicparadigmandpracticalmechanismoftheancientpoetryteachinginprimaryschoolundertheLifeAestheticsperspectivecanalsoenrichaestheticsthories’applicationfieldsandresearchconnotation.Atthesametime,intheaspectofpracticestudyonLifeAesthetics,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cancontacttraditionalteachingofancientChinesepoemswiththeconcretepracticeoftheLifeAestheticsvision,givingfullplaytostudents’self-builtinstinctsintheprocessoffeelingandknowingbeautyandrealizinglifevalueorientation,consequently,promotingthequalityofstudents’all-rounddevelopment.LifeAestheticsisanewanglefor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Ittakeslifeasitsoriginehorizonanddefineslifeasthebodywhichgivesbirthtobeauty,lifeshouldbeembodiedintheviewoflifecondition.IntheperspectiveofLifeAesthetics,thisthesisbasedonthereferenceofexistingresearchresults,triestointerpret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andrefinethetheoreticalframework.Thisstudymainlyincludesfourparts:Partone,Introduction.Bycombingandsummarizingtherelevantliteraturesathomeandabroad,themeaningofLifeAestheticsand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areclarified,sothatthesubjectsaremoreexplicit.Parttwo,ThevalueorientationofancientChinesepoetryteachingbasedonLifeAesthetics.Thispartdiscussestheprimaryschoolteachingshouldfocusonthedevelopmentofthecompletelife,respectfortheformationoftheuniquelife,payattentiontothepromotionofspirituallife,thusestablishedtheprimaryschoollifevalueVI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orientationintheimplementationofteachingancientChinesepoetry.Andfromthefiveaspectsofrespectinglife,inheritingculture,richingexperience,beautifyingsoulandfulfillingoneselfcanhelpustomakeaconstructionoftheancientpoetryteachinginprimaryschoolfromtheperspectiveofLifeAesthetics.Partthree,theproblemofancientChinesepoetryteachingbasedonlifeaesthetics.Thissectionbasedonthreeaspects:Thelossofaestheticsubjectinvalueorientation;Theexileofaestheticexperienceinthewayofperception;Thesmotherofaestheticfreedominteachingatmosphere.ThisthreeaspectsanalyzesthepresentsituationofprimaryschoolteachingancientChinesepoetryteaching,throughtheobservationoftheteachers,studentsandteachingatmospheretoexaminetheproblem.Partfour,ThepracticalstrategiesofancientChinesepoetryteachingbasedonlifeaesthetics.ThissectionbasedonthelifevalueorientationoftheteachingofancientChinesepoetryinprimaryschool,selectingthesuccessfulspecificcaseofancientChinesepoetry,exploringthespecificpathof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inthefieldofLifeAestheticsandunderstandingthepracticewisdomofancientChinesepoetry.Thethreeaspectsoflifestrategy,lifeparadigmandlifetechnologyintheprimaryschoolancientpoetryteachinghascarriedontherelatedinthispaper.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hasanewvitalityundertheuniqueperspectiveoflifeaesthetics.However,intheactualteachingprocess,morein-depthandextensiveresearchandpracticeareneeded.Keywords:LifeAesthetics;Theteachingofancientpoetryinprimaryschool;Valueorientation;PracticalstrategyVIII\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致谢.............................................................III摘要................................................................VAbstract...........................................................VII第一章绪论.......................................................1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一)研究目的.......................................................1(二)研究意义.......................................................2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2(一)研究思路.......................................................2(二)研究方法.......................................................3三、相关概念的界定.......................................................4(一)生命美学.......................................................4(二)小学古诗词教学.................................................4四、文献综述.............................................................5(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5(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8(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9第二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11一、古诗词教学的灵魂:敬畏生命..........................................12二、古诗词教学的血脉:传承文化..........................................13三、古诗词教学的旋律:丰厚体验..........................................14四、古诗词教学的情怀:美化心灵..........................................15五、古诗词教学的境界:实现自我..........................................15第三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审视....................16一、价值取向上审美主体的失落............................................16二、感悟途径上审美体验的放逐............................................18三、教学氛围上审美自由的窒息............................................19第四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20一、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程序..............................................20(一)激活古诗词意趣................................................20(二)还原古诗词意象................................................211.捉住意象的深度,反复咀嚼,细细体会...............................222.捉住意象的广度,复活感性,仔细体验...............................223.捉住意象的温度,披文入情,深切感受...............................224.捉住意象的新颖度,再造想象,认真品味.............................23(三)体味古诗词意境................................................23二、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范式..............................................25(一)举象——呈现古诗词的生命图景..................................251.借助描述举象.....................................................252.借助图片举象.....................................................253.借助音乐举象.....................................................26IX\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4.借助视频举象.....................................................27(二)造境——创生古诗词的生命境域..................................281.并列式造境.......................................................282.对比式造境.......................................................30(三)入情——体验古诗词的生命温度..................................301.整合融情.........................................................312.想象悟情.........................................................313.朗读入情.........................................................32(四)会意——领悟古诗词的生命哲思..................................33三、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技术..............................................35(一)吟诵:古诗词情感的审美表达....................................35(二)想象:古诗词意境的个性创造....................................371.对话想象补白,丰富文本意境........................................372.画面想象补白,丰富文本内涵........................................383.生活想象补白,感受传统节日........................................39(三)联结:古诗词底蕴的生命传承....................................401.与古诗词中的生命意识相联结........................................402.与诗人的人生和历史印迹相联结......................................413.与学生的内心和灵魂相联结..........................................42结语...............................................................44参考文献...........................................................45附录...............................................................50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50X\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第一章绪论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中国古诗词有着深厚而悠远的文化传统。诗情画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所追寻的一种至高至雅的境界。学习中国古诗词,不仅有助于提升文化品味,训练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发展多元思维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还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进道德品质修养,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体验珍贵的感情,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从而构筑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一直以为最富有传统文学气息,最能够传递美的是中国古诗词。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无不洋溢着生命的气息。透过那些鲜活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杜甫听到好消息后那种欣喜若狂的跳跃和呼喊的样子;感受到了诗人李白突遇大赦天下时人生难得的轻松,遇见了诗人苏轼在被贬途中对弟弟的长久别离的深情遥望;认识了还有一个诗人陶渊明诗意地栖居在他亲手构筑的桃花源中,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和想要的生活。还有那清风明月,春夏秋冬,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一切的一切都蛰伏在中国人生命深处。然而,随着快节奏的生活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让学生充实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感受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如何回溯历史与古人前世今生的心灵感应?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借助美学为生命构建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美学,是一种诗意冥想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情趣与生活态度的良好途径之一,它的产生与生命的喜悦相联结,渗透在每一种生命活动之中,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外部的世界。为此,本论文试从生命美学理论阐释古诗文中的思想内涵,体认古诗文中的生活经验,在方法论的指导下探究语文教育的哲学,可以引领学生在积累、品味、感悟和运用的过程中开发他们的诗性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涵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从而探索语文教学中独特的人文意蕴。1\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二)研究意义1.研究的理论意义到目前为止,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非常丰富,但是立足于生命美学这一视角的研究甚少。传统古诗词教学,一般仅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切入,局限于学科本位,未能充分发现并开掘中国古诗词的生命意蕴,也未能从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确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学习目的。本论文从生命美学的视角切入,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实施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可以审视和反思以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使得有关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得以系统化、深化,还更加有利于擦亮中国古诗词丰厚、博大的生命气韵和文脉,从而滋养、丰盈学生的诗意人生。2.研究的实践意义从文学作品的欣赏价值来看,人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中所选择的名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从艺术成就的高度看,古诗词华美的词章,精炼的语言,都值得现当代文学鉴赏;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滋养的角度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素质都能从古诗词的学习中得到莫大的帮助。教材中的每一首古诗词,本质上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是诗人情思凝结的倾吐,其间包含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认识世界的哲学,这样的文字完全可以成为学生成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凭借,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依据。从生命美学的独特视角来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构建与“生命”紧密相联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期望可以用美学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以点化和润泽生命,让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充盈着蓬勃鲜活的生命意识,从而使语文教学回归诗意。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研究思路从研究理论分类来看,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和原始资料的收集中建立起来的,因此是从特定的角度对特定的教育现象作出的一种解释。本研究采用立足于理论研究的方法,按照“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现状调查——分析个别案2\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例——探讨运行方式——构建理想模型”这一研究思路实施:首先,大量阅读有关美学的书籍,在搜集资料和系统整理的基础之上,寻找生命美学中反映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核心概念,然后建立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其次,通过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上践行的考察,探讨融入生命美学视野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途径。最后,通过范例模式构建理想中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模型。本课题并不打算泛泛地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也不奢望系统全面地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本课题把研究重点设定在价值厘定和智慧观照上,即重新发现并确立古诗词教学的生命意蕴,并从这一价值维度出发重新审视并整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范式、核心策略和关键技术,以构建一个基于生命美学观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个性化模式。(二)研究方法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感性的、心灵的,而不是理性的、知识性的。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归纳分析资料形成理论。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对到目前为止已经有的相关文献、资料等进行检索、整理、分析,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科学研究方法。本研究借助文献研究法,从美学、哲学等角度对当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剖析,并借鉴生命美学的理论成果,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认清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实践策略。2.田野调查法通过参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对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之现状及途径进行直接观察,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生成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个性主体的生命活力,这将更有利于探讨和构建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策略。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交流访谈、收集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具体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典型案例,以全面了解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3\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诗词教学的方法路径,为古诗词生命美学研究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三、相关概念的界定(一)生命美学目前中国学界对“生命美学”这一个词的使用主要集中于三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生命美学。1991年潘知常《生命美学》专著的出版是中国现代生命美学这个理论的创生标志。同时,中国现代生命美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命美学是指后实践美学,包括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生存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等美学理论,而狭义的生命美学则是特指以人的感性生命为逻辑起点并以生命个体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具体的美学理论。第二种定义是指以狄尔泰、尼采、叔本华、柏格森、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的突出艺术与审美生命本体的西方生命哲学美学;第三种定义是[1]指以中国生生哲学为内蕴的中国传统生命美学。”本次研究关注的焦点是第一种狭义的生命美学,即针对具体研究对象为逻辑起点,以人的感性生命为研究立场的美学理论。生命和美学这两者之间是难以分割的,美学理论往往能够通过生命活动与自由来揭示生命以及作为人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本真和精神的慰藉。(二)小学古诗词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本研究中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是指适合小学阅读接受的各类诗词作品。《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了75首《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唐宋到明清,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修身励志、忧国忧民、爱情友谊、思乡亲情、田园自然到生命体验,体裁多样,内涵丰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1林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命美学研究[J].学术月刊,2014,46(09):13-17.4\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四、文献综述(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关于“生命美学”的相关研究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它通过个体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探寻生命的必然、人生的意义以及宇宙的有限、无限。一直以来,各个学者都对美学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兴趣。在20世纪中期,受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学成功地完成了生命本体回归的转型,生命美学也成为了美学理论的本体论。在生命美学看来,美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它把理论建立在生命本体的基础上,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因此,可以说“生命”是生命美学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对此,我国现代美学的专家学者也都倡导美学的生命本体论和生命的全面审美化。潘知常先生认为审美活动与个体生命的逻辑对应。封孝伦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生命的真相就是人具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因此,相应而言,我们可以说人也生活在三重世界里:物质世界、意义世界和理想世界。1921年,宗白华先生就曾指出,生命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头,也是一切美的源头。方东美学者则于1933年出版了名为《生命情调与美感》的著作,具体阐发了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特点。这些学者都是从确立生命本体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研究的,这不仅仅是一种关于生命的终极追问,更是一种对人在形而上层面的终极关注,他们都共同关注着人的生命意志和人的精神境界。生命美学在中国源远流长。从20世纪开始,王国维、鲁迅、张竞生、宗白华就都提出了“生命意志”、“生命进化”、“生命扩张”和“生命形式”等美学观点。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践美学风头正盛,美学界就正式提出了生命美学的理论构想。比如,南京大学的潘知常教授在1985年《美与当代人》(即后来的《美与时代》)第1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学何处去》的论文,正式提[2]出:“真正的美学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人的美学,生命的美学。”从那时以后,关于生命美学的研究逐渐拓展和深化,生命美学作为一种美学流派正式开始在学术舞台上绽放出光彩。之后他又分别在1990年发表了《生命活动:美学的现代2范藻.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1):32-38.5\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视界》,在1991年发表了《生命美学》在1993年《生命的诗境》,在1997年发表了《诗与思的对话》等作品。生命美学的研究成果众多,内容丰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本体论上看,审美活动与生命同一,它认为美是生命创造活动的自由表现。第二,从认识论上看,生命体验与审美同在,它认为审美认识是体验的方法途径。第三,从方法论上看,美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生命美学立足人生,关注人生,试图通过美学途径达到生命澄清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搜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我们可以查找到关于生命美学主题的论文近5180篇。据不完全的初步统计,各位学者们撰写的有关生命美学主题专著加起来也有近50本。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将生命美学定为学位论文的研究选题。由此可见,生命美学,已经成为当代重要的美学学派之一。2.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价值取向的研究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个体在面对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在文学领域,价值取向可以分为功利的、科学的和审美的。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老师在他的著作《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中曾经明确指出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古诗教学究竟是以理性为重还是诗性为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古诗教学究竟是以意思为重还是意象为重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古诗教学究竟是以独感为重还是共[3]感为重的问题”他认为古诗教学还是应该遵循美学的价值取向,并得出了三条结论:第一,诗性为重,会心吟诵得其韵;第二,意象为重,诚心直观得其象;第三,共感为重,潜心涵咏得其意。与此同时,如何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引起其他专家学者的思考。张平仁在《古诗理论与小学古诗教学》提到,古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想象力及审美力、创造力,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带动其他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田宝玉在《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一文中提到:“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创设古诗词的学习板块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领略诗词的美好意境,学习古诗词3王崧舟.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张仁平.古诗理论与小学古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9.6\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带来的独有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叙事方式和文字结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5]平,提高自身的审美情绪,培养美学鉴赏能力。”显而易见,这些学者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古诗教学价值取向的。笔者的研究也正是支持这种价值取向的。以生命美学为价值取向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带来的是诗意文化的熏陶。这不仅给学生以心灵上的诗意润泽,使之蕴蓄人生激情,坚定人文信念,还能够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展开内心视象,以言语实践为本体,从具有审美体验的意象性特征的美学角度出发,认识小学古诗文的教学路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和生命之根,张扬汉语的魅力。3.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大量论文,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这些研究对小学古诗词现状、对策、认识和思考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中国知网上以“小学古诗词”为主题,可以搜到2311条结果。这反映了小学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课堂上已然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门显性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综合相关文献来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笔者发现都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准确,往往偏重知识性的积累,导致教学过程中美学内涵的缺失;二、容易忽视学生作为审美本体的作用,审美情感教育严重缺失,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三、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不高,难以展开审美性和趣味性的深入与渗透;四、相对忽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本身的美学元素,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无疑给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用性与情感教育上很难达到“双赢”。针对小学古诗词目前的教学现状,相关策略与方法也正不断涌现出来。比如,张道明在《基于古诗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中提到以下方法:一、以声律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走进文本。二、以具体意象为立足点,让学生在放飞想象中融入意境。三、以背景资料为链接点,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体悟情感。韩兴娥提出古诗教学有四个小妙招,分别是归类诵读、学以致用、比较辨别和不求甚解。类似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这些问题和现状都是针对一般小学古诗词教学而提出的,并没有从实际上站在生命美学的高度看小学古诗词教学。为5田宝玉.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J].才智,2017(11):82.7\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此,笔者继续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最终发现生命美学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相贴切的三大内涵,即生命意义是审美的主体、审美体验是审美的活动、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活动,因此,可以从师生个体、古诗特点及课堂教学三个角度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上的研究。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看,要重视人的个体作用及意义,关注其认知和心理特点,发挥最大能动性;从古诗题材本身来看,要注重其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和形象美的特点;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来看,要重视创设富有情趣充满诗意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从而来关注生命意义和诗与思的对话,体会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场。(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生命美学”的源起1750年,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有不少学者开始从各个理论学派比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认识论等等来探索美学问题。然而,随着关于美学的研究视域日益拓宽,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美学对自身的研究边界开始变得模糊不清,美学研究也因此陷入了用逻辑框架分析美学知识的误区,使美忽视了对审美主体的精神观照。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处于一种对立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命美学诞生了。18世纪以后,生命美学把对美的研究建立在以人的生命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用生命审视美、言说美、呼唤美,这还原了审美本体,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张扬。到20世纪中期,因为受到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学完成了回归生命的转向,生命美学也就顺利成为美学的本体论。生命美学以生命为核心构建美学研究的内涵,坚持以生命为核心阐释美的问题,促发了美学研究的转向。2.国外学者观点研究在生命美学这个学派构建的过程当中,从狄尔泰开始,帕格森、尼采、叔本华、马克思等学者都是生命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尽管这些学者对于生命美学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他们都以生命为基调言说美,关注主题的美学意义,为美学研究摆脱纯粹理性的思辨方法,融入生命元素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狄尔泰在《诗与体验》的分析中发现:“诗歌意象的营造,就是将经验事实转化成一些意义丰富的事件,并使它成为进入一种更广阔、更丰富、更深刻的生命维度的路径;狄尔泰在这一分析中还发现了一种对他的史料编纂研究的启示:8\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毕竟,诗人和历史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工作方式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通过对动态关联的细致的研究,来发现生命的意义的。因此,审美经验与叙事作品之间,[6]是具有一致性的。”在狄尔泰看来,生命理解的最高形式就是重温,换言之,就是体验,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让当下自然的生命变成一种持久的、有价值的生命活动,才能够将人类世界从无常、冷漠和死亡中挽救出来,并且赋予其永久的意义。所以说,诗人和历史学家的责任是何其重要,他们用自身的审美体验丰富生命活动,让我们的先人们又活了一次,或者说一直存在这个世界里,因为这些先人们的自然生命,只不过是一个不断消失的过程。20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亨利·柏格森也为生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创造进化论》一书中对生命这一进程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发展了他的哲学中心概念:绵延。世界上的万生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绝对不仅仅只是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而是像一股川流正在朝着没有终点的终点奔腾,那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转变。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作为“绵延”存在的时间经验中,过去并没有失去任何东西,而现在只不过是过去的延伸,就像是一道不断向未来推进的海浪。自由创造是生命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柏格森提出,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哲学,拥有一种有自由创造力来推动我们与整个世界生命相认同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生命就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创造,它永不停歇地重塑经验的各种形式,而“绵延”则是在生命冲动和爆发力的推动下扩散开来的,将我们带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并且会创造出多个发展的线路。(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1.厘清基本概念,明确研究范围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关于小学古诗文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是基于生命美学这一特定视野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从探寻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具体路径出发,窥探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秘妙。小学古诗词教学被笼统地置于美学的视域之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难点,更没有明确的教学路径和策略。比如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侧重生命美学中的哪些方面以及6[意]佩尔尼奥拉著.裴亚莉译.当代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11.9\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如何通过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范例剖析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给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以启示,这些概念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澄清的解答,因此在实际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才会出现种种研究范围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首先厘清明确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策略中的相关概念,细化小学古诗词研究的范围。通过明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析其隐含在背后的具体实践策略,这是研究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前提。2.集中研究主题,深化研究内容虽然以往的研究覆盖了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就小学古诗词而言,前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而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复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策略上,关于生命美学视野下方小学古诗词教学价值取向与实践策略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意义和分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而忽视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生命美学领域上的运行机制研究;即便描述了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或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路径方法,也只是相对笼统的经验总结,缺少从理论的高度思考问题,也割裂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此看来,专门论述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智慧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基本还是处于零散状态,没有统一整合起来,这不仅仅对理论的深化没有帮助,也对于我们把握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没有什么帮助。因此,在今后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要集中相关研究主题,以小见大,使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价值取向明晰化,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具体化、系统化和深入化,从而用尽可能全面的理论和明确的意涵来对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的路径进行深化研究,实现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实践的构建。3.拓宽学科视角,开阔研究视野从研究视角来检视,以往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面的研究大多数只是从单一的教育学视角来探析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路径,还没有基于西方哲学和中国学术传统,从生命美学视角来探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路径与机制的。而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与实践策略的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教育学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哲学、美学和文化学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要试图探究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就必须将眼光放在生命美学的视角之下,紧密结10\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合中西方的美学及哲学理论,理解生命美学的内涵和特征,了解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联系,把握当今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认识生命美学视野教学下的具体教学流派的实践意义,熟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相关知识。因此,仅仅从一种学科视角对此进行研究,视野未免过于单一、狭隘。今后的研究应拓宽研究视角,通过整合其他多门学科,比如美学、哲学、文艺学和传统学术的理论与方法等来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展开全新的研究图景。4.研究方法多样化,进行整合研究从研究方法来检视,以往研究大多以经验总结性的质性研究为主,缺少对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价值取向和实践策略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应该通过使用课堂观察、教师访谈等方法的研究描述当今小学语文课堂里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来支撑研究,从小学古诗词教学实际中认识问题和探寻原因,以深入有效地讨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涵并提出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同时,基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应先进行充分的感悟,再进行理性析说,最大程度地保持诗歌的真质,从而构建生命美学视野下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生命美学视野下古诗词教学实践策略两者之间相联接的通道,突出研究的全面性、深入性与实效性。第二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古诗词,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与追求,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还集中体现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模糊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够带给我们不一般的审美享受。在古诗词中,诗人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基础,不断探寻美的本质价值,充满着人文精神的美学思考,这和生命美学的内涵在隐约之中不谋而合。因为生命美学正是这样一种以人感性的生命活动为言说依据,以生命整体为研究对象美学。因此,在生命美学视野下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生命美学的中西方理论来鉴赏古诗词,帮助人们更好的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体悟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寻求诗意的生活和心灵的安顿。结合古诗词本身的特点和生命美学的内涵,可以把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归纳为敬畏生命、传承文化、丰厚体验、美化心灵、实现自我,下文将从这几个维度具体阐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11\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一、古诗词教学的灵魂: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是生命美学在古诗词教学实践上的核心概念。有限的个人生命与无限的永恒时间拔河,是古诗词与生命美学联姻中的独特创造。对生命价值的关注由哲学层面提升到美学层面,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实现心灵的绝对自由,是生命美学基本的理论方向和价值旨归。人之初心,情怀涌动,始于什么?生命本源,机理勃发,又从何而来?这些问题就像人类本身一样历史悠久,也令历代的诗人与智者感到困惑而众说纷纭。诗人们用生花妙笔书写着绚丽多彩的生命之歌,尽情抒发着远大理想,淋漓尽致表达着生命激情。李白用诗歌释放出生命的活力,照亮了我们平庸的人生;杜甫在动乱的岁月中,用异常敏感的神经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化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把个人的不幸和悲情转向时代的不幸;苏轼用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超生越死,看淡荣辱,挣脱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炼狱。在这里,有我们的美学理想,有我们的语言根基,有我们的生命体验,有我们的自身价值。中国古诗词的审美情感让我们获得一种精神,一种姿态,一种承载,一种绚烂的自由的生命的绽放。因此,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要帮助学生滋养心灵,浸润生命,实现心灵的高度自由。比如,在教学苏轼的诗歌时,我们更要把学生的目光集聚到诗人本身的生命境遇中来。苏轼,这个伟大的传奇人物,生命里经历了太多的故事,有过辉煌也有过磨难。对于苏轼来说,这既是个体生命的沉沦,又是个体生命的昂扬,生命的沉沦表现为生命由高向低的跌落以及在跌落过程中受到的磨难;生命的昂扬则是指在逆境中顽强坚持,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苏轼这一生,充满坎坷,饱尝艰辛,但对生命一直充满了热爱。正是出于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他的倔强乐观性格才自始至终没有被残酷现实消磨。生命轮回,滋养着万物的生命和性灵。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生命也在跟随了苏轼的人生跌宕起伏,并时刻迸发出自身对生命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又何止是苏轼在用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抗争书写对生命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生命这颗不老的灵魂,使诗人的创造精神得到最有效的解放和激活,帮助人们从生命困境中超脱出来,给每一个人的生命以最有价值的启发。12\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二、古诗词教学的血脉:传承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宝藏,从一开始就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博大精深,璀璨辉煌,千百年来,以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在这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山水之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是长江的情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黄河的语言。在这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思乡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的愁绪。“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的心声。在这里,有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之伤,“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边战不断的感叹。“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收复中原的希冀。像这样的诗句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动人心魄,常常召唤我们的灵感,振奋我们的语言根基,在这样的文化熏陶感染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人的一生都浸润在民族的血液中,不曾磨灭。当我们诵读这样的古诗词的时候,民族自尊和自豪就会像巨大的潜流般从心底油然而生,使我们进入“忘我”以至“无我”的境界。这样的古诗词承载着诗人的体验,来传达他们生命旨趣和感悟,与此同时,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将在古诗词教学中逐渐通过经脉、骨肉融入到学生的血液里,让学生能够真正领略到古诗词语言的精妙之处和中国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为他们的生命添上民族的底色。不管在滋养心灵还是在陶冶灵魂、传承民族文化上,古诗词都具有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作用。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掘“不钓之钓”背后的文化底蕴;教学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敬亭山深厚感情背后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那千年钟声背后的愁绪难平。当然,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生命美学上的熏陶,学生必须是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知儒家和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的,这样对于诗中的各个意象才具有特殊的敏感和意味,才能专注于这首诗歌所提供的画面与诗意,把自己的感觉、感情、想象、记忆、联想、理解等调动起来,才能进入古诗词所吟咏的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古迹的诗的世界,并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难言的美。因此,古诗词教学传承文化的这条道路还很长很长。13\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三、古诗词教学的旋律:丰厚体验在生命美学中,体验是一种生命的觉醒。通过体验,人们能够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活动更深刻,让生命的活力更蓬勃。诗人的这种生命觉醒复苏在他们的每一首诗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诗人杜牧的体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诗人杜甫的体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是诗人张志和的体验。若在古诗词教学中把诗人的这种种体验加以挖掘便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复活。在《山行》中我们融入这清冷、潋滟的深秋,我们好像真的能够看见那可以媲美二月的艳丽,听见那来自山中的花儿的轻鸣,落叶的微颤。于是,我们便爱上了一个季节,那就是秋天。因为它有着累累硕果的丰盈,有着沉甸甸金黄色般的踏实,有着北雁南飞的憧憬,也有着山高云淡的开阔,还有着花红柳绿的色彩斑斓,它相对于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满眼绿色和冬天的皑皑白雪而言,拥有一份难以名状的伤感与悲凉。在《绝句》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告诉我们:草堂外新绿的柳枝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云边蓝天上成群的白鹭在飞翔,窗外倚门还能望见西岭雪山和东吴大船。于是,我们便爱上了一个个画面,这一幅幅画面让人仿佛见到了浑然一体的画卷,全诗一句一景,鹂“黄”、柳“绿”、鹭“白”、天“青”、雪“白”,色彩绚丽,相映成趣,带给人们无限回味和遐想。在《渔歌子》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西塞山、白鹭鸟、桃花、江水、鳜鱼,我们还看到了斜风细雨中的那个渔翁,他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俨然一副智者的模样。此时的诗人——张志和就像是一个画家,他从远处到近处,从整体到局部细细地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烟波垂钓图”,于是我们便爱上了诗人的那份体验,爱上了体验那份感觉。从小学开始进行这样的古诗词教学,更能丰厚学生那不多的人生体验。我们不用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或没有经历,因为儿时的体验总会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被不断唤醒——或转化为不同的形式,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这样基于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更能够带给学生亲身经历和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在今后14\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把人生经验、生命活力、人世悲欢、岁月印痕统统聚合起来,或多或少地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养分,从而促进了个人悟性的升腾。四、古诗词教学的情怀:美化心灵不同的人看同样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除了与各人的体验有关之外,很大因素在于我们的本心。不同的人看风景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只不过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有的人则会用自己的心灵去看。只有从本心去看眼前的一切,才能看出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诗歌源于心,诚实于心,本真于心,心是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在众心之中,童心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初心,那是一种活泼泼的生命力和充满生活趣味的智慧。儿童能够用自己的赤裸裸的心灵去看待这整个世界,在他们眼里和心中,世界是一种本真的存在。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看法就是什么样的,不管这件事好与不好,也不管这个东西他们喜不喜欢,他们都能毫无顾忌、直截了当地表示出来。因为他们的心还没有被世俗的种种利益所束缚,反而能够获得一种不被世俗偏见所浸染的观察力。用好奇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往往能寻找出这个世界其实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很美。儿童这样的“赤子之心”与诗人作诗的心正好是相同的,因为诗歌和儿童之间莫名的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他们的认知方式、表达习惯以及想象渠道,都有着相同的诗的品质。诗人的心和儿童的心一样都是反观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最纯真质朴的美反而能够治愈人世间很多无形的伤痕。因此学习古诗词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发现生活和大自然中更多的美。五、古诗词教学的境界:实现自我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与历史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关联,一个人既是上一段历史的重点,又是下一段历史的起点。诗人在记叙历史、评说史实、怀古抒情、追思历史的过程中,既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学卓识,又能证明自己当下的存在,消解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世人通过解读古诗词走进自己。古诗词是现实压力之外心灵休憩的安顿之所,人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与诗人共鸣,汲取人生感悟,实现自我。在《枫桥夜泊》中我们走进了诗人张继的无眠之夜;在《秋思》里我们拆开了信封合上又拆开;15\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在《泊船瓜洲》中我们遇见明月问道不知何时才能照向自己的家乡。我们肯定也有过或者以后也会遇到这样无眠的夜晚,书写这样的家书,看见这样的明月。或许有一天,我们走在路上,月儿已西落,天空黝黑,寒霜侵肌砭骨,一种愁绪扑面而来,生活境遇历历在目,独自一人,必定是百感交集,不知所措。可是,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面对这神秘中带有几分恐怖的景象,我们的内心居然不会翻起惊天骇浪的波澜。细品其中缘由,原来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幕我们早已和诗中人一同品味过,是古诗词带给我们面对友人离别时珍惜的泪水,面对挫折时洒脱的心态和面对愁苦时坚定的内心力量。这些激荡着的历史回音,帮助我们面对如此所见所闻所感触,化解酸楚,悟人生哲理。每个人未来的人生际遇都是不同的,谁都不能代替,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在一个人的路上,古诗词是最好的陪伴。如果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被石头绊倒了,可以爬起来继续跑;如果在路上你被大山挡住了,可以拐个弯继续跑;如果在路上你遇到了悬崖过不去了,那就选择跳下去继续跑。因为我们大家各不相同的人生际遇在这古诗词中的每一个“点”被激活,完成了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第三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审视古诗词的语言是最为精炼、浓缩的,短短几个字、几句话就能够营造出回味无穷的意境,但是如何通过这寥寥数语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出来,体悟诗境所带来的审美感受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虽然目前小学古诗词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但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亲身体验、和收集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具体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纵观现今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实际,结合教师访谈结果,笔者总结出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价值取向上审美主体的失落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蕴含着诗人的生命境界、人生哲学、心灵密码,为此笔者依据生命美学的内涵对小学古诗词的题材进行了相关分类,表格如下:古诗代表诗人古诗词背后蕴含的生命情感题材16\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田园陶渊明、孟浩然归隐田园的渴望,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王昌龄、高适、岑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边塞参、范仲淹功立业的爱国之情。陆游、杜甫、辛弃爱国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之情。疾、文天祥送别李白、王勃对友人的劝慰、祝愿及依依不舍之情。马致远、崔颢、苏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思乡轼人的思念之情。咏志曹操、韩愈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写景李白、王维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叙事杜甫、白居易痛恨和悲伤之情。从小学古诗词题材的分类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诗歌类型蕴含着不同的生命情感。有的诗人在悲惨际遇中体悟出了人间沧桑;有的诗人从国家苦难中感受到了人世的无奈;也有的诗人从山水世界中意会到了自然的生命力量,心灵的释放。这些关于宇宙、生命、人生的思考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很少有从这个层面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他们往往见到的古诗词表面的语言文字,而没有见到古诗词背后诗人的精神境界,处于一种“见诗不见人”的状态。小学古诗词课堂中,这诗歌创作主体的失落,自然而然也就导致了生命个体审美意识的失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没有见到古诗词背后的诗人以外也没有见到眼前学习古诗词的孩子,更没有见到教古诗词的自己。换言之,就是教师们并没有关注到儿童的生命旨趣、生活积累,也没有把自己特有的生命体验融入到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来。作为比学生有更多人生经验和阅历的老师更应该要把自己理解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的心灵也能够沉浸在古诗词的美之中。17\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二、感悟途径上审美体验的放逐在实际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真正放权给学生,创造属于他们的自由,更多的是教师照本宣科,结合参考书上的注解,将古诗词翻译成现代文。至此,学生理解古诗词也就变成了听同步翻译,学习古诗词也就变成了被动灌输。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明显是教师教的活动多于了学生学的活动。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揭题,教师逐字讲解,逐句串讲,总结思想,背诵结课。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望天门山》中某教师是这么进行教学的:1.导入课题逐字解释诗题:望天门山。望:观看,欣赏。望天门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欣赏天门山的美丽景色。2.了解作者和诗歌背景简介天门山和作者李白。3.逐句讲解,理清诗意学生找出《望天门山》里不理解的字、词,教师相机进行分析。4.总结思想教师小结诗歌大意。5.布置作业学生背诵及默写《望天门山》。这样的教学方法整体上偏重于知识性的积累,以识字、认字、背诵、默写和解释古诗文字内容为主,相对轻视了古诗词内在的感性体验,出现了古诗教法中审美教育无法渗透和感悟途径的单一的突出矛盾。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主体来进行灌输教育。就《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这样增加学生审美体验的感悟途径: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诵读的时间,读出山的气势,水的澎湃,从而来感受楚江的汹涌不可阻挡之势。比如可以把楚江水比作一把利剑,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利剑劈开天门山的感觉读出来,这样的教学会更加的生动有感。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机会,通过想象在头脑里形成画面,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或者画出来。比如在感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18\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片日边来。”的时候可以借助板书画出青山、孤帆、太阳等意象帮助学生进行感受想象。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壮丽以及诗人乐观豪迈的人生感悟。现在的很多家庭都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旅游或者外出的机会感受大自然神奇的魅力,也可以从家庭有爱的氛围中生发出珍贵的情感。其实,学习古诗词,教师教的活动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特体验。任何一种古诗词的学习都没有标准的答案和唯一的讲解,它并不是脱离学生理解之外的、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开放的、活的学习过程,它的意义可以随着学生的生命和意识形态变化而不断“生长”。因此,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体悟的过程,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上的共鸣,最后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内容。因此,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感觉和体验,关注到学生的直觉,是至关重要的。三、教学氛围上审美自由的窒息审美自由包括想象的自由、体验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但是,笔者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正在过多的干涉学生在课堂中的自由。相较其他课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举手次数和回答次数明显下降,一节课四十分钟的时间几乎都是教师在进行诗情分析和阐述。具体课堂效果见下表:提供学生想象学生表达的学生表达的教师表达的时课名机会的次数次数时间(分钟)间(分钟)《乡村四月》111228《泊船瓜洲》10535《题西林壁》011525《夜书所见》001030《春夜喜雨》00733以上表格是本人进行课堂观察过的相关课例,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想象、体验、表达的自由正在被极大的束缚中。就课堂而言,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19\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方面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是学生精神世界得到最大自由的场所。生命美学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更应该是精神的课堂、感性的课堂、儿童的课堂和生活的课堂。因此,古诗词教学要多加创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们在切身体验、反复品味、感受意境的过程中唤醒内在的内我,在言语表达中激发课堂诗情,在感悟、唤醒中追求古诗词的诗意。除了现场观察以外笔者还结合教师的个人经验,做了相关访谈。通过教师访谈,笔者发现针对第十个问题:“你们班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是怎么样的?达到您期望的效果了吗?如果没有,您期望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是怎么样的?”大多数老师的回答都是对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感到并没有那么满意的,甚至可以说古诗词教学是她们最头疼的教学课型。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容难以理解,尤其是低段的学生往往会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氛围是枯燥沉闷的;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生成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力,因此学生活动决定着这堂课的课堂气氛;也有教师认为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教师的气质要与相应的古诗词教学课型相匹配,不同教师的风格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氛围。从这些回答中看,教师们都发现了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上的问题,但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因此,笔者将在下一章具体阐述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第四章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从实践策略的角度来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是一种以善为根本追求,以情境性为特征、以实践理性为皈依的“智慧的”活动。用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小学古诗词课堂实践,不仅有助于反思小学语文课程的实践,而且能够为解决当前的教学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价值方向,下文将从古诗词教学生命化程序、生命化范式和生命化技术三个角度进行相关阐述:一、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程序(一)激活古诗词意趣这里说的激活古诗词意趣可以说首先是要激趣。小学古诗词大多浅显易懂,充满了童真童趣。20\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咏鹅》这首诗,小诗人抓住鹅毛白、爪红、脖子长,喜欢仰头高声叫唤等特点,将鹅在池中游水时活泼可爱的神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七岁的骆宾王,不仅很会观察事物,捕捉事物特征,还学会组织运用恰当的词语,描绘事物。“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上下句相对,多么自然;白、绿、红色彩相配,多么鲜明耀目,“浮”和“拨”两个动词恰到好处,把游水的鹅刻画得神气活现。“曲项向天歌”更富有童趣。这时的儿童必定爱上了此诗,诗词在他心中已然不是一个个抽象的字眼,而是仿佛真的看到了那长颈白鹅,仰着头,放开嗓子朝天唱歌,俨然成了一位出色的歌唱家。《夜宿山寺》这首诗中也充满魅力的幻想,像童话似的活泼有趣。“危楼高百尺”,李白一起笔,就把读诗之人都带往一个极高的境界,仿佛我们都站在高楼之上俯身下视,不由得心生胆怯,战战兢兢。就在面对这深不见底的景象唯恐坠落之时,诗人又把我们的视野转向天空。一个“摘”字,妙境顿出,奇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眼前呈现的,恍若不是星星,而是一串串璀璨的珍珠、宝石,一束束绚丽的花朵,多么诱人啊!谁不想摘下一把呢?多么惊喜呀,而且天上还住着各色各样的“人”呢。天真的儿童必定会有万千种奇特的联想,仿佛遇见了玉帝,牛郎织女这些美丽的神仙。像这样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很多,激活其中意趣,儿童内在的心灵也与之相契合,获得了不一样的满足。他们可能就成了《清平乐·村居》里那个溪头卧剥莲蓬的亡赖小儿;成了《所见》里捕蝉游戏的孩童;成了《牧童》里面那个不脱蓑衣卧月明的放牛娃;成了《舟过安仁》里张伞使风的两个小孩子,成了万千诗词中的那个自己。(二)还原古诗词意象意象,“意”和“象”的融合。“意”是指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象”则是指事物的形象,组合起来意象就成了构筑诗歌的符号。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能够把他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古诗中出现的意象有时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的,对于我们读懂诗词内容,了解作者意旨至关重要。如何通过意象叩问古人的诗意人生呢,想来还原法最妙不过。要把古诗词中的意象还原成一幅幅画面,还原成一个个场景,还原成一段段情节,我们可以试用以下方法:21\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1.捉住意象的深度,反复咀嚼,细细体会教古诗最怕字字落实,但又不能不落实有碍学生理解的字词。这些关键词语可能就是全诗的灵魂,就是诗中的意象,好比是人的眼睛,最能传神。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抓住“孤帆”二字,就抓住了凝聚着诗人种种情思的形象。什么叫做孤帆?为什么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呢?那么,在李白眼中为什么只有一条船呢?通过这样一层层的剥离,我们渐渐找到了读懂古诗的密码。于是,学生眼前还原了当时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还原了友人乘坐那一只帆船的场景,在这滚滚而流的长江水中,他们发现了隐藏在这孤零零的意象背后的那个遥望孤帆远影的人,他静静伫立,依依不舍。试问这样的惜别之情怎能不让学生体会到离别的忧愁和远行的孤独呢?2.捉住意象的广度,复活感性,仔细体验月亮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意象。如果没有它,我们的文化就会少一些皎洁的亮度;天上的月亮也离不开中国的文化,如果没有它,月亮就会欠缺一些诗性的光芒。月光照向每个人心中那块不可触及的敏感。当人们思念故乡的时候,会脱口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夜深人静之时,人们会感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当人们月下独酌之时,会情不自禁的吟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面对空山新雨,天气来秋之际,人们又会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一种时刻总会让人们想起月亮,它让寂寞无处潜藏,也让相思无法遁逃。月亮出现在众多古诗词当中,同是一轮明月,苏轼可以“起舞弄清影”,李白却“疑是地上霜”,杜甫心中必是“月是故乡明”,而李清照祈盼着“独上西楼”,张九龄却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们眼中的月亮,月月不同,时时不同,连我们每个人的心情也随着月的阴晴圆缺,不断变化着喜怒哀乐愁。像这样的意象是广的,可以在无形之中把学生带入无人之境,让他们随意畅想自己的心事,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3.捉住意象的温度,披文入情,深切感受不要以为温度只是一个物理概念,文字也是有温度的。“竹外挑花三两枝”是春天的温度;“接天莲叶无穷碧”是夏天的温度;“菊残犹有傲霜枝”是秋天的温度;“凌寒独自开”是冬天的温度。桃花、荷叶、菊花、梅花这些意象哪一个不是带着温度潜入我们的古诗词中,带着读者体会其中的热情似火、悲凉凄清。22\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在课堂中有了这些诗词的陪伴,我们也能一起共同经历四季变幻,感受四时之美。除了不同意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以外,同一种意象也能传达出不一样的温度,他们就像是为我们的生命应运而生,在应时应景之际我们也能借诗词惊叹几句。比如今年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下起了大雪,这是多年难逢的景象,我们在课堂中就可以抓住“雪”这个意象教学跟雪有关的古诗词,在寒冷中感受不同的美。像在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我们可以感受出风雪人归的踏雪之美;在柳宗元的《江雪》中我们可以感受出天地寂静的孤寒之美;在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中我们可以感受温馨炽热的暖引之美;在高适的《别董大》中我们可以感受出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之美;在卢纶的《塞下曲》中我们还能感受出大雪满弓刀的苍劲之美;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又能感受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凌寒之美。这些不同的美,就是不同的感受,带着这些感受披文入情,怎能不感受到诗词的情感呢?4.捉住意象的新颖度,再造想象,认真品味王维的《使至塞上》里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仅这十个字中,就有四个意象出现: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直”和“圆”这两个字原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最常见不过的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但是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似的。“孤烟”上加个“直”,“落日”后添个“圆”,这样新颖的写法让一连串的意象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旷远荒凉的北方,没有风声,没有人影。此时的诗人成了一位画家,在这简单线条的背后的画面,是那么静寂、那么逼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这样的再造想象把学生的心理态势推向兴奋点,将古诗词的一连串意象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在身临其境中,设身处地地沉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之中,那诗中的“画”,也才能逼真地浮现于脑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三)体味古诗词意境古诗词并不像文章,平铺直叙,肆意阐释,它更多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当诗人把一个个意象放在前面给我们看的时候,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也因为这极富感染力的艺术的冲击,我们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事件和场景,并且超越它们,进入了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一个动人心弦23\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的艺术世界。像这样经过想象和联想,从整体感知的大体印象中领悟生命境界的,便是意境。王昌龄在《诗格》中也提出了“意境”的概念。从诗歌创作的角度看,可以分析出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7]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古诗词中营造的这些意境可谓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追求,我们也可以从“物境”、“情境”、“意境”这三个层次中试看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追求这样的艺术至境。还是回到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整首诗中有的都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有黄鹤楼,有扬州,有孤帆,也有长江,这是物境。显而易见,在字面上诗人并没有透露出那真挚的情感,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望见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友人形象,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及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这便是这一个个意象营造出来的情境。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情藏于景中,景中蕴藏着情,这便是意境。意境不是几个意象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层平面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在发现每一句诗,每一个词的背后其实都是诗人情感浓缩的同时,才能与诗人相通,与诗情相遇。而这样超越诗人意旨的古诗课堂才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意境,帮助学生确立生命主体意识,进行生命审美观照,鼓励学生诗意的行走,最终达成心中有生命的震撼彻悟。概而言之,从意趣到意象,从意象到意境,古诗词的教学从层层走向了纵深。这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范式,是中国诗词教学应该遵循的一般路径。7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238.24\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二、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范式(一)举象——呈现古诗词的生命图景1.借助描述举象我们读古诗词后常常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可是这种美感好像往往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是,作为教师,最要紧的还是“言传”,要能看到学生看不到的东西,说清学生说不清的东西,把各种的美妙之处尤其是古诗词里的点睛之笔,说得透彻、清晰而又通俗易懂,让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得是感性的、艺术的。以《渔歌子》为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多遍的朗读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先是着色,用“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构成了层次分明的视角感官,然后再是背景描摹,用“西塞山”“流水”“斜风”“细雨”等,这九个意象勾勒出了一个大场景,把我们都带入了这个意象的世界。可是,如何在课堂上把这一个个意象串联起来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描述举象,用语言给诗歌以画面,用情感给意象以重现,把学生带入感性的语境中去体验、去想象、去感悟、去运用。示例:“在那里,我们不仅看到了远处翠绿的西塞山、展翅高飞的白鹭鸟,也看到了近处粉红可人的桃花、缓缓流淌的江水和让人馋涎欲滴的肥美鳜鱼,我们还看到了眼前斜风细雨中那个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的渔翁。”这样的感性表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意境、意味的感受,使他们理解诗中寄托着的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更让学生的头脑里“还原”出一个原生态的生活情境,为诗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所深深打动,并与生活中的独特体验相联接,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这便是中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魅力。2.借助图片举象小学阶段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是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借助呈现图片的方式举象不但符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意象、理解诗意,从而实现学生与诗人生命体验之间的无缝对接。25\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比如在《渔歌子》中“箬笠”、“蓑衣”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种从前江南特有的意象。可是图片中的“箬笠”和“蓑衣”是棕黄色的,与诗人张志和在词中描写的“青”和“绿”这两种色彩想去甚远。按正常的思维逻辑来看,“青箬笠”和“绿蓑衣”也完全不符合这两样物品正常的属性,这很容易让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小学生所感到疑惑。因此在借助图片认识事物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发现诗人用词的深意和情感,最后得出原来这一个“青”字和一个“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就像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中的“闹”字一样,需要我们拿起放大镜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一一拾起,放大再放大。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这样描写不仅把西塞山的颜色染在了上面,还把水中的倒影映在了上面,所以才让诗歌呈现出了一种“青山绿水”的明丽感觉。如此举象,就不会让语文的解读与教学还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而是能够深入字词深处,触摸到作者的情感。3.借助音乐举象音乐没有语言那么的直白外显,也不像图片那样直观可见,但它有语言和图片两者都难以企及的感染力和效果,可以赋予语言文字不同的色彩和温度,把我们带入联想的世界,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把音乐元素加入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去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诗意。比如在《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蝉鸣,忽然闭口立。”这首诗中出现了蝉这个昆虫,学生知道知了,但是不一定见过它,这是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先设计昆虫的叫声让学生26\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猜测并出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指认。钱锋老师就有过这样子的教学尝试,他选用的音乐素材是风潮唱片,吴金黛的《森林狂想曲》阳明山暮蝉,通过播放蝉鸣的音频激发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这首小诗。其实,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更是对蝉这个意象的凸显。蝉乃集天地万物精华的灵虫,有着高洁的品质和寂寞凄凉之感。可是,说到蝉,人们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状物阶段,更多的是对其生理习性的描述,对物性了解太多反而成了诗性屏障,从而影响了这个意象浪漫的诗化色彩。除了特定的教学手段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小学古诗词中的韵律美本身就和音乐有着天然的契合,不需要我们我们刻意把音乐和诗词联系到一起,它们自会找到匹配合适的风格。比如当我们看到一首诗写梅、兰、竹这些表现诗人高尚节操的意象时自然而然会想到选用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的乐曲,看到一首诗写桃花、杨柳等意象的就会想到选用古琴或《三弄竹丝》等忧伤的琵琶曲来表现诗人依依不舍之情。4.借助视频举象视频是图片和声音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其影像往往和音乐是分不开的,它能给人带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交织的不同刺激和感受。语文课的前提是要有语文味儿的,古诗词教学更是需要有与“诗意”相关的东西来给人们带来审美体验。借助视频举象需要有画面美和音乐美两者的相互融合。比如在教学汉乐府《江南》时,我们可以用影像和采莲曲还原诗词中这样的画面: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荷叶下还有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再看那水面上有几条小船,小船上还洋溢着采莲男女的欢声笑语,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啊。光是看这样的画面学生们肯定就醉倒在了这样的诗词中了。如果没有没有通过视频这种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对于不是南方的或者没有见过这样风光的学生而言可能就难以产生共鸣了。因为,单从诗的意象而言,不过就是鱼儿和莲叶,十分地单调、平淡,要是用散文意译过来,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艺术印象。但是,27\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通过流动的水声、摇曳的莲叶、悠扬的歌声这些综合的元素把学生带入古诗词中的语境中去,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幅名为“鱼戏莲叶间”的美丽画卷就在我们眼前铺开,我们的心内也油然而生出一种欢快的韵调。当然了,任何一种举象方法都离不开朗读,我们的语言是神奇的,古诗词有着它特有的韵律美、音乐美和节奏美,不管是教师的描述还是图片、音乐、视频,任何平淡无味的题材一经诗的语言节奏的表现,都能把一个个意象串起来,把我们带入美的意境中去。(二)造境——创生古诗词的生命境域众多古诗词中,我们发现意境可以主要分为这么两类:1.雄壮阳刚类意境。主要包括:①雄奇阔大的意境,如曹操的《观沧海》;②旷达开朗的意境,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③苍凉悲壮的意境,如李白的《关山月》;④深邃沉郁的意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2.内敛阴柔类意境。主要包括:①浓艳瑰丽的意境,如白居易的《忆江南》;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如王维的《山居秋暝》;③清新素雅的意境,如张志和的《渔歌子》;④凄冷寒凉的意境,如柳宗元的《江雪》。不同的意境给古诗词画上了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了不同感受。但是如何造境,一直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境是象的叠加、连续呈现,因此,造境就需要确立并设计象与象之间的逻辑路线和审美节奏。如:象与象是并列关系的,就是并列式造境;象与象是对比关系的,就是对比式造境。下文试以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长相思》为例,从这两个角度谈谈如何造境。1.并列式造境并列式造境,指的是意象和意象之间存在着并列的关系,其一般突显的是一个意象与另一个意象之间的直接叠加,但也指的是由不同的单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复合型的画面。“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在清,纳兰性德的这首《长相思》中,“山”“水”“风”“雪”“灯”就是里面出现的意象,同时也是最一般常见的物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并列的逻辑关系。诗人选用这些物象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它们之间一致性和协调性,其间没有任何无关的联结,它们所要共同传达的是一种共性的特征,那就是诗人的主体情绪。在教学上我们怎样才能跨越表面的意象层面,直接透视28\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价值呢?王崧舟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路线的时候就抓住了这样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这身体的身,身躯的身,身在哪里?身在何方?第二个问题,纳兰性德的心,这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哪儿?一、二、三、四、五、六、七,课堂上站着七个孩子,它们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大川小河,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一次次的站立形成了令人震撼的课境,那就是造境的艺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画面的总和,它融合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生命体验,让学生绘制自己的生命图景,形成了自己的生命场。这种场把我们带入了纳兰性德的世界,千里行军,日夜兼程,这首尾不见的行军队伍,就像在一条无尽头的路径上蜿蜒、涌动着,气势如潮的御驾阵势,在一程复一程的山水中,拉开了宏阔壮观的场面。紧接着,王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随着《怆》的萧音,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当他让孩子们睁开眼睛时问道:“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孩子们都用语言描述出了自己的画面。有的孩子说他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有的孩子说他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有的孩子说他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还有的孩子说他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每个孩子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且说得是那么的好,这就是唤醒感觉的过程,是扩大学生生命境域的过程。更绝的是王老师在学生的每次回答之后分别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辗转反侧、抬头仰视这些词加以概括浓缩,它们一串联,我们眼前马上呈现出学生们所描述的那些辗转反侧的画面、抬头仰望的画面、孤独沉思的画面。这一个个并列的画面就把语言文字还原成了一个个特定的意境、心境和情境,我们的感受在视觉和听觉的交相呼应中不停的转移和变化,这时学生也早已经被极富感染力的思乡情结氛围所包裹。29\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2.对比式造境从这首词本身而言,灯暖、雪寒、山高、水远、风急、梦香,无不表现着词的张力,我们在一遍一遍的吟哦朗诵中也能发现词“一”和“千”形成了强烈的跨度对比,无意识地拉高拉长了情感中的焦虑、怨怼、幽苦。而从这首词内在的情感而言,词人的心情,无奈的驻守,又进一步表现出了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强烈对比。旅途是艰辛的,故乡是温暖的,越是让学生们想象作者在故乡的美好生活,就越是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沉浸在一种思乡的愁绪之中。为此,王崧舟老师设计了一个指导写话的环节:画面一: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画面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画面三: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我们还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那是多么美的画面啊。但是,感受过这些美好之后,教师话锋一转,说这一切都只成了一个“碎”字。他说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是破碎的,这样的情境也是破碎的。原来,在那里并没有春天般的鸟语花香;没有了亲人的殷切关怀;没有了澄澈的月光下和妻子偎依在一起的温暖与幸福;没有了郊外的踏青;没有了天空的风筝,没有了牧童的笛声;也没有了跟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天伦之乐了。还有比这更心碎的吗?还有比这更无奈的吗?这就是幸福和悲凉之间的对比啊,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分明看到孩子们正把自己的心贴到了词的脸颊上,把自己的身融入了纳兰性德身和心分离的世界,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根本没有梦的长相思里。(三)入情——体验古诗词的生命温度生命的独特性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但仅有生命存在是不够的。生命的存在只不过是个人生命价值展现的最低条件,人的生命价值更体现在人的感受、人的情怀、人的思想和人独特的创造力上。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最易通感,最生生不息,而诗则是生命的表现,是浓缩人类情感最精炼的语言。在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里我们可以看到“情”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情”字最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分析其设计理念,可以发现离不开整合、想象和朗读这几种手段。30\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1.整合融情古诗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宋】陆游【宋】林升三万里河东入海,山外青山楼外楼,五千仞岳上摩天。西湖歌舞几时休?遗民泪尽胡尘里,暖风熏得游人醉,南望王师又一年。直把杭州作汴州。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两首宋诗不像唐诗一样那么辞美、丰腴,但是在诗句背后却隐含着别样的情味和意蕴。王自文老师能够想到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这两首宋诗整合到一节课教学,实乃妙哉。古诗教学总离不开一般的套路,我们总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传统的古诗二首教学教师应该会把古诗一首一首地掰开、揉碎,从读课题、正音、朗读到背诵环环相扣、按部就班,但是王自文老师却采用了“合-分-合”的教学思路,把课内的学生和课外的我们一起推进了“情”的世界。除了想到把这两首诗一同教学这一妙举之外,王自文老师还继续拓展延伸,补充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多少人在苦苦盼望南宋王师啊,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没有来,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始终没有来,古诗读到这里,“遗民”的“遗”已经不仅仅是“遗留”的意思了,学生们也在整合中读懂了到底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遗弃了他们。2.想象悟情一边是北宋的遗民,另一边是南宋的权贵。当这两者如此鲜明地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作何种感受呢?或者说我们该做何种感想呢?这里诗中的“胡尘”,难道写出的仅仅只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在金兵战马啾啾的嘶鸣声中,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我们又能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呢?当这一系列的31\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问题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只能借助想象来感悟当时的悲切凄凉之情,只有想象才可以把平面的诗句变为立体的画面,才能让我们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通过想象我们可以看到诗中到处都是生灵涂炭,哀声遍野的景象。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老人在流泪,北宋的遗民们都在流泪。他们的心里满是愤慨,这个“愤”有面对权贵醉生梦死之激愤、有面对故土无人收拾之义愤、有面对中原破碎萧条之悲愤;他们的心里满是泪水,这个“泪”有同情他们痛失亲人的泪、有面对悲惨充满仇恨的泪、有和遗民一样苦苦期盼的泪;他们的心里满是情,这个“情”有心怀古国的希望、苦盼王师不来的失望和悲壮深沉的绝望。可是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南宋权贵、南宋皇帝究竟干什么去了?马上把视角转换到《题临安邸》这首诗,王自文老师围绕一个“醉”字,继续发问“暖风熏得游人醉”这句诗中表现的是一副怎样的醉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他再一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相机点拨,让我们看到了南宋的权贵们一个个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场景:那一杯杯琼浆玉液,灌入了一个个酒囊饭袋之中,倾倒在一具具行尸走肉的体内。整个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地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就在这样一次次的想象中,整首诗背后的情味不知不觉喷涌而出,一泻千里。3.朗读入情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会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而动情的最佳法宝就是朗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自文老师的情感始终处于饱胀状态,他通过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有深度的解说,把古诗词的教学变成了一个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师生共同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除了个人有魅力的朗读之外,他还在课堂中设计了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两首诗交替互读等多种朗读方法,牢牢抓住学生面对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等凄凉场景时的心情,用一个“问”字引出每个学生激情诵读,感同身受。以下是其课例的片段分析:①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这个片段中王自文老师首先通过“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诗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中的‘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这时,他把学生的视线成功的从从古诗词文字本身转移到了古诗词背后的人中,原来诗人陆游在写这32\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了整整65年的时间。可是,面对65年这个数字,学生还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怎么办呢?王自文老师就采用了引读的方法让学生深切意识到这首古诗词背后的情感:1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65年过去了——可是遗民们还在眼巴巴的望着王师归来,一年又一年。真的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啊。试问,人的一生能够有多少65年,多少780个月,多少23739个日日夜夜啊!②学习《题临安邸》“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指[8]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个片段中,王自文老师同样使用了引读的方法。像这样复沓引读的方法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增加学生情绪情感还能升华诗歌内涵,加深诗意的理解。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学生的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触摸到了生命中情感的温度,这不仅仅是共鸣,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从此以后,当他们读到这两首诗时,应该总能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然后钻进诗人的心孔,变成诗中人,亲自享受他们的生命,领略他们的情感,感受心灵的震撼。(四)会意——领悟古诗词的生命哲思[9]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也有不少景语里不但含有情,还暗含哲理。诗就是这样一种既能写出一种感性的画面又能寓含深刻哲理的文学艺术。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8王崧舟.听王崧舟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0.9王国维.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33\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别》等都是千古传诵不衰的名篇。这些喻理诗有的有的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有的在抒情之中蕴含哲理,有的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九百多年前,司马光在《续诗话》中这样指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要揭示诗中蕴含的哲理,我们非得好好想一想不可。这思考诗中道理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领悟古诗词生命哲学的过程。有人会有怀疑,连成人都不一定能悟出来的道理学生能够理解吗?其实,只把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东西教给他们并不是正确的做法。只有当孩子们接受了教给他们的东西,学会把它们留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而在之后的某个时间这种东西也会慢慢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对于还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可以是把在目前对他们来说还尚且无法理解的东西点点滴滴地注入他们的魂中,而在这之后要做的只是等待。在这个过程中要唤醒学生的感觉,促进他们的思考,当然也得通过适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手段。用西方文论话语说,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形式是语言,意味则是通过语言形式传达出来的。我们可以从于永正老师《草》的教学片段中发现语言背后的意味。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课伊始,于永正老师通过给“草”字组词,板画“草原图”等方式直观、形象的向学生们解释了“离离”的意思。之后,于老师让小朋友到黑板前把“枯”和“荣”这两个字分别写到春、夏、秋、冬对应的图下面,并多次让学生上台板画,以理解野火为什么会烧不尽,风是看不见的等概念。整堂课的教学中,于老师始终落脚在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上,结合观察训练和说话训练发散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34\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这堂课的亮点除了于老师独特的教学板画设计,还有他那极富魅力的语言艺术。他把生活化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化身成小朋友们的妈妈、哥哥、奶奶,和学生们一同角色扮演背诵这首古诗,寓教于嬉,寓庄于谐,把教学过程推向了高潮,把课堂教学戏剧化,把检查跟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了。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本人最感兴趣的点是于老师对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后一句诗的解读。“意味”不脱离语言,但“意味”又超越语言。虽然于老师对于小草生命力的评价只说了一句:“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但是这一句,是他循循善诱的结果,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是超越语言背后的“意味”,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巧妙结合,剩下的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就够以后慢慢意会的了。白居易的这首《草》又叫《赋得古原草送别》,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对草的描绘,初衷是表达别情,不经意间却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思,使人联想到生命存在的哲理,生生不息,无穷无尽。野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便会蔓延原野。这就像是一场生命的轮回,毁灭的痛苦,往往是为着强调再生的欢乐。烈火烧尽却又偏偏烧不尽,生命消逝却又好像没有逝去。春风化雨,生命复苏,不知什么是对人生真正的回答。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就像这野草一般扎实、有力,充满了勃勃生机。可以用三个词来形象的概括于永正老师的语文课堂那就是: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和扎扎实实。读于老师的经典课堂,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大音希声”,什么是“大象无形”。的确是这样,人生是花,语文是根。于老师的教学本身就带给了我们无穷的生命哲思,这大概就是真正懂儿童的艺术大师了吧。三、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技术(一)吟诵:古诗词情感的审美表达泰戈尔的《飞鸟集》里说:“歌声在空中感得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得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因为诗的词句里含有能够走动的意义与能[10]够飞翔的音乐。”的确,诗的存在就好像是生命的一个永恒奇迹,如果你要触10泰戈尔.飞鸟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35\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摸到它特有的生命律动,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吟诵。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吟诵就是这样一种富有节奏的读诗方式,可以挖掘古诗词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不同于一般的读,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没有讲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很难对古诗词的意蕴有什么深刻的感受。再好的古诗词,如果不能够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迹,那么最后就都不会化为学生的言语养料。比如,薛瑞萍老师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的声韵分析的时候,是这样点拨的:(“-”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入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提到古诗,我们第一首会想起的肯定是《静夜思》。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这首古诗。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咿呀学语的孩童,我想没有不会背这首古诗的。那是什么赋予了这首古诗千百年来的生命力呢?我们从吟诵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首先看这首诗的整体,把“床,光,上,霜,望,乡”这些字单拎出来,我们就会发现都押ang韵,原来这就是它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韵脚,这些汉字才焕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细读,我们会发现除了“上”和“望”是双拼音节以外其余四个都是三拼音节,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应该不是巧合,的确不是。循环往复的读,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安排让整首诗读起来显得更加开阔、大气了。我们会忍不住赞叹到,这就是李白啊,这就是李白的诗啊,只有李白才会有这样的气象!好的诗是有生命的,要说韵律是它的脚,那么平仄就是它的手。这些密集的“ang”韵让我们看到了床前、地上无边无际的月光,笼罩一切、浸润一切的月光,传送出了无声无息的孤独和感伤,而平仄规律中我们看到阴平、阳平给人以热切、高昂的感觉,相反的,上声、去声却给人深沉和寂寥的感觉,延伸开来,人们会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开阔、遥远、悠久、明亮、孤单、冷落、阴暗、悲凉……在《静夜思》这首诗中,我们就在这月光中感受到了一种开阔、寂寥的情绪。36\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月光下,诗人只做了两个动作、两件事:举头和低头,望月和思乡。因此我们读的时候要把“举头”这个上扬的动作读出来,“望”的声音又要是饱满的,水涨船高,至此动作、声音和情绪融为一体。“低头”,这两个字一开启,整首诗又自然进入相对平和、低回的尾声。薛老师认为这最后一句的前面四个字开口都很小,“乡”回到了主旋律,但“x-i-ang”是从窄缝开始缓慢地打开,因为此前这一句又经历了“思”“故”二字的收敛、压抑和疼痛。不得不说,这样细致、专业的指导才能够带出诗歌这种真挚感人的力量,看清诗人本身的用意,才会让这种力量缓慢、真实地渗透到孩子的身体里面,长到孩子的身体里面,让他们与诗人的生命相融合。(二)想象:古诗词意境的个性创造想象是理解古诗词的关键,也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关键。没有想象,就没有诗人写诗的肆意洒脱;没有想象,就没有读者进入古诗词的自由;没有想象,就没有古诗词。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中国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意境的个性创造了。像中国画一样,古诗词也具有留白艺术,因为古诗词具有含蓄、凝缩的特点,因此在言语之外它还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这其中的空白就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去填补。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为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不少教师采取了一些策略:1.对话想象补白,丰富文本意境窦桂梅在上《清平乐·村居》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师:“相媚好”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互相夸奖赞美对方的好。师: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夸赞对方的好?生:我来说翁夸赞媪,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能干,为我生了三个儿子。生:翁对媪说:老伴啊,你真漂亮啊,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美。……师:我们再来夸一夸翁吧。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也很能干,家里全靠你一个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37\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生: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仿佛听到媪夸赞翁说:老头子,你真能干,三个儿子全靠你教育,家里的生活全靠你一个人。……师:执子之手,白头偕老。我们再来夸夸三个儿子。先来夸夸谁?[11]生:我来夸大儿:你真能干,知道帮爸爸、妈妈干活了。你真勤劳!”通过这样富有个性化的想象补白,学生们很自然地走进诗词意境中去,生动的想象补白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更深化了他们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生命在空白处逐渐鲜活并灵动起来。2.画面想象补白,丰富文本内涵孙绍振老师在《月迷津渡:古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一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观点,大致的意思是在古诗词中进入一个想象和虚拟的境界不仅仅是诗人独一无二的自由,更加是品读诗歌的我们的自由。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自由来带动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将会是一个绝妙的过程。因此越是能够激起读者想象力的作品就越是有感染力,因为在许多微妙的方面读者的想象也是一种创造,而这不仅仅表现在所谓“夸张“这一类想象当中。比如就苏轼的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中,我们会好奇诗人怎么会想到把西湖和西子放在一起比较呢?这就是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特点,历代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数不胜数,可唯独苏轼的这首诗最具有个性和艺术创新的力量。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一书中曾这么描述“欲把西湖比西子”中的这一“比”:第一,从神韵上看,西湖和西子的美都在一个“宜”字上。第二,从气韵上看,西湖和西子的美都跟“水”紧密相关。第三,从风韵上看,西湖和西子的美,都不是壮美,也不是艳美,而是清美。第四,从情韵上看,两者之美,都在一个“柔”字。第五,我们还可以从音韵上看,两种美的命名,第一个字都叫西:西湖,西子,这是修辞意义上的“双声”,读起来有一种[12]特别的音韵之美。在王老师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成功激起了读者的想11姚春杰主编.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4-145.12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199.38\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象,因为他并没有提供信息的全部,只提供了最有特点的细节,反而能够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扩充古诗词中的其他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绘画,以下是本人实习学校学生的作品:学生还可以根据想象创作其他图画,既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感受诗情。比如他们可以依据杭州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映月、双峰插云、雷锋夕照、南屏晚钟等自然景物来进行想象,这个想象的形式可以是绘画、写作也可以是歌唱更可以是小品演出,不单一,不局限。3.生活想象补白,感受传统节日除了创编对话想象和自制画面想象以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等等自行组织一系列的综合性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小学古诗词内容为为课程纬线,中华传统节日为课程经线,在特定的节日里开展诗词吟诵大赛、讲讲诗文背后的故事、融经典选读、古风音乐、国画等为一体的经典诗文课程等等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丰富的学习活动,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古诗词中的留白添上了有色彩的一笔。据了解,这样的做法在全国已经盛行开来,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小学的苗宪瑛老师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古诗文课程探索:①班内结合课程活动开展社团活动因为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海棠诗社”的启发,苗老师班里的女生成立了一个叫做“书香·青花瓷”的女生文学社,他们班的男生也不甘示弱,随机创办了一个名叫“神笔·墨韵风”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更高了,文化底蕴也在潜移默化中丰厚了起来。②组织班队活动比如结合传统节日中秋节,体会李白在诗歌《月下独酌》39\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里的孤单寂寞,品味张九龄在诗歌《望月怀远》中的思念感伤,感受苏轼在诗歌《水调歌头》中的情结情怀。又比如欢庆过元旦,探究“冬至大于年”的节日传统,了解冬至的习俗,还比如结合清明寒食节,认识寒食节的由来等等。③举办系列活动结合当今热门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等在学校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诗词吟诵、歌唱等多种比赛,用流行的音符唤醒经典诗词的生命力,在校园里留下诗歌的印迹。在这样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下,同学们追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诗歌发展史,从先秦的《诗经》《离骚》到汉乐府民歌,从唐代诗歌到宋代诗词,从元曲再到现代诗,从诗歌的赋比兴,或吟诵、或鉴赏,或模仿古体诗进行创作,叩响诗歌的大门。(三)联结:古诗词底蕴的生命传承古诗词欣赏有三种层次:第一个层次,只是一般地了解表面的诗句的意思,一般地感受情景。第二个层次,是能欣赏出不同的诗歌风格,知道这是李白的诗而不是杜甫的。第三个层次,便是古诗词与读者之间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在古诗词中,诗人的语言就是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生命的联结,这样形成的课堂才是精神的课堂、感性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和儿童的课堂。为寻求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生命的联结,我们可以努力做以下尝试。1.与古诗词中的生命意识相联结基于生命美学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登临诗中的生命意识具有宝贵的探究价值,于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组建学习共同体,确定主题,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为此,本人尝试设计了以下表格:登临诗中生命意识主题角度诗人诗句折射的原因体会在局部近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的情怀总在特《登高》中景,整体远百年多病独登台。定的情境里抒发,杜甫生命意识景中感叹岁艰难苦恨繁霜鬓,体察到人的生命在月的无情流潦倒新停浊酒杯。自然宇宙中处于40\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逝“沧海一粟”的微渺地位,从而悟到生命有限之悲哀。空间上的广《滕王阁天高地迥,觉宇宙阔高远反衬序》中的生王勃之无穷。兴尽悲来,出诗人自身命意识识盈虚之有数。的渺小时间上的悠前不见古人,后不《登幽州远永恒反衬见来者,念天地之台歌》中的陈子昂出生命的短悠悠,独怆然而涕生命意识暂下。诗人直接逼视生命的意义,产生对人存在价值的追问,与生命美学的特征不谋而合:生命美学认为艺术是人的感性生命的显现,是生命的张扬、提升和超越,是生命的精神家园。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自我的内在构建,而这种构建,将决定着学生对工作、学习、生活、父母、爱情、事业、生命、死亡等人生核心元素的本质理解。2.与诗人的人生和历史印迹相联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要真正了解诗句的意思,那就要深入诗词背后的故事。经典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不仅让文化有了温度,更让文化有了厚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忆江南》中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的情感世界。他曾经在杭州出任刺史一职长达三年之久,期间不仅疏通了六口干涸的水井,修筑了美丽的的湖堤(当今我们成为白堤),他还留下了两百多首杰出的诗篇,也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白居易离任的那一天,现场颇为壮观,杭州人扶老携幼,人头攒动,倾城相送,所有人都和诗人喝着离别的酒,洒下了离别的泪……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场景啊,你说,白居易怎么能够不怀念江南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王昌龄的《出塞》中我们可以感受飞将军李广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李广任太守时,关心士兵,将士同心,爱护百姓,水乳交融,深受军民爱戴。其中,李广射虎的故事广为人知,当地百姓41\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闻听此事非常敬慕,匈奴也闻风丧胆,多年不敢入侵。高适的《燕歌行》中也曾写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可见李广将军是多么受当时民众的爱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柳宗元的《江雪》中我们看到了独钓寒江雪中孤独的渔翁。当时正值唐贞元十九年,诗人柳宗元满怀着激情,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但是无奈那次的革新活动以失败而告终,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官场上的失利,给诗人的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他这么精忠报国,却因为刚正不阿而遭受迫害,心里自然而然充满了无比的孤寂与压抑。因此,他就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名篇。在了解了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后,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呢?吕映老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考量与实践指要》一文中曾提出:“有意义的、综合性的学科活动能够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之[13]间的融合,从而共同推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尝试设计一系列的综合性学科活动,比如要了解苏轼诗词中的意蕴,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要认识一个人的作品,笔者认为就要从这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成就着手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形成对他的客观评价。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苏东坡传》画出苏东坡的“人生地图”,为苏东坡纪念馆选址,为苏东坡纪念馆展厅撰写前言和对联等方式进行研究。那么,在这个反复阅读、实地考察和整理论述过程中,苏东坡的生命态度、个人魅力和人格精神自然而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引发他们对苏东坡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入思考。3.与学生的内心和灵魂相联结连中国老师曾提到他的一个学生张博骁在2010年考入北京大学后是这样回13吕映.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考量与实践指要[J].《小学语文教师》,2017(05)42\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生命美学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忆“古诗词”之于他的重大转变和建构的:在他的印象当中,诗人李白不过仅仅是“诗仙”二字而已。之前,他读过了不少李白的诗句,可对李白的了解还几乎是一张白纸。但是,若干年后的今天,这个学生回想过去发现李白在他的心目中已然不再是书本上的一句句诗词,而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的人,一个有着逸气、英气、大气的诗人,一个把江山写入胸怀的大诗人。通过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李白在他的心中从碎叶走到了当涂;通过与诗人灵魂的沟通,李白在他的心中从盛唐走到了安史之乱;通过与诗人情感的交融,他感觉已经和李白融为了一体。原来,孩子才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与古诗词之间早已存在千万缕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古诗词的滋养,可以让孩子们的内心更加丰盈。古诗词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两个灵魂之间的相遇与连通。随着日子的推移,五年过后,十年过后,或者三十年过后,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一定会逐渐积淀为孩子们一生的文化修养,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最后成为他们生命里独特的味道。43\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结语本文笔者主要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厘清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取向,分析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现状,笔者从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程序、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范式和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化技术这三个层面提出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古诗词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美、节奏美、内容美等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学生陶冶情操、涵养精神、塑造灵魂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学生在古诗词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积累,更是人生经验的积淀和感悟。小学只有短短的六年,但是孩子们的一生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现在我们可能还不能马上看出古诗词为孩子们带来的改变,但是若干年后,这些都会化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养料,这些也将在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中加以体现。因此在生命美学的视野下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本论文在研究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对于小学古诗词实践策略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又比如对生命美学的概念还处于浅薄的认识阶段,不够深入。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能够为小学古诗词的研究打开生命美学的新视角,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完善其中的不足。44\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文文献:论著类:[1]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康德.判断力批判(宗白华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谈诗意地栖居[M].北京:工人出版社,2011.[5]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朱自清.经典常谈[M].北京:中华书局,2014.[8]王国维.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9]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0]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杨辛等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13]董学文主编.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13]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3]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14]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6]钱理群等著.名家六十讲:语文课上的文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17]《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插图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6.[18]葛兆光.汉字的魔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9]王崧舟.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王崧舟.听王崧舟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王崧舟,林志芳.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王崧舟.王崧舟与诗意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5\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3]王崧舟.语文的生命意蕴[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24]姚春杰主编.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5]叶燕芬.语文教育的审美视野[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0.[26]张仁平.古诗理论与小学古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9.[27][意]佩尔尼奥拉著.裴亚莉译.当代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2.[28]潘知常.生命美学论稿: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10。[29]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30]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31]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1,阅读教学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32]张羽.像吃布丁一样品诗词[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17.5.[33]薛瑞萍.薛瑞萍母语课堂.吟诵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34]钱锋.重读经典课文[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6.11.[35]泰戈尔.飞鸟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12.[3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3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1.期刊类:[1]杜卫.试论丰子恺的美育思想[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03):34-40.[2]张亚梅,王丽琴.傅雷的美育目的观[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04):21-24.[3]徐林祥.论美育的目的和任务[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06):15-19.[4]王崧舟.诗意语文挥洒诗意人生(上)[J].小学教学参考,2004(31).[5]李斯颖.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课堂教学[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155-156.46\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6]夏永林,赵伯飞,刘莉萍.论生命美学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J].理论导刊,2006,(01):90-91.[7]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9):73-75.[8]郭建荣.蔡元培美育思想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26-35.[9]刘云.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作者、文本、读者关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18-19.[10]刘悦笛.比较美学视野中的“意境说”——以朱光潜和宗白华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16-19.[11]李雷.陶渊明,诗意的栖居者——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及其田园诗探微[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02):86-89.[12]王崧舟.古诗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智慧[J].《小学语文教师》,2010(10).[13]杨春时.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化: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21-25.[14]席格.当代美学转型与美育的理论困境——兼论美学与美育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2011(02).[15]施春晖,汤苗苗论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11).[16]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08):4-16.[17]冯铁山.诗意语文的基本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5):43-45.[18]李晓倩.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179-180.[19]张利伟.论“诗意语文”的“诗意”体现——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学案例剖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2(02):125-126+93.[20]曾祥芹.按照“美的规律”精心建构“语文教育美学”——杨道麟博士《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序[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05):83-88.[21]陶文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01):96-99.47\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22]张道明.基于古诗词特点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3,(35):29-31.[23]欧阳俊香.品味古诗词探究小学美育教学[J].语文新天地,2014(15):73.[24]何齐宗.中国教育美学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4(09):16-23+32.[25]林早.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命美学研究[J].学术月刊,2014,46(09):13-17.[26]朱丽.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243-244.[27]罗祖兵,张尊南.诗意语文教学及其实践策略[J].教育导刊,2014(09):9-12.[28]潘知常.生命美学:从“本质”到“意义”——关于生命美学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10-17.[29]孙琪.王崧舟“诗意语文”理论体系的生命精神[J].教学与管理,2015(06):93-96.[30]汲安庆.重构诗意:基于形式的语文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383-391.[31]赵玉霞.美育渗透,让语文绽放异彩[J].新课程(上),2015(02):31.[32]沈长兴.探寻古诗词教学中的[三美][J].黑河教育,2015(01):29.[33]张丽.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时代教育,2015(24):241-242.[34]李丽华.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学周刊,2016(03):162.[35]郑善红.以读为本读中品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语文文坛,2016(19).[36]范藻.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1):32-38.[37]熊芳芳.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6(01).[38]徐美珍.深度学习,让学生爱上古诗词[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7(03).[39]顾春雨.例谈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审美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7(04).[40]吕映.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理考量与实践指要[J].《小学语文教师》,2017(05).48\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41]黄君丽.古诗词教学方略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08).[42]田宝玉.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J].才智,2017(11).论文类:[1]卞俊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美育现状、内容及方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08.[2]杨云萍.审美与审丑——感性学意义下的语文美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3]左新蕾.语文教育的美学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4]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5]邵清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美育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秦宇.小学诗词教学的美育意蕴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7]杜迎庆.中小学现代诗歌诗意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8]何茜.美学取向课程探究[D].西南大学,2014.[9]魏姗姗.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5.[10]史婉笛.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11]汪琤.诗意语文视域下的文学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12]王凤霞.以“生命体验”构筑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诗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49\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附录生命美学视野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访谈目的:1.通过访谈小学语文教师,了解现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况,吸收一线教师的实战经验。2.研究小学古诗词如何进行教学,提出相关对策及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初入行者提供参考以及指导。访谈对象:小学语文在职教师具体方法:录音访谈访谈内容:话题大体涉及受访者的研究兴趣、学术观点等问题,针对受访者能够就当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个人的经验和做法,要求作出个性化的回答。具体问题如下:1.您了解生命美学吗?您认为生命美学能给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哪些方面提供借鉴价值?能否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下。2.您认为学习小学古诗词最重要的是什么?它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哪些方面的帮助?3.小学古诗词教学现在成为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您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有什么问题?您是怎么看待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4.据了解,小学中很多班级早读时间都是诵读古诗词,有人认为他们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推断出对古诗词意思不理解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您赞同这种看法吗?5.你们班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吗?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上有什么小妙招,可不可以谈谈个人的经验做法?6.您能否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印象中最深的一次小学古诗词教学吗?(可以是自己上的也可以是学习到的,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有所遗憾的课堂教学)7.您认为古诗词相比其他类型的课文教学有什么特点?8.您认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在哪里?能分学段具体说一说吗?50\n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9.您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养?小学古诗词教学对教师有什么要求?10.你们班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是怎么样的?达到您期望的效果了吗?如果没有,您期望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是怎么样的?5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