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 5页

  • 31.50 KB
  • 2022-07-11 发布

浅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幼儿园的音乐教学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我们借音乐动情的特征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喜闻且乐于接受。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的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与意义(一)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达尔克洛兹的体态律动,能让幼儿在听音乐的同时,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绪,即自由的摆动、走动等,来达到创造合乎节律的动作,以唤起幼儿天生的本能,培养人休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感与动作的协调性,使听觉更加敏锐、感情更臻细腻,使幼儿更加活泼健康。节奏感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自感受到音乐的动与静、长与短、强与弱,休会到音乐节奏的魅力。幼儿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协调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活动可以改善幼儿的身体姿势,促进动作的协调和平衡,提高动作质量。唱歌使肺活量得到锻炼,唱歌时舌、唇、鼻、喉和眼睛等器官有节奏的活动,有益于身休健康成长。(二)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时,使大脑神经控制动作协调的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大脑右半球活动,使右半球潜力充分发挥,提高大脑神经的敏感度。\n通过培养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指出:人的大脑共有六种智能,其中第三种就是音乐智能,即能够感受韵律和音乐并进行创作。可见,音乐与智力本身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指导幼儿演唱、演奏,表演各种题材、风格、休裁的音乐作品时,可扩大幼儿的音乐视野,丰富感知能力,发展其形象思维。(三)音乐教育能促幼儿审美及情感的发展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因而使人感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幼儿越是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活动,和谐、明快、动听的旋律越能直接进人幼儿的心扉,使他们产生某种音乐形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他们的情感逐步变得丰富起来。(四)音乐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人在幼儿时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往往会作用于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也有巨大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每一首好的幼儿歌曲,都能从某个角度或侧面向幼儿进行教育。歌曲《对不起,没关系》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幼儿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了歌词的内涵,掌握并学会了运用礼貌用语;从《好妈妈》的歌声中懂得了妈妈工作的艰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再麻烦妈妈的道理:音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样能起到促进作用。二﹑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幼儿时期是人的各项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第一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接受的音乐,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的感受力和音乐的审美能力。现阶段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重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重视唱歌的技能技巧训练,忽视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三、运用新方法改变旧格局\n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亲身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和发现。我们应该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音乐情趣  独特的教学手段,新鲜诱人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儿童音乐情趣的前提条件。  1.以游戏引入为使每个幼儿都开口唱,我们就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每首歌首先进行范唱,让幼儿从整体感受,再适当加入形体动作,使幼儿学习歌曲有新鲜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开口唱的幼儿都能开口唱歌了。怎样才能唱好呢?也只能在游戏中掌握科学发声方法,我们就采用了学狗叫、模拟笑声、闻花、吹喇叭等游戏,形象生动的与音乐结合。幼儿渐渐地能用“气”进行正确的歌唱,还能分清和谐音和杂音的区别,在轻松的游戏中,使对腹、胸、咽喉、鼻、头部腔体的控制进入自如状态,协同配合,发出优美的音乐。2.角色的探究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小红帽》、《小兔乖乖》这些歌曲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角色,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能够融入角色的感受音乐的魅力。3.音乐与画面的转换\n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幼儿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还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老鼠画猫》中,我结合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画的“怪猫”,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怪猫”的外型并欣赏歌曲。结合挂图幼儿很快就理解、熟悉歌曲内容。.4.情景互动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二)音乐技能的传授1.节拍的教学  短小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往往是儿童们的所爱,如果就一首小儿歌开发出各种“玩法”,孩子们大多是乐此不疲。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基础。通常我们会用拍手、拍腿、跺脚或踏步来伴随儿歌的节拍,除此之外,我们还可根据儿歌的内容让幼儿即兴设计他们平时在生活中熟悉的动作来做伴奏,如:梳头、洗脸、刷牙、洗澡、切菜、钉钉子、拉琴、吹号、做操等,幼儿们个个摩拳擦掌行动起来,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还可以边念儿歌边拍出强弱音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拍子的节拍特征。例如重音拍手或跺脚,轻音拍腿或拍肩。在儿歌朗诵中,如果遇上休止时,我们可以用、点点头、揪耳朵、按鼻子等方式把休止拍区别开来。这样很容易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音乐的呼吸、分句,培养他们结构知觉。2.节奏的教学   在幼儿对儿歌能建立稳定的节拍律动后,就可以进入节奏的教学。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并且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象声词代替原来的诗词,引导儿童发现和感觉儿歌中有的一拍有一个音,有的一拍有两个或多个的声音。如吹喇叭声,嘀 哒│嘀嘀哒│嘀嘀哒嘀│哒哒哒│\n。象声词的相同发音比诗词更容易使幼儿感觉声音的长短区别,从而帮助建立起节奏的概念。还可以对幼儿已熟知的儿歌进行节奏上的变化,例如:将2/4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变写成│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富有变化的节奏型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还会引起幼儿对新节奏型的探究兴趣。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要具有正确分辨声音优劣的素质以及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教师应尊重幼儿,平等对待每个幼儿,形成一个良好、温馨的氛围。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还应当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因此,我们不仅要把音乐教学当作一项任务来认真完成,同时也要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来细细品味、享受。长期的音乐熏陶,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并通过音乐来感受生活的美的旋律、美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