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0.00 KB
- 2022-07-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2009年初中化学中考命题特点分析富有浓厚的化学特点,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命题科学、规范、梯度合理、区分度鲜明,是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卷的特点。2009年中考命题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依据课程标准,突出基础性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特点,考虑到既要控制试卷的整体难度,又要结合初高中的衔接的实际,2009年中考化学学科考查的指导原则是:创设情景、注重探究、联系实际、发展潜能。试题符合新课程标准,突出化学核心观念和主干知识,体现选拔性和终结性。选题范围以教科书为蓝本,原创部分题目。试题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试题重视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注意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学科的知识体系,加强知识运用的考查,严格控制了试卷的难度,确保试题活而不难。试题力求做到能力要求不超课程标准,识记性知识的内容考查不超课本,其目的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狠抓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2009年中考化学试题素材选取更加注重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融合STS教育理念,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程理念,深入挖掘符合初中学生知识水平的试题背景,寻找切入点,从多角度关注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关系,让同学在答题中体会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等基本理念。试题中加强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的联系,体现了化学与人文知识的密切联系,“关注健康、关注环境、关注能源、联系社会”是此次中考命题的鲜明特点。题目中涉及到“人体健康”、“环境保护”、“能源问题”、“材料科学”等问题,强化化学在解决各类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三、自编改编相结合,设置情境问题2009年的化学试卷在关注双基的同时,还着重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反思,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创设的情景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力求贯彻“知识在课内,问题在课外”的基本思想与理念。主要体现在:创设了新颖情境,考查学生快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情景的素材与初中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注重科学探究,考查多种能力《新课程标准》认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2009年全国各地的化学试卷都特别重视基本操作的考查,同时还考查了物质鉴别、物质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评价,尤其要求学生注意细致观察和全面准确描述,注意常规试验和操作的细部特征,力求区分“做实验”和“讲实验”的差距,促进学校学生实验的正常化。涉及到的内容有三大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除杂、干燥、性质实验;一氧化碳、金属铁的性质实验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步骤,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得出的让考生像科学家那样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思考,培养考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从科学本质上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探究题以课本中重要信息出现,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考查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五、注重综合能力,注意学科渗透\n2009年各地实验区中考试题都加大了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旨在挑战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体现了新课程改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应站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的高度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养立意的命题框架下,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以能力作为核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体现作为重点。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面重视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既考查学生反应规律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考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运用所提供的图表数据查找信息并进行计算。2009年化学中考命题分析2009年化学中考命题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遵守“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采取“沿着思维轨迹,再现科学探究,考虑学生现状,关注社会热点,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策略,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尽量反映地域文化、现代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对初中毕业在化学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进行了较全面和准确的考查。试题抓住化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设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背景,从知识的整体关系和运用上进行考查,别注意重对探究过程中反思能力的考查。整份试题情景亲切,源于生活,学生“似曾相识”,问题方式新颖,解答回味无穷。这样命题旨在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中考的诊断、激励、导向、评价、教育和反馈等多项功能,进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其命题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紧扣课程标准和课本,突出化学基础性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紧密联系教材,不出偏题,怪题和陈题,每个题涉及的内容在教材(或国家正式刊物)中都有出过,都有源头。2009年化学中考试题更多的关注学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生活实际、生产,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试题的应用性时代性。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考核较多,这些知识分部在各类的题型里,死记硬背和单纯考查的题几乎没有,要求广大考生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再做出合理的回答。例1.(2009·潍坊)右图是某菜农使用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例2.(2009·青岛)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例1、例2的试题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就是初中化学学科中一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例1考查了化学肥料,例2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还有许多典型的试题,如2009年潍坊市第2题、德州市第1题和5题、泰安市的第8题等,这些试题都注重考查了化学学科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方法。二、关注社会审视自然试题选材紧密联系社会,增强了时代感。奥运会、四川大地震、限塑令、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均有不同展现,涉及面广,引导我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充分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n例3.(2009·聊城)2009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绿色世纪”,倡导人类社会向可持续模式转变,保护环境。以下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从2009年5月17日起,我国禁止生产和使用滴滴涕等永久性污染的杀虫剂B.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限塑令,所有商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C.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D.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和生石灰作为固硫剂制成型煤,以减少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这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能源环境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结合限塑令、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此类试题还有很多如:2009年潍坊市第3题、8题、21题,临沂市第5题等,这些题都结合了社会前沿问题来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三、深入文本注重能力2009年的中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全面考查。例4.(2009·泰安)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I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锰酸钾价格较高,加热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锰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Ⅱ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如下:Ⅲ实验完毕,洗刷仪器,整理用品,总结实验,完成实验报告。(1)要制取一瓶氧气,你认为应选择的最佳实验装置是(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2)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时,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容易引起爆炸。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实验中,为预防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列举两条);(3)回顾整个工作过程,你认为在准备工作阶段除应考虑药品的价格、制氧气反应的难易、制氧气过程的安全性等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一条即可)。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验制取氧气整个过程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结合题目所给信息,从信息中选取有用,剔除无用。此类题目在2009年山东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如青岛市第30题、东营市第22题等。四、考查实验技能,融入科学探究\n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式学习中都能得到培养和展示,所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表现过程。今年中考试题立足于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试题,无论从量上还是考查的深度和广阔性上较去年都有较大提高。通过明确问题、设计实验、观察解释等环节设计问题,对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进行考查。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这些题目都给出一待定实际情景,这些情景真实、生动,学生解答题目的过程就恰似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调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兴趣、责任的驱使下,充分展现自己的探究能力。例5(2009·临沂)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俗称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分解成黑色固体物质、无色气体和水。这种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Cu2(OH)2CO3。稀硫酸能与Fe2O3、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提出猜想:某同学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无色液体的成分做出了一下猜想:①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②黑色固体为氧化铜;③…实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验证①:若猜想①正确,实验过程中应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在反应完全停止加热时,针对熄灭酒精灯和把导管移出液面这两步操作,你认为应该先进行的操作是。验证②:从装置中取下大试管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实验现象。若猜想②正确,观察到得实验现象应该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学生在解答例5时,必须利用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通过比较、概括、抽象的科学方法来解答。此类题目在2009年中考试题中都有所涉及,如泰安市第19题,潍坊市第25题,烟台市第28、29题,东营市第25题,青岛市第29题等。2010年化学复习指导2010年中考化学将继续立足于学生发展和实际生活需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各地区中考化学命题将会紧密联系实际,运用各种资料来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为同学们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提供机会,培养大家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同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还能指导同学们平时留心生活,提高学习的兴趣。下面对2010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和相应的复习策略建议如下。一、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突破提高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同学们知识能力的考查来源于课本,对基础知识要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注意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事物,将学知识置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之中。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合格的公民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考查的重点,命题也将逐步以“双基”\n为载体,通过态度、观点、方法、情感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化学问题进行重点考查,重点考查体现在应对能力。这就要求,首先要围绕《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点进行梳理和剖析,熟练地围绕考点内容、技能、方法、观点等进行逐一深化。二、应考的多种能力和化学思想方法。化学中考不仅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应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核,更强调的是对未来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的纸笔检测。去年的中考试卷中明显地应证了这种趋势。可以说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一步大跨越。今年仍将延续这种改革态势。分析去年考试的失分情况,不难看出:定势思维严重,发散思维薄弱,阅读能力不足,表达方式苍白……这些缺陷制约了高分的诞生。因此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中着力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合理的猜想或假设、设计验证实验等)的能力、自主性阅读与自学能力、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等。同时,还应融会渗透某些化学思想的方法,如把握“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内外因互动关系、理解化学概念常用的对立统一观点,总结结构、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科学归纳法,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问题的二元思想论和例证法,化学计算中的元素、电荷守恒思想,评价实验方案的批判性思想等。三、针对各种试题类型的复习原则1、选择题:难度不大综合性加强试题的内容不超出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但综合性较强。本部分试题难度不大,但试题分值较高,提高本部分的得分率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关键。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研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还要关注对于不同知识点的能力水平要求,他决定本知识点应该掌握的程度层次和命题时的难度。(2)注重对教材的仔细阅读和理解。在复习时要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注重学科知识间的迁移和对比,能够综合地加以比较和分析,注意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把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本部分试题经常会有同学由于读题不认真、审题失误而造成丢分。这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能力。要先放慢答题的速度,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然后再训练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总结,将自己做错的试题按照知识点进行归类。2、非选择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本部分题型有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三大板块。试题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必须经过一定的分析后方能回答问题。试题形式灵活多样、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1)填空题板块在填空题中难度相对较大的是信息处理题。本类试题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知识的迁移。做题要注意信息的提取和应用,也要注意已学知识的应用。今后的信息题将更注重同学们的自学能力的考查,注重信息的加工与应用。(2)实验探究题板块考查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探究实验的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实验探究以填写实验报告和填空为主要形式,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综合性强,不仅要有清晰的探究思路,而且有实验设计、填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探究实验的分析主要考查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法、预测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修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查找实验误差或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等。物质组成成分或反应产物的探究主要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根据相应物质的性质进行的实验设计。组成成分探究通常是先对组成的情况作出一种或多种猜想,针对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根据猜想设计实验确定组成成分时,要注意考虑探究实验设计的全面性、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对于多种成分的确定还要考虑多种成分探究时的相互干扰。对于反应产物的探究主要是对于反应产物的确定和反应后剩余物质成分的确定(即反应物的过量问题)。\n方法条件类探究实验通常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在实验变量控制的基础上研究某一条件、因素或方法的影响。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实验的变量和对变量的控制。在实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题中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通常要根据给定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3)计算题板块非选择题中的计算题板块主要是综合计算题。从近几年的试题来看综合计算更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与生活实际联系,以探究问题的形式给出问题情景并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判断的方式确定相关反应的发生的推理计算;另一类是以给定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获得实验数据、图表图象数据、物品的标示或测定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判断进行计算。综合计算题复习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充分利用每一道题的价值。一方面要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另一方面又要从类似的题目和看似类似,实则相差甚远的题目中,分析比较出这类题型的解题规律。总之,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各地区中考化学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继续适当降低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主要是剔除“繁、难、偏、旧”和纯数学计算的内容),而更注重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科学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