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4.50 KB
  • 2022-07-14 发布

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3、第Ⅰ卷答题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内,在试题卷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A卷(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分,每小题2分)1.下面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chù)立骊歌(lí)埋(mán)怨锐不可当(dāng)B.顷刻(qǐng)坍塌(tān)勾当(gòu)风雪载途(zài)C.执拗(niù)稽首(qǐ)倔(jüé)强鲜为人知(xiān)D.汲水(xí)羁绊(pàn)哽咽(yè)即物起兴(xìng)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发窘混为一谈贫瘠穷困潦倒B.绮丽无遐顾及诀别再接再厉C.元霄砰然心动惬意恻隐之心D.娴熟一反既往销蚀挺而走险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准则。B.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C.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D.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C.新任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要有新的打算,要把保证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D.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5.下列横线处中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山水二字大有深意。孔子说:“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他看来,,。,,,同时也具有人的品格,具有人格化的属性。 ①山的崇高恰与君子之德相类②水的流变恰与君子之智相通 ③山与水,不单是自然的风景④于是,山水便成了仁德与智慧的化身 ⑤而是具有与人类内在相通的蕴含⑥也不仅是心灵性情的投射 A.②①③⑥⑤④B.②①④③⑥⑤C.③⑥⑤②①④D.③②①④⑥⑤6.对下面这首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落红”喻指作者自己,护花寓意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B.“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的审美境界。C.诗人的写作思路是由近而远,由议到叙,叙议结合,融情于事。D.诗的最后两句,由抒发个人的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立意突显高远,为世人所称道。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B.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C.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详(知道)其姓字B.或(也许)置酒而招之C.造(就)饮辄尽D.曾不吝情(舍得)去留9.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错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传记,“五柳先生”就作者自身的写照,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从性格、爱好、生活几个方面表现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B.文中“不慕荣利”与“赞语”中的“以乐其志”一句相照应,表达陶渊明具有远离世俗的志向。C.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D.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其目的是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希望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美好生活。第II卷(非选择题,共82分)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分)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11.古代诗文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1),小桥流水人家。(2)所谓伊人,。(3)长风破浪会有时,。(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5)选择无处不在。面对陋室,刘禹锡选择坦然:斯是陋室,;博学的孔子选择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四、现代文阅读(32分)(一)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2-14题。(8分)清欢①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友人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生追求清欢的人生真味,的确是把握住了人生的真谛。②清欢,是清淡的欢快、清雅的欢愉,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超然洒脱。清欢更是一种至高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③日本学者写了一本《清贫思想》,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美国人普兰特的《简单生活》认为,简单生活是“表现真实自我的有明确意义的生活”,是“丰富、健康、和谐的生活”。清贫思想也好,简单生活也罢,提倡的都是清欢。④其实中国人对清欢的提倡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面对困境,别人难以忍受,颜回却乐此不疲,欢而不改,这需要多高的境界、多深的修养呀。孔子对“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颜回连叹“贤哉”,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古代圣贤对清欢精神的高度肯定。⑤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为烦琐之事烦恼。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是永久的快乐。⑥但是,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名利的诱惑,鸡鸣狗盗者有之,蝇营狗苟者有之,蚕食鲸吞者有之。结果如何呢?这些追名逐利者或惶惶不可终日,或“反误了卿卿性命”,君不见有多少“苍蝇”落地,又有多少“老虎”进笼?他们的人生何乐之有?⑦提倡清欢,并不是倡导“穷欢”,不是要我们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崇尚清欢,也不是推崇“清闲”,不是要我们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追求清欢,要不为世俗所困,不为名利所惑;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像苏东坡那样,虽遭受打击排挤,也不忘情于山水,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⑧清欢,人生的真味,做人的真谛,让我们用一生追寻。12.文章中有一句能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这句话应是?(2分):13.第①段和第④段分别列举苏轼和孔子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2分)14.第⑦自然段主要论证了什么?是怎样论证的?(4分)(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隐忍的痛,肆意的爱(1)医院里。医生瞅了X光片半天,让母亲走两圈。(2)母亲走得很慢,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医生问,这样瘸着多久了?我有些不高兴,一直都这样,哪是瘸呀?(3)母亲忙说,17岁时上地里干活,跨一个沟坎时闪了一下,就这样了。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4)父亲说,一直都疼,前两年活重,下地拾棉花,她弯不下腰,就跪着一步一步地挪。(5)我和弟弟都瞪直了眼睛。医生摇着头,不可能啊。腿骨脱臼了,怎么走呢?他指着片子说,你看,腿骨脱出骨巢,偏向一边,骨巢里已长满了厚厚的细胞,都长平了。现在腿是靠着臀部的肉支撑着,上面的肉都磨死了,成硬硬的结块。即使手术把骨巢刮平,要让骨头重回原位也是不可能了。(6)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母亲似乎瑟缩了一下。(7)医生感叹道,真是奇迹!你看她全身都变形了,怎么不觉得整个身体都疼呢?(8)在我们的目光下,母亲两手扭着衣角,低头掩饰着不自在。我鼻子一酸,急忙转开脸。(9)记忆中,家中光景很是贫窘,父亲的腿不能干重活,矮小的母亲就扛起了重担,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给秧苗打药,弯着腰除草,低着头做饭、缝衣……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竟然搜索不到静坐的记忆。近几年,我师范毕业,弟弟下学打工,父亲的腿也渐渐康复。谁知弟弟又早早有了孩子,母亲忙前忙后,日夜都抱着孙子……(10)回去的时候,离车站不过200米,我们却用了很长时间。父亲扶着母亲走在前面,母亲不愿被弟弟背着。她说,以后的路还长呢,都要你们背着?(11)每次出门,我们总是走在前面,嫌母亲走得慢,现在,我们的目光终于落到这个世界上离我们最近,却最少注意的那两个人身上。一直以来,我们的目光,只看向自己,灼热地投向神秘的前方,从来没有回过头看一看,始终把整个生命都投注在儿女身上的父母,他们的目光里有没有隐忍的痛、化不开的渴望?(12)深秋的阳光静静洒下来,落到因萧索的风吹得有些苍凉的母亲身上。母亲的背影一如20来年的老样子,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一次,我却仿佛听到骨肉厮打,血肉模糊的呻吟,每一步都像尖锐的刀深深刺到我的心里,心里也是一片血肉模糊。(13)我任凭汹涌的泪水肆意流淌在秋风中,母亲,30年来,是什么力量竟能支撑一条“掉”了的腿,挑起我们晴朗蔚蓝的天空,自如行走在天地间?(14)泪眼蒙眬中,我听到弟弟重重地说,明天我们就去省城大医院里看。真不行,我和姐就是您的双腿。(15)不知是不是泪眼闪动的关系,我看到,母亲单薄的肩膀在颤抖着。她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像极了舞蹈着的美人鱼。那是喂养我们、给我们无穷力量的姿势,那是生命华美的律动,那是为爱在刀尖上舞蹈着的奇迹!15.细读全文,说说母亲的“隐忍”和“肆意”在文章中分别指什么?(4分)16.联系文章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①医生眼镜后的眼珠凸出来,就这样“走”了30年?不疼?(加点的“凸”表现了怎样的心情?)②一股深秋的风从窗外吹过,吹动了母亲额前那一绺枯黄的头发。(说说这句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17.文中画横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左脚抬起,落下,右脚抬起,更深地落下,就像右边的地板随着脚的落下陷下去一截”,这样写有何目的?(4分)18.结合文意,说说文章塑造了一个什么样性格的母亲形象,每一种性格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4分)(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阅读下面全国地名普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我国当前存在一些地名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一地多名、地名重名、一名多写、地名命名刻意崇洋、地名含义媚俗不健康等。材料二:地名普查成果,可以促进地名规范,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导航产品,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材料三:在湖北,有“荆州”“赤壁”“襄阳”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仙桃”“鹤峰”“云梦”这些画面感强、使人浮想联翩的地名;还有“鹦鹉洲”“莫愁湖”“古琴台”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其实,不少很美的地名是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如“叫花子村”改名为“娇花村”。有同学依据下图表,猜想了几个地名的来历,介绍了地名中的文化知识。请认真阅读,继续猜想,将空处补充完整,把答案写在后面指定位置。xkb1.com名得名原因类分地名得龙桥乡(仁寿县)虞丞乡(仁寿县)桃源乡(洪雅县)汉阳镇(青神县)因传说得名因 ①得名因②得名因③得名传说很久以前,一条在空中飞舞的龙忽降于石桥上,真龙下凡的美丽传说诞生了一个梦幻般的地名。南宋丞相虞允文因死后葬于此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将,其名字成为乡镇的代名词。④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汉阳紧靠岷江,南部系深丘,地势南高北低,故得名。19.请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归纳地名普查工作有哪几方面意义。(3分)20.地名来历:①②③(3分)21.得名原因:④(2分)五、写作(4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B卷(共20分)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分)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注:闲看:也作“闲着”,意指栀子花盛开无人采摘。23.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的山村风景图。(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2分)24.“闲看中庭栀子花”中的“闲”是全诗的诗眼,结合上句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归钺传归有光孝子钺(yuè),字汝威。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母常喋喋罪过鉞,父提孝子,(后妻)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孝子数困,匍匐道中。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②甘鲜焉。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这里指被抛弃。②致:送达。2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1)比归(2)孝子由是失爱(3)终身怡然(4)弟寻死2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2)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27.从下面所列句子中,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概括出孝子归钺的品行。(2分)(1)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2)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八、名著片段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后面的问题。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n28.结合小说《水浒》的情节和以上图文,为第⑹幅画的横线处补写一段文字,并说说第(6)图表现了鲁提辖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1)补写:(2)性格特征:(只要求四个字)29.以“鲁达”为线索,他“拳打镇关西”之后,紧接着发生的一个故事是。(2分)初中2017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