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6 KB
  • 2022-07-17 发布

河大版初中古诗词汇总(中考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冇竟时。腫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枷,志在T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Z期,不但在天;养怡Z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该作于建安十二年(207),这时曹操五十三岁。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写法上,先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概!思考: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气概?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思考:本诗哪几个字成了离情的代用语?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出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而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述来就菊花。注释:这首诗选自《孟襄阳集》,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应写于早年隐居鹿门山时期。诗人为村居的朋友所邀,欣然而往,途中但见绿树青山,见面后诗酒畅谈之时亦以农事为题,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情画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清新愉悦,是社会安定祥和、农人安居乐业的颂歌。思考:请同学们自读几遍,想想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咅。注释:本诗主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n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注释: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唏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思考:本诗主题是什么?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刀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屁。注释: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躇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思考:本诗的主旨句是哪句?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口亭台。夕阳西下几吋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注释: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思考;本诗被誉为“千古奇偶”的名句是哪句?试着赏析。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晩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这首词写词人同亲属和朋友们,在夏日里游饮归来途中的一个片断,活泼欢快,风趣横生。从描写的内容与欢快的情调看,当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思考: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n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槊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注释: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思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观书有感(南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思考:本诗哪句话蕴含一定的哲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丿」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其至哉,歌以咏志。注释:《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思考: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归园田居(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注释: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违:违背。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诗人的愿望?请谈谈自己的看法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I口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n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思考:试赏析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口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思考: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思考: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儿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跆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思考:可不可以把“几处”和“谁家”换成“处处”,“家家”,为什么?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n注释:马致远的小令按内容可分为三类:感叹时世、描写景物、咏唱恋情。在艺术上,具有风格兼豪放与清新,意境优美,语言凝炼,自然流畅等特色。[越调天净沙]《秋思》可谓其小令中的绝唱。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思考: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浣溪沙苏轼(游薪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而流水尚能西,休将口发唱黄鸡。注释: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展现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思考:“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13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释:诗人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并借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自己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思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含有怎样的哲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FI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注释: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n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止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思考: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an)o注解: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思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评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解: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思考: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屮冇真意,欲辨已忘言。\n注解: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思考:“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注解: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思考:本诗的颈联写得很传神,请简要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解: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思考: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血情。注释: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后两句皆暗喻想从政而无人援引。思考:坐观者指:垂钓者指:娓婉的表达出的情感。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F1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解:诗人登\n楼远眺异乡风景,写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怀古伤今,触动自己日暮怀归之情。思考: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晞。阳春布徳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吋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解: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诗总集,这首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思考:诗中勉励少壮要抓紧时间,及时努力,有所作为的句子是。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泪满襟。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肅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了由。)明川儿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乂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吋圆?人有悲欢离合,月冇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这首词所写的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思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无题李商隐\n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解:《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的人生感受。思考:请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刀?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解:《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之情。思考:诗中写景很有特点,请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尼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吋雪满天山路。山冋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注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思考:诗中第二句是写雪景的名句,请简要赏析\n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I•千,玉盘珍馈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來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吋,宜挂云帆济沧海。注解: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吩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思考: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解: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在那一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现在被人发现了。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思考: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传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而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I」燥呼不得,归来倚杖白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犬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氏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解:这首诗里描写了杜甫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思考: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的情思,发出了“,(填原诗句)的呐喊,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n《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述看今朝。注解:全词洋溢着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现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思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T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注解:这首词的上片极力渲染元宵夜赏灯的盛况,其中多处摹写了灯火;词的下片中词人追慕的那人是一个不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宁愿幽居、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思考: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政治追求?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Mo)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注解: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思考: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齡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n北望,射天狼。注解: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次众多、气氛热闹的打猎排场。虽鬓已微霜却大志勃勃、威武豪迈、欲保家卫国、交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下片运用援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笔者要报效国家,体贴国家命运的爱国感情。思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解:这是一首壮词即表达雄心壮志的词。词人通过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人民遭受的苦难境遇以及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思考:“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黄鹤楼崔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F1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解:诗人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写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怀古伤今,触动自己日暮怀归之情。思考: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解: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思考:从整首词来看,作者所说的“愁”是个人的离愁别绪吗?请简析!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n参羌荐菜,左右流Z。窈窕淑女,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参差特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参差若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寤寐求Z。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注释:《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诗经》的首篇。写一“君子”思念自己爱慕的“淑女”,希望与她成婚。是表现男女恋爱的作品。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兼葭《诗经》兼葭苍苍,白霜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泪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洞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Z,宛在水中址。兼葭采采,口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浚。溯汹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Z,宛在水屮壮。注解:本诗通过描写“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冷落的思想感情。思考: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