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4.75 KB
  • 2022-07-17 发布

初中物理中考点无敌完整版机械运动1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乙初中物理中考点无敌完整版机械运动1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cm;如图乙所示,图屮机械秒表的示数是s.»2>丿羽)n1213M/cm二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为cm.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4、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rnm.如图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cm.5、如图甲、乙、丙三个图1■l4,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cm;乙cm;丙cm.TOcm1I甲2氷洛丸汎氷||||]||(|11|||1111[11ocm1乙2…仝林帚林rmnIII1111piIII111111111111189丙iocm6、如图屮机械秒表小表盘在分度值是,机械表的示数是s.\n7、单位换算:(1)360km二nm.(2)30min二s.8、(2012衡阳13题1分)如图所示的圆的直径是—cm.9、(2014永州20题2分)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才’或“B”);物体的长度为cm.10、在图屮,读数时视线止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cm.0123cm11、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cm,木块的长度是cm.\n1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金属片的长度是cm.)T'"|||丨丨||丨||||丨||丨丨||||丨||67llll|L3cm113、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ABCDEFIII屮IIIllllllllllllllllllIII屮IIIlllllllllllllllllll0cm1234567S910111214、如图1是汽车速度计,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如图2是交通标志,其中甲的含义是:乙的含义是;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耍min.图1图215、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最快需经过min能到达东大桥.16、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这表明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岀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咅将越来越;根据这个现象做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到声咅在中不能传播的结论.\n17、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是•18、如图1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2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咅叉,敲响右边的咅叉,左边的咅叉也会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的塑料球不会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了.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每空?分,共?分)19、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屮止确的测量图是()\nA.2R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茅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22.某同学以刻度不同的尺了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哪一次测量结果的记录是准确的()131415cmA.渚最结果'15.7cmB14IScmB.147cm131415cmC.14,75cm23、如图所示,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前倾.由此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A.静止B.匀速行驶C.突然刹车D.突然开动24、如图,小伟从地铁中山公园进站上车后,发现站台上的广告牌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站台B、列车C、站台上站立的工作人员D、广告牌25、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A.河岸上的树B.船舱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n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A.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27、一些人,对声现象有如下认识,其屮正确的是()A.声速在各种介质屮都不变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空气是一种传播声咅的介质D.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2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屮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真空可以传播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9.(2015岳阳2题3分)下列实验探究“声咅传播需耍介质”的是D•拔动绷紧的fllflll仁同的橡皮筋I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电•从钟即•抽YB.点燃的蜡烛放在咅箱询•加大音址(:.改变尺f仲出桌而的K度•拔动尺P30.(2015•岳阳)下列实验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nC.D.评卷人得分三、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3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齡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齡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bc=S,Va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秒Vac偏(填“大”或"小”)。32、如图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屮AB段的路程Sab二cm,如果测得时间tAB二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伽二cm/s.\n(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弘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屮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3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鼠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uc=s,vAC=m/s.(4)比较速度大小:VabVac(选填>,v,二).34、(2015•泸州)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摩擦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35、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13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二cm,如果测得时间tAB二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吋,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屮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屮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山是:.\n36、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时间tAB=l.6s.则AB段的平沟速度V肿cm/s・(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37、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屮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实验屮要使斜面坡度较小,是为了;(2)小球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m/s,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为m/s;(3)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作(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38、图9是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图片,图中是小车到达久B、C三处电子表显示。(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ab二cm,tK=S,欣二m/s,从A到C的过程中,小车做直线运动。\n(4)如果让小车过了M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段速度偏;(“大”或“小)\n3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2dm)的斜而顶端由静止下滑,图屮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別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屮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或“小”)40、(2012秋•红塔区期末)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屮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屮所给信息回答:Sab二cm,如二s,vAc=c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扁(填“大、小”).\n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0.1cm或者1mm1.83-一1.87277.52、解:由图知:亥9度尺上l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血】,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価;物体A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0cm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3.40cm.故答案为:lmin;3.40.3、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0.00cm,物休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3.80cm,则物体A的长度3.80cm.故答案为:3.80.4、27.加m;25.2;2.00【解析】试题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2)刻度尺读数时耍注意分度值、估读值,还有物体与刻度尺的对齐刻线.解:(1)山题意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所记录的测量数据应该准确到毫米级,所以27.2mm这个记录数据是错误的;(2)排除错误数据27.2mm之后,将数据25.1mm,25.2mm,25.1mm,25.3mm相加后求平均值得25.2mm;(3)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7.00cm-5.00cm=2.00cm;故答案为:27.2mm;25.2;2.00.\n【点评】木题主要考查对分度值的意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刻度尺的读数,关键是知道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对应于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5、1.2,1.40,1.70【解析】试题分析:刻度尺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和估计值;“零”刻线的位置.解:(1)甲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lcni,读数是:1.2cm;(2)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是:1.40cm;(3)丙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是:9.70cm-8.00cm二1.70cm;故答案是:1.2,1.40,1.70.【点评】木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解:由图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hn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0”和“1”之间,偏过“0.5”,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2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32s.故答案为:0.5min;32.7、解:(1)因为lkm=1012nm,所以360km=360X1012nm=3.6X10Hnm;(2)因为lmin=60s,所以30min=30X60s=1800s.故答案为:(1)3.6X1014;(2)1800.8、0.909、B3.44【解析】使用刻度尺测氏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平行;该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cm,最小分度值为1mm,且记录数据时应在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估读一位数.10、解: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面垂直;所以选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所以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若以cm作为单位就要保留两位小数,读作2.45cm.故选:B;2..45.\n11、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0.1cm;木块的长度为2.16cm-1.00cm=l.16cm.故答案为:0.1;1.16.12、解:山图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以5.50cm作为“零刻度”,因此该金属片的长度为:8.30-5.50=2.80cm;故答案为:lnun、2.80.13、解:(1)由照片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mm,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1;的路程为512.50cm.(2)小球山B运动到F所用时间t=0.2sX4=0.8s,通过的路程为S2=12.50cm-0.50cm二12.00cm,£212.00cm则它的平均速度为V二t二0.8s二15.Ocm/s二0.150m/s.故答案为:12.50;0.15.14、解:山图1所示汽车速度计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是70km/h;由图2甲所示交通标志可知,该路段限速40km/h;由图2乙所示交通标志牌可知,此处距西大桥的距离是8km;v=t,.••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t=v=40km/h=0.2h=12min;故答案为:70km/h;该路段限速40km/h;此处距西大桥的距离是8km:12.15、解:圆形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s12km/.t=v=4Okro/h=o.3h=18min.故答案为:40km/h;18.\n16、振动;小;真空.【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声咅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要会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的实际现象.17、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点评】此题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声音不能在真空屮传播”,采用了物理研究问题的推理法和假设法,例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与上述实验思想非常类似.18、解:如图1,用竖直的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如图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如果将2的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左边的塑料球不会弹起.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真空不能声.二、选择题19、B解:A、图屮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廿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H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正确;C、图屮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错误.故选B.20、B.21、D解: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ABC1E确,选项D错误.故选D.22、B解:A、末端对应的没有达到15cm,而准确值读到locm,所以读错数了;B、正确地估读到分度值lcm的下一位,正确;C、分度值是lcm,应估读到分度值lcni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估读了两位,错误;D、分度值是1価,应估读到分度值1mm的下一位,而测量结果也是多估读了一位,错误.\n故选B.23、解: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里,当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时,人的下身随汽车一起速度减小,但上身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故选C24、B25、B解:坐在逆水航行的轮船中的乘客,以船舱为参照物,他与船舱Z间的相对位置没冇发生改变,所以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若以河岸上的树,迎面驶来的船,河水为参照物,他与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应该是运动的.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26、B解:A、行星的转动中,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鲜花怒放,是细胞分裂的结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C、骏马奔腾,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枯叶飘落,树叶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7、C【解析】试题分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慢是在气体中;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固体、液体、气体(如空气)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的传声靠振动,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A错误;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空气是介质中的一种,故C正确;1)、声咅的产生靠振动,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而不受靠舌头的振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情况;结合对声音相关知识的学习可解答此题.\n28、D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屮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屮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屮传播速度最慢.此选项错误;B、声咅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此选项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此选项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此选项正确.故选D.29、A【解析】将钟罩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听到的电铃声越来越小,推理可知,若罩内为真空,人们将听不到声咅,探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A止确;B探究的是声波具有能量,C探究的是影响音调的因素,D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色.故B、C、D都是错误的.故选A.30、A三、实验,探究题31、(1)、V=S/t、刻度尺、停表(2)缓(3)5.010.033⑷大。32、(1)40.0;25.0;(2)小;(3)不正确;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卞半程BC段的时间.【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二求出平均速度._s33、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ft,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由图知,Sbc=5.0cm\nsac=10.Ocm=O.ImtAc=15:35:23-15:35:20二3s超0・lm则VAc=tAC=3s=0.033m/s.(2)由图知,sab=5.0cm=0.05m,t.^15:35:22-15:35:20=2s,30・05m则v.^=1AB=2s=0.025m/s,vAC=0.033m/s.月「以,V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