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2-07-18 发布

中考必备初中第三册综合复习题目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第三册综合复习初中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一一、第一单元生字积累。(一)给加横线字注音。锐不可当()疟疾()仄歪()转弯抹角()瓦砾()箱箧()荒谬()阻遏()拂晓()绥靖()赃物()(二)写汉字。kuì()退xiè()气寒噤()jū()躬颤wēiwēi()制cái()肃mù()张()失措眼花()乱罪()祸首()然无存二、《桃花源记》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缘溪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甚异之()欲穷其林()仿佛若有光()才通人()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有……之属()阡陌交通()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问津者()(二)翻译下列句子。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9、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n(三)问题探讨:(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2)村中人是怎样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用原文回答)结合全文,说说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3)“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4)“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到底存不存在?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社会呢?说说理由.(5)陶渊明的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为现实?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三、、古诗文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纯朴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少壮不努力,。6树树皆秋色,。7、,孤帆天际看。8、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9、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四、古诗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骆驼祥子》阅读练习。\n1、《骆驼祥子》是作者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的故事。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2次买车又2次失去。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是。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的行尸走肉。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和他所受的政治迫害等等。六、综合性学习。一位同学在读书笔记里写道:“前苏联小说《》是一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书。小说的主人公说过一段激动人心的可以作为我们青年人座右铭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不知何故,后面两句话字迹模糊不清。请把书名、主人公名字和后面的两句话补写出来。(3分)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二一、第二单元字音字形积累(一)给加横线字注音。差使()蹒跚()迂腐()琐屑()伛偻()塌败()愧怍()取缔()伎俩()吊唁()文绉绉()颓唐()尴尬()阴翳()荒僻()骷髅()呵斥()焦灼()(二)写汉字。惊hài()震sǒng()lǔ()去huáng()急jié()问渴mù()sùsù()fù()闲狼jí()擦shì()交xiè()烦zào()大tíng()广众è()耗bá()涉liáo()倒二、名著《朝花夕拾》复习题。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 2、《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3、《》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本散文集。4.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三、《陋室铭》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n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鸿儒()白丁()调素琴()金经()丝竹()劳形()案牍()孔子云()(二)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2、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从“山”“水”“仙”“龙”写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3、作者是从     ,     ,     三个方面表达了主人的节操、情趣。4、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                    。 四、《爱莲说》复习题。(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亵玩()予谓菊()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二)翻译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   2、第1段主要从   、   、    三个方面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格。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                                    。   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五、古诗赏析。\n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答:                。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三一、第三单元生字积累。(一)给加点字注音。匀称()惟妙惟肖()残损()煞风景()摄影()钟磬()蟠龙()屏风()伧俗()推崇()轩榭()镂空()(二)写汉字。巧妙绝lún()zhù()足丘hè()lín()峋蔷wēi()因地()宜重峦叠zhàng()áo()头金luán()殿nà()凉wéi()幕造xíng()二、文言文阅读。《三峡》(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绝巘()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林寒涧肃()属引凄异()()哀转久绝()(二)翻译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简答题。1、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各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3、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⑴ 夏季:   ⑵ 春冬:\n   ⑶ 秋季:  4、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⑴ 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⑶ 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⑷ 从听觉表现秋境的凄清,令读者恍若身在在其境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赏析。(一)《归园田居》阅读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3、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    答: (二)《使至塞上》阅读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这首五言诗写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诗人写自己像________一样随风而去出临________,像________一样进入________。  2、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四、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复习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n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1.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____》,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2.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他”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3.“他”的身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第三册综合复习之四一、第四单元字音字形积累(一)给加点字注音。翩然()风雪载途()萌发()蟾蜍()繁衍()胚胎()脊椎()鸟臀()追溯()两栖()劫难()归咎()藩篱()绮丽()殷红()(二)写汉字。Yùn()育xiāo()声nì()迹农yàn()zhě()皱潮xī()遗hái()天衣无()xià()聚山林è()运束手无()无动于()bān()斓日bó()西山气息yānyān()二、古诗文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纯朴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的语句是:______。6、《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7、《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8、《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9、《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0、《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1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n三个方面。(纲领句)12、《大道之行也》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13、《大道之行也》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14、《大道之行也》希望社会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句子是:,;,。15、《三峡》中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三峡》中写三峡夏季水势子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写流速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7、《三峡》中用以渲染三峡悲凉气氛的渔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19、《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夜色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22、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23、天明登前途,___________。2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25、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26、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27、晴川历历汉阳树,。28、种豆南山下,。29、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30、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31、《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32、《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其中“__”和“__”两字用得逼真、传神,《红楼梦》里香菱评说“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替换。33、《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34、,老木沧波无限悲。35、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36、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37、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38、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39、谁道人生无再少?!\n40、夜阑卧听风吹雨,。三、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四时俱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简答题1、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具体谈谈《答谢中书书》写景的妙处。                                                                   3、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四、古诗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3.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4.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5.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融为一体。\n2.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元始悲凉中收束全篇。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请你说说“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的含义。\n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一参考答案二、《桃花源记》复习题(一)缘:沿着鲜美:鲜艳美丽英:花瓣异:对……感到诧异穷:穷尽仿佛:隐隐约约才:仅仅开朗:开阔明朗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交通:交工相通悉:都并:都具:详尽要:通“邀”,邀请咸:都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延:请语:告诉足:值得道:说向:从前的、旧的志:作标记及:到了诣:到规:计划果:实现寻:不久津:渡口(二)1、(桃花林)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乱交杂。2、又走了几十步,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3、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观。4、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5、老人和孩子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6、(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人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跟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再来往。7、(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8、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9、(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做记号。(三)问题探讨。1、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3、“如此”,是指代语,指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他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4、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5、不能变为现实,虽然这种理想只是他的一种空想,却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积极意义:寄托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反映人民反压迫反战争的美好愿望。\n消极意义: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四、1.望高大雄伟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五、1、老舍人力车夫2、《骆驼祥子》虎妞3、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4、刘四虎妞小福子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二参考答案二、1.192610、《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2(迎神赛会)3(朝花夕拾)4《狗•猫•鼠》 三、(三) 1、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2、借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德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比喻、类比3、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4、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才能、德行,为世人所景仰;扬子云是西汉著名学者,为世人所推崇。提及此二人,作者引以自况,以古贤居住的“草庐”“云亭”来衬托“陋室”,表示陋室主人也具有他们的志趣、操守与抱负。这里运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四、(三)1、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2、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清高风度3、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4、略(针对某一观点或将二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五、1、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3、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4、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5、诗人因思念妻儿、忧国忧民而愁白了头,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短发稀疏,几不胜簪。6、忧国思家的情怀。第三册综合复习之三参考答案二、(一)自:在阙:通“缺”,缺口自:如果曦:太阳襄:漫上\n沿:顺流而上溯:逆流而下或:有时虽:即使奔:飞奔的马疾:快素:白色的绝巘:极高的山峰清:水清荣:树木茂盛峻:山高茂:草盛良:实在肃:寂静属:连接引:延长绝:消失(二)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路都被阻断了。其间的路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由水路走快。到了春冬季节,就会有白色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事物的影子。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高处常常有猿猴在鸣叫,连续不断,凄清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三)1、总分。  2、并列。夏、春秋、冬。  3、(1)夏季:水势迅疾凶猛。(2)春冬:景色秀丽奇绝。(3)秋季:凄凉异常。  4、主要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5、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6、(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妻异7、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曰还。(一)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愿”是指作者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3、为了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节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二)1、奉命赴边慰问边塞守军 蓬草 汉塞 归雁 胡天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都护在燕然 4、诗句描绘的图景是: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5、答案示例:“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了景物颈拔、坚毅之美;“长”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2、朱赫来;3、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第三册综合复习之四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俱:都与:欣赏欣然:高兴地样子念:考虑寝:睡觉相与:一起盖:原来是但:只是(二)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傍晚,太阳将要落山了,水中的鱼儿竞相跃出水面。2、庭院中好像积水一般空阔明亮,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在月光下)的影子。3、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n(三)1、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2、提示:可以从视角的变化、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感官运用等方面,抓住特点,谈一点即可。3、“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的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因此,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三峡》1、地点 目的  2、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此联写远景。3、“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4、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5、不是。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登岳阳楼》1、家国之恨、身世之悲。2、A(由近及远)3、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报国无门的忧伤悲情。 4、“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