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 MB
- 2022-07-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难点及例题分析(全册精品)第一章声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2的探究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2、课本P14的探究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本P14图11--4的演示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补充: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三)、声音的特性\n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课本P19的演示实验说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至2×104Hz。超声波:音调高于2×104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次声波:音调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课本P21的探究说明: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3、噪声的控制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五)、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远处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利用声纳测海深,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对孕妇作常规检查等。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等。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到人耳的。\n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解答:振动,空气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分析:人耳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物体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一般也不同。总的来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也就不存在传声快慢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是A.例3、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B、把弦放松些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D、用更大的力拉琴分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例4、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n分析:这是一道对数据分析、确定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的问题,对比铝、铁、铅的密度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小,对比空气和铝的密度又可知密度大的物质中声速大,而对比气体和金属,发现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的速度大.解答:C例5、图1-1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图1-1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分析:用同样的力吹,一般来说空气的振幅差不多,声音的响度也差不多,同一种乐器的音色相同,因此,老师研究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音调.解答:C例6、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声速变为0.1m/s,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3个合理的场景.分析:这是一道发散性试题,着重考查同学们离开常规现象的想象力,可供选择的答案很多,只要答案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解答:(1)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开枪后,数十秒后运动员才听到枪声。(2)行驶汽车的喇叭毫无作用,交通事故频频发生。(3)你在行走的同学身后叫他,他听不到。(4)演唱会上,前排的听众和后排的听众听到声音时间差将达数十秒。例7、小红利用一把钢尺在课堂上进行了图1-2所示实践活动,请你仔细观察这图,想想,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红的实践活动目的是探究什么?(2)利用该图还可以进行哪些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举2例)(3)请你任选一种探究,叙述你探究的步骤。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实验题,可供选择的答案较多,只要答案是合理的就是正确的。解答:(1)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图1-2\n(3)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步骤: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边。拨动钢尺,钢尺振动,我们听到声音,用手按住钢尺,钢尺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探究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是否有关?步骤: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边。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较小,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较大,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的振幅和发声的响度就可以得出结论。例8、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管长知道,由t=就可以求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根据两次响声的时间差就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传播的时间,再由v=就可以求出声音在铸铁中传播的速度。也可以通过方程求解。下面用方程的方法来解。解:管长:s=931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1=340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设铸铁中的声速为v2,则声音在铸铁里的传播时间t2=根据题意有:t1-t2=-=-=2.5s由上式得:v2=3908m/s三、综合练习1、甲同学在一有水的长自来水钢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另一端贴着水管能听见:A、1声B、2声C、3声D、无法确定\n2、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B、真空不能传声C、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D、“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3、下列是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的是:A、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听音叉的声音B、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C、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听声音D、塞住双耳一只手摸着桌面,另一只手敲桌面4、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能听到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A、频率不同B、振幅不同C、音色不同D、响度不同5、如图1-3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抽气甲乙丙丁图1-3A.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n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8、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1-4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图1-4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9、(09荆门)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B10、(09黄岗)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下面有关说法不对的是A、我们从扬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B、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11、(09年辽宁省朝阳市)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12、(09四川自供)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13、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时男低音的响度_____、音调_____,女高音的响度_____、音调_____。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辩出来,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一样。14、雷雨天,某同学在看到闪电4s后听到雷声,发生雷电处到该同学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m(气温为15℃)15、某人在距高楼80m处大喊一声,0.5s\n后听到了回声,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1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记时员,如果听到枪声才开始记时,那么他开始记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______s(气温为15℃)。17、某同学向着一口矿井喊话,经过0.6s听到回声,则矿井深为______m(气温为15℃)18、如图1-5所示的招牌,它表示的意思是。图1-519、蜜蜂飞到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由蜜蜂翅膀________而产生,由________作为介质传播到人耳的。当蜜蜂悄悄地落到我们身上后,由于蜜蜂翅膀________而停止发声。20、如图1-6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口对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则与这四个音相对应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621、蝙蝠靠超生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海鱼利用声呐发现鱼群;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病情;利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以上事例可得一个共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医生利用超声波洁牙;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结石;天上打响雷时可以感觉房屋在振动。以上事例可得一个共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22、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_______;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_______。(填序号)23、小明为了研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认真阅读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三个结论。\n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单位m/s)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180煤油(25℃)1324铝(棒)5000蒸馏水(25℃)497铁(棒)5200①②③24、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25、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经过1.5s此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声现象答案1、C2、A3、C4、A5、A6、C7、B8、D9、B10、D11、振动空气(或“气体”或“介质”)噪声12、声波在固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声音的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远吗?\n13、大低小高音色14、136015、320m/s16、0.29s17102m18、禁止鸣喇叭19振动空气振动停止20、丙,乙,甲,丁。21、振动音色能不能2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3、①同一种物质(空气),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②不同种物质,一般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声速快,固体中的声速比液体中声速快。③在气态和液态中的声速一般都受温度的影响。24、机械闹钟;B;泡沫、衣服、锡箔纸25、靶与人的距离S=340m声音由靶传到人耳的时间t1===1s子弹运动的时间t2=1.5s-1s=0.5s子弹的速度v2===680m/s第二章光现象一、复习要点(一)、光的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③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n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分类:⑴镜面反射:①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②条件:反射面平滑。③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①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②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③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①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③作用:成像、改变光路④实像和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2、球面镜:(1)凹面镜①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n②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③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2)凸面镜①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②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③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三线同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五)、光的色散1、色散: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六)、看不见的光1、光谱:太阳光照在棱镜上,会在白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带,这个光带就叫做光谱。2、红外线①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红外线。②红外线的特点\n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3、紫外线①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做紫外线。②紫外线的特点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紫外线还有萤光效应。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回答下列问题中的“倒影”“光斑”“人物”等词指的是影还是像?若是像,是实像还是虚像?(1)湖边宝塔在水中的倒影.(2)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树阴下形成很多圆形光斑.(3)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解析:影子是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线,在物后形成的跟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由于影子是黑的,故影子只反映物体的轮廓,不反映物体的细节,而像却是明亮的,其明亮程度与物相对应且有层次感,所以像能反映物体的细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判断:皮影戏幕上移动的人物是影,而水中宝塔的倒影却是像,它是以平静的水面为镜面形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树阴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的结果。树枝、树叶相互交叠,就会形成许多小孔,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孔,在树阴处的地面上呈现出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是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例2、如图2-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MM′⊥NN′则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_____。图2-1解析:由图2-1可以看出,∠AON=∠BON=90°-30°=60°,所以线段BO和线段AO,一条是入射光线,另一条是反射光线,则线段OC一定是折射光线,因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都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NN′是法线,MM′是界面,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由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定义可知,∠BON是入射角,∠AON是反射角,∠CON′\n是折射角。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由图可知,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55°-30°=25°。解答:BO、OA、OC、∠AON、∠CON′、25°例3、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条件下,舞台追光灯发生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解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所以绿光照在白上衣上呈绿色,红色物体只能反射红光,所以绿光照在红裙子上时呈黑色。故答案为D。例4、下列关于红外线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B、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时候,就不吸收红外线C、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摇控D、红外线夜视仪也是红外线的应用解析: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A正确。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故D正确。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红外线还可以用来进行遥控,故C正确。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时候,也在吸收红外线,故B说法不正确。因此此题答案选B。图2-2图2-3例5、图2-2中的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度数,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解析:过O点作水面的垂线即法线,根据反射定律在法线右侧作出入射光线(可以用三角板作图、可以用量角器作图、可以用尺规方法作图),根据折射规律在法线左侧作出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度数为90°-30°=60°,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的度数也是60°。如图2-3所示。例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2-4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n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等大,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画出物体AB的像。物体上有无数点,只要找出有代表性的几点的像,就可以勾画出物体的像,图中A、B就是有代表性的两点。其具体作法如下:图2-4图2-5①过A点作镜面的垂线AA′,使A′到镜面的距离与A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②过B点作镜面的垂线BB′,使B′到镜面的距离与B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用虚线连接A′B′(注意在A′标上箭头),则A′B′就是物体AB在平面镜里的像。如图2-5所示。例7、如图2—6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SAS′图2-6图2-7解析:①连接S和S′;②作SS′的中垂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③入射光线SA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因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S′,于是就可以作出SA的反射光线。如图2-7所示。例8、图2—8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路图作图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A’A\n解析:空中飞机发出的光从空气射到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折射光线射入水中并向该法线靠拢进入观察口,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好像是图2-8图2-9从A'飞机射出,A'飞机是A飞机的虚像,所以下面A飞机是实际飞机。图2--10例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2-10所示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解析:点燃的蜡烛在玻璃面上可以成像;又因为玻璃具有透光性,在玻璃的另一侧不仅可看到像,还可以看到另一支蜡烛,这样便于移动蜡烛,使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来确定蜡烛像的位置.本次实验中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等,不能总结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有一定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成像.解答:(1)容易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因为两次实验记录的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一次相等一次不等,没有共同特点;(3)玻璃有一定的厚度,玻璃的两个表面都能反射光线,并分别能成像.三、基础练习1、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教室里,两旁的同学看黑板常因“反光”而看不清字,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______定律。2、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水中的月亮是_____像。3、一束光垂直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是_______;如果反射光线同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是________。\n4、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是由于光从______射入______发生______的缘故。5、彩虹往往会出现在雨过天晴的天空,这是由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珠产生_____的现象。6、请指出下列景象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在括号里填“影”“实像”或“虚像”,在横线上填传播规律)(1)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2)水中倒影()________________(3)放映电影()________________7、夜晚,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A、变长B、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8、人站在平面镜前向平面镜靠拢时,他在镜中的像()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9、(09年咸宁市)“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如图2-11所示)。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10、有经验的捕鱼人看到水中的鱼之后,应将鱼叉刺向()图2--11A、鱼的正前方B、对准所见水中鱼的方位C、对准所见鱼位置较深处D、对准所见鱼位置11、下面四个物理现象中,有一个形成原因与另外三个不同,这个现象为()A、影子B、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C、小孔成像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12、某同学在水池边看到水里“鱼在云中游”,则他看到的“鱼”和“云”()A、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鱼”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nD、“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云”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13、一束光线从跟水面成45º角从空气射向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A、等于90ºB、大于90ºC、小于90ºD无法确定14、、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2-12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A.1点20分B.10点20分C.10点40分D.11点20分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2-12A、凡是我们能看见的物体不一定都是光源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造成的C、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改变D、光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界面上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16、(09年福建省惠安县)图2-13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日偏食AC湖边夜景D汽车观后镜B渔叉叉鱼图2-1317、将下面做法与紫外线的作用或特性用线连起来。做法紫外线特性A、适当晒太阳a、能杀死微生物B、医院用紫外线消毒b、有助合成维生物DC、用紫外线验钞c、使荧光物质发光D、夏天用遮阳伞d、防止皮肤病变18、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2-14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n图2-14图2-15图2-16图2-1719、如图2-15所示,在平面镜右方有一发光点,、分别是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作出发光点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20、如图2-16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21、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利用光的反射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请在图2-17中画出红外线经过墙壁反射的光路。22、(09年潜江)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如图2-18所示,人眼在C点处看到筷子B点的像在位置B'点。请画出B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C点的光路图。CBB'空气A水图2-18图2-19图2-2023、(09安徽)如图2-19\n,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2-20所示。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的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____的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25、图2-21的漫画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图2-2126、小月和小明看见一个金鱼缸里有一条金鱼正在欢快的游动,他们走近并用手拍了一下金鱼缸,金鱼马上被吓跑了。小月认为是拍鱼缸的声音把金鱼吓跑的。小明认为是金鱼看到人的手势被吓跑的。你认为金鱼被吓跑的原因是什么?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光现象答案1、反射镜面反射2、3.8×105km虚3、0º45º\n4、水空气折射5、色散6、、影光的直线传播虚象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实象光的折射7、D8、C9、B10、C11、B12、D13、B14、B15、C16、C17解答:做法紫外线特性A、适当晒太阳a、能杀死微生物B、医院用紫外线消毒b、有助合成维生物C、用紫外线验钞c、使荧光物质发光D、夏天用遮阳伞d、防止皮肤病变18192021、如图22、CBB'A水空气23、慢不能在24(1)位置(2)大小(3)不能虚25、漫画说明了老人所看到的水底实际上是水底发生折射所成的虚像,由于虚像比实际水底向上发生了侧移,老人看到水的深度比水的实际深度要小,因此老人看到水并不太深,从而发生溺水事故。\n26、人的手势和拍鱼缸的声音都有可能把鱼吓跑。因为金鱼既可看到从空气传到水中的光,也可听到从空气传到水中的声音。实验方法:(1)在鱼缸前做手势,但不发出声音,观察鱼是否会被吓跑。如果会,则说明做手势能把鱼吓跑;(2)在光屏后发出声音,观察鱼是否会被吓跑,如果会,则说明鱼会被声音吓跑。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复习要点(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几个名词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②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④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主轴方向偏折。4、典型光路及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FFFF图3-1图3-2图3-3图3-4\n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②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③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②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③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n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2f投影仪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⑷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⑸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利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利用凸透镜矫正。4、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别近视眼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看得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n5、眼镜的度数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凸透镜(远视镜片,即老花眼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即近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五)、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解析: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有实焦点,能成实像;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没有实焦点,也不能成实像,利用它们的这些性质,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解答:方法一:眼镜对着太阳光移动,如果透过的光能会聚在一起成为光点,说明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方法二:把手指放在靠近眼镜的一侧,从另一侧透过眼镜观察手指,若看到手指放大的像,则说明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方法三:把眼镜对着远处的电灯丝,如果在光屏上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例2、在图3-5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n图3-5解析:A、B、C三图中的入射光线相同,均为平行光。将各图中的光线延长或反向延长(注意单箭头光线和双简头光线),它们的交点为入射点,即面镜或透镜所在的位置。再由出射光线就可以确定它们对光是反射还是折射,从而确定是透镜还是面镜。由此可定出图C中平面镜是斜放的,通过画图还可知图A中的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框内装的是凹透镜;B图中的光线先会聚再发散,框内装的是凸透镜.答案:如图3-6所示。图3-6评注:这类问题属于光学中“黑盒子”问题,这类问题较复杂、综合性较强。解决这种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将对应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连接起来形成光路;(2)根据光线在盒中是反射还是折射,判断其中到底是面镜还是透镜;(3)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的交点,为面镜或透镜所在位置.(4)根据面镜或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面镜或透镜的种类.例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解析:当透镜距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u=10cm+f在f与2f之间,即f<10cm+f<2f,解得f>10cm,所以A、B、D选项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当u=20cm时,u小于2f,所以不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C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因此,应选C。例4、由课本70页“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知道,老花镜的“度数”\n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解析:由题意知,只要测出了眼镜的焦距,就可计算出眼镜的度数。所以测老花镜度数的问题就转化到测老花镜的焦距了。测老花镜(凸透镜)度数的简单方法如下:器材:刻度尺.步骤:(1)睛天时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盘)最小,最清楚.(3)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地面上光点距离(记录结果单位是米)用f表示.计算公式:镜片度数D=.例5、图3-7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图中甲眼、丙眼比较,不同点是:a____;b_____。解析:(1)甲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还未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而当光线到达视网膜时又都分散,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近视眼;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图3-7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没有会聚,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这样就看不清物体,是远视眼;丙图通过晶状体的平行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这是正常眼。(2)甲图是近视眼,丙图是正常眼,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折光能力强,和正常眼不同.解答:(1)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2)视网膜距晶状体太远;晶状体太凸例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n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3-8所示。其中蜡烛放在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处所图3-8得的实像与烛焰大小相同,放在处所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处能看到放大虚像。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体成实象时,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物体在a点时实象最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象,所以放在b点成等大的实象;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象,所以放在c点成放大的实象;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的虚象,所以放在e点看到虚象。解答:abce三、综合练习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3-9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图3-9图3-10图3-11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3-10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3、如图3-11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看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放大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利用这种透镜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只需填写一种)。4、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_附近成实象,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__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_________。\n5、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__,物体经___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__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6、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7、画出图3-12中两条光线的折射光路。图3-12图3-138、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3-13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时的反射角的度数。9、(09年宁夏)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如图3—14所示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0㎝B.30㎝C.20㎝D.10㎝图3—1410、放投影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胶片上图像的()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09年江西)如图3—15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C)图3-15B'·FFO··2f2fⅠⅡⅢⅣ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n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1、(09年芜湖市)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如图3—16所示,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_所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图3—16“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跟。实验方法图3-17实验原理12、如图3-17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一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图3—18506070cm8013、(09年荆门)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3—18,物距用u表示,焦距用f表示)。当u>2f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选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f(选填“>”、“=”或“<”)。1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3-19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n(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图3-19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的实像,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15、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①、这次探究所需的要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②、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③、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④、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16、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人类的眼睛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如图3-20所示;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涨、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n(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A.0~10cmB.10cm~25cmC.10cm一极远处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图3-20透镜及其应用答案1ABD中间厚边缘薄CE中间薄边缘厚2、凸透镜正立的虚解析:体温计的表面为圆弧形,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能使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放大,成放大的虚像.3、凸会聚幻灯机(或照相机、放大镜、投影机)4、焦点,放大镜,放大,会聚星体发出的更多的光5、凸透镜,目镜,物镜,物镜,目镜6、大789、D10、D11、C12、反射虚象折射凸透镜会聚远13、【分析】本题要求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要想法借助将光聚集到棉线上将棉线烧断.【解答】\n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到瓶中棉线上;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算对)14、.实;靠近;远离;<(或=)15、答案:(1)9.4(9.2—9.5)(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16、三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刻度尺、光屏①将玻璃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后面用光屏前后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用刻度尺测出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f1。②用水晶凸透镜和塑料凸透镜分别重复步骤①。测出它们的焦距f2和f3。③比较f1、f2和f3得出结论。(3)记录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表格。材料焦距/㎝玻璃水晶塑料17、答案:(1)倒立;(2)焦距(或弯曲程度),像距;(3)c;(4)让物体与眼睛的距离为25cm(或不要长时间看书,中间要适当休息,或多做眼保健操)(其他建议合理即可)第四章物态变化一、复习要点(一)温度计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n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1℃~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概念: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固液共存规律:不断吸热,不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的熔化:不断吸热,不断熔化,不断升温②凝固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n规律:不断放热,不断凝固,温度保持不变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的凝固:不断放热,不断凝固,不断降温③熔化和凝固图象晶体熔化图象非晶体熔化图象晶体凝固图象非晶体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A、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B、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沸腾体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图4—\n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解析:关于温度计的示数读数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其次要正确判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然后正确读数。本题中,两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温度计甲的刻图4—1度值上大下小,说明温度计甲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上,位于3℃以上的第1小格处,则温度值为3℃+0.2℃=3.2℃。温度计乙的刻度值上小下大,说明温度计乙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位于0℃以下2大格4小格处,则温度值为-2℃+4×(-0.2℃)=—2.8℃。解答:温度计甲的示数为3.2℃,读做3.2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2.8℃,读做零下2.8摄氏度(或负2.8摄氏度)。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图4-2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本题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不变(0℃);(2)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本题中,试管内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和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故不能发生热传递,即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正确答案应是C.例3、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A、液体温度B、液体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杯中酒精的多少。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选填:“A”、“B”、“C”、“D”)\n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解析:题目给出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四个可能的因素,要探究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在①问中,在烈日下和在阴凉处的温度不同,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在第②问中,保持A、B、C三方面的因素不变,改变液体种类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①A②用同样的容器,取等量两种不同液体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看这两种液体的蒸发速度,如果有一种液体先蒸发完,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否则,无关。例4、如图4-3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房间壶嘴的上方较多,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解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图4-3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解答:甲;“白气”;乙例5、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4所示。(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5所示。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___(选填“吸”或“放”)热。图4-4图4-5解析:本题考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液体沸腾时的情况。由图4-4可以知道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n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于是就可以得出(2)的答案。液体在沸腾时要吸收热量。解答:(1)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其他合理说法也可得分)(2)b、a。(3)吸例6、图4-6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3)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解析;要紧扣画线句中的关键词句: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气体变液图4-6体——液化(吸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气态直接变成故态——凝华(吸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固态变液态——熔化(放热);节水措施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行。解答:(1)液化,凝华,熔化。(2)熔化。(3)用洗完米的水浇花,用洗完脚的水冲厕所。三、综合练习1、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①取适当的温度计;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2、图4-7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__________;\n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体温计的读数如图4-8所示,其示数为。201001020304050℃201001020304050℃4、图4-9中的寒暑表的温度测量范围是,读数是。图4-7图4-8图4-95、图4—10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图4—10C: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6、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时会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7、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都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变焦。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比水高。8、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9、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其中②、③、⑤是(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n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90100℃6070℃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10、(09年荆门)小华通过图4—1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给两杯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这说明。图4—1111、(09年齐齐哈尔市)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B.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12、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A.36.5℃和38.5℃B.36.5℃和37.5℃C.37.5℃和38.5℃D.38.5℃和38.5℃13、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物质水水银酒精乙醚熔点/℃0-39-117-114沸点/℃1003577835A.水温度计B.水银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乙醚温度计14、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n15、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图4-12所示,则会看到()A.水又重新沸腾B.水停止沸腾C.水迅速蒸发D.水温急剧下降至室温图4-121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17、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8、(09年福建省安溪县)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19、(09长沙市)如图4—13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B.冰的熔点是0℃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图4-1320、(09年柳州)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n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沸腾需要吸热,而蒸发不需要吸热C、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发生D.蒸发和沸腾都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21、如图4-14所示,A、B容器里都装有水,当对B加热时,待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A管中的水能否沸腾?图4-1422、(09年福州市)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4—15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4—16所示,为℃,说明此时气压(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图4—17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图4—15图4—16图4—1723、关于“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这一问题,小红作出了如下猜想。纯水可能比盐水结冰更快。利用家中冰箱和其它器材,请你设计实验对小红的猜想加以验证。24、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n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4-18所示。图4-18图4-19图4-20(1)图4—19是(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4-20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25、(09年江西)【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4—21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图4—21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n图4—22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4—22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交流与评估】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物态变化答案1④①③②⑤2、解析:温度计甲的示数为2.4℃,读做2.4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1.8℃,读做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方法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一要认清最小刻度值,二要认清零上刻度及零下刻度.本题中,两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都是0.2℃,而温度计乙的刻度值随液面下降而增大,说明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负值.通过本题再次说明,读题一目十行,对题意一知半解,或靠习惯性思维解题,是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同学们一定要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337.0℃4-20----50℃,23℃5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6、凝固放低7、沸点8、防止水蒸气遇到镜子发生液化看不清9、③④放热\n10、97;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或此时水的沸点是97℃、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其它答案合理即可得分)11、D(1)使水蒸发吸热,降低罐内温度;(2)使水的蒸发加快12、C13、C14、D14、点拨:当在容器外面浇冷水时,容器中的气体遇冷收缩,使容器中水面上的气压迅速降低.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水又会沸腾起来,选项A正确而B错误;容器中的水会蒸发,但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而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所以人们不能“看到”蒸发现象,选项D错误;同样的道理,水温下降也是看不到的,并且也不能急剧降至室温,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答案:A15、A16、D17、C18、A19、B20、A21、答: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后需继续吸收热量。容器B内的水达到100℃后,能继续从炉火(高于100℃))中吸收热量保持沸腾状态,在水未完全汽化之前,温度保持在100℃,管A置于容器B中,能够从B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达到100℃,但因B中的水温不能高于100℃,所以,管A内的水就无法再从B中吸收热量,因而不可能发生剧烈的沸腾现象。但A管中的水可以维持在100℃。22、(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98<(3)保持不变23、答:(1)取两个相同的杯放入相同的水,其中一杯加盐,一杯不加盐(2)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冰箱,每5min观察一次效果。24、、(1)冰52(2)吸热(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烧杯中的水不宜过少或冰和蜡选取要适量等,只要合理,即可给分。25、答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温度表面积猜想二:物质【设计与进行实验】液体的表面积温度【交流与评估】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n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摩擦起电: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3、两种电荷: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6、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e,1e=1.6×10-19C7、导体和绝缘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①导体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②绝缘体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③“导电”与“带电”的区别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④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二)、电流和电路\n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路(1)组成: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充电时,电能—→化学能供电时,化学能—→电能化学电池干电池化学能—→电能①电源蓄电池分类光电池光能→电能发电机机械能→电能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④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通路: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三)、串联和并联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电路图\n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的单位:A、mA、μA。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2、测量:①仪器:电流表,符号:②方法: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使用时规则: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③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五)、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公式:I=I1=I2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公式:I=I1+I2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在图5-1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1、S2断开时,灯泡__________串联;当开关S、S1、S2均闭合时,灯泡__________并联,此时电流表测的是__________中的电流。图5-1\n解析:此题考查同学识别电路的能力,解此题可用“电流路径法”.当开关S闭合,S1、S2断开时,电流由正极出发经S→灯L1→电表A→灯L3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回路,故灯L1、L3串联,当S、S1、S2均闭合时,把电流表A视作“导线”,可观察到L3被短路,再把电流表A“还原”至原位,可见电流表A在灯L2支中路,它测通过灯L2的电流.答案:L1、L3;L1、L2;L2例2、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小明想利用光控开关和声控开关设计出一种“聪明”的电路——晚上,有人走动发出声音,灯亮;白天,无论发出多大声音,电灯也不会亮。请把图5-2中的器材连接成符合要求的电路(光控开关在天黑时自动闭合,天亮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在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就闭合,闭合后经过一两分钟便自动断开)。图5-2图5-3解析:楼道中电灯亮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晚上,二是有声音.而这两种现象所对应的开关此时都会自动闭合.因此在电路中同时闭合都能使电路形成通路,这时两个开关必须是串联的。解答:如图5-3所示。例3、某传达室需要在前、后门都装上开关,要求:前门来人按开关,传达室内电铃响,同时红灯亮;后门来人按开关,传达室电铃响,同时绿灯亮。按要求设计电路图,并将图5-4中的实物连成所需电路。图5-4图5-5图5-6\n解析: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组成,电路连接,以及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按前门开关,铃响红灯亮,说明前门开关控制红灯和电铃,它们可组成一个回路;同理,后门开关、电铃、绿灯也可组成一个回路。但电铃只有一个,所以电铃必须连在干路上;红、绿灯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才能达到要求。电路图如图5—5所示,实物连接如图5—6所示.方法指导:电路设计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对电路中用电器连接情况产生影响,解决这类题目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根据题目设定的条件,分析开关的作用,确定开关在干路、支路上的位置;根据给定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确定电源位置,确定用电器的连接方式.第二步,把上面经过分析判断形成的整体方案画成电路图初稿.第三步,根据题目给定的要求、设定的条件对电路图进行检验、修改.例4、根据图5-7所示的实物连接电路,画出与该电路对应的电路图.。图5-7图5-8图5-9解析:第一步,“走一遍”对电路形成整体印象。电流由电池正极出发流到灯泡L的一个接线柱时分成两支路。一支路经L至开关S1;另一支路经开关S2至电动机M,两支路均在开关S的一个接线柱上汇合,经开关S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可见,灯L与电动机M并联,开关S1控制灯L,开关S2控制电动机,开关S控制整个电路,处于干路上。第二步,根据对电路的总体印象和各实物分布,确定相应位置和布局,画出相应电路元件的符号,如图5—8所示。第三步,按电路结构把元件符号连成电路图,并标上“分支点”“汇合点”和相应的字母,如图5—9所示。方法指导:对于常遇到的根据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电路图的问题,解决时首先要从整体上熟悉电路的连接情况,不能看一步画一步。熟悉电路连接情况,可以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路径和方向,把电路“走”一遍,从而对整个电路形成整体印象,明确此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如果是并联,还要找出“分支点”“汇合点”,分清干路和支路情况),明确开关的位置和控制作用。第二步,根据实物连接图的整体印象,对照实物分布,确定电路图中相应元件的位置和布局。第三步,在所确定的位置上画出相应的电路元件符号,并按电路的结构把这些元件符号连接起来,画出电路图。第四步,对照实物连接图,把电路图再“走”一遍,检查元件是否对应,电路是否符合要求。例5、在图5-10中,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Ll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试根据图5-10将图5-11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n图5-10图5-11图5-12解析:本题考查实物图的连接和并联电路电流的关系,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首先识别电路。L1与L2并联,S在干路上,A1测干路中的电流,A2测L2中的电流。因为灯泡Ll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所以干路电流IcL1L2ABab=0.5A+0.4A=0.9A,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即I2=0.4A,因为L1、L2并联,I=I1+I2,因此电流表A1的量程选3A,电流表A2的量程选0.6A。然后根据电流流通方向逐个连接各元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开关S和电流表A1后分成两股:一股经L1回到负极,另一股经电流表A2和L2回到负极。实物连接图如图5-12所示。例6、小强同学为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设计了如图5-13所示的电路。小强同学的电路有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这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13⑴在改正错误后,把电流表分别放在a、b、c三处测电流,其读数分别如图5-14甲、乙、丙所示,请你帮小强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入你设计的表格中。301200.20.40.6A━0.63301200.20.40.6A━0.63301200.20.40.6A━0.63甲乙丙\n图5-14⑵分别用Ia、Ib、Ic表示a、b、c处的电流值,分析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①用公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用文字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纠错、电流表的读数、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的设计及通过对表格中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比较归纳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解答:AB这根导线的连接使得电路短路。(1)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测量电流处测量的电流值abc0.2A0.3A0.5A(2)①Ic=Ia+Ib②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上的电流之和三、综合练习1、学了电路的串并联知识后,小文问“家中的电视机、电灯、电风扇等用电器之间是什么方式连接?”“当然是并联”小玲回答说。哪些现象能说明它们是并联的?(举一例)。2、野营时,小红携带的手电筒不发光了,请你帮助找出原因。(1)请根据图图5-15中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将电路图补画完整。(2)写出手电筒不发光的三种可能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5-15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5-16所示,L1、L2,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B、C、D是四个接线柱,若用导线将AB和CD分别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BD连接起来,则灯L1、L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AC连接起来,则会发生________。\n图5-16图5-17图5-18图5-194、在图5—17电路中,如果电流表的示数是1.2A,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0.7A,则流过灯泡L2的电流是__________.5、图5-18是理发用电吹风机的电路,其中电热丝通电会发热,电动机通电会送风,选择开关S同时与哪两个触点接触时,电吹风送出来的是热风()A、1和2; B、2和3; C、3和4; D、4和5。6、如图5-19所示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是按钮,D是外壳,A、B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其中()A、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B、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C、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D、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7、(09年广西百色市)在如图5—20所示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是______;要使这个电路中产生电流,必须_________。图5-208、(09年福建省泉州市)教室里投影仪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灯泡不被烧坏,要求: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启动后,灯泡才能发光;风扇不转,灯泡不能发光。则在如图5—21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图5—219、小华和几位同学在学校实验室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连接了如图5—\n22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关于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情况,你认为正确的是A、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不变B、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大C、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变小D、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变大图5-2210、图5-23所示的四个电路中,闭合开关S,三盏灯是并联的是()图5-2311、(09年株洲市)与图5-24所示实验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5-25中的()图5-24图5-2512、如图5-26所示的电路中,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正确的是()图5—26\n图5-27图5-28图5-2913、如图5-27所示的电路中,若开关S闭合,灯L1、L2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当他用导线连接L1两端时,两灯仍不亮;当导线连接L2两端时,L1亮、L2不亮.由此可以判断()A、灯L1断路B、灯L2断路C、灯L1短路D、灯L2短路14、如图5-28所示电路,灯L1、L2、L3是三只规格不同的电灯,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是I1、I2、I3,则().A.I1=I2>I3B.I1>I2>I3C.I3>I2>I1D.I1=I2=I315、如图5-29所示电路,将S1和S2都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L2、L3串联B.L1、L2、L3并联C.L1、L2、L3混联D.电源被短路16、(09年遂宁市)小汽车司机前仪表盘上大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若四个车门中任意一个车门(相当于开关)未关好,该指示灯会发光。在如图5—30图5—30所示的电路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17、(09年兰州市)根据图5—31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5—32的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n图5—31图5—3218、图5—33是王楠研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关系”的电路图。他连接好电路并检查无误后,合上开关,发现电流表A1的读数比电流表A2的读数要大一些。于是他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不相等。(1)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答:_____________。(2)请你帮助分析造成他得出以上结论的原因。图5—33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图5—34是张华同学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连接的电路。(1)闭合开关,你会观察到灯泡L1和L2的发光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两只电流表分别测干路和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电流和电路答案1、各用电器都能独立工作;断开电灯不影响电视机工作;电灯烧了,不影响其他用电器工作等等2、灯丝断了;开关接触不良;灯座短路;电池没有电了3、并联串联短路4、0.5A5、B【分析】图中的插头相当于是电源,现在要求电吹风吹出的是热风,即既有空气出来,也要是热风,所以电动机和电热丝都要工作,这样就要求电动机和电热丝都接入电路.而S是一个金属片,它能同时与两个接线柱接触,所以当S移到2、3间时,就能完成任务.\n6、C7、电源(或电池)闭合开关8、D9、D10、C11、D12、C解析:本题考查电流表的连接问题,题目中明确指出要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2中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与灯L2串联.从以上四个电路图中不难看出,A图将电流表并联在电路中造成了电源短路,B图将电流表“串”在干路上,所测的是干路的电流.C图电流表与灯L2串联,接法正确.D图虽然电流表与灯L2串联,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正确答案选C.方法指导: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应首先认清所测电流为哪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仔细观察电流表是否和待测的电路串联.再次要认真检查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是否遵循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的规律13、B14、B.15、B当开关S1、S2、S3闭合时,a、b可并为一点,a与电源正极相连,c、d可并为一点,d与电源负极相连,这样电灯L1、L2、L3的一端接在a点电源的正极,另一端接在d点电源的负极,所以L1、L2、L3是并列地联在一起,形成并联电路.16、D17、如下图18、(1)不正确(2)①可能是A1、A2均不准确②可能是两表所接量程不同,而按相同量程去读的数③电路未接通之前,电流表指针不在零刻线处19、(1)L2发光,L1不发光(2)灯L1和电流表A2被短路\n(3)如右图所示第六章:电压、电阻一、复习要点(一)、电压1、电压的作用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2、电压的单位①国际单位:伏特(V)②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③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mV1mV=1000μV④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家庭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3、电压的测量:V①仪器:电压表,符号:②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③使用规则: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如果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④量程选择: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4、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电压表异符号AV连接串联并联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n量程0.6A3A3V15V每大格0.2A1A1V5V每小格0.02A0.1A0.1V0.5V内阻很小,几乎为零相当于导线很大相当于开路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电流都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U1+U22、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公式:U=U1=U2(三)、电阻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2、单位:①国际单位:欧姆(Ω)。②常用单位:千欧(ΚΩ)、兆欧(МΩ)。③换算:1МΩ=1000ΚΩ1ΚΩ=1000Ω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横截面积小的电阻大。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导体,长度长的电阻大。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四)、变阻器1、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3、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选、串、接、调\n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5、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6、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现有0~3V和0~15V两量程的电压表一只,但0~3V的刻线和数值均已模糊,实验中用的是0~3V的量程,从0~15V的刻度盘上读出电压是6.5V,则此时的电压是()A.6.5VB.2.5VC.1.3VD.无法确定解析:学生用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共用一个正接线柱(或一个负接线柱).当量程为0~15V时,读上面一排数,每个大格为5V,每个小格为0.5V.所以当电压是6.5V时,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个大格、3个小格处.当量程为0~3V时,读下面一排数,每个大格代表1V,每个小格代表0.1V,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个大格、3个小格处时,电压为1.3V.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C例2、下面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没有电阻,绝缘体有电阻B、铜的电阻比铁的电阻小C、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比较,铁丝的电阻较大D、要改变导体的电阻,可以改变通过的电流解析: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任何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因此都有电阻,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B选项中没有说铜与铁的长度与粗细关系,所以无法比较电阻的大小,C选项确定了长度与粗细,因此是正确的.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跟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n答案:C例3、如图6-1所示电路,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同时都不亮了,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A.电灯L1断路B.电灯L2断路C.电灯L1短路D.电灯L2短路图6-1解析:这是一题故障判断题,根据题目的选项可知是灯L1或L2发生了断路或短路现象.首先先看电流表,它的示数为零,所以电路中发生了断路现象;如果L1断路,那么灯L2、电流表、电压表就串联在电路中,由实验可知,电压表的示数近似为电源电压,这显然不符合题意;因此是L2发生了断路,此时电压表与电源的正极不能接通,所以没有示数.解答:A例4、按照图6-2所示的电路图,将图6-3中的电路元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要求导线不要交叉。(已知灯泡L1的电压是1.8V,灯泡L2的电压是1.2V)图6-2图6-3图6-4解析:从图6-2的电路图可以看出:灯L1、L2串联,电压表V1测灯泡L1两端的电压,量程应选0~3V,电压表V2测灯泡L1、L2串联后的总电压,量程也应选0~3V(因为两灯串联后的总电压为3V)。实物图连接如图6-4所示。方法指导: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是同学们感到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出现错误.为了减少连接时出现错误,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电源正极依次将开关、灯泡L1、L2串联组成闭合回路,然后再连接电压表.电压表V1并联在灯泡L1两端,电压表V2并联在灯泡L1、L2串联后的两端,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量程,选择该接哪个接线柱,要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n接线柱流出。连接时连线不要交叉,实物元件应与电路图中的元件相对应。连接完毕后,需要检查是否符合要求。例5、用实验研究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时,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材料编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材料编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镍铬合金①10.5锰铜⑤10.5②11⑥11③1.50.5⑦1.50.5④1.51⑧1.51你认为下面对导体选择最合理的一组是()A.③④⑤⑥;B、②③⑥⑦;C、①⑤⑥⑦;D、⑤⑥⑦⑧分析:本题是利用控制变量法,要验证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必须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两段导体;要验证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必须选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段导体;要验证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必须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答案:C次数A1表/AA2表/AV1表/VV2表/VV表/V10.40.4481220.60.6661230.80.88412例6、某同学按图6-5所示的电路图连接进行探究实验,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为20Ω,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置,得图6-5到以下的实验数据:请回答:(1)图中所示电路中电阻R1和R2是__联;电压表V测的是__两端的电压.(2)根据表V1、V2和V示数,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3)比较每次实验电流表A1和A2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4)根据表V1和电流表A1,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解析\n:电路中仪表较多,电路分析比较困难,但是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可以先将其去掉,而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这样电路很容易分析出是串联电路。而V1、V2、V表测量的分别是R1、R2、电源两端的电压,A1、A2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流。第2问中要求对三只电压表和两只电流表示数进行分析.对电压表每次的数据分析不难看出V1和V2表的示数之和总等于V表的示数;对电流表每次的数据分析,也会看出示数都相等。第3问中要求对V1和A1表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先要明确两只仪表的测量对象是R1,同时发现第2次实验中电压示数为第1次示数的1.5倍,而电流表第2次的示数也为第1次的1.5倍;将第3次的数据与第一次对比,也会发现如此。这是典型的两个量成正比的特点。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图像进行分析,将每次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会发现描述出来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解答:(1)串,电源;(2)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3)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4)电阻R1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三、综合练习1、如图6-6所示,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当量程为0~15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V。图6-6图6-72、如图6-7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不变,闭合开关S后,发现两灯均不亮,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灯泡L2的灯丝断了,其它部分均正常。这时若用电压表测a、b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测b、c两点间的电压,示数为V。3、某些物质在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会变成零,成为超导体。如果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则常温超导体可用来制作()A.白炽灯的灯丝D.电炉丝C输电导线D.保险丝4、(09年新疆)如图6-8所示,当开关闭合时用电压表能测出灯L1两端的电压的是()\n图6-85、如图6-9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以及灯L的亮度变化情况应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L变暗B、电流表示数变小,灯L变暗C、电流表示数变大,灯L变亮D、电流表示数变小,灯L变亮图6-96、在图6-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灯L1、L2均不发光。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是:Uab=0V,Uad=6V,Ubc=0V,Ucd=6V.由此可以判断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电路的aL1b部分发生断路B、电路的aL2c部分发生断路C、电源部分发生短路D、电路的c经滑动变阻器至d部分发生断路图6-107、在如图6-11(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6-11(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5.6V1.4VB.7V1.4VC.1.4V7VD.1.4V5.6V图6-118、图6-12是某同学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灯亮度的电路图。实验中他发现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时,电灯只能由亮到暗之间变化。他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灯由亮到熄灭之间变化。请你帮他重新设计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电路图。\n图6-13图6-129、如图6-13所示的实物电路图中,AB部分为电阻丝(钨丝)。当电路接通后,用酒精灯给电阻缓慢加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10、(09年江西省)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A21B21C21SL2L1V⑴按图6-14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⑵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⑶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图6-14⑷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⑵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UAB/VUBC/VUAC/V2.41.43.75⑶方法改进后,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右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总电压________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填“等于”或“不等于”)。⑷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09年荆门市)小明和小亮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小明先按图6-15甲所示电路图连成图6-15乙的实物图(电压表尚未连接)(1)小亮一眼就看出了小明连接的错误,并指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选填“开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L1、L2都不会亮,还可能造成变阻器或损坏。\nSRPV1V2L2L1V丙L1L2SRP甲+-L2L1ABCDS②①乙图6-15V0051015123-153图6-16(2)小亮只更改跟L1、L2的四个接线柱A、B、C、D相连的某根导线的一端,就使电路连接正确了。他的做法可能是(指出一种即可)(3)接下来,他们按图6-15丙所示电路图连接了三个电压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6-16所示,则电压表V的示数是V,若L2标有“2.5V,1W”字样,此时通过L2的电流是A。(4)他们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端(选填“左”或“右”)12、(09年成都市)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小明的猜想是:①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小亮的猜想是:②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小敏的猜想是:③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根据你掌握的电学知识,你认为:④电阻还与有关。(2)图6-17是三位同学为上述探究活动准备的实验器材,他们已经完成了部分实物的连接。若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要探究猜想①,应该控制不变;要探究猜想③,应该选用导线____和导线____(填导线的代号字母)进行对比实验。\n图6-1713、在研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6—18所示。(1)小星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种类有关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间距离有关猜想三: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星设计了如下准备实图6—18验和记录的表格。实验编号水果种类深度(cm)两极间距离(cm)电压(V)1苹果132223334菠萝21522①为验证猜想一,应做编号为________的实验;②为验证猜想二,应做编号为________的实验;③为验证猜想三,应做编号为________的实验。(2)小星又提出猜想四: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大小有关。他将苹果依次切去一部分来做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如下:苹果大小(个)13/41/21/4测得的电压(V)0.270.280.260.28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上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例如_______电压电阻答案1、0.6;32、0V6V3、C4、D5、B6、D7A\n8、如右图所示9、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10、(1)断开(1)⑵不能,因为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⑶不等于(第8题图)⑷以一次实验得出物理规律。评分意见:有其它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11、(1)短路;电源;(2)将导线①的一端从接线柱C改接到D(B)(或将导线②的一端从接线柱A改接到B(D));(3)2.5;0.4;(4)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左12、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ac13、(1)2、54、51、3(2)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大小无关(3)开放第七章欧姆定律一、复习要点(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数学表达式I=3、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③使用欧姆定律解题时,电压的单位用伏,电阻的单位用欧,电流的单位用安。\n④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R=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4、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公式:R=R1+R25、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公式:=+(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VAR1、方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2、原理:R=3、电路图:图7-1所示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图7-1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阻值调到最大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I=U/Rx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③算出三次电阻值。④整理器材。5、讨论:\n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灯泡中的电流。根据R=电阻偏小。(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安全电压:不高于36V2、短路的危害:①会造成电源损坏;②有可能造成火灾3、雷电①产生: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②危害:强电流能致人死亡③预防:高大建筑要安装避雷针,防止雷击;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关于公式R=,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C.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之比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解析: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截面,还与温度有关,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只是电阻的一个计算式,而不是电阻大小的决定式。同一段导体,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变。故正确答案为C。图7-2例2、如图7-3,是典型的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请你判断A表和V表的变化。分析:本题中,为了分析表达的简洁,我们约定一套符号:“→”表示引起电路变化;“↑”表示物理量增大或电表示数增大;“↓”表示物理量减小或电表示数减小。P右移→R↑→R总↑→I↓→A表↓。\nRL不变→IR1↓→UL↓→UR↑V表→↑。解答: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大。例3、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的电流为0.1A,若将导体两端的电压再增加3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若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则该导体的电阻为。解析:根据欧姆定律知,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后来的电压9V是原来电压6V的1.5倍,后来的电流应为原来电流0.1A的1.5倍,即0.15A.根据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式R=,代入数据并运算,得到电阻值为60Ω.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其大小与两端的电压无关,所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时,电阻仍为60Ω。答案:0.1560Ω60Ω例4、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7-3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图7-3表一R=5Ω电压/V1.02.03.0电流/A0.20.40.6表二U=3V电阻/Ω51015电流/A0.60.30.2(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如下结论:由表一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二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再换用10Ω\n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3V(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应该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解析:(1)首先明确控制变量,然后总结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2)当电阻由5Ω换成10Ω后,总电阻变大,总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知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大,为了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3V不变,应减小电路中的电流,要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应增大总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右调节。解答:(1)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2)大于;右例5、某实验小组的小刘和小李两位同学先后利用图7-4所示电路测量一定值电阻Rx(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图中连接电压表的线未画出。实验时,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如表一和表二所示。图7-4经检查与核对,他们的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都准确无误。根据表中数据解答下列问题:表二:小李的实验数据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0.303.00.402.00.501.0表一:小刘的实验数据电流表示数/A电压表示数/V0.101.00.202.00.303.0(1)比较表一和表二可知,当电流表示数增大时,在小刘的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增大的,而在小李的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却是减小的,请你简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请在图中将小李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3)试求定值电阻Rx以及电源电压U。\n解析:(1)分析小刘的实验数据可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同,可见电压表一定是接在定值电阻两端;而小李的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滑动变阻器阻值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减小,可见电压表一定是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因此电压表的测量对象不同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如图7-5所示。(要求“+”“-”接线柱连线正确无误,但量程选择可不做要求)(3)方法一:根据表一,由欧姆定律得Rx=Ux/I=1.0V/0.1A=10Ω在小李的实验中,由欧姆定律及电压分配得U=U1+I1Rx在表二中任意选择一组数据并将表一中求得的Rx=10Ω代入得U=6V方法二:在小李的实验中,由欧姆定律及电压分配得图7-5U=U1+I1RxU=U2+I2Rx在表二中任意选择两组数据代入,解得Rx=10ΩU=6V例6、一个小灯泡的电阻是8Ω,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3.6V,现在要把这盏灯直接接在4.5V的电源上能行吗?怎样做才能使这盏灯正常发光?分析:比较电源电压和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就可以的出第一问的答案。解决第二问时,先用欧姆定律算出灯正常工作的电流,再用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求出与灯串联的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后求出串联电阻R的大小。(也可以算出总电阻后,由串联电路电阻的特点求出串联电阻R的大小)。解:电源电压:U=4.5V灯泡正常工作的电压:UL=3.6V∵U>UL∴把这盏灯直接接在4.5V的电源上不行,应串联一个电阻R0。电路中的电流电阻R0两端的电压U0=U-U1=4.5V-3.6V=0.9V需要串联的电阻例7、如图7-6所示电路中,R1=20Ω,电路总电阻为12Ω,电流表示数为0.3A\n,请计算:(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阻值。解析:根据R1和电流表的示数,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源电压,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知道,可以求出总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求出R2中的电流,再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R2的值。R2的值也可以由并联电阻规律求。图7-6解;(1)R1中的电流:I1=0.3A电源电压:U=I1R1=0.3A×20Ω=6V(2)总电阻:R=12Ω总电流:I===0.5AR2中的电流:I2=I-I1=0.5A-0.3A=0.2AR2的阻值:R2===30Ω例8、如图7-7所示电路,电源电压4.5V不变,电阻R1=,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了使两表均不烧坏,求变阻器允许的取值范围。解析:与欧姆定律有关的考题,数“求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问题难度大些。通常既要考虑电路中电表的安全,又要考虑电路元件的安全,一般需联立一个不等式组来解决。解:要电流表不烧坏,电路中的电流不能超过0.6A,即:①要电压表不烧坏,R2两端的电压不能超过3V,即:图7-7②解由①②两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得:2.5Ω≤R2≤10Ω\n三、综合练习1、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这是因为电流表的电阻非常,使电路中产生很的电流,会将电源或电流表烧坏.电压表能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并且能测出电源的电压,这是因为电压表的电阻非常,不能使电源产生很大的。PS2、如图7-8所示,电源电压为8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5Ω,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移至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最大示数为1.6A,则定值电阻的值为Ω,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V。图7-8图7-9图7-103、(09年齐齐哈尔市)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7-9所示,则RA=Ω。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4、图7-10为李明同学的实验电路。当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D.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5、晚自习时,小明所在教室里的电灯突然全熄灭了.现在请你根据这个现象,完成下列探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可能提出的猜想和验证猜想的依据是: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猜想的依据是: 6、现有两个阻值不等的未知电阻R1和R2,为了分辨它们的阻值大小,几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7-1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小灯泡规格相同),其中不可行的是()\n图7-11图7-127、(09年福州市)如图7-12所示是童童设计的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1为定值电阻。当闭合开关S,压力F增大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是()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大D.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变小8、如图7-13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两点间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范围为1A到2A之间,电压表的示数范围为6V到9V之间,则定值电阻R的阻值及电源电压分别为()A、3Ω,15VB、6Ω,15VC、3Ω,12VD、6Ω,12V图7-130246810120.40.81.21.62.0U/VI/A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7-14所示。AVR1R2图7-14(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n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电压U/V246810电流I/A0.390.791.201.582.00(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Ω;(3)请在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 。10、(09年芜湖市)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待测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7-15所示的实验电路未连接部分连接好(连线不得交叉)。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选填“a”或“b”)端。猜想电压表示数情况电流表示数情况灯泡断路灯泡短路图7-15(2)当开关闭合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终过分折,同学们猜想了一些可能的原因,见上表。请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在表中写出对位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情况。(3)故障排除后,同学们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多组小灯泡两端不同的电压及对应的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值,根据这些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了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7-16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为Ω。图7-16(4)从图像还可以看出,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逐渐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测出了小灯泡在多次不同电压下的灯丝电阻,有些同学认为可以进一步求出它们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该实验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于其它实验,请举出一例。11、如图7-17所示电路,电源电压6V且保持不变,电阻R2的阻值为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4V,求R1的阻值.图7-1712、如图7-18所示,电源电压为6V,R1是一个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可在0~40Ω之间调节。当滑片P在R2的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⑴R1的阻值⑵滑片P移至R2的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A?图7-1813、在图7-1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欧。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安。求:(1)电源电压U。(2)电阻R2的阻值。\n图7-19欧姆定律答案1、答案:小大大电流解析:电流表的内阻非常小,根据欧姆定律I=分析可知,电压一定,电阻越小,电流越大.从理论上讲:电流表的电阻近似于0,通过的电流无穷大,所以要烧坏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非常大,根据欧姆定律I=分析可知,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大,电流越小,从理论上讲:电压表的电阻无穷大2、52~8V3、53.54、A5、电灯突然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猜想一:可能停电了; 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教室外的灯是否亮着.猜想二:可能校园空气开关跳闸了;验证猜想的依据是:观察校园空气开关是否跳闸.0246810120.40.81.21.62.0U/VI/A评分意见: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猜想与验证猜想的的依据要对应.有其他合理答案,均参照给分.6、D7、B8、C9、(1)电阻 通过阻值的变化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改变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5 (3)如图所示 (4)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n10、(1)如下图(2)见下表(3)10(4)变大;电压增大时,小灯泡功率正大,灯丝温度升高。(5)不同意。灯丝在不同电压下阻值不同,主要不是由实验误差造成的,而是其真实值发生了改变,所以取平均值无意义。(6)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1、解:R2的值R2=10ΩR2的电压U2=4V电路中的电流:I===0.4A电源电压:U=6VR1两端的电压:U1=U-U2=6V-4V=2VR1的值:R1===5Ω12、解:⑴当滑片P在R2的最左端时,R2没有连入电路,则:R1===20Ω⑵当滑片P在R2的最右端时,R2全部连入电路,则:R=R1+R2=20Ω+40Ω=60ΩI===0.1A\n答:R1的阻值是20Ω。⑵滑片P移至R2的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13、.因为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所以电压增大时,电流也增大,但增大前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同.解:假设原来电流为I,则电压增大后,电流I′=I+0.05A根据题意有R=即解得I=0.2A根据欧姆定律,I=得R===30Ω第八章电功率一、复习要点:(一)电能:1、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千瓦时也叫度,1度=1千瓦时=1kw•h=3.6×106J2、电能表①作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表。②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注意:最后一位有红色标记的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③电能表上几个参数的物理意义:“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5(1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5A,在短时间应用时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1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1500revs/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1500转。(二)、电功率:1、定义:1秒钟所消耗的电能。2、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n3、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3W4、电功率的计算公式:①P=该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如果采用国际单位,电功W的单位用焦,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功率P的单位用瓦;如果采用常用单位,电功W的单位用千瓦时,时间t的单位用时,电功率P的单位用千瓦。②P=UI该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使用该公式解题时,电压U的单位用伏,电流I的单位用安,电功率P的单位用瓦。③P=I2R该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使用该公式解题时,电流I的单位用安,电阻R的单位用欧,电功率P的单位用瓦。④P=该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使用该公式解题时,电压U的单位用安,电阻R的单位用欧,电功率P的单位用瓦。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⑴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⑵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①当U实=U额时,I实=I额,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②当U实<U额时,I实U额时,I实>I额,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还可能烧坏用电器。(三)、电功率的测量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R′VAR①原理:P=UI②电路图:如右图所示。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n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2、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①器材:电能表、秒表②原理:P=③方法:只让待测用电器工作,用秒表记下电能表转过N圈所用的时间t,根据电能表的参数先算出用电器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再根据P=计算出功率。(四)、电与热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焦耳定律①、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②计算公式:Q=I2Rt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所有电路。使用该公式解题时,电流I的单位用安,电阻R的单位用欧,时间t的单位用时,热量Q的单位用焦。3、电热的利用和防止①利用电热的例子:所有电热器,如电饭锅、电熨斗、电烙铁等②防止电热的例子: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1、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2、保险丝①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②保险原理:电流的热效应③\n作用: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④电路符号:⑤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⑥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⑦规格:越粗额定电流越大。⑧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注意:不能用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保险丝。⑨空气开关:作用相当于保险丝;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六)、生活用电常识1、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①低压供电线:A、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B、测电笔: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方法:使用时,手指按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尖)。如果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如果氖管不发光,表示接触的是零线。②电能表:A、用途: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的仪表。B、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③总开关(空气开关):A、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以便检测电路更换设备。B、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④保险丝:对电路起保护作用。\n⑤插座:A、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B、种类:二孔插座、三孔插座45C、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212131接火线2接零线3接地线4接用电器的金属外壳5接用电部分的线路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⑥漏电保护器如果站在地面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保护作用。⑦用电器(电灯)、开关:A、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B、灯泡的种类:螺丝口卡口。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再通过开关接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C、开关和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2、两种类型的触电(1)、触电事故①定义: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②危险性:与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③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超出了安全电压。(2)、家庭电路触电的两种形式①单线触电②双线触电\n家庭电路触电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接触造成的并与地线或零线构成通路。3、触电的急救如果发生了触电,要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一天晚上,小明家中的电灯突然熄灭,其他用电器也停止了工作.他检查电路发现保险丝并没有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室内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则电路故障可能是A、进户零线断路B、进户火线断路C、某用电器的插座短路D、某盏灯的灯丝断了解析:通读本题,由保险丝并没烧断这一事实便可先排除插座短路这一原因。又由家庭电路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可知,某盏灯的灯丝断了不会引起小明家用电器全部停止工作,故C、D两项均可排除。由测电笔测试室内各处电路氖管均发光可知,进户火线不可能断路,所以故障原因只能是进户零线断路。故本题选A。评注:本题考查的是家庭电路中断路故障分析。关键是要记住家庭电路的结构模式,抓住“保险丝未断”和“氖管都发光”这两个事实加以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与其他电路一样,只有在电路连通时才可能有电流通过。一般说来,在家庭电路中若单个用电器不工作,故障是出在此用电器所在的支路上,若用电器全部不工作,故障就出在干路中。例2、一只家用电能表标着3000r/kWh,这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现在室内只接一只灯泡,测出转盘3内转了15转,利用这些数据,算出灯泡在这段时间消耗的电能是kwh=J,灯泡的功率是W。解析:根据3000r/kWh的意义就可以求出转盘转15转灯泡消耗的电能,知道做功时间,由P=W/t就可以求出灯泡的功率。解答:灯泡消耗的电能:W==5×10-3kwh=1.8×104J灯泡的功率:P===100W例3、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时,灯泡上标有“3.4V”字样。小红设计了实验电路图,如图8-1甲所示,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8-1乙所示。(1)请帮助小红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n(2)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帮助小红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3)排除故障后,小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1丙所示,读数为_____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W。甲乙丙图8-1(4)假若电压表15V量程损坏,3V量程能正常使用,电源电压为6V且稳定不变,仍利用现有的器材完成实验,你认为如何操作__________。解析:(1)先将滑动变阻器、灯泡、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在将电压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量程选15V。如图8-2所示(2)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小红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故障的原因是灯丝断了、灯泡或灯泡接线柱接触不良。(3)根据电流表量程和指针位置,读出电流表示数为0.3A,根据P=UI计算出额定功率为1.02W。(4)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是2.6V,因此将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是2.6V时,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只要将电压表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就可以了。解答:(1)如图8-2所示图8-2(2)灯丝断了、灯泡或灯泡接线柱接触不良(3)0.3,1.02(4)将电压表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例4、小明要用图8-3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瓶内电阻丝的长度、粗细都相同。\n甲乙铜丝镍铬合金丝煤油图8-4图8-3(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把电路连接完整。(2)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这个实验中是通过显示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的。象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例:。(3)在这个实验中,除了控制电压一定外,还要控制的量有。(4)在这个实验中,若两个电阻丝的通电时间相同,则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多。解析:瓶内铜丝、镍铬合金丝的长度、粗细都相同,它的电阻不同,要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就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因此两瓶中的电阻丝应并联。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来确定的。用“转换法”研究问题的例子很多,只要符合转换法即可。本题除转换法外,还应注意控制变量,两瓶内煤油的质量和通电时间应相同。由于长度、粗细都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铜丝的电阻小,根据Q=t可知,在电压和通电时间都相同的情况下,铜丝产生的热量多,所以甲瓶内温度计的示数升高的多。解答:⑴如图8-4所示。⑵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多少(只答出温度计也可),研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时,用乒乓球的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或研究分子运动时,用固体、液体、气体的扩散(或生活、自然中的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相同的蜡烛找像的位置等。(3)两瓶内煤油的质量通电时间等。只要答出这两个量即可。(4)甲例5、如图8-5所示电路中,小灯泡L标有“6V6W”字样,R2=3Ω,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2A,这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求:(1)电源电压U;(2)电阻R1的阻值;\n(3)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消耗的功率.图8-5解:(1)当S1、S2都闭合时,R2短路,R1与L并联接入电源两端因为灯泡L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电压U=U额=6V(2)灯泡的额定电流:I额===1AR1中的电流:I1=I-I额=1.2A-1A=0.2AR1的值:R1===30Ω(3)当Sl、S2都断开时,R2与L串联在此电路中灯泡的电阻:RL===6Ω灯泡中的实际电流;I实===A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I实2RL=(A)2×6Ω=2.67w.例6、(09年达州市)如图8-6甲所示是两电阻R1、R2各自的U-I图线。求:(1)电阻R1的阻值为多大?(2)如果把R1、R2两个电阻串联接成如图8-6乙所示的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求:①电阻R2的电功率。②电阻R1、R2在1min内消耗的电能之和。解:(1)在R1的U-I图线上取一点当U1=4V,I1=0.2A时得R1的值:图8-6R1===20Ω(2)①在R2的U-I图线上取一点当U2=5.0V,I2=0.5A时得R2的值:R2===10Ω\nR1、R2串联接入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I=0.1A,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R=R1+R2=20Ω+10Ω=30ΩR1、R2消耗的总功率:P=I2R=(0.1A)2×30Ω=0.3W通电时间:t=1min=60sR1、R2消耗的总电能:W=Pt=0.3W×60s=18J三、综合练习1、连接在各户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的主要作用是:当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到火线时,电流经过_________流入大地,这时,总开关上的“漏电保护器”就会迅速_________电流,对人身起到保护作用。2、一只灯泡上标有“220V100w”字样,它的意思是____。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是____A,该灯泡的灯丝电阻是____Ω.若将此灯接在110V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____W.3、赵强同学家中有一个电热器,已知该电热器的电阻为100Ω,当他将这个电热器接在家庭照明电路中,通电10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J.4、我国家庭电路的供电电压为V,小孟同学家在用电一个月前后,电能表如图8-7所示,则这个月他家用电为KW·h,如小孟同学在接入某用电器时,保险丝立即熔断,则原因可能是该用电器。图8-7图8-8图8-95、如图8-8是一台电冰箱的铭牌。其中,“耗电量0.60kW•h/24h”这个参数的含义是:该冰箱正常使用24h消耗的电能为。如果按照额定功率70W和工作24h计算,则消耗的电能是kW•h,这个计算结果与冰箱铭牌上提供的相关参数差异较大,是由于冰箱具有(填“不连续”或“连续”)工作的特点而造成的。6、如图8-9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则电阻R2为__________Ω;当同时闭合开关S和S1\n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_W。7、一天晚上,小明家中的电灯突然熄灭,其他用电器也停止了工作.他检查电路发现保险丝并没有烧断,用测电笔测试室内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则电路故障可能是A、进户零线断路;B、进户火线断路;C、某用电器的插座短路;D、某盏灯的灯丝断了.8、关于电流做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风扇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电炉主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给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在电流通过电动起重机的过程中,主要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9、一盏“220V,25W”的电灯甲和一盏“36V,25W”的电灯乙,当它们都正常发光时()A.甲灯亮B.乙灯亮C.两灯一样亮D.无法判断10.有两个灯泡,L1标有“6V3W”字样,L2没有标记,测得L2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6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某一电路,两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那么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和L2的电功率分别是().A.12V,3WB.12V,1.5WC.9V,3WD.9V,1.5W11、一个电炉,标有“220V1000W”字样,要把它接在电压是110V的电源上使用,但实际功率要达到1000W,以下改进方法可行的是()A.将电炉丝截去一半后接在电源上B.另取一段相同的电炉丝与之串联后接在电源上C.另取一段相同的电炉丝与之并联后接在电源上D.将电炉丝截成等长的两段,再并联起来后接在电源上12、一只标有“36V,40W”的电灯,接入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是1A,则该灯的实际功率是()A.40WB.大于40WC.小于40WD.36W13、(09福建惠安)如图8-10所示的各情景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图8-10\n电器失火时先切断电源湿衣服晾在电线上用湿布擦抹电器用电器未加接地保护图8-1114、两个电热器的电阻之比是3:2,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使用,在相同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之比是()A.3:2B.2:3C.9:4D.4:915、(09年贵阳市)如图8-11所示,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某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则电压表的示数由8V变为6V,电流表示数相应由0.4A变为0.6A,那么定值电阻R0的电功率改变量为(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源电压保持不变)DA.12WB.4WC.8WD.2W16、(09年江苏省)小丽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小灯泡标有“2.5V”字样)。(1)如图8-12甲所示,小丽所接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甲乙图8-12(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n(3)实验过程中,当电压表示数为V时,小灯泡达到额定功率,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ALPRU17、(09年常德市)如图8-13所示,电源电压U=18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时,小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当滑片P移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25A。求:(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图8-1318、(湛江市2009年)电吹风是现代家庭的常用电器.如图8-14甲所示是电吹风的电路原理图,R是电热丝,M是带动风扇转动的电动机,湛江三角牌某型号电吹风的主要技术参数如图8-14乙所示:甲乙丙图8-14(1)当只闭合S1时,电吹风正常工作,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多大?(小数点后保留两位)(2)当同时闭合S1、S2时,电吹风正常工作,5min内电流通过R产生的热量是多少?(3)小明家的电能表如图8-14丙所示,当小明家只有电吹风正常工作并且吹热风时,半小时电能表的转盘旋转多少圈?(4)小明家的电压很不稳定,当电吹风接入实际电压为198V的电路,吹热风时电热丝R的实际功率为多少?19、在图8-15中,电源两极电压,灯丝电阻都保持不变,灯L标有“6V3W”\n字样,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点移动到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从5V变为8V,且滑片位于a点时灯L消耗的功率与滑片位于b点时灯L消耗的功率之比是16:1。求:(1)灯L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2)灯丝的电阻;(3)灯L正常发光1min电流做的功;(4)滑片位于a点时,通过灯L的电流.图8-1520、如图8-16示,L是“12V6W”的小灯泡,R1是定值电阻,R2是最大阻值为24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和灯泡的电阻不变。求:(1)灯泡的阻值。(2)闭合开关S、S1,变阻器滑片在b端时,小灯泡恰好能正常发光,这时电流表示数为0.9A,求R1的阻值。(3)闭合开关S、断开S1时,小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图8-16电功率答案1、人体切断2、0.45A48425W3、2.904×1054、22050.3电功率过大\n5、0.6KW·h1.68不连续(或间歇性、间断性)6、0.60.910801.87、B8、A9、C,因为电灯的亮度取决于电灯实际消耗的电功率大小.10、D11、D12、C由电灯上标有“36V,40W”字样我们可以求出电灯的电阻,当通过灯泡的电流为1A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P实=I2R(1A)2×32.4Ω=32.4W,因为32.4W<40W.13、A14、A15、D16、(1)见右图(2)C(3)2.50.240.617、解:(1)滑片P滑到最左端,灯L接在电源两端且正常发光U额=18V,I额=0.5AP额=U额I额=18V×0.5A=9W (2)滑片P滑到中点时,R中=R/2且R中与灯L串联RL=U额/I额=18V/0.5A=36ΩU总=18VI总=0.25AR总=U总/I总=18V/0.25A=72ΩR总=RL+R/2R=2(R总-RL)=2(72Ω-36Ω)=72Ω 18、解:(1)当只闭合S1时,电吹风正常工作,通过电动机的电流:\n(2)闭合S1、S2时,5min内R产生的热量:(1)电吹风正常工作并且吹热风时,半小时消耗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旋转的圈数:(4)电热丝的电阻:实际电压为198V时,电热丝R的实际功率:19、解:(1)灯L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1)灯泡的电阻:RL=(3)通电时间:t=1min=60s灯L正常发光1min电流做的功:W=Plt=3W×60s=180w(4)设电源电压为U,则:P在a点时,电路中的电流:灯L消耗的功率为:P在a点时,电路中的电流:灯L消耗的功率为:∵Pa∶Pb=16:1∴[]∶[]=16∶1由上式可得:U=9V滑片位于a点时,通过灯L的电流:=0.33A\n20、解:(1)由得:灯丝的电阻值:(2)当闭合开关S、S1,变阻器滑片在b端时,变阻器接入电阻为0Ω,R1与L并联且小灯泡恰能正常发光。U=U1=U2=12VI1=I-IL=0.9A-0.5A=0.4A(3)当闭合开关S,断开S1时,L与R2串联。要使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小,电路中的电阻应最大,即变阻器滑片移至a端。RL=R2=24Ω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第九章电与磁一、复习要点(一)、磁现象: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分类:永磁体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3、磁极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n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说明: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4、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2、方向规定: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3、磁感线:①定义:在磁场中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注意: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6、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②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三)、电生磁1、课本P68的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2、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四)、电磁铁1、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2、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n3、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通入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与螺线管的匝数有关,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4、优点: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来控制。(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作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2、扬声器: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化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六)电动机1、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课本P79的实验表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2、电动机的基本构造: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构成。3、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工作的。4、电动机的能量转化: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5、换向器的作用:每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七)、磁生电1、电磁感应: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2、产生感应电流条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与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4、发电机①原理: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制成的。②结构: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构成。③能量转化: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④交流电: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⑤\n频率:在交变电流中,电流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频率,我国电网以交变电流供电,频率是50Hz。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如图9-1所示,当弹簧下端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0,当弹簧上挂一重物铁块时,弹簧伸长到L1,当S闭合时,接通电路,将螺线管放在铁块的正下方,弹簧的长度将________,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弹簧将________.(填“变长”“变短”或“不变”)图9-1图9-2解析:当S闭合时,接通电路,螺线管具有磁性,吸引铁块,弹簧的长度将变长。当滑动变阻器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小,而电源电压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螺线管的磁性增强,对铁块的吸引力更大,弹簧将变长。解答:变长、变长例2、图9-2是王强同学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为某仓库设计的一种防盗报警器,其踏板放在仓库的门口,电铃和灯泡放在值班室内,观察电路可知,这个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有人踩踏时,;无人踩踏时,。解析: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由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本题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知道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该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是:有人踩踏板时,控制电路中的上踏板与下面的静触点相连(相当于开关闭合),电磁铁有磁性,把工作电路的衔铁吸下来,于是工作电路中的电铃电路工作,铃响报警无人踩踏板时控制电路中的上踏板与下面的静触点断开(相当于开关断开),电磁铁无磁性,于是弹簧把衔铁拉起来,使工作电路中的灯泡工作,灯亮安全。电磁继电器是自控电路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同学们在创新活动中常离不开它。因此弄清它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解答:有人踩踏板时,铃响灯不亮;无人踩踏板时,灯亮铃不响。例3、\n在图9-3中画出螺线管B上的绕线,要求通电后使图中的A、B两个螺线管相互排斥。图9-3图9-4解析:通电后,根据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螺线管A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由于通电后A、B两螺线管互相排斥,B管左端应为N极,用安培定则确定出B管中正面绕线的电流方向向上,所以第一匝线应从正面绕到背面,再依次画出几匝使电流流向A螺线管。此类题在中考作图题中常常遇到,解答此类题,首先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确定被绕线的螺线管的极性,然后再根据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的绕线。答案:如图9-4所示。例4、1991年8月《新民晚报》报道一则消息:“上海的信鸽从内蒙古放飞后,历经20余天,返回上海市区鸽巢。”信鸽这种惊人的远距离辩认方向的本领,实在令人称奇。人们对信鸽有高超的认路本领的原因提出了如下猜想:A.信鸽对地形地貌有极强的记忆力B.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各超声波C.信鸽能发射并接收某种次声波D.信鸽体内有某种磁性物质,它能借助地磁场辨别方向那么信鸽究竟靠什么辨别方向呢?科学家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几百只训练有素的信鸽分成两组,在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小磁铁,而在另一组信鸽的翅膀下各缚一块大小相同的铜块,然后把它们带到离鸽舍一定距离的地方放飞,结果绝大部分缚铜块的信鸽飞回到鸽舍,而缚着磁铁的信鸽全部飞散了。科学家的实验支持了上述哪种猜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论证方法的理解。重点仍是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控制。这道试题篇幅很长,面对这样长的文字叙述,在紧张的考场上,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手。其实冷静仔细地分析一下,将本文缩写、找出关键句子,本文的意思便变成:鸽子从很远的地方飞回鸽舍,缚有小磁铁的信鸽不能飞回来,缚有铜块的信鸽能飞回鸽舍。这就说明,信鸽能飞回鸽舍与磁场有关。分析至此,答案也就显而易见了。答案:D\n例5、现有一只蓄电池,仍能向外供电,但正、负标志已模糊不清,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法,判别它的正、负极。解析:本题通过对蓄电池极性的判别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本题的答案多种多样。可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规则出发设计实验操作;也可从安培定则出发,用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判别。例如,在图9-5中,用蓄电池给螺线管供电,根据螺线管周围小磁针静止时图9-5的指向,运用安培定则确定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即可判别蓄电池的正、负极,左端是负极,右端是正极。此外,蓄电池的极性还可用奥斯特实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等来判别。例6、图9-6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是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通过观察指针B偏转角度的大小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在指针下方固定一物体A,当用导线a与接线柱2相连,闭合开关后,指针B发生偏转。(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2)指针下方的物体A应由()材料制成;A、铜B、铁C、铝D、塑料(3)当开关闭合后,电磁铁左端应为磁极的极;A12左BPa(4)实验发现:①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滑动时(填“左”或“右”),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②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当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闭合开关后,可发现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填“变大”或“变小”);⑸经过对电磁铁的研究,可得出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图9-6电磁铁磁性;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n,磁性越。解析:(1)研究电磁铁与电流的关系时,应保持线圈匝数不变,改变线圈中的电流,因此滑动变阻器应与电磁铁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在给的四种材料中,只有铁能被电磁铁吸引,所以应选B。(3)根据安培定则,电磁铁左端应为磁极的N(北)极。(4)①此问为开放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线圈中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增强,铁块A受电磁铁的吸引力变大,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大;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线圈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铁块A受电磁铁的吸引力变小,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小。②当滑片P位置不变时,电磁铁中电流不变,把导线a由接线柱2改为与接线柱1相连,线圈的匝数增多,电磁铁磁性增强,对铁块A的吸引里增大,指针B偏转的角度将会变大。(5)结论是:当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磁性越强;当通过电磁铁的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或少),磁性越强(或弱)。解答:⑴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分)⑵B⑶N(北)⑷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⑸越强多(少)强(弱)三、综合练习1、扬声器是把_______信号转换成________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扬声器通电时,线圈受磁体的_________带动锥形纸盆向里(或向外)运动并发出声响;改变电流方向,线圈的运动方向_________;当通过扬声器的电流方向和大小_________,线圈就带动纸盆来回振动,扬声器就能发出_________。2、如图9-7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这种手电筒不用化学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发光,并且来回摇晃得越快,图9-7手电筒发光越强。这种手电筒所产生的电能是根据______________现象获得的,其能量转化是__________能转化成电能。3、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nA.磁体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B.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C.磁场的方向就是小磁针的受力方向D.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4、如图9-8所示的三个钢块,正确的判断是()A.都是磁体B.只有两个磁体C.可能都是磁体,也可能只有两个磁体图9-8D.都不是磁体5、条形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在图9-9中能正确表示所在点磁感线方向的小磁针是A.小磁针A、B;B.小磁针B、C;C.小磁针C、D;D.小磁针D、AAB衔铁电磁铁绿红电源电源图9-11图9-9图9-106、对图9-10所示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开关S闭合后螺线管下端是N极B、当开关S闭合时,小磁针将逆时针转动,静止后S极向上C、当开关S闭合时,小磁针将顺时针转动,静止后N极向上D、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将减弱7、(09潜江)如图9-11所示是一个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A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A时,红灯亮。下列关于它的工作原理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不能导电B.电磁铁有无磁性与水位有关\nC.红、绿灯是并联的D.衔铁是永磁体8、在图9-12中,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的横截面,导体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如图所示的方向运动,其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图9-129、(09福建惠安)如图9-13所示的四幅图中,用来研究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的实验装置是:( )ABCD图9-1310、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如图9-14是研究巨磁电阻特性的原理示意图。实验发现,当闭合S1、S2后使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指示灯明显变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铁右端为N极B.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电磁铁的磁性减弱C.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增大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增强而明显减小图9-1411、图9-15标出的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哪一个是正确的?NSNSNSNSABCD图9-15\n12、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电磁铁,用来做如图9-16所示的实验,当他闭合开关后,发现挂有铁块的弹簧被拉长了。当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关于他看到的现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弹簧被拉得更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弹簧被拉得更长,电流表的示数减小C.弹簧缩短,电流表的示数增大D.弹簧缩短,电流表的示数减小电源图9-16图9-17图9-1813、如图9-17所示,请分别标出通电螺旋管和小磁针的N、S极。14、如图9-18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在图上标出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极。15、图9-19是未画出绕线的通电螺线管,螺线管旁边有一个小磁针,其稳定指向如图所示,请画出螺线管的绕线方法。NABAB图9-19图9-20图9-2116、根据图9-20中小磁针的N、S极指向,标出通电螺线管电源的正、负极。17、请按要求将图9-21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A、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B、电路接通后能使小磁针静止在图示位置。18、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和小明从实验室选取了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并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如图9-22所示。图9-22闭合开关S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n线圈匝数50100实验次数123456电流表示数/A1.01.31.61.01.32.0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5810101625(1)实验中他们是通过电磁铁_______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3)分析第1、4次和2、5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19、(09年江苏省)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9-23甲,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9-23乙,上面为N极,下面为S极).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图9-23丙,上下面为N极,中部为S极).图9-23(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9-23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是错误的.(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剩下的一个猜想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主要器材:;简要做法:;如何判断:。电与磁参考答案1、电,声,线圈,锥形纸盆,吸引,改变,连续变化时,连续的声音2、电磁感应机械\n3、C4、C5、D6、C7、B 8、C 9、A 10、D 11、C 12、D1314151617.A为负极B为正极18、(1)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2)线圈匝数一定时,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19、(1)一个磁体只可能有两个磁极(2)1(3)小磁针将小磁针置于磁环周围不同处,多次观察小磁针稳定后两极的指向情况,从而判断出磁环磁极的位置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一、复习要点(1)现代顺风耳——电话1、主要构造:①话筒组成:膜片、碳粒、金属盒作用:话筒把声音转化成变化的电流②听筒组成:永磁体、螺线管、薄膜铁片作用:听筒把带有信息的电流变成声音。2、原理: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3、交换机的作用:电话交换机能实现把一台电话与多台电话对连的作用,提高线路的利用率。4、通信方式\n①模拟通信: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时,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模拟信号,使用这种信号的通信方式叫做模拟通信。模拟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易受环境影响,从而使信号出现丢失的现象。②数字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的方式叫做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形式简单,抗干扰能力特别强,它还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加密。(二)、电磁波1、产生: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电磁波。2、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都可以传播真空中电磁波波速:c=3×108m/s。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C=λf3、单位:电磁波的单位有赫兹(Hz),千赫(KHz)和兆赫(MHz),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Hz=103Hz1MHz=106Hz4、微波炉①工作原理: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②外壳是金属壳,炉门的玻璃上装金属网的作用:保证电磁波的泄露不会超过允许值。③注意:微波炉中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因为微波能在金属中产生强大的电流,会损坏微波炉。(三)、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发射: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是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接收: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收音机的天线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转动收音机调谐器的旋钮,可以从中选出特定频率的信号,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从中取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转换成声音。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n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3、移动电话: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它既能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移动电话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简单、灵敏度低,需要通过基地台转接。(四)、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微波通信:①微波的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105MHz之间②优点:一条微波线路可同时开通几千、几万路电路。③缺点:每隔50Km要设一个中继站。2、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在地球的周围均匀地配置三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3、光纤通信:①以激光为信息载体在光导纤维里传播。②优点:容量大,抗干扰,保密性好,高清晰度4、网络通信:①利用因特网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②作用:查阅资料、看新闻、购物、进行视频点播,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进行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电话机话筒里的炭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A、开关;B、变阻器;C、电磁继电器;D、电磁铁。解析:从构造看,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了碳粒,上面盖了一个炭精薄片,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它们的整体电阻随炭精薄片松紧的程度而改变,当人们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薄片振动,薄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使电流忽大忽小的变化,在电路中就产生了随声音的振动而强弱变化的电流,所以话筒里的炭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变阻器。答案:B\n例2、星期天许小红同学准备买一个收音机,他来到商场的收音机专柜前,看到一种长虹牌的收音机样式不错,他拿起来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个收音机上标着短波段的频率范围是4MHz~12MHz,由此他说这个收音机短波段的波长是()A.75m~25m;B.130m~400m;C.25m~75m;D.400m~130m解析:根据C=λf分别计算频率为4MHz、12MHz对应的波长,就可以得出答案。注意将MHz换算成Hz。1MHz=106Hz答案:A例3、下列通信工具不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是()A.有线电话B.卫星电视C.无线电广播D.雷达通信解析:有线电话是利用电流传输信息的,卫星电视、无线电广播、雷达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息的。所以答案为A。解答:A例4、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时,会在旁边的电视机中听到“喀、喀”的声音,针对这种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视机相当于一个电台,电灯是一个接收装置B.电灯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是一个接收装置C.电灯打开或关闭时,向外发射电磁波,被电视机所接收D.只要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这个导体就会产生电磁波,它就相当于一个电台解析:打开或关闭照明电灯造成电路通断时,电流的大小会迅速发生变化,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此时的灯泡相当于一个电台,电视机中有接收电磁波的装置,当这一电磁波被电视机接收到时,就会发出“喀、喀”的声音。故B、C、D是正确的。因此本题选项为A。解答:A例5、一青年在舞台下30m处观看演出,另一青年在距剧场1×106m处的某地,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演出实况,如场内未采用无线电扩音设备,哪位青年先听到演员的声音?解析:在舞台下30m处青年听到的声音是声音从空气中传播过来的,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演出实况是电磁波传来的,求出两者听到演员发出的声音所需时间就能比较出谁先听到。解:舞台下的青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s1=30m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1=34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0.0882s收音机旁的青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s2=106m电磁波传播速度为v2=3×108m/s.\n电磁波传播的时间t2==0.0033s因为0.0882s>0.0033s所以1×106m处坐在收音机旁收听演出实况的那位青年先听到演员的声音。三、综合练习1、电视用______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只是声音信息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而是由空间的______来传递。2、光纤是一种非常细的玻璃丝,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_________,从另一端射出,这样就将它携带的信息传到了远方。3、当你打开或者关闭电灯时,你会从附近收音机中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杂音是由于电路________时发出的__________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4、电话之间互相通话时,一般都是通过________来转接的,这样可以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两个地区之间的通话,要靠两个地区之间的________来转接。在打长途电话时,有时出现“占线”现象,常常是________之间的电话线不够用了。5、将计算机联在一起形成网络,将网络又互相________,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就是______________,这样就能使信息资源________.利用网络通信除了收发电子邮件外,还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查到所需的______________。6、在农村经常看到如图10-1所示的碟形天线,它是用来接图10-1收____传来的信号的。7、计算机可以高速处理大量信息,把计算机________,可以进行网络通信.某电子邮箱的地址是“wangsheng@server.com.cn”,这表示信箱属于一个叫________的人,他的服务器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cn”是_________________的简写,表示这个服务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现代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它是由_______来传递信息的。某手机发射的信号频率是1800MHz,那么信号的波长约为_______m。(保留小数点后两位)。9、(09·新疆)雷达是现代战争中重要的军事设备。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52μs(1μs=10-6s),微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________m。\n10、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有如下几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②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③电阻忽大忽小④磁体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振动情形和对方说话相同⑤在电路中产生了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流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⑤④C.②①④③⑤D.①②③⑤④11、有几位同学谈论电话,他们有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电话之间的导线中传递的是电流信号B.电话之间是靠电话交换机实现通话的C.程控电话之间不需要用导线连接D.听筒和话筒都能进行声、电之间的转换12、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电话的几种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电话能将声音沿着导线传至对方B.电话是通过导线将携带信息的电流传到对方的C.话筒中变化的电流使膜片在磁场中振动,发出声音D.听筒中把声音变成变化的电流13、把载有图像信号的高频信号还原成图像,则需要的器件是()A.显像管B.话筒C.耳朵D.摄像机14、为了从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中,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并把它变成电流则需要()A.调制器来完成B.检波器来完成C.调谐器来完成D.振荡器来完成15、下列应用激光的几种情况中,错误的是()A.利用激光进行通信B.利用激光进行照明C.利用激光加工坚硬的材料D.利用激光进行长距离精确测量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波、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不能传递信息C.中央电视台与潜江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D.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充满着电磁波\n17、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18、车载GPS导航仪是通过与导航卫星互相传递信息,确定汽车的准确位置,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如图10-2),为汽车驾驶员导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航仪与导航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B.导航仪上的移动电话是通过电流传递信息C.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导航卫星发射的电磁波比光的传播速度慢19、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0-2A.光不属于电磁波 B.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则频率越低C.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和能量 D.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阅读、分析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微波是一种很有“个性”的电磁波:微波一碰到金属就发生反射,金属根本无法吸收或传导它;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微波碰到含有水分的食物,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过量的微波辐射对人体有害。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微波炉内的磁控管能产生振动频率为2.45×109HZ的微波,直达食物内部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也随之振动,剧烈振动产生大量的热能被食物吸收,于是食物“煮”熟了。用微波炉烹饪的速度比其它炉灶快4至10倍,热效率高达80%以上。(1)请简要说明微波炉“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而“装食物的容器则用绝缘材料制成”的道理。(2)与其它灶具相比,微波炉烹饪速度快且热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21、(09年烟台市)磁记录图10-3是磁带录音机磁头工作原理图.\n录音机的磁带上附有一层硬磁性材料的小颗粒.录音时,动圈话筒将声音转变成强弱变化的电流,这样的电流通过录音磁头,产生了强弱变化的磁场.磁带划过磁头时,磁带上的小颗粒被强弱不同地磁化,于是记录了一连串有关磁性变化的信息.放音时,磁带贴着放音磁头运动,磁性强弱变化的磁带使磁头中产生变化的感应电流,电流经放大后使扬声器发声,便“读”出了录音带中记录的信息.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此时录音磁头线圈中电流的方向.(2)说出录音和放音过程主要运用了哪些物理原理.图10-3(3)请你再列举一个用磁来记录信息的生活实例.22、电视台把信号发射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发射到地面上的其他地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实况转播。在调试过程中,电视本身也需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并和演播室现场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这时发现,从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晚一些。已知通信卫星的高度大约是3.6×104km,试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信息的传递参考答案1、电磁波、电磁波2、.内芯、外套、多次反射3、答案:通断,电磁波4、电话交换机,线路,电话交换机,两台交换机5、联结,因特网,共享,不断更新的新闻,各种资料6、解析:所以频率的范围应是~。7、连在一起,wangsheng,,server.com.cn,china,在中国注册的\n8、电磁波;0.179、3×108m/s7.8×10310、B11、C12、B13、A14、C15、B16、D17、D18、A19、C20、微波炉的外壳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原因①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只反射、不吸收、不传导微波,确保能量聚集在炉内;②微波碰到金属就反射,防止了微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装食物的容器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原因微波能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且不消耗能量,微波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加热食物。(2)①微波在金属外壳、食物容器上几乎不消耗能量;②微波能直达食物内部5cm深,在食物内、外部同时加热,其能量大部分被食物吸收。21、(1)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如右图(2)电流的磁效应磁化电磁感应(3)磁盘、磁卡、银行卡、电话卡、信用卡等(答出1项即可22、解:信号被送上卫星,又被卫星反射回来所需时间约为,即为画面延迟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复习要点(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微小粒子)3、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n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5、纳米科学技术①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②纳米科学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③纳米科学技术的应用:(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常用单位:t、g、mg1t=103kg1g=10-3kg1mg=10-6kg3、质量的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测量:(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所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三)、密度:\n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单位间换算关系:1g/cm3=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四)、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⑵使用方法:①“看”:单位[毫升(mL)、厘米3(cm3),1mL=1cm3]、量程、分度值。②“放”:放在水平台上。③“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2、测固体的密度:①原理:②测质量:工具:天平沉入水中工具:量筒、水、细线形状不规则方法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浮在水面③测体积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3、测液体密度:\n⑴原理:⑵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④得出液体的密度(五)、密度与社会生活1、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质的密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水在0—4℃之间时反常膨胀,4℃的水的密度最大。2、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小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11-1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图11-1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甲图11-1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倒出盐水的质量m2/g盐水的密度ρ/kg/m333\n(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选填“<”、“>”或“=”)。解析:(1)题中的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等于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大小为117g;由表中已有的数值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17g+33g=150g。表中的项目栏缺少倒出盐水的体积数据的记录,由图乙可知,其数值为30mL=30cm3,由密度公式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2)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时,总有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壁上,故所侧的盐水的质量偏小,由此可知所侧盐水的密度偏小。解答:(1)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g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倒出盐水的质量m2/g倒出盐水的体积V/cm3盐水的密度ρ/(kg/m3)15011733301.1×103(2)<例2、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解析:石蜡块的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用沉坠法测量,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石蜡块的密度。解答:实验所需器材:天平、量筒、细绳、铁块、水、砝码、蜡块。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量出蜡块的质量m。(2)往量筒中注入一定数量的水,将用细线系住的铁块浸没水中,记下此时的水面的示数V1(3)用同一根线将铁块和石蜡块系住,使它们完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的水面的示数V2(4)石蜡块的密度例3、某同学利用一定质量的水,研究水的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V—t图象.请根据图11-2的图象回答以下问题:(1)图象中AB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nBC段反映的物理现象是 ;(2)以上现象揭示了水的反常膨胀规律,由此可进一步得出的推论是:水在4℃时;(3)在寒冷的北方冬天,湖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鱼却能在湖底自由的生活。请你估计一下湖底的水温为℃。解析:图象中,横轴为温度轴,纵轴为体积轴。由图象可知,在AB段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BC段图11-2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解答:(1)温度升高,体积缩小温度升高,体积变大(2)体积最小,密度最大(3)4例4、一个体积是40cm3的铁球,质量是158g,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铁=7.9×103kg/m3)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解:此题第一问,是典型的一题多解,通过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法一:密度比较法,求出球的密度与铁的密度相比较。若球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是空心;若球的密度等于铁的密度,是实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设铁球是实心的,求出实心球的质量与铁球的质量相比较。若实心球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是空心;若实心球的质量等于铁的质量,是实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设铁球是实心的,求出实心球体积与铁球的体积相比较。若实心球的体积小于铁的体积,是空心;若实心球的等于铁的体积,是实心。要解决第2问,必须要知道实心球的体积,才能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因此,该题选解法三最简单。下面用解法三解答此题。解:铁球的质量:m铁=158g铁的密度:铁=7.9×103kg/m3实心铁球的体积:∵V球>V实∴铁球是空心的。\n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V=V球-V铁=40cm3-20cm3=20cm3例5、某实验室需要配制密度为1.6g/cm3的溶液500ml,用密度为1.2g/cm3的甲溶液和密度为1.8g/cm3的乙溶液配制,需取甲、乙溶液各多少克?解析:由题意,甲溶液和乙溶液的体积之和等于混合液的体积,即V甲+V乙=+=500ml=500cm3,甲溶液和乙溶液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液的质量,即m甲+m乙=1.6g/cm3×500cm3=800g。通过方程组就可以求出问题的答案。解:设甲的质量为m甲,设乙的质量为m乙,据题意得:V甲+V乙=+=+=500ml=500cm3m甲+m乙=1.6g/cm3×500cm3解得:m甲=200g,m乙=600g三、综合练习1、有6种物质:铁、水银、水晶、白酒、牛奶、巧克力,请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按照示例填空。分类一(示例)分类方法:按是否透明来分透明不透明水晶、白酒铁、水银、牛奶、巧克力分类二分类三分类方法:分类方法:铁、水晶、巧克力水银、牛奶、白酒2、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积为0.5m3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kg。\n3、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45_____,它的体积约为_____dm3。4、一块质量是1.8kg的冰,其体积为_______m3,这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的体积为_________m3。5、某物体的质量为810g,体积是300cm3,它的密度是_______g/cm3,将其截去一半,它的密度为______kg/m3,它的质量变为________g。6、已知ρ1、ρ2分别为两种金属的密度,如果由体积相等的这两种金属制成合金,合金密度为_______。如果由质量相等的这两种金属制成合金,合金密度为_________。7、同种元素的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原子核、质子、电子B.质子、原子核、原子C.质子、原子核、中子D.原子、原子核、质子8、将一注射器的针头拨掉,用手指将开口堵住(防止管内气体泄露),另一只手推动活塞,当封闭在注射器内的气体被压缩时:A、气体的m和V都减小,ρ不变B、气体的m不变,V减小,ρ变大C、气体的m,V,ρ都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9、用油罐车装运原油,每节油罐车的容积为50m3,如果要运800t原油(原油密度ρ油=0.8×103kg/m3),那么需要油罐车:A、14节B、16节C、20节D、24节10、甲、乙两块金属块,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2倍,甲的质量为乙的质量的4倍,那么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A、1/2B、2倍C、1/4D、8倍aV/m3m/×103kg123412304bc图11-311、(09年荆门市)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11-3所示,由图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n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13、绵延在厦门环岛路上的“永不止步”群雕,将马拉松比赛的场景永远定格在这条世界上最美丽的赛道上(图11-4)。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设其密度是8×103kg/m3。则每一尊雕像的质量约为A.5kgB.50kgC.500kgD.5000kg图11-414、(09年烟台市)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11-5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图11-5A.20g,1.0×103kg/m3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D.20g,0.8×103kg/m315、下表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单位:kg/m3)铜8.9×103水银13.6×103氧气1.43铁7.9×103纯水1.0×103空气1.29铝2.7×103煤油0.8×103水蒸气0.60冰0.9×103酒精0.8×103氮气0.09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给你天平和尺,测一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需测的物理量是\n________________,铝箔厚度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17、怎样用秤称出墨水瓶的容积?怎样用量筒测出一瓶空气的质量?18、为了测量小金属块的质量,小芳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进行实验:托盘天平(只带有20g的砝码2个、10g的砝码1个、5g的砝码1个)、小金属块。主要步骤如下:⑴把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⑵将小金属块置于天平的左盘内,当小芳向右盘内加入2个20g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的左侧,再向右盘内加入1个10g的砝码,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的右侧。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小芳接下来的操作可能是:或(答出两种即可)。19、(09年江西省)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只填字母序号).⑵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1-6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甲乙丙图11-6⑶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n11-6乙所示;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11-6丙所示,由此可知,小矿石的密度ρ=kg/m3。⑷实验中,由于小英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老师就给她增加了一个溢水杯.现请你帮她想办法测出小矿石的体积,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20、图11-7是我国设计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奖牌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的玉石,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中西合璧”。奖牌分为金牌、银牌和铜牌。其中金牌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3cm3,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请问:(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图11—721、我国约有4亿多人须配带近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材料树脂镜片玻璃镜片铜合金钛合金透光量92%91%——密度(g/cm3)1.32.58.04.5\n性能较耐磨损耐磨损较耐磨损耐腐蚀①求一块体积为4cm3玻璃镜片的质量是多少?②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0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钛合金镜架的质量。22、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是1.1×g/cm3,现在配制了0.5dm3的盐水,称得盐水的质量是0.6kg。这种盐水合不合要求?若不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23、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先将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然后将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求瓶内金属颗粒的密度多大?\n多彩的物质世界参考答案1、解分类二:按物体常温下的状态分类固体:铁、水晶、巧克力液体:水银、牛奶、白酒分类三:按物体是否可食用分类食品:白酒、牛奶、巧克力非食品:铁、水银、水晶2、8.9乘以10的三次方千克每立方米,1m3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3、kg454、2×10-3m31.8×10-3m35、2.7×1034056、7、B8、C9、B10、B11、A12、A13、C14、A15、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所处的状态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的大16、铝薄的质量m、长a、宽b17、(1)①用秤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m1;②向空墨水瓶中装满水,用秤称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m2;③瓶的容积:V=(2)向瓶中装满水,用量筒测出满瓶水的体积V,从密度表中查查出空气的密度为ρ,则满瓶空气的质量为m=ρV18、⑵①取下10g砝码,放入5g砝码,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调节游码至天平平衡;②取下10g砝码,放入5g砝码,若指针刚好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则天平平衡;③取下10g砝码,放入5g砝码,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应取下5g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19、⑴CBDEA等⑵左⑶3.1×103⑷①将小矿石慢慢浸没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同时用烧杯收集从溢水杯中溢出的水;②用天平测出溢出水的质量m排;\n③利用V石=V排=m排/ρ水得出小矿石的体积20、解:(1)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m=ρV=3.0g/cm3×5.4cm3=16.2g(2)金牌中纯金的体积:V=m/ρ=6g/19.3g/cm3=0.3cm3金牌中纯银的体积:V=23cm3-0.3cm3-5.4cm3=17.3cm3金牌中纯银的质量:m=ρV=10.5g/cm3×17.3cm3=181.7g21、解:(1)玻璃镜片的体积:V1=4cm3玻璃镜片的密度:ρ1=2.5g/cm3玻璃镜片的质量:m1=ρ1V1=2.5g/cm3×4cm3=10g(2)铜合金镜架的质量:m2=20g铜合金的密度:ρ2=8.0g/cm3铜合金镜架的体积:V2===2.5cm3钛合金的密度:ρ3=4.5g/cm3钛合金的镜架的质量:m3=ρ3V2=4.5g/cm3×2.5cm3=11.25g22、解:配好的盐水质量m=0.6kg配好的盐水的体积V=0.5dm3=0.5×10-3m3配好的盐水密度:因为1.2×103kg/m3>1.1×103kg/m3给,所以这种盐水不合要求,应加水。设加的水体积为V水,其质量为m水=水V水由则得1.1×103kg/m3(0.5×10-3m+V水)=0.6kg+1.0×103kg/m3·V水V水=0.5×10-3m3∴m水=水V水=1.0×103kg/m3×0.5×10-3m3=0.5kg23、解:满瓶水的质量:m1=700g-200g=500g\n满瓶水的体积:V1===500cm3瓶中装金属颗粒后瓶中水的质量:m2=1318g-878g=440g瓶中装金属颗粒后瓶中水的体积:V2===440cm3金属颗粒的体积:V=500cm3-440cm3=60cm3金属颗粒的质量:m=878g-200g=678g金属颗粒的密度:ρ===11.3g/cm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复习要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②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①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②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④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⑤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二)、运动的快慢\n1、速度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速度公式:υ=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1m④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变速运动①定义: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②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1mm=10-3m1dm=0.1m1μm=10-6m1cm=10-2m1nm=10-9m②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③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注意: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n④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2、时间的测量:①单位:秒(S)②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3)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5、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n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六)、二力平衡:\n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静止匀速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A、车速太快B、车速大慢C、突然启动D、紧急刹车解析:本题可直接用内涵分析法来解答。安全带是系在汽车的座椅两旁的,在汽车行驶时,它能将人体与固定的座椅“捆”在一起,我们知道,汽车在速度不做大的改变时,人与汽车几乎保持相对静止,安全带在此不起作用;汽车在突然启动时,由于惯性,人要向后倾,但有椅子的靠背挡住,比较安全,只有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人才向前倾,若无安全带,坐在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就会撞到相距极近的汽车前面的硬物上,造成伤害.故本题选D\n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甲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例3、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小明做了如图12-1的实验,使一薄钢片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下列A、B、C、D各图所示的形变,并使F1=F3=F4>F2,那么:图12-1图12-2①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应选用_____两图的实验。②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应选用_____两图的实验。③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应选用_____两图的实验。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了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控制另两个因素不变。①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应让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再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来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依题意结合图得图12-2中A、B满足此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②③的结论。解答:①A、B②A、C③A、D例4、如图12-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该物体的长度为cm。\n解析:使用刻度尺侧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由图可知,A刻度尺放置是正确的,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放置是错误的。A刻度尺分度值是1mm,该物体的长度为2.20cm。例5、用100N的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F=100N解析:画力的示意图的要诀是:一画点(即力的作用点,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力的作用点要画成实心的黑点),二画线(既画力的作用线,通常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化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的越长),三画箭头标大小(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旁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图12-3解答:拉力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例6、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往上海方向(里程:237km)车次到达时间(镇江)开车时间(镇江)终点站(上海)T13109:4309:4512:31D41310:0410:0611:53(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解析:两车开车时间(镇江)和到站(上海)时间已知,就可以求出两车运行的时间,从而求出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从镇江上海的运行的路程知道,根据速度公式,就可以求出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1)特快T131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的时间:t1=12h31min-9h45min=2h46min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运行的时间:t2=11h53min-10h6min=1h47min=6420s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t=t1-t2=2h46min-1h47min=59min\n(2)镇江到上海的里程:s=237km=2.37×105m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υ===36.9m/s=132.8km/h答:(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59min。(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6.9m/s,合132.8km/h。三、综合练习1、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的;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2、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m,前一半路程需4s,后一半路程需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4、一个滑块受到5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水平桌面与滑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当滑块的速度达到1m/s时,撤去外力,则此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是______,经过3s滑块运动了______m.5、21.6km/h=____m/s,5m/s=____km/h6、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___,课桌的长度是60.0______,课本的长度是255.0_____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_____7、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12—4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12—4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h.图12-4图12-5图12-6\n8、如图12—5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两条。信息一:骑车者的速度为5m/s;信息二:;信息三:。9、如图12-6,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__________;同时小车将向_____运动,原因是____;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________。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10、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1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12-7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图12-7图12-812、图12-8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B、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C、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13、(09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9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14、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图12-9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n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15、有一气球以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后,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A.立即下落B.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C.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D.静止一段时间后下落16、(09年茂名市)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10甲所示,请在图12-10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图12-10图12-1117、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用6N的力水平向右推车;乙用9N的力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拉车,在图12-11中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18、(09年贵阳市)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2-12所示。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图12-12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n图12-13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υ/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6011208015341001954(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在图12-13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19、请你根据图12-14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1)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图12-14运动和力参考答案1、运动;游艇2、列车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5m3、322.44、匀速直线运动35、6186、mcmmmkm7、80km/h0.5h8.骑车者比跑步者后运动10s骑车者和跑步者都作匀速运动(其它说法合理同样给分)9、改变运动状态;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飞机(气垫船、轮船等);\n月球上是真空(没有施力物)10、9∶1011、1mm3.5012A13、B14B15CF甲=6NF乙=9N161718、⑴0.66~0.68 ⑵车速⑶ 如上面右图所示19、(1)补充条件:如果他们都行驶1小时(2)提出问题:那辆车行的路程大?(3)解:骑车行驶的路程S=νt=50km×1h=50km摩托车行驶的路程S=νt=100km×1h=100km答:摩托车行驶的路程多第十三章力和机械一、复习要点(一)、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2、弹簧测力计①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与拉力成正比③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外壳\n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A、看清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调到零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若指针没有调到零点,应先将指针调到零点。B、使用时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一致,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C、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分类:摩擦力静摩擦动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6、滑动摩擦力:\n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7、应用:①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②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四)、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F2OF1L1L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n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五)、其它简单机械1、定滑轮: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①定义: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G物只忽略摩擦,拉力:F=(G动+G物)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G物只忽略摩擦,拉力:F=(G动+G物)\n式中n是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的确定:看直接与动滑轮接触的(包括栓在动滑轮框的)总共有几根,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就是几段。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或n=s/h求出绳子的段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4、轮轴: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动力作用在轴上费力。5、斜面:使用时费距离但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把质量是2kg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用30N的水平推力推它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N,摩擦力是_____N,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_____N。解析:物体的质量知道,根据重力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且在竖直方向处于静止,所以这两个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支持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解答:203020例2、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如图13-1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L表示绳对桥板的拉力F的力臂,则关于此过程中L的变化以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解析:当吊桥被吊起的过程中,如图图13-1图13-213-2中虚线位置(1)所示,吊桥重力的力臂l在减小,而吊绳的拉力的力臂L却在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Gl可知,FL在减小;当吊桥被吊到虚线位置(2)的过程,重力的力臂l变小,所以FL也在变小,而F的力臂L则由大变小。故正确答案为C。\n指导:解决杠杆的问题,必须先确定杠杆的五要素,再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结合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推断。对于动态变化的杠杆问题,(如上题)可以取变化过程中的几个状态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例3、如图13-3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上画出力Fl的力臂L1和力F2。图13-3图13-4图13-5图13-6解析: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即: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⑷标力臂(常用大括号)。解答:如图13-4所示。例4、在图13-5的方框内画出能省2/3的力的滑轮组装配示意图,要求改变力的方向(不考虑滑轮本身重)。解析:绕制滑轮组的一般步骤:(1)确定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的段数。根据n=或n=确定需要吊着动滑轮的绳子的段数。本题要求省2/3的力,实际上拉力是物重的1/3,因此n=3,即要用三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重物。(2)确定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①如果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个数+定滑轮个数=n。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为m,m=;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为m=。②如果只要求省力,不要求改变用力方向,则可在上述基础上去掉一个定滑轮。\n根据上述原则,本题应是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3)确定绳头固定端(绳子的起点)。一般情况下,若n为奇数时,固定端位于动滑轮的框架上;若n为偶数时,固定端位于定滑轮的框架上,可用“奇动偶定”帮助记忆。本题n=3为奇数,绳头应固定在动滑轮的框架上。(4)穿绕绳索。顺序是:从固定端出发,从里向外逐个绕过滑轮,每个滑轮上只能穿绕绳一次,不能交叉、重复,最后检查一下能否像一根绳子一样通顺。解答:滑轮组装配示意图如图13-6所示。例5、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甲组乙组次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455474214234436483345210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分析评估题。两组的实验数据和结论对比分析,甲组有明显的错误。不同的物理量间是不能进行加减的,另外选择的数据带有特殊性,所以没有得出普遍的结论。解答:甲组的错误:(1)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2)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不能有任何人为设置的规律。(3)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例6、(09年平原县)\n如图13-7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和分析实验的结果。图13-7解析:可以根据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通过比较摩擦力的大小来判断粗糙程度,所以必须控制压力相同。对于木块和铁块,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质量相等,在研究问题时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不能认为相等,又不能借助于任何外界实验器材,所以就巧妙地运用叠放在一起的方法解决压力相等问题。解答:(1)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2)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2(3)若F1>F2,则木块下表面更粗糙;若F1G物,物体上浮,最后静止时漂浮比较F浮和G物F浮=G物,物体悬浮3、物体的浮沉条(物体浸没在液体里)F浮ρ物,物体上浮,最后静止时漂浮比较ρ液和ρ物ρ液=ρ物,物体悬浮ρ液<ρ物,物体下沉(六)、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n(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3)、气球和飞艇的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如图14-1所示,正方体金属块重20N,F恒为5N,当金属块静止不动时,则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分别是:FA=_____,FB=_____,FC=____,FD=_____。ABCD解析:图A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沿水平方向,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重力的大小,即:FA=G=20N。图B中支持面是竖直面,F的方向与竖直图14-1面相垂直,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F的大小,即:FB=F=5N。图C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与金属块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的重力G与F的差,即:FC=G-F=15N。图D中支持面是水平面,金属块静止在水平面上,F的方向与金属块重力的方向相同,因此金属块对支持面压力的大小等于金属块的重力G与F的和,即:FD=G+F=25N。图14-2例2、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14-2所示,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请你猜想并说明理由.。分析:本题提供的问题情景既是生活实际情景,又是教学过程中实验探究的情景迁移。联想生活经验,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会带动周围空气快速向前运动;再对照物理知识“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就不难解答了。答案:猜想:马路两旁的树叶会沿着A方向飘动。理由:因为汽车快速行驶时,马路中间的空气流速大,空气压强小,所以两边的气压就把树叶压向中间。 例3、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4-3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_\n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图14--3解析:由公式F=pS可估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1.01×105Pa×1×10-3m2=101N,因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N远小于101N,所以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解答:(1)由公式F=pS可估算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1.01×105Pa×1×10-3m2=101N。(2)因为所需测量的力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说明;物理新教材要求同学们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尝试改进探究方案。例4:给你足够的水,量筒一只,怎样测定小瓷酒杯的密度(酒杯的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密度表达式。解析:测固体密度的方法有多种,有直接的方法:用天平测质量、量筒(量杯)测体积;有间接的方法:利用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重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物体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算出物体的密度,本题应使用间接方法测小瓷杯的密度。解答:实验步骤:1、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1。2、把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2。3、把小酒杯沉没在水中,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3。密度表达式:ρ杯=密度表达式的推导过程:小酒杯漂浮在水面上时有:F浮=G排=ρ水gV排=ρ水g(V2-V1)==G杯=m杯g。由上式得酒杯的质量:m杯=ρ水(V2-V1)小酒杯的体积为:V杯=V3-V1酒杯的密度:ρ杯===例5、向墙壁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是2×105Pa,求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解析:\n使用图钉时,手对图钉帽的压力和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是相等的,已知图钉帽的面积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根据p=就可以求出压力F,又知道图钉尖的面积,于是就可以求出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解:图钉帽的面积:S1=1cm2=10-4m2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1=2×105Pa手对图钉帽的压F1=p1·S1=2×105Pa×10-4m2=20N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力:F2=F1=20N图钉尖的面积:S2=0.05mm2=5×10-8m2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p2===4×108Pa答:图钉尖对墙壁的压强是4×108Pa。例6、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如图14-4所示。试求: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⑵茶壶对桌面的压强。图14-4解析:求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应先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算出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求出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茶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与壶的重力之和,由p=就可以求出茶壶对桌面的压强。解:①壶中水的深度:h=12cm=0.12m水对壶底的压强;p1=ρ水gh=103kg/m3×10N/kg×0.12m=1.2×103pa壶底的面积:S=40cm2=4×10-3m2水对壶底的压力:F=pS=1.2×103pa×4×10-3m2=4.8N②壶的质量:m1=400g=0.4kg水的质量:m2=0.6kg水和壶的总质量:m=m1+m2=0.4kg+0.6kg=1kg水和壶总重:G=mg=1kg×10N/kg=10N壶对地面的压力:F=G=10N\n壶对地面的压强:p2===2.5×103pa例7、一个金属球,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5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5N。已知金属的密度为2.7×103kg/m3,问这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称量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求解。解题关键是要明确:(1)通过假定小球是实心的,计算它的密度与题目所给金属密度比较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2)通过假定球是实心的,其密度为已知的,计算出它应受到重力的大小,与题目所给重力比较,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3)通过假定球是实心的,计算出它在应有体积的大小,与它实际体积相比,判定其是空心还是实心。解答:解法一:金属球浸没在水中F浮=G-F=15N-5N=10N。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ɡV排,得V排===10-3m3由于小球浸没在水中,所以金属球的体积V球=10-3m3,假设小球是实心的,它的密度应为:ρ球====1.5×103kg/m3。∵ρ球<ρ金属∴金属球是空心的。解法二:求金属球的体积同解法一。假定小球是实心的,球受到的重力应为G′=ρ金属gV球=2.7×103kg/m3×10N/kg×10-3m3=27N。∵G′>G,∴金属球是空心的。\n解法三:求金属球的体积如解法一,金属球的体积V球=10-3m3。假定小球是实心的,球内金属的体积应为V金属===0.6×10-3m3。∵V球>V金属,∴金属球是空心的。例8、“曹冲称象”是家喻户晓的典故。某校兴趣小组模仿这一现象,制作了一把“浮力秤”。将厚底直筒形状的玻璃杯浸入水中,如图14-5所示。已知玻璃杯的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30cm2,高度为15cm。(g=10N/kg)。求:(1)将杯子开口向上竖直放入水中时(注:水未进入杯内),杯子受到的浮力。(2)此时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即为该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3)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即量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浮力的计算。杯子的质量已知,根据重力计算公式就可以求出杯子的重力,根据漂浮条件就可以知道浮力。图14-5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排开水的体积,杯子的底面积知道,根据数学公式V=Sh,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杯子的高度知道,就可以计算出杯子所排开水的最大体积,在由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杯子所受的最大浮力,最大浮力与杯子重力之差就是此浮力秤的最大称量。解:(1)杯子的质量:m=200g=0.2kg杯子的重力:G=mg=0.2kg×10N/kg=2N杯子漂浮在水面上,有:F浮=G=2N(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杯子排开水的体积:V排===2×10-4m3杯子的底面积:S=30cm2=3×10-3m2杯子浸入水中的深度:==m(3)杯子的高度:h′=15cm=0.15m\n杯子所排开水的最大体积:V排′=Sh′=3×10-3m2×0.15m=4.5×10-4m3杯子所受最大浮力为:F浮=ρ水gV排′=103kg/m3×10N/kg×4.5×10-4m3=4.5N最大称量为:4.5N-2N=2.5N三、综合练习1、坦克安装履带是为了_____;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_____;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_____;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_____。2、如图14-6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14-6图14-7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4-7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1)在实验中,小明同学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图中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的;两个实验是用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是否有关的。(3)在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4、把橡皮泥投入水中会下沉,把它捏成盆的形状就能浮在水面,并能装载一些小“货物”,这是采用了_____的方法增大了可以利用的_____。5、小明学过了压强后,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质量为56kg,然后站在方格纸上并描出自己站立时一只脚的鞋印,如图14-8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面积是5cm2,图14-8据此可算出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c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最后算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a。(g取10N/kg)6、舰艇赴亚丁湾护航时的情景.护航编队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这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小,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容易发生事故。\n7、轮船满载时,船和货物总重105N,则船在海洋航行所受浮力是_____N,轮船的排水量是_____。同一艘轮船从河里驶进海洋,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受到的浮力_____,排开水的体积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轮船要_____些。(填“沉下”或“浮起”)8、质量相等的正方体木块和铁块都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强较大的是_____,用手把它们都放于水面下,松开手待它们静止后,受浮力较大的是_____。9、如果质量是50kg的物体恰好在水中悬浮,此物体的体积约为_____m3。此物体在空气中所受浮力是_____。(取g=10N/kg,ρ空气=1.3kg/m3)10、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11、质量为50kg,底面积为1m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的受力面积是_____,地面所受压力是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0.5m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的受力面积是_____,桌面所受压力是_____,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12、为了测山高,用气压计测得山脚下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山顶上的气压比山脚下低680Pa,则此山高为_____m。13、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浸没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煤油密度是0.8×103kg/m3)。14、有一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它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密度为____千克/米3。当一质量为0.4千克的水鸟停在该泡沫块上时,泡沫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则该泡沫块的体积为_______米3压柄底座弹簧转轴出针口15、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图14-9为输液示意图,药瓶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n图14-9图14-10图14-11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__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________。16、(09年威海市)如图14-10所示,是我们常见的订书机。订书机在构造上有许多地方应用到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请你找出两处。示例: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订书机及时复位。(1) ;(2) 。17、(09年咸宁市)如图14-11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的表演场景。若表演者脚下的楠竹的质量为12kg,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0.06m3,则楠竹受到的浮力为N,运动员和手中细竹竿共重N(ρ水=1.0×103Kg∕m3)。18、如图14-12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图14-1219、如图14—13所示,物体重10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5dm2,现用24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物体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A.10N,2×103PaB.10N,4.8×103PaC.24N,2×103PaD.24N,4.8×103Pa图14-1320、实验桌上有两只大烧杯,其中一杯盛有纯净水,另一杯盛有盐水。老师告诉小敏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希望她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如图14-14所示,小敏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分别记下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h甲和h乙。她发现h甲小于h乙,于是认为乙杯子中盛的是盐水。老师指出小敏的实验过程是不正确的。小敏认真思考图14-14\n后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变量,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如下: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探头)先后浸没到甲、乙两杯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分别用hˊ甲和hˊ乙表示,使hˊ甲与hˊ乙,比较,则的一定是盐水。请你将小敏的实验思路补充完整。21、(09年黔东南州)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2)如图14-15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图14-15示数为29.9N。(3)如图14-16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图14-16(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Pa。(5)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①;②。22、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细线、小石块,要求用这些器材测出植物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求植物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23、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如图14-17所示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求:\n(1)分析图像可知,圆柱体重力是________N;(2)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3)圆柱体的体积是_________m3;(4)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5)分析图像BC段,可得结论:物体浸没液体图14-17之前,浸入液体的深度越深,受到的浮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6)分析图像CD段,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如图14-18所示为一粗细均匀的圆桶,横截面积为0.2m2,桶自身重为100N,容器内壁的A点距液面20cm,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为1800pa,圆桶放在水平地面上,求:A1m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②圆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图14-1825、如图14-19所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的部分是75cm3,露出水面的部分是25cm3,根据已有的条件,你能求出那些物理量?并把它们解出来(至少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4个物理量)。图14-19压强和浮力参考答案1、减小压强增大压强减小压强增大摩擦2、不变变小3、解析:甲乙两个图所示的是具有相同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两图所示的是具有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答:被压下的深浅程度(或形变大小)乙、丙甲、乙压强4、空心浮力5、、1402×106Pa6、压强相撞7、105N104kg不变不变变小浮起8、铁块木块9、5×10-20.65N10、1:41:1\n11、1m2500N500pa0.5m2500N1000pa12、68m13、10N8N14、0.25×1035.33×10-415、大气压减小摩擦提高药瓶相对手臂的高度16、(1)压柄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2)钉书针(出针口)很尖细有利于增大压强;(3)底座做得宽大有利于减小压强;(4)订书机是以转轴为支点的杠杆17、60048018、B19、D20、相等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探头在液体中深度小的是盐水21、(1)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3)6.00(4)0.9×105(5)①空气没有排尽②注射器筒壁与活塞之间有摩擦22、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③将石块浸没在植物油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植物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ρ=ρ水23、答案:(1)12(2)8(3)8×10-4(4)1.5×103(5)大(6)结论:浮力大小跟物体的浸没深度无关24、①A点在液体中的深度:hA=20cm=0.2mA点所受液体的压强:pA=1800pa液体的密度:ρ===900kg/m3容器底部在液体中的深度:h=1m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900kg/m3×10N/kg×1m=9×103pa②容器的底面积:S=0.2m2容器中液体的体积:V=Sh=0.2m2×1m2=0.2m3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ρV=900kg/m3×0.2m3=180kg容器中液体的重力:G=mg=180kg×10N/kg=1800N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1800N+100N=1900N\n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9.5×103pa25、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75cm3=7.5×10-5m3木块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3kg/m3×10N/kg×7.5×10-5m3=0.75N木块重:G=F浮=0.75N木块的质量:m===0.075kg=75g木块的体积:V=25cm3+75cm3=100cm3木块的密度:ρ===0.75g/cm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复习要点(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单位:焦耳(J),1J=1N·m。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用焦(J),力F的单位用牛(N),距离S的单位用米(m)。4、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n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对于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公式:W总=W有用+W额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②公式:η=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三)、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定义公式:P=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用焦(J),时间t的单位用秒(s),功率P的单位用瓦(W)。导出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用瓦(W),力F的单位用牛(N),速度υ的单位用米/秒(m/s)。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n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四)、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2、动能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3、重力势能①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五)、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3、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是守恒的)。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一个同学用50N的力,将一个重30N的铅球抛到7m远处。他对铅球做功为()A.350J B.210JC.0 D.无法计算解析:铅球的运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推铅球,第二个阶段是铅球在空中飞行。在第一个阶段人用力推动铅球,铅球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人对铅球做了功,但不知道铅球在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所以无法计算人对铅球做功的数值。在第二个阶段,铅球离开了人,人对铅球不再有推力的作用,由于惯性铅球在空中飞行了7米\n,因此人不再推铅球做功。故正确答案为D。例2、一辆汽车匀速上坡,它的()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C.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解析:汽车匀速上坡,其质量和速度都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动能不变。汽车匀速上坡,它的质量没有改变,但高度增大,因此它的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正确答案为B。例3、如图15-1所示,重500N的A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44N,为使物体匀速移动6m,必须在绳的自由端加60N的水平拉力.那么拉力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J,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解析:本题是对使用滑轮组使物体水平移动时的机械效率的考查。这里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用拉力克服地面摩擦对图15-1物体做功,因此克服地面摩擦做的功是有用功,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的功是总功,其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的距离间满足s动=ns物,由图可知n=3。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就可以求出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6m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144N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用=fs物=144N×6m=864J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动=3×6m=18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60N拉力做的总功:W总=Fs动=60N×18m=108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例4、用一动力臂是阻力臂5倍的杠杆,在5s内用60N的力,把240N的重物举高0.2m,则动力做功的功率是W,杠杆的机械效率为.解析:使用杠杆举高物体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动力做的是总功。物体重力和被举起的高度都知道,就可以计算出有用功。使用杠杆时,\n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几倍,据此就可以求出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又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知道,做功时间知道,就可以计算出总功和总功率。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就可以求出杠杆的机械效率。解:物体重:G=240N物体被举起的高度:h=0.2m利用杠杆做的有用功:W有用=Gh=240N×0.2m=48J动力大小:F=60N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5h=5×0.2m=1m动力做的总功:W总=Fs=60N×1m=60J做功时间:t=5s动力做功的功率:P===12W杠杆的机械效率:η===80﹪例5、几个同学爬杆比赛时,要比较谁的功率大,分别需要哪些测量仪器和测出哪些物理量?分析:要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人爬杆时的功率,首先就要建立一个科学模型,高度抽象、概括地描述人爬杆时的物理状态。有了正确的模型,爬杆人的体重、爬杆的高度和时间是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常规的方法是用体重计测体重,用秒表测时间,用长杆和卷尺测高度。而用控制变量的思想(保持同样的高度或用同样的时间),就可以在时间和高度这两个量中少测一个。因此,这样的设计性实验试题,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考查了学生建立科学模型和正确应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用体重计测体重,用秒表测时间,用长杆和卷尺测高度。(2)用体重计测体重,用秒表分别测出两个同学爬过同样高度所用的时间。(3)用体重计测体重,用长杆和卷尺测出两个同学在相同时间内爬的高度。例6、小红学过“机械效率”后,产生了两个猜想:猜想①:“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斜面就越省力”猜想②:“如果减小斜面的摩擦,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n图15-2sh现提供给的器材有:a.一块长木板、b.一块一端带有小钩的长方体木块、c.棉布、d.毛巾、f.弹簧测力计、g.几个方木块、h.刻度尺。请你选取一些必要的器材验证其中一个猜想:(1)你要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2)你选用的器材(编号):__________。(3)写出验证的主要实验步骤及分析.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控制变量。在验证猜想①的实验中,只改变斜面倾斜程度,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将测出的机械效率与对应的拉力比较得出结论。在验证猜想②的实验中,只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将测出的机械效率与对应的拉力比较得出结论。解答一:(1)验证猜想①(2)选用的器材:a、b、f、g、h(3)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长方体木块的重G;②用长木板作斜面,如图15-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长方体木块匀速拉上斜面;③分别测出拉力F1及小车移动的距离s1和升高的高度h1;④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再做2次实验,得出相应数据:F2、s2、h2和F3、s3、h3。分析:算出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1=、η2=、η3=与拉力F1、F2、F3对应比较可得出结论。解答二:(1)验证猜想②(2)选用的器材:a、b、c、d、f、h(3)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长方体木块的重G;②将毛巾垫在长木板上作斜面,如图15-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将长方体木块匀速拉上斜面;③分别测出拉力F1及小车移动的距离s1和升高的高度h1;④将毛巾换作棉布,再做1次实验,得出相应数据:F2、s2、h2。\n分析:因为长方体木块是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故其所受到的拉力等于所受到的摩擦力,即:f1=F1,f2=F2,所以,算出两次次实验的机械效率:η1=、η2=与拉力F1、F2对应比较可得出结论。例7、如图15-3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 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2) 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_____________。(3)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图15-3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____,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研究物体能量的大小时,常通过比较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题中提到“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可知设计此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2)此处在考查控制变量法,因为动能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速度有关。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控制速度相同,让钢球从相同高度滚下能让钢球在到达斜面底部时的速度大小相同。(3)因钢球滚到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通过实验可知质量越大的钢球,把木块推的越远,故做的功越多,即动能就越大。(4)本题数据表中并没有质量相同和速度相同时有关动能的数据,无法应用控制变量法,但比较质量变化的倍数和速度变化的倍数对动能变化倍数的影响这时是适用的。有数据比较可知:人的质量约是牛的质量的1/12,而速度约是牛的12倍,此时动能约是牛的12倍,这说明动能受到速度变化的影响比受到质量变化的影响更大。解答:(1)动能与质量的关系(2)使钢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同\n(3)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4)速度。人的质量约是牛的质量的1/12,而速度约是牛的12倍,此时动能约是牛的12倍,所以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例8、小明用如图14-4所示的滑轮组,在10s钟内将质量为60kg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2m。已知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为200N。请计算出与此题相关的任意四个物理量(g取10N/kg)。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是对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力学知识的综合考查。FFA解:①求物体A的重力物体的质量:m=60kg物体A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②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物体被起升的高度:h=2m因为有四段绳子吊着重物,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图15-4s=4h=4×2m=8m③物体A上升的速度物体上升的时间;t=10s物体A上升的速度vA===0.2m/s④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F===0.8m/s⑤有用功:W有用=Gh=600N×2m=1200J⑥总功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00N总功:W总=Fs=200N×8m=1600J⑦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1600J-1200J=400J⑧机械效率:η===75﹪⑨有用功的功率:P有用===120W\n⑩总功的功率:P总===160W三、综合练习1、下雨时雨滴匀速下落,下落过程中雨滴的动能_________,势能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落过程中雨滴对地球_________(选填“有”或“无”)作用力.2、(09年长沙市)小强利用如图15-5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图15-5使重为2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f=600N,图15-6图15-7图15-8小强所用拉力F=250N,则拉力F的功率为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3、如图15-6所示,请回答:(1)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的实验,可以说明的一个物理问题是:;(2)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生活与学习中,与滚摆运动过程的能量转化完全相同的生活实例或器材是:___。4、在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三个完全相同的木桩被从空中静止释放的铁块撞击,陷入沙坑中的情况如图15-7所示,在此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若A、B两铁块质量相等,则两铁块下落高度的关系是hA____hB,若A、C两铁块下落的高度相同时,则两铁块质量关系mA____mC,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n5、(09年广西百色市)小明在探究利用杠杆做功的实践活动中,所用的杠杆是一根重为5N、质量均匀的硬棒。他将棒的一端固定,把重为15N的重物挂在棒的中点,然后用手竖直提起棒的另一端,如图15-8所示。若把重物提升了lOcm,则小明使用杠杆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J,机械效率是_______。6、一木块重30N,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A.0JB.150JC.50JD.200J7、A、B两杆竖立在水平地面上,A、B杆长之比为3:5,甲、乙两同学同时进行爬杆,甲用9s,乙用10s,分别爬上A、B杆顶,甲、乙两人体重之比是5:6,则甲、乙两人爬杆的功率之比是( )A.3:4 B.6:5 C.5:9 D.9:208、定滑轮下所挂物体的重力为200N,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4m,如图15-9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至少做了多少功()A.200JB.300JC.400JD.500J图15-9图15-10图15-119、图15-10所示情景是一种游戏,叫做蹦极。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点是弹性绳子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游戏者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C.游戏者通过a点之后,绳子具有弹性势能 D.游戏者到c点时,他的动能最大10、如图15-11,先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然后把铁锁拿近到自己的鼻子,松手后,铁锁向前摆动又摆回来。有关铁锁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锁回摆后能碰到鼻子,因为铁锁的机械能始终不变\nB.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铁锁上升到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小D.铁锁下降到最低点,动能最小图15-1211、如图15-12所示,为探究能量转化,小明将小铁块绑在橡皮筋中部,并让橡皮筋穿入铁罐、两端分别固定在罐盖和罐底上。实验装置做好后让它从不太陡的斜面上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铁罐从斜面高处滚到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铁罐从斜面高处滚到低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C.铁罐从斜面低处滚到高处,主要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铁罐从斜面低处滚到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2、(09年广西百色市)如图15-13所示,是小明在课外探究物体动能、势能的转化时做的一个小实验。对于小球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A.从a到b,小球的势能和动能都增大B.从b到c,小球的势能不变,动能增大C.从c到d,小球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大D.小球到达d处时的动能最大图15-1313、(09年襄樊市)在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是让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碰上一个放置在平面上的木块:(1)当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时,我们要让质量________的铁球分别从斜面的________高度处滚下来去撞击木块。(2)由于铁球动能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出来,因此该实验中,我们是靠观察木块被推走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动能大小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在物理实验中经常被使用,请你列举一个使用转换法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5-14所示。(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记下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的位置,然后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读出 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上移的距离。(2)某同学正确测得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2m\n,钩码重为1.5N,其他被测和计算的数据如下表:拉力F/N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提升的距离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0.60.40.30.24上表中肯定错误的数据是 和 。图15-14(3)若用上述装置提起重1.5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η,提起重3N的钩码,机械效率为η2,则η1 η2。填“>”、“<”或“=”)。15、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较缓5.00.11.60.50.50.863%2较陡5.00.152.20.50.751.168%3最陡5.00.253.10.5(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 J,总功为 J,机械效率是 ;(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 ;(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与倾图15-15斜程度的关系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 。(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n16、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小华采用了图15-16中的第二种方法,0.1min完成了任务。若不计摩擦,试求:(1)运沙子时的机械效率;(2)小华的功率。图15-1617、(09年兰州市)如图15-17所示,重物A是体积为10dm3,密度为7.9×103kg/m3的实心金属块,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若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要保持平衡,求:(1)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是多少?(2)若缓慢将重物A提升2m,拉力做的功是多少?(3)若实际所用拉力为400N,此时该滑轮的效率是多少?(g=10N/kg)图15-1718、(09年茂名市)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如图15-18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小明重600N,1min钟内做俯卧撑30个,每做一次肩膀升高50cm。小明身体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为重心,OA=1m,B到O点的距离OB=1.5m。求:\n(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2)若每个手掌的面积为0.016m2,求双手对地面的压强;(3)1min钟内小明所做的功;(4)小明做功的功率。图15-18功和机械能参考答案1、不变变小变小有2、150080%3、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由于存在着(摩擦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或由于摩擦生热损耗能量,使机械能逐渐减少。或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机械能减少了。(3)单摆(或秋千,或篮球落地后弹跳高度越来越低等)4、木桩进入沙坑的深度小于小于质量和高度5、1.575%6、A7、C8、C9、C10、B11、D12、C13、(1)不同(或“不等)、相同(或“同一”);(2)通过看到乒乓球跳动而知道音叉在振动(或填“看到吸引的曲别针的多少而知道电磁铁磁性强弱”、“温度计示数升高得多的,说明那个容器中的液体吸收热量多”等。本题为开放题,只要正确,均给分)14、(1)匀速 弹簧测力计示数 (2)“拴住弹簧测力计的线端提升的距离s”和“总功W总” (3)<15、(1)1.25,l.55,80.6%(2)费力(或不省力)(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4)应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n16、解:①沙子重:G=100N沙子被提升的高度:h=6m小华对沙子做的有用功:W有=Gh=100n×6m=600J动滑轮和桶总重:G′=10N+20N=30N小华做的额外功:W额外=G′h=30N×6m=180J小华做的总功:W=600J+180J=780J机械效率:η===77﹪②做功时间:t=0.1min=6s小华的功率:P总===130w17、(列综合算式求出第一问给3分,求出第二问给2分,求出第三问给2分。)(1)G=ρVg=7.9×103kg/m3×10-2m3×10N/kg=790NF浮=ρ水V排g=1.0×103kg/m3×10-2m310N/kg=100NF=(G-F浮)=(790N-100N)=345N(2)W=FS=345N×4m=1380J(3)η=====86.25﹪18、解:(1)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得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2)双手对地面压强:(3)人所做的功:(4)人做功的功率:第十六章热和能一、复习要点(一)、分子热运动\n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③课本P124图16.1-2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⑤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4、内能的改变:(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n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三)、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4、单位:[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5、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cm△tQ放=cm(t0-t)=cm△t(四)、热机1、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②定义式:q=(q为热值)③单位:J/kg,J/m3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④关于热值的理解:\n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3、热机的效率:①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五)、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下列事例中,把机械能转化成物体内能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B、用电饭锅做饭C、点燃的爆竹升到空中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分析与解: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选项A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应排除;又选项B是电能转化成物体内能,不符合题意,也要排除在外。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减少。选项C是高温高压的燃气对爆竹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爆竹的机械能增加,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事例,只有选项D中,打气筒打气时,压缩气体做功和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应选择答案D。例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6-1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aB.bC.cD.d解析:本题根据图像研究物体的吸热规律,\n可以用取相同的纵坐标,比较横坐标的方法求解。根据Q吸=cm(t-t0)可知,比热容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假设水的质量前后都从起始温度升高到t",即升高相同的温度,a、b、c、d四条曲线在温度t"时,图16-1对应的加热时间ta、tb、tc、td有:ta=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