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50 KB
- 2022-07-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2008年上海市初中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19Na-23S-32Ca-40六、填表题(共10分)27.在下表中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物质类别(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物质名称碳酸硝酸银化学式ZnSO3物质类别碱(任写一种)解析:碱可以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一水合氨等常见碱中的任意一种。答案:物质名称锌氢氧化钠碳酸三氧化硫硝酸银化学式ZnNaOHH2CO3SO3AgNO3物质类别单质碱(任写一种)酸氧化物盐七、单项选择题(共10分)28.生活中的以下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蒸馏水B.食盐水C.牛奶D.石灰乳解析:根据“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的概念,判断食盐水属于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牛奶和石灰乳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浊液。答案:B29.常温下某同学测得一些食物的近似pH,显碱性的是()A.桃子汁3.5B.苹果汁:3.2C.鸡蛋清:7.8D.牛奶:6.5解析:根据常温下碱性溶液的pH>7予以判断,选项中只有鸡蛋清的pH为7.8>7。答案:C30.钒(V)被誉为金属中的“维生素”,其氧化物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是()A.+1B.+3C.+5D.+7解析:V2O5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设钒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都等于零”,列式:(+x)×2+(-2)×5=0,解得+x=+5。答案:C31.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的稳定性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酒精的可燃性D.浓盐酸的挥发性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选项中木炭的稳定性、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酒精的可燃性都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只有浓盐酸的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答案:D3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O2。有关的O2正确认识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比在O2中燃烧更旺B.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取O2C.O2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实验室中可用加热分解水来制取O2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解析: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为2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O2中燃烧更旺。工业上大量制取O2,可将液态空气略微升温使空气中的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气,从而制得O2。O2不易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水受热很难分解,实验室中不能用加热分解水的方法制取O2,而可用双氧水催化分解或氯酸钾催化受热分解的方法制取O2。答案:B34.根据实验规范,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置于试管上方正中处滴入试管,所以图示A的操作规范正确。图示B的过滤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不正确。图示C的试管中被加热的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容易使液体冲出试管,不正确。图示D用坩埚钳夹取块状固体从试管上方投入试管,会引起试管破裂,不正确,正确的操作应把试管放平,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缓慢竖直,使固体缓慢滑至试管底部。答案:A35.为确保生命安全,处理事故的正确方法是()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行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为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解析:“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表明深洞中CO2的浓度较大,容易使人发生窒息事故,不应继续前行。厨房内管道煤气泄漏出的CO是可燃性的有毒气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有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所以不能“马上点火燃尽”,而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并开窗通风,以降低CO浓度,避免中毒和爆炸事故的发生。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隔绝空气使酒精的火焰熄灭,这是少量酒精着火的最简捷有效的灭火方法。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会使着火的油漂浮在水面而扩大着火的范围,所以不能“浇水灭火”,而应立即盖上锅盖,以隔绝空气使油火熄灭。答案:C36.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关于分子和原子的正确认识是()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B.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发生变化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改变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运动着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只是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没有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前提,作为原子本身可以再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在物理变化中由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没有变化。答案:D3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A.可能存在NaOHB.可能存在Na2SO4C.肯定不存在BaCl2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D.肯定只存在Na2CO3解析:依题意,分步推断如下:①根据“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的现象,推断能形成白色沉淀的反应物可能是Na2SO4、Na2CO3、BaCl2;②根据“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的量、产生气体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图示”,表明沉淀全部溶于盐酸,沉淀不可能是BaSO4,应是BaCO3,说明形成沉淀的原白色固体中肯定不存在Na2SO4、肯定同时存在Na2CO3、BaCl2;而NaOH与Na2SO4、Na2CO3、BaCl2均不发生反应,可能在溶于水、过滤后存在于滤液中,即该白色固体中可能存在NaOH。答案:A八、填空题(共16分)38.氮气、氧气、氦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空气的成分。用化学式填写:(1)占空气体积78%的是;(2)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3)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解析:空气主要由N2和02组成,其中N2占空气的体积78%;稀有气体He在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固态时的CO2叫做干冰,洒到空中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使其周围云雾中的水蒸气降温而凝结成水滴落下,因此可用于人工降雨。答案:(1)N2(2)He(3)CO239.北京奥运会游泳馆“水立方”外墙材料的生产原料之一是四氟乙烯(C2F4)。四氟乙烯由种元素组成,其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解析:由题给四氟乙烯的化学式C2F4,可判断四氟乙烯由C、F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答案:276%40.电石(CaC2)是制取乙炔的原料,工业上生产电石的化学方程式为:,R的化学式是,反应中氧化剂是。解析:根据题给的含有未知物R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推算每个R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和1个O原子,即R的化学式为CO。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的氧化剂的初步概念是提供氧的物质,可判断CaO是氧化剂;但是,根据氧化剂进一步拓展的概念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上海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课本一期教材第106页),本题给反应中C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既降低到CaC2中的-1价、又升高到CO中的+2价,即该反应中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由此说明仅根据氧的得失观点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一定的局限性。答案:COC41.电解水的装置如右图所示:(1)在右图a框内填写气体的化学式。(2)用电解水产物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解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较小的是氧气”或“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的是氧气”,判断右图a框内填写的气体是氧气。(2)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是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写出化学方程式。答案:(1)O2(2)H2+CuOCu+H2O42.KCl是常用的化肥,下图是K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a、b、c三点中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点。(2)40℃时,15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g。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解析:(1)根据题给的KCl溶解度曲线,可知a点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b点溶液恰好处于饱和状态;只有c点未达到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使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2)根据题给的KCl溶解度曲线,查得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1g/100g水,设150g水中最多可溶解KClxg,列式计算如下:x=60.15(g)。答案:(1)c(2)60.1543.纯净的CaCO3可用来测定盐酸的浓度。采用适当的试剂,从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获得高纯度CaCO3的流程如下:试回答:(1)气体B的化学式为,产生B的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写出Ca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使原料中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是“绿色化学”的核心理念之一。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请在流程图上用箭头标示再利用的路线(箭头要求:从可利用的物质出发,指向利用该物质的环节)。解析:(1)煅烧石灰石发生其主要成分CaCO3分解反应,生成的气体是CO2。(2)CO2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CO2气体。(3)要使起始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最终转化为高纯度CaCO3的各原子的利用率尽可能达到100%,应该将上述流程图中出现的气体B(CO2)和最终反应生成的H2O进行再利用,再利用的路线是将气体B(CO2)用作试剂②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再将生成的H2O用作试剂①与固体A(CaO)化合为Ca(OH)2,这样就能使原料石灰石中除了杂质以外的主要成分CaCO3中各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答案:(1)CO2分解(2)CaCO3+2HCl→CaCl2+H2O+CO2↑(3)如下图:九、简答题(共14分)44.某同学在自主学习酸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目的】【实验用品】试管、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石蕊和酚酞试液等【实验内容】实验步骤①②③实验现象溶液变为色稀酸中的铁片表面都有产生;铜片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分析与结论结论:稀酸能与指示剂作用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稀酸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结论:酸能【实验思考】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稀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解析:【实验目的】可根据该实验的内容及其结论逆向推导为:探究稀酸的通性。【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步骤的内容依次判断,步骤①: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稀硫酸、盐酸中,溶液都变为红色;步骤②: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的前面,铁能置换稀硫酸或盐酸里的氢,反应时铁片表面都有氢气的气泡产生,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步骤③:在含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滴入盐酸和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能与碱反应。【实验思考】: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稀酸具有酸的通性的原因是酸都含有氢元素。答案:【实验目的】:探究(或认识)稀酸的通性【实验内容】:①红②气泡Fe+H2SO4→FeSO4+H2↑③与碱反应【实验思考】:酸都含有氢元素45.(2008年上海中考题)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取Wg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验装置:(1)仪器②、⑤的名称是:②、⑤。(2)①、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④。(3)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4)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5)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忽略水蒸气的影响)。为了确保测得的CO2质量准确可靠,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你认为还需要的条件是。解析:本题属于综合探究实验题,可按“综合探究实验解题三步骤”的思路展开分析。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然后围绕该实验目的,分析题给实验装置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原理及装置作用,装置①是利用KClO3受热催化分解制取氧气;装置③是利用氧气与铜粉样品中的Cu和C发生反应分别生成CuO黑色固体和CO2气体;生成的CO2气体进入装置④中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可根据装置④的增重测得杂质炭生成的CO2的质量,再换算为杂质炭的质量,用铜粉样品质量减去炭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由此求得铜的质量分数;装置⑤中的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是否还有未被NaOH溶液吸收的CO2通过。最后紧扣题意回答有关的问题,对于问题(1)~(3)根据上述原理分析不难回答;对于问题(4)要借鉴平时小结的“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要防止液体倒流导致试管破裂”的实验经验来回答;对于问题(5)要根据题意“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的原理和“确保测得的CO2质量准确可靠”的实验要求,“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分析“还需要的条件”:一是氯酸钾必须足量(或过量),以提供足量的氧气把杂质炭氧化成CO2;二是NaOH溶液也必须足量,以保证把生成的CO2全部吸收。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答案:(1)酒精灯烧杯(2)2NaOH+CO2→Na2CO3+H2O(3)红褐色的铜粉变成黑色(4)溶液倒流,引起玻璃管和试管破裂(5)氯酸钾必须足量(或过量);NaOH溶液也必须足量十、本大题分为A、B两组(共10分)A组46.H2、CO都是无色气体,能鉴别它们的方法是()A.观察燃烧时火焰焰色B.检验燃烧产物C.收集气体,移近火焰,听爆鸣声D.观察它们燃烧时的热量变化解析:由于H2、CO都是可燃性气体,燃烧时火焰都是淡蓝色,移近火焰都有轻微的爆鸣声,燃烧时都会放出热量,选项A、C、D的方法都不能用于鉴别;而H2、CO燃烧分别生成H2O、CO2的不同产物,这两种产物可分别用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检验。答案:B47.现有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中x的数值为;它们相互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答案:7MgCl248.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加工成饮用水(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有:(1)向水中加入明矾,它在水中的成分可看作Al2(SO4)3和K2SO4。写出检验水中是否含有硫酸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硫酸盐以K2SO4为例)。(2)向水中通入氯气,其作用是。(3)向水中加入(填写物质名称),通过吸附除去其中的异味。解析:检验可溶性硫酸盐可选用BaCl2或Ba(NO3)2溶液;在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除去水中的异味。答案:(1)K2SO4+BaCl2→BaSO4↓+2KCl或Ba(NO3)2+K2SO4→BaSO4↓+2KNO3(2)杀菌消毒(3)活性炭49.(2008.上海中考题)某工厂每天产生浓度为0.49%的废H2SO4溶液1×106g,需要用碱溶液中和处理。试计算:(1)该厂每天要处理的废酸液中含有H2SO4g。(2)若用烧碱处理废酸液,每天需要NaOH多少克?(3)若改用熟石灰处理废酸液,则每天需要Ca(OH)2的质量NaOH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根据m(溶质)=m(溶液)×c%,求解m(H2SO4)=1×106g×0.49%=4900g。(2)(3)根据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NaOH与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为80︰98,由此设未知数列比例式求解NaOH的质量=4900g×80/98=4000g。(3)根据Ca(OH)2+H2SO4→CaSO4+2H2O,可知Ca(OH)2与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为74︰98,小于NaOH与H2SO4反应的质量之比(80︰98),或求得m〔Ca(OH)2〕=m(H2SO4)×74/98=3700g<m(NaOH)=4000g,判断每天需要Ca(OH)2的质量小于NaOH的质量。答案:(1)4900(2)设需要NaOHxg。2NaOH+H2SO4→Na2SO4+2H2O8098Xg4900g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x=4000(g)答:每天需要NaOH4000克。(3)小于B组46.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物质是()A.液化气B.煤气C.氢气D.天然气答案:C47.金属镁能在CO2中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mol金属镁中约含个镁原子。解析:CO2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可支持金属镁的燃烧,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1mol金属镁中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镁原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答案:2Mg+CO22MgO+C6.02×102348.为了探究影响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实验一:KNO3在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水的质量(g)1050100KNO3的质量(g)3.215.831.6结论:当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多,溶解KNO3的质量越多。实验二:KNO3在2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温度(℃)204060KNO3的质量(g)6.312.822.0结论:当水的质量相同时,。讨论: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写一种)。解析:本题是处理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的探究实验题,根据控制实验变量的原理(即“只改变某一个实验变量而控制其它变量不变,从而获得该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一是控制温度相同,探究改变水的质量对溶解KNO3的质量的影响;实验二是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探究改变温度对溶解KNO3的质量的影响。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温度、水的质量)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气体的压强(外因)和气体的性质(内因)。答案:实验一:温度实验二:温度越高,溶解KNO3的质量越多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性质)49.(2008.上海中考题)某工厂每天产生浓度为0.49%的废H2SO4溶液1×106g,需要用碱溶液中和处理。试计算:(1)该厂每天要处理的废酸液中含有H2SO4g,是molH2SO4。(2)若用烧碱处理废酸液,每天需要NaOHmol。(3)若改用熟石灰处理废酸液,则每天需要Ca(OH)2的物质的量NaOH的物质的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1)根据m(溶质)=m(溶液)×c%,求解m(H2SO4)=1×106g×0.49%=4900g;根据n=,求解n(H2SO4)=。(2)根据2NaOH+H2SO4→Na2SO4+2H2O,可知NaOH与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求得n(NaOH)=2n(H2SO4)=2×50mol=100mol。(3)根据Ca(OH)2+H2SO4→CaSO4+2H2O,可知Ca(OH)2与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小于NaOH与H2SO4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2︰1),或求得n〔Ca(OH)2〕=n(H2SO4)=50mol<n(NaOH)=100mol,判断每天需要Ca(OH)2的物质的量小于NaOH的物质的量。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n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答案:(1)490050(2)100(3)小于8北京中考网—北达教育旗下门户网站www.beijing518.com电话010-62754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