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 MB
  • 2022-07-21 发布

2019年 直击高考 把握高考走向2019高考数学文解答题答题模板ppt课件

  • 10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高考数学文解答题答题模板\n题型解读解答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通常是高考的把关题和压轴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层次和选拔功能.目前的高考解答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综合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的综合型解答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解答题综合考查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n答题模板解读针对不少同学答题格式不规范,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规范每种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按照规范的解题程序和答题格式分步解答,实现答题步骤的最优化.万能答题模板以数学方法为载体,清晰梳理解题思路,完美展现解题程序,把所有零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整合到不同的模块中,再把所有的题目归纳到不同的答题模板中,真正做到题题有方法,道道有模板,使学生从题海中上岸,知点通面,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解题得高分.\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1)设x=x0是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g(x0)的值;破题切入点由x=x0是y=f(x)的对称轴可得f(x0)取到f(x)的最值;因为x=x0是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1)设x=x0是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g(x0)的值;破题切入点由x=x0是y=f(x)的对称轴可得f(x0)取到f(x)的最值;\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1)设x=x0是函数y=f(x)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求g(x0)的值;破题切入点由x=x0是y=f(x)的对称轴可得f(x0)取到f(x)的最值;\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2)求函数h(x)=f(x)+g(x)的单调递增区间.破题切入点将h(x)化成y=Asin(ωx+φ)的形式.\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2)求函数h(x)=f(x)+g(x)的单调递增区间.破题切入点将h(x)化成y=Asin(ωx+φ)的形式.\n第1讲 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性质问题(2)求函数h(x)=f(x)+g(x)的单调递增区间.破题切入点将h(x)化成y=Asin(ωx+φ)的形式.\n第一步: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一般化成y=Asin(ωx+φ)+h的形式,即化为“一角、一次、一函数”的形式;第二步:由y=sinx,y=cosx的性质,将ωx+φ看做一个整体,解不等式,求角的范围或函数值的范围;第三步:得到函数的单调性或者角、函数值的范围,规范写出结果;第四步:反思回顾,检查公式使用是否有误,结果计算是否有误.构建答题模板\n\n(2)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n\n(2)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破题切入点可令n=1,n=2得关系式联立求a1;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问题例2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2Sn=an+1-2n+1+1,n∈N*,且a1,a2+5,a3成等差数列.(1)求a1的值;解当n=1时,2a1=a2-4+1=a2-3,①当n=2时,2(a1+a2)=a3-8+1=a3-7,②\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又a1,a2+5,a3成等差数列,所以a1+a3=2(a2+5),③由①②③解得a1=1.\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破题切入点由已知可得n≥2时,2Sn-1=an-2n+1,两式相减.(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解∵2Sn=an+1-2n+1+1,∴当n≥2时,有2Sn-1=an-2n+1,\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即an=3n-2n,n=1时也适合此式,∴an=3n-2n.\n第一步:令n=1,n=2得出a1,a2,a3的两个方程,和已知a1,a2,a3的关系联立求a1;第二步:令n≥2得关系式后,利用作差得an+1,an的关系;构建答题模板第三步:构造等比数列,并求出通项;第四步:求出数列{an}的通项.\n跟踪训练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n=2an+(-1)n(n∈N*).(1)求数列{an}的前三项a1,a2,a3;解在Sn=2an+(-1)n,n≥1中分别令n=1,2,3,得\n证明由Sn=2an+(-1)n,n≥1,得Sn-1=2an-1+(-1)n-1,n≥2.两式相减得an=2an-1-2(-1)n,n≥2.\n\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破题切入点由Sn的最大值,可据二次函数性质求k,因而确定an;数列求和问题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kn(其中k∈N*),且Sn的最大值为8.(1)确定常数k,并求an;\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故k2=16,因此k=4,\n第2讲 常考的数列综合问题破题切入点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n第一步:利用条件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第二步:写出Tn=b1+b2+…+bn的表达式;第三步:分析表达式的结构特征、确定求和方法.(例如:公式法、裂项法,本题用错位相减法);第四步:明确规范表述结论;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及解题规范.如本题中在求an时,易忽视对n=1,n≥2时的讨论.构建答题模板\n(1)求数列{an}和{bn}的通项公式;\n又数列{an}是等比数列,\n\n当n≥2时,bn=Sn-Sn-1=n2-(n-1)2=2n-1,当n=1时,b1=1也适合此通项公式.∴bn=2n-1(n∈N*).\n\n\n第3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破题切入点根据中位线找线线平行关系,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例4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E、F分别为PC、BD的中点,侧面PAD⊥底面ABCD,且PA=PD=AD.(1)求证:EF∥平面PAD;\n第3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证明连接AC,则F是AC的中点,又∵E为PC的中点,∴在△CPA中,EF∥PA,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EF∥平面PAD.\n(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破题切入点先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再利用性质定理.第3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证明∵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又∵CD⊥AD,∴CD⊥平面PAD,∴CD⊥PA.\n∴△P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PD=90°,即PA⊥PD.又∵CD∩PD=D,∴PA⊥平面PCD,又∵PA⊂平面PAB,∴平面PAB⊥平面PCD.第3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n第一步:将题目条件和图形结合起来;第二步:根据条件寻找图形中的平行、垂直关系;第三步:和要证结论相结合,寻找已知的垂直、平行关系和要证关系的联系;第四步:严格按照定理条件书写解题步骤.构建答题模板\n跟踪训练4(2019·山东)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AC,AB⊥PA,AB∥CD,AB=2CD,E,F,G,M,N分别为PB,AB,BC,PD,PC的中点.(1)求证:CE∥平面PAD;证明方法一 取PA的中点H,连接EH,DH.又E为PB的中点,\n所以四边形DCE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E∥DH.又DH⊂平面PAD,CE⊄平面PAD.所以CE∥平面PAD.方法二 连接CF.\n又AF∥CD,所以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因此CF∥AD,又AD⊂平面PAD,CF⊄平面PAD,所以CF∥平面PAD.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又PA⊂平面PAD,EF⊄平面PAD,所以EF∥平面PAD.因为CF∩EF=F,故平面CEF∥平面PAD.又CE⊂平面CEF,所以CE∥平面PAD.\n(2)求证:平面EFG⊥平面EMN.证明因为E、F分别为PB、AB的中点,所以EF∥PA.又因为AB⊥PA,所以EF⊥AB,同理可证AB⊥FG.又因为EF∩FG=F,EF⊂平面EFG,FG⊂平面EFG.所以AB⊥平面EFG.又因为M,N分别为PD,PC的中点,所以MN∥CD,又AB∥CD,所以MN∥AB,所以MN⊥平面EFG.又因为MN⊂平面EMN,所以平面EFG⊥平面EMN.\n第4讲 直线与圆的综合求解策略破题切入点求出圆上三点,根据三点坐标灵活设出圆的方程;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y=x2-6x+1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上.(1)求圆C的方程;故可设圆C的圆心为(3,t),\n第4讲 直线与圆的综合求解策略\n第4讲 直线与圆的综合求解策略破题切入点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转化已知条件求出a的值.(2)若圆C与直线x-y+a=0交于A,B两点,且OA⊥OB,求a的值.解设A(x1,y1),B(x2,y2),其坐标满足方程组:消去y,得到方程2x2+(2a-8)x+a2-2a+1=0.\n第4讲 直线与圆的综合求解策略由已知可得,判别式Δ=56-16a-4a2>0.设x1,x2是方程的两根,由于OA⊥OB,可得x1x2+y1y2=0,又y1=x1+a,y2=x2+a,所以2x1x2+a(x1+x2)+a2=0.②由①②得a=-1,满足Δ>0,故a=-1.\n第一步:求出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两条坐标轴);第二步:求出圆心和半径并且写出圆的方程;第三步: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第四步:求出联立后方程的判别式以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五步:根据垂直的等价条件——数量积为零求出字母a的值.构建答题模板\n跟踪训练5(2019·课标全国Ⅰ)已知点P(2,2),圆C:x2+y2-8y=0,过点P的动直线l与圆C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M,O为坐标原点.(1)求M的轨迹方程;解圆C的方程可化为x2+(y-4)2=16,所以圆心为C(0,4),半径为4.\n故x(2-x)+(y-4)(2-y)=0,即(x-1)2+(y-3)2=2.由于点P在圆C的内部,所以M的轨迹方程是(x-1)2+(y-3)2=2.\n(2)当|OP|=|OM|时,求l的方程及△POM的面积.由于|OP|=|OM|,故O在线段PM的垂直平分线上.又P在圆N上,从而ON⊥PM.\n\n第5讲 圆锥曲线的常规问题破题切入点用a,b表示s可得关于a,b,c的不等式,进而转化成关于e的不等式,求e的范围.\n第5讲 圆锥曲线的常规问题\n第5讲 圆锥曲线的常规问题\n第一步:提取.从题设条件中提取不等关系式;第二步:解不等式.求解含有目标参数的不等式,得到不等式的解集;第三步:下结论.根据不等式的解集,并结合圆锥曲线中几何量的范围,得到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第四步:回顾反思.根据题设条件给出的不等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要考虑圆锥曲线自身的一些几何意义,如离心率的范围,圆锥曲线定义中的a,b,c的大小关系等.构建答题模板\n(1)求椭圆C的方程;设c>0,c2=a2-b2,\n\n(2)求m的取值范围.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k≠0),l与椭圆C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Δ=(2km)2-4(k2+2)(m2-1)=4(k2-2m2+2)>0,(*)\n整理得4k2m2+2m2-k2-2=0,即k2(4m2-1)+(2m2-2)=0.\n由(*)式,得k2>2m2-2,\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破题切入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E的方程;(1)求椭圆E的方程;\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所以b2=a2-c2=1.\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破题切入点探求定点可以先根据特殊情况找出点,再对一般情况进行证明.解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M(m,0),设P(x1,y1),Q(x2,y2),\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x1x2-m(x1+x2)+m2+y1y2.①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即(2k2+1)x2-4k2x+2k2-2=0,\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②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1,\n第6讲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n第一步:引进参数.从目标对应的关系式出发,引进相关参数.一般地,引进的参数是直线的夹角、直线的斜率或直线的截距等;第二步:列出关系式.根据题设条件,表达出对应的动态直线或曲线方程;第三步:探求直线过定点.若是动态的直线方程,将动态的直线方程转化成y-y0=k(x-x0)的形式,则k∈R时直线构建答题模板\n恒过定点(x0,y0);若是动态的曲线方程,将动态的曲线方程转化成f(x,y)+λg(x,y)=0的形式,则λ∈R时曲线恒过的定点即是f(x,y)=0与g(x,y)=0的交点;第四步:下结论;第五步:回顾反思.在解决圆锥曲线问题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时,引进参数的目的是以这个参数为中介,通过证明目标关系式与参数无关,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n跟踪训练7已知抛物线y2=4x的焦点为F,直线l过点M(4,0).(1)若点F到直线l的距离为,求直线l的斜率;解由已知得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4),由题意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1,0),\n(2)设A,B为抛物线上的两点,且直线AB不与x轴垂直,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恰过点M,求证: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定值.证明设线段AB中点的坐标为N(x0,y0),A(x1,y1),B(x2,y2),因为直线AB不与x轴垂直,所以AB斜率存在,\n\n即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定值2.\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破题切入点直接求f′(x),得f′(2)后写出切线方程;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问题(1)当a=1时,求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所以,曲线y=f(x)在点(2,f(2))处的切线方程为\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破题切入点求导函数f′(x)后要对a进行讨论,可以列表观察函数f(x)的单调性,极值.(2)当a≠0时,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与极值.由于a≠0,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函数f(x)在x2=a处取得极大值f(a),且f(a)=1.\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函数f(x)在x1=a处取得极大值f(a),且f(a)=1.\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a2.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a2.\n第一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如本题函数的定义域为R.第二步:求f(x)的导数f′(x).第三步:求方程f′(x)=0的根.第四步:利用f′(x)=0的根和不可导点的x的值从小到大顺次将定义域分成若干个小开区间,并列出表格.第五步:由f′(x)在开区间内的正、负值判断f(x)在开区间内的单调性.构建答题模板\n第六步:明确规范地表述结论.\n(1)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与直线x-2y=0垂直,求实数a的值;解f(x)的定义域为{x|x>0}.根据题意,有f′(1)=-2,所以2a2-a-3=0,\n(2)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①当a>0时,因为x>0,由f′(x)>0得(x-a)(x+2a)>0,解得x>a;由f′(x)<0得(x-a)(x+2a)<0,解得00,由f′(x)>0得(x-a)(x+2a)>0,解得x>-2a;由f′(x)<0得(x-a)(x+2a)<0,解得00.故(1,+∞)是g(x)的单调增区间,因此,x=1是g(x)的唯一极值点,且为极小值点,从而是最小值点,所以最小值为g(1)=1.\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破题切入点可构造函数h(x)=g(x)-,通过h(x)的单调性比较g(x),的大小;\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当x∈(0,1)∪(1,+∞)时,h′(x)<0,h′(1)=0,因此,h(x)在(0,+∞)内单调递减,\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破题切入点对任意x>0若不存在x0,只需取一特殊值即可;若存在x0,一般利用最值解决.\n第7讲 导数的应用问题解满足条件的x0不存在.证明如下:但对上述x0,取x1=时,有lnx1=g(x0),这与(*)左边不等式矛盾,\n构建答题模板第二步:根据求单调性、极值的步骤探求函数h(x)的单调性;第三步:根据h(x)的单调性比较h(x)和0的大小;第四步:下结论,反思回顾.\n跟踪训练9已知函数f(x)=ax2+bx+c+lnx.(1)当a=b时,若函数f(x)在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a=b时,f(x)=ax2+ax+c+lnx,当a>0时,∵x>0,∴2ax2+ax+1>0,∴f′(x)>0,\n∴f(x)在(0,+∞)上单调递增;当a<0时,设g(x)=2ax2+ax+1,故在(0,+∞)上,函数g(x)的符号不确定,即此时f′(x)的符号不确定,∴函数f(x)在(0,+∞)上不单调.综上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0,+∞).\n\n且f(x)=x2-3x+c+lnx.又∵f(1)=-1,∴1-3+c=-1,得c=1,∴f(x)=x2-3x+1+lnx.\n∵当x∈(1,2]时,f′(x)>0,∴函数f(x)在(1,2]上单调递增.\n∴f(x)max=-1+ln2,∴m≥-1+ln2.\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例10某校高三(1)班共有40名学生,他们每天自主学习的时间全部在180分钟到330分钟之间,按他们学习时间的长短分5个组统计,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组别分组频数频率第一组[180,210)0.1第二组[210,240)8s第三组[240,270)120.3第四组[270,300)100.25第五组[300,330)t\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1)求分布表中s,t的值;(2)王老师为完成一项研究,按学习时间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40名学生中抽取20名进行研究,问应抽取多少名第一组的学生?(3)已知第一组学生中男、女生人数相同,在(2)的条件下抽取的第一组学生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概率是多少?\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审题破题根据频率、频数关系求s,t→根据分层抽样特征求第一组抽取的学生数→列举第一组中所有抽样的方法→利用古典概型求解\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故应抽取2名第一组的学生.(3)在(2)的条件下应抽取2名第一组的学生,记第一组中2名男生为a1,a2,2名女生为b1,b2.\n第8讲 统计和古典概型的综合问题按学习时间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名第一组的学生共有6种结果,列举如下:a1a2,a1b1,a1b2,a2b1,a2b2,b1b2.其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被抽中的有a1b1,a1b2,a2b1,a2b2这4种结果,\n第一步:定模型:根据统计知识确定元素(总体、个体)以及要解决的概率模型.第二步:列事件:将所有基本事件列举出来(可用树状图).构建答题模板第三步:算概率:计算基本事件总数n,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m,代入公式P(A)=.第四步:规范答:要回到所求问题,规范作答.\n跟踪训练10某产品的三个质量指标分别为x,y,z,用综合指标S=x+y+z评价该产品的等级.若S≤4,则该产品为一等品.现从一批该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产品作为样本,其质量指标列表如下:产品编号A1A2A3A4A5质量指标(x,y,z)(1,1,2)(2,1,1)(2,2,2)(1,1,1)(1,2,1)产品编号A6A7A8A9A10质量指标(x,y,z)(1,2,2)(2,1,1)(2,2,1)(1,1,1)(2,1,2)\n(1)利用上表提供的样本数据估计该批产品的一等品率;解计算10件产品的综合指标S,如下表:产品编号A1A2A3A4A5A6A7A8A9A10S4463454535其中S≤4的有A1,A2,A4,A5,A7,A9,共6件,从而可估计该批产品的一等品率为0.6.\n(2)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①用产品编号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②设事件B为“在取出的2件产品中,每件产品的综合指标S都等于4”,求事件B发生的概率.解①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A4},{A1,A5},{A1,A7},{A1,A9},{A2,A4},{A2,A5},{A2,A7},{A2,A9},{A4,A5},{A4,A7},{A4,A9},{A5,A7},{A5,A9},{A7,A9},共15种.\n②在该样本的一等品中,综合指标S等于4的产品编号分别为A1,A2,A5,A7,则事件B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1,A2},{A1,A5},{A1,A7},{A2,A5},{A2,A7},{A5,A7},共6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