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36 KB
- 2022-07-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北京高考大作文题】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审题思路:北京的高考作文题,一向有一种风向杆的作用,可以成为各省市命题的参考和借鉴。本次的题目,以“老规矩”为话题核心,唤起大家对传统事物的记忆。应该说,这个材料,非常好下手,审题方面,只要看过素材,基本上不存在偏题或离题的可能。但是,围绕“老规矩”,要写出新意或者高度,并不容易。对于老规矩,我们可以赞同,毕竟,这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也应该反思,为什么它们逐渐消失了呢?在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继承和发展这些老规矩呢?有了这些疑问,就可以顺藤摸瓜,写出个人对老规矩的思考。为了展现辩证思考,寨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老规矩,写了《为老规矩点赞》和《理性看待老规矩》两篇作文。为老规矩点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也是日新月异。以老规矩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淡忘。有人认为这是世易时移,理所当然。我却要“逆势而动”,为老规矩点赞!老规矩是传统智慧的集合,凝聚了老一辈的社会生活经验。显然,这些智慧和经验,在当下颇有局限,但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东西经受了时光的洗礼,值得我们辈辈相传。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老规矩大都劝人向善,要求每个人真诚待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些,无疑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时至今日,依然可以成为传家宝,让社会风貌变得更美好。老规矩也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说,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我也想说,越是老的规矩,也就越能体现传统特色,更应该被传承和保护。而真正的传承和保护,不是把这些代表传统文化的老规矩,写进历史书,或者装进民俗博物馆,而是在生活中予以提倡,进行运用。如此,老规矩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也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保护。否则,所谓老规矩,不过是旧时代的一块标签,偶尔拿出来贴一贴,\n不过是装饰门楣,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n最近有一部电影唤醒了人们对北京老规矩的记忆。当事人认死理,讲诚信,做事不耍滑头,为人绝不虚伪。这就是北京胡同里的老炮儿们。冯小刚主演的电影《老炮儿》,展现了老北京的生活,也诠释了老规矩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和关注。在我看来,这既反映了老规矩的魅力,也传播了老规矩的影响力,是保持老规矩生命力的极好方式。若能有更多这样的方式,老规矩一定可以深入人心,焕发新的生命力。当然,时代在发展,老规矩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一些明显与现代理念相冲突的老规矩,比如,“不许管闲事儿”,应该被淘汰。唯有适应时代变化,去粗取精,才能让老规矩老而不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凝聚着传统智慧的老规矩,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老规矩,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位置,也应该找到位置。让我拥抱你吧,老规矩!相信你能老骥伏杨,志在千里,也祝你老而弥坚,焕发新的生命力!理性看待老规矩老规矩又火了!随着一些网友贴出北京的老规矩,这些原本淡出了生活的“陈年旧历”,重新引发了社会热议。诚然,老规矩有积极意义。作为以前社会风俗的剪影,老规矩中的积极方面,时至今日,仍然有进步意义。比如,提倡真善美,讲究礼智信,这些无疑对当下社会生活有极大教化作用,值得弘扬和提倡。但是,我们不能就此一概而论,全盘接受老规矩。毕竟,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今的风貌,跟产生老规矩的土壤,已经有天差地别。作为那个年代的规矩,并不一定适合当下的环境。而老规矩中包含的传统智慧,更有可能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中,有过非常清晰的剖析。中国的传统社会,长期处于封闭自足的状态,生活节奏慢,缺乏变化。因此,老人们的阅历和经验,足以应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而由老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规矩,无疑是传统智慧之荟萃,对当时的社会有现实指导意义。可是,当下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事物层出不穷,老规矩难以应对新变化,反而可能会变成时代进步的绊脚石,又如何能用它来解决新时期的问题呢?况且,老规矩作为旧时代的“智慧”,还有很多说法,非但于今人无益,反而有害。“不许管闲事儿”,就是其中的一个典例。\n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乡绅社会,自古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区域,基本靠乡绅来管理。因为缺乏流动性,地方就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治理,礼法是主线,王法只是补充。礼法的本质是维护现有秩序,让大家各安其份,管好自我家族。因此,地方上至乡绅,下至黎民,普遍只有小家观念,却缺乏公共权益的意识。于是,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就成为了一种生存智慧。然而,这种在当时极其明智做法,在如今无疑极不明智。因为,当下是一个公共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有公共责任感。如果当下每个人还按不管闲事的老规矩来为人处世,那公共食品、医疗、卫生等问题谁来关注和保障?因此对于老规矩中的有害之说,应该坚决摒弃。我们甚至还要提高警惕,不断戒备,防止这些被摒弃的糟粕,死灰复燃,又怎么可以大力提倡呢?总之,这是一个新时代,需要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规矩。对于老规矩,应该理性对待。最好的做法,无疑像鲁迅所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还要辩证吸收,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老规矩的价值,也让老规矩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