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历史分析课件 69页

  • 1.96 MB
  • 2022-07-22 发布

2010年中考历史分析课件

  • 6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河北省历史中考的几个基本问题面对中考,心中有数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n明确中考命题的依据、原则、范围和分值:一、命题依据:《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必须体现基础课程改革方向,有利于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同时应符合初中教学实际,不出偏、难、怪题,不出带有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色彩的题目。\n二、命题原则:1.主观题分值比例约占六成根据我省今年中考文化课考试的命题原则,试题将反映出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文科综合的命题将进一步体现发展学生素质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坚持考查能力的方向,突出课程的主干知识,完善考查学生能力的题型。文科综合试卷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4:6。\n2.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命题必须渗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新理念,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坚持教育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大事,对重点、热点问题要给予特别关注,重视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n3.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命题应注意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注意考查问题的探究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命题应注意不同学科知识的联系和综合,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结构体系整体把握能力。\n三、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内容。四、分值:文科综合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思想政治45分,历史45分,两学科间的综合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n----201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应考策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n一、河北省近三年试题统计二、2010年河北省试题主要特点三、试卷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2010年中考试卷分析\n年份1.河北省近三年中考试卷题型分析和分值统计比较选择题读图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82009201014281621511212241611022513261619218一、河北省近三年试题统计\n2.河北省近三年历史中考试卷考点分析与统计比较中国史世界史综合性试题分值近代现代合计近代现代合计2008121830111020102009211738101222520101882610192942010年中考题中国近代史分值比重较大,其中11、12、13、22题选择题涉及到中国近代史。今年中国现代史比重陡然缩小,14、15、20题选择题涉及到中国现代史,大题中只涉及两分的分值。世界近代史分值平稳,今年世界现代史分值骤增,其中选择题有17、18、19、24题,大题分值占11分。一、河北省近三年试题统计\n2010年河北省中考考试说明中强调了“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典型题型示例“25题”:增加了一道“活动探究”题。写短文,开放性较强(200字以内)。1.紧扣中考考试说明,突出能力立意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例25】活动探究通过中外近代现代历史的学习,你对其中的哪一历史人物、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哪一历史时期有较深刻的感受?请写一篇短文一类阐述。要求:自拟题目;观点积极向上,简明扼要,层次清晰;不超过200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及阐释历史观点的能力,应是历史学科的最高能力体现。作答时,需要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并且言简意赅。\n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中突出了考试说明的变化,加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在所有的试题中都有所体现。考查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18.“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材料论述了A.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B.西欧经济恢复的影响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背景D.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基于所学的西欧经济恢复的相关知识,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通过阅读、分析、理解,得出正确结论。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n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材料二 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少数右翼学者认为,苏联历史中一切阴暗的东西都源于列宁,苏联的制度从一开始就错了。材料三 在普通百姓心目中,列宁是穷苦人的救星,是公正的象征。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普通百姓更加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n(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俄罗斯哪三个群体对列宁的评价?三则材料中不同的群体对列宁产生了不同的评价,考查了阅读材料、提取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作出评价的相同背景。此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出“俄罗斯”及“在社会分配严重两极分化的今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判定出苏联解体、俄罗斯现状是这些群体做出评价的相同背景。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的能力\n(3)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请用所学的中外史实加以说明。此问提供了一个论点,即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该题整体上是要引导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梳理线索,用平时积累的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考查了对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的评价,实际上是2010年考试说明变化中的历史小论文题的反映。近几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历史小论文成为高考的一个亮点,这也是中考和高中接轨的一种体现,近几年高考题中小论文题往往是给出论点,然后论证等等形式。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能力\n考查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2010年历史选择题中的材料型选择题非常突出,比如,第11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第15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16题考查拿破仑称帝、第17题考查绥靖政策等等。材料题第32题。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11.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试题通过情景材料,反映出清政府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折射出当时宏观的历史背景,认识到国富才能民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n15、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了经济特区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题通过情景材料,让学生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n16.贝多芬为拿破仑创作了《第三交响曲》并题字“献给拿破仑·波拿巴”。1804年,当他听到一个消息后,愤然将题字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这一“消息”指A.拿破仑发动政变B.拿破仑称帝C.拿破仑下台D.拿破仑病逝呈现的材料为一情境故事,通过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愤然修改《第三交响曲》题字的故事,折射出当时法国人民反对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的强烈愿望。试题给学生准确获取信息提出了较高要求,准确把握材料含义成为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n17.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A.殖民扩张政策B.委任统治政策C.绥靖政策D.“冷战”政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活灵活现地将二战爆发前和战争初期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描述出来。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阅读历史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n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2010年历史图表题相比于2009年更突出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必要的学科能力。例如,第12题,一战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第14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1913年中国24.4%外国75.6%1919年中国7.0%外国93.0%12.右图是中国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煤矿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开展B.戊戌变法的推动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此题是一个图表题,通过两幅图的对比和有效信息的提取,就不难选出答案来。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19191913中国中国外国外国\n14.右图所示的“江苏省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其印发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人民民主政权B.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C.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D.实现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一张文物图片再现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景,图中蕴含着“公私合营”、“合营棉布商店”、“一九五六年”等关键信息,试题以原始图片作为素材,增添了浓重的历史感,将理性思维与感性认识协调起来。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n31.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是谁?此问联系近代社会生活,考查了图中人物所着服装的创制者。选用了一幅历史老照片,主要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深入挖掘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时的合影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考查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n2010年的历史试题着眼从社会热点出发,自然引出历史,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做到了历史和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体现学以致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结合周年纪念以及社会热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八国联军侵华110周年纳米比亚独立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双百人物民族团结问题上海世博会世界近代民主政治等等。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19.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D.纳米比亚独立考核了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即获得民族独立和平等的标志。学生读取材料的过程就是体会非洲受奴役的历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历史的正义感,实现了感情升华的过程。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20.下列“双百”人物中,为我国科技强军做出杰出贡献的是A.雷锋B.王进喜C.袁隆平D.邓稼先从我国“双百”人物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入题,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国防力量的同时,应牢记那些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22.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两者取得成功的相同原因有①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③与当地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协议④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准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考核了民族团结这一热点问题,属于经典试题,通过做此题,学生们就能体会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1)1910年,一位叫陆士谔的上海青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虚构了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情景。上海当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助于陆士谔的幻想?(6分)    (2)如今,幻想已成现实。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 (3)请据当今中国、世界发展的趋势,用一句话预测百年后中国的整体状况。(2分)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n本题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时代背景,把上海作为中国发展缩影。(1)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相当于考察中国的昨天;(2)考查世界发展的趋势,从中国走向世界,从近代走向现代,相当于考察中国的今天;(3)考查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从历史走向未来。以上问题层层递进,从考查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到知识迁移,历史想象力,要求的能力呈递进状态。同时以发展的眼光,预示了未来中国必将实现民族复兴,让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充满信心,也明确了他们肩上的使命和责任。该题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n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为实现民主政治,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资产阶级掀起了反对专制集权的斗争。经过反复、曲折的较量,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得以确立。17~19世纪,推动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共同因素有哪些?(6分)二、河北省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特点总结归纳了世界近代史上,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主要因素。\n三、试卷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①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扎实②审题不善思考,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④表述不清,归纳概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⑤书写潦草、卷面凌乱学生基本功有待提高③学生在解题技巧上欠缺,缺少灵活性。\n历史学科被列入中考科目以来,命题的形式不断变化,命题的指导思想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问题立意,试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试题的灵活度和开放度越来越高,这对我们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关键,找准方法,才会事半功倍。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n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①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可以单元过关、学练结合的方法,理清每一单元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重要概念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系,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专题化。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n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②强化答题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强化审题能力和答题技巧的规范化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n各种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n一、选择题(客观题)选择题的主要题型有:陈述选择题(含不完整陈述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含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思想品德与历史综合选择题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诸多题型的具体运用中,大部分试题往往是复合式的。\n1.全面审题,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个条件【例】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改革\n2.否定式一定要注意到“不”或“错误”的字眼。【例】关于近代开展新式教育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清朝统治B.推动了社会进步C.培养了实用人才D.顺应了时代潮流\n3.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例】2007年24题:下列事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①《人权宣言》的颁布  ②宪章运动的开展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n2008年26题:下列史实对解决民生问题起到积极作用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②罗斯福新政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④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n4.比较型选择题也可使用排除法(2009年河北)第16题: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C.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巩固了欧美资产阶级的统治\n5.材料式选择题,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例1】06年26题: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n(2009烟台)右图是1991年中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可它左上角残缺了,只能模糊看到“一百二十周年”“1871—1991”“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字样。依据这些信息判断,这枚邮票是为纪念下列哪一运动而发行的?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B.日本明治维新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巴黎公社革命\n(2009河南)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历程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n(2009烟台B)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年份发展状况1952195719601965ADBC\n6.要注意集中精力,正确涂卡。二、非选择题(主观题)1.读图简答题着重考查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注意有关的文字说明也是图片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简单的应用能力。\n2.材料解析题▲特点:(1)主题立意鲜明,若干材料均围绕一个中心议题,问题之间联系紧密,并明确规定解答方向,体现了材料解析题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特征。(2)设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3)选材灵活,材料内容和设问方式均通俗易懂。(4)侧重于说明,考查的内容比较具体。\n▲如何解答材料题①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懂材料,明确材料主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n【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仍不太平,10多年间,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1998年8月,美国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了科索沃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材料二:至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如科索沃战争爆发后,由于俄罗斯、中国等国的共同干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被迫终止对“南联盟”的空袭。\n(1)材料一中,美国“到处插手别国事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如何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3)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意义是什么?\n【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在斯大林经济体制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曾取得巨大成就。1940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后来,该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虽历经几次改革,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陷入困境,出现了危机。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采用苏联模式,经济建设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后来社会经济却逐渐丧失了活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形成了新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请回答: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1分)并说明这种体制特征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3分)\n②结合阅读材料获取的信息,对照问题思考答案。注意根据题目设问要求,确定答案范围。材料题常用的两种问法:“根据材料N回答……”“根据材料N和所学知识回答……”\n③关注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它可以帮助你确定答题的方向、范围。【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由我们提出。”——1945年毛泽东请回答:材料中毛泽东论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国民党对和平“毫无准备”,他们却在准备着什么?\n④组织答案,紧扣提问,准确表达。不需要展开论述;一般不要直接摘抄材料原话,应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n3.问答题▲特点:(1)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时空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2)问答题着重考查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理解、多角度思维及运用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n▲问答题答题的方法和步骤:①审题。提示项——确定解答的方式;限定项——限定解答的时间、空间、观点等,为解答提供已知条件;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对象和内容;求答项——指定解答求知的项目。\n五四运动前后,推动思想解放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和问题涉及的,你认为还有哪些?求答项、提示项中心项限定项限定项2009年33题(3)\n材料二:(五四运动后)伴随着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各式各样的“主义”(包括机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改良主义等)蜂拥而来,各种研究新思潮的团体、介绍新思潮的刊物纷纷出现,各种改造社会的新方案、新主张不断提出。材料二和问题(2)涉及: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或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或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推动)等。\n②多维思考,组织答案。根据分值判断至少需要答几点。坚持广度第一,深度第二的原则。③打草稿,列提纲。④正式答题。形式上要做到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内容上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实与观点有机统一。⑤检查。\n三、政史综合部分选择题采用的是主题式选择题,或者叫“一拖二”选择题。运用单科知识解答即可。\n综合论述题具体步骤是:第一,阅读材料,明确内涵;第二,审清题意,联系所学;第三,多向思维,得出认识;第四,史论结合。\n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③关注社会生活,凸显学科功能关注社会热点,以社会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社会热点。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社会热点是对社会热门话题的提炼,通常是指社会热门话题中能与考点相吻合的部分。在冲刺阶段夯实教材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和历史周年事件,培养关注现实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复习备考时要合理的利用教材、拓展教材,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热点问题要“冷”处理,注重多角度,发现热点切入点,设置新问题。\n三、初中历史教学建议①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②强化答题方法,注重能力培养③关注社会生活,凸显学科功能四、扬帆起航,我们需要注意什么\n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n材料三:伴随着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方的奴隶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林肯政府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政府在战争初期……提出维护宪法和联邦统一的口号。请回答:(1)面对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所出现的问题俄国、日本、美国分别是通过什么事件解决的?(3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三个历史事件之所以产生的共同内在动力是什么?推动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产生的共同外部力量有哪些?(6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