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1.50 KB
  • 2022-07-22 发布

最新中考语文PPT课件14识字与写字2教学讲义ppt课件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语文PPT课件14识字与写字2\n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显而易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透,山水游记不多,且以课内为主。从选文篇幅看,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名家名篇选段为主。从选文数量看,以两个居多,偶有三个。从选文与教材关系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组合;二是课内与课外组合;三是课外与课外组合。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n从2013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文言文比较阅读在中考阅读中的比重较大。从选材上看,命题选材特点是:(1)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2)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3)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4)主题内容相似的不同作品。目前,比较阅读出现了两种新的走势:(1)文言文与诗词曲比较阅读,如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试题;(2)文白比较阅读,如2012年山东的枣庄、湖北的宜昌等地就是这样。\n\n\n\n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析本题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刘禹锡借“陋室”言志,表现了他不贪恋荣华富贵,不同流合污,抒发了他高洁恬淡、安贫乐道的情怀。阅读中要抓住文章主题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或者从“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理解出作者认为陋室不陋所表现出的情怀。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解 析本题考查对比的写作手法,是一道举例说明题。《陋室铭》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比喻对偶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文中对比句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等等。《爱莲说》的作者在文中着意写莲花,但他不是静止孤立地描写,而是通过对比映衬,烘云托月般展现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如文章开头,以陶潜爱菊、世人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了“予独爱莲”,表现了作者对莲花的倾慕之情。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二、[2013·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C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解 析此题是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考查,是选择型题型。A项第一个“异”译为“诧异”,第二个“异”译为“不同”;B项第一个“舍”译为“舍弃,离开”,第二个“舍”译为“屋舍”;C项两个“去”都译为“离开”;D项第一个“道”译为“说”,第二个“道”译为“方法”。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 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是直接翻译型题型,主要是对古今异义词的考查,只要抓住“今”“乃”“无论”等关键词翻译即可。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7.语段(一)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解 析本题是一个信息提取并概括的题目。所谓“信息提取并概括”,是指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这实质上是在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所谓“信息”,就是文章提供给考生的具体材料所传达的内容。对信息先提取,后筛选,再概括。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概括。本题要求从《桃花源记》中概括出作者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我们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可以概括出“环境优美”;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概括出“社会安宁”;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概括出“物富民强,民风淳朴”等等。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8.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山阻水隔,很难进入;②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③人们生活安宁和乐。(意思对即可)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解 析本题也是信息提取并概括的题目,不同的是本题是比较,从两个文本中分条提取相似之处,舍异求同、求似。参照第7题答题思路,完成这题也就不难了。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筛选提取文本的信息,要求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理、情、时、地等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辨析、判断、提炼和表述。筛选提取文中信息的解题思路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参透题干,明确目标;第二步,细读原文,分析归类;第三步,依据标准,甄别判断。概括起来说,筛选文中信息总的解题思路是:明确题干要求,整体把握文意,分清材料类属,甄别提取信息。一、信息提取三步骤方法总结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进行比较阅读,要把握文意,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目的,这是对选文进行比较、对照、鉴别的基础。由于用来比较阅读的选文之间存在着联系,把握文意时要注意发挥迁移思维能力,根据对一篇选文的理解来加深对另一篇选文的理解,相互启发,使理解更准确、更深刻。进行比较阅读,还要注意“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对选文之间的不同点要能够辨析,“异中求同”是对选文的共同点要能够概括,这正是比较阅读题的突出特点。答题时要看清题目要求,明确比较的角度,看看是文章内容的比较,还是写作特色的比较,是要求“求同”还是要求“求异”。只有找准思考方向,才能够避免答题的失误。二、怎样进行比较阅读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n§2.3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一、拟合优度检验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三、参数的置信区间\n回归分析是要通过样本所估计的参数来代替总体的真实参数,或者说是用样本回归线代替总体回归线。尽管从统计性质上已知,如果有足够多的重复抽样,参数的估计值的期望(均值)就等于其总体的参数真值,但在一次抽样中,估计值不一定就等于该真值。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参数的估计值与真值的差异有多大,是否显著,这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及参数的区间估计。\n一、拟合优度检验拟合优度检验:对样本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拟合程度的检验。度量拟合优度的指标:判定系数(可决系数)R2问题:采用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已经保证了模型最好地拟合了样本观测值,为什么还要检验拟合程度?\n1、总离差平方和的分解已知由一组样本观测值(Xi,Yi),i=1,2…,n得到如下样本回归直线\n如果Yi=Ŷi即实际观测值落在样本回归“线”上,则拟合最好。可认为,“离差”全部来自回归线,而与“残差”无关。\n对于所有样本点,则需考虑这些点与样本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可以证明:记总体平方和(TotalSumofSquares)回归平方和(ExplainedSumofSquares)残差平方和(ResidualSumofSquares)\nTSS=ESS+RSSY的观测值围绕其均值的总离差(totalvariation)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回归线(ESS),另一部分则来自随机势力(RSS)。在给定样本中,TSS不变,如果实际观测点离样本回归线越近,则ESS在TSS中占的比重越大,因此拟合优度:回归平方和ESS/Y的总离差TSS\n2、可决系数R2统计量称R2为(样本)可决系数/判定系数(coefficientofdetermination)。可决系数的取值范围:[0,1]R2越接近1,说明实际观测点离样本线越近,拟合优度越高。\n在例2.1.1的收入-消费支出例中,注:可决系数是一个非负的统计量。它也是随着抽样的不同而不同。为此,对可决系数的统计可靠性也应进行检验,这将在第3章中进行。\n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是要判断解释变量X是否是被解释变量Y的一个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在一元线性模型中,就是要判断X是否对Y具有显著的线性性影响。这就需要进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所应用的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计量经计学中,主要是针对变量的参数真值是否为零来进行显著性检验的。\n1、假设检验所谓假设检验,就是事先对总体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作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样本信息与原假设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决定是否接受或否定原假设。假设检验采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反证法。先假定原假设正确,然后根据样本信息,观察由此假设而导致的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判断结果合理与否,是基于“小概率事件不易发生”这一原理的\n2、变量的显著性检验\n检验步骤:(1)对总体参数提出假设H0:1=0,H1:10(2)以原假设H0构造t统计量,并由样本计算其值(3)给定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2(n-2)(4)比较,判断若|t|>t/2(n-2),则拒绝H0,接受H1;若|t|t/2(n-2),则拒绝H1,接受H0;\n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0,可构造如下t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在上述收入-消费支出例中,首先计算2的估计值\nt统计量的计算结果分别为: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0.05/2(8)=2.306|t1|>2.306,说明家庭可支配收入在95%的置信度下显著,即是消费支出的主要解释变量;|t2|<2.306,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无法拒绝截距项为零的假设。\n假设检验可以通过一次抽样的结果检验总体参数可能的假设值的范围(如是否为零),但它并没有指出在一次抽样中样本参数值到底离总体参数的真值有多“近”。要判断样本参数的估计值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近似”地替代总体参数的真值,往往需要通过构造一个以样本参数的估计值为中心的“区间”,来考察它以多大的可能性(概率)包含着真实的参数值。这种方法就是参数检验的置信区间估计。三、参数的置信区间\n如果存在这样一个区间,称之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1-称为置信系数(置信度)(confidencecoefficient),称为显著性水平(levelofsignificance);置信区间的端点称为置信限(confidencelimit)或临界值(criticalvalues)。\n一元线性模型中,i(i=1,2)的置信区间:在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中已经知道:意味着,如果给定置信度(1-),从分布表中查得自由度为(n-2)的临界值,那么t值处在(-t/2,t/2)的概率是(1-)。表示为:即\n于是得到:(1-)的置信度下,i的置信区间是在上述收入-消费支出例中,如果给定=0.01,查表得:由于于是,1、0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6345,0.9195)(-433.32,226.98)\n由于置信区间一定程度地给出了样本参数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值的“接近”程度,因此置信区间越小越好。要缩小置信区间,需(1)增大样本容量n,因为在同样的置信水平下,n越大,t分布表中的临界值越小;同时,增大样本容量,还可使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减小;(2)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因为样本参数估计量的标准差与残差平方和呈正比,模型拟合优度越高,残差平方和应越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