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50 KB
- 2022-07-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n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2、特点:准确、简洁、平实生动、形象、活泼3、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二、题型:1、找说明对象:答题技法: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①看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n②看首尾段、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描写句、抒情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特征)”。2、找说明事物的特征: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n3、说明方法:⑴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⑵说明方法的作用:\n*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是”字左右颠倒后也成立;而诠释不要求完整,可对事物的某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是”字左右颠倒后不成立。\n⑩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于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于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n答题套路\n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n5.概括段意: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的说明特征来概括,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句式:说明了……/介绍了……6.“这样”指代什么?指代上文或下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n7.段落语句顺序,为什么不能调换?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n8.语言准确性题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题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1)不可以。(2)原词在文中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原词更准确、生动。\n题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答:(1)观点(删还是不删)。(2)分析词语的文中义,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4)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题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n题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答: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题型6说明文的语言品析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n9.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题型1: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题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n10.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n11.发散创新(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n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1)是就材料回答问题。不一定按标准答案作答,意思答对就给满分;(2)是阅读材料后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3)是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扩散联想到其它方面。\n12.说明文写法分析⑴结合说明方法谈答题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⑵结合修辞手法谈答题模式:“这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⑶结合表达方式谈——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答题模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如……这句,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n13.说明语段的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在文章在开头,常常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