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一) 41页

  • 80.00 KB
  • 2022-07-22 发布

高考阅读(一)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阅读科学文文言文\n科学文科学文,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门类的基础理论、实用技术、发现发明、争鸣评价等内容的文章。\n(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要求考查阅读筛选与整合信息和预见推断事物发展趋势与可能的能力。☆选项与原文比较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构成干扰,意在考查理解思辨能力。☆总之,涉及语段、语境和形式逻辑等知识;考查筛选、整合、思辨、判断等能力。\n(二)熟悉典型例题——知道怎么考★因篇幅限制,加上天津试卷结构的独特性,我们就不把整个例题复制在这里了。从规律上看,天津试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1文,各3题;这3题一般为,一概念理解,二句、文意判断,三趋势推断。\n(三)复习建议1、了解命题规律,训练应对思路☆写说明文,一般总要先交代“说明的”是什么;读说明文,首先要明了作者“说明的”是什么;因此命题者,也总是从明确“说明对象”入手命题。问法有(天津5、8两题):(1)直接问定义(2)问概念内涵(3)问对说明对象表述或理解\n应对思路首先,明确解释概念的语言形式:什么是什么,即逻辑的定义、语法的判断句形式:被定义项(主语)+是+种差(定语)+属概念(宾语)\n第二,辨析选项是否符合这个语言形式,排除不符合语言形式(即构不成“什么是什么”)的项,无“是”字,无属概念,这就是那个错误项。第三,有的题目要求选正确或最准确的项,这类题目属优劣辨析(不是辨析对错)题,各选项可能都符合上述语言形式,那么,还要参照原文仔细对照个选项的种差(即定语部分),既不可扩大(无中生有、牵强转移),又不可缩小(以偏代全、取豆丢瓜),从而得出结果。有的种项有三四种,种差较复杂,就要找能概括它们共性的“最小公倍”。\n例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内涵表述不正确的一项(07年12区县5题)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能代表民族文化认同,且濒于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B、“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是一种无形遗产。C、“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指各民族独特的传统杰出工艺及非文字形式的艺术等文化表现形式。D、“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故而急需保护。\n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具备“什么是什么”的语言形式。\n例2:下面是对“光污染”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07南开区二模第8题)A、“光污染”指过强、过滥、变化过于迅速的灯光所造成的视觉污染。B、“光污染”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C、“光污染”是光照射过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污染。D、“光污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大城市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难题。\n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都具备“什么是什么”的语言形式,那么,进行下一步,比较种差、对照原文。A项“过强、过滥、变化过于迅速的”,以偏代全;B项“不可忽视的”,不足以区别其他污染,任何污染都“不可忽视”;D项“世界大城市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毛病同B项。C项“光照射过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这个概括,是几种光污染特点的“最小公倍”,又足以区别开其他污染。\n☆作者明确“什么是什么”后,还要说明哪些是、是怎样的(即种类、过去、现状、变化与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与研究的情况等。因此,命题的第二步便是从这个角度考查筛选、理解与整合能力。问法有三:一问选项对文意理解对错二问选项表述与原文符否三问能不能成为“题干”原因、理由或依据\n应对思路“问理解对错、问与文意符否”两类题,关键是把握选项编制的基本方法(错的项似是而非,对的项似非而是),要善于透过表面看本质,仔细对照原文,或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或表述大别意思不变(同意替代)。“问原因理由、问依据能否”这类题,应各自构成下面的语言格式:因为(由于)……(选项内容),所以……(题干内容)依据……(选项内容),可以认为……(题干内容)\n例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07南开区二模6题)A、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主要表现为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错位。B、面对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不会愤怒,也不会忧虑。C、在精神文化事业中,进行独立探索和创造的人是脱离他所处的时代的。D、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人内心虽有孤独,但他们的事业有益于社会。\n答案:A解析:B项“比较个人化的知识分子不会愤怒,也不会忧虑”绝对化,原文意是相对而言。C项“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无中生有,原文说“时代将跟随他们”。D项“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人内心虽有孤独”,篡改了原文判断,原文说“似乎孤独”。\n例4:“光污染”被称作“视力杀手”的原因,下列例证阐释有误的一项是(07南开中学三模6题)A、我国高中生的近视率达60%以上,居世界第二位,视觉环境(如白光、彩光、室内光源、书写使用的纸张等)的噪光污染是主要原因。B、城市交通事故除人为原因外,临街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也可能成为车辆行驶的事故隐患,反射光的聚焦还能引起火灾。C、长期在反光条件下工作或生活的人,视网膜受到损害,感光细胞功能受到抑制,造成视力下降。D、现代舞厅、歌厅安装的黑色灯、旋转灯彩色光源构成的彩光污染不仅对眼睛不利,还可以干扰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出现头昏、心烦、恶心呕吐、情绪烦躁等症状。\n答案:B解析:因为A、C、D三项,所以“光污染”被称作“视力杀手”:逻辑上能构成因果关系,是无误的。B项,套入因果句式,因为城市交通事故除人为原因外,临街玻璃幕墙的反射光也可能成为车辆行驶的事故隐患,反射光的聚焦还能引起火灾,所以“光污染”被称作“视力杀手”:逻辑上不通,因而有误。\n☆无论是基础理论、实用技术还是发现与研究,一般要在说明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问题、分歧、焦点、关键等,然后提出见解、建议并预示未来。因此,命题的最后一题,一般是关于“下列推断正确与否”的题。(例略)提醒:答这类题关键是依据原文已知信息,找出推断的根据。要注意的是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所推断事物的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等等。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主观臆断。\n了解历年编制选项的一般手法☆选对型,似是而非概念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混淆概念偷梁换柱转移对象芝麻丢瓜以偏概(或代)全判断陷阱:改充分为必然改或然为必然变否定为肯定改特称为全称等推理陷阱:颠倒因果颠倒主从强加因果描述陷阱:化似为真以虚为实捕风捉影\n☆选错型,似非而是(删繁就简,改变说法):高度概括、连缀要点:化具体为抽象,语异而意同;压缩从属句、拓展句,貌非而实是同义替代、变换句式:同义词语、句子,说法异意思同;肯定改反问、改双否,变而不离宗喧宾夺主:考查次要意思,并非否定主旨反面设题:选项与原文成相互推导关系揭示隐含:描写句、修辞句蕴含的真正意思\n每次作题,不只核对答案,更主要的是检验思路,了解并熟悉上面这些编制选项制造干扰的常用手法,对训练自己答题思路,提高思维的敏感度、准确度是十分有益的。\n关于文言文阅读(一)理解考纲的表述——明确考什么★考纲总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决定了选材范围。所谓“浅易”,按高考历年选材标准看,文不甚深,言不俗,包括六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往往含有寓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n★考纲的具体表述是: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n(二)熟悉典型例题——知道怎么考06津(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n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怕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n(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n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n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迫洛阳迫:逼迫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答案:A解析:文中原句是“北通上党,南迫洛阳”,“迫”与“通”对称,应该是“迫近”、“紧挨”一类的意思。\n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B.询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n解析:现代汉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一回事,因为虚词没有实词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即只有帮助造句的语法作用。文言虚词有个翻译的问题,而且一些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某个实词,所以有了“意义和用法”这个说法。文言虚词的意义指一定语境中与现代汉语对应的那个词,即翻译成什么;用法指帮助造句的语法作用。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把”,介出行为对象作状语,符合题干要求。\n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前一个译为“竟”或“却”是表示事出意外的副词,作状语;后一个译为“于是”或“就”是顺接连词。\nC.卿今为吾行也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前一个译为“替”,介词,介出对象作状语;后一个译为“成为”、“作为”,动词,作谓语。\n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反诘,译为“岂”、“怎么”;后一个表祁使,译为“千万”、“当”。\n1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人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D\n解析:题干问“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那么,首先要想的是什么叫“智谋”,智谋是冲突中对事情分析判断制定恰当对策所显示出的智慧和谋划能力。然后以此为标准逐句回原文在语境中审视选择。①写寇恂在“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的情况下严格执法,杀人偿命没有“分析判断制定恰当对策”的问题。②只说知道了情况,还不能体现“分析判断制定恰当对策”的智慧和能力。⑤假意要“引见”二人的是皇上,欲“相避”的是贾复,都不是寇恂的事,更谈不上“分析判断制定恰当对策”的智谋。③④⑥合题干要求\n1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作河内太守。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就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解析:原文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这里把杀皇甫文的原因说得很清楚了,“触犯了寇恂的尊严”,属曲解。C\n1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文:.(2)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译文:(3)令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译文:\n解析:“难”意动用法;“问于邓禹”,状语后置;“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句式同“谁可使者?”见《廉颇蔺相如列传》。《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过秦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则“带河为固”不难理解;“户口”,人口,《促织》中有“成不敢敛户口”句。“降”,使动;“戮”,杀;“无乃……乎?”准固定格式,较委婉地表示对某事的看法,《勾践灭吴》“无乃后乎?”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可译为“恐怕……吧?”。\n(三)复习建议1、提前开始熟悉初中以来教材里属于前面所述“浅易文言文”范围的课文,如,《史记》、《孟子》、《聊斋志异》以及“唐宋八家文”等。熟悉到知词、知句、知事、知人、知理的程度。提高文言语感。2、多作一点历年高考题,决不能放松复习课同步练习,迁移课内知识,熟能生巧。3、特别注意翻译训练,开始阶段应注意落实以下步骤:\n①见到句子先回原文,弄清上下语境。这一步是基础,决定翻译的思考方向。②再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特别是采分点(活用、异义、通假和虚词等)保障做到“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留、配、换三个字。主要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原则是能留侧留,能配不换)。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注意调、补、删的方法。使一句话完整通顺做到“达”。④力争在准确、通畅的基础上讲求点凝练、生动(如用上成语),注意标点和语气。这就是“雅”了。\n总之莫畏难,天道总酬勤!

相关文档